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日蛋糕 » 把孩子生日蛋糕弄坏的爸爸
扩展阅读
哪里买蛋糕便宜又好看 2025-07-04 10:31:26
十二生肖蛋糕属什么 2025-07-04 10:29:42

把孩子生日蛋糕弄坏的爸爸

发布时间: 2023-07-02 15:00:00

⑴ “最无情的生日蛋糕”走红,为何熊孩子当场痛哭

“爸爸,我生日快到了,你给我准备礼物了吗?”,“妈妈,我过生日的时候,可以带我去游乐园吗?”,“妈妈,我生日的时候想要吃一顿大餐!”……相信做父母的,在孩子生日即将到来的时候,都会遇到孩子抛出的一些充满期待的问题。毋庸置疑,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能够过一个特别、难忘的生日。孩子都期盼能够快快长大,而每过一次生日,他们都成长了1岁,所以,孩子对于生日都非常重视。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只有学习、读书,想要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家长要学会多去倾听孩子的声音。

⑵ 父亲应该如何给女儿庆祝生日呢

1、生日蛋糕:在孩子的生日当天准备一个美味的生日蛋糕,并点上生日蜡烛,中姿让孩子感受到特别的照顾和关注。

2、礼物:在孩子的生日当天,送上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如书籍、玩具、音乐CD等,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爱和迹培薯关注。

3、庆祝派对:为孩子举办一个小型的庆祝派对,并邀请他们的朋友一起共度生日,增加生日的欢乐气氛。

4、旅行或出游: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带着他们去旅行或者户外活动,一起体验不同的文化和自然风景,创造难忘的回忆。
5、
特殊餐点:在孩子生日当天,为孩子准备特别的美食,例如他们最喜欢的食物或餐厅,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宠爱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应该在孩子的生日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并根据孩子姿者的喜好和兴趣进行安排和指导。同时,这些惊喜也不必非常奢华或昂贵,只要真诚、精心,就能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怀和爱意。
6、组织一次家庭活动:可以和家人一起组织一次家庭活动,比如一次野餐或者是一次户外运动。这样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父母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和爱。
无论是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让父母感受到你的关爱和心意。

⑶ 妈妈送儿子生日蛋糕插满课本:父母的恶趣,有多伤孩子

打开网络APP看高清图片

作者 风禾

近日,在微博上有个#妈妈送儿子的生日蛋糕插满课本#的话题,冲上热搜,被网友热议。

视频中,河北保定男孩,过生日时,收到妈妈送来的惊喜蛋糕。

蛋糕上面装饰着各科的教材,还写着:

“地球一天不毁灭,你都得写作业。”

男孩捧着蛋糕,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网友们议论纷纷,一语点醒众人:

“大人的恶趣味,一点都不好玩。”

的确!孩子本来就被学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了。

一年才一次的生日,父母还恶搞,求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在父母眼中,可能觉得好玩;

而孩子的世界很小,心灵单纯敏感,他们会认真、会难过、甚至绝望。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父母的恶趣,不是逗孩子开心,而是捉弄孩子,让自己开心,这到底有多伤孩子?

有位网友曾吐槽,小时候被捉弄的情形。

因为妈妈是护士,她也常泡在医院玩耍。

而妈妈的同事,一群护士阿姨特别喜欢捉弄她。

因为她从小可爱,那些护士阿姨路过她,就脸上揪一下、或摆弄一下她的头发…

每次她都不开心,然后妈妈却总是在一旁看着,也笑。

有一次特别过分的事,发生了。

那些阿姨围着她,逗她,有个阿姨突然把她的裙子给扒下来,大家哄堂大笑。

那一刻,对于八岁的小女孩而言,第一次感觉到羞耻。

她大哭起来,而她的妈妈却还在一旁,跟着她人笑。

她认为妈妈一点都不爱她。

长大后,一想起那一幕,她认为自己不被尊重、被羞辱的感觉,自尊心受损。

那个扒裙子的阿姨,她记恨到了如今。

她一直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特别地低人一等,才被沦为别人的玩物!

因而,也造成她现在很自卑的性格。

作家蒋方舟的父亲,是警察。

小时候,蒋方舟不愿意读书,父亲就会一脸严肃,拿出手铐来铐在她的手上。

让小小的蒋方舟认为,只要不好好读书、写作,就会被警察抓走。

蒋爸还有一招,就是高高扬起大手掌,示意要打在蒋方舟的脸上。

最后,他的手掌会重重落在另一只手上,假装打她。

看到蒋方舟吓坏的样子,爸爸都会哈哈大笑起来。

诸如此类的捉弄,让蒋方舟一直有阴影,也很缺乏安全感。

她常自我怀疑,也千方百计地去讨好父母,在成长中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由此可见,大人的恶趣,往往伴随着恐吓、取笑、羞辱,会让孩子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更甚者会让孩子形成极端性格。

在我们身边,我们常常看到,熊大人捉弄孩子的情形。

比如,妈妈怀二胎了,邻居的阿姨逗孩子:

“你妈妈不要你了,因为她怀了一个弟弟。”

大人在一旁乐呵呵时,孩子的世界却轰然倒塌,内心碎成渣。

多少孩子,抗拒父母生二胎,仅仅是因为别人的一句话。

而正是这样一句“玩笑话”,却像针一样扎进了孩子的心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过年时,很多大人也喜欢逗孩子。

比如在酒桌上,大人给孩子舔一舔筷子上的酒。

孰不知,这样的捉弄行为,有孩子酒精中毒死亡。

作为一个成人,我们最基本的修养就是,不捉弄孩子。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我们千万要杜绝捉弄孩子,让孩子有个 健康 快乐的童年。

1.平等对待孩子

很多年轻父母在社交平台上,喜欢恶搞孩子,还大言不惭地说,孩子生出来就是“玩”的。

他们不停地捉弄孩子,让孩子哭笑不得,恼怒不止。

这种无知的行为,不仅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更会让孩子形成性格缺陷。

陶行知曾说: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孩子虽小,但他们的自尊心很强,自尊心一旦受损,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偏差。

因此,为人父母,我们要平等对待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尊重,他们才能成为一个自尊自重自爱的人。

2.严厉制止别人捉弄你的孩子

在我们中国,很多父母总是将情面放在第一位。

当别人捉弄你的孩子时,你能感觉到孩子的尴尬与不安。

但往往很多父母,却在一旁跟着笑。

孩子向父母寻求帮助时,父母反而会说:“喜欢你,才逗你呢!”

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作为父母,当别人捉弄你孩子时,我们要严厉制止:

别抹不开情面,有什么会比孩子更重要呢?

孩子受到保护,也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这才有利于孩子的 健康 成长。

3.教育孩子,如被捉弄必反击

与此同时,我们要给孩子设立原则和底线。

如果他人突破底线和防线,来捉弄孩子,给他们造成不适时,要寻求帮助,或者要求对方道歉。

一个有原则和底线的孩子,不仅不会被别人轻易捉弄;

他们也会度己及人,不会对别人恶作剧或者捉弄别人。

任何带有“捉弄”意味的方式,都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成年人尚且不喜欢被别人捉弄,那么将心比心,孩子又怎么会喜欢呢?

你有没有捉弄过自己的孩子?或者童年时有没有被捉弄过?欢迎评论区分享。

⑷ 爱意满满!“95后”父亲为女儿织生日蛋糕,父亲的陪伴对孩子有多重要

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的陪伴绝对是最重要的,多少金钱多少物质上的丰裕都没有办法比得上父母给予孩子的陪伴。并且父亲和母亲的陪伴都是缺一不可的。很多家长都觉得父母只要有一个人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就足够了,殊不知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的成长性起着多大的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是男孩子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他的性格就会更加的偏女性化。而如果是女孩子从小缺少父亲的陪伴,他在和异性相处的时候就会比其他的人更加的不自然。有些女生甚至会恐惧和异性的接触。

⑸ 14岁男孩的生日蛋糕走红网络,只因为……

如果你的孩子过14岁生日,你会送给他什么造型的生日蛋糕呢?相信多数家长会选择充满童趣的造型,而一位警察爸爸却不按套路出牌,他给儿子的生日蛋糕上写着几个大字———十四岁要负刑事责任了!

()

孩子的妈妈说,两口子都是警察,经常会利用一些机会对孩子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孩子的责任感!然而,在我们身边,不少家长的做法与此不同,认为孩子与“责任”二字不沾边,不管犯了什么错,一句“他还是个孩子”似乎就能开脱。

其实,孩子虽小,也要学着承担责任了。上周末的语音讨论,我就和大家聊了这个话题,用户踊跃留言。今天您就和我一起看一下,大家对这件事都有啥观点?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应该学着承担哪些责任呢?

父母是警察,儿子生日蛋糕上写的是……

14岁男孩的生日蛋糕走红网络,只因为……

近日,马鞍山市公安局官方微博“@马鞍山公安在线”发布了一条“一个警察子女的十四岁生日”的微博,博文还配有一款特别定制的生日蛋糕的图片。这条微博一经发出,网友纷纷点赞。

照片的拍摄者是安徽省马鞍山市一位女民警严警官,她说孩子平时就喜欢看一些法律类的书籍,以前她在参加公安执法资格考试时,儿子会陪她一起看书,有时候甚至比自己看得还要认真。严警官说,由于两口子都是警察,所以平时在法治教育方面,她对儿子的交流可能会看重一些,经常进行相关普法教育。

据了解,严警官的儿子是一名初三学生,在过14岁生日之前,父母就跟他有过一次交流,告诉他14岁具备一定的辨认和控制能力,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就要负一定的刑事责任了。

“网红”蛋糕勾起网友相似回忆

这款“网红”蛋糕引发了

部分网友的共同回忆,

原来,

警察的普法宣传都是从自家孩子做起的!

《刑法》什么的,

就是儿童读物……

其实除了法律责任外,孩子还需要承担其他责任,而现实生活中不少大人看到孩子犯错了往往会说“他还是个孩子”,用一句话为孩子犯下的错误开脱。如果长此以往,孩子责任感缺失,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呢!

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长成啥样?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溺爱,缺乏责任感的培养,会长成啥样呢?据媒体报道,22岁的哈尔滨男孩晨宇(化名),18岁时出国留学2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  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与游戏为伴,仅剩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

据报道,因为父母离异,晨宇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一直处在被溺爱的环境中。留学回到家后也只会窝在房间玩电脑游戏。到现在22岁还要奶奶给喂饭,几乎失去了生活能力。当然,这则新闻报道的是一个极端案例,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就没人教他负责任,长期处在极度宽松、溺爱的环境中,极有可能长成所谓的“巨婴”。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会长成啥样呢?

以自我为中心

波波是个活泼聪明,反应灵敏的孩子。可有些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玩积木的时候要挑选自己喜欢的,站队的时候自己要当第一,游戏时要别人听他的指挥,要不他就在别人游戏时横冲直撞去捣乱,经常有小朋友来告他的状。

像波波这样的小孩子,就是比较缺乏责任感的孩子。缺乏责任感往往会使得孩子变得自私贪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不会想“应该”、“不应该”,他只会想我要怎样,就一定要怎样,不愿考虑别人的感受。

推卸逃避责任

这一类的孩子在学校表现会比较突出,例如老师布置的任务没能完成便将责任推卸给别人。比如,老师让带一件东西来学校,结果忘了带的孩子问其原因便说:“爸爸没给我准备,妈妈忘了给我拿”,而不会想到是自己的责任。

久而久之,长大后也是顺理成章地把过错推给别人,不能认清和承认自己的问题。

缺乏自理能力

孩子不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玩具、学习用品随处乱放,找不到时便大喊大叫,甚至哭闹,吃剩的食物残渣不肯自己收拾干净等等。

当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往往会遇事无法自己处理,工作、生活一团糟。

这些责任,一定要早点教给孩子承担

很多家长都喜欢说一句话,“不管多大,始终都是孩子”。正是这样的心态,培养出了不少“熊孩子”,他们四处破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为了让孩子能够主动承担,日后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梁柱,以下这6个责任一定要教会他!

法律责任——法律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从2017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我国在小学和初中分别编写了法治教育专册教材,内容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系统强化法治教育。教材将宪法的规定与生活中常见的社会事务结合起来,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对宪法地位和宪法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从而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

孩子除了在学校接受法治教育,回到家里,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通过一些电视剧、法律节目给他们增长法律知识。法律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告诉孩子什么年纪该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懂法才能遵守法律。

家庭责任——做家务必不可少

很多小学已经将家务劳动课作为必修课程,鼓励孩子帮助家长多做家务。同时也会组织大家对学校进行定时清扫,培养大家热爱劳动的意识。

用户@Cathy就留言说:“共建一个温馨的家是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孩子也不能排除在外,责任感的培养不能因年龄而忽视。”生活自理能力是培养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重要内容。简单的家务已不是困难的事了,让孩子吃饭后将自己的碗筷清洗干净,周末把自己的房间打扫一下,平时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劳动观念,不仅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离开父母也可以生活,更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学习责任——自主学习才是王道

最近“陪娃写作业”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陪娃写作业经常是孩子作业没写好,家长被气得够呛。父母长期的陪伴学习看似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这样陪伴出来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容易形成一种依赖的习惯。

此外,有父母在旁边监督和陪伴的学习也会让孩子感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是给父母学的。在学习上,越早学会独立自主孩子越早受益,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目标和计划,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生活责任——自己的事学会自己做

用户@张芪苓和@褪色的记忆认为:“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六岁左右的孩子,就应该要自己穿衣服、刷牙,做完作业学着把学习用品收好。”孩子总有离开父母的一天,总要学会自己长大。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学会收拾自己的书包,自己学会扎头发等等。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要教给他自己做。

自护的责任——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这样的“小社会”必然要学着与其他人相处,当孩子被其他人欺负的时候,一定要先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公正、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并且告诉孩子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该怎样自我保护。

要告诉他不欺负人,尤其是不能够欺负比自己弱的人,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就要保护自己,不要受到伤害。这里不是教育孩子打回去,而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加沉着,要有勇气去处理。

担当的责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承担,比如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这时候父母不要及时出面为孩子挡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邻居承认错误,认真听取邻居的教导,这样下次他就会注意了,类似的问题就不会轻易发生了。

用户@人保小羊就建议:“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应该由他自己道歉。赔不起由父母赔,不过要孩子写欠条,通过帮助父母做些额外的家务来还钱。”这样的做法更利于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心,自己犯的错误要自己解决,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家长。

⑹ 给孩子买个生日蛋糕,老公各种骂,心里好难受

2016-11-28
等他不冒火的时候跟他说;儿子的生日是妈妈最伟大的日,为了记念一下,也是为了让儿子开心一下你为啥就接受不了呢?那以后我们这家人都别过生好不好?让他无地自容。
追问 : 是啊,谢谢你,,,

⑺ “最委屈”生日火了,爸爸的蛋糕成“最大”亮点,儿子边哭边许愿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们往往都会在孩子生日的那,给孩子制造惊喜,他们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心愿。

然而,如今有很多“调皮”的父母却选择在孩子生日的那天整蛊孩子,且将整蛊孩子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博得大家一笑。

前段时间有个宝爸在孩子生日当天整蛊孩子的视频在在网上火了起来,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见,孩子头戴生日皇冠满怀期待的坐在桌子前。

在他面前,所谓的“生日蛋糕”只是一个空盒子,似乎是为了让孩子的“生日蛋糕”看起来更逼真一些,宝爸还在这个空盒子上插了一根正在燃烧着的生日蜡烛。

面对这样的生日惊喜,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的确达到了宝爸想要的效果。

而最后,坚强的孩子面对这非同一般的“生日蛋糕”还是许下了自己的生日愿望: 希望来年的生日可以有真的蛋糕。

不得不说这个特殊的“生日蛋糕”绝对是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会是他这辈子过过的最特殊的生日。

时至今日,大部分的父母还是保留着给孩子过生日的习惯,可也有一部分的父母认为生日没有必要每年都过,不仅没有意义还费时费力。

这些父母可能不明白,其实生日的仪式感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除了生日当天,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也应为孩子制造出更多的仪式感来。

1、让孩子有更高的幸福度

拿孩子过生日这件事来举例,如果在孩子生日当天父母选择像普通日子一样度过,孩子就会产生父母对自己不重视的感觉。

但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生日当天,精心地为孩子准备,不管最后的效果好不好,孩子都能够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是在意的,从而能够获取到更高的幸福度。

2、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所谓仪式感就是要在特定时间去做特定事,而为了将这件事做好,则需要我们对其投入更多的专注。

如若孩子能够长期生活在充满仪式感的生活中,对孩子的专注力的提升会有着不小的帮助。

1、认真对待每一个节日

如今有很多人在过节日时,往往不会再用心的去准备节日所需要的东西,对于很多节日也就是走走过场。

如果父母想要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在每一个节日到来之前,一定要带着孩子亲自去准备节日所需要的东西,以此增加节日的意义。

2、让仪式感充满生活

在看日剧、日漫时我们会发现,在日本文化中吃饭前总是要说一句“我要开动了”,其实这就是一种仪式感。

父母可以将类似的仪式加入到生活中,如起床后睡觉前说早安晚安、每周固定举行家庭活动等。

在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中说: 因为有仪式感,所以特定的日子和其他普通的日子会有不同,所以特定的时刻和其他普通的时刻会有所区别。

父母需要清楚的是,精心为孩子准备生日,虽然可能会让我们身体、精神感到劳累,但对于孩子能够从中得到的好处来说,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去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