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制作小蛋糕
如何制作小蛋糕,我觉得一般的蛋糕的制作方法根据你的口感去制作。嗯,要不点击网上查询一下他视频制作方法也可以。
Ⅱ 谁的微博里有很多蛋糕之类(甜点)的做法
飞雪无霜的美食博客 在新浪博客里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94961412_11_1.html
Ⅲ 用微博炉怎么做蛋糕
4个鸡蛋、80克面粉、80克白糖、100克牛奶、5克泡打粉、10克色拉油
第二种原料
奶油奶酪180g、无盐黄油50g、消化饼干100g、魔芋粉1汤匙、酸奶200g、牛奶200ml、鸡蛋黄1个、鸡蛋清2个、糖40g
第三种原料
鸡蛋5个,砂糖90克,低筋粉90克
制作要领编辑
微波炉做蛋糕之10分钟打发蛋白。有很多的人用微波炉做蛋糕不成功,纠其原因就是因为蛋白没有打发。
1、先检查一下打蛋白的工具,盆子及蛋打一定要干净无油、无水,否则会增加打发的难度。
2、先在蛋白盆里加入一小勺盐,这对打发蛋白很有帮助。开始打,打至蛋白起来打泡为止,这只要一分钟就足够了。
3、可以将准备的砂糖的1/3加入蛋白内,继续打,打到蛋白起来比较均匀小泡为止,这时蛋白还是水水的。这可能要3分钟。
4、加入剩下的砂糖的1/2,打吧,待到蛋白已发白,仔细看,这时蛋白还是可以看到细细的小泡泡,但已经变成半流质的了。这时用蛋打挑起蛋白时蛋白会大滴流下。这大概要4分钟。
5、最后把剩下的砂糖全放入盆内,一个字:打,很快手会感觉有点沉,蛋白已经变成半胶质的了,再打一会,就可以随意将蛋白播到盆子的一角,它是不会流动的。这叫干泡最适合做海绵蛋糕。这要两分钟足够了!
做法编辑
第一种制作法
各式微波炉蛋糕成品
各式微波炉蛋糕成品(16张)
1.把蛋黄、牛奶、一半白糖、色拉油混合搅拌均匀。
2.把面粉和泡打粉拌匀,倒入蛋黄液中搅拌均匀。
3.在蛋清中加入其余白糖,倒入几滴白醋,用4只筷子抽打8——10分钟,直到蛋清能立住筷子不倒,挑起蛋清也不倒。
4.把蛋清分3次倒入蛋黄糊中上下轻轻搅拌,直至均匀。
5.在微波专用盆里倒入少量油,用手抹匀,再倒入混合好的面糊,把盆轻轻磕几下,让大的气泡震碎。
6.将盆放入微波炉,高火7分钟。把盆拿出晾一会儿,倒扣在案板上,做好的蛋糕就掉出来了。
第二种制作法
难度: 新手
时间: 10-20分钟
微波炉蛋糕
微波炉蛋糕
要食材: 西点类 菜系: 微波炉菜1. 现将黄油用微波炉高火30秒融化(也可在室温下融化。),讲消化饼干压碎,加黄油中搅拌。
2. 将一汤匙魔芋粉(减肥中的MM常说的粉粉,开始时是想用魔芋粉代替果胶的。),缓缓加入牛奶中,边加入边搅拌,使之变得浓稠。静置几分钟。
3.奶油奶酪隔水融化,搅拌至发泡,依次加入蛋黄、酸奶、白糖20g。
4. 将浓稠了的牛奶加入奶油奶酪中,搅拌均匀。
5. 将1中的黄油消化饼也加入奶油奶酪中,搅拌。
制作材料
制作材料(17张)
6. 将蛋清打直干性发泡,并将20g白糖分两次加入。(我是用打蛋器打的,先用低速打至初泡,加入白糖后,用高速打至湿性发泡,再加入白糖,再用低速打至干性发泡。)干性发泡,就是插入一根筷子,可以不倒就是干性发泡了。
7. 将蛋清分几次倒入5中,左右或上下轻轻搅拌。
8. 将混合好的原料放在微波炉里,用高火加热5分钟即可。不要着急取出,等一下。蛋糕很劲道,很Q [1] 。
第三种制作法
1.将鸡蛋的蛋清蛋黄分开,将低筋粉过筛。
2.首先把蛋白加入砂糖,用打蛋器打至湿性发泡。
3.放入蛋黄,打至蛋糊浓稠。
4.放入低筋面粉上下翻版均匀。
5.将微波容器刷上油,把刚制作好的东西倒到里面震两下,将大气泡震出来。
6.放入微波炉,大火2分钟,中火2分钟。
7.注意取出来的时候要倒扣晾凉。然后切开即可享用美味的蛋糕。
第四种制作法
简介
确切的说,这个叫五分钟马克杯微波巧克力蛋糕,是从国外网站上看来的。用的是马克杯,做完了直接用勺挖着吃。这个蛋糕做出来不是蓬松的,是湿润的类似布朗尼的口感,如果想更发,可以尝试加点泡打粉。提示:这个方子真的不要轻易去改动它,稍有改动就做不出来了。如果不喜欢巧克力味的蛋糕,那么直接不要做这款吧,不要试图用别的东西代替。
用料
普通面粉 1大匙(15ml,下同) 玉米淀粉 1大匙 无糖可可粉 2大匙 糖 2大匙
牛奶 3大匙 鸡蛋 1个 融化黄油或无味植物油 2大匙 巧克力碎 可不用 [2]
第五种制作法
Ⅳ 新浪微博上有没有教人做小蛋糕小饼干吗
有啊,你搜索关键字就有了
Ⅳ 有哪些可爱又有创意的微博ID
舞法天女郭德纲
这个ID很有创意,将《舞法天女》和郭德纲结合在一起,融合杀马特、青春、创意、可爱、油腻于一体,让人看着就特别有画面感,想起朵蜜天女,又想起衣袂飘飘的曹操。
Ⅵ 女友生日派对方案策划
问题有两个,顺便回答一下:
1、地方小 怎么布置?气球怎么扎?
答:气球当然必不可少,把它们拴在绳子上,从窗口拉到门口。或者在每个床头都悬挂,如果不方便。就用贴在墙上的挂钩,贴几个挂钩,然后拉绳子。不用挂钩,用透明胶也能把拴着气球的绳子固定好!
条幅大字必不可少,用彩色卡纸(文具店又卖)剪成爱心的形状,一个字一个爱心。例如“祝:XX生日快乐”然后贴在墙上,用透明胶。不用纸的话,直接写在气球上也不错!!用油性记号笔来写!!
鲜花必不可少,要准备好噢!!!
2、玩什么游戏?
答:有一个游戏我至今都觉得好玩的不得了。那就是:
“吹蜡烛答问题”
道具:蜡烛两支(轮换点燃)、打火机、写有问题的纸条若干
玩法:用纸条写很多问题,把问题放在瓶子里大家来抽取回答。
比如:“1加1等于几?”。如果抽中这个问题,你就要面对蜡烛回答这个问题,想办法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把蜡烛吹灭。蜡烛与这个人大概要
如果你抽到“1加1等于几?”面对蜡烛,要说2肯定不能吹灭。只有说英文“two”才可以吹灭。如果不能吹灭就要受到惩罚哦!!
你可以出各种问题:“你最喜欢的人”(我曾经回答“潘长江”为了把蜡烛吹灭)“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你最讨厌的东西”等等。
这个很有意思哦!!!惩罚的条件你们也可以写好放在另一个瓶子里,他们自己抽取,心服口服!!比如:“跳霹雳舞”“学狼叫”“敲隔壁宿舍门说自己是猪头”等等。
另外一个游戏也不错,是:
“数字游戏”
道具:无
玩法:大家来数数,一个人一个人轮着数,要提前规定一个数,比如3,只要碰 到有3或者3的倍数的数字都不能说,拍手一下就可以了。比如3、6、9、12、13等等。
快乐大本营里面玩过,挺不错,不过要很专心才行哦!!
第三个游戏。是很古老的,就是:
“蛤蟆的嘴蛤蟆的腿”
玩法:大家轮着玩。便拍手边说“1只蛤蟆1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扑通扑通跳下水 ”然后继续数数 ,输的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哦!!!
我就提这些意见吧!!希望你们开心。顺便我也祝福一下你女朋友生日快乐!!
Ⅶ 好的生日创意
1、精致的茶包组合。
2、玫瑰花标本。
Ⅷ 新浪微博游戏 蛋糕总动员的那个桌子怎么收拾
雇佣好友收拾。
Ⅸ 哪个软件教做蛋糕比较好
我也想做,但是貌似要烤箱,我每次在微博上面收藏好多蛋糕的视频
Ⅹ 如何评价虹色旋律这款国产AVG游戏
我印象里国产商业AVG还是非常稀少的,现在想得起来的也就2009、2010年PC上的《红楼梦》《楼兰》,2011年iOS上的《叙事曲》,除此之外就没有了。同人作品倒是很丰富,质量也参差不齐,不过既然本来就不是商业作那我就不在这评价了,毕竟是爱好者团体内部的事。我只想针对正规商业发行作品来进行评论,这个可以面向全部消费者。
当时听说这部作品的渠道有点记不得了,应该是挺早的时候。因为是现在少有的现实系恋爱剧,所以当时还小期待了一下。之前的《红楼梦》《楼兰》一个古装剧一个穿越剧,同人作品一大票的魔法幻想剧,我一向对这种类型不怎么感冒,感觉是剧本偷懒的做法,真实的戏剧冲突写不出来就拿幻想剧情图方便,好像作弊走后门。
于是,当在Bilibili上看到新出的预告之后第一时间就决定入手。
一、素材运用及剧本演出
AVG属于多媒体作品,画面、声音、文本等部分不能完全割裂来评价,所以我想先说一下素材的运用和剧本演出的细节方面。
首先说背景画面吧,背景的完成度很高,与剧情的契合度也相当不错,一直给人很舒服的感觉,可是在演出方面却有些明显遗憾。就拿学校正门、男主角家这两个场景来说,设计上挺讨巧,学校正门和校园宣传栏可以通用,主角家的客厅和餐厅也同在一张图上,可是,负责剧本演出的难道不能运用一下放大的局部图吗?
男主角第一次来到学校准备报名,查看宣传栏这个情节,背景画面一直是学校大门一动不动。其实完全可以直接将画面放大两倍,让宣传栏的部分充满视野,造成走近宣传栏的感觉。同理,男主角家做饭的情景,也可以将背景放大着重显示餐桌部分,就不会有现在这种站在客厅做饭的错觉。
这种细节完全不会额外增加预算,背景素材都不用增加或修改,而演出方面却能立竿见影。我实在不明白剧本演出在想什么,拿到这么方便的高质量素材却只是简单的往背景上一扔就不管了!
说完画面再说音效。本作的音效也是非常丰富,汽车声、脚步声、餐具碰撞声等等一应俱全,良好运用可以增强玩家的代入感。可是剧本演出再次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量音效不可跳过。
公交车、汽车启动声,喝饮料声,踢踏踢踏的脚步声,每段都有好几秒的时间,而且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音效还使用了声音先行、旁白后入的错位切,使得本来就慢节奏的情节进展更加缓慢。
我觉得对于日常部分,一些简单的音效完全可以和旁白同时切入,也不要强制不可跳过,这在前面的共通线里尤其让人焦急。
还有音效音量有些不太平衡,汽车声、摩托车声好像音量比较小,吃完饭啪啦一下把筷子摔在桌上的声音又显得太大了。
我认为理想中的音效演出,只在意外情况下才使用声音文字错位切,比如炸雷、停电、没有心理准备的电话等等,给人先听到声音之后才反应出状况的感觉;不可跳过的音效只在高潮和需要配合心理转变、画面演出之类重要段落再用,例如过马路急刹车、篮球比赛等段落。
要说的还有手机声。按键音略微难听姑且不论,手机铃声的处理着实不怎么好。第一就是使用了音乐铃声的话,在手机来电时至少应该先把背景音乐静音或者大幅度减少音量,突出手机铃声音乐。现在这样的音乐铃声直接混杂在背景音乐中,让人听不清而且显得非常杂乱。第二点就是,怎么手机来电铃声也是好几秒的不可跳过音效?在很多情况下,主角都是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要接电话,甚至还有本身就心情焦急恨不得马上接听的情况,现在的演出结果却是傻傻等上七八秒,再开始接电话。然而在主角拨电话时,听筒内响起回铃音,却是个按回车马上就被对方接听的音效,好像对方什么时候接电话却由主角来控制一样倒置了过来。
然后说系统和界面设计。总的来说中规中矩,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可是日历切换部分却最为奇怪!日历切换采用了视频文件,而且还有窗口阳光、楼顶乌云、雨中广告牌、路边积水、车内等等许多景色,不可谓不美,还有天气预报的作用。但是日期显示却只有一个文字,连星期几都没有。很多时候在新一天开始我都反应不过来今天星期几,这种情况在一下跳过好几天的时候尤其明显。我发现进入存档画面是有显示日期、星期以及当前背景音乐的名称的,可是我总不能每天开始时再按一下存档按钮就为了看星期几吧。
一个简单明了的日历切换画面就够了,能让人明了日期、星期,附带上简单的天气预报也可以。但做这么个高端的视频画面真的有种浪费工作预算的嫌疑。
人物立绘是质量极高的,立绘表情唯妙唯肖,眼睛嘴巴还能动,衣着和姿势也非常丰富,各方面都算无可挑剔。要说的依然是少数情况下的演出细节问题。
当人物做出立绘上不可表现的动作的时候,最好能够把立绘暂时消失掉。这个我姑且举个例子吧,就是《秋之回忆2》(拿优秀作品举例是为了方便阐述,不是做优劣比较),男女主角在海边散步,女主角突然打个喷嚏,这个瞬间女主角的立绘被暂时消去了一秒,然后再恢复开始对话。虽然立绘没有打喷嚏这个动作,却在消失的瞬间让人自然脑补了这个画面。
这样的处理方式同样很适合虹色旋律,就比如那个打篮球情节,场上人物激烈对抗,人物立绘就不应该再那样抱着胳膊站着,消失的立绘配合篮球的音效,更适合让人想象比赛场面,在一段对抗的间歇对话时再显示立绘,可以达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人物配音恰到好处,角色性格都很契合,也是无可指摘的。
要说的问题依然在后期制作方面。当一个人一口气说出长达三四十个字的两三个句子时,不应该让这段话一口气显示完,语音文件也应该按句分割一下,在文本中间的句号位置插入回车等待。因为人的文字阅读速度是快于配音员的语速的,一口气显示三四行文本又有语音会让人读起来很累。
这个例子应该在各个着名AVG中都可见到,包括《白色相簿2》。
总结一下剧本演出的问题:
1,没有用背景局部放大图加强场景演出效果
2,大量音效等待时间不可跳过,音效文本错位切使用过于频繁
3,手机音乐铃声时没有减小背景音乐音量
4,日历显示不直观,尤其是星期的显示
5,人物做出立绘不可表现的动作时应该暂时消去立绘
6,长段配音语句应该分割成多段。
这些细节处理并不需要燃烧预算,甚至处理得当还能适当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各方面的制作人员都非常努力,可是有些力量用错了地方。
欢迎大家对我抛出“你行你上啊~”的言论,这些是我上《叙事曲》时学到的经验。
二、剧本节奏控制及故事结构
剧本是整个AVG的基础,上篇已经分析了本游戏在演出细节方面并不出众,那么剧本就成了重中之重。
虹色旋律的无配音试玩版在两年前就发出了,我当年还没有开始关注,是今年年初才下载来玩的。给我感觉是画面舒服,但是剧情很平淡。不过作为早期试玩我也就没多想。
到游戏即将正式发售,我又下载了正式试玩版。这下我感觉是不妙。虽然作者一直强调两年前的那个试玩不能代表后来的水平,但是我从这两个试玩版比较上除了加了配音、剧本长了之外没发现任何区别(如果有区别请赶紧给我指出来)。
我不知道别的游戏制作过程是什么样,以我参与过的iOS上2011年发售的商业AVG《叙事曲》为例,游戏配音之后,是要对整个剧本各处的节奏重新修改一遍的。
无论剧本作者水平如何,也不可能在一口气写下几千字的大段落时不出现节奏问题。作者在构思、打字的时候是较慢的,玩家的文本阅读速度是很快的,而当对话配音之后,阅读速度又会随着语音慢下来。如果不先把游戏整个做出来(包括配音),没有人只靠看剧本就能预计到这个地方的节奏问题。
已经配音的语句无法轻易修改(当然,必要的话还要进行补录),因此,通读配音版游戏,调整旁白和心理描写,以及修改无配音的男主角说的话,就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
由于写作慢于阅读,作者觉得已经写了很久,读起来却不长,因此通常来说,初版剧本不会特别细,需要再进行适当扩展。然而虹色旋律的完成版给我的感觉是,非常啰嗦!通完整个剧情再回想,剧本交代的信息量不是很大,我猜想初版剧本还是那种较简单的,但是扩展的时候用力过猛或者用错方向,大量日常段落、旁白都显得拖沓。
若一开始把剧本以最大化扩展,当所有素材(包括配音)都制作完成之后,再进行适当删减,恢复正常节奏,也不失为一种办法,只是前期做起来有点累,容易多做无用功。但是,这样配音之后,阅读节奏已经减慢,还保持大量拖沓的情节舍不得删减,那就是剧本导演的错了!
说到扩展用力方向错误,首先一点是人物的移情,也就是主角心理描写。人物是有历史的,当一件事情发生在人物身上,人物的脑子不可能一片空白,他一定有所思所想。当需要扩展剧情段落时,应当用充分移情,把自己代入到人物中去,优先增加主角的心理活动描写。现在虹色旋律里情节延长主要是大量采用旁白和行动描写,吃个西瓜先找盘子又找刀,拍个照片详细描写怎么架相机怎么设定自拍,露营的时候说谁拿大包谁拿小包,逛街的时候讨论你先逛哪我后逛哪,主角的心理描写却不多,这就属于使力用错地方,制作人写着费劲,配音员增加很多无营养的对话,看的人更闷。
扩展的第二点在交代背景的旁白上。背景设定的交代,在故事中必须还同时有其他目的。虹色旋律给我感觉是,无论有用的没用的先一鼓脑全放上再说!
一开始男主角从机场回到家,属于比较恰当的,顺便交代了城市的设定,又表现了主角的家境,又为苏兰若照看男主角的房间埋下伏笔,最后还为将来做了铺垫。
但是,第一次坐公交车时,用大段旁白详细交代了城市的公交线路布局,从环一到环七,各条支路的走向,这个就让人莫名其妙,让我有种突然穿越到侦探推理小说中的错觉。事实证明,那什么高端洋气的七条城市环路完全没有任何用处,详细描写主角坐几路车去哪就是无用功,这种设定交代是不能增加玩家代入感的。
还是上面那句话,在旁白上罗嗦就是费力不讨好,专心写好主角的心理活动才是正道。
顺便说一下游戏制作中各部分资源和成本分配问题。
拿我熟知的同为商业AVG的《叙事曲》举例,总投资30万元,只有2个女主角,25张CG,65张场景,16首音乐,2206句配音,15万字剧本。虹色旋律投资少于这个,可能是20多万吧,却有4个女主、70万字剧本、48张CG、24首音乐、约9000句语音,素材总量超过《叙事曲》的两倍,其中的过渡劳累和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就难以避免了。
据微博说美工什么的几乎白干活,很大成本都投入到三轮学的音乐制作中。AVG是以故事为核心的多媒体作品,在主创、美工等人都饿肚皮的情况下,还把大量成本投入到音乐上,感觉有些本末倒置。就是《叙事曲》这样专门为音乐学院女一号量身定制钢琴主题曲、音乐占据核心要素的AVG,也没有让作曲成本超过美工成本。
花大价钱请日本音乐家搞主题歌,就像国产电影故事都没讲好就请好莱坞公司搞特效去了。有这成本,先聘请一个好编剧才对。
三、各线剧情详细评价
到详细说各条线路的剧情的时候了。
这个游戏的总时长还真是出乎预料啊,制作人真的野心很大,一口气就写出互相交错的四条故事线。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结果似乎是被噎着了。
各条线互相交织的线索算是附加分,但是首先每条单线要及格。基础分不高就想着依靠附加分来翻盘可能吗?
下面以我玩的先后顺序对每条线依次评论。
平淡的序幕,一共出现了三个女主角,倒贴的兰若妹,才华横溢又神秘的同龄少女惜月,大姐头林宁。
以我的个人喜好,倒贴妹和姐弟恋都不是我的菜,神秘的惜月才有吸引力。
惜月线给我感觉首先还是平淡无奇。神秘的登场之后,只有父女关系这么一个主要矛盾,猜也知道她爸还爱着她。
故事到惜月退学突然就跑到男主家过起二人世界,我开始感到奇怪,但是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后来我把这个事讲给一个女生听,她马上就指出,再内向的女孩子也该有个女生好友闺蜜啥的,不可能第一想到的去处是个刚认识不算久的男生家。
比这更难以置信的是,到男主家第一件事,就是男主买内衣和偷看洗澡!这段剧情出现的时候我感觉简直是所有段落中最大的败笔!如此明目张胆添加“福利”的扭曲剧情令人反感。
男主起的唯一作用,就是帮惜月投稿的时候在杂志上看到她爸爸的专栏,以此为契机令他们父女和好。然后就完了。
总的来说,就是剧情比较单调,除了画画就是做饭,主要矛盾几乎和男主无关,因此解决这个矛盾也无法使人物感情获得提升。
第二玩的兰若线。
主要活动就是兰若住院;主要矛盾就是她对过去手术给她捐血导致身亡的病人感到愧疚。
医生护士非常抢戏,占尽风头;男主角的唯一作用就是陪陈医生在楼顶胡闹,然后让陈医生替他解决所有问题。
陈医生手到病除地替兰若找到当年恩人家属,登门致以谢意。然后就完了。
看到这,我第一反应就是,唉这就没啦?
剧本拖沓罗嗦的毛病不减,比如夜里收发短信,还先来个我猜是她回复吧,一看果然啊,这种旁白每句都重复一次。“果然”个什么啊,直接以对话的方式配合两声嘀嘀简单明了地呈现短信内容不好么?
林宁线我本来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但玩过之后我要说,这条线是结构最正常,剧情最出彩的一条线。
一个正常合理的故事结构,按照我们的讲法通常包含“起承转合”四点,按照好莱坞电影工厂的说法是“三段式”,不过虽然叫三段,其实也是包含四个重要转折,“起”是第一段,“承转”是第二段(要包含两个转折),“合”是第三段。
虽然听起来抽象,不过解释一下非常好理解:“起”让主角开始接触主线;“承”的发生使主角无法回头了,伏笔也要放在这里;“转”让主角遇到最大挫折,并在这里得知核心秘密;“合”主角面对最终挑战,伏笔揭晓,迎来最后的高潮和结局。
林宁线与这一结构完全吻合!
“起”到男主与林宁去酒吧喝酒,在林宁家过夜;“承”是在林宁家做蛋糕,停电拥吻,从此男主不可回头了,蛋糕的伏笔也正好下在这里;“转”是篮球部分,男主得知了林宁要出国的秘密,林宁是在利用男主刺激兰若,林宁突然搬走,男主心情跌落到谷底;“合”蛋糕留言的伏笔揭晓,男主追飞机,迎来高潮和结局。
这是多么完美的一段故事结构!无论是转折点还是伏笔的位置都恰到好处,活动也很丰富——授课、写生、酒吧、飚车、留宿、做蛋糕、打篮球、追飞机……其它哪条线都没有这么多彩的故事情节。
各个段落基本做到了张弛有度,授课、写生等段落舒缓惬意,打篮球、追飞机等段落扣人心弦,使剧本保持了足够的张力。要说唯一让人感觉拖沓的地方就是做蛋糕的步骤描写过于啰嗦,也可能是因为打蛋、打奶油之类的音效较多不可跳过,而且做蛋糕的情节还反复出现了三次。林宁家的蛋糕是伏笔,但是制作过程并不是什么伏笔,没必要这样拖慢节奏。
如果将每段的节奏感再行细化调整,就绝对算是水准之上的作品了。
最后终于说到盲女线。这条线给我的感觉主要是两个,一是长,二是散。
故事第一部分以男主角发现花店盲女就是9年前的那个人开始,在花店打工,做网站宣传使生意兴旺,林宁兰若全体出动来帮忙,七夕摊牌被拒绝,雨中电话亭诉衷肠;第二部分是野营烧烤喝酒焰火唱歌,引出“虹色旋律”这个主题歌;第三部分是决定接受复明手术,结果昏迷了两年终于醒来。
这三个部分怎么看也无法用一条主线串起来,遍地是转折导致处处都没有高潮。唱歌本来应该是高潮,可是这歌已经在预告片里泄底过了。
更糟糕的是,剧本拖沓也无所不用其极:花店的日常事无巨细,野营从一下车谁拿大包小包开始,到详细搭建帐篷过程,野餐焰火还描写收垃圾,最后合影三脚架自拍,全都以最啰嗦的方式展现。
最糟糕的是,一遍完了还以女主角视角再来一遍,一个字不落啰嗦两遍!
当第一次切入女主角视角的时候,我确实有所惊喜,原来女主角之前就认识了苏晓,也认识惜月,兰若也私下找过女主,大家都以假装不认识的情况暗中撮合男主。女主角的一些隐藏的心理描写也获得了解密。然而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恶梦就来临了——所有与男主有关的剧情是一句不差地进行重演,加上男主的配音,中间几乎只有寥寥几句不疼不痒的女主角心理旁白。
我可算知道这70万字的剧本是怎么来的了,前面三条线每条大概10万字吧,盲女线20万字,然后女主角视角再直接整个复制粘贴出20万字!
看这里的时候我简直想骂街。我看女主角视角是想获得一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心理活动,可不是为了听男主语音才来的!这些已经啰嗦过一遍的日常开店情节难道不能换成几句旁白一笔带过吗?只留下重要的桥段详细展现,一来不会显得重复量那么大,增加节奏,二来又能减少男主配音的工作量,削减成本。
现在这里,我能看出作者的辛苦来,剧本整个复制粘贴,删去男主心理和动作的所有旁白,在一些不疼不痒的地方插入女主的心理旁白,这个过程绝对是枯燥难熬的。不但做起来难熬,玩家读起来也难熬!
最后再详细说说盲女线几处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吧。
男主角在花店外第一次见到女主,手机坠地还用了视频动画,显得非常高端上档次,我以为后面有什么神展开,结果却在逗我!后面什么都没有,拖沓往常。这只是第一个最小的小高潮,突然用这么大个吸引眼球的动画有必要吗?高潮应该一个大过一个,前面的动画这么高端,后面的大高潮却缩了。
男女主在喷泉广场,女主问几点了。
在男主视角,男主按亮手机时间,显示12点54分,于是说差6分钟一点。
在女主视角,男主手机嘀一按,说差6分钟一点。
这样的描写有意思吗?就为了展现男女主视角不是100%复制粘贴的,因此男主就要先看到12:54再说差6分钟一点吗?男主视角直接看一下手机说差6分钟一点这种简单明了的对话就不行?
野营部分应该是个大高潮段落,空中的焰火却没有一张CG。按说这里用视频动画展现焰火都不为过,把之前手机坠地或者高端的日历切换动画减少几个,弄个空中焰火的视频动画比什么都强。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道理怎么就是不明白?非要拿钢做刀柄,做起来费力不讨好。
野营结尾,大家合影留念,支起三脚架,男主去设定相机自拍,设定失败,大家姿势白摆了,踢踏踢踏走过去重新设定,踢踏踢踏走回来,这回看起来正常了,咔嚓,黑屏结束了,合影CG也没有。
这段自拍设定失败的桥段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都说士气可鼓不可泄,这里好端端的咔嚓自拍甩出一张合影CG制造一个小高潮结束就那么难吗?弄个自拍失败重来把气氛泄掉重新酝酿半天结果黑屏结束了没一张CG这是在逗我?
总结疑问,这么拖沓的剧本难道是按字数给稿费的吗?
如果是,那我要说导演被编剧骗稿费了。
如果不是,那剧本写成这么拖沓平白浪费人力和配音成本,真的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