A. 生日蛋糕中午送还是晚上送比较好
生日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实质是一个纪念日,纪念着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一般在中国比较重视老人和儿童的生日,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一次家庭的聚会,在中国的传统中,生日吃寿面和鸡蛋。西风渐进,青年人用蛋糕和蜡烛庆祝。
一、晚上过比较好:
1、晚上比较好,一般的人白天都要工作,晚上闲下来了能喝喝小酒,吹吹牛,气氛会高涨,喝完后就打打小牌娱乐一下。
2、晚上过生日也能搞点浪漫,气氛也好,时间也够,而且可以和朋友庆祝完还可以回家庆祝!还可以对着星星许愿!
3、不在晚上,就显示不了蜡烛的作用了。蛋糕嘛如果没人送的话,就得自己买了,至于吃什么嘛,看个人喜好咯!
4、晚上人多红火,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场所,例如酒吧KTV等,晚上才开门!
5、孩子们庆生一般都会选在晚上,天空基本暗下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吹蜡烛,唱生日歌的话气氛会更好
B. 老年人过生日的讲究
祝寿是各族群众普遍的习俗,过去和现在没有多大变化。民间素以进入60岁为寿年,50岁以下或有父母健在者均不能称寿,只以过生日相称。 未足60岁的人,每年在出生之日过生日。过生日这天煮鸡蛋、吃面条。鸡蛋叫“喜蛋”,面条叫“长寿面”,表示祝愿“长寿百岁”。如今除了吃喜蛋、长寿面之外,还买生日蛋糕,有的还按年龄点燃蜡烛,以示庆贺。 老人一入寿年,子女、亲朋便要进行一年一度的生日庆祝活动,俗称“祝寿”。为老人祝寿,要备制礼品,一般多以老人喜爱的食品、衣物为主。食品是面条和寿桃。生日蛋糕不可缺少,生日蛋糕其造型极具传统民俗特色,有寿桃型、寿星型的,上面还带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样。比较讲究的人家,也有撰写“寿联”和设“寿中堂”的。 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当天,子女或亲友携带寿糕及食品等给老人祝寿,午间共餐,晚辈及亲友向老人敬酒、祝辞,有的唱《祝您生日快乐》歌曲,也有的在寿糕上点燃与年龄相同数量的蜡烛,以表示老人健康长寿。 老人60、70、80、90和66岁生日为大庆之年,祝寿最为隆重,即使贫困人家,也要庆贺一番,用以表达儿女祝愿老人长寿的心愿。有的66岁,还要在这年的六月初六(农历)这天吃由女儿给包的66个小巧而又鲜美的饺子,以示美好的祝愿。 民间为老人祝寿很讲究,一开始做寿便不能中断,必须年年祝贺。否则称为“断生”,为寿者大忌。寿诞之日,寿者穿戴整齐,端坐正堂,接受儿女甥婿的祝福,一家人高高兴兴地相聚共餐。如因有事或外出当日未到者,可于事后送礼来“补生”,此事不可忘记。 至于祝九不祝十是某些地方的习俗,你看着办吧。
C. 老人生日寿宴,先吃饭还是先吃蛋糕
在菜单中加一个如鞭炮鱼之类可放长寿面的菜。饭后吃蛋糕吧,可以用来维持气氛。
D. 老人过生日,我们都选在中午聚餐,可蛋糕什么时候吃就不好办了,饭前吃又不好,饭后吃,吃不了浪费
应该选择在开饭的时候就一人分一块。这样吃饭就边吃蛋糕边吃饭。也不会浪费的。
E. 寿宴蛋糕什么时候吃
首先呢,中午或者晚上都可以吃,只要是当天。另外需要注意,如果是老年人,那么吃一口长寿面就可以吃了。其他年龄的人,许完愿后饭前饭中饭后都可以。
F. 奶奶生日,想给奶奶买个蛋糕,请问蛋糕是晚上吃还是要不要插上蜡烛,点几根蜡烛又
给老人祝寿,一般是中午。蛋糕上的蜡烛,按照每10岁一根就可以,比如,老人过70大寿,在蛋糕上放7根蜡烛。
G. 奶奶马上八十大寿,先给她做个生日蛋糕,是提前一晚上做好还是什么时间因为要办酒正席时吃是不是不方便
当然是提前一晚了,一般店里的蛋糕都是提前八小时左右做好的,蛋糕常温状态下可以存放三天,冰箱里可以存放的更就一点。
H. 过生日蛋糕应该在什么时候拿上桌子
一般都是在最高潮的时候,也就是肚子吃得半饱的时候,把灯关了,前提是你的生日蛋糕要插上蜡烛,然后端到桌子前许愿,然后吃蛋糕
I. 中国传统中祝寿宴席上应注意哪些礼节祝寿有哪些程序要走
民间分小生日与大生日两种,幼年到中年,都是小生日,一般是长辈为下辈“做生日”。进入老年,则做大生日,即做寿,是晚辈为长辈祝寿。进行寿庆活动,需要下辈尊敬长辈,并要家庭经济条件好。皖南黟县俗话说:“有钱周岁做起,无钱百岁不知”。
过小生日。限于小孩及中青年人,从“做周岁”行抓周礼起,每年都得做生日,小孩过生日,一般是母亲煮三个鸡蛋给孩子吃。安庆怀宁一带,小孩生日那天,要躲在门背后吃鸡蛋,含有避邪的意味。但到了小孩周岁、五岁、十岁时,过生日就显得隆重些,小孩穿戴新衣帽,家人及亲友都要为孩子赠送礼物及食品,还要招待亲友。中青年生日时,家人及夫妻间也互赠礼物,增长了家庭的和乐气氛。
二、祝寿
〔祝寿年龄〕
皖中、皖南一带,从四十岁、五十岁开始,一般称六十岁为花甲,七十岁为古稀,八十、九十称为耄耋之年,百岁称为期颐之年。凡六十岁以上寿辰,都视为大寿、上寿,家人都要及时庆祝。淮北一带,每逢老人六十六、七十一、七十三,八十、八十四这五个年龄档次,都要好好祝寿的。
〔祝寿礼品〕
淮北谚语说:“六十六、吃块肉;七十一,吃只鸡;七十三,吃条鲤鱼猛一窜”。利辛、亳州一带,老人到了六十六岁,女儿要为老人做六十六个馒头,包六十六个扁食,买六斤六两猪肉送娘家,取“六六大顺”之意。到了七十一岁,子女要炖老母鸡给老人吃;到七十三岁,子女要给老人吃鲤鱼,这含有吉祥之意。淮北农村有三句敬老俗语。“六十六吃块肉,吃了肉活不够”。“七十三,吃条鲤鱼蹿一蹿”。“七十七,吃只鸡,吉星高照寿无比”。加餐实际上给老人增强营养。皖中、皖南一带,老人生日都要给老人加餐,一般是寿面、鸡蛋、猪肉等。逢老年花甲、古稀、耄耋之年,家人要为老人举行大庆,办家宴招待至亲好友,亲友要送寿幛、寿联、寿面。有的地方,还送寿桃、瓷制寿星、面制糖人。皖西金寨一带,祝寿人除馈赠一般果品、酒、面条、鸡鸭之外,还要用糯米粉做寿桃、元宝、名山(如泰山)名楼(如黄鹤楼)、寺庙(如三祖寺)、青狮、白象、龙凤等,贴上福、禄、寿吉祥大红字;并书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对联。礼品全装入礼盒,打着旗、伞,敲着锣鼓,吹奏喇叭等一路送到老寿星家里。老人家以锣鼓鞭炮热烈相迎。
还有些在社会上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为炫耀老人身世,大办寿宴,亲友凑钱赠匾祝寿,木匾黑漆金字,一般上面刻的是“熙朝人瑞”“年高德劭”等祝辞,还有寿幛、寿联、寿烛等等,匾上披红挂彩,燃放鞭炮送至寿星家中,立即悬挂大厅上。
〔祝寿时间〕
各地区有共同的礼俗,即是男性做九不做十,女性做足不做零。就是说男性老人到五十九岁,就可做六十大寿。女性老人一定要足岁做寿,如六十、七十可做寿。皖中、皖南等地,一般是每隔十年做一次大生日。淮北地区给老人祝寿的时间,不按生日时间,而多选定农历正月的日子:“六十六,取初六”;“七十一,正十一”;“七十三,年初三;“八十、九十、年初十”;“八十四,年初四”。
〔祝寿礼仪〕
寿日,门前悬灯结彩,鼓乐齐鸣,堂上摆香案,红烛高照,红毡铺地,寿者坐香案正中,贺客按辈份,或年龄,职位分列两旁,司仪赞礼,贺客依次向寿者拜寿,如平辈拱手为礼,晚辈鞠躬或跪拜,都同时致贺词。年幼晚辈,必行跪拜大礼。在贺客拜寿时,寿者对平辈及成年晚辈,欠身致谢。在金寨一带,拜寿前,寿者和众宾客都先拜天地祖宗。
望江一带,有儿子以为父母做寿敛财者,被讥为“卖老骨头”。
老年人进入花甲或古稀耄耋做寿时,晚辈为之祝寿,邀请至亲好友在家聚餐,并共同摄影留念。有的除聚餐外,还由友好发起征集诗文、印制专册,作为庆寿纪念。
〔寿宴〕
拜寿后,主人请贺客入席,先吃茶点,茶点为寿桃、寿糕、后吃面条,然后正式开宴。宴席为十大碗荤菜,意为十全十美。在宴会上第三道菜时,寿者儿子要到席前向贺客致谢。巢湖一带,寿日前一天晚上,全家加菜聚餐,叫“暖寿”。次日,方设宴招待宾客。
〔过三十六岁〕
在皖西、皖南石台、怀宁一带,农村男性壮年三十六岁生日时,亲友都要送白公鸡、白衫致贺,意为其消灾除难。因在一些地方的民俗活动中,认为三十六岁是人生的“关卡”。
有一些富裕家庭,为老人做寿时,还要请道士、和尚做“预修”,即诵经做寿醮,祈求神灵保佑,使老人长寿。
在皖东来安等地,有“双寿”习俗,如夫妻两人,男性五十一岁,女性四十九岁,两人加在一起,就可以共庆“百寿”。
做冥寿
有的富裕家庭,长辈已逝世,在父母生日那天,仍为之做冥寿,全家和亲友到死者坟前祭奠,亲友送孝幛、孝礼、纸钱、银锭等物。
〔为小孩做生日〕
建国后,一般城市家庭,重视为小孩过小生日,到生日那天,为小孩穿戴新衣帽,家长举行小型宴会,招待至亲好友,亲友送礼物或礼金。饭前,全家与小孩合影留念。酒席中大家为小孩祝福。饭后,桌上摆生日蛋糕,按岁插入小腊烛,点燃后,由小孩吹熄。吹烛时,大家合唱“祝你生日快乐”,并鼓掌欢庆。然后由小孩亲手用刀划开蛋糕,并一一持送长辈及亲友们。农村家庭为小孩过生日,仍然是吃两个鸡蛋。十周岁生日时,家长做长寿饼或长寿馍赠送亲友,亲友回赠衣料及鞋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