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西方結婚蛋糕為什麼那麼高
擴展閱讀
拜年蛋糕圖片大全 2025-05-24 07:51:02
蛋糕加熱能留多久 2025-05-24 07:39:03
生日蛋糕蠟燭煙卷 2025-05-24 07:39:02

西方結婚蛋糕為什麼那麼高

發布時間: 2022-07-16 06:41:45

⑴ 為什麼要在婚禮上吃蛋糕

蛋糕寓意著快樂幸福,是幸福的象徵,因此要在婚禮上吃蛋糕。

婚禮蛋糕,據傳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快樂幸福」之意。古代時富家子弟舉辦婚禮時,都要做一隻特製的蛋糕,不僅在婚宴上新郎新娘一起吃,而且也請來賀喜的客人們吃蛋糕。

在歐洲被邀請參加婚禮的客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把各自帶來的放人香料的麵包高高地堆在桌子上,讓新郎新娘在「麵包山」的兩側,隔山交吻。這時的麵包山也象徵著幸福。

婚禮蛋糕裝飾中很重要的一個選擇就是裝飾頂部,傳統的頂部裝飾就是一對新郎穿燕尾服,新娘穿著婚紗的雕像,現代人為了標新立異,也會採用一些滑稽搞笑的裝飾雕像,給來賓留下快樂和美好的回憶。

(1)西方結婚蛋糕為什麼那麼高擴展閱讀:

定製婚禮蛋糕的流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有:

1、首先要通過照片等確認預定:為了要向店員明確說明想定製蛋糕的樣子,要帶上雜志中的照片或畫像,並且還要詳細說明會場的大小、氣氛、賓客的人數,這樣才能順利量糕的大小。

2、如果有復雜圖案的蛋糕要盡早定製。特別的圖案,細小的裝飾以及泡芙蛋糕等花費時間的蛋糕要盡早定製。一般來說提前1周,但做工十分精細的話,提前一個月就要定審,己提供圖案定製的蛋糕直接與點心師商量吧。

3、在一年當中,並非所有蛋糕都能隨時製作的,特別度較高的梅雨季節或炎熱的夏季,蛋糕容易融化,大多數的店都不接受預定。還有根據季節不同,有的水果可能也沒有。

4、假如你是在酒店做戶外婚禮,那麼可以直接聯系各個酒店的餅房進行婚禮蛋糕的製作,只要你給出個樣式他們就能做出個八九不離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婚禮蛋糕

⑵ 西方的結婚禮品有哪些

優雅浪漫的格調和清新淡雅的色調適合每一個季節。但作為准新人的你,知道為什麼西方婚禮以白色為主嗎?小編為你解惑,西方婚禮的八大習俗。

金文定製

1、鑽戒作為訂婚戒指,婚戒佩戴在無名指上

根據西歐風俗,在很久以前,訂婚戒指只是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中的一部分。用鑽戒作為訂婚戒指,主要是因為鑽石無與倫比的堅硬度,高品質的通透感以及其稀少的數量,同時鑽石也寓意著恆久璀璨的愛情。

無名指從古羅馬時代以來習慣將婚戒戴在其上,相傳此指與心臟相連,最適合發表神聖的誓言。而無名指上有重要穴道,戒指戴其上可以適度按壓肌肉,有安定情緒之效。

2、婚禮上點蠟燭儀式

西式婚禮中的蠟燭分別代表新郎和新娘各自家庭;生命延續。

3、新娘要穿白色的婚紗

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徵著歡慶。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間,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徵。白色婚紗在維多利亞時代最為盛行。當年,維多利亞女王就是身穿漂亮的白色婚紗嫁給心上人。白色象徵著純潔和忠貞。

4、婚禮上倒香檳塔

香檳塔起源於西方,象徵著甜蜜愛情的堅實鞏固,更象徵著美滿姻緣的永恆紀念。兩位新人打開香檳,緩緩倒入擺好的多層杯塔內,寓意愛情源遠流長。香檳不但擁有柔順、清新、易於親近的美好滋味,如珠串般不停冒升湧起的氣泡,更隨時令歡飲時刻的幸福心情與婚禮氣氛一起達到最高點。

5、婚禮上切蛋糕

自羅馬時代開始,蛋糕就是節慶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個時代,婚禮結束時,人們會在新娘頭上折斷一條麵包。製造麵包的材料小麥象徵生育的能力。而麵包屑則代表著幸運,賓客無不爭著撿拾。後來,想像力豐富的烘焙師傅在蛋糕上飾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麗可口的結婚蛋糕。

6、主題婚禮上拋捧花儀式

這個傳統源於英國早期,在婚禮上,賓客們常常爭奪新娘身上的飾物或衣服碎片,以求帶來好運,後來演變成為扔捧花的習俗。新娘背對著大家向後拋擲花束,誰有幸接到了,誰就是下一位要結婚的人。

7、新娘面紗的由來

最初,新娘的面紗象徵著青春和純潔。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著白色面紗,以表示清純和歡慶;或戴藍色的面紗,以示如聖女瑪麗亞的純潔。據說,當年瑪莎·華盛頓的孫女妮莉·華樂斯在結婚時別出心裁地披著白色的圍巾,掀起一陣風尚。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紗的習俗的由來。也有一說是用來遮蓋新娘的臉,以防她的舊情人看到後,嫉妒心起而攪黃了婚禮。

8、過門檻

在婚禮中,新娘進門時必須由新郎抱著跨過門檻。據說這是由於他們的家人把蜂蜜塗在了新房的門檻上,目的是希望他們婚姻甜如蜜。新郎將新娘抱起,是為了避免她的裙子粘上蜂蜜。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們的家人將上好的油和香草一起塗在門檻上,為了防止新娘不小心滑倒,新郎就將新娘抱起來跨過去。

北京金企文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文定製),為金企集團全資子公司,立足於為廣大「企業、機構、活動」提供禮贈品、職業裝、福利品、企宣品、印刷品、辦公品、衍生品、設計品八大類文化創意產品「咨詢策劃、創意設計、定製生產、倉儲配送」的全案服務。

金文定製,以「優質的產品、工廠的價格、門店的服務」為客戶服務理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不斷整合供應鏈生產資源,以投資入資的形式,完成對11家優質生產商的控股,實現直屬工廠可直接服務終端客戶,省去中間商利潤,最大幅度讓利給客戶。

金文定製秉承「產品生產專家,一切因您定製」的企業目標,通過11家直屬工廠和上百家聯合生產企業,及52個國內外品牌禮品渠道一線代理,通過互聯網路和各省實體(O2O),為企業、機構、團體提供金銀珠寶、工藝美術、職裝工服、數碼電器、戶外裝備、玩具公仔、箱包皮具、日用生活、辦公文具、印刷物料十大品類的柔性智造(C2M)批量生產。

目前,金文定製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江蘇、浙江、山東、青島、安徽、福建、廈門、蘇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川、重慶、陝西、黑龍江、吉林、遼寧、大連、天津、河北、內蒙古、山西、廣西、雲南成立有30餘家金牌服務公司,以滿足客戶本地化定製的需要。金文定製全國各地金牌服務公司均具備經驗豐富的設計師、工藝師、打版師,以及專業的產品經理為您提供咨詢定製服務。

⑶ 美國結婚習俗

美國人的傳統婚禮莊重熱烈,並不奢華。婚禮儀式在女方家舉行,只邀請雙方父母、親戚和最親密的朋友參加,費用由女方家長支付。參加婚禮的人適當送點禮物,多如炊具或餐具之類的實用物品,花費很少。美國人不講究禮品的價值,而重視友誼。

由於歷史原因,美國被人們稱為「民族熔爐」,白人占絕大多數,還有黑人、墨西哥人、波多黎各人、古巴人、阿拉伯人、日本人、菲律賓人、朝鮮人、中國人、印第安人等。美國人來源復雜,婚禮形式迥然各異。

美國人的傳統婚禮莊重熱烈,並不奢華。婚禮儀式在女方家舉行,只邀請雙方父母、親戚和最親密的朋友參加,費用由女方家長支付。參加婚禮的人適當送點禮物,多如炊具或餐具之類的實用物品,花費很少。美國人不講究禮品的價值,而重視友誼。

美國男女青年接觸的機會很多,自由往來,談情說愛。男女青年的感情發展到可以結婚的程度,越來越多的未婚夫婦在舉行婚禮之前,一道去律師事務所簽訂一份「婚姻合同」。這份合同的主要內容是有關雙方的金錢和財產問題,甚至連婚後生育幾個孩子、如何分擔子女的撫養費、各自擔當哪些家庭事務以及僱用幾個傭人等,都作了詳細規定。有的合同中甚至對離婚都事先講好條件,唯恐到時發生矛盾。

舉行婚禮前,未婚夫婦邀請平時要好的朋友在一起聚會,朋友們祝賀他們開始新的生活。這種聚會,大多數是主人預備一些飲料和幾個菜,朋友們也紛紛自帶一些酒和菜來。美國食品豐富多彩,包裝精美,攜帶方便,只要花點錢,便可輕而易舉地籌備一桌豐盛的宴席。聚會上,主人與朋友之間無拘無束地吃喝談笑,吃飽喝足後便一道唱歌跳舞。這種告別單身漢生活的聚會,花錢未幾,氣氛熱烈,顯得賓主之間親密無間。

舉行婚禮那一天,新郎新娘在雙方親戚的代表和證婚人陪同下,來到所在地區法院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一名法官向新婚夫婦宣讀事先擬好的祝賀辭,新郎新娘各自宣誓。接著,雙方證婚人在結婚證書上簽字,表明這樁婚姻已取得法律效力並得到雙方親屬和社會的承認。最後,新娘和新郎交換結婚戒指,相互將戒指戴在對方的無名指上。

結婚登記儀式結束,新婚夫婦驅車來到女方家,參加新婚宴會。雙方家長、親戚、朋友們在那裡迎候。當新婚夫婦出現在婚宴上的時候,新郎一身禮服打扮,新娘的裝束可用「有新、有舊、有借、有藍」幾個字來描繪。「新」是指新娘的白色婚禮服裝是新做的,意味著新的生活開始;「舊」是指新娘頭上披的婚紗是自己母親用過的,表示永遠不會忘記父母特別是母親的養育之恩;「借」是指新娘手裡拿著的手帕是從知心的女朋友那裡借來的,預示著自己雖然做了人家的媳婦,但不會忘記當姑娘時的朋友;「藍」是指新娘身上披的緞帶是藍顏色的,象徵著自己是忠誠於愛情的。

婚宴的規格及食品的種類,是根據新郎新娘的文化傳統以及新娘家的喜愛和經濟條件決定的。大多數美國人的婚宴,簡單實惠,不講究排場。供客人食用的有牛排、火腿、香腸、海鮮、煮得稀爛的蔬菜和切成大段的涼拌蔬菜、麵包片、乳酪等。這些食品放在大廳中央的一長桌上。桌子的一端放著一次性使用的杯、盤、刀、叉。客人依次隨手拿起一套餐具,在長桌上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或輪流走到新婚夫婦面前向他們說一些祝福的話,氣氛輕松而親鄭州婚禮策劃切。大廳的一角,有一張酒桌,上面放著啤酒、葡萄酒、白蘭地等各種酒及其他飲料。美國人飲酒注意禮節,喝什麼樣的酒用什麼樣的杯子,不可亂了規矩而鬧出笑話。客人自己選擇一種喜歡的酒類或其他飲料,服務人員添酒時,看你用什麼杯子就添什麼樣的酒。美國人的婚宴上,有兩種菜餚一般是不會缺少的,因這兩種菜餚普遍受到美國人喜愛。一種是水果或蔬菜色拉,一種是烤乳豬。

宴會中間要進行新婚夫婦切蛋糕的儀式。結婚大蛋糕色彩繽紛,按照傳統做法,新娘新郎一起握刀將蛋糕切開,首先相互給對方吃一塊蛋糕,隨後將蛋糕切成無數小塊分給客人們享用。客人們吃完蛋糕,新娘站在大廳中央的一把椅子上,將一束鮮花向那些未婚的姑娘們拋去。據說,誰得到這束花,誰就會成為下一次的新娘。切蛋糕儀式結束,婚宴繼續進行。

當宴會持續四個多鍾頭後,新娘發現客人們的話題不多,談話的熱情減低時,便有意將眾人的注意力轉移到朋友們送給她和新郎的禮物上來。她取出禮物,逐一打開讓客人們觀賞,並不時贊美幾句,也藉此向送禮者表示謝意。頓時,賓客們爭相觀看禮品,並作一番評論。宴會的氣氛又熱烈起來。

婚宴結束時,新婚夫婦同客人們告別,客人們紛紛往他們身上撒生米粒,祝願他們今後兒孫滿堂。新婚夫婦在熱烈的氣氛中驅車離去,婚禮全過程到此結束。

婚禮之後,新婚夫婦到某一地方旅行,度蜜月。當今美國人度蜜月差距很大,主要取決於新婚夫婦的時間、愛好和新郎的經濟條件,美國人的習慣是新婚蜜月旅行的費用由男方承擔。在美國,可以說時間就是金錢,因此很少見到新婚夫婦真正甜甜蜜蜜地玩一個月的。

⑷ 西方甜點文化

甜點的歷史非常悠久, 幾百年來, 經過無數面點師及甜湯製作廚師的精心改良,甜品己成為世界飲食文化園中一朵瑰麗的奇葩.

冰激凌
早期的西西里人發明了簡單的冰凍. 經過16世紀義大利一位傳教士的完善, 就形成了現在的冰激凌技術.500多年來, 冰激凌成為主要西方國家食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穩穩地佔據著餐桌的一角.
歐美國家各階層普遍喜食冰激凌,而不同階層對其品種, 口味有不同的偏好. 近幾年來, 我國冰激凌的產量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 每年的總產量都在150萬噸左右. 由於冰激凌消費市場的不斷擴大, 冰激凌早已突破了季節的界限, 也不再是小朋友的專利食品. 人們對冰激凌的消費方式已由過去的沖動消費向家庭飯後甜點消費轉變.

蛋糕
蛋糕一詞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 「快樂幸福」.
自馬利·安東尼·卡漢姆(Marie-Antonin Careme,1783-1833)開始, 法國的糕點麵包以其獨特的 「建築蛋糕」 形式受到世人的喜愛; 而象徵幸福的婚禮蛋糕據傳最早是出現在古羅馬時代.
婚禮蛋糕要由新郎和新娘共同切分, 這代表了新婚夫婦共同完成的第一件事. 同時, 還要將切下的第一片蛋糕拿給對方品嘗, 象徵著給予對方的承諾及未來共同承擔的責任. 為來賓分發蛋糕, 則表示新郎新娘來賓與他們共同分享生活的甜蜜.

慕斯蛋糕
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巴黎. 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能夠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 使之在外型、色澤、結構和口味上變化豐富, 更加自然純正, 冷凍後食用回味無窮, 成為蛋糕中的極品.
它的出現符合了人們追求精緻、時尚, 崇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 滿足了人們不斷對蛋糕製作提出的新要求.
慕斯蛋糕也給了大師們一個更大的空間. 大師們通過慕斯蛋糕的製作展示出他們內心的生活感悟和藝術靈感. 在西點世界盃上, 製作慕斯蛋糕的比賽歷來都十分激烈, 其水準也反映出了大師們的真正功底和世界蛋糕發展的趨勢.

⑸ 西方國家的人們碰到到朋友結婚,一般都送些什麼禮物,會不會像中國的一樣送錢

法國——法國白色婚姻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瑕的。婚禮上,新娘子必會准備名為「Weddingarmosre」的櫃子作嫁妝,櫃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徵健康以及繁榮的圖案,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意思為「婚禮之杯」。 德國——德國人的瘋狂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會舉行Party(派對),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這有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到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這在德國的傳統婚禮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製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待客的主要食品。 希臘——手套中的糖 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婚禮舉行時,其中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子則會輕拍新郎的腳掌以示尊重。新人會用薄紗包著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後分派給賓客,以象徵豐足和美滿。 英國——貯放時間最長的蛋糕 傳統的英國式婚禮,新娘會手持象徵好運的馬蹄蓮,若新人住在郊外,則要與觀禮嘉賓步經教堂,並於途中撒滿橙花。英國人的婚禮多在正午舉行,隨後安排午餐聚會,稱作新婚早餐。而英式的結婚蛋糕由大量水果製成,並在蛋糕面上飾以碎扁桃仁,頂層叫作「ChristeningCake」,有「誕生之瓶」之意,會保留至第一個嬰兒出生。 捷克——給你買路錢 在捷克婚禮中,女儐相會把迷迭香的小樹枝扣在賓客的衣服上,以象徵生活美滿及堅貞不變。禮成後,神父會在教堂外將新娘交給新郎,並訓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對方的心願。然後新人踏過一段鋪滿絲帶的路,新人的親友要付款讓親人通過。

⑹ 西式婚禮特點

中式婚禮莊重而復雜,因此很多年輕人更加偏愛神聖但簡單的西式婚禮。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下西式婚禮的儀式都有哪些特點。

1、 走紅地毯
西式婚禮儀式上,一定會鋪設一條紅地毯,再有新娘父親將新娘託付給新郎。走紅地毯是源於亞當和夏娃的傳說。上帝認為亞當一個人居住太過孤獨,所以用亞當的肋骨幻化成夏娃,將女人帶給他。因此在西方的習俗上,紅地毯表示的是女性時刻都需要男人的保護。婚前是父親的保護,婚後父親將女兒交給了新郎,也就是由丈夫開始保護新娘。

2、 新娘要帶白手套
在中世紀,手套一般都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如果對方在做禮拜時將手套帶上,那就說明答應了自己的求婚,因此在現代的西式婚禮上,也將這一傳統放在了婚禮上。

3、 點燃同心燭
新郎和新娘在西式婚禮以上還需要點燃一根白色的同心燭,表示新人將要與各自的父母分開,重新組成一個新的家庭,兩人也將要合為一體,

4、 交換戒指
戒指是圓形的,永遠沒有結束,所以戒指代表了愛情的永恆。在西式婚禮上,都要將戒指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因為西方人認為左手是運氣的所在,無名指又與心臟最近,將戒指戴在左手無名指上,表示的就是將對方的心套牢了。

5、 新娘戴面紗
西式婚禮上,新娘是會戴面紗的,現在一般用頭紗代替,象徵著新娘的純潔。

6、 白色婚紗
西方新娘開始傳婚紗是從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開始的。白色的婚紗象徵著女性的純潔和美好,至此白色的婚紗就變成了新娘們結婚的最傳統,最崇高的地位。

7、 特質的結婚蛋糕
西式婚禮上蛋糕是必不可少的,並且還會特別定製。新娘和新郎會隔著結婚蛋糕接吻,也表示他們未來的生活會非常的幸福甜蜜。

⑺ 西方人結婚風俗

西方人結婚時的很多習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婚慶場面既歡快熱鬧,又美麗浪漫。由於中國的不斷開放和東西方文化交流,我國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其影響,例如穿婚紗、戴鑽戒等等已經成為都市婚禮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然而究其淵源和象徵意義,並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下一些西方婚禮用品和名詞的來歷和含義。 訂婚戒指:根據西歐風俗,在很久以前,訂婚戒指只是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中的一部分。其實質有點像現在我們購買貴重物品時預先交付的定金一樣,假若男方反悔,戒指將不再奉還。 結婚戒指:結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據說這根手指上的神經與心臟直接相連。將愛人贈送的戒指戴在手上,就等於把愛人放在了心裡。 威爾士愛匙:過去威爾士男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上度過的,他們會挑選一塊上好木料親手雕刻一把「愛匙」。這把「愛匙」象徵著愛情、財富、忠誠和奉獻,是定情之物。「愛匙」的式樣和所刻圖案豐富多彩,形象各異,每把都有其獨具匠心之處。這就要看雕刻它的小夥子心有多靈,手有多巧,愛意有多深了。小夥子從海上歸來後,就會將這把「愛匙」獻給心儀已久的女孩。現如今它仍然是愛情的象徵,只是不僅限於作定情之物,在生日、結婚紀念日或其它特殊場合都可以送「愛匙」。 白色婚紗:白色婚紗在維多利亞時代最為盛行。當年,維多利亞女王就是身穿漂亮的白色婚紗嫁給心上人的。從此,白色婚紗風靡全世界,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最受女孩們青睞的婚慶禮服,因為它象徵著純潔和忠貞。而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前,新娘穿衣服並不看重顏色,哪怕黑色也可以,只要漂亮就行。 穿新戴舊,帶金帶藍:新娘結婚時除了要穿嶄新漂亮的婚紗外,還要戴一副已婚女士送的舊吊襪帶,一枚借來的象徵著太陽的金幣,以及一件象徵著月亮的藍色物品(因為月亮女神黛安娜被看作是女人的保護神)。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有好運降臨。 吊襪帶:其實吊襪帶的作用不只是祈求好運,還可以幫新娘躲過鬧新房這一關。過去,新娘新郎入洞房的時候,所有的客人都會跟著送他們。現在風俗已經改了好多,只有幾位關系非常密切的客人可以入洞房鬧新娘。為了擋住鬧洞房的客人,新郎會把新娘的吊襪帶取下扔向他們,在一片笑聲和混亂中趁機把卧室門關上。 婚禮面紗:這是用來遮蓋新娘的臉,以防她的舊情人看到後,嫉妒心起而攪黃了婚禮。 馬蹄鐵:在英國以及其它一些西方國家,新娘常用綢帶將馬蹄鐵拴在自己的手腕上。傳說聖師鄧斯坦曾在馬蹄鐵上施加了魔力,並將其套在了魔鬼的腳上,魔鬼求饒,許諾今後再也不會踏入有馬蹄鐵的房子,因此馬蹄鐵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現在,馬蹄鐵已經成為好運和多子多福的象徵。 過門檻:在婚禮中,新娘進門時必須由新郎抱著跨過門檻。據說這是由於他們的家人把蜂蜜塗在了新房的門檻上,目的是希望他們婚姻甜如蜜。新郎將新娘抱起,是為了避免她的裙子粘上蜂蜜。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們的家人將上好的油和香草一起塗在門檻上,為了防止新娘不小心滑倒,新郎就將新娘抱起來跨過去。 婚禮宴會:伴娘和伴郎也要像新娘和新郎一樣精心裝扮一番,據說是為了欺騙新娘和新郎的舊情人,使他們無法辨認出新娘和新郎,從而使婚宴順利進行。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欺騙邪惡的精靈,防止它降禍於新人。 拋撒糖果:婚禮中還經常拋撒裹糖的杏仁,這預示著婚姻有苦也有甜。拋撒的糖果必須是奇數,人們認為這樣可以給新人帶來好運。 拋花束:新娘背對著大家向後拋擲花束,誰有幸接到了,誰就是下一位要結婚的人。這可是個非常令人心動的時刻喲! 結婚蛋糕:以前,結婚蛋糕的最上層都要被特意留下來,藏在新房的床下,以祈求新娘多生幾個健壯的孩子。一年後,新郎新娘將蛋糕取出,一同吃下。這將保佑他們身體健康,好運連連。不用說,這一習俗現在已經不流行了,但還是有一些新婚夫婦將蛋糕放在冰箱里儲存起來,等到第一個結婚紀念日時再來分享。 蜂蜜酒:結婚的當晚,新郎新娘要共飲蜂蜜酒。這是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習俗。據說喝了蜂蜜酒,就可以多子多福。倘若新娘在婚後10個月就生了小孩,這對釀造蜂蜜酒的人來說將是極大的榮耀。此釀酒師將名聲大振,生意也將由此大大紅火起來,而且他的名字還會被當作新生兒的名字。

⑻ 西式婚禮是有什麼講究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事都要講究有理可循,結婚也是如此。不僅重視婚禮要遵循相關的禮儀,在西式婚禮上也是這樣的。那麼西式婚禮禁忌都有哪些呢?
我們都知道,在結婚習俗中,有很多禮節需要我們遵循,西式婚禮也是如此。而我們今天要來了解的就是西式婚禮禁忌,可一定不能忽視哦。
一、新娘要帶手套舉行儀式
在西方手套是愛的信物。在中古世紀,許多紳士送手套給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對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時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應他的求婚。因此,新娘必戴手套。
二、新娘要戴頭紗遮面舉行儀式
新娘的面紗象徵著青春和純潔。因此,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紗以表示清純和歡慶,或戴藍色面紗以示如聖女瑪麗亞般純潔。在西式婚禮中,頭紗並不是單純的裝飾,它同時還代表著一種分界線,新娘頭紗絕對不能由新郎之外的人去掀開。
三、新娘不能穿白色婚紗配紅色婚鞋
在西方,白色婚紗不能配紅色婚鞋,因為紅色婚鞋代表跳入火坑。除此之外,還不能帶紅花、系紅腰帶、穿紅底褲等紅色的東西。因為在西方,白色代表純潔,而紅色恰恰相反。因此西式婚禮中,白色婚紗因搭配白色、金色或銀色的婚鞋。
四、新娘穿婚紗不宜深鞠躬
在歐洲,新娘在婚禮中保持一種矜持的高傲享受婚禮是一種禮節。因此,穿婚紗的新娘不宜鞠躬。如果非要鞠躬,也要有講究地輕輕一鞠,而不是像有些主持所調侃的要新娘彎腰90度才有誠意,因為現在大多數是淺胸婚紗,一旦走光,也是對來賓的不禮貌。
五、男左女右的婚禮站位
西式婚禮的站位是男右女左,與中式婚禮站位剛好相反。此站位法源自西方盎格魯-薩克遜婚禮:為了保護自己的新娘不被別人搶走,盎格魯-薩克遜新郎常常必須挺身而出。因此,在結婚典禮上,新郎常常讓新娘站在自己的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劍,擊退敵人,保護自己的新娘。
六、結婚蛋糕特別定製

自羅馬時代開始,蛋糕就是節慶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個時代,婚禮結束時,人們會在新娘頭上折斷一條麵包。製造麵包的材料———小麥,象徵著生育能力。而麵包屑則代表著幸運,賓客無不掙著撿拾。依照中古時代的傳統習俗,新娘和新郎要隔著蛋糕接吻。後來,想像力豐富的烘焙師傅在蛋糕上飾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美麗可口的結婚蛋糕。
七、婚戒要帶在左手無名指上
古人認為左手無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臟。中古世紀的新郎把婚戒輪流戴在新娘的三個手指上,以象徵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最後就把戒指套在無名指上。於是左手的無名指就作為所有英語系國家傳統戴婚戒的手指。
八、鑽石:愛情的最高象徵
熱能和壓力孕育出顆顆結晶的鑽石。鑽石是人類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質。在古代,人們並沒有切割鑽石的工具和技術。鑽石因此自然成為永恆不渝的愛情的象徵,孕育鑽石的熱能就代表著熾熱的愛。

⑼ 西式婚禮中常見婚紗,西裝,以及婚禮蛋糕,你知道它代表什麼含義嗎

西式婚禮中常見的婚紗、西裝,還有婚禮的蛋糕,其實都是浪漫溫馨的元素。婚紗和西裝,是新郎和新娘必須穿戴的婚服。一般都是顯示著對婚禮的尊重。在西方,結婚典禮是一個很隆重的典禮。西式的婚禮是要向神父或者是主教進行宣誓的。所以他們需要穿戴得十分正式,表示自己對婚禮的重視。


婚紗、西裝、婚禮蛋糕,在西式婚禮中是不可缺少的。這表示了他們對婚禮的重視,也隱喻婚後,兩人美滿的幸福生活。

⑽ 西方婚禮文化

西方婚禮文化,提到婚禮(wedding ceremony),我們就容易想到新娘的服飾(wedding dress)、婚紗 (wedding veil)、新郎抱新娘過門檻(carrying the bride over the threshold),結婚戒指(wedding ring)都是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新娘拿花、新娘站在新郎的左邊等習俗。
新娘服飾的習俗可追溯到維多利亞時代 (Victorian Times),結婚時新娘穿的服飾與「某種舊的、新的、借來的和白色的東西」有關。因為舊的東西與新娘家族和她以往生活有聯系。新的東西代表新娘未來的幸福新生活中能有好運和成功(good fortune and success)。結婚時穿戴借的東西能給婚姻帶來好運,這可以是一件婚禮服、一塊手帕、一件首飾。白色的東西被認為是純潔和忠貞的象徵。
關於新娘披婚紗的習俗有兩種解釋。一是在包辦婚姻的時代,新郎在婚禮上正式娶新娘前,新娘的臉都要蓋起來,這樣,等新郎看清新娘時,即使不喜歡她的容貌,也為時已晚了。另一種解釋是,新娘佩帶婚紗是為了在婚禮那天不被在空中游盪的邪惡鬼魂傷害。
新郎抱新娘過門檻的習俗則源於羅馬時代。那時的人們認為,如果新娘第一天進新家門檻時絆腳的話,將會帶來厄運,把新娘抱過門檻就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結婚戴戒指的習俗,一般認為始於17世紀。在那時的婚禮上,牧師按順序從左手食指摸起,邊摸邊說:「以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義……(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Holy Spirit)」,剛好摸到無名指。
新娘拿花(carrying flowers)的習慣起源於古時。人們覺得香味濃郁的花草或香料可以驅除邪惡的鬼魂、厄運和疾病。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當情人們通過互送鮮花來傳達各自不同的情意時,花便有了更多的含義。如蘋果花(apple blossom)代表「好事的到來(better things to come)」;紅色的玫瑰代表「我愛你」;白色的玫瑰代表「純潔」;勿忘我(forget-me-not)是「真摯的愛情和記憶(true love and remembrance)」。
至於新娘站在新郎左邊則是很有趣的說法。古時候搶婚成風,新郎用左手護住未來的新娘的同時,還必須騰出右手,用劍打敗並趕走其他想搶她為妻的人。
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
摘要:婚禮作為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為重要的儀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熏陶下也逐漸的呈現出了不同的婚俗習慣,因而這些差異也明顯的體現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本文旨在對中西方婚禮的地點、著裝、禮儀、婚宴的差異進行比較。
關鍵詞:婚禮文化地點著裝婚俗內涵
婚禮,是一個溫暖的詞彙,它開啟了情侶通往幸福婚姻的一扇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佳話從此刻被書寫。伴隨婚禮的是各樣多彩的婚慶習俗,這是由於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一) 中西方婚禮地點差異
作為人們一生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作為一對幸福戀人新的起點,中國人的婚禮是隆重熱鬧的。古代的時候,人們會在自己家裡或是酒樓里擺上酒席以宴請親朋好友作為新人的見證。在當代中國,新人一般會邀請親朋好友去酒店或是賓館。會在酒店賓館里將排場弄得很大,突顯婚禮隆重、熱鬧的特點。而在西方,人們的婚禮一般是在教堂或者是其他比較安靜的地方舉行,井井有條,不像中國婚禮般熱鬧。西方的婚禮突出莊重和聖潔,追求浪漫與實在的結合。
(二) 中西方婚禮著裝差異
中國傳統婚禮進行時新郎和新娘具著紅色的禮服。中國人的婚禮離不開紅色,習慣以鮮艷的顏色來烘托氣氛。因此,歷朝女式婚服顏色為大紅色已成了定製,以示喜慶,襯托新人,預示未來生活蒸蒸日上,幸福美滿。 新娘禮服為廣袖對襟翟衣,頭戴珠鳳冠。值得說明的是,翟衣上面的圖案很有講究。對襟本身就有完整的對稱感,且在中國文化里本身就代表合稱、合美的意思,而上面密布的左右對稱且成雙成對的錦雞圖案,則象徵著中國傳統文化里夫妻生活的和美、和樂。 一般新娘在婚禮當天高挽發髻,區別於未婚女子。而在婚禮當天,新娘子以紅色頭蓋蒙面,象徵著童貞、年輕、純潔。結婚後由新郎親手揭開。而西方的新娘則穿白色的禮服。自羅馬時代開始,白色象徵歡慶。1850年到1900年之間,白色亦是富貴的象徵。到了本世紀初,白色所代表的純潔意義更遠超其他。西方認為白色與童貞有關。古羅馬的新娘穿著白色的婚紗,蒙著鮮橙黃色的面紗,象徵著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傳統里,白色代表著快樂;其他一些地區,白色在他們的婚禮和葬禮里指示各種各樣的通路典禮和意義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大多數的新娘只能穿傳統的國家服裝,只有上層階級才能穿代表權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紗。一直到近代,貴族階級的特權消失以後,白色的婚紗才成為普通新娘的禮服。
(三) 中西方文化婚俗差異
中國的傳統婚俗有「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繁俗禮節。所謂「三書」,就是指聘書、禮書、迎親書。而「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而在這之間更有換庚譜、過文定、過大禮、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動。而在這些活動中有著大量的禁忌和禮俗,比如新娘嫁妝中要有剪刀、痰盂、尺、片糖、銀包皮帶、花瓶、銅盆及鞋、龍鳳被、床單及枕頭一對、兩雙用紅繩捆著的筷子及碗、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蓮子、龍眼及利是伴著(豐衣足食)等物,每樣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義。同時,在婚禮進行時也有一定的順序,按一般的情況,在整個婚禮過程中有:祭祖、出發、燃炮、等待新郎、討喜、拜別、出門、禮車、擲扇、燃炮、摸橘子、牽新娘、喜宴、送客、鬧洞房、三朝回門。由此可以見到我國文化的繁瑣,但不要以為繁瑣是我國婚禮的特有特徵,其實,不同國家雖然有不同的婚俗,但從繁復的細節與用品的喻意,都可見對婚姻的尊重和期許無分國界。在西方國家中,婚禮時有舊、新、借、藍等習俗。舊是指母親傳下來之婚紗,頭飾或首飾,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禮物如裙子,飾物,象徵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東西回來,據說從富裕親友借來金或銀放在鞋內,象徵帶來財運;藍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飾物或花束用藍色,意味著新娘的純潔及貞潔。而在進行婚禮時,西方亦有大量的習俗。比如,在結婚時新娘總要帶著一方手帕,西方人認為白手帕象徵好運。根據民俗說法,農夫認為新娘在磨擦婚當天所流下的淚能使天降甘露,滋潤家作物。後來,新娘在新婚漢天流淚,就變成她將有幸福婚姻的好兆頭。而在婚禮典禮時,新娘總是站在新郎的左邊,據說,古時候,盎格魯撒克遜的新郎必須保護新娘子免得被別人搶走。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站在自己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揮出配帶於右邊的劍,嚇退敵人。在進行結婚晚宴時,要特別定製結婚蛋糕,根據歷史記載,自羅馬時代開始,婚禮結束時,人們會在新娘頭上折斷一條麵包的材料----小麥象徵生育能力,麵包屑則代表著幸運。新人必須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結婚蛋糕了。由此可見,西方的婚俗並不比中方簡潔。
(四) 中西方婚禮內涵差異
著名民俗學家高巍認為,傳統婚姻的很多儀式中都體現了中國嚮往「天地人和諧」的哲學,以及人們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事。因為傳統意義上的婚姻不僅僅關繫到結婚的雙方當事人,而是兩個家族和全社會的。需要通過一系列儀式反映婚姻莊重,引起當事人和親屬朋友對婚姻本身的重視。其背後蘊含著對天地人融合的觀念。請親友來證明婚姻本身的正式和莊重,不是隨意的,這和重視人與人的和諧結合在一起。由於婚姻的產生,使得二人的家庭形成姻親關系。儀式可以體現家長在家庭中的地位。
儀式結束時,新郎新娘要把敬神的錢糧和裱文都要放到錢糧盆中拿到院里焚化。隨著火焰、紙灰升騰,此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表示已經得到了「天」的認可。
國人敬天,這和農業社會生產水平有關。當時必須以家族為紐帶,和自然形成共同生活的原則。因此只有天人合一、和諧關系,人才能夠豐衣足食。
再比如,傳統婚禮中有很多裝飾性的器物,以及語言禁忌、參與人的禁忌。像喜娘伴郎不能由鰥寡孤獨者擔任。這並不像庸俗化解釋中說的那樣是擔心「不吉利」影響新人,而是因為在傳統觀念中,鰥寡孤獨恰恰表現了一種不和諧,不圓滿,和儀式中象天地祈福的初衷是相反的。因此有了這樣的禁忌。
傳統婚禮中多用的樂器也反映了「和諧」的思想,以及對「天」的重視。鑼鼓、嗩吶、笙都是以響聲明亮為主的,婚禮上的音樂也不是文人的自娛自樂,而是要表達人的聲音,聲音大才能讓「天」知道,同時反映婚姻本身的隆重。參與者在四面大鼓,兩面開道鑼的巨大聲響中能夠感受到靈魂的凈化作用。人在天地間生活,要與天地和諧,也要與人和諧。中國人的祈福迎祥,也就是這樣一種社會文化心理的反映。
而在西方是神前的婚禮。神的認知和庇護下求得永恆,並依照上帝的約定尊崇教義對婚姻的理解和規定。延伸到承諾和彼此生命賦予對方的神聖。
宗教對人們心靈的掌控根深蒂固,信奉宗教的人們不容易對各種教義規定的教條敢於反叛和摒棄,特別是關於對婚姻的界定和教義闡述讓信教的男女惟命是從,不敢越雷池半步,因為不止有教會家庭對他們的約束更有來自於心靈深處對神上帝的敬畏。從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教義講解和誓詞中都能找到佐證。
婚姻是一種盟約,盟約又意味著一種結合,聖經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耶穌也教導我們「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所配合的,人不可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