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工製作 » 范陽坊蛋糕如何
擴展閱讀
酷客烘焙坊蛋糕怎麼樣 2025-07-05 16:14:35
高壓鍋要多久才煮好蛋糕 2025-07-05 16:03:13
干貝雞蛋糕如何做 2025-07-05 15:40:22

范陽坊蛋糕如何

發布時間: 2022-10-20 16:24:31

㈠ [資治通鑒365]9.9楊貴妃三朝洗兒 安祿山范陽起兵

9月9日

楊貴妃三朝洗兒

安祿山范陽起兵

唐朝建國以來,邊疆統帥用忠厚仁愛的大臣,其中功勛卓著的,又調回朝廷當宰相。【〔747.12〕自唐興以來,邊帥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遙領,不兼統,功名著者往往入為宰相。】

李林甫害怕這些功勞大的武將入朝為相,容易剝奪自己的權力,便建議玄宗說:「用文臣當統帥,他們不能沖鋒陷陣。胡人就不同了,出身寒賤,大字不識,頭腦簡單,作戰勇敢,又沒有後台靠山,也不會拉幫結派,只要以誠相待,就能為朝廷出死力,不惜性命相撲的。」【〔747.12〕李林甫欲杜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乃奏言:「文臣為將,怯當矢石,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則勇決習戰,寒族則孤立無黨,陛下誠心恩洽其心,彼必能為朝廷盡死。」】

玄宗接受這個意見,大批任用胡人將領:李光弼是契丹王李楷洛的兒子,哥舒翰是突厥酋長的後裔,安思順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麗人,這些人都十分忠勇。只有安祿山和史思明,鑄成了一場空前的浩劫!【〔747.12〕上悅其言,始用安祿山。至是,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精兵咸戍北邊,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皆出於林甫專寵固位之謀也。】

安祿山,本名軋葷山,是營州(今遼寧西部)一帶的「雜胡」,也就是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混血兒。他跟同族的朋友史思明(本名史窣干),通過不同的道路,投入唐朝守將張守珪的部下,又先後見到唐玄宗,受到賞識。【〔736.4〕安祿山者,本營州雜胡,初名阿犖山。其母,巫也;父死,母攜之再適突厥安延偃。會其部落破散,與延偃兄子思順俱逃來,故冒姓安氏,名祿山。又有史窣干者,與祿山同里閈,先後一日生。及長,相親愛,皆為互市牙郎,以驍勇聞。張守珪以祿山為捉生將,祿山每與數騎出,輒擒契丹數十人而返。狡黠,善揣人情,守珪愛之,養以為子。】

安祿山很快當到平盧兵馬使。凡是朝廷派人來探視,他都要請客送禮,十分優待。他們回到玄宗身邊,少不了拚命吹噓:「安祿山是好人,賢臣,能將!一定可以大用。」【〔741.8〕平盧兵馬使安祿山,傾巧,善事人,人多譽之。上左右至平盧者,祿山皆厚賂之,由是上益以為賢。】

幾年之內,安祿山竟做了東北一帶的軍政首腦,這是開元時代的最後一年。【〔741.8〕以祿山為營州都督,充平盧軍使,兩蕃、勃海、黑水四府經略使。】

安祿山為人很狡詐,表面上裝成天真爛漫的樣子,暗地裡種種手段都使出來:一個是收買人心,一個是殺人邀功。

他駐節范陽(今北京),每年都引誘翼人和契丹人來會盟赴宴,表示友好。飲酒時,放了一種毒葯「莨菪」,等到這些人醉昏了,便一起活埋,每次有幾千人之多。再割下首級,獻給朝廷,說是平叛討賊立了功。【〔750.10〕安祿山屢誘奚、契丹,為設會,飲以莨菪酒,醉而坑之,動數千人,函其酋長之首以獻,前後數四。】

有一年獻上奚人俘虜八千,玄宗信以為真,說他是邊將中最勇敢最忠實的人,竟然封為東平郡王兼河北道采訪使,最後還兼領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有正規部隊二十萬,賞罰全由自己作主,朝廷管他不著了。【〔750.10〕祿山獻奚俘八千人,上命考課之日書上上考。】

安祿山養著八千親兵,都是東北胡人,勇武雄壯,名叫「曳落河」,就是漢語「壯士」的意思。又有親隨奴僕一百多人,也是以一當十的勇士。私養戰馬幾萬匹,還派出大批商人,四處收購珍寶百貨和軍用物資,暗中製作五品以上的禮服,准備稱帝封官時好用。【〔751.2〕祿山養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餘人,謂之「曳落河」。曳落河者,胡言壯士也。及家僮百餘人,皆驍勇善戰,一可當百。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分遣商胡詣諸道販鬻,歲輸珍貨數百萬。私作緋紫袍、魚袋、以百萬計。】

他派一位忠實機智的將軍劉駱谷長期駐在京師里,探察動靜,及時匯報,是他的重要耳目。【〔747.1〕常令其將劉駱谷留京師詗朝廷指趣,動靜皆報之。或應有箋表者,駱谷即為代作通之。歲獻俘虜、雜畜、奇禽、異獸、珍玩之物,不絕於路,郡縣疲於遞運。】

當時,李林甫、楊國忠和酷吏吉溫,都是朝廷的權臣,安祿山跟他們都有關系,互相依靠,也互相鬥爭。【〔751.2〕是時,楊國忠為御史中丞,方承恩用事。祿山登降殿階,國忠常扶掖之。祿山與王鉷俱為大夫,鉷權任亞於李林甫。】

這些人中,安祿山最怕李林甫。這是因為,兩人多次談話,安祿山沒開口,李林甫往往把他想說的話絲毫不差地先說出來了,將這個雖然狡詐卻也淺薄的胡兒驚得目瞪口呆,佩服之至。【〔751.2〕祿山見林甫,禮貌頗倨。林甫陽以他事召王大夫,鉷至,趨拜甚謹,祿山不覺自失,容貌益恭。林甫與祿山語,每揣知其情,先言之,祿山驚服。】

所以安祿山敢於侮謾別人,唯獨畏懼李林甫,即使是寒冬臘月相見,也緊張得汗流決一天,李林甫看他面無人色,嘴唇發鳥,便把自己的皮求裘脫下給他披上:「你受寒了,怎麼不多穿些衣裳呢?」裝作不知道又關心的樣子,把安祿山感動得連連下拜,什麼話都跟李林甫說,稱他為「十郎」,像奴僕對待主子一樣尊重。【〔751.2〕祿山於公卿皆慢侮之,獨憚林甫,每見,雖盛冬,常汗沾衣。林甫乃引與坐於安祿山裝得傻乎乎的:「我不懂,過去只曉得有陛下,不曉得還有儲君呀。」趕忙下拜。玄宗信以為真,以為他天真無邪,備加寵愛。【〔747.1〕祿山曰:「臣愚,向者惟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不得已,然後拜。上以為信然,益愛之。】

在勤政樓開宴會,百官列坐樓下,卻替安祿山在皇帝身邊專設一席,安一扇屏風,捲起簾子,坐在塌上,讓下面的人看到他,表示格外垂愛。又叫他和楊家兄弟姊妹結拜敘親,親熱得很,可過了幾天,安祿山公然要求做楊貴妃的干兒子!【〔747.1〕上嘗宴勤政樓,百官列坐樓下,獨為祿山於御座東間設金雞障,置榻使坐其前,仍命卷簾以示榮寵。命楊銛、楊錡、貴妃三姊皆與祿山敘兄弟。祿山得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

拜寄那天,玄宗和楊貴妃並排列坐,安祿山先給貴妃叩頭。玄宗問他為什麼,安祿山憨態可掏地說:「胡人一向是先拜母親,後拜父親的。」老頭兒高興得合不攏嘴來。【〔747.1〕上與貴妃共坐,祿山先拜貴妃。上問何故,對曰:「胡人先母而後父。」上悅。】

安祿山的生日到了,作乾爹干媽的,要賞賜衣服和酒饌。三天後,召進宮里,楊貴妃用錦綉做了一件背嬰兒的大背褡,扎在轎杠上,把五百斤重的大胖子「嬰兒」放在背褡里,叫太監們抬著到處轉,說是三朝洗兒會。乾爹見了,十分歡喜,賜給楊貴妃洗兒錢,慰勞干媽生了個胖娃娃。從此以後,安祿山跟干媽一起吃喝,整夜不出宮。別人覺得丑惡不堪,玄宗卻不以為意。【〔751.1〕甲辰,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後三日,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綉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上聞後宮喧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三日洗祿兒對。上自往觀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復厚賜祿山,盡歡而罷。自是祿山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或通宵不出,頗有丑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玄宗給干兒子造了漂亮的府宅,交待工匠們:一切設備盡量豪華,不計財力。廚房的物事都用金銀製造,淘洗米的策籬也是金絲編織的。玄宗說:「胡兒眼光高,心地寬,別叫他笑話我窮酸。」【〔751.1〕上命有司為安祿山起第於親仁坊,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既成,具幄帟器皿,充牣其中,有貼白檀床二,皆長丈,闊六尺;銀平脫屏風,帳一方一丈八尺;於廚廄之物皆飾以金銀,金飯罌二,銀淘盆二,皆受五斗,織銀絲筐及笊籬各一;他物稱是。雖禁中服御之物,殆不及也。上每令中使為祿山護役,築第及儲偫賜物,常戒之曰:「胡眼大,勿令笑我。」】

安祿山搬入新居那天,設酒慶賀,要求皇帝下令給宰相,都來吃喜酒。玄宗正在擊球,聽到消息,馬上停止,命令文武大臣立即赴宴。又請楊家姊妹和梨園教坊的歌舞妓人來助興。安祿山有了家宅,玄宗每次吃新鮮菜蔬,都要派人傳送,兩地使者絡繹不絕。【〔751.1〕祿山入新第,置酒,乞降墨敕請宰相至第。是日,上欲於樓下擊球,遽為罷戲,命宰相赴之。日遣諸楊與之選勝游宴,侑以梨園教坊樂。上每食一物稍美,或後苑校獵獲鮮禽,輒遣中使走馬賜之,絡驛於路。】

楊國忠討厭安祿山,安祿山也提防楊國忠,關系很壞。楊國忠一再提醒玄宗,胡兒終究要造反的,如若不信,馬上召他進京,怕他是不敢來的。【〔754.1〕春,正月,己亥,安祿山入朝。是時楊國忠言祿山必反,且曰:「陛下試召之,必不來。」】

玄宗派人去范陽召請,誰知安祿山竟迅速地趕到華清宮,眼淚直流:「我本來是個胡人,陛下恩深似海,擢升到這樣高的地位,可是受到楊右相的嫉恨,不知死在哪一天啊!」玄宗再也不信楊國忠的話,還加封安祿山為左僕射,賜他兩個兒子,一個三品官,一個四品官。不久,又把宗室的榮義公主嫁給他的兒子安慶宗。【〔754.1〕上使召之,祿山聞命即至。庚子,見上於華清宮,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寵擢至此,為國忠所疾,臣死無日矣!」上憐之,賞賜巨萬,由是益親信祿山,國忠之言不能入矣。太子亦知祿山必反,言於上,上不聽。】

安祿山要求當廄馬總監,吉溫當副監,玄宗答應了。從此他控制了全國的戰馬,挑出最好的幾千匹,單獨飼養,作進攻准備。又請求發給一批空白委任狀,隨他自己作主給部下陞官。他一下子提升五百多個將軍,二千多個中郎將,藉以收買人心。【〔754.1〕安祿山求兼領閑廄、群牧;庚申,以祿山為閑廄、隴右群牧等使。祿山又求兼總監;壬戌,兼知總監事。祿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溫為武部侍郎,充閑廄逼使,楊國忠由是惡溫。祿山密遣親信選健馬堪戰者數千匹,別飼之。】

本來安祿山十年前就在作準備,想等玄宗死後出兵的,只因楊國忠看穿他的企圖,經常在皇帝面前挑動,把他嚇慌了,【〔755.10〕安祿山專制三道,陰蓄異志,殆將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晏駕然後作亂。會楊國忠與祿山不相悅,屢言祿山且反,上不聽;國忠數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於上。祿山由是決意遽反。】於是在天寶十四載(755)冬天,下令出兵:「皇帝叫我討伐楊國忠,請諸位跟我齊心協力,洗清天子身邊的奸人!」【〔755.10〕會有奏事官自京師還,祿山詐為敕書,悉召諸將示之曰:「有密旨,令祿山將兵入朝討楊國忠,諸君宜即從軍。」眾愕然相顧,莫敢異言。】

二十萬大軍,從范陽南下,烽煙千里。【〔755.11〕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凡十五萬眾,號二十萬,反於范陽】

唐朝百姓已經多年不見刀兵,各州縣地方望風而降。有名的「安史之亂」就這樣開始了。

㈡ 鄒氏東魯范陽是什麼意思

鄒氏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一些:1 出自姒姓。這種說法稱鄒氏為越王勾踐之後。 在史記中,還有這樣一段記載: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 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後而別氏,姓姒氏。契 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說明按這種說法,鄒姓應與禹有一定關系。2 出自子姓。稱鄒氏為商紂王微子啟的後代。公元前11世紀周平公把商的周圍地區封給殷紂王庶兄微子啟,建立宋國,建都於商丘,其後三朝採食於鄒邑,其第五世孫叔梁仡以邑名「鄒」為姓。所以稱之為山東鄒氏。3 出自曹姓,以國家的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上古時有邾婁國為狹所建,戰國時魯穆公改邾婁國為鄒國。後來鄒國被楚國所滅後有鄒氏,亦為山東鄒氏。4 為蚩尤之後。據《拾遺》所載,黃帝在打敗蚩尤以後遷其民至鄒屠,根據地名命名為鄒屠氏。鄒氏一族在中國大陸名列宋版《百家姓》第三十五位,在新百家姓中排行列第六十七位。鄒氏早期主要在其發源地即今山東境內發展繁衍,至秦、漢時期,他們中的有一支遷至范陽,發展成為望族。西漢以後,范陽鄒氏逐漸南遷至河南鄒坊,成為較強的一支。漢朝時期,有鄒廷任襄陽令,在當地安家,其後裔有一支遷到雍州(今陝西中北部、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南部和寧夏)。西晉時期,有新野人鄒湛以才學知名,在朝廷做了國子祭酒、少府,其子孫有一支遷到衡州(今湖南衡陽)。東晉十六國時期,由於戰亂,中原士族大舉南遷,鄒氏的一部分隨之渡江,定居於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朝初期,陳政,陳元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攜一部分鄒氏隨從同往,後在福建安家。唐德宗貞元末年(公元805年),鄒垣因避戰亂,自今安徽遷入福建,其子孫繁衍分居於閩北邵武等縣。北宋時期,有鄒異,長樂人,元佑中舉經明行修,說明北宋時期已有鄒氏族人居於廣東地區。南宋時期,有泰寧人鄒應龍任初權參加政事,他的子孫散居於閩、粵大地,後擴遷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樂平縣、台灣省台北縣等地。現在僑居新加坡等東南亞各國的鄒氏華僑,主要是從廣東、福建兩地遷去的。

㈢ 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

其實就是安史之亂如何把。敘述起來很復雜,我簡單打下。
安祿山身兼河東、范陽、平盧三大節度使,老巢在范陽(又叫幽州,今北京),所轄區域大致在今山西、河北北部,北京、天津地區、遼寧大部,755年12月,安祿山起兵反唐,發兵15萬南下。安祿山的部隊都是在東北和少數民族武裝作戰的精銳之師,而此時經過了開元盛世的中國承平已久,內地基本沒什麼像樣能打仗的部隊,所以很快黃河以北的24州(唐的州相當於郡,就是現在的地級市級別)除了恆州(後改為鎮州,又叫常山郡)的顏杲卿(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的堂兄)堅守外,降的降、逃的逃。然後就是順利過黃河打下了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東都洛陽,此時離起兵才35天,又向西攻打首都長安(今西安),長安的門戶就是潼關天險。
此時朔方節度使(治所靈州,又叫靈武郡,在今寧夏靈武)郭子儀起兵勤王,東渡黃河打下山西重鎮晉陽(今太原,河東鎮治所),從安祿山背後插了一刀,郭在戰斗中了解了李光弼治軍才能,上表讓李光弼擔任河東節度使。郭、李聯合攻打安祿山在河北的州郡,河北部分州郡又重新納入唐朝掌握,安祿山後路岌岌可危。而全國藩鎮勤王的兵馬正在河南陸續聚集,此時形勢,只要唐軍堅守潼關天險,長安就無事,長安無事,郭、李以及河南的勤王兵馬就能無所顧忌的打擊安祿山,安祿山敗亡指日可待。可惜玄宗及其手下認為潼關守將哥舒翰畏縮不前,有通敵嫌疑,強令哥舒翰出擊叛軍主力,756年6月,哥舒翰出戰,潼關唐軍雖多,都是臨時拼湊,野戰根本不是叛軍對手,20萬唐軍大敗,哥舒翰被俘,潼關失守。潼關以西是一馬平川的關中平原,長安無險可守。而郭、李軍隊主力在山西和河北,河南勤王諸軍見潼關失守,徘徊不進。唐玄宗放棄長安逃亡劍南西川鎮(今四川中西部,治所成都)避難。安祿山兵不血刃佔領長安,唐玄宗威望盡失。再向西川逃亡中護送士兵發動馬嵬事變,殺了宰相楊國忠,逼死楊貴妃,玄宗被迫傳位太子李亨,是為唐肅宗,756年,肅宗在靈州稱帝,領導全國抗擊安祿山叛軍。
安祿山在佔領洛陽後稱帝,國號「大燕」,居住在洛陽皇宮。安祿山脾氣壞,動輒以小事殺人,屬下整天都提心吊膽。安祿山干節度使的時候,其幕府的心腹手下高尚、嚴庄慫恿安起兵,說唐全國的精兵悍將都在你的手下,內地沒有精兵,很快就能打下。叛軍在潼關前一度一籌莫展的時候,安祿山罵高尚、嚴庄:你們教我造反,說是萬無一失,現在過去好幾個月了,河北被郭子儀、李光弼抄了後路,河南潼關拿不下,唐軍現在兩面夾攻,那裡還萬無一失?你們這些小子誤我啊。這幾個手下怕被安殺掉,就動了做掉安祿山的心思。正好安的兒子安慶緒惹老爹煩,也怕被殺,於是一拍即合,757年正月初五,趁安祿山睡覺的時候把安祿山殺了,安慶緒暫時掌握叛軍指揮權。
之後就是郭子儀統帥軍隊收復首都長安、東都洛陽,安慶緒的叛軍被唐兵打的落花流水,被迫退到河北堅守魏州(今河北大名)。一直在河北和郭、李作戰的史思明見勢不妙,龜縮到老巢范陽,向肅宗皇帝上表投降。此時安慶緒和史思明兩股叛軍勢力此消彼長,史思明更加強盛。
李光弼的河東鎮,離范陽很近,監視在范陽的史思明。李光弼暗向皇帝上書,說史思明這人靠不住,是假投降,不如趁機殺掉,以絕後患。被史思明截獲,一看皇帝和李光弼這樣懷疑他,乾脆別裝孫子了,於是又起兵開干,758年底,在范陽帶兵13萬南下支援在魏州的安慶緒,郭子儀率領九個藩鎮節度使軍隊近60萬大軍在魏州附近和史思明決戰,卻由於各路節度使指揮不統一,而肅宗派來的監軍怕郭子儀專權又從中作梗,因而失敗,被肅宗免職。史思明獲勝後順勢殺掉安慶緒,接管叛軍全部指揮權,自稱「大燕」皇帝,南下渡過黃河重新佔領洛陽,准備重新西進潼關打長安。
此時,李光弼接替郭子儀掌握唐軍指揮權,在洛陽西面的河陽(又叫孟州,今河南三門峽附近)成功阻擊史思明,河陽保衛戰險勝,史思明退守洛陽,兩軍暫時進入相持階段。此時叛軍內部又有內訌,史思明兒子史朝義得罪史思明,史思明揚言打敗唐軍後再殺他,史朝義怕被老爹殺,先下手為強,761年3月,殺掉史思明。史思明死後,叛軍士氣受到嚴重打擊,抵擋不住唐軍進攻.762年10月,肅宗死,唐代宗即位,借唐政府「友軍」回紇的精銳騎兵收復洛陽。史朝義率殘兵渡河到河北叛軍地盤求援,他本來在叛軍中就不受待見,又因幹掉老爹史思明才上位,根本鎮不住在河北的叛軍悍將。叛軍看大勢已去,紛紛降唐。此時李光弼因進軍不力被代宗免職,其實有功高蓋主之嫌。唐軍指揮權由仆固懷恩接任。763年,史朝義逃到莫州(今河北任丘,范陽鎮巡屬),守將田承嗣欺騙他說,趕緊去老巢范陽搬救兵,莫州雖小,一定為你堅守。史朝義一出莫州,田承嗣立即把其家屬獻給唐軍投降,史朝義率5000騎到范陽,守將李懷仙閉城不納,所屬5000騎潰散,絕望之下自殺,時間是763年2月,歷時7年零2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此時,天下戰亂已久,皇帝不希望打下去了,而唐軍將領也怕把叛軍徹底剿滅後狡兔死走狗烹。於是採取綏靖政策,對投降的安史叛將,直接把以前他們統轄的河北之地分給他們,這就為河北的藩鎮割據留下禍端。從此,以河北三鎮(幽州范陽、成德、魏博)為首的藩鎮一不如意就同氣連枝搞叛亂,一看情勢不妙就投降,這樣的事態一直斷續到唐亡。
安史之亂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唐政府把西部和西北部邊界的精銳守軍調去打叛軍,致使吐蕃等少數民族在西部和西北部邊界逐漸侵蝕唐朝地盤,河西和隴右之地淪陷。一直到唐宣宗時期(846-859年在位),吐蕃內亂,才重新收復這些地區。

㈣ 范陽坊蛋糕,我剛才訂了一個蛋糕這上面的仿百元錢幣可以吃嗎

可以,那是翻糖的,就和糖一個味

㈤ 盧愷,字長仁,涿郡范陽人,愷性孝友語文文言文閱讀答案

盧愷,字長仁,涿郡范陽人啊。父柔,最後在魏中書監。愷生性孝順友愛,神情爽醒悟,涉獵書籍,擅長寫文章。北周齊王宇文憲引進為記室。
他後來繼承爵位容城伯,食邑一千一百戶。跟隨宇文憲攻打齊國,愷說柏杜鎮下的。遷任小吏部下大夫,增加食邑七百戶。染坊工匠上士王精神愉快的人,曾因賄賂自己前進,冢宰宇文護提拔為計部下大夫。盧愷諫阻說:「古代登高能賦,可以為大夫,求賢審官,理須謹慎。現在神歡出身染工,再沒有什麼不同,只因為家中富有自己通,於是與士大夫一起列,實際上恐怕只有鵑的刺,聽說了國外。」護終於停止了這件事。建德年間,增加食邑二百戶。一年多,改任內史下大夫。武帝在雲陽宮,命令各屯選擇老牛,因為想請客。愷進諫說:「從前田子方老馬贖,君子以為美談。剛才接到明令,想用老牛宴享將士,有損仁政。皇帝贊美他的話而停止」。改任禮部大夫,任訪問陳朝的副使。先是,在很多人從他國禮,及至盧愷為使,一依本朝,陳朝人不能屈。四年秋,李穆攻佔軹關、栢崖二鎮,命令宇文愷作露布,皇帝讀了很高興,說:「盧愷的文章大有進步,荀景倩本來是讓你的兒子。」不久授任襄州總管司錄,轉任治中。大象元年,征拜東京吏部下大夫。開皇初年,加授上儀同三司,授任尚書吏部侍郎,進爵位為侯,並代理尚書左丞。每有上奏,剛毅嚴肅,即使碰到喜怒哀樂,不改變常態。皇帝嘉獎他有做官的才能,賜錢二十萬,並賞賜他彩色絲綢三百匹,加授散騎常侍。八年,皇上親自考察百官,以和諧為上。他堅決推讓,不敢接受,高祖說:「吏部勤干,過去所知全部。現在的上考,眾人商議如何同,當仁不讓,有什麼慚愧的!都在我的心裡,不必謙讓。」一年多,授官禮部尚書,代理吏部尚書事。參加國子博士何妥與右僕射蘇威不公平,上奏說蘇威秘事。他因與相連,隋文帝因為宇文愷屬吏。宇文憲司彈劾任愷說:「房恭懿的,尉遲迥的黨,不應當在進。威、盧愷二人刻意推薦,多次改任為海州刺史。又吏部預選的人很多,愷不授予官職,都登記而派。威的堂弟蘇徹、蘇肅二人,並以鄉正召到吏部。徹檔案後到就先任用,蘇肅左足痙攣賽,才用無數,王愷用威所以,授朝請郎。盧愷結黨營私,事情很清楚。」上大發脾氣說:「盧愷膽敢將天官認為私人的恩惠!」他脫下帽子叩頭說:「皇太子將以通事舍人蘇夔為舍人,夔就蘇威的兒子,我認為蘇夔不應當遷,本報告而停止。我如果與威有私,難道這樣做!」上說:「蘇威的兒子,朝廷百官都知道,你才堅持,以邀寵幸。至於不知道的,就去依附,奸臣的行為。」於是除名為百姓。不久,在家去世。自周朝以來,選舉清濁不分,及至盧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人才流,因此涉及黨堅持的讒言,就到這。子義恭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