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店铺 » 蛋糕蒸开花是为什么
扩展阅读
蛋糕在25度多久会酸 2025-05-22 23:03:24

蛋糕蒸开花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19 03:56:46

❶ 自己做的纸杯蛋糕为什么开花了

如果配料里用了泡打粉,那么蛋糕本来就是要裂的,如果没有用泡打粉,开裂的可能原因如下:1、黄油打过了;2、烤箱温度过高;3、烤制时间过长;4、如果是小烤箱,由于烤箱太小温度不匀,所以不管你调什么温度多长时间,蛋糕肯定都是要裂的。

❷ 蛋糕烘烤后上面开花是什么原因

你好,我为你解答:
太干了,可以适当加点水或加个鸡蛋
懂了吗?不懂请追问。
满意请采纳,谢谢。

❸ 做鸡蛋糕开花的原因

你可能没有烧开水就放了,还有就是要用小火蒸,不可用大火蒸!小火还需留一小缝!!你再试试~~

❹ 为什么我蒸的蛋都会开花了

具体原因如下:

1、打鸡蛋时用筷子搅拌的的时候没有搅拌好。可以尽量搅拌均匀再蒸。

2、在加清水和鸡蛋勾兑的时候,加的水不够。可以把鸡蛋打入碗中,然后一边慢慢加水一边搅拌,水加好后继续搅拌均匀。

3、蒸蛋的过程中火候过大。可以用中火转小火慢蒸。

❺ 戚风蛋糕烘烤时会爆开是什么问题

戚风蛋糕开裂爆头的原因

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蛋白打发的太过。

二、烘烤温度太高特别是底 温太高。表面迅速结皮,而蛋糕内部未完全成熟。蛋糕内部面糊不断膨胀顶开表皮,从而导致开裂。

三、烘烤时间太长。蛋糕水分缺失造成开裂。

四、模具装的面糊太多。戚风要依靠模具壁不断爬升。面糊过多时,蛋糕膨胀到顶部,但是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其爬升,就会开裂

❻ 为什么冬天做无水蛋糕老是蛋糕上开花

1、市售无水蛋糕是全蛋法制作的,工艺过程是:全蛋+糖打发,+面粉拌匀,入模烘焙
戚风蛋糕是分蛋法:蛋白+糖打发成蛋白糊,水+油拌匀+面粉拌匀+蛋黄拌匀成面糊,然后两种糊混合均匀,入模烘焙。

相对于无不蛋糕,戚风含水量更高,面粉用量更少,所以戚风更加柔软,松发、且湿润。

2、这个原因比较复杂,从配方角度讲干湿不平衡(配方有问题),材料不新鲜优质,打发蛋白操作不当,混合面糊手法不当,过度烘烤等,都会导致蛋糕组织不好,或者更严重的失败。

3、选择一个合适的配方,推荐我自己常用的配方:
蛋白5个
糖90g

水/牛奶50g
色拉油50g
糖10g
低筋粉(普通面粉:玉米淀粉=4:1)100g

蛋黄5个

这个配方鸡蛋:糖:面粉:(水+油)=2:1:1:1非常简洁,从我师傅给我到现在用了五年了。
里面的注意事项:
1、鸡蛋很新鲜,那么需要往蛋清中加入1-3滴白醋,使用蛋清+糖更容易打发,
2、蛋清和蛋黄分离要干净,不然会影响蛋白的打发,或者说像这样少量的一个配方,可能直接打不到细腻状态,蛋糕组织肯定不行了,
3、打蛋白缸或盆里不能有油或油渍,这跟蛋清有蛋黄的效果差不多,
4、蛋白打发不要过干,如下图就好:

蛋白尖挺,略有回勾,整体非常细致光滑。
5、蛋白糊与面糊混合时要注意是翻拌,先取三分之一,蛋白糊混入面糊,稍稍混匀,再倒回到蛋白糊中,再翻拌均匀。手法是:从中间顶上插入到底部,向外沿缸壁翻起,下一手要紧挨上一手如此翻起。
6、不要过度烘烤,蛋糕成熟的判断方法是:
1、看。蛋糕表面金黄,顶部已隆起
2、摸。用手掌轻按蛋糕表面,有弹性,感觉硬实,内部没有流动性
3、听。用手指轻轻按蛋糕表面能听到沙沙声
4、插。用竹签(或水果刀,牙签也可)插入蛋糕最高点,拔出后不粘手。

如此,蛋糕已经成熟。这时就应该出炉。

7、出炉后应当用力震一震模具,后倒扣在架子上冷却。可以避免蛋糕回缩,且更有利蛋糕内部水分重新分布均匀。

❼ 纸杯蛋糕像开花一样爆裂的原因

面糊里有大气泡,气泡加热膨胀造成的。可以在进烤箱前,手持装好面糊的纸杯,轻轻在桌面上磕磕几下,震碎大气泡,这样烤制的时候就会均匀膨胀,不会出现象开花一样爆裂的现象了。

❽ 自己做的纸杯蛋糕为什么开花了

新的烤炉都会这样的
烤的时间不到位就会像你说的那样
电的上火开到170-175左右下火不变 新的烤炉烤的时间都要平常的要久很多
烤东西还是要按自己的经验来看的 配方上的温度时间 都只能来做参考的
进炉烤到上色在调头中间不要去开炉门

❾ 烤蛋糕为什么会开花

你好 烤的时候温度高就会开花;要是混合蛋白霜的时候消泡了烤出来的蛋糕就会下陷;

❿ 蒸米糕老是开花是怎么回事

1。用酵母发酵后的产物(面团,面糊)有酸性物质产生。(似乎不通顺,语文没学好!)

2。使用酵母菌发酵面团、面糊。

3。混合了红豆的面糊,做出来的米糕,颜色发暗,色相不佳。

4。只需要混合少量的糯米,可以使得米糕非常粘糯。

5。发酵后的面糊里包含了大量的酸性物质,使得最终产品吃起来很酸,难吃。

6。通过两种方式做米糕,一种是,蒸锅,蒸,一种是,电高压锅,蛋糕模式,结论,蒸出来的米糕效果更好。

7。每次蒸米糕的量不能多,更加不能铺满整个平面,因为边缘部分会被蒸馏水打湿。米糕的厚度要控制好。

8。发酵后的米糊中需要添加食用纯碱,也就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用碳酸钠中和酸性物质,并且产生气泡,使得米糊蓬松,只是一直没有做出类似于小店的米糕的效果。还需要继续试验。

新的试验方案:

1。5:1的配比,5普通大米,1糯米,浸泡3小时。不添加其他谷物,保持白色。

2。发酵3小时,将面糊放在电高压锅的内胆中,内胆放入蒸锅中,蒸锅内放置40度的水。

3。碳酸钠应该不会让酵母菌失去活性,其次,发酵后加入碳酸钠,似乎不能使面糊更加蓬松,所以决定发酵前就加入碳酸钠(注意,不是碳酸氢钠,这两种物质非常类似,但为何区分地如此清晰,恐怕是碳酸氢钠对酵母菌有伤害,所以不能在发酵前加入碳酸氢钠,却可以加入碳酸钠,这完全是猜想。),如果提前加入碳酸钠,就必须控制发酵进程,否则过多的酸性物质产生会消耗完碳酸钠,而使得米糕味酸。

4。先成型,后发酵。否则每次搅拌后,气泡都没了,米糕也不蓬松。

5。蒸。

大米+糯米+水---〉软化吸水3小时---〉搅拌机---〉米糊+酵母菌+碳酸钠---〉成型,平铺于蒸布上,薄---〉放入40度温水入蒸锅,水面之上空叠式放置两盘待发酵已成型平铺面糊,盖锅盖,形成小型近似恒温环境---〉发酵三小时---〉蒸一刻钟。

做米糕,似一项艺术,研究细节,提升为理论、规律,一旦内在的规律都搞清楚了,它就是一项技术。

请对比艺术、技术,区别在哪里?相同点又有哪些?比如说,最浅显的,两者都包含汉字“术”。艺似乎是用来欣赏的,让人产生美感。而技似乎是用来谋生了,让人联想到的是辛苦的劳动。以上为抛砖引玉,可进一步探究其外延内涵。技似乎又是精确的,消耗脑力的。艺术是模糊的,童叟无欺,老少咸宜,让人没有负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解读,各种层次的,各种职业的人都能产生共鸣。共鸣,类似于“桥”的共振,也就是每一波力量都能增强、叠加入前面的能量载体,形成更强大的能量体。共鸣,类似于催化剂的作用,类似于药引子的作用,让人先前业已存在的某种潜意识突破了限制,进入了意识之中,被人察觉,发现,恍然大悟。艺术家通过艺术品这个中间媒介向他人传播一种混沌的美,激发人类本能、潜意识的迸发。

人类基因中很多功能不明的基因很可能就是用于产生本能、潜意识、第六感、直觉,这类天生习得的、未充分激发的本领。类似于婴儿出生就会吃奶吸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