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我做的蛋糕出現分層
按我平常的經驗,我覺得可能是下面幾種原因之一吧:
1/蛋白打發的泡抹不夠
2/你可能用的麵粉沒選對:
一般蛋糕用低筋麵粉,但是很難買,你可以用玉米澱粉+普通麵粉(不是餃子粉)按照1:4的比例混合
3/蛋黃和蛋白沒有分開
做法:在碗邊輕敵蛋殼,將蛋殼敲成兩半後,在兩半蛋殼之間,很快地把蛋黃倒來倒去,使蛋白流到碗里。加入雞蛋一起打,一次加一個,每加一個雞蛋之前,都要先攪拌均勻。混合物起先會很鬆散,然後才會變濃厚,此時,便可再加入下一個雞蛋。
4/你做好的麵糊是不是沒拉利?
完成的麵糊應是平滑、濃稠且呈乳脂狀,同時沾附在湯匙上不易滑落
5/可能是材料重量問題?
製作西點,秤量材料一定要非常精確。尤其是秤量固體油質或粉狀材料,如果受用杯子或量匙,很難量得精確。粉類材料份量低於10公克,可以用量匙秤量。
6/牛油打法是不是正確?
冰凍的牛油或白油無法製作,在使用前,要放在室溫下自然軟化,不要加熱。如要加入蛋汁或果汁等液體,需一點一點的放入,否則牛油會無法吸收,呈現分離的碎片狀。
7/我覺得最可能的一個原因吧:油放多了
油量過多,不能與蛋液和麵糊融合,就會沉澱在底部,使蛋糕分層,而且過量的油會破壞已經產生的泡沫。
⑵ 一塊大蛋糕被平均分成8塊爸爸吃了八分之二媽媽吃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最後全被明明吃了明明吃了幾塊
4塊
⑶ 蛋糕平均分成四份可以怎麼分方法越多越好
採用均衡分割方案。
具體的方法如下:
(1)由正方形的性質知,連接對邊的中點,能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小的正方形,且每個的面積相等;
(2)由正方形的性質知,它的兩個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四部分,故作出正方形的對角線即可;
(3)由於正方形是中心對稱圖形,故過對稱中心的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能把正方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四部分面積。
(4)如果是圓形的蛋糕,也可以採用正方形的前兩種方法來切割;
(5)圓形蛋糕的切割方法可以從一個頂點來從中間切開,然後再根據中點原理來切割;
(6)圓形蛋糕的切割方法還可以採用平行線的方式切割,如下面第二張圖的第二個切割方法。
(3)蛋糕被劃分了怎麼辦擴展閱讀
如果分蛋糕的人更多,均衡分割同樣能夠實現,而且實現的方法不止一種。其中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已經分到蛋糕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更小的等份,讓下一個沒有分到蛋糕的人來挑選。
具體地說,先讓其中兩個人用「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把蛋糕分成兩塊;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三份,讓第三個人從每個人手裡各挑出一份來;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四份,讓第四個人從這三個人手中各挑選一份;不斷這樣繼續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選完自己的蛋糕。
只要每個人在切蛋糕時能做到均分,無論哪塊被挑走,他都不會吃虧;而第 n 個人拿到了每個人手中至少 1/n 的小塊,合起來自然也就不會少於蛋糕總價值的 1/n。雖然這樣下來,蛋糕可能會被分得零零碎碎,但這能保證每個人手中的蛋糕在他自己看來都是不小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的。
⑷ 蛋糕被分了7塊體積變了嗎
不變。
因為把蛋糕切開以後是物理變化,它的質量和密度都沒有發生變化,所以體積也不會發生變化,切開以後總體積還是和完整的時候是一樣的,只不過表面積發生變化了,接觸面擴大了,所以體積不變,表面積擴大了。
⑸ 七塊蛋糕分給兩個小朋友怎麼辦
七塊蛋糕分給兩個小朋友 ,每人三個 ,剩下的那個給分蛋糕的人 ,這應該是沒問題的 。
⑹ 政治上做蛋糕與分蛋糕問題怎樣理解
就是積累與消費的關系。列寧說,政治是經濟和的集中反映。這個說法多少有點抽象,我們可以用一句形象的話來說,經濟就是做蛋糕,政治就是分蛋糕。蛋糕怎麼做?有兩種做法:一是把所有做蛋糕的工具、原材料統統集中起來,大家分工來做,做好後由一個人來分,大家一起吃,這樣的做法,看上去很公平,但有一樣不好,就是太絕對平均,因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乾壞一個樣,所以人們都不會想太賣力。其結果是,蛋糕做得不大,這就叫官有制(因為只有當官的擁有絕對的分配權力)。第二種做法是,明確每個人的任務,完成交給公家的任務後,剩餘的是自己的,於是每個人都想把自己的蛋糕做大,結果是全體的蛋糕總量大了,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了,這個叫民有制。蛋糕怎麼分?對應於上面的兩種做蛋糕的方法,也有兩種分蛋糕的方法。第一種分蛋糕的方法,就是一個大家公認的領袖來給大家分,張三能吃多少,李四能吃多少,哪塊大,大塊小,都由領導一人說了算,這就叫集權政治。第二種分蛋糕的方法,就是你來劃蛋糕,我來分蛋糕,並且所有操作都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的,這種分法,就叫分權政治。記得有個故事,說的是有家兩兄弟在爭蛋糕吃,父親給他們定個游戲規則:一個劃蛋糕,然後由另外一個人來選蛋糕。結果,不管是誰來劃蛋糕,他都必須做到公平,如果他分一塊大一塊小了,另一個人都會把大的一塊選走,因為雖然劃分權在他手上,但選擇權在別人手上。這個故事就說明了樸素分權制衡原理。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官有和民有,集權和分權,誰優誰劣。再看我們身邊的實際,我們在改革開放前是用第一種做蛋糕和分蛋糕的方式,搞了三十年,搞出了個僵化體制,最後不得不改革開放尋求出路。但我們只改革了做蛋糕的方式,就是把做蛋糕的權利下放了,而分蛋糕的游戲規則仍然沒有變,還是集權體制的分蛋糕方式,百姓做蛋糕的積極性提高了,蛋糕做大了,但由於分蛋糕還是原來的集權規則,所以自由經濟的改革成果成了集權政治的美餐。於是,三公消費(公款吃喝、公車消費、公費旅遊)出現了,利益集團形成了,貧富差距拉開了,錢權交易產生了,公信力下降了,華南虎出來了……這就是中國目前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源,用馬克思主義的術語來說,叫「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不相適應」。解決的辦法,就是深化改革——推動政治體制改革,把分蛋糕的權利交給公民 提問者 的感言: 你就是當代的活雷鋒,太感謝了!
⑺ 分一個蛋糕,問怎樣的分法才公平
事實上,對於兩個人分蛋糕的情況,經典的「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即使雙方對蛋糕價值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也沒關系。首先,由其中一人執刀,把蛋糕切分成兩塊;然後,另一個人選出他自己更想要的那塊,剩下的那塊就留給第一個人。由於分蛋糕的人事先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會選擇哪一塊,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必須(按照自己的標准)把蛋糕分成均等的兩塊。這樣,不管對方選擇了哪一塊,他都能保證自己總可以得到蛋糕總價值的 1/2 。
不過,細究起來,這種方法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對於分蛋糕的人來說,兩塊蛋糕的價值均等,但對於選蛋糕的人來說,兩塊蛋糕的價值差異可能很大。因此,選蛋糕的人往往能獲得大於 1/2 的價值。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蛋糕表面是一半草莓一半巧克力的。分蛋糕的人只對蛋糕體積感興趣,於是把草莓的部分分成一塊,把巧克力的部分分成一塊;但他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更偏愛巧克力一些。因此,選蛋糕的人可以得到的價值超過蛋糕總價值的一半,而分蛋糕的人只能恰好獲得一半的價值。而事實上,更公平一些的做法是,前一個人得到所有草莓部分和一小塊巧克力部分,後面那個人則分得剩下的巧克力部分。這樣便能確保兩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半多一點的價值。
但是,要想實現上面所說的理想分割,雙方需要完全公開自己的信息,並且要能夠充分信任對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是很難做到的。考慮到分蛋糕的雙方爾虞我詐的可能性,實現絕對公平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給「公平」下一個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定義。在公平分割 (fair division) 問題中,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公平原則叫做「均衡分割」 (proportional division) 。它的意思就是, 如果有 n 個人分蛋糕,則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得到了整個蛋糕至少 1/n 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你
來分我來選」的方案是公平的——在信息不對稱的場合中,獲得總價值的一半已經是很讓人滿意的結果了。
如果分蛋糕的人更多,均衡分割同樣能夠實現,而且實現的方法不止一種。其中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已經分到蛋糕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更小的等份,讓下一個沒有分到蛋糕的人來挑選。具體地說,先讓其中兩個人用「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把蛋糕分成兩塊;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三份,讓第三個人從每個人手裡各挑出一份來;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四份,讓第四個人從這三個人手中各挑選一份;不斷這樣繼續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選完自己的蛋糕。只要每個人在切蛋糕時能做到均分,無論哪塊被挑走,他都不會吃虧;而第 n 個人拿到了每個人手中至少 1/n 的小塊,合起來自然也就不會少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雖然這樣下來,蛋糕可能會被分得零零碎碎,但這能保證每個人手中的蛋糕在他自己看來都是不小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的。
還有一種思路完全不同的分割方案叫做「最後削減人演算法」,它也能做到均衡分割。我們還是把總的人數用字母 n 來表示。首先,第一個人從蛋糕中切出他所認為的 1/n ,然後把這一小塊傳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可以選擇直接把這塊蛋糕遞交給第三個人,也可以選擇從中切除一小塊(如果在他看來這塊蛋糕比 1/n 大了),再交給第三個人。以此類推,每個人拿到蛋糕後都有一次「修剪」的機會,然後移交給下一個人。規定,最後一個對蛋糕大小進行改動的人將獲得這塊蛋糕,餘下的 n - 1 個人則從頭開始重復剛才的流程,分割剩下的蛋糕。每次走完一個流程,都會有一個人拿到了令他滿意的蛋糕,下一次重復該流程的人數就會減少一人。不斷
這樣做下去,直到每個人都分到蛋糕為止。
第一輪流程結束後,拿到蛋糕的人可以保證手中的蛋糕是整個蛋糕價值的 1/n 。而對於每個沒有拿到蛋糕的人來說,由於當他把蛋糕傳下去之後,他後面的人只能減蛋糕不能加蛋糕,因此在他看來被拿走的那部分蛋糕一定不到 1/n ,剩餘的蛋糕對他來說仍然是夠分的。在接下來的流程中,類似的道理也同樣成立。更為厲害的是,在此游戲規則下,大家會自覺地把手中的蛋糕修剪成自認為的 1/n ,耍賴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好處。分蛋糕的人絕不敢把蛋糕切得更小,否則得到這塊蛋糕的人就有可能是他;而如果他把一塊大於 1/n 的蛋糕拱手交給了別人,在他眼裡看來,剩下的蛋糕就不夠分了,他最終分到的很可能遠不及 1/n 。
這樣一來,均衡分割問題便完美解決了。不過,正如前面我們說過的,均衡條件僅僅是一個最低的要求。在生活中,人們對「公平」的概念還有很多更不易形式化的理解。如果對公平的要求稍加修改,上述方案的缺陷便暴露了出來。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種情況:如果 n 個人分完蛋糕後,每個人都自認為自己分得了至少 1/n 的蛋糕,但其中兩個人還是打起來了,可能是什麼原因呢?由於不同的人對蛋糕各部分價值的判斷標准不同,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自己已經分到了至少 1/n 份,但在他看來,有個人手裡的蛋糕比他還多。看來,我們平常所說的公平,至少還有一層意思——每個人都認為別人的蛋糕都沒我手裡的好。在公平分割理論中,我們把滿足這個條件的分蛋糕方案叫做免嫉妒分割 (envy-free division) 。
免嫉妒分割是一個比均衡分割更強的要求。如果每個人的蛋糕都沒我多,那我的蛋糕至少有 1/n ,也就是說滿足免嫉妒條件的分割一定滿足均衡的條件。但反過來,滿足均衡條件的分割卻不一定是免嫉妒的。比方說, A 、 B 、 C 三人分蛋糕,但 A 只在乎蛋糕的體積, B 只關心蛋糕上的草莓顆數, C 只關心蛋糕上的巧克力塊數。最後分得的結果是, A 、 B 、 C 三人的蛋糕體積相等,但 A 的蛋糕上什麼都沒有,B 的蛋糕上有一顆草莓兩塊巧克力,C 的蛋糕上有兩顆草莓一塊巧克力。因此,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都獲得了整個蛋糕恰好 1/3 的價值,但這樣的分法明顯是不科學的—— B 、 C 兩人會互相嫉妒。
之前我們介紹的兩種均衡分割方案,它們都不滿足免嫉妒性。就拿第一種方案來說吧,如果有三個人分蛋糕,按照規則,首先應該讓第一人分第二人選,然後兩人各自把自己的蛋糕切成三等份,讓第三人從每個人手中各挑一份。這種分法能保證每個人獲得至少 1/3 的蛋糕,但卻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三個人從第二個人手中挑選的部分,恰好是第一個人非常想要的。這樣一來,第一個人就會覺得第三個人手裡的蛋糕更好一些,這種分法就不和諧了。
⑻ 做蛋糕蛋清和蛋黃沒分怎麼辦 有辦法補救嗎
如果蛋黃沒有破 取出蛋黃 分離蛋清就行了
如果蛋黃破了沒有將其與蛋清打散,可以用勺子慢慢將蛋黃取出
如果蛋黃破了而且已經與蛋清混在一起,不好意思,沒辦法做戚風蛋糕了!
不過,這種可以做全蛋蛋糕,比如海面蛋糕,哈雷蛋糕等。
雞蛋還是可以不浪費的哦
⑼ 如何實現平等的分蛋糕
事實上,對於兩個人分蛋糕的情況,經典的「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即使雙方對蛋糕價值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也沒關系。首先,由其中一人執刀,把蛋糕切分成兩塊;然後,另一個人選出他自己更想要的那塊,剩下的那塊就留給第一個人。由於分蛋糕的人事先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會選擇哪一塊,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必須(按照自己的標准)把蛋糕分成均等的兩塊。這樣,不管對方選擇了哪一塊,他都能保證自己總可以得到蛋糕總價值的 1/2 。
不過,細究起來,這種方法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對於分蛋糕的人來說,兩塊蛋糕的價值均等,但對於選蛋糕的人來說,兩塊蛋糕的價值差異可能很大。因此,選蛋糕的人往往能獲得大於 1/2 的價值。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蛋糕表面是一半草莓一半巧克力的。分蛋糕的人只對蛋糕體積感興趣,於是把草莓的部分分成一塊,把巧克力的部分分成一塊;但他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更偏愛巧克力一些。因此,選蛋糕的人可以得到的價值超過蛋糕總價值的一半,而分蛋糕的人只能恰好獲得一半的價值。而事實上,更公平一些的做法是,前一個人得到所有草莓部分和一小塊巧克力部分,後面那個人則分得剩下的巧克力部分。這樣便能確保兩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半多一點的價值。
但是,要想實現上面所說的理想分割,雙方需要完全公開自己的信息,並且要能夠充分信任對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是很難做到的。考慮到分蛋糕的雙方爾虞我詐的可能性,實現絕對公平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給「公平」下一個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定義。在公平分割 (fair division) 問題中,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公平原則叫做「均衡分割」 (proportional division) 。它的意思就是, 如果有 n 個人分蛋糕,則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得到了整個蛋糕至少 1/n 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你
來分我來選」的方案是公平的——在信息不對稱的場合中,獲得總價值的一半已經是很讓人滿意的結果了。
如果分蛋糕的人更多,均衡分割同樣能夠實現,而且實現的方法不止一種。其中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已經分到蛋糕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更小的等份,讓下一個沒有分到蛋糕的人來挑選。具體地說,先讓其中兩個人用「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把蛋糕分成兩塊;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三份,讓第三個人從每個人手裡各挑出一份來;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四份,讓第四個人從這三個人手中各挑選一份;不斷這樣繼續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選完自己的蛋糕。只要每個人在切蛋糕時能做到均分,無論哪塊被挑走,他都不會吃虧;而第 n 個人拿到了每個人手中至少 1/n 的小塊,合起來自然也就不會少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雖然這樣下來,蛋糕可能會被分得零零碎碎,但這能保證每個人手中的蛋糕在他自己看來都是不小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的。
還有一種思路完全不同的分割方案叫做「最後削減人演算法」,它也能做到均衡分割。我們還是把總的人數用字母 n 來表示。首先,第一個人從蛋糕中切出他所認為的 1/n ,然後把這一小塊傳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可以選擇直接把這塊蛋糕遞交給第三個人,也可以選擇從中切除一小塊(如果在他看來這塊蛋糕比 1/n 大了),再交給第三個人。以此類推,每個人拿到蛋糕後都有一次「修剪」的機會,然後移交給下一個人。規定,最後一個對蛋糕大小進行改動的人將獲得這塊蛋糕,餘下的 n - 1 個人則從頭開始重復剛才的流程,分割剩下的蛋糕。每次走完一個流程,都會有一個人拿到了令他滿意的蛋糕,下一次重復該流程的人數就會減少一人。不斷
這樣做下去,直到每個人都分到蛋糕為止。
第一輪流程結束後,拿到蛋糕的人可以保證手中的蛋糕是整個蛋糕價值的 1/n 。而對於每個沒有拿到蛋糕的人來說,由於當他把蛋糕傳下去之後,他後面的人只能減蛋糕不能加蛋糕,因此在他看來被拿走的那部分蛋糕一定不到 1/n ,剩餘的蛋糕對他來說仍然是夠分的。在接下來的流程中,類似的道理也同樣成立。更為厲害的是,在此游戲規則下,大家會自覺地把手中的蛋糕修剪成自認為的 1/n ,耍賴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好處。分蛋糕的人絕不敢把蛋糕切得更小,否則得到這塊蛋糕的人就有可能是他;而如果他把一塊大於 1/n 的蛋糕拱手交給了別人,在他眼裡看來,剩下的蛋糕就不夠分了,他最終分到的很可能遠不及 1/n 。
這樣一來,均衡分割問題便完美解決了。不過,正如前面我們說過的,均衡條件僅僅是一個最低的要求。在生活中,人們對「公平」的概念還有很多更不易形式化的理解。如果對公平的要求稍加修改,上述方案的缺陷便暴露了出來。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種情況:如果 n 個人分完蛋糕後,每個人都自認為自己分得了至少 1/n 的蛋糕,但其中兩個人還是打起來了,可能是什麼原因呢?由於不同的人對蛋糕各部分價值的判斷標准不同,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自己已經分到了至少 1/n 份,但在他看來,有個人手裡的蛋糕比他還多。看來,我們平常所說的公平,至少還有一層意思——每個人都認為別人的蛋糕都沒我手裡的好。在公平分割理論中,我們把滿足這個條件的分蛋糕方案叫做免嫉妒分割 (envy-free division) 。
免嫉妒分割是一個比均衡分割更強的要求。如果每個人的蛋糕都沒我多,那我的蛋糕至少有 1/n ,也就是說滿足免嫉妒條件的分割一定滿足均衡的條件。但反過來,滿足均衡條件的分割卻不一定是免嫉妒的。比方說, A 、 B 、 C 三人分蛋糕,但 A 只在乎蛋糕的體積, B 只關心蛋糕上的草莓顆數, C 只關心蛋糕上的巧克力塊數。最後分得的結果是, A 、 B 、 C 三人的蛋糕體積相等,但 A 的蛋糕上什麼都沒有,B 的蛋糕上有一顆草莓兩塊巧克力,C 的蛋糕上有兩顆草莓一塊巧克力。因此,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都獲得了整個蛋糕恰好 1/3 的價值,但這樣的分法明顯是不科學的—— B 、 C 兩人會互相嫉妒。
之前我們介紹的兩種均衡分割方案,它們都不滿足免嫉妒性。就拿第一種方案來說吧,如果有三個人分蛋糕,按照規則,首先應該讓第一人分第二人選,然後兩人各自把自己的蛋糕切成三等份,讓第三人從每個人手中各挑一份。這種分法能保證每個人獲得至少 1/3 的蛋糕,但卻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三個人從第二個人手中挑選的部分,恰好是第一個人非常想要的。這樣一來,第一個人就會覺得第三個人手裡的蛋糕更好一些,這種分法就不和諧了。
⑽ 蛋糕怎麼分類啊像提拉米蘇,沙架蛋糕之類的是按什麼分的呢哪有多少種類按不同要素劃分有多少種類
提拉米蘇
出自名門的提拉米蘇(Tiramisu)是一種帶咖啡酒味兒的蛋糕,由鮮奶油、可可粉、巧克力、麵粉製成,最上面是薄薄的一層可可粉,下面是濃濃的奶油製品,而奶油中間是類似巧克力蛋糕般的慕司。吃到嘴裡香、滑、甜、膩,柔和中帶有質感的變化,味道並不是一味的甜,因為有了可可粉,所以略略有一點點不著邊際的苦澀,這正好與卡布奇諾相配。大多餐廳都用玻璃器皿來盛載,純粹的奶油黃上灑滿可可粉的棕色,深深舀起一勺,又多了巧克力的深褐色。沒有香蕉船般繽紛艷麗,也不像芝士蛋糕般獨色單調,提拉米蘇整體色彩和諧,變化有致。輕輕舀起一勺放入嘴裡,涼得不冰冷,口腔中頓感清爽,鮮奶油所特有的粘滑,稠稠地包裹著唇、舌、齒,徐徐咽下,那股溫柔甜蜜便會肆意地在全身每一處洋溢。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27d647eee0d117e8b3fb9575.jpg
沙架蛋糕
起源於1832年,一位王子的家廚Franz.Sacher研發出一種甜美無比的朱古力陷,受到皇室的喜愛。後來,在當時貴族經常出入的沙架飯店Sache Ho-te也以沙架蛋糕為招牌點心。然而,它獨家的秘方究竟是什麼,至今仍是一場爭論不休的甜點官司,一家糕餅鋪Demel號稱以重金購買到沙架家族成員所提供的原版食譜,沙架飯店則堅持只有他們的蛋糕才是尊重創始者的傳統口味。盡管官司未解,但是沙架蛋糕獨特的朱古力陷與杏桃的美味組合早已傳遍全世界,被數以萬計的點心主廚不斷繁衍創作,成為代表奧地利的國寶級點心。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9252ae7edd9d5e2b0cd7da15.jpg
慕司蛋糕
慕斯的英文是mousse,是一種奶凍式的甜點,可以直接吃或做蛋糕夾層。通常是加入cream與凝固劑來造成濃稠凍狀的效果。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ac754782bfce9db10cf4d2a9.jpg
黑森林蛋糕
黑森林蛋糕(Schwarzwaelder Kirschtorte)是德國著名甜點。"Schwarzwaelder"在德文里全名
即為黑森林。它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巧克力的苦、櫻桃酒的醇香。完美的黑森林蛋糕經得起各種口味的挑剔。黑森林蛋糕被稱作黑森林的特產之一,德文原意為「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正宗的黑森林蛋糕一點也不黑,不含黑色的巧克力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a6c7d717fdcd421ac83d6d23.jpg
芝士蛋糕
德國芝士蛋糕的德國名字為 "KASEKUCHEN",其主要原料為一種只有3%酯肪含量的凝乳 (curd) cottage cheese,添加了浸泡過檸檬蘭姆酒的葡萄乾,微微酸甜中有著淡淡的檸檬香味,沒有太過濃烈的奶味,為一款兼具健康概念,簡單又好吃的德式乳酪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