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臨淄花饃饃蛋糕地址
臨淄花饃饃蛋糕地址是臨淄區中心城區稷下路139號。店名叫麥香村蛋糕,主營:生日蛋糕,餅干、花饃饃等各種糕點。麥香村蛋糕地址在臨淄區中心城區稷下路139號。
㈡ 為什麼花饃中式蛋糕沒有推廣
答為什麼花饃中式蛋糕沒有推廣?
因為中國的傳統習慣,花饃是在家裡面有事情的時候才做,作為擺設,供人欣賞的,所以中華膜和中式蛋糕推廣不開的意思就是這樣,是一種欣賞價值
㈢ 花饃饃的壽桃做法花樣大全
現在人過生日都很喜歡吃蛋糕,蛋糕是從西方流傳過來的,我國生日的傳統是必吃長壽面和壽桃的,都是象徵著長壽的意思,壽桃外觀很精緻,也不難做。朋友們想知道壽桃怎麼做及怎樣做壽桃嗎?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壽桃的做法。
壽桃其實就是很簡單的面點,只不過它的形狀要做成仙桃的樣子,這是要下一番工夫的,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它的做法。
做法一
主料
適量的麵粉,紅豆,無核小棗,鮮酵母,白糖,桂花糖,抹茶粉,芋香粉。
做法
發面面團製作
1、先用溫水將適量的鮮酵母浸泡5分鍾,將其攪拌均勻。
2、然後將酵母水加入到適量的麵粉中攪拌,再適量加入溫水,揉搓均勻,加蓋醒發至原體積2倍大。
3、然後准備適量的抹茶粉與八分之一的面團融合,這是用作壽桃葉子的部分。
紅豆沙球製作
1、紅豆、無核小棗洗凈,放入高壓鍋中,加入紅豆3倍的水大火燒開,加蓋小火煮30分鍾。
2、晾至高壓鍋內無氣時開蓋,加白糖、桂花糖,用鏟子將紅豆和紅棗碾碎,再逐個做成豆沙球。
壽桃製作
1、將發好的面團揉勻至面團內無氣泡,分割成小劑子,每個劑子用擀麵杖擀成皮,放在左手的虎口處呈窩狀,包入豆沙球。
2、搓圓,並且在上部搓出一個尖,側面用餐刀的背面壓出桃的紋路,其它依次做好。
桃葉的製作
1、綠色面團揉勻分割成小劑子,用手搓成兩頭尖的棗核形。
2、將棗核形的面團按扁,擀成葉片狀的薄片,用餐刀刻出葉子的葉脈。
壽桃的組裝
1、將桃葉沒有紋路的一面抹少許清水,由下向上逐個粘在壽桃上即可。
2、做好的壽桃生坯蓋濕布醒20分鍾。
壽桃的裝飾
壽桃有些粉紅的顏色才好看。將芋香粉用少許清水化開成稀糊狀,用刷子逐個刷在壽桃白色的面團部分,放入涼水蒸鍋中。
壽桃的蒸制
將放入壽桃的蒸鍋放在爐子上,大火燒開,轉小火蒸15分鍾即可。小訣竅關鍵:壽桃蒸制時,爐火不可過大,否則成品不飽滿。
做法二
材料
麵粉250克,酵母5克,泡打粉3克,糖粉50克,化豬油10克,溫水130克,紅綠食色少許,豆沙餡蓮蓉餡。
做法
1.麵粉加酵母,泡打粉,糖粉拌勻,加溫水揉成團,加化豬油揉勻,取少許染成淺綠色(製作葉片),淡紅色(製作大桃子),粉紅色(裝飾結)。蓋濕毛巾醒面5分鍾。
2.白色下劑子,包餡成水滴形,用餡挑(或刀背)壓出桃痕。用綠色面團做成葉片裝飾成形,裝入刷油的籠中(大桃子也是如此,不過多一個紅色的裝飾結)。
3.醒發約15-20分鍾,待發酵成熟,上鍋蒸約12分鍾。
4.取出,在桃尖部分彈上少許食紅色,裝入盤中。
做法三
材料
麵粉六兩,洋醋1茶匙,幼沙糖1杯,豬油固體半湯匙,發粉1茶匙,食用臭粉1茶匙,一寸半方形白紙適量,蓮蓉六兩分成小粒,食用紅色粉1茶匙,牙刷一枝。
做法
1.麵粉、發粉篩勻。
2.臭粉加入清水半湯匙拌勻。
3.食用紅色粉加清水一湯匙半拌勻。
4.糖、洋醋、臭粉水、豬油同放盆中拌勻,加入清水三安士(用量杯量)拌勻,放入麵粉調勻,倒出檯面搓成軟滑之粉團,用濕手巾蓋密待十五分鍾,取出搓勻,用濕手巾蓋密待發半小時。
5.把粉團搓成長條,分成小粉團,捏成窩開,放入蓮蓉包密搓圓,在包底貼上白紙,排在蒸麓內,包輿包之間要有一寸距雕,大火蒸十分鍾即熟。
6.用一餐刀背壓在熟包上,使其有一坑紋
像桃之形狀,然後用牙刷蘸些顏色水,用餐刀背刮動牙刷,使紅色水灑在包上即成。
提示
要趁包仍熟就用刀背壓,如包冷後壓下又會回復原形。
做法四
材料
適量的白糖、雪花粉、蘇打粉、發酵粉、豆沙、菠菜葉(榨汁)、不銹鋼勺。
做法
1、雪花粉加發酵粉加蘇打粉攪勻(喜歡甜的可自放白糖),用溫水和面揉成光滑面團,放溫暖處發酵。
2、發酵好後,揪成小面團,擀成面餅包進豆沙餡,揉成圓形,頂部捏尖,用鋼勺壓出桃子的溝溝,菠菜葉榨汁和面揉成綠色面團,揪適量搓成兩頭尖的面棍,用擀麵杖擀成綠葉狀,沾水貼在桃子底部。
3、冷水上蒸籠,大火三十分鍾左右,關火開鍋。
做法五
主料
麵粉、豆沙、水、乾酵母、泡打粉、白糖、豬油、食用色素(紅色)。
做法
1、麵粉加入酵母、泡打粉、糖、豬油及水調成面團,經軋面機軋制。
2、面團搓條下劑,包入豆沙餡心,捏成桃形,放入籠中醒制。
3、醒好的面桃上籠蒸熟,取少許紅色素加水調好,用牙刷將色素水刷在蒸好的「桃」的頂端即可。
4、食用時,上籠再蒸一下即可裝盤。
小訣竅
包入餡心後,收口向下,壓出桃中間的紋路,不宜太深,以免破餡。
蒸出的桃如紋路不明顯,可趁熱再壓一下。
結語: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壽桃的做法的內容。現在大家都知道怎樣製作壽桃了吧,這款面點是我國以前人過生日必吃的美食,寓意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文章中介紹的方法都很簡單,感興趣的朋友可不要錯過了。
㈣ 花饃藝術—來自千年前的蛋糕!
花饃,又稱為「面花,麵塑」,不僅僅可食,更是一種享譽中外的民間藝術品,表現了淳樸善良的農家婦女們的心靈手巧和藝術想像力。
花饃主要流行於山西、陝西等地,它起源於中國民間祭祀活動中用麵塑動物代替宰殺牛羊等動物的習俗,花饃的造型生動、誇張,製作精巧細膩。
花饃在民間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流傳於黃河兩岸,它的文化底蘊更為深厚,從過事上講:有紅事花饃(婚慶專用),白事花饃(殯喪專用),各種節日花饃,從形式上講:有動物、有植物、有人物、有傳承著的各種敬仰物花饃等,黃河兩岸的人們很早很早就用花饃語言文化有聲無聲的傳奇著一種真情。
在人們生活日益興盛的現代化時代,花饃這一傳承中國文明的形式,慢慢的將被歷史悄然無聲的淹沒,但在鄉間的花饃仍然存在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中,如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祭奠祖先、老人過壽、小孩滿月等等,都有各類造型和不同用途,花饃作為我國珍貴的民間藝術,被評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花饃的製作從麥子篩選、晾曬、加工開始:
1.首先選用今年剛收獲的新麥,新麥乾燥,潮氣少,而且磨成麵粉後,更加勁道有柔勁。不會在蒸熟時發生劇烈形變,導致成型失敗。
而且新麥也是迎接新喜,除舊迎新的意思。代表著廣大勞動人民迎來了新的收獲,家家有餘糧。
2.其次經過凝水、籮面、制酵、發面的步驟。
這幾步是花饃與普通麵食最大的區別點。和面的水中,要加入些許食鹽,這樣和出來的面,會更加勁道,有利於形狀的呈現。
發酵過程也極為的重要,要根據花饃的體積與各個部分不同的形態,軟硬程度,發出最適合的面團出來。
3.捏形的步驟。
捏形是花饃藝術最為精彩的部分。不同寓意的作品,不只在每位巧婦手中一點點的捏出,更是首先出現在她們腦海的記憶里,這種千百年的文化傳承,經過一代代母傳女,姊傳妹,使得民俗藝術不斷發展,鞏固,變化。
每位巧婦,對於這不同寓意的花饃,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這往往會在逢年過節,花饃製作的日子裡,出現了無聲無息的比賽。在比賽中,心靈手巧的大姐,會受到家族德高望重的前輩的表揚,同時這也造就了民俗文化在鄉民的口耳中相傳至今。
4.蒸制、成型的步驟。
花饃的蒸制與普通的面點有所不同。花饃更加註意火候,注意成型時,要軟硬均衡。不僅要好看,還要注重其實實在在的可食性。
5.著色、插面花的步驟。
這是花饃最後的一個步驟,也是最重要的步驟。巧婦們將蒸熟的作品,進行一定時間的放涼,然後將五顏六色的食用色素,各式各樣的食物性裝飾品與花饃本體之間,進行最後的著色,點綴。
本來只有形狀,稜角,樣子的白面饃饃,經過人為的食用性的「化妝」,將其所代表的民俗寓意,從自己的腦海里,呈現給各個賓客。
藝術本來就源自於生活中。每一位從早忙到晚,全心全意為了親手製作的花饃作品的巧婦們,她們正是中華民族傳統民俗藝術的傳承者。
藝術的本質是豐富生活,是為了祈禱上天,保佑族群的平安。而今天,花饃藝術正是對未來生活美好憧憬的心聲。
【虎娃】過周歲送給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