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蛋糕蒸開花是為什麼
擴展閱讀
烤箱蛋糕胚的做法視頻 2025-05-23 03:49:33
安徽想學蛋糕去哪裡學 2025-05-23 03:45:55
學做蛋糕培訓學校哪個好 2025-05-23 03:44:34

蛋糕蒸開花是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19 03:56:46

❶ 自己做的紙杯蛋糕為什麼開花了

如果配料里用了泡打粉,那麼蛋糕本來就是要裂的,如果沒有用泡打粉,開裂的可能原因如下:1、黃油打過了;2、烤箱溫度過高;3、烤制時間過長;4、如果是小烤箱,由於烤箱太小溫度不勻,所以不管你調什麼溫度多長時間,蛋糕肯定都是要裂的。

❷ 蛋糕烘烤後上面開花是什麼原因

你好,我為你解答:
太幹了,可以適當加點水或加個雞蛋
懂了嗎?不懂請追問。
滿意請採納,謝謝。

❸ 做雞蛋糕開花的原因

你可能沒有燒開水就放了,還有就是要用小火蒸,不可用大火蒸!小火還需留一小縫!!你再試試~~

❹ 為什麼我蒸的蛋都會開花了

具體原因如下:

1、打雞蛋時用筷子攪拌的的時候沒有攪拌好。可以盡量攪拌均勻再蒸。

2、在加清水和雞蛋勾兌的時候,加的水不夠。可以把雞蛋打入碗中,然後一邊慢慢加水一邊攪拌,水加好後繼續攪拌均勻。

3、蒸蛋的過程中火候過大。可以用中火轉小火慢蒸。

❺ 戚風蛋糕烘烤時會爆開是什麼問題

戚風蛋糕開裂爆頭的原因

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蛋白打發的太過。

二、烘烤溫度太高特別是底 溫太高。表面迅速結皮,而蛋糕內部未完全成熟。蛋糕內部麵糊不斷膨脹頂開表皮,從而導致開裂。

三、烘烤時間太長。蛋糕水分缺失造成開裂。

四、模具裝的麵糊太多。戚風要依靠模具壁不斷爬升。麵糊過多時,蛋糕膨脹到頂部,但是沒有足夠的空間讓其爬升,就會開裂

❻ 為什麼冬天做無水蛋糕老是蛋糕上開花

1、市售無水蛋糕是全蛋法製作的,工藝過程是:全蛋+糖打發,+麵粉拌勻,入模烘焙
戚風蛋糕是分蛋法:蛋白+糖打發成蛋白糊,水+油拌勻+麵粉拌勻+蛋黃拌勻成麵糊,然後兩種糊混合均勻,入模烘焙。

相對於無不蛋糕,戚風含水量更高,麵粉用量更少,所以戚風更加柔軟,松發、且濕潤。

2、這個原因比較復雜,從配方角度講干濕不平衡(配方有問題),材料不新鮮優質,打發蛋白操作不當,混合麵糊手法不當,過度烘烤等,都會導致蛋糕組織不好,或者更嚴重的失敗。

3、選擇一個合適的配方,推薦我自己常用的配方:
蛋白5個
糖90g

水/牛奶50g
色拉油50g
糖10g
低筋粉(普通麵粉:玉米澱粉=4:1)100g

蛋黃5個

這個配方雞蛋:糖:麵粉:(水+油)=2:1:1:1非常簡潔,從我師傅給我到現在用了五年了。
裡面的注意事項:
1、雞蛋很新鮮,那麼需要往蛋清中加入1-3滴白醋,使用蛋清+糖更容易打發,
2、蛋清和蛋黃分離要干凈,不然會影響蛋白的打發,或者說像這樣少量的一個配方,可能直接打不到細膩狀態,蛋糕組織肯定不行了,
3、打蛋白缸或盆里不能有油或油漬,這跟蛋清有蛋黃的效果差不多,
4、蛋白打發不要過干,如下圖就好:

蛋白尖挺,略有回勾,整體非常細致光滑。
5、蛋白糊與麵糊混合時要注意是翻拌,先取三分之一,蛋白糊混入麵糊,稍稍混勻,再倒回到蛋白糊中,再翻拌均勻。手法是:從中間頂上插入到底部,向外沿缸壁翻起,下一手要緊挨上一手如此翻起。
6、不要過度烘烤,蛋糕成熟的判斷方法是:
1、看。蛋糕表面金黃,頂部已隆起
2、摸。用手掌輕按蛋糕表面,有彈性,感覺硬實,內部沒有流動性
3、聽。用手指輕輕按蛋糕表面能聽到沙沙聲
4、插。用竹簽(或水果刀,牙簽也可)插入蛋糕最高點,拔出後不粘手。

如此,蛋糕已經成熟。這時就應該出爐。

7、出爐後應當用力震一震模具,後倒扣在架子上冷卻。可以避免蛋糕回縮,且更有利蛋糕內部水分重新分布均勻。

❼ 紙杯蛋糕像開花一樣爆裂的原因

麵糊里有大氣泡,氣泡加熱膨脹造成的。可以在進烤箱前,手持裝好麵糊的紙杯,輕輕在桌面上磕磕幾下,震碎大氣泡,這樣烤制的時候就會均勻膨脹,不會出現象開花一樣爆裂的現象了。

❽ 自己做的紙杯蛋糕為什麼開花了

新的烤爐都會這樣的
烤的時間不到位就會像你說的那樣
電的上火開到170-175左右下火不變 新的烤爐烤的時間都要平常的要久很多
烤東西還是要按自己的經驗來看的 配方上的溫度時間 都只能來做參考的
進爐烤到上色在調頭中間不要去開爐門

❾ 烤蛋糕為什麼會開花

你好 烤的時候溫度高就會開花;要是混合蛋白霜的時候消泡了烤出來的蛋糕就會下陷;

❿ 蒸米糕老是開花是怎麼回事

1。用酵母發酵後的產物(面團,麵糊)有酸性物質產生。(似乎不通順,語文沒學好!)

2。使用酵母菌發酵面團、麵糊。

3。混合了紅豆的麵糊,做出來的米糕,顏色發暗,色相不佳。

4。只需要混合少量的糯米,可以使得米糕非常粘糯。

5。發酵後的麵糊里包含了大量的酸性物質,使得最終產品吃起來很酸,難吃。

6。通過兩種方式做米糕,一種是,蒸鍋,蒸,一種是,電高壓鍋,蛋糕模式,結論,蒸出來的米糕效果更好。

7。每次蒸米糕的量不能多,更加不能鋪滿整個平面,因為邊緣部分會被蒸餾水打濕。米糕的厚度要控制好。

8。發酵後的米糊中需要添加食用純鹼,也就是碳酸鈉,小蘇打是碳酸氫鈉。用碳酸鈉中和酸性物質,並且產生氣泡,使得米糊蓬鬆,只是一直沒有做出類似於小店的米糕的效果。還需要繼續試驗。

新的試驗方案:

1。5:1的配比,5普通大米,1糯米,浸泡3小時。不添加其他穀物,保持白色。

2。發酵3小時,將麵糊放在電高壓鍋的內膽中,內膽放入蒸鍋中,蒸鍋內放置40度的水。

3。碳酸鈉應該不會讓酵母菌失去活性,其次,發酵後加入碳酸鈉,似乎不能使麵糊更加彭松,所以決定發酵前就加入碳酸鈉(注意,不是碳酸氫鈉,這兩種物質非常類似,但為何區分地如此清晰,恐怕是碳酸氫鈉對酵母菌有傷害,所以不能在發酵前加入碳酸氫鈉,卻可以加入碳酸鈉,這完全是猜想。),如果提前加入碳酸鈉,就必須控制發酵進程,否則過多的酸性物質產生會消耗完碳酸鈉,而使得米糕味酸。

4。先成型,後發酵。否則每次攪拌後,氣泡都沒了,米糕也不蓬鬆。

5。蒸。

大米+糯米+水---〉軟化吸水3小時---〉攪拌機---〉米糊+酵母菌+碳酸鈉---〉成型,平鋪於蒸布上,薄---〉放入40度溫水入蒸鍋,水面之上空疊式放置兩盤待發酵已成型平鋪麵糊,蓋鍋蓋,形成小型近似恆溫環境---〉發酵三小時---〉蒸一刻鍾。

做米糕,似一項藝術,研究細節,提升為理論、規律,一旦內在的規律都搞清楚了,它就是一項技術。

請對比藝術、技術,區別在哪裡?相同點又有哪些?比如說,最淺顯的,兩者都包含漢字「術」。藝似乎是用來欣賞的,讓人產生美感。而技似乎是用來謀生了,讓人聯想到的是辛苦的勞動。以上為拋磚引玉,可進一步探究其外延內涵。技似乎又是精確的,消耗腦力的。藝術是模糊的,童叟無欺,老少咸宜,讓人沒有負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解讀,各種層次的,各種職業的人都能產生共鳴。共鳴,類似於「橋」的共振,也就是每一波力量都能增強、疊加入前面的能量載體,形成更強大的能量體。共鳴,類似於催化劑的作用,類似於葯引子的作用,讓人先前業已存在的某種潛意識突破了限制,進入了意識之中,被人察覺,發現,恍然大悟。藝術家通過藝術品這個中間媒介向他人傳播一種混沌的美,激發人類本能、潛意識的迸發。

人類基因中很多功能不明的基因很可能就是用於產生本能、潛意識、第六感、直覺,這類天生習得的、未充分激發的本領。類似於嬰兒出生就會吃奶吸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