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蛋糕中一般使用什麼添加劑
西餅店中的一款香草戚風蛋糕,除了小麥粉、雞蛋、白砂糖、植物油、水、食鹽外,食品添加劑包括塔塔粉、磷酸二氫鈣、焦磷酸二氫二鈉、乳清粉、乳糖、香草粉、脫氫乙酸鈉等,而一塊25克的某品牌蛋糕中,竟然含有17種添加劑。
義大利提拉米蘇蛋糕,除了小麥粉、白砂糖、雞蛋、水、可可粉、黑白巧克力之外,還有植脂液、奶油以及提拉米蘇粉、脫氫乙酸鈉等食品添加劑,而所謂的植脂液也稱液體奶精,奶油是天然奶油還是人造奶油沒有明說,可可粉是天然可可粉還是鹼化可可粉也不清楚。如果這些原料都不是天然的,說明其中的添加劑可能更多。
戚風蛋糕也是如此,除了小麥粉、雞蛋、白砂糖、水、食鹽外,植物油究竟是什麼,沒有人知道,而食品添加劑則包括了塔塔粉、磷酸二氫鈣、焦磷酸二氫二鈉、乳清粉、乳糖、香草粉、脫氫乙酸鈉等。這其實並不算多。
(1)做蛋糕用什麼保濕劑擴展閱讀:
5種蛋糕應少吃
1、盡量不買加氫化植物油的蛋糕
大部分蛋糕上面的「鮮奶」都是氫化植物油,下面的酥皮中也加入了氫化植物油或麥淇淋。傳統的選擇,是加入真正的稀奶油和黃油。
2、盡量不買酥皮蛋糕
酥皮意味著必須加入大量脂肪,而且營養價值非常低。在目前情況下,通常加入的是植物起酥油,它含有反式脂肪。同樣是高能量食品,乳酪蛋糕會好一些,因為至少乳酪中還含有大量的鈣、維生素AD、維生素B族和蛋白質,而起酥油除了一些反式脂肪之外,什麼也沒有。
3、盡量不買大量添加色素和香精的蛋糕
蛋糕內外的顏色盡量接近原色,除了少量點綴,最好少用濃重的顏色味道溫和自然最好,那種撲鼻的香味,通常意味著加入了大量廉價香精。
4、不要追求蛋糕加水果的所謂「健康」效果
水果蛋糕中的水果大部分都是罐頭水果,起不到什麼營養作用。少數獼猴桃片、草莓等,也不夠新鮮,而且數量很少,僅為點綴,不如自己直接買鮮水果來吃。
5、不必買加了白巧克力片或黑巧克力片的蛋糕
蛋糕店用的巧克力,絕大部分都是代可可脂巧克力,含反式脂肪,卻幾乎沒有其中的可可多酚,其健康價值是負數。
❷ 低筋小麥粉和蛋糕粉有什麼區別 怎麼用這兩種材料做蛋糕
兩種粉沒有區別,蛋糕粉就是低筋麵粉。
低筋麵粉:又叫薄力粉,cake flour,蛋白質含量6.5-9.5%,可以用按照質量比四份中筋麵粉加一份玉米澱粉(其它澱粉也可以)混合配成,適合做蛋糕、餅干、蛋撻等鬆散、酥脆、沒有韌性的點心。
材料:麵粉150克,糖150克,黃油100克,牛奶50毫升,雞蛋3個.
把蛋清和蛋黃分開,蛋清里加入糖(總糖量的三分之二)可以把糖一次加完,但我是分三次加的,順一個方向打勻,要把蛋清打成白色的泡沫倒過來都不會流出來才可以,蛋糕發的不好,是因為蛋清打的不夠,建議要用打蛋器!
在蛋黃里加入糖和牛奶攪勻,再加入熔好的黃油再攪勻.
把麵粉放入攪勻的蛋黃糊里,因為蛋黃糊比較少我是分幾次加進去的
把上面做好的麵粉蛋黃糊加入蛋清中再攪勻,把電飯鍋預先加熱一下,塗上油(我從融好的黃油留了一點點用來塗鍋)把做好的蛋糕液倒入鍋,按下煮飯鍵.不到5分鍾就會跳到保溫檔,讓它保溫半小時再按下煮飯鍵,再跳到保溫檔就好了
❸ 自己做的蛋糕會硬,而且口感不太好,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做
做法(不用烤箱
材料:自發粉、5個雞蛋、砂糖、泡打粉、牛油(或黃油)、牛奶
方法:1)先將蛋白和蛋黃分開。
2)蛋黃+砂糖,打均勻。
3)蛋白+砂糖,多打一會。這是一個重要的步驟,需要一定的耐心,千萬不能偷懶,盡管手會很酸。隨後加入一勺泡打粉,打均勻。
4)牛油加點熱水,用微波爐叮十秒,將其融化
5)將牛油加入蛋黃中,並攪勻。如果有奶油的話,最好加點。
6)將弄好的蛋黃慢慢的加入打好的蛋白中,並攪勻
7)將大約一半(200g左右)的自發粉用篩網慢慢篩入蛋液中,並攪勻,成為面漿。如果沒有篩網的話,就像我一樣,直接加入自發粉,但要不停的攪拌,以防形成小粉團,如果真的有小粉團的話,那隻好洗干凈手,嘿嘿,慢慢弄散吧
8)加入70毫升牛奶到蛋液里,然後把這些東西放到微波爐里高火弄1分鍾,不行的話再弄一分鍾,一直到松軟為止
❹ 烘焙添加劑有哪些
膨大劑
1、泡打粉Baking Powder
泡打粉又稱"速發粉"或"泡大粉",簡稱B.P,是西點膨大劑的一種,經常用於蛋糕及西餅的製作。它是由蘇打粉配合其它酸性材料,並以玉米粉為填充劑的白色粉末。
泡打粉雖然有蘇打粉的成分,但是是經過精密檢測後加入酸性粉(如塔塔粉)來平衡它的酸鹼度,所以,基本上,雖然蘇打粉是帶鹼物質,但是市售的泡打粉卻是中性粉,因此,蘇打粉和泡打粉是不能任意替換的。
至於做為泡打粉中填充劑的玉米粉,它主要是用來分隔泡打粉中的酸性粉末及鹼性粉末,避免它們過早反應。泡打粉在保存時也應盡量避免受潮而提早失效。
泡打粉在一般菜市場超市都有賣,用完一定記得密封防潮。
2、蘇打粉Baking Soda
蘇打粉又稱"小蘇打"、"梳打粉"或"重曹",化學名為"碳酸氫鈉",英文名 Baking Soda,簡稱B.S,也是西點膨大劑的一種。它是一種易溶於水的白色鹼性粉末,在與水結合後開始起作用釋出二氧化碳Co2,在酸性液體中(如果汁)反應更快,而隨著環境溫度升高,釋出氣體的作用愈快。
蘇打粉在作用後會殘留重碳酸鈉,使用過多會使成品有鹼味。蘇打粉與油脂直接混合時,也會產生皂化,強烈的肥皂味會影響西點的香氣和品質,使用時需留意。
蘇打粉也經常被用來做為中和劑,例如巧克力蛋糕。巧克力為酸性,大量使用時會使西點帶有酸味,因此可使用少量的蘇打粉做為膨大劑並且也中和其酸性,同時,蘇打粉也有使巧克力加深顏色的效果,使它看起來更黑亮。
西點中加入過量的蘇打粉,除了使西點有上述破壞風味或導致鹼味太重的結果,食用後會使人有心悸、嘴唇發麻、短暫失去味覺等征狀。
蘇打粉在一般超市都有的賣。
3、酵母Yeast
酵母 (Yeast) 是西點常用膨大劑之一,但非化學膨大劑。在發酵過程中,酵母使面團膨大,同時將殼類或葡萄中所含的糖轉換為酒精成分。二氧化碳及酒精是酵母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副產品,糖類則是它的原料。單糖類的葡萄糖及果糖最先被消耗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新陳代謝之後,酵母開始以多糖類為食。因此,糖份的加入可以增加酵母的活動力。酵母在活動力同時也取決於溫度,在攝氏35度時,活動力最旺盛。酵母在低溫時呈休眠狀態,溫度升高活躍力愈高,但溫度若高於攝氏40C時,酵母細胞受到破壞而開始死亡。
所以,在做麵包的時候,建議先用適量溫水或者溫牛奶與所需酵母混合靜置10分鍾,以讓酵母充分發揮其活性,然後再和其他材料混合揉面團。
再次友情提示:
1)蘇打粉與泡打粉雖然同時西點常用的化學膨大劑,但因膨漲力及酸鹼度不同,最好不要相互任意替換的。
2)這一類的膨大劑雖然都有使西點膨鬆的特性,但是過量的使用反而會使成品組織粗糙,影響風味甚至外觀,因此使用上要注意份量。
4、發粉
嚴格說來,這個分類也不科學,因為發粉並不是專指某一類膨大劑,而是一般食譜對於膨大劑的俗稱,尤其是泡打粉及酵母粉兩種膨大劑。
在蛋糕或餅干製作時使用的發粉指的是蛋糕發粉,也就是泡打粉,以搭配低粉及中粉較多,主要作用是促進膨鬆口感,以不出筋(不宜過度攪拌)的糕餅類為主。
而麵食類的發粉主要是指酵母,如麵包製作或包子饅頭,以搭配中粉及高粉較多,主要作用是擴展麵筋筋度及增加面團體積,做出來的成品口感較Q、有嚼勁。多用於需要將面團攪拌至出筋的成品。
因此,當食譜上書明為"發粉"時,需要以對成品口感的了解及成品本身的類別去判斷一下,就可以決定要使用泡打粉或酵母了。
5、阿摩尼亞Ammonia
奶油空心餅(即泡芙)使用的化學膨大劑是阿摩尼亞。
阿摩尼亞因有類似廁所般的氣味,因此又有個俗名叫"臭粉",也叫"氨粉"。 家庭烘焙很少買這種原料,而且自己家裡做泡芙也不需要泡打粉,完全是依靠奶油和麵粉支撐的,這個一般是點心坊才會用到,所以就省略少講一些咯。
❺ 常用的烘焙原料有哪些 多點沒關系
一般家庭烘焙常用原材料:
動物無鹽黃油unsalted butter
橄欖油 oliver oil
色拉油 salad oil
動物淡奶油 whipping cream
牛奶 milk
砂糖 cater sugar
糖粉 Icing sugar
巧克力 chocolate
可可粉 cocoa powder
桂皮粉 cinnamon powder
乾酵母粉 dried yeast
杏仁麵粉(新鮮杏仁磨碎)almond flour
新鮮雞蛋 fresh eggs
小麥麵粉:自發粉、標准麵粉、高筋粉 self-Raising flour、 standard flour 、bread flour
發酵粉(小蘇打和塔塔粉)baking powder
新鮮水果(香蕉、蘋果、梨、李子、櫻桃、草莓)fresh fruits
乾果(葡萄乾、杏仁、核桃仁、榛子)dried fruits
鹽salt
烘焙產品常用原材料:Shop-bought
裱花蛋糕用植物奶油(含反式脂肪酸)
人造黃油和起酥油Margarine(如棕櫚油,從化學硬化油製成,含反式脂肪酸
made from chemically hardened oils such as palm
動物黃油Butter(只使用在少量蛋糕中)only in a minority of cakes
糖Sugar
葡萄糖Glucose
果糖Fructose
轉化糖糖漿Invert sugar syrup
罐頭水果caned fruits
干蛋粉Dried egg powder
脫脂奶粉Skimmed milk powder
小麥麵粉Wheat flour
玉米粉Cornflour
改性玉米澱粉Modified maize starch
改性木薯澱粉Modified tapioca starch
大豆粉Soya flour
醒發劑(二磷酸二鈉,碳酸氫鈉,碳酸鈣)
Raising agents (disodium diphosphate,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calcium carbonate)
甘油(保濕劑以保持蛋糕濕潤更長時間)
Glycerol (a humectant to keep cake moist longer)
乳化劑(洋槐樹膠,單不飽和脂肪酸和甘油
Emulsifiers (acacia gum, mono and diglycerides of fatty acids)
鈣硬脂- 2 -醯乳酸鈉,聚甘油脂肪酸酯)
calcium stearoyl-2-lactylate, polyglycerol esters of fatty acids)
酸度調節劑(檸檬酸鈉,檸檬酸)
Acidity regulators (sodium citrates,citric acid)
調味品通常是合成 Flavourings, usually synthetic
色素(花青素)Colouring (anthocyanins)
防腐劑(山梨酸鉀)Preservative (potassium sorbate)
穩定劑(黃原膠,tragacanth)Stabilisers (xanthan gum, tragacanth)
鹽Salt
❻ 無水蛋糕如何做才能保持松軟
其實一般蛋糕里都是不會加水的,讓蛋糕濕潤柔軟是需要加雞蛋、牛奶和油之類的液體原料。至於讓蛋糕蓬鬆就要看是做哪種蛋糕,海綿蛋糕就是靠打發雞蛋和加SP乳化劑,戚風蛋糕是靠打發蛋清和少量泡打粉,重油蛋糕是靠打發黃油和泡打粉。
❼ 蛋糕裡面加什麼能回軟又能保濕
那可以,專門添加蛋糕保濕劑的。蛋糕用的保濕劑屬於食品添加劑中水分保濕劑一類,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種,包括甘油、山梨醇及各種膠體,最常用的是氨基酸食品保濕劑,是一種天然植物高效保濕劑,天然存在於枸杞、海帶中。本氨基酸保濕劑屬純天然結構物質,天然固有的保濕成分,它保持水分的能力比任何天然或合成的保濕劑都強。
❽ 蛋糕里放的甜味劑是什麼成分
1、單甘酯是乳化劑,可使原材料形成均勻的乳狀液,避免和防止食品、飲料油水分離、分層、沉澱現象,以及防止澱粉老化回生,從而使麵包、蛋糕、馬鈴薯製品等富含澱粉的食品長時間保持新鮮、松軟。研究表明,單甘酯可以大大縮短打蛋時間。 2、山梨醇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可作為甜味劑、保濕劑、賦形劑、防腐劑等使用,同時具有多元醇的營養優勢,即低熱值、低糖、防齲齒等功效。在蛋糕油里,山梨醇主要作為防腐劑。
3、甘油也是食品添加劑,是水分保持劑,保持蛋糕在貨架期的濕度,一般貨架期長的產品就用它。 4、便宜,因為它是個純粹的化學產品,有害?
確實有害。
真正的奶油放在冰箱里也只能放兩個小時就會融化,而大多數蛋糕店做的奶油蛋糕一般都可以放兩、三天,正因為加入了大量蛋糕油,使得奶油可以存放更長的時間。
蛋糕油的主要成分是化學合成品———單酸甘油酯加上棕櫚油構成的乳化劑。其中的棕櫚油是一種飽和脂肪酸油,它長期使用會引起人體心血管疾病。在西式糕點行業中,蛋糕油主要被用於同雞蛋、麵粉、水一起攪拌,製成蛋糕,也可同植物油、水、奶粉一起製成所謂的「鮮奶油」,製成各種圖案,塗於蛋糕表層和夾層。這種添加劑價格也比較便宜,10公斤一桶的市場零售價也就80元左右。
蛋糕油並非什麼營養原料,只是一種毒性較小、相對比較安全的食品添加劑。在《國家食品添加劑食用衛生標准(GB2760)》中,對這種添加劑的使用量有明確規定,一般最大使用量為6g/kg。盡管有如此明確的規定,但實際使用中究竟添加了多少,消費者不大好界定。雖然適量食用對人體沒什麼影響,但畢竟是化學合成品,過量食用都會有副作用。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長期食用加入過量添加劑的蛋糕,容易引起人體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血管等疾病。
❾ 蛋糕或麵包里會用到甘油嗎
蛋糕或麵包里會用到甘油
食品級甘油用於麵包、蛋糕等中作保水保濕劑,強吸濕性,保持松軟質地,延長貨架期。
❿ 蛋糕裡面放的甘油是什麼東西
甘油是什麼?
甘油是通過一些化學添加劑合成的,這和精油的純天然性是完全不同的 甘油並不是什麼特殊的成份,甘油在護膚品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濕,N年前就已經被利用,跟透明質酸、膠原蛋白等知名大牌保濕成份相比,甘油就是個丑小鴨,但是當你拿到任何一個產品的成分表時,大多數的前幾位都會看到甘油的身影,原因就是便宜且有效。甘油具有強的吸濕性,可以讓皮膚上的水分不會太快散發,同時適當從空氣中吸取水氣。當然濃度過高的甘油具有刺激性,而且因為吸濕效果太好,直接用在皮膚上反而有可能會直接從皮膚中吸收水分,因此我們應該使用稀釋過的甘油。現在的超市裡,也有很多便宜的稀釋性甘油供我們購買,像在網路上口碑很好的鳳凰甘油,一瓶兩、三塊錢的價格,是真的平價。但是現在單用甘油對我們的皮膚保濕的作用就比較低,皮膚補足了水份後還要鎖水,否則水份很快就又被蒸發,尤其是在乾燥的冬季,大家可以在面膜前使用甘油,加強保濕,然後用油脂性的面霜進行鎖水,以充分利用甘油的保濕效果。
甘油具有吸水作用,保濕護膚品常常用它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子,令其覆蓋的皮膚角質層時刻保持濕潤。然而,也正是由於甘油的這一特性,導致它的保濕效果很容易受到空氣中濕度的影響。濕度較低的季節,例如乾冷多風的冬天,單純使用甘油產品的保濕效果會比較差,它在乾燥的空氣中吸收不到足夠的水分,就會另闢蹊徑,從肌膚真皮中吸取水分,從而使皮膚更加乾燥,甚至出現脫水。
冬天保濕,首先,早晚應各用一次保濕產品,如保濕水、保濕霜等;其次,只重視臉部保濕是很多人的誤區,其實保證身體其他部分的濕潤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小腿、足部等容易產生橘皮組織的地方;最後,減少洗澡次數,即使每天都得洗,也需注意減少使用肥皂、沐浴露的次數,否則會破壞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皮膚更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