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日蛋糕 » 南極仙翁生日蛋糕
擴展閱讀
做一個八寸蛋糕要多久 2024-04-25 13:40:05

南極仙翁生日蛋糕

發布時間: 2022-10-01 02:44:38

A. 老人過壽買幾個壽桃

給老人祝壽,家人們要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菜餚和酒水;

第二是准備壽面、壽桃、壽糕等。壽面 叫長壽面(這些 家有爸媽網 上都比較齊全)。壽桃是用精緻白麵粉做成桃形,這些 家有爸媽網 上都介紹得比較清楚 壽糕是用白面和紅棗蒸制的多層棗饃,城鎮多買生日蛋糕代替;但是生日蛋糕很多老人都不愛吃(油膩 含糖)

第三要布置壽堂。壽堂一般在堂屋正廳,屋內張燈結綵,正面牆壁中間懸掛中堂圖畫,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女壽多為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或百壽圖、或紅紙書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祝福語句的對聯。牆下放禮桌,桌上陳壽桃、壽糕、壽酒等,兩邊兩只紅蠟燭。桌前地上鋪設紅氈或花席,以備後輩人行禮。

B. 六十歲為什麼要祝壽,有什麼習俗么

干支六十年一個輪回,象徵著長壽的意思,故六十歲要祝壽,以示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祝壽是一種活動,是一種動作行為,一般是晚輩對長輩的敬重之舉,在古代指在老人過生日時為他祝賀,現代已發展成慶祝生日的代名詞。

古時候布置壽堂,一般正廳牆壁中間,男壽懸掛南極仙翁,女壽懸掛瑤池王母;或懸掛八仙慶壽圖、三星圖等象徵高壽之畫軸;或以金紙剪貼大「壽」字掛於禮堂正中,正中設禮桌,禮桌上陳設壽桃、壽糕、壽面、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紅色拜墊,以備後輩行禮。

(2)南極仙翁生日蛋糕擴展閱讀:

六十花甲的來歷:

花甲之年這一名稱的來歷和我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密不可分。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稱「干」,地支本稱「支」,是上古時代就已出現的一種計數、計時符號。 天干有十個,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個,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個天乾和十二個地支(組合時單數配單數,雙數配雙數,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組合為六十對不重復的計數單位(成語「丁是丁,卯是卯」即源於此。

因為「丁」和「卯」分別屬於天乾和地支,混誤不了,所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辦事認真,毫不含糊)。

組合時,以十干為主,自「甲」開始,依次與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時,十干已全部配完,那麼再從第一干開始與第十一支相配,依次類推下去,共得六十組,稱為「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六十甲子」。

六十年周而復始,所以六十歲是「花甲」之年。 據考證,公元前十三世紀的商代,我國就已經有用干支記日的記載,而用干支紀年,一般認為開始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後人加上的。干支紀年從東漢開始一直沿用至今。

C. 蛋糕上和壽桃在一起的老頭叫什麼

星名,中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本為恆星名,為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後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明朝小說《西遊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徵。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徵長壽。

D. 東莞地區祝壽習俗

東莞地區祝壽習俗:
祝壽一般從六十歲或六十六歲開始,不論是六十或六十六都是按虛歲計算,即按實際年齡提前一年。祝壽,也慣稱作「過生日」,老年人一開始「過生日」,以後就須年年過,不能間斷。平常為小慶,逢十如七十、八十、九十等,為大壽,要大慶,不但設宴待客,還唱大戲、放電影,或請嗩吶班子演奏助興。給老人賀壽的人有族內子侄輩和兒孫輩、女兒和女婿、侄女兒和女婿、乾女兒和女婿、徒弟、學生、親戚中的晚輩及朋友等,七十歲以上的高壽老人過生日時,街坊鄰居也常備禮慶賀。
1、祝壽准備
給老人祝壽,兒子們要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饅頭、菜餚和酒水;第二是准備壽面、壽桃、壽糕等。壽面多為掛面,沒掛面可用自擀的細面條,叫長壽面。壽桃是用白面做成桃形,蒸熟後塗上紅綠食色。壽糕是用白面和紅棗蒸制的多層棗饃,城鎮多買生日蛋糕代替;第三要布置壽堂。壽堂一般在堂屋正廳,屋內張燈結綵,正面牆壁中間懸掛中堂圖畫,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女壽多為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或百壽圖、或紅紙書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祝福語句的對聯。牆下放禮桌,桌上陳壽桃、壽糕、壽酒等,兩邊兩只紅蠟燭。桌前地上鋪設紅氈或花席,以備後輩人行禮。
2、祝壽儀禮
給老人慶壽並無嚴格的儀式程序,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壽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請於神案之上,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壽誕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後,老壽星端坐壽堂椅上,晚輩們衣冠整齊,恭恭敬敬依次磕頭祝壽,並獻上賀壽禮品。祝壽磕頭為「壽頭」,「壽頭」是必定要磕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磕頭,就變為三鞠躬。
祝壽完畢,壽宴開始,眾人給壽星敬酒,壽星把壽糕、壽蛋、壽果等吃食分給眾人,眾人踴躍嚼食,說是替老人「嚼災」。長壽面是壽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時,兒女們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條撥向老人碗中一些,謂之給老人「添壽」。
壽宴後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壽星看戲、看電影。晚上請執事人等吃酒答謝。壽禮便圓滿落幕。
3、祝壽禮品
給老人祝壽的親朋鄰里都要拿祝壽禮品,祝壽禮品也多種多樣,有衣服、鞋帽、手杖,有壽面、壽桃、壽糕或生日蛋糕,有肉、蛋、魚、酒,有蘋果、石榴、桃,還有寫有祝壽字句的壽幛、壽聯、壽屏和壽匾。也有朋友送戲、送電影慶賀的。忌諱送鍾(終)。

4、特殊壽禮
老人過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幾次生日時,祝壽禮比較特殊。
六十六占兩個六字,象徵「六六大順」,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壽禮較為隆重。「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須買六斤六兩一塊肉,蒸六十六個小饅頭為父母祝壽,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肉與小饅頭須父母兩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
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雲:「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

E. 紫薇大帝,長生大帝,在道教中是什麼級別的神仙

紫薇大帝和長生大帝是道教里跟玉皇大帝一個級別的神仙,地位僅次於道教三清。三清即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三清是道教神仙里地位最高的,就像企業創始人,創業成功後就放權給下邊的人一樣。那麼三清放權給誰了呢?其實就放權給紫薇大帝、長生大帝、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和後土大帝這幾位了。

紫薇大帝就是那顆紫微星,他率領著眾星抗擊妖魔和雷霆,保護天界的安慰。是一位討伐征戰之星,只要紫微星亮又明,那麼代表天下安泰,人間一派祥和之相。

如果紫微星暗淡或受烏雲遮住,則代表天下將有徵戰,帝王江山會受到侵犯。

長生大帝和紫薇大帝都是很重要的神仙,地位很高而且很受人間的尊重。長生大帝和紫薇大帝起著不同的作用,他們輔助玉皇大帝來保護三界的安泰。

清朝皇帝會把自己的宮殿稱為紫禁城,其實這個叫法也是來源於紫薇大帝。

F. 四川瀘州老人生日宴席菜品有什麼講究

給老人祝壽,兒子們要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第一是預備招待賓朋的饅頭、菜餚和酒水;第二是准備壽面、壽桃、壽糕等。壽面多為掛面,沒掛面可用自擀的細面條,叫長壽面。

壽桃是用白面做成桃形,蒸熟後塗上紅綠食色。壽糕是用白面和紅棗蒸制的多層棗饃,城鎮多買生日蛋糕代替;第三要布置壽堂。壽堂一般在堂屋正廳,屋內張燈結綵,正面牆壁中間懸掛中堂圖畫,男壽多為南極仙翁,女壽多為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或百壽圖、或紅紙書一大金色壽字。中堂兩邊為「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等祝福語句的對聯。牆下放禮桌,桌上陳壽桃、壽糕、壽酒等,兩邊兩只紅蠟燭。桌前地上鋪設紅氈或花席,以備後輩人行禮。

祝壽儀禮

中國人給老人慶壽並無嚴格的儀式程序,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壽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請於神案之上,點燃香燭,鳴放鞭炮,壽誕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後,老壽星端坐壽堂椅上,晚輩們衣冠整齊,恭恭敬敬依次磕頭祝壽,並獻上賀壽禮品。祝壽磕頭為「壽頭」,「壽頭」是必定要磕的,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會磕頭,就變為三鞠躬。

祝壽完畢,壽宴開始,眾人給壽星敬酒,壽星把壽糕、壽蛋、壽果等吃食分給眾人,眾人踴躍嚼食,說是替老人「嚼災」。長壽面是壽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時,兒女們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條撥向老人碗中一些,謂之給老人「添壽」。

壽宴後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壽星看戲、看電影。晚上請執事人等吃酒答謝。壽禮便圓滿落幕。

祝壽禮品

給老人祝壽的親朋鄰里都要拿祝壽禮品,祝壽禮品也多種多樣,有衣服、鞋帽、手杖,有壽面、壽桃、壽糕或生日蛋糕,有肉、蛋、魚、酒,有蘋果、石榴、桃,還有寫有祝壽字句的壽幛、壽聯、壽屏和壽匾。也有朋友送戲、送電影慶賀的。忌諱送鍾(終)。

特殊壽禮

老人過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幾次生日時,祝壽禮比較特殊。

G. 生日做壽是怎樣的

做生日,尤其是為老年人做壽,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壽誕禮儀是比較獨特的傳統文化現象。所謂五福壽為先,《尚書·洪範》有雲:「五福,一曰壽,二曰福,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不但壽排在第一位,而且其他如「康寧」、「考終命」等也與壽有關,可見壽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做生日的意義一般在於祝願、祈福、慶賀健康長壽,年長的人做生日稱為做壽,又稱祝壽、慶壽、賀壽等,是每年生日時所舉行的人生禮儀。一般只有年紀較大的人才做壽,按照傳統,五十歲以前在誕生日舉行儀式稱為「過生日」,五十歲以後才是名正言順的「做壽」。不過如果父母在世,即使年過半百也不能做壽。

做壽是一項相當古老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在春秋戰國時期,雖然壽誕禮儀還不甚完備,但是這類儀式已經比較盛行。如《詩經·豳風·七月》有「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詩經·小雅·天保》有「如南山之壽,不塞不崩」的記述,表明當時不但已經有做壽禮儀,而且做壽時還有要表達祝福的習俗。至漢代,尊老敬老成為流行的社會風尚,做壽被看做是孝順的一個表現形式,因而做壽儀式也是辦的越風光體面越好。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比較完整的做壽禮儀。唐宋時期,則是做壽禮俗發展的高峰階段。據史料記載,唐玄宗曾將自己的生日稱做「聖壽節」,開了中國皇帝慶壽的先河,民間的做壽風氣則更為盛行。到明清時期,做生日的意義已經逐漸不再僅限於原始的祈求長壽、保佑健康的目的,開始成為人們享樂、炫耀和相互攀比的機會,因此做壽規模越來越大,壽禮也越來越貴。在當今社會,做壽已經成為人際交往的一項重要手段,講究禮尚往來的人們,通常在這一天向壽星贈送禮物。西方文化中的生日蛋糕、生日蠟燭以及生日聚會等元素也逐漸融入中國的做壽禮儀。

做壽的禮儀在各地都有不同特色,一般來說,男子辦虛歲,女子辦實歲,整歲生日要比其他年份辦的更為隆重。做壽禮儀比較繁復,講究的人家通常在生日前一天就開始做壽,稱為「暖壽」。生日當天,會設置壽堂、擺好壽燭、掛上壽幛,張燈結綵等待儀式開始。壽堂的布置一般是在正廳牆壁的中間懸掛南極仙翁(為男性做壽)或瑤池王母(為女性做壽)或其他象徵高壽的畫軸。壽堂中央設置禮桌,桌上擺上壽桃、壽糕、水果等物。做壽當天,壽星端坐於壽堂中間,接受親友賓客的祝福和晚輩的叩拜,稱為「獻壽」,通常平輩只是作揖,晚輩則需叩頭。獻壽儀式結束以後,主人家擺開壽筵,大家依次入席,品嘗壽桃、長壽面等食物,富貴之家還會請來戲班表演,總之越熱鬧越好。

壽桃、長壽面、壽筵等是壽禮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元素。

關於壽桃的傳說眾說紛紜。據說,當年孫臏十八歲離開父母,到遙遠的雲蒙山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此後埋頭苦學,一晃十二年過去了。其間,他既沒回家,也沒有給家裡寫封信。這一年的五月初五,孫臏猛然想到,今天是他老母八十歲的生日,禽獸尚且知道要報答撫育之恩。而他卻有十二年沒有回報母親的恩德。於是他決定向師傅請假回家看望母親。臨走之前,鬼穀子送給孫臏一個桃子,並且囑咐他說:「這個桃子是不會輕易送人的,你在外學藝未能報孝母恩。就送給你一個帶回去給令堂上壽。」孫臏接過桃子就謝別師傅上路了。當他風塵僕僕趕到家中時,全家正在為老母親做壽。孫臏取出師傅給的桃送給母親說這是師傅所贈的禮物。母親見到孫臏回來非常高興,接過桃吃了一口後說:「這桃比冰糖蜂蜜還甜。」桃還沒吃完,母親的容顏就發生了返老還童的變化:滿頭銀發變做青絲,滿臉的皺紋全都消失,以往昏黃的雙眼重又變得明亮,掉光的牙又長了出來,就連走路也不用拄拐杖了。看到母親的變化,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消息傳出去以後,人們也紛紛仿效孫臏的做法,在做壽這天送桃子給父母,希望他們也永遠年輕,健康長壽。由於鮮桃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於是在沒有鮮桃的季節,人們就用麵粉做成桃子的樣子給父母拜壽,稱做壽桃。

古往今來,長壽面在做壽時占據著不可動搖的主角地位。傳說漢武帝有一氏與群臣聊天,說到人中與壽命關系重大,人中每長一寸,人的壽命就多一百年。東方朔笑言,彭祖據說活了八百歲,那不是有八寸長的人中嗎?群臣想到八寸人中的長臉(面)人,不由得大笑。這雖然是戲言,但經過長期流傳,人們逐漸相信人中真的與壽命有關系,為求吉利,就在做壽時贈送長壽面給壽星祝壽,祈求獲得長壽。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因為面條的形狀比較長,且「面」與「綿」諧音,容易使人聯想到壽命的綿綿不絕,表示延年益壽,因此做壽要吃長壽面。《清稗類鈔》中記載:「饋人以米面及炒熱之面,面條長,取其綿綿不斷長壽之意也。」因此,在做壽之日吃面條的習俗,就逐漸的流傳開來了。壽面一般三尺長,每一束約百根以上,盤成塔形,頂部插上壽字,再在上面罩上紅紙作為壽禮,敬獻給壽星,通常准備雙份,在祝壽時把壽面置於壽案之上。壽面是過生日時最重要的食物之一。

廣開壽筵是做壽時的重要環節,有時富貴人家甚至會擺出流水席。在先秦兩漢時期,做壽的禮儀還不完整,只是在舉行宴飲、慶賀活動日寸「獻酒上壽」,在敬酒的時候表達祝願。後來,壽筵就逐漸成為做壽儀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獻壽儀式完畢之後,人們依次入席,共飲壽酒,吃長壽面,祝福壽星長命百歲。壽筵中壽桃、長壽面等食物必不可少。清代,康乾時期的幾次規模空前的壽筵盛會,使民間祝壽風俗更加興盛起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生日宴會,當數乾隆皇帝舉辦的干叟宴。這一年乾隆已經年逾古稀,又喜得五世玄孫,於是他自稱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頒詔請天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計六干餘人,來紫禁城參加他的生日壽筵,慶祝自己的生日。皇帝如此,萬民自當效仿,一時擺壽筵的風氣大盛。

被邀請來參加壽筵的親友賓客往往都會備一份禮物作為壽禮。壽桃、壽燭、壽聯、壽圖等都可以用做壽禮。一般壽禮上都會加上些象徵長壽的圖案,如松柏、龜鶴、壽星等,都是與長壽有關的吉祥物。壽聯是一樣常用的壽禮,一般分為自壽聯和賀壽聯兩種。自壽聯的內容往往詼諧有趣,講究以自嘲的筆墨抒發個人志趣情懷,或是感慨人生心得,通常寫得文雅又個性鮮明的為上品,如鄭板橋的六十自壽聯:「常如做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頁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干官,過到六旬猶少;定欲成仙,空生煩惱,只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而一副賀壽聯往往既能表達撰寫者的祝福,也稱頌壽星的業績,是一種比較高雅的祝壽禮品。如乾隆皇帝八十壽慶時,紀曉嵐所寫的壽聯:「八千為春,八千為秋,八方向化八風和,慶聖壽,八旬逢八月;五數合天,五數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備,正昌期,五十有五年。」既慶賀了乾隆的八十大壽,又點出他在位五十五年國泰民安的功績,使得乾隆十分高興。壽禮表達了親朋好友對於壽星的祝福,在講究禮尚往來的社會也具有一定的交際作用。

做壽禮儀發展到今天,有許多繁復的儀式已經消失,但是在生日當天表達祝福、慶賀生辰和祈求長壽等做壽的內在意義卻依然存在。擺壽筵、送壽禮、吃長壽面等習俗都很常見,並且還融入了很多時代元素,比如送旅遊機票給父母作為生日禮物等,既表達了子女的心意,也能使老人過一個有意義的生日。健康長壽是人們的美好願望,因此做壽習俗也會繼續不斷地流傳下去。

H. 民間常提到的「壽星」,這個神仙到底什麼來歷

民間提到的壽星是福祿壽喜財中的一位神仙,壽星也叫南極仙翁,是長壽之神的象徵。壽星也是福祿壽喜財這五路神仙中的領頭者。福祿壽喜財是民間最喜愛的五路神仙,這五路神仙分別代表了人的五種美好願望,分別為:長壽、福氣、喜事、財源,穩定積蓄。

民間認為老子和彭祖都是長壽之神的化身,所以壽星的形象有可能是後人把老子和彭斯的形象綜合在一起而得。南極仙翁在周朝時已經有300多歲了,距今差不多要6000歲,是實實在在的千歲老壽星。

壽星這顆星確實存在於天上,但在西方被稱為船底座阿爾法星。據《史記·天官書》記載 ,古代天官經常觀察壽星,如果壽星暗淡就代表將有戰爭,可見古人很重視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