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动力电池战国时代,谁能继续存活
贝克街探案官
作者:包可萌
特斯拉、比亚迪同一时间宣布召回多款电动车型;宁德时代挖华为墙角入局换电市场,电动车市场是否会变天?
2022年4月29日,比亚迪备案要回9663辆2021年9月2日至2022年3月14日生产的唐DM车型电动 汽车 。因为这部分车辆的动力电池包托盘由于制造原因,托盘透气阀安装面不平整,有进水风险, 可能造成动力电池系统电气回路故障 。
根据比亚迪4月产销快报来看,公司已经全面停产燃油 汽车 ,专注新能源车生产,然而还不到一个月,比亚迪就因其电池系统故障召回车辆,不免令市场担心其营收水平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1995年2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旗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工作的王传福,辞职下海,创立了比亚迪。
同一年,王传福将公司生产的电池送到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凭借极高的性价比,大深感满意,并将比亚迪介绍给三洋。由此可见,比亚迪发家业务其实就是电池,只不过最初是给手机制造电池。4年后,又有一家新公司介入电池领域,也是从手机开始,同样发展成业内头部企业,即 宁德时代 。
只是王传福没想到,自己坚持了超20年的电池技术,让这个比自己成立还晚4年的宁德时代,只用7年就掌握了。
据EVsales统计,2016到2020年全球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258万辆,复合年均增速为37.08%;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增长104万辆,复合年均增速为32.94%,全球和中国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均呈现高速发展。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 汽车 的动力来源,其市场规模随新能源 汽车 销量的增长呈现扩大态势。 2016到2020年全球的动力电池出货量由40.52GWh增长到193GWh,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6.6%;中国的动力电池出货量由30.5GWh增长到80GWh,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1.3%。
受益于新能源 汽车 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从2016年到2020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据GGII统计,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从2016年的28.2GWh增长到2020年的62.9GWh,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7.40%。
宁德时代行业龙头地位逐步确立,国内装机量从2016年的6.72GWh增长到2019年的32.3GWh,市场份额从24%增长到51.8%。2020年受疫情影响,装机量和市场份额虽略有降低,但其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比亚迪由于电池不对外开放 ,虽然2016到2018年装机量显着提升,但是从18年开始装机量逐年走低,其市场份额也从20%减少到14.3%。直至2021年,比亚迪国内新能源 汽车 销量和动力电池装机量才再次迎来增长,其市场份额重回20%以上。
除了这两家公司外,2020和2021年(前11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名的企业还有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 科技 、欣旺达、瑞浦能源、中创新航(原中航锂电)、蜂巢能源、捷威动力、塔菲尔和力神电池。
此外,鹏辉能源近几年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万向A123在48V电池领域市占率较高。以上这12家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近几年经历了较大起伏。 2021年前11个月,受新能源 汽车 销量的爆发式增长的影响,二线电池企业装机量同比增长约69%,市场份额略有降低。
在二线企业中,国轩高科和孚能 科技 的市场份额一直处于市场中游的地位,能够跟随市场发展;中创新航近几年发展迅猛,排名处于行业上游水平;蜂巢能源从长城 汽车 剥离出来后,积极开拓新能源 汽车 客户,实现了装机量的大幅提升。
亿纬锂能和欣旺达,从传统的消费类电池业务切入 汽车 动力电池业务,装机量稳步提升;瑞浦能源、鹏辉能源、捷威动力、塔菲尔等进入一些主机厂核心供应体系,排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下降;万向则深耕48V领域,产品进入知名主机厂供应链。
现阶段,二线厂商扩产势头明显,产品线呈多元布局趋势 ,从 2020 年国内的供货结构可以看出,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瑞浦能源、中创新航、力神电池在三元和铁锂方面均有出货, 未来电池行业有望进入战国时代,最先可能发生的变局,就是二线厂商集体围剿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电池市占率。
在 汽车 电池 战国时代, 宁德时代 毕竟具有规模优势,且客户涵盖业内头部企业,但是比亚迪除了自销外,供货车企数量较低。 如果将宁德时代看做“市场经济”,那么比亚迪目前还处于“小农经济”时期,正在逐步拓展电池产品潜在客户。
比亚迪目前的经营结构,虽然可以极力保证本企业整车产量,不会因为电池供应不足导致减产,更不会出现王传福去宁德时代门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情形,但也间接提升公司运营难度。
比如此次比亚迪电动车召回事件,虽然公司免费为问题车辆更换电池包的处理方式很有诚意,但也会进一步降低电池业务盈利能力,而且从公司动力电池装机量国内市占率来看,比亚迪2016年至2021年前11个月市占率波动较大,也间接证明该业务模块抗风险能力较低。
而比亚迪电池业务主要竞争对手, 宁德时代近期引入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智能车控领域总经理蔡建永 ,负责CTC电池底盘一体化业务,正式进入动力电池3.0时代。但在此之前,领跑已经先于宁德时代将CTC产品推向市场,换言之,宁德时代居然在技术上落后于二线厂商。
体现在二级市场,宁德时代股价几近腰斩,从2021年12月687元每股的高价,跌至5月5日收盘的376元每股,跌幅超45%。
CTC(cell -to -chassis)技术 ,是将电池、底盘和下车身集成设计,减少冗余的结构设计,有效减少零部件数量,在提升空间利用率和系统比能的同时,车身与电池结构可以互补,使电池抗冲击能力,及车身扭转刚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种技术的目标,和比亚迪刚出的刀片电池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年2月22日,比亚迪在互动平台与投资者互动时回复称,公司电动车型已经全面搭载 刀片电池,充放电可达3000次以上。
据此计算,即便每天都完全充放电一次,刀片电池也可以使用8年 ,而大多数电动 汽车 都用在短途通勤上,即使是以实际通勤距离500公里来看,完全充放电一次的周期大概在2-3天, 刀片电池的使用周期通常情况下可维持在15年 ,而多数人换车周期顶线,也不过15年,即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足以应对电动车的使用周期,除非出现此次召回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比亚迪刀片电池还具有一定先进性,以及整车生产运营模式,较宁德时代单一的电池生产更具多元性,公司股价最大跌幅仅是宁德时代的二分之一,即股价下跌23%。
从二级市场来看,同样为动力电池主要生产商,比亚迪的股价比宁德时代更抗跌。除了公司业务更多元之外,公司的刀片电池本身就开创了动力电池新结构。
目前市场上主流动力电池以4680电池、CTP/CTC技术及刀片电池为主。结构创新以大容量、高集成为核心,4680、CTP、CTC等为方向。
其中4680大圆柱电池,特斯拉已成功在2022年Q1量产落地,大圆柱将带动高镍正极+硅碳负极+碳纳米管导电剂+大圆柱结构件+新型锂盐需求。
CTP技术无模组化,可提高能量密度20%、降本10%,2021年宁德、比亚迪已成熟推广,宁德时代CTP3.0、4.0技术开发中,将推动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CTC则有望在2025年量产, 只是不知道届时采用零跑CTC技术的动力电池,会不会已经抢了宁德时代的蛋糕。
除结构上的变化外, 电池化学体系升级也迫在眉睫 ,三元高镍化大势所趋,2021年份额已提升至40%,且海外车企纯电动化平台推出,高镍占比进一步提升。2023年,超高镍正极将大规模量产,电池端宁德、材料端容百率先布局。
磷酸锰铁锂为磷酸铁锂升级方向,具备铁锂优势同时,可提升能量密度20%,但导电性差、工艺难,壁垒高,目前电池端宁德、材料端德方进展较快,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大规模量产,此外 宁德时代提出M3P新技术路线,也可能成为未来新方向。
不过对比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上述升级都不足以颠覆动力电池行业 。 宁德时代去年推出的钠离子电池,目前远远领先同行 。虽然公司动力电池单体密度尚在160Wh/kg,但是第二代电池预计将达到200Wh/kg,和铁锂电池相当,系统集成效率可达80%以上,甚至略高于铁锂与三元电池。
另外, 钠离子电池 在快充、低温性能、安全性及循环寿命上均有良好表现。宁德钠电池可叠加AB系统解决方案,应用场景广阔,公司预计23年可大规模量产。
而另一种 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固态电池 ,目前全球各大厂商研发进度相差不大。日本虽然是最先研发的国家,但相关专利数量达到916项,目前已研制出400Wh/L全固态电池,并完成中试阶段电池样品,2020年实现固态硫化物电池商业化。
我国和美国处于第二梯队,中国2020年1月成功开发多体系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锗系和卤族元素系固体电解质,已经实现了中试批量生产;美国SEEO、Ionic Materials等多家企业,2019年收到多家海外车企投资,正全力研发高性能固态电池。
其他国家,韩国电池龙头公司联手建立1000亿韩元基金从事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德国政府在资金上给予研发支持,出资10亿欧元用于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
伴随动力电池产品的推陈出新,以及各类利好政策不断发布,电动车行业整体发展必然越来越好,只是部分中小企业技术迭代较慢,必然会导致公司发展落后于行业发展,从而被淘汰,比亚迪、宁德时代已经有一定护城河,二线厂商中正在建立自己的护城河,比如CTC技术领先的零跑,而随大流的厂商,2025年后恐怕将面临第一波次淘汰。
B. 富士康也看上了汽车代加工的蛋糕,代加工的利润很高吗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吕江涛 | 北京报道
1月8日,现年49岁的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超越贝索斯,以1950亿美元的身家成为世界首富。股价去年累计上涨743%的特斯拉无疑是资本追逐的明星,在赚钱效应之下,各路资本也纷纷下场造车。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美国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媒体和投资者纷纷猜测,苹果汽车将由谁代工?此前一直负责代工生产iphone手机的富士康有机会吗?
不过,富士康似乎不再满足于只扮演代工厂的角色,而是要亲自下场造车了。其合作伙伴正是此前因资金链断裂而停摆半年之久的拜腾汽车。
拜腾汽车迎来“白衣骑士”
1月5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与拜腾汽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定,推进拜腾汽车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工作,并拟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实现拜腾首款新能源汽车整车M-Byte量产。
根据该协议,富士康将提供制造技术、运营管理经验和产业链资源,支持拜腾首款车型M-Byte的量产制造。
不过,也有券商研报分析指出,如果苹果最终成为麦格纳的客户,该公司也会像与富士康合作时一样,开出硬性的价码,富士康的营业利润已经缩减到了2%左右,而相比之下苹果的营业利润则高达24%。相形之下,麦格纳即使真的成为了苹果汽车的代工厂,其因此而获得的利益可能也并没有市场期待的那样高。
C. 比亚迪宁德时代隔空互怼!纯电车电池到底什么最重要
还记得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么?这种新技术以不怕针刺实验,拥有及高安全性而瞬间闻名于世。大家应该都还记得,在当时比亚迪对外公布的刀片电池实验中,对比的对象就是三元锂电池,而且暗戳戳指的,就是宁德时代的NCM811电池。
在刀片电池火了之后,谈合作谈供货的车企可谓络绎不绝。但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被订单淹没的比亚迪开心之余,作为它的竞争对手,在车用动力电池这块已经好久没对手的宁德时代,眼红了。
于是,这两家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的一场隔空骂战,就这么开始了。
滥用测试?
这件事的起因,是宁德时代高管和比亚迪电池的高管在微博上突发的一次互撕,双方争论的焦点就只有一个“针刺实验到底要不要做,有没有必要”。而这场突如其来的隔空骂战的根源,来自宁德时代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在解答一位投资者疑问时所说的一段话:“但有些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的安全”,他还借用了索尼电池的例子来加以证明其观点。
根据宁德时代董事长所言,对于纯电车的动力电池来说,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诸如碰撞,防水,防短路等方面,单纯因为“滥用测试”就直接得出电池安全的论调不可信,也不能证明电池的真正安全。
明眼人都知道宁德时代董事长口中这“有些人”是谁了。因此就在同一天,比亚迪电池高管立刻在微博反击,让宁德时代的电池也去针刺实验一下,并强调了针刺实验在电池测试中的重要性。
实际上,两家电池巨头争论的焦点就一个:滥用测试。所谓的滥用测试并非我们字面意思理解,而是一个技术名词,翻译过来白话就是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但理论上有可能会出现的,非常极端的场景。车用动力电池的滥用测试有两项:针刺实验和挤压实验。顾名思义,前者是用针刺破电池,后者是直接挤爆电池,这两项都是非常极端的实验。
所以到底谁对?
其实从旁观者角度看,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宁德时代,他们说的都没错,导致争论的根本原因,只是在于两家企业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比亚迪认为,如果我的电池能通过最严苛最极端的针刺实验,那么我的电池本身就一定是安全的,这当然没错。什么电池防护啥的,那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比亚迪认为,电芯最重要。
宁德时代认为,尽管我的三元锂电池过不了针刺实验,三元锂这种技术的确存在先天不足,但我们在电池防护等等其他方面做得很好,所以尽管电芯本身不安全,但安装到车子上的电池组还是很安全的。宁德时代觉得,电池组作为一个整体最重要。
大家都没错,技术上也的确各有所长。但我们作为旁观者必须说一句,相对于宁德时代,我们更倾向于比亚迪的角度。是的,纯电车的动力电池是一个整体,电芯,防护,冷却等等系统缺一不可,但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是电芯,电芯的安全性,恐怕重要性比外部防护系统更加重要。毕竟最近已经出现太多纯电车自燃的例子,它们无一例外全都是三元锂电芯。这些自燃的车里,甚至包括如广汽新能源这类在电池防护系统上本就很完善的车款。
因此如果比亚迪的刀片电池真的如实验所言,能在电芯环节彻底杜绝自燃起火的话,我们更倾向于认为,哪怕比亚迪的电池防护等等系统稍微弱于宁德时代,但刀片电池仍然是更好的选择,尽管现阶段,刀片电池在能量密度上仍然无法和宁德的NCM811抗衡。
换个角度看,全球老大宁德时代之所以反应这么大,根本原因还是感受到了刀片电池的威胁。换句话说,比亚迪动了宁德时代的蛋糕,所以发动舆论战是必然的。
未来会如何?哪家会更吃香?
这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刀片电池有着巨大的安全性优势,理论上应当成为下一代纯电车的电池主流技术。但刀片电池的本体磷酸铁锂电池,本身在能量密度上就不及三元锂。而大家必须知道的是,现阶段的纯电车,续航才是最大产品力。相同售价的两款车,一款600续航,另一款800续航,市场主流绝对是会倾向于后者。
但目前我们也已经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 3的新车即将换装磷酸铁锂电池,而且也正在有越来越多车企在新车上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因此我们认为,宁德时代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不会被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取代,未来纯电车的主流,只要人们一天还把续航摆在第一考量因素,市场的主角就还是宁德时代。
只有在磷酸铁锂的能量密度上来后,纯电车的续航焦虑消失后(比如磷酸铁锂也能做到700-800续航了),刀片电池取代技术上更不稳定的三元锂是必然的。只不过现阶段,这两种东西必然会共存。这两家企业的口水仗,恐怕还有得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 怎样查自己的车搭载了谁家的动力电池攻略来了!
前段时间,某车厂在10天内发生了3起起火/冒烟事件,引发了不少关注。
原因在于,有人在网上曝光,事故车辆所搭载的电池,都来自一家不怎么知名的厂家——中兴高能,这就让他们的车主坐不住了,纷纷自查自家车辆的电池。
你可能会生出这样的疑问:难道有人买车后,还不知道这车用的是谁的电池?
一点都不夸张,还真有不少这样的情况:
我在第一电动上还曾看过一篇文章,一位业内人士发表过这样的看法:
“动力电池行业大量的试错和实操反馈必不可少,同时需要全产业链共同磨合。工艺、工程、品控等能力,都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壁垒。掌握越多的客户,越能让电池企业更好地调整工艺,从而达到更好的品质和更低的成本。”
毫无疑问,占据动力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在跟国内外汽车厂家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是遥遥领先的,这又反过来促进了其电池技术的精进。
所以,一般用户可能是因为跟风而青睐宁德时代电池的,但事实上,在目前全球动力电池格局下,闭着眼睛选宁德时代,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就在最近,国际友商也给宁德时代送上了两个“神助攻”:
一是现代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5万辆具有起火隐患的KONA,其搭载的电池均来自LG化学,而KONA的国内版昂希诺因搭载的是宁德时代电池而不在召回之列;
二是宝马在欧洲多国召回2.67万辆插电混动车,涉及十来款车型,召回原因是这些车型搭载的电池来自三星SDI,其电芯在生产国产中掺入了杂质,会导致电芯短路。目前,三星SDI和宁德时代都是宝马的主要供应商,但由于此事的发生,估计宁德时代此后会更受宝马青睐。
04
动动手指,赶快查起来吧!
如果你打算买车,去4S店看车时,不妨把铭牌拍下来,现场就能查一查,看销售有没有糊弄你。
有些心大的朋友在买完车之后,都不知道自己的车到底搭载的是谁家的电池,也赶紧查查看吧!
最后,再次把官方查询网站附上: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信息查询系统”
http://app.miit-eidc.org.cn/miitxxgk/gonggao_xxgk/index.html
(本文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恒大新能源 土到极致就是“潮”!
恒大造车有多高调?曾在5天砸入近3000亿,买出一个汽车帝国,工厂在全国各地建起。
年轻的特斯拉,一跃“问鼎”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家简单的汽车企业的未来,而是让我们的脑海中充盈了对汽车行业前景的想象。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在市场独占鳌头,并与多家汽车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横空出世,令整个行业有了不小的波动。
年轻的恒大新能源如果想在新能源市场上分得一杯羹,除了车海战术外(据说恒大汽车正同步研发14款车型),还是要有自己的能够屹立于市场的根本与核心技术,国内的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那种只看外观不看内核的存在,需要做的是既有颜值还能打,如果单单是靠着颜值和数量,相信只能是在新能源的水面上泛起几朵涟漪,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自己在家怎么做生日蛋糕上的奶油
首先我们先把淡奶油倒入盆里,不需要加蔗糖。中速打发两分钟后,慢慢加入蔗糖,继续高速打发一分钟即可完成!
家人过生日的时候一定会想给TA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吧!而在这个不缺物质的时代,心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自己做的蛋糕能给自己家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生日蛋糕上的奶油的做法!
详细内容
- 01
1、把淡奶油倒入盆内,盆里要无油无水制。倒入的淡奶油液体要漫过打蛋头的一半以上;
- 02
2、刚开始不用加糖,中速打发,大约1分钟。然后慢慢加入糖,高速打发2分钟;
- 03
3、打至淡奶油已经有明显的纹路,提起打蛋头不会低落下知来即可;
- 04
4、打发超过5分钟后,已经很硬了,这个是打发的极限,再打就要油道水分离了。
- 05
5、奶油打发好后,烤糕也差不多冷却好,从蛋糕中间切成两半。轻轻地摸一层奶油,然后放少许水果将两半蛋糕合并到一起,然后慢慢从下往上摸上薄薄的一层奶油,最后用曲奇花嘴裱几个花,加少许水果装饰即可。
G. 宁德时代5月份额下滑至43% 分析师:未来或到30% | 汽车产经
最近动力电池产业有几个新闻:一个是有传闻说比亚迪将于明年二季度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一个是三星SDI成为继国轩高科之后,又一家参与大众标准电芯生产的电池企业;还有一个是蜂巢能源又融到了102.8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公司产能将超过200GWh(2020年电池产能为4GWh)。
几个新闻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许多二线动力厂商开始暴露各自的野望,对山顶发起猛攻。而这造成的结果是,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不可替代性似乎越来越弱了。
表现在装机量上就是,2021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约为4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龙头位置虽稳固,但分月看,份额一度从1月53.1%下滑至5月的43.67%。6月份虽又取得了回暖,但明显地位已遭到了多多少少的撼动。
在2020年,宁德时代就已与蔚来汽车建立合资的电池资产公司并力推车电分离的电池运营模式。通过车电分离模式的运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进而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最后说说
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市值高达1.2万亿,是中国石油的1.5倍,可谓风光无限。但宁德时代也需要向资本市场兑现自己的高成长性,假若宁德时代逐渐不再成为首选,其高增速还会是大概率事件吗?
显然,这是一个阳光灿烂,充满希望同时又陷阱密布的时刻。
H. 跌上热搜的宁德时代,跌下神坛,背后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