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工製作 » 幼兒作業蛋糕如何來的
擴展閱讀
做生日蛋糕覺得不好看 2025-07-13 02:14:40
16人過生日蛋糕訂幾寸 2025-07-13 01:58:21
戚風蛋糕漿能做什麼 2025-07-13 01:56:45

幼兒作業蛋糕如何來的

發布時間: 2022-11-03 23:30:02

1. 生日蛋糕的由來

生日蛋糕的起源故事
「祝你生日快樂」這首歌,它的詞和曲都很簡單上口,連三歲的小孩都能毫不猶豫地唱出來。這首歌原來叫「早安」,是米爾德里德和帕蒂·史密斯·希爾兩姐妹在1893年創作的。她們的父母是一對非常開明的肯塔基州夫婦。他們堅信女子教育 ——在19世紀中期這還是個很新奇的觀點——並把兩個女兒培養成教師。

姐妹倆,尤其是帕蒂,長期從事基礎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先驅,帕蒂取得了顯著成就,並且幾十年來一直是學前教育領域的主要發言人。從1905年到1935年,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任教,退休時成為哥倫比亞大學最早的榮譽退休女教授之一。

生日聚會上還一定要有插著點燃著的蠟燭的生日蛋糕。這可能是源於古希臘用插著一支蠟燭的一個圓形蜂蜜蛋糕來拜祭月亮和狩獵之神阿爾特宓斯的習俗。德國的麵包師在中世紀發明了現代的生日蛋糕以後,人們就採用了類似的一種習俗,在生日祈求福神。早上做好的蛋糕點上一圈蠟燭,像是一個保護性的火環。蠟燭整天都點著,一直點到晚飯吃甜點的時候。

吹蠟燭的習慣也許跟生日蠟燭的雙重意義有關。有人相信每一個生日都表示離死亡又近了一步。我們在生日聚會上慶祝的不僅是我們的成長,還有生命的短暫。因此,生日蠟燭象徵著雙重含義:生命與死亡,希望與恐懼,得到與失去等等。

2. 蛋糕的由來或來歷

蛋糕的起源

最早先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早期的經貿路線是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在歐洲黑暗時代期間,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伴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

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的改變。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食譜散播開來。在中歐幾個國家主要的商業重鎮,烘培師傅的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

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個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培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板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所關聯。

不同蛋糕起源 The origins of the cake

義大利甜點---提拉米蘇(Tiramisu)

關於提拉米蘇的由來,有一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要出征了,可是加了已經什麼都沒有了,愛他的妻子為了給他准備干糧,把家裡所有能吃的餅干、麵包做進了一個糕點里,那個糕點就叫提拉米蘇。每當這個士兵在戰場上吃到提拉米蘇就會想起他的家,想起家中心愛的人。

提拉米蘇,Tiramisu,在義大利語里,有「帶我走」的意思,帶走得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奧地利甜點------沙架蛋糕

沙架蛋糕起源於1832年,一位王子的家廚Franz.Sacher研發出一種甜美無比的朱古力陷,受到皇室的喜愛。後來,在當時貴族經常出入的沙架飯店Sache Ho-te也以沙架蛋糕為招牌點心。然而,它獨家的秘方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場爭論不休的甜點官司,一家糕餅鋪Demel號稱以重金購買到沙架家族成員所提供的原版食譜,沙架飯店則堅持只有他們的蛋糕才是尊重創始者的傳統口味。盡管官司未解,但是沙架蛋糕獨特的朱古力陷與杏桃的美味組合早已傳遍全世界,被數以萬計的點心主廚不斷繁衍創作,成為代表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奧地利甜點------史多倫蛋糕

數百年如一日,造型古樸,做法繁雜,材料比例呈迷,僅此只有少數幾家老糕餅鋪的師傅會做。在奧地利,史多倫蛋糕物以稀為貴,身價不輸給沙架蛋糕。朝諾糕點鋪是史多倫蛋糕神秘美味的源頭,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它的成分有杏仁、榛果、糖、朱古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里也只有兩個師傅知道。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個。

日本甜點------Castella蛋糕

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遠渡重洋來到長崎,他們帶來的東西,例如玻璃、煙草、麵包等等對當地人來說都是新奇的玩意兒,為了建立彼此的友誼,這些外地人想了一些辦法來討好當地人,傳教士對貴族分送葡萄酒、對平民分送甜點,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商人更是大量製造糕點在街頭分送民眾。當時,一種砂糖、雞蛋、麵粉做成的糕點大受歡迎,日本人問Castella王國傳來的甜點。結果日本人就誤將Castella當作甜點的名字流傳下來,這就是Castella的由來。

3. 生日蛋糕怎麼來的

時至今日,中國的老百姓不管男女老少過生日,家人或朋友總會買生日蛋糕祝賀之,儼然已經成為人們約定俗成的一種禮儀。據說現在中國的生日蛋糕加工企業已經根據市場需要發展成為了一個很大的產業。食品商們正在美滋滋地品嘗著這一巨大的「生日蛋糕」。其實,中國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前,中國老百姓過生日也就是做一頓好點的飯菜而已。很少有這種稍顯奢侈的禮儀活動,也很少見有做生日蛋糕的點心加工鋪面。那麼生日蛋糕的來歷是什麼呢? 原來慶祝生日的風俗,始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王國,那時候皇室要為男孩子記錄生日,並在他周歲的時候開一次「大食會」進行慶祝活動。在這一天,不但皇室成員和大臣官員全體參加,就連宮內隨從奴婢也都獲得允許參加慶典。這一天皇帝高興的話還有可能釋放一些囚犯。生日蛋糕那時就作為宴會中的食品出現了。後來直到「埃及艷後」為其情人馬克·安東尼舉行生日宴會時,生日蛋糕就在眾多的生日禮物之中凸現。 生日蛋糕還據說是源自古希臘人,以像滿月的圓扁形甜餅作為祭祀用品,專門祭拜月神的,後來到了中古時期的德國,才將生日蛋糕正式作為生日宴會的必備食品。到了13世紀,德國為兒童慶祝生日,大清早上就把生日蛋糕送到兒童的床前,在蛋糕上插上點燃的蠟燭,待蠟燭燃盡再換上新蠟燭點燃,直到晚飯後才能由壽童自行吹滅蠟燭,切開蛋糕食之,後來此習俗也在不斷有所變化。另外蠟燭的數量為年齡加一,即一歲生日兒童「生日蛋糕」燃蠟燭兩支,以此類推。「加一」燃燭代表了「照亮未來一年」的意義在裡面。許願吹熄蠟燭的傳統也還是來源於德國,當然許願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許,不得公開,否則你這個願便是白許不起作用。所以,生日蛋糕確確實實是外國的舶來品,後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傳到了中國。 值得一提的是,從此生日蛋糕的製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明和進步而日益有所創新,尤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日蛋糕由簡單的「甜面餅」衍生演變為五花八門的高營養成分的「生日蛋糕」。如今的「生日蛋糕」已經是奶油、雞蛋黃以及澱粉的混合物,只不過外觀是越來越吸引人的眼球而已,在如今人們以痴肥為人民公敵的新世紀,「生日蛋糕」壽終正寢之日也應該為期不遠了吧。

4. 蛋糕的起源介紹 蛋糕如何傳入中國

早期的經貿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 在歐洲黑暗時代,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 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的食譜散播開來。在中歐幾個主要的商業重鎮,烘焙師傅的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焙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有關聯。 蛋糕最早起源於西方,後來才慢慢的傳入中國。

5. 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吃的蛋糕配料與做法

一、工具:1、電飯煲一個 2、電動攪拌器 3、大碗兩個

二、材料:
1、雞蛋3個
2、麵粉湯勺3勺
3、糖4勺;
4、酵母少許、醋兩滴、牛奶6勺。
三、製作:
1、把雞蛋蛋黃與蛋白分開分別放入兩個大碗中(這種方法能縮短攪打時間,適合於手動攪拌器);
2、糖1/2放入蛋黃中,攪打蛋黃攪成淡黃色即可
3、糖1/2放入蛋白中,醋兩滴,攪打蛋白攪成象奶油狀(打到蛋白在手尖中能力起來,這個時間可要長嘍,打到碗中沒有蛋液為止,這個步驟直接取決於蛋糕的質量,如果碗中還有蛋液會使蛋糕脹不起來,而成為蛋餅);
4、將麵粉(篩過)、酵母少許、牛奶6勺放入到蛋黃中,輕輕拌均(攪拌過猛會使面產生筋度,影響蛋糕質量)
5、將蛋白分3次放入到3中拌均(不能用攪拌器,方法是用手從碗的底部向上撈,重復幾次後轉動方向
6、蛋漿准備好後,就可以在加熱過的電飯煲裡面抹上一層油,把蛋漿倒進去並顛出氣泡。蓋上蓋子,按電飯鍋「煮飯」按鈕,在通氣孔的部位蓋上毛巾,煮飯鍵跳至保溫即可斷電,待溫度稍低後將內鍋反扣蛋糕就可以弄下來,底部應該有點深黃色。
喜歡其他口味的可以再蛋黃液中加入兩勺不同口味的高樂高

6. 幼兒園手工紙杯蛋糕的做法

食材

  • 雞蛋 三個

  • 蛋糕粉 一百克

  • 葡萄乾 適量

  • 核桃仁 適量

  • 牛奶 50毫升

  • 玉米油 30毫升

  • 鹽 適量

  • 白糖 100克

方法/步驟

  • 准備一個干凈的小盆子,裡面不要有水,打入三個雞蛋,加三分之一勺的鹽(調味盒自帶的小勺子),加白糖一百克,用電動打蛋器打七八分鍾。如果手動的打蛋器,打到雞蛋用打蛋器提起一些掉下來不會立刻消失,或者寫Z字不會立刻消失就可以了。白糖我是一次加進去了,也可以分三次加

  • 蛋糕粉取出一百克,普通麵粉也可以,只要沒有麵疙瘩就可以的。分兩次加入雞蛋糊裡面,上下攪拌均勻,不要有麵疙瘩出現,也不要有乾麵粉,要和雞蛋糊完全混合

  • 玉米油三十毫升,倒入一個干凈的碗里,再倒入五十毫升的牛奶,我用的是旺仔,純牛奶都可以的,用打蛋器把油和牛奶打到完全融為一體。倒入剛才的麵糊里,輕輕的上下攪拌均勻

  • 烤箱預熱十五分鍾,十分鍾也可以。上下都打開,調制150度。烤箱預熱的時候,准備葡萄乾,核桃仁,放在紙杯蛋糕里,這樣做出來更美味哦,沒有的可以不放的

  • 把麵糊倒進紙杯里,不要倒滿,八分就可以的。倒好之後,每個紙杯里再加入兩三個葡萄乾,一兩個核桃仁

  • 6把紙杯蛋糕放進烤箱,定時為四十分鍾。烤的時候可以看到蛋糕一點點的鼓起來,四十分鍾後,美味的紙杯蛋糕就坐好啦,可以開吃啦

如果您對烹飪感興趣,可以去廣州xdf烹飪學校實地了解,他們提供各種烹飪培訓,有西點、西餐、粵菜、川湘菜、日料、小吃等專業可以學;零基礎入學,還有一站式的創就業幫扶體系,讓你免除後顧之憂。

7. 聖誕節幼兒園教室做蛋糕怎樣做了

掛一些聖誕裝飾,彩燈、綵帶,門口可以放聖誕樹或者聖誕老人。 低粉,可以用兌入20%玉米澱粉的普通麵粉來代替。 蛋糕不需要發酵,它的體積是靠蛋白打發填入空氣後,加熱膨脹來達到松軟蓬發的效果的——所以,蛋白需要打發到像鮮奶油一樣的程度,把整個裝蛋白的盆子倒過來,裡面的蛋白泡沫都不回掉下來的,才能保證蛋糕能「發」起來,冷掉後,不會因為支持不了體積塌陷下來 另外需要的材料很普通,白砂糖、油(素油)和水就可以了

8. 幼兒園製作蛋糕

蛋糕胚子 也就是海面蛋糕做起來麻煩不入去普通的蛋糕房買好海面蛋糕當胚子 然後准備 淡奶油 糖 擠花袋 擠花嘴(食用色素 建議不給小孩用 不過那樣蛋糕沒有顏色的) 將淡奶油倒入盆里 加糖 按自己喜歡的口味放糖 然後用打蛋器 打倒8或9分發 就可以塗抹在蛋糕上了 如果感覺想在好看的花 可以買點糖豆 撒上裝飾 這樣比較方便 應為我就是這樣給我 老公做的生日蛋糕

9. 幼兒園簡單蛋糕怎麼做

1.蛋白蛋黃分離,盛蛋白的盆要保證無油無水,最好使用不銹鋼盆
2.麵粉需要過篩
3.用打蛋器把蛋白打到呈魚眼泡狀的時候,加入1/3的細砂糖,繼續攪打到蛋白開始變濃稠,呈較粗泡沫時,再加入1/3糖。再繼續攪打,到蛋白比較濃稠,表面出現紋路的時候,加入剩下的1/3糖
4.一直打到當提起打蛋器,蛋白能拉出彎曲的尖角的時候,表示已經到了濕性發泡的程度。提起打蛋器的時候,蛋白能拉出一個短小直立的尖角就算是大功告成,打好的蛋白放入冰箱冷藏
5.5個蛋黃加入30克細砂糖,用打蛋器輕輕打散。不要打發
6.加入40克色拉油和40克牛奶,攪拌均勻
7.加入過篩後的麵粉,用橡皮刮刀輕輕翻拌均勻。不要過度攪拌,以免麵粉起筋
8.盛1/3蛋白到蛋黃糊中
9.用橡皮刮刀輕輕翻拌均勻,翻拌均勻後,把蛋黃糊全部倒入盛蛋白的盆中,用同樣的手法翻拌均勻,直到蛋白和蛋黃糊充分混合
10.將鍋放在電陶爐上隔熱墊提前燒熱
11.混合好的蛋糕糊倒入不銹鋼鍋內蓋蓋
12.如果用電磁爐或者電陶爐您就用二檔火,如果煤氣用最小火即可,開始我以為這么大的蛋糕怎麼也得烤20分鍾,15分鍾就被撲鼻的香氣給鎮了,一看鍋蓋已經往出拱了,立馬掀開鍋蓋一看成了您

10. 蛋糕是怎麼來的哪個國家發明的奶油怎麼調制

生日蛋糕的由來

中古時期的歐洲人相信,生日是靈魂最容易被惡魔入侵的日子,所以在生日當天,親人朋友都會齊聚身邊給予祝福,並且送蛋糕以帶來好運驅逐惡魔。

生日蛋糕,最初是只有國王才有資格擁有的,流傳到現在,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可以在生日時,買個漂亮的蛋糕,享受眾人給予的祝福。(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早期的經貿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 在歐洲黑暗時代,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

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的食譜散播開來。在中歐幾個主要的商業重鎮,烘焙師傅的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焙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有關聯。 )

麵包的發展史:麵包是一種把麵粉加水和其它輔助原料等調勻,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食品。早在1萬多年前,西亞一帶的古代民族就已種植小麥和大麥。那時是利用石板將穀物碾壓成粉,與水調和後在燒熱的石板上烘烤。這就是麵包的起源,但它還是未發酵的「死面」,也許叫做「烤餅」更為合適。大約與此同時,北美的古代印地安人也用橡實和某些植物的籽實磨粉製作「烤餅」。
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後,古埃及人最先掌握了製作發酵麵包的技術。最初的發酵方法可能是偶然發現的:和好的面團在溫暖處放久了,受到空氣中酵母菌的侵入,導致發酵、膨脹、變酸,再經烤制便得到了遠比「烤餅」松軟的一種新麵食,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古埃及的麵包師最初是用酸面團發酵,後來改進為使用經過培養的酵母。
現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麵包坊誕生於公元前2500多年前的古埃及。大約在公元前13世紀,摩西帶領希伯來人大遷徙,將麵包製作技術帶出了埃及。至今,在猶太人的「逾越節」時,仍製作一種那裡叫做「馬佐(matzo)」的膨脹餅狀麵包,以紀念猶太人從埃及出走。公元2世紀末,羅馬的麵包師行會統一了製作麵包的技術和酵母菌種。他們經過實踐比較,選用釀酒的酵母液作為標准酵母。
在古代漫長的歲月里,白麵包是上層權貴們的奢侈品,普通大眾只能以裸麥製作的黑麵包為食。直到19世紀,麵粉加工機械得到很大發展,小麥品種也得到改良,麵包才變的軟滑潔白了。
今天的麵包大多數是由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由於在麵粉的精加工研磨過程中維生素損失較多,所以美國等國家在生產麵包時經常添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另外,近年來不少人認為保留麩皮和麥芽對健康更有好處,因此粗麵包又早期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殖民時代將類似小西點的點心隨著船員與廚師帶到亞洲及美洲。另一方面由於歐洲盛行皇室通婚,南歐一些公主的陪嫁當中除了一些宮女外也跟隨著皇室廚師,因此南歐的點心如貝殼蛋糕、櫻桃派塔、咕咕霍夫等,都是未來影響法國及歐洲其他地方點心文化的因素之一。
隨著歷史的軌跡,雖然可感受到當初的起源及背景,不過時代的演變及進步,蛋糕不再是一種傳統及地方的代表,國於國距離的縮短,資訊的發達,好吃的蛋糕,也可以倍速的宣傳,創造出流行的文化,如巨蛋蛋糕,但是商品大量曝光及媒體過度神化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蛋糕的精神,終究好吃的點心可淵遠流長。 再度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