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古早味蛋糕為什麼會在韓國流行
台灣的古早味蛋糕其實來源於歐洲,但是台灣對它進行了改良,使用了低筋麵粉,使得蛋糕更加的膨脹松軟。台灣古早蛋糕在韓國的流行,是因為80年代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對於整個東亞地區文化的輸出。古早味所代表的的傳統、精細製作獲得了韓國百姓的認同。
2. 你喜歡吃什麼口味的蛋糕
日式輕芝士、布朗尼、香蕉蛋糕、英式磅蛋糕、妙芙、黑美人芝士等,蛋糕品種比較多。
我個人喜歡巧克力蛋糕,很多女生喜歡吃,加些水果也是不錯的。
3. 韓國人生日吃什麼
韓國人生日除了吃
生日蛋糕
,還要飲一碗
海帶湯
,不說不知,原來海帶湯是韓國孕婦產後的補品,同時代表著韓國人對母親的敬意,紀念母親生育的痛苦。
韓國人認為藻類有益產後的調理,於是有食海帶的傳統,海帶湯被視為滋補聖品,價格便宜又營養豐富。據幼聯營養師Leslie稱,海帶含豐富的蛋白質,維他命A,礦物質,易於吸收,對身體有莫大的益處。另外,海帶含可溶性纖維,比一般纖維更容易消化吸收,協助排便順暢,對
產後瘦身
都有幫助。
據新世界韓國食品店朴女士說,韓國人很注重食療,看到鯨魚受傷時會找
海藻類
食物療傷,就用海帶來調理身體,憑多年經驗,更相信海帶有助孕婦去污血,對抗落齒,脫發等問題,所以韓國女人產後
坐月
都會飲海帶湯,一飲就飲足三個月.所以為紀念母親痛苦生育,韓國人的生日都會飲一碗海帶湯。
韓式海帶湯
味道很清淡,有加牛肉或蜆的兩種做法,加牛肉就較補身,有助減低海帶的寒性;加蜆味道就較鮮甜,如今只有傳統的韓國料理店才有這湯供應,而且多賣海帶蜆肉湯,貪其味道鮮甜。
4. 什麼口味的蛋糕好吃
蛋糕的種類有很多,根據材料和做法的不同,比較常見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海綿蛋糕、戚風蛋糕、天使蛋糕、重油蛋糕、乳酪蛋糕、慕斯蛋糕。
1、海綿蛋糕:海綿蛋糕是一種乳沫類蛋糕,構成的主體是雞蛋、糖攪打出來的泡沫和麵粉結合而成的網狀結構。因為海綿蛋糕的內部組織有很多圓洞,類似海綿一樣,所以叫作海綿蛋糕。海綿蛋糕又分為全蛋海綿蛋糕和分蛋海綿蛋糕,這是按照製作方法的不同來分的,全蛋海綿蛋糕是全蛋打發後加入麵粉製作而成的;分蛋海綿蛋糕在製作的時候,要把蛋清和蛋黃分開後分別打發再與麵粉混合製作而成的。
2.乳酪蛋糕芝士蛋糕,是現在比較受大家喜歡的一種蛋糕。乳酪蛋糕是指加入了多量的乳酪做成的蛋糕,一般乳酪蛋糕中加入的都是奶油乳酪。
5. 本人是個非常喜歡甜食的人,有沒有好吃的推薦幾款
巧克力,提拉米蘇,芒果乾,草莓干,小甜餅干,很多,強烈推薦蛋糕甜點
1、義大利:提拉米蘇(Tiramisu)
提拉米蘇,亦譯成堤拉米蘇。是一種帶咖啡酒味兒的蛋糕,由鮮奶油、可可粉、巧克力、麵粉製成,最上面是薄薄的一層可可粉,下面是濃濃的奶油製品,而奶油中間是類似巧克力蛋糕般的慕司。作為義大利甜點的代表,外貌絢麗、姿態嬌媚的提拉米蘇已經風靡全球。它以Espresso(特濃義大利咖啡)的苦、蛋與糖的潤、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餅乾的綿密、乳酪和鮮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乾爽,只用了不到十種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喚起的種種錯綜復雜的體驗,交糅著一層層演繹到極致。
起源於一個溫馨的故事: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的妻子打算給即將出征的丈夫准備干糧,但由於家裡很貧窮,因此她就把所有能吃的餅乾和麵包都做進了一個糕點里,那個糕點就是提拉米蘇。因此提拉米蘇在義大利語里有「帶我走」的意思,象徵食用者吃下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
2、義大利:薩芭雍甜點(Sabayon)
薩芭雍是義大利的一種甜品,是用雞蛋混合奶油,甜酒,澆在各式水果上著名的典型宮廷代表作。它是一道充滿酒香、蛋香的義大利著名甜品,尤其濃稠柔細的蛋糊,覆蓋於應季水果上,再加上微微烤過後的所散發出來的焦香。冷與熱,甜蜜與新鮮,微薰與清洌之間的交揉,直叫人不飲也醉。在一片柔和的燈光下,伴隨著和諧的音符,享受著薩芭雍所帶來的恬靜與淡雅,交雜著你的心境,你會感觸薩芭雍所帶來的許多許多。sabayon也可以代表一種口味,最主要的特徵是酒香濃郁,一般用朗姆酒,比如說國外的冰淇淋經常能看到各種薩芭雍的口味,比如巧克力薩芭雍,咖啡薩芭雍,櫻桃薩芭雍。
3、法國:撒哈蛋糕(Sachertorte)
據說是在1832年,由澳大利亞駐法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的專任主廚,法國籍的撒哈所發明的,當年16歲。因外交官梅茲提爾尼西嗜好甜食,每天都必須品嘗不同 的甜點,結果撒哈試著將許多平常不常用於點心的食材加以組合,最後完成了這道撒哈蛋糕。後來在1876年,撒哈的兒子愛德華創立撒哈HOTEL,並與妻子安娜把這道點心加以發揚光大,成為法國著名的蛋糕之一。
4、法國:木材蛋糕(Yule log)
Yule其實是耶誕節的舊稱,從維京人到至今的冬季慶典。英格蘭傳統的耶誕節是在林子里砍柴拖曳回去放置在壁爐內,從耶誕平安夜開始燃燒12天,這木材就叫Yulelog(耶誕材)!原本為法國人在度過耶誕節必備的應景年節點心。法國人在耶誕夜時,不管在哪裡工作的遊子都會趕忙回鄉團聚,就象中國人守歲一樣,有全家團圓守夜的習慣。當守到半夜的時候,通常會全家聚在暖爐前,一起吃木材蛋糕,配著咖啡或紅茶,一面驅趕寒意,另一方面也借機聯絡家人間的感情。
5、法國:舒芙蕾(Souffle)
為什麼人們會發明這道讓人吃完後,反而感覺好像什麼都沒吃的舒芙里;這和當時貪婪無饜、欲求永不滿的社會風氣息息相關。當時富裕的老百姓們花在吃的時間比工作的時間多上好幾倍,往往三、四個人的餐會,十幾二十道菜,多得吃不完,吃到最後,賓客都僅意思意思地動動刀叉,淺嘗即止;宴會結束後,一整個下午,只聽見打飽嗝的聲音此起彼落,這個「下午打嗝」的社會現象維持了整整半個世紀,直到引起社會清流人士如此的蜚短流長方才告一段落:連虛無也難逃物質化,並因過度膨脹而遭到倒塌的命運。為了矯正敗壞的飲食風氣,廚師們特地運用無滋無味無重的蛋白,變化成這道虛無的美食;然而,廚師們又害怕過度膨脹的虛無物質主 義,又將如預言一般,終將難逃坍塌的命運,所以千方百計地想讓舒芙里在送達客人食用之前,能保持優雅蓬鬆的原貌。
6、法國:慕斯蛋糕(Mousse cake)
蛋糕極品—慕斯蛋糕:慕斯蛋糕最早起源於美食之都--法國巴黎。莎莉文慕斯在鮮奶油中加入具有口感和風味的十數種新鮮輔料,在溫度的控制、原料的配比、PH值的掌握,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使外型、色澤、結構變化豐富、口味更加自然純正,冷凍後食用風味無窮,符合人們追求精緻時尚、自然健康的生活理念、為蛋糕中的至尊極品。
7、法國:歐培拉蛋糕(Opera)
說到法國甜點心,不得不提有百年歷史的歐培拉OPERA。這款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蛋糕,里邊那股濃郁的巧克力味與咖啡味令每個愛好巧克力與咖啡的人都迷戀不已。傳統的歐培拉共有六層,包括三層浸過咖啡糖漿的海綿蛋糕,以及用牛油、鮮奶油和巧克力奶油做成的餡。整個蛋糕充滿了咖啡與巧克力的香味,入口即化。每個喜歡巧克力的人一定會迷上它,那濃郁的巧克力與咖啡味,縈繞在舌尖,慢慢融化在口中,香味久久不能散去……這款蛋糕由1890年開業的Dalloyau甜點店最先創制,由於形狀正正方方,表面淋上一層薄薄的巧克力,就像歌劇院內的舞台,而蛋糕表面綴上一片金箔,象徵歌劇院里的加尼葉(原是巴黎著名歌劇院的名字),因此得名。
8、法國:瑪德蓮貝殼甜點(Madeleine)
「那第一口浮有屑的溫暖茶水在碰到味蕾的一瞬間,一陣戰栗穿過全身,茶水和餅干屑的結合為他帶來無上喜悅」。——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這句話就是在描寫法國的瑪德蓮蛋糕。瑪德蓮蛋糕又稱貝殼蛋糕,是最能代表法國的餅干之一,可是個人覺得它吃起來更像蛋糕一類的小點心。只是在法國傳統意義上來說它歸於餅干類。相傳,瑪德蓮蛋糕源於法國洛林地區。十八世紀,洛林公爵在某次宴會上,因甜點師傅與大廚吵架,憤而離去。為顧全大局,一位名叫瑪德蓮的侍女便自告奮勇的烤了一大盤小蛋糕上桌,那誘人的香氣與恰到好處的色澤讓賓客們紛紛叫好,公爵便把這款點心命名為「瑪德蓮」。
9、德國: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
德國最為出名的就是味道濃郁的黑森林蛋糕,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巧克力的苦、櫻桃酒的醇香。完美的黑森林蛋糕經得起各種口味的挑剔。以飽滿的酒漬櫻桃與比例驚人的櫻桃蒸餾酒為重要食材做成的這款蛋糕,幾乎貫穿了整個中世紀的黑森林Schwarzwald地區,著實令人驚嘆。真正正宗的黑森林蛋糕里是不會放半點巧克力的,但現在的德國糕餅師傅在製做黑森林時卻會加進不少巧克力。不過黑森林蛋糕真正的主角,應該還是那一顆顆鮮美豐富的櫻桃才對。因此德國對這種國寶級蛋糕也作出了烘培時必定要達到的相關標准,比如黑森林蛋糕的鮮奶油部份至少要含有80克以上的櫻桃汁才算過關等。
10、英國:糖漿松糕布丁(Syrup muffins)
固執守舊到有點可愛的英國布丁,竟還根據季節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夏天有以新鮮草莓製成的屈萊弗Trifle冷布丁,冬天則是熱乎乎黃油味十足的太妃糖熱布丁,各種各樣的布丁幾乎成為英帝國繁榮興盛的基石,也是英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各種各樣的布丁中,尤以那種多孔的或稱之為糖漿松糕的甜味布丁最為著名。蛋奶沙司從糖漿松糕上緩緩滴下,只需想起這種畫面,就會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11、美國:波士頓派(Boston Pie)
事實上不是派,而是海綿蛋糕(松糕)。名稱由來據說是在1855年,一份紐約報紙印了一份名為puddingpiecake(布丁派蛋糕)的食譜,這份食譜並沒有包含現今波士頓派特有的巧克力糖漿,然後在1856年一位名為Harvey D.Parker的人在波士頓開設了一家ParkerHouse餐館,菜單上有一道含有巧克力糖漿的布丁派蛋糕,據說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知道的波士頓派。
12、美國:戚風蛋糕(Chiffon)
蛋糕一般有海綿蛋糕/Sponge和戚風蛋糕/ChiffonCake.Chiffon實指一種布料,類似絲t綢,但是沒有像絲綢般難保養,這就是喬其紗。因這款蛋糕的口感和組織特別柔軟,綿滑,所以就叫做ChiffonCake.海綿蛋糕完全靠打發蛋(全蛋或是分蛋)來形成蛋糕組織里的孔隙,典型的海綿蛋糕里只有蛋、麵粉、糖。口感比較結實、綿密,吃的時候容易覺得噎喉嚨(和戚風相較來說)。
戚風蛋糕是改良的海綿做法,是一個美國廚師發明的,裡面除了蛋、麵粉、糖,還放了植物油、水(增加組織濕度,使口感蓬鬆且濕潤),但是因為麵糊比較濕、不容易膨脹,所以要加BP幫助麵糊發泡、膨脹。戚風麵糊因為比較濕,烘烤時需要攀著烤模壁往上爬升,否則麵糊不會長高,蛋糕會扁扁的,組織也會有點硬、沒有孔隙。
13、美國:布朗尼蛋糕(Brownie)
布朗尼是很普通的美式家庭甜點,味道濃郁迷人,口感介於餅乾和蛋糕之間。它有像蛋糕般綿軟的內心和巧克力曲奇樣鬆脆的外表。做法卻出奇的簡單,烘焙新手也可以一次成功,因為它根本不需要技術。只需要把全部材料混合就可以開烤了,什麼工具都不需要。真是想失敗都難,超簡單超有成就感的。
14、台灣:瑞士卷(Helveticrolls)
瑞士卷:它是戚風蛋糕的一種,最先由瑞士傳入美國,台灣是在民國50年代由「美國小麥協會」為了推廣美國的麵粉,才大力推廣此類糕點到台灣,由於推廣已久,所以在台灣是很普遍的糕點,幾乎每間西點麵包店必備的長青產品它不是瑞士特產只不過台灣人最初發現它的地點在瑞士。
15、日本:長崎蜂蜜蛋糕(Nagaski Castella)
日本著名西點。蜂蜜蛋糕最早起源於荷蘭古國,當時的貴族在招待使節時都會用它來向賓客表達主人最隆重的敬意。大約十六世紀時,由於當時的德川幕府採取鎖國政策,僅在局部開放長崎等少數地點做為外國船隊訪日的港口,因此希望進入日本做生意的荷蘭商人便特地面見天皇,並呈上荷蘭皇室招待貴賓用的精緻蛋糕。蛋糕特殊的香甜氣息與滑細的口感,立即博得天皇的贊賞。到了十七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商人也遠渡重洋來到長崎。他們為與當地人建立友誼,便採取向貴族分送葡萄酒、向平民分送甜點的策略,希望藉此傳播基督教。這種用砂糖、雞蛋和麵粉做成的糕點立刻在民眾間大受歡迎,這就是長崎蜂蜜蛋糕的由來。
16、阿拉伯:乳酪蛋糕(Cheese cake)
乳酪也稱乾酪、乳酪、芝士、起司:它還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阿拉伯人獨自穿越沙漠,他的唯一旅伴是一頭壞脾氣的駱駝,橫越浩瀚大漠的路途遙遠又艱辛。幸好,這位阿拉伯人攜帶著充足的食物。臨行前,他將新鮮牛奶倒進一個羊皮囊里。在漫漫旅途中,他打開皮囊一看,發現里邊的牛奶已變成固態狀和一汪液狀乳漿。這就是乳酪的發源史。
乳酪是最古老的加工食品之一。大約公元前3000年,遠古的蘇美爾人記載了將近20種軟質乳酪,這是歷史上對於乳酪的首次決載。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共有乳酪900多種,其中較著名的品種有400多種,而阿拉伯地區人民對於芝士蛋糕的熱愛,可以稱之為獨一無二。
17、奧地利/德國:薩赫蛋糕(Sachertorte)
註:與法國撒哈同名
舉世聞名的真正塗有巧克力、用果醬鑲邊的蛋糕。薩赫蛋糕起源於1832年,一位王子的家廚FranzSacher研發出一種甜美無比的巧克力餡,受到皇室的喜愛。後來,在當時貴族經常出入的薩赫飯店也以薩赫蛋糕為招牌點心。然而它的獨家秘方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場爭議不休的甜點官司,一家糕餅鋪Demel號稱以重金買到薩赫家族成員所提供的原版食譜,薩赫飯店則堅持只有他們的蛋糕才是尊重創始者的傳統口味。盡管官司未解,但是薩赫蛋糕獨特的巧克力餡與杏桃的美味組合卻早已傳遍全世界,被數以萬計的點心主廚不斷繁衍創作,成為代表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18、奧地利/德國:史多倫甜點(Stollen)
奧地利甜點---史多倫蛋糕的由來:數百年如一日,造型古樸,做法繁雜,材料比例呈迷,僅此只有少數幾家老糕餅鋪的師傅會做。在奧地利,史多倫蛋糕物以稀為貴,身價不輸給沙架蛋糕。朝諾糕點鋪是史多倫蛋糕神秘美味的源頭,據說它的味道、造型從十九世紀以來,從來沒有改變過,全部手工製作,只知道它的成分有杏仁、榛果、糖、朱古力和奧國獨特的圓餅(Oblaten),至於食譜、做法,在朝諾糕餅鋪里也只有兩個師傅知道。史多倫蛋糕酥甜迷人,餘味悠長,非嗜甜如命者無法多食。即使在朝諾老店,史多倫每年產量只有1300個。
19、西班牙:果仁糖蛋糕(praline)
位於安達盧西亞地區的這個小鎮生產出來的果仁糖,是西班牙最為著名甜點,它最早是在十六世紀從阿拉伯傳來的。阿拉伯人運用其製作蛋糕的特殊技藝,將糅合了砂糖、堅果碎密密實實的交織在一起,這小小的一塊蛋糕中包含著的可是原汁原味的「帕提歐」風情。整體烤制後的色澤冷不丁被星星點點的雜色櫻桃打破了沉默,那幾近金黃色在雜色櫻桃的陪襯下,那份稠密立即在嘴裡化開,那一刻,你一定願意在這樣的情景里一直一直地坐下去,看太陽一遍一遍地升起。
20、香港/台灣:葡式蛋撻(Egg Tart)
葡式蛋撻,又稱葡式奶油塔、焦糖瑪琪朵蛋撻,港澳地區稱葡撻,是一種小型的奶油酥皮餡餅,屬於蛋撻的一種,焦黑的表面(是糖過度受熱後的焦糖)為其特徵。1989年,英國人安德魯·史斗(Andrew Stow)將葡撻帶到澳門,改用英式奶黃餡並減少糖的用量後,隨即慕名而至者眾,並成為澳門著名小吃。葡撻雖然是安特魯所創,然而揚名卻是拜安德魯和妻子 的婚變所賜。1996年,安德魯和妻子瑪嘉烈婚姻破裂。瑪嘉烈離開安德魯另起爐灶,把原先屬於自己名下的店子改名「瑪嘉烈」,又落戶香港和台灣,不經意地捲起了一陣葡撻旋風。正宗的瑪嘉烈葡式蛋撻必須用手製作:精緻圓潤的撻皮、金黃的蛋液,還有焦糖比例,都經過專業廚師的道道把關,才臻於普通蛋撻難以達到的完美。上桌的瑪嘉烈蛋撻的底座就像剛出爐的牛角麵包,口感松軟香酥,內餡豐厚,奶味蛋香也很濃郁,雖然味道一層又一層,卻甜而不膩。
21、韓國:打糕(Glutinous rice cake)
韓國人吃的打糕和廣東人的年糕一樣,都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不同的是年糕是用糯米粉做成,而打糕則是用糯米飯捶打而成。打糕裡面還有其他的材料,比如豆沙、熟豆面、糖、鹽等。這種打糕比一般年糕更加粘潤可口,味道更好。金剛苑的打糕有三種口味,表面分別撒上黃豆粉、花生芝麻粉和紅豆粉,香甜又軟糯,不可不試。
6. 韓國人生日吃什麼
韓國人生日除了吃生日蛋糕,還要飲一碗海帶湯,不說不知,原來海帶湯是韓國孕婦產後的補品,同時代表著韓國人對母親的敬意,紀念母親生育的痛苦。
韓國人認為藻類有益產後的調理,於是有食海帶的傳統,海帶湯被視為滋補聖品,價格便宜又營養豐富。據幼聯營養師Leslie稱,海帶含豐富的蛋白質,維他命A,礦物質,易於吸收,對身體有莫大的益處。另外,海帶含可溶性纖維,比一般纖維更容易消化吸收,協助排便順暢,對產後瘦身都有幫助。
據新世界韓國食品店朴女士說,韓國人很注重食療,看到鯨魚受傷時會找海藻類食物療傷,就用海帶來調理身體,憑多年經驗,更相信海帶有助孕婦去污血,對抗落齒,脫發等問題,所以韓國女人產後坐月都會飲海帶湯,一飲就飲足三個月.所以為紀念母親痛苦生育,韓國人的生日都會飲一碗海帶湯。
韓式海帶湯味道很清淡,有加牛肉或蜆的兩種做法,加牛肉就較補身,有助減低海帶的寒性;加蜆味道就較鮮甜,如今只有傳統的韓國料理店才有這湯供應,而且多賣海帶蜆肉湯,貪其味道鮮甜。
7. 韓國為什麼特別喜歡吃年糕
對於韓國人來說,年糕不僅是一種食物,而且是表達情感的重要食物,它們也是人際交往中禮節的載體。
孩子飽了之後,韓國家庭將為孩子舉行生日儀式。這時,家庭的長者將為參加兒童生日典禮的孩子准備白蒸米糕和高粱糕。韓國人認為,吃白米飯蒸糕的人可以幫助孩子分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坎坷和失望。韓國家庭也將在搬家後准備一份帶有紅豆粉的蒸糕,並將其親自交給新鄰居,以便將來彼此照顧。在婚禮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當他們返回家中時,他們還需要准備一種特殊的年糕,稱為「省親米糕」。
8. 韓國人的生活習慣,愛好和流行什麼
,運動:高爾夫,因為在韓國打很貴。
2,食物:主食當然是韓國菜,烤肉,冷麵,每個人都自豪得不得了。如果帶他們吃其他中國菜就一定要挑環境非常好的,人家不講什麼小破地方但是東西好吃,因為味蕾壓根兒就有差別。至於具體個人愛吃什麼你自己去了解,口味不同,有的很喜歡PIZZA,有的就不喜歡。很多人中意火鍋。但個人建議請客的話請日本生魚片最好(不是壽司哦是生魚片!那種整條片了還會動的),因為那個在韓國也超級貴!一般人吃的機會簡直沒有。請吃烤肉也不錯,因為吃的時間很長,可以邊烤邊聊,別的菜不熟悉就別亂請了。但是一般來說他們很講究口味,不是是烤肉就可以的,不正宗的話反而不好。統一的特點是他們不喜歡油膩。對中國式的辣也沒有什麼熱情。認為是干辣沒有回味。
3,零食:沒有特別,不過點心是很好的,韓式點心吃過但是沒有研究,一大盒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可以送禮物。還有就是西式糕點,義大利的CHEESE蛋糕很流行,或者法式風格。也可以送精美的果籃,放點熱帶水果,不過這就是偶爾的小禮物了,畢竟人家來久了不比剛來時。
4,衣著:整潔,一定要整潔。很多韓國人詬病中國人不愛洗澡,身上有味道。的確有的人做的實在不好,也不好反駁。至於風格,盡量觀察對方怎麼穿,和自己風格接近不接近,反差不要太大就好,其實大部分韓國人能接受的風格很廣,但不能接受胡亂搭配,那樣不是是風格。總之就是得體整潔。(當然做朋友的話無所謂,合不來就散,但看起來LZ是商務一類)首飾的話偏好金。有的人認為銀是窮人的飾物。注意觀察的確金比較常見。但整體說來不像日本人的飾物那麼誇張。
5,休息:練歌房(KTV),當然要去韓國人聚集多的地方的,那裡才會有很多韓國歌,喝啤酒,燒酒,各種酒。一般不只一家酒吧,喝一喝要換地方才盡興。不一定在酒吧喝,吃飯的地方就開始喝,酒吧是後來的事。舞廳(夜店)。在本國唱歌都會有歌房小姐作陪,和日本一樣,簡直沒有沒有的。在中國就算了。跳舞總體說來女的比男的喜歡去。按摩——當然指真的按摩啊。尤其是那種好的盲人按摩,韓國人非常喜歡,女的也會去(不過女的不方便一起會談,按摩一般要光身的)。浴池就算了,這邊沒什麼像樣的。
貼士:和韓國人打交道禮節非常重要,尤其你比對方小的話。不可以和比你大的人一起抽煙。喝酒要別過臉去,並且對方酒杯一空要馬上主動為對方斟酒。手的動作也有規定,多看看學一下。規矩很多,雖然你不是韓國人但要是你年級比對方小還是那樣做了,對方心裡還是會很不舒服,所以要多觀察,最多犯一次,然後就要記下來。
9. 女生一般喜歡什麼口味的蛋糕
女生一般愛吃甜點,女生喜歡吃的蛋糕有黑森林蛋糕、芝士蛋糕、慕斯蛋糕、海綿蛋糕、戚風蛋糕。海綿蛋糕和戚風蛋糕同為基礎款,作為蛋糕最基礎款,它可以出現在很多蛋糕中,比如奶油蛋糕、韓式裱花、翻糖蛋糕,都需要戚風蛋糕來做底,其實就是常說的蛋糕胚。
選擇黑森林蛋糕最為穩妥,黑森林蛋糕是上世紀30年代在德國較受歡迎的一種蛋糕,後逐漸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人知曉。黑森林蛋糕主要是由脆餅面團底托、鮮奶油、櫻桃酒、黑櫻桃和巧克力碎末組成,既有水果的清香又有酒的醇厚。
10. 韓國人的飲食特點
韓國人對飲食很講究,有「食為五福之一」的說法。韓國菜的特點是「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昧和紅、白、黑、綠、黃五色調和而成。韓國人的日常飲食是米飯、泡菜、大醬、辣椒醬、鹹菜、八珍菜和大醬湯。八珍菜的主料是綠豆芽、黃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條、椿梗、藏菜、蘑菇八種。
韓國人特別喜歡吃辣椒,辣椒面、辣椒醬是平時不可缺少的調味料。這與韓國氣候寒冷濕潤、種植水稻,需要抗寒抗濕有如泡菜是具有韓國民族特色的冬季必備副食品。每年11月把白菜、蘿卡洗凈晾乾之後,加辣椒、蒜、蔥、海鮮等各種調味料,用大缸掩漬起來,密封半個月至1個月後食用。每個家庭主婦都有腌制泡菜的獨特手藝和秘方,因此泡菜的口味,每家各不相同。韓國人愛吃牛肉、雞肉和魚,不喜歡吃羊肉、鴨子以及油膩的食物。狗肉是他們喜歡吃的肉食之一。
韓國多泉水,泉水干凈清涼甘美,因兩韓國人一般不喝茶和開水。韓國人都習慣在矮桌上吃飯,小桌上擺有飯碗、湯碗、盛醬的小碟,以及裝小菜的盤子。吃飯也使用筷子和湯匙。韓國著名的鄉土名菜主要有:各種生魚片、木浦臭酶魚、光州燉乳豬、烤牛肉、生拌牛胃(即牛百葉)、人參雞、神仙爐(即悅口子湯,類似中國的火鍋)。韓國人的飲食離不開脆製品,種類很多,主要為泡菜和腌魚。
韓國人喜愛喝湯。湯是韓國人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就餐時所不可缺少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大醬湯、狗肉湯等。韓國人常吃甜點、糕點和麵食,主要有麥芽糖、油蜜果、打糕、蒸糕、發糕、甲皮餅,油剪餅、冷麵等。
韓國人的日常飲品,包括酒類和軟飲料兩大類。三亥酒是一種濁酒,它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羅、百濟、高句麗時期。因系農家當釀制,俗稱農酒,清蜜混氈,但酒精度低,清涼可口;此外,還有保存期長的清酒和適宜冬天釀制的甘酒。軟飲料主要有民間自製的花茶和柿餅汁,前者與中國的花茶同名而實質不相干,後者多在元旦時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