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做法 » 蛋糕外觀怎麼看
擴展閱讀
小時候的蛋糕的做法大全 2025-05-17 20:55:10
蒸蛋糕糕腰蒸多久 2025-05-17 20:50:22

蛋糕外觀怎麼看

發布時間: 2022-08-05 03:23:09

1. 如何辨別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蛋糕

1、用手搓:動物奶油會很快消失在掌心,手掌內只剩餘少量油脂,像塗了護手霜;植物奶油揉搓很久後仍在掌心,隨著揉搓加長,植物奶油甚至會在掌心成形。

2、看顏色:分辨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的最直觀方式是看顏色,植物奶油是人工合成的,顏色大多呈現亮白色,與動物奶油相比更白。而動物奶油呈自然的乳白色,略偏黃。

3、聞氣味:植物奶油是人工製作的,所以說它里邊含有的主要成分就是脂肪酸,因此在味道上聞起來會比較的清淡一些,沒有太多的奶香味。動物奶油一般都是從牛奶的脂肪中分離出來的,而是純天然的一種奶油,因此聞起來會有一股醇厚的奶香味。

4、嘗口感:植物奶油甜度來自於人工添加的香精和合成糖漿,所以較為甜膩,而且吃完後會覺得口中有一層油脂,所以吃植物奶油會覺得很油膩。動物奶油的熔點低於人體溫度,所以會有入口即化的口感,而且本身是不含糖的,需要在打發時加砂糖之類進行調味,所以甜度不會有油膩感,十分清爽。

5、沉水法:把等量的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分別倒入20℃的清水裡;很快植物奶油沉到水底;動物奶油則漂浮在水面上。相同的實驗在15℃、30℃清水裡現象相同,而在40℃水裡,動物奶油開始融化,但依然漂浮於水面上。

2. 裸蛋糕和普通蛋糕有什麼區別

「裸蛋糕」是指蛋糕外層沒有奶油或者奶霜,將蛋糕層次中的材料完全「裸露」地展現在賓客眼前。
「裸蛋糕」通常只簡單的搭配鮮花、綠葉和水果裝扮即可,和傳統的蛋糕的華麗外觀不同,但是卻充滿溫馨的味道。

3. 慕斯蛋糕、黑森林蛋糕、提拉米蘇三者的區別是什麼從外表怎麼區分

區別:味道不同。

外表:慕斯蛋糕是一種以慕斯粉為主材料的糕點!
正宗的黑森林蛋糕,巧克力相對比較少。
提拉米蘇(Tiramisu)是以馬斯卡彭芝士作為主要材料。

拓展:

1、慕斯蛋糕是一種以慕斯粉為主材料的糕點。慕斯的英文是mousse,是一種奶凍式的甜點,可以直接吃或做蛋糕夾層,通常是加入cream與凝固劑來造成濃稠凍狀的效果。慕斯是從法語音譯過來的。慕斯蛋糕最早出現在美食之都法國巴黎,最初大師們在奶油中加入起穩定作用和改善結構,口感和風味的各種輔料,使之外型、色澤、結構、口味變化豐富,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其味無窮,成為蛋糕中的極品。慕斯與布丁一樣屬於甜點的一種,其性質較布丁更柔軟,入口即化。

2、

黑森林蛋糕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聞名,今天已經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甜點,美名也已傳遍了全世界。在歐洲許多地區,不論是星級酒店,還是普通餐館,黑森林蛋糕總能出現在菜單上。而最為高檔的黑森林蛋糕,要用黑森林產的櫻桃、櫻桃汁和櫻桃酒。

3、

提拉米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紀的一種叫做Zuppa del Duca 或稱作Zuppa Inglese的義大利西北方甜品,但真正的提拉米蘇則是二十世紀60年代在義大利威尼斯的西北方一帶開始出現。當地人採用Mascarpone cheese(馬斯卡彭芝士)作為主要材料,再以手指餅干取代傳統甜點的海綿蛋糕,加入咖啡、可可粉等其他元素。

4. 描寫蛋糕的外形特點的句子

1. 蛋糕中間有個壽字,那是我們祝願爺爺長命百歲,蛋糕旁邊被巧克力包圍著,上面是各種各樣的水果,真漂亮!
2 .把盒子拿開,哇,好漂亮的生日蛋糕啊!中間一條蛇懶洋洋地趴在蛋糕中央,黃皮膚,黑點點,黃黑相間。這條蛇高興地吐著舌頭,好像在祝我生日快樂。蛋糕的右半圈有幾個紅紅的草莓,有半個的,也有整個的,多引人注目呀!喲,那邊的花兒笑紅了臉。蛋糕的周圍還繞著一圈白色和粉色的花邊,可美了!
3. 這只小蛋糕分成兩層,底座是金黃色,凸現華麗而富貴;
第一層是粉紅色的,給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
第二層是粉色的花瓣圍著潔白的蛋糕,看見了,很容易使人垂涎欲滴。蛋糕上有一朵能旋轉的荷花,荷花上斜放著一把晶瑩剔透的小提琴。這個模型蛋糕,一打開電源,就奏出美妙的生日歌,給人產生一種美好的遐想。

5. 怎麼樣把蛋糕的外觀美麗表達清楚

可以形容它是巧克力或者是水果的,還有它上面有什麼花紋都表達出來。

6. 怎麼看戚風蛋糕熟沒熟

可以用竹簽插在蛋糕胚的中間,然後拿出來,如果竹簽上有液體的話,就是沒熟;如果沒有沾液體,就是熟了。

7. 裸蛋糕為什麼裸蛋糕和一般的蛋糕有什麼區別

「裸蛋糕」是指蛋糕外層沒有奶油或者奶霜,將蛋糕層次中的材料完全「裸露」地展現在賓客眼前。
「裸蛋糕」通常只簡單的搭配鮮花、綠葉和水果裝扮即可,和傳統的蛋糕的華麗外觀不同,但是卻充滿溫馨的味道。

面的一些傳統蛋糕並不健康,如一些蛋糕上面的「鮮奶」都是人造奶油,人造奶油則是將植物油部分氫化以後,加入人工香料、防腐劑、色素及其他添加劑等模仿黃
油的味道製成。人造奶油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長期食用會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患病風險,不利於人體健康。此外,一些傳統蛋糕添加劑的含量較多,如塔塔粉、
磷酸二氫鈣、焦磷酸二氫二鈉、乳清粉、乳糖、香草粉等。
裸蛋糕以天然食材製成,基本不添加食品添加劑,迎合不少人健康需求。和傳統蛋糕的華麗外觀相比,裸蛋糕在層層扎實的餅身之間,主要加入綿密的乳酪與當季新鮮水果,或配以鮮花做點綴,展現出所有原始食材的最真本味,也形成了一種返璞歸真的天然美感。
從工藝、材質、營養價值來說,裸蛋糕的確要優於傳統蛋糕,因此也要貴一些。

8. 蛋糕主要特徵

蛋糕的主要特徵:
1.用料講究、 配料科學
蛋糕多以麵粉、蛋品、乳品、糖類、油脂、干鮮果品等為主要原料,其中蛋、糖、油脂的比例較大,配料中干鮮水果、果仁、巧克力等用量大。用料十分考究,不同品種其面坯、餡心、裝飾、點綴等用料都有各自的選料標准。
2.配方精確、 工藝性強
3.風味獨特、 香味濃郁、富於變化
西點區別於中點最突出的4的特徵是它使用的油脂主要是奶油,乳品和巧克力使用得也很多,帶有濃郁的奶香味以及巧克力特殊的風味。水果(包括鮮果和乾果)與果仁的大量應用是西點的另一重要特色。水果在裝飾上的拼擺和點綴,給人以清新而鮮美的感覺;由於水果與奶油配合,清淡與濃重相得益彰,吃起來油而不膩,甜中帶酸,別有風味。果仁烤制後香脆可口,在外觀與風味上也為西點增色不少。

9. 從口感和外觀怎樣鑒別蛋糕麵包優劣

外面購置的糕點,沒有一種不添加食品添加劑的,口感越好,口味越獨特的,添加劑應該越多。不知你觀察過沒有,超市裡有一種大長棍棍秒包,好像是俄羅斯等地的麵包(叫「大列吧」),其口感沒吃過,但是麵包干硬,這是原始做法烘烤出來的。
我在電視上也看過,麵包越柔軟,添加劑越多,干硬的麵包,就是麵粉實質的體現。所以說,你想從外觀、口感鑒別糕點的好壞,說實話,沒辦法。健康的麵包或蛋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自己烘焙,自己烤。
我所了解的就這些,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10. 蛋糕感官評定

烘焙食品中的色、香、味、形是構成食品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烘焙食品的熟制過程是烘焙食品中各種物質發生復雜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學變化的過程。這些變化不僅使食物易於被人體吸收,還會發生色澤、香氣、滋味和形態的變化。
一、食品中的色澤
食品中的色澤是鑒定食品質量的重要感觀指標。食品色澤的成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過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著色料——食品的著色料依據其來源可分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兩大類。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從動物組織中提取出來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存在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新鮮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質,另一種是食品原料本來是無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過程中,由於化學反應而呈現出有顏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葉綠素、?-胡蘿卜素、姜黃素、甜菜紅、紅曲色素、蟲膠色素及焦糖色等。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劑量限制,是著色料的發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目前食品生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較普遍。人工合成色素較天然色素色彩鮮艷,堅牢度大,性質穩定,著色力強,可以任意調色。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為原料,通過化學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因此,在食品衛生標准中,對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嚴格要求,目前,允許使用的色素只有5種,即莧菜紅、胭脂紅、檸檬黃、靛藍和日落黃。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過程中色澤的變化——食品在熟制過程中的色澤變化是極其復雜的,它與食品的組成成分、加熱介質的性質、溫度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
(1)褐變——褐變是食品比較普通的一種變色現象。當食品原料進行加工、貯存、受到機械損傷後,易使原料原來的色澤變暗,或變成褐色,這種現象稱為褐變。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變現象,如麵包、糕點等在烘烤過程中生成的金黃色。但有些 食品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褐變,不僅影響外觀,還降低了營養價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褐變作用按其發生機制可分為酶促褐變及非酶褐變兩大類。
酶引起的褐變多發生在較淺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蘋果、香蕉、土豆等。當它們的組織被碰傷、切開、削皮而遭受病害或處在不食物的酶促褐變,在實際工作中,可採用熱處理法、酸處理法和與空氣隔絕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變。因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經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鹽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變的形成。
非酶褐變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產生的褐變作用,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焦糖化反應是食品在加工過程中,由於高溫使含糖食品產生糖的焦化作用,從而使食品著色。因此,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根據工藝要求添加適量糖有利於產品的著色。
美拉德反應是食品在加熱或長期貯存後發生褐變的主要原因,反應過程非常復雜。在實際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變,可採用降溫、亞硫酸處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濃度或使用不易發生褐變的糖類等方法,控制非酶褐變。
(2)澱粉水解——澱粉很容易水解,當它與水一起加熱時,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澱粉不完全水解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溫下由於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過程中便可產生黃色或棕紅色。
(3)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如胡蘿卜類色素、花黃素及植物性鞣質等,在一定條件下可使食品產生或改變其色澤。
(4)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適量色素,以改變或突出某些產品的色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