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為什麼蛋糕脫模後模具底部很濕
擴展閱讀
五年情侶蛋糕圖片大全 2025-05-25 17:18:34
幼兒園國慶手工蛋糕做法 2025-05-25 17:17:40

為什麼蛋糕脫模後模具底部很濕

發布時間: 2025-05-25 17:02:59

㈠ 為什麼戚風蛋糕會濕漉漉的

一是因為:應該將蛋糕倒扣在透氣的架子上,這樣才不會是濕的。
二是:烘烤的溫度過高,時間不夠。導致外面的蛋糕烤乾而蛋糕裡面還沒有烤熟,水分過多。
注意:
倒扣的意義就是讓水汽從下面排出,然後讓水分在蛋糕內均勻分布。
倒扣在盤子里,水汽排不出去,最終全化成水留在蛋糕底下,自然就濕成一團了。
在烘烤前烤箱需要預熱,用較暖和的爐溫烘烤,後期爐溫調低,延長烘烤時間,使蛋糕中央的水分與周邊差別不能太大。

㈡ 為什麼戚風蛋糕烤完後,底部凹陷但蛋糕裡面是濕

底部凹陷的真相

【錯】麵糊放置離下管太近,底部烘烤過度,造成底部凹陷;

【對】放置離下管太近的情況下,用烤盤放在模具底部,隔熱。

㈢ 你好,我做的戚風蛋糕老是底部濕,薄薄的一層也是底部濕,怎麼回事呢

1、下火太小,所以才會連中間最難熟的部位都熟了,底部和周圍卻還不夠。可以看看是否下火熱源有故障,或者忘了將蛋糕放下層。

2、 蛋糕麵糊沒攪拌均勻油水沉澱了,蛋糕油水沉澱時常常會讓人覺得底部濕重緻密,上半部卻看似正常。

解決辦法:加長烘烤時間,在表面怕顏色太深時蓋上錫箔紙,或者試著調高烘烤溫度。

(3)為什麼蛋糕脫模後模具底部很濕擴展閱讀:

戚風蛋糕烘烤

1、烘烤前,模具(或烤盤)不能塗油脂,這是因為戚風蛋糕的麵糊必須藉助黏附模具壁的力量往上膨脹,有油脂也就失去了黏附力。

2、烤制時宜選用活動模具,這是因為戚風蛋糕太松軟,取出蛋糕時易碎爛,只有用活動模具,方可輕松取出。

3、烘烤溫度也是製作蛋糕的關鍵。烘烤前必須讓烤箱預熱。此外,蛋糕坯的厚薄大小,也會對烘烤溫度和時間有要求。蛋糕坯厚且大者,烘烤溫度應當相應降低,時間相應延長;蛋糕坯薄且小者,烘烤溫度則需相應升高,時間相對縮短。一般來說,厚坯的爐溫為上火180℃、下火150℃;薄坯的爐溫應為上火200℃、下火為170℃,烘烤時間以35~45分鍾為宜。

4、蛋糕成熟與否可用手指去輕按表面測試,若表面留有指痕或感覺裡面仍柔軟浮動,那就是未熟;若感覺有彈性則是熟了。蛋糕出爐後,應立即從烤盤內取出,否則會引起收縮。

5、蛋糕出爐以後,應反扣在烤架上面放涼,以免表面過於潮濕影響口感。

㈣ 戚風蛋糕四周和底部糊怎麼回事

1、下火太小,所以才會連中間最難熟的部位都熟了,底部和周圍卻還不夠。

2、蛋糕麵糊沒攪拌均勻,油水沉澱了,蛋糕油水沉澱時常常會讓人覺得底部濕重緻密,上半部卻看似正常。

製作戚風蛋糕的方法如下:

所需原材料:

1、主料:蛋清150克、牛奶50克、蛋黃100克、低筋麵粉84克、細砂糖84克、玉米油50克。

2、輔料:檸檬汁5滴。

第一步:先將玉米油和牛奶混合乳化。

㈤ 烤好的輕乳酪蛋糕底部太濕該怎麼辦

水多了,考的時間短了。

用料:雞蛋6隻、奶油乳酪250g、低筋麵粉50g、牛奶100g、黃油60g、糖80g、檸檬汁幾滴

1、材料備齊後,先將雞蛋的蛋黃、蛋白分離至2個盤內,再將牛奶和奶油乳酪放在大碗上,隔水加熱,攪拌均勻至光滑無顆粒,再次加入黃油,攪拌至完全溶化。

    ㈥ 蛋糕活底模具為什麼總是漏

    解決方案
    1、可以使用保鮮膜,鋪在模具裡面底部,或包在模具外面底部,再放蛋糕底。

    2、蛋糕比模小,就考慮用蛋糕再作一圈圍邊,把空隙填掉。

    3、調整慕斯糊的稠度,比如在混合打發的奶油前,溫度一定降到位,不要熱的時候就把奶油加進去。

    ㈦ 烤出來的戚風蛋糕為什麼上部都烤好了,底部發黃發濕呢

    這蛋糕表面已經著色到位,裡面不熟(太嫩)。需要稍微再調低烤溫,延長5-10分鍾的烤制時間。

    蛋糕在烤制過程受到三種熱作用:熱的輻射、熱的傳導、熱的對流。

    熱的輻射是烤箱內的熱源通過紅外線作用於蛋糕的表面及蛋糕模具的外壁,這是蛋糕表皮著色的主要熱作用力。溫度越高,蛋糕頂部受輻射的作用越強烈,但輻射作用沒有穿透力,一旦被遮擋,就無法繼續對蛋糕表皮發生作用。所以,如果發現是蛋糕表皮著色的太快,那麼可以應降低烤爐上火的同時用錫紙覆蓋蛋糕,這能有效的解決蛋糕表皮著色太快的問題。

    熱的傳導是蛋糕烤制時發生的主要作用,它的熱量通過上一個分子傳遞給下一個分子來實現。熱的傳導在不同的材料中速度是不同的,在金屬中速度很快,在其它材料中速度就比較慢。所以高溫作用在模具,模具升溫是很快的,蛋糕內部就比較慢了。而高溫就凝聚在模具表面,導致與模具接觸的蛋糕糊迅速達到並超過100℃,水分迅速大量蒸發,當蛋糕外面完全失去水分時,蛋糕材料會發生碳化(糖稱為美拉德反應)反應。如果烤溫過高,蛋糕表面失水的速度超過熱量傳導到蛋糕中心的速度時,蛋糕就會出外面碳化(糊了),而中心溫度尚未達到(不熟)的境地。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調低烤溫,同時延長烤制的時間。

    熱的對流是與熱的傳導同時發生在蛋糕烤制的過程中的,它的特點蛋糕內的液態材料熱傳導效能極低,加熱後膨脹密度變小會向上部流動,而相對溫度偏低的液態材料密度更高會下沉從而形成熱對流。一般蛋糕底部在烤制時水分沉積,成品的內部組織是靠近底部的水分最多。這就是蛋糕出爐後倒扣冷卻的原因之一,使蛋糕內的水分在此過程中從底部自然下沉向糕體內各部分重新分布,不然水分沉積在蛋糕底部反而影響了品質。

    ㈧ 烤好的戚風蛋糕底部為什麼有點濕

    沒考熟透繼續烤。
    如果熟了,放涼後整個起風沒有回縮,或者中間塌陷。
    那麼就是室內濕度偏高,拿出烤箱過早或者沒有大幅度震出氣體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戚風一般烘烤時間為30-45分鍾,溫度為145-165度的樣子。
    因為在烤箱內烘烤,戚風裡面是膨脹—定型—回縮。
    戚風烤好以後,熱氣集中在蛋糕中,而整個蛋糕模具只有表面是外露可以透氣的。
    但是為了讓戚風定型,不會在冷卻時回縮低於模具,一考好要立馬震出氣體,然後倒扣。
    而倒扣是少許熱蒸汽相倒扣後的頂部走,凝聚了室內的濕潤空氣,脫模時會有底部濕潤的現象。
    可以倒扣定型後(20分鍾左右),直接脫模,散去熱氣;
    也可以考久一點點,讓外部烤的更干一些,脫模,使用時去掉不需要的外部;

    ㈨ 為什麼我打的蛋糕烤出來後底部會濕濕的

    導致蛋糕濕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面和得太濕,應減少水或者牛奶.雞蛋等。

    2、模具太大,裝得太滿導致裡面達不到烤熟的溫度。

    3、烤的時間太短。

    解決方法:

    1、調低溫度,增加烘烤時間。
    不能照搬配方上的溫度。這一次不熟後就知道了,要麼一開始就調高烤箱溫度,要麼增加烘烤時間,要麼乾脆高溫上色後再調到150--160度左右,延長烘烤時間。烤箱溫度偏低,所以蛋糕一般先用180度上色,然後調到150度,再烤50分鍾左右,一個蛋糕得一個多小時。多做幾次掌握自己烤箱就好了。

    2、再就是用的配方要看看,多少的量應該用多大的模子這個也很關鍵。量多模子小也不容易熟,剛開始最好用小紙杯做,容易成功。覺得快熟了拿個牙簽往蛋糕里插進去,拔出來看看牙簽上乾乾的,沒沾濕濕的粉就差不多了。長時間低溫烘烤的時候最好拿錫紙或者烤盤在蛋糕上面扣一下,這樣表面不會開裂。

    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

    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徵。早期的經貿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東向北輸入,堅果、花露水、柑橘類水果、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口。

    在歐洲黑暗時代,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而他們的糕點創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慢慢地,隨著貿易往來的頻繁,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

    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的食譜散播。在中歐幾個主要的商業重鎮,烘焙師傅同業公會也組織了起來。而在中世紀末,香料已被歐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更增進了想像力豐富的糕點烘焙技術。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來的,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誡多有關聯。

    蛋糕最早起源於西方,後來才慢慢的傳入中國。

    參考資料:網路: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