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玫瑰花加上心形蛋糕的花語是什麼
一見鍾情,戀人戀心
⑵ 蛋糕禱花是什麼意思
1節日概述編輯 清明節已有2500多年歷史,古時又叫踏青節、三月節、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等。它與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十月初一的寒衣節,並稱為中國三大著名「鬼節」。公歷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2節日由來編輯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3習俗起源編輯 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日。[2]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認可,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於此期間掃墓。 由於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一般為冬至之後106天,寒食節的後一天。掃墓活動在節前後可延續十天左右。[3] 4節日習俗編輯 掃墓祭祖 清明節 中國歷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為習俗。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式微,於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此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詩雲:"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離別處。冥漠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宋朝詩人高菊卿也曾於一詩中描寫道:"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會,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鏟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 清明之時,正值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餘亦一家老少在山鄉野間游樂一番,回家時順手摺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怡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一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摺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麼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一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一說是介子推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清明游樂 清明節除了上述掃墓祭祖、踏青插柳的習俗之外,還有大量純屬游樂的風習,千百年來,倍受人們的喜愛,如延續至今的牽鉤、放風箏和盪鞦韆等,也還有曾盛行一時,惟今已不復見的射柳和蹴鞠(音:cù jū)。 牽鉤 「牽鉤」是古稱,其實就是現代的拔河運動。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牽鉤這種運動來增強人民的體質。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繩,兩頭分為許多小繩,比賽時,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雙方各自用力拉繩,鼓樂齊鳴,雙方助威吶喊,熱鬧非常。 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清人潘榮陛所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提酌挈盒,輪轂相望。各攜紙鳶線軸,祭掃畢,即於墳前施放較勝。」古人還認為清明的風很適合放風箏。《清嘉錄》中說:「春之風自下而上,紙鳶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斷鷂』之諺。」在古人那裡,放風箏不但是一種游藝活動,而且是一種巫術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自己的穢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逝,象徵著自己的疾病、穢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盪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相傳鞦韆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漢以後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游戲。鞦韆最初是用一根繩子,以手抓繩而盪,後發展成於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而成。 鞦韆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於高木,士女衣彩服坐於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鞦韆。」唐代盪鞦韆已經是很普遍的游戲,並且成為清明節習俗的重要內容。由於清明盪鞦韆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為鞦韆節,皇宮里也安設鞦韆供皇後、嬪妃、宮女們玩耍。 今日的公園和游樂場仍然有鞦韆,供兒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游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里,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蹴鞠 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戶外活動,像踏青、郊遊、盪鞦韆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傷之餘,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在這些活動中,「蹴鞠」就是一項十分有趣的活動。蹴鞠,就是現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相傳蹴鞠早於商代已有,戰國時期流入民間,至漢代更成了軍中用以練身習武,並列於兵書。 「蹴鞠」就是用腳踢球,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故都臨淄,唐宋時期最為繁榮,經常出現「球終日不墜」,「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圖》描繪的就是當時情景。杜甫的《清明》詩中寫到,「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也說明了當時蹴鞠活動的普及。在講求「中庸」的傳統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漸由對抗性比賽演變為表演性競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關蹴鞠活動的記載,就寥寥無幾了。 蹴鞠的發源地山東淄博又興起蹴鞠熱,許多市民參與其中,既鍛煉了身體,又傳承了兩千多年的民俗。 斗雞 古代清明盛行斗雞游戲,斗雞由清明開始,斗到夏至為止。我國最早的斗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斗雞成風,不僅是民間斗雞,連皇上也參加斗雞。如唐玄宗最喜斗雞。 蠶花會 蠶花會 「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的蠶花會尤為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5相關詩詞編輯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 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 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 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雲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閑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6相關禁忌編輯 1、清明祭祀為何說「清明拜山」 此處的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 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在中國,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若是不參加祭祖,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 2、清明節掃墓有民族之分嗎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是我國最大的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也有些民族會在其它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3、清明掃墓的通常程序如何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供品、財帛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財帛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也就是:修正墓地—上香—上供—敬酒—拜祭—放炮-徹供 4、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 這是不一定的,一般來說早上七點到下午四點前完成掃墓山活動,因為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的人,很容易會招惹陰靈纏身或騷擾。 5、懷孕的婦女能清明節去掃墓嗎 通常來說懷孕的婦女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不僅如此。嚴格說來,女性來例假,最好也不要參加此類活動,特別是不能在下午三點後參加清明掃墓活動。 6、清明節可以在家拜祖先嗎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墓地去舉行,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不能回鄉參加清明拜山活動,那麼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裡陽台或客廳,朝家鄉方向,擺上祭拜用的供品,燒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關詞語。然後,再燒財帛。 7、清明節悼念逝者買什麼花合適 通常是菊花,因為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 8、清明節早上為何要看看自己的額頭 掃墓的當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盡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古玉更好),來作為化解。 9、掃墓之前需禁食嗎 掃墓之前最好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10、掃墓為何需要奉香給山神土地 掃墓時,除了將帶來的香燭炮、鮮花果品、財帛、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祭祀禮品多寡隨意),擺放在墓前外,還要燃點香燭,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護神。此後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獻花,然後燒化金帛,奠酒(即將酒灑在地上,這代表向先人敬酒),後即可撤供離開。 11、掃墓時為何不得嘻笑怒罵 因為墓地是陰靈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大聲喧嘩、嘻笑怒罵,污言穢語,亂跑亂碰,隨處小便,這樣做不單只對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更不能踐踏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12、為何要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 在中國,祭祖並不只是紀念祖先,而是明顯得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的意思。謹慎在先人墓地照相,無論是掃墓者自身合影,還是掃墓者與墓地合影。更忌諱照相時將其它墳墓拍進鏡頭。否則,你的運勢很可能下降,各方面失衡。 13、清明節忌諱探視朋友親人嗎 最好不要清明節當天去探視親朋好友,隔天去探視為宜,因為清明節是祭奠的特殊時候,此時去探視親朋好友很說不過去的,或者說不吉利。當然,你也可以請親朋好友在外面吃飯為宜。 14、選擇清明時期結婚好嗎 同上理,結婚是人生大事,最好避開選擇清明節時期結婚。當然,結婚的擇日講究還很多。 15、清明節可以出去旅遊嗎 清明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去踏青,春暖花開的時候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無可厚非。但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別人祭掃比較多的山!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更不能說對亡者不敬的話,晚上活動要謹慎。因此清明節休假出去旅遊不能說是對不起列祖列宗。 16、清明節穿衣配飾有講究嗎 忌穿到大紅大紫的衣服,應穿上素色的服飾。 17、清明節拜祭輩分有講究嗎 當然需要講究,拜祭要分先後次序。依次為:父親、母親、長男、長女、次男、次女……余此類推。拜祭完畢後,祭品讓祖先祝福過,眾人可食取祭品。最後當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燭點完後可離開。 18、清明節拜祭會將陰氣帶回家嗎 這種事情不一定會發生,不過當你運勢低落時,就有可能遇上這種狀況,當然我們可以佩戴一些佛像、護身符。其實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時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應當不會有問題。拜祭回家後,必要時可以進行凈身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 19、丈夫去世妻子能去掃墓嗎 坊間有一說法:丈夫去世前3年,妻子都不能去掃墓。這個是習俗問題,只要尊重當地的習俗即可,如果當地有此習俗,那麼,最好迴避之,否則日後會帶來諸多的心理麻煩。如果當地沒有此習俗,則無關此禁忌。 20、能陪朋友去掃墓嗎:因為各種原因,許多人可能會碰到是否陪同朋友去掃墓的問題,比如女友陪男友去掃墓嗎,下屬陪同上司去掃墓,甚至生意場上陪同客戶去掃墓。外人最好不要陪同去掃墓,因為各自的氣場是不一樣的。如果實在不能避免,那麼這需要佩戴避邪吉祥物,如桃木手珠等,否則會犯了禁忌。 21、為何清明節前會夢到逝去的先人:一些人幾乎每年清明節前一段時間總會夢到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或者朋友,甚至在夢中還跟他說話聊天。其實,這已經很明顯地告訴你該去給他們掃墓了。 22、為何清明節前忌買鞋:一些人恰巧是清明節過生日,因此有時難免就在清明節買雙鞋。豈不知鞋與邪同音,故而通常不在此時買鞋。真有需要也要錯開時間購買。你只要留意鞋店為何清明節生意不好就明白了。 23、老壽星清明節忌過生日嗎:如果恰巧是老壽星在清明節過生日,那麼禁忌會更多。比如當日不要接受鮮花,同時生日蛋糕自己不可以當天吃。坊間認為,這樣老壽星一定會過一個平安吉祥的年,會更加長命百歲。[4] 7農諺編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8外國人祭祖方式編輯 1,法國:11月1日,亦稱「萬靈節」。這一天法國人會到親人的墓前,獻鮮花,灑香水,希望九泉之下的親人能感知活著的人的美好生活。 2,日本:8月13日,亦稱「盂蘭盆節」。日本人會到墓地供上豐盛的祭品,再帶走祭品來到海邊,全家人一起吃,然後將吃剩的食物拋入大海,以示對親人的懷念。3,敘利亞:5月6日,亦稱「烈士節」。到墓地敬獻花圈,然後靜坐10分鍾,離開時全家人合唱一首懷念親人的歌曲[記住回家的路]。4,墨西哥:11月2日,亦稱『掃墓節』。家人出動,到墓地獻上親手製作的麵包,榨糖等食物。然後大家席地而坐,邊吃喝邊歌舞。5,西班牙:9月的最後一天,亦稱「銘記節」。這天,西班牙人會帶上供品,牽上一頭牛來到墓前,主人會騎在牛上,唱幾首懷念親人的歌曲,然後給牛喂其平時最愛吃的草料。6,荷蘭:4月15日,亦稱「思親節」。當天,荷蘭人會來到親人墓前,按順時針方向圍繞墓轉三圈,然後在墓前靜默3分鍾,就完成了祭奠儀式。
⑶ 蛋糕裱花各種花的寓意
第一天 抹胚練習:直胚練習、圓胚練習
第二天 花邊練習:平口花邊、牙嘴邊、葉嘴邊
第三天 鮮花練習:玫瑰花、百合花、劍蘭花、康乃馨、旋轉玫瑰、圓圈花
第四天 組合鮮花蛋糕練習:直胚鮮花蛋糕、圓胚鮮花蛋糕、果膏搭配鮮花蛋糕、
鮮花蛋糕測試
第五天 卡通動物練習:立體、半立體動物
第六天 生肖練習:鼠、豬、羊
第七天 生肖練習:兔、狗、蛇
第八天 生肖練習:猴、雞、馬
第九天 生肖練習:牛、虎、龍
第十天 人物練習:壽星公婆、結婚公仔、松鶴圖、大展宏圖
第十一天 蛋糕練習:陶藝吹邊、挑邊、花樣壓邊
第十二天 巧克力捏塑練習:捏花、捏卡通動物、捏人物、組合練習
第十三天 創意蛋糕練習
⑷ 蛋糕上擠康乃馨花表達的什麼
康乃馨,大部分代表了愛,魅力和尊敬之情,紅色代表了愛和關懷。粉紅色康乃馨傳說是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受到苦難留下傷心的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來康乃馨,因此粉紅康乃馨成為了不朽的母愛的象徵, 而在法國,康乃馨被視為不祥的花朵。
康乃馨花語:
熱情、魅力、使人柔弱的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溫馨、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女性之愛、親情思念、清純的愛慕之情、熱戀、熱心、傷心與懊悔、痛苦、偉大,神聖,慈祥,溫馨的母親、慰問、心靈的相通、真摯、走運
⑸ 鮮花蛋糕怎麼同時一起送啊
鮮花蛋糕可以在同一家店送,就可以同時一起送。在過生日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送上一個蛋糕,表達自己的生日祝福之情,這已經是現代人最標準的生日配置了。除了蛋糕外,現在不少人也會再買一些鮮花。鮮花和蛋糕一起配送,讓她的這個生日過得更加有意義。
鮮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徵,代表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可以裝扮人們的生活,陶冶情操。生日會上根據對象不同,我們選擇的鮮花是有所不同的。如果是戀人,常常選擇玫瑰花,如果是朋友、親人,則可以選擇百合、向日葵、康乃馨等花材。
生日送花的寓意和象徵:
玫瑰:如果你正在尋找能夠散發浪漫氣息的鮮花,那麼玫瑰是您的首選。如果今天是你女朋友的生日,並且你想向她送去祝福,那麼一束紅玫瑰可以為你傳遞這些信息。
百合花:百合花象徵幸福和積極,是送給朋友或家人的常見生日花材。
鬱金香:當你想到春天時,五顏六色的鬱金香應該會馬上浮現在眼前,這些明亮的花朵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生日禮物。
蘭花:如果您正在尋找一種獨特而精緻的花朵來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你在意的人,那麼蘭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們長期盛開,象徵著優雅和繁榮。
雛菊:雛菊可以搭配在任何生日花束中,它們散發出一種令人愉快的清香,適用於每個過生日的人。
⑹ 女同學發早上好一個蛋糕一個麵包一朵玫瑰花什麼意思
有喜歡的人送的啊.
⑺ 為什麼蛋糕會配送鮮花
鮮花和蛋糕搭配,一般是生日場合,生日要送蛋糕的,鮮花很多場合都可以送。
⑻ 老婆過生日老公買個耳機蘋果蛋糕花代表著什麼意思
老婆過生日老公買個耳機蘋果蛋糕花,從這些禮物來看,應該是平平安安的意思,蛋糕就是過生日的祝福,而鮮花來講就是對老婆的一份愛。也可以看出來你老公還是很愛你的,所以才會給你買禮物。一起來看看相關知識。
老婆除了過生日要給她買禮物之外,作為老公也要做到以下幾點,日子才會幸福長久。
1、愛她,寵她
要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彼此相處起來會很舒服
結婚後要更懂的愛老婆,寵著老婆,讓她感到十足的安全感,全心全意的呵護著老婆,不要讓老婆受到委屈。
在相處中,對她要有足夠的信任,面對家庭矛盾、婆媳關系時,記得多為自己的老婆考慮考慮。不能讓她感覺自己在家中就是外人。你需要在背後多支持她,做她的堅實的後盾。
2、浪漫的驚喜
給妻子送一些小禮物,可以保持愛情的新鮮度
平淡的夫妻生活中需要點綴,時不時的給老婆製造點浪漫,讓她開心,也可以使你們之間的愛情保鮮,老婆會更愛你。很多女人很喜歡浪漫的生活,雖然不能天天如此過,但是偶爾點綴一下還是可以的。
3、溝通交流
心平氣和的溝通是維護夫妻之間感情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必須彼此了解相處起來才舒服,怎麼做到相互理解呢?就是溝通交流。夫妻之間平時要多在一起說說話。生活瑣事、孩子的養育問題、各自的工作問題、家庭問題等等都可以坐下來一起來聊一聊。
4、分擔家務
跟她共同承擔家務也是一種享受,減輕老婆的壓力,會增進夫妻之間的的感情。
夫妻兩個人結婚後就組成了一個小家,家更是夫妻共有的,家裡的事情當然是兩個人相互承擔。不要把家庭的所有事情都給老婆。自己可以主動分擔一些家務,減輕老婆的壓力。
⑼ 我暗戀的男生陪我過生日,送我蛋糕,送我鮮花什麼意思!他是只把我當朋友,還是也有好感
可以肯定這個男生是喜歡你的,只因為他內向,不好意思向你表白,建議你給他製造點讓他表白的機會,促使他盡快的向你表白。下面有如下幾種表白方法你可以發給他看看,供他挑選:
一、直接表白
就是直接向女生面對面表白的方式。喜歡是你自己的自由這個資本去。也是你的權利,但是女生喜不喜歡你也是人家的自由和權利。在表白之前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女生喜歡你或者不喜歡你,這兩種可能性並存。如果女生喜歡你,她可能接受你的直接表白;如果女生不喜歡你,可能你會「碰壁」,甚至可能會受到她的「輕視」。你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確定自己能夠接受最壞的結果之後,再找一個恰當的機會和場合向喜歡的女生表白。例1:有句話我在心裡想了好長時間,我喜歡你,想愛你一輩子,想與你牽手一生。例2:我愛你,愛你一生一世,不知能否與你牽手走向人生幸福的彼岸?例3: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
二、間接表白
就是通過中間人向喜歡的女生間接表白的方式。中間人也可以是你們共同的朋友,也可以是你們關系不錯的同事,還可以是她的閨蜜。兩個人在一個單位或者一個公司工作,萬一女生不喜歡你或者不接受你的表白,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可能會感覺到有些不好意思或者不太自然。不管女生喜不喜歡你,接不接受你的表白,都由中間人傳達,你們兩個人不見面,這樣就有效避免了以後見面尷尬的局面。
三、有效聯系方式表白
就是通過電話、微信或者QQ等有效聯系方式向喜歡的女生表白。如果你與喜歡的女生距離比較遠,或者平時沒有太多的機會見面,那麼你可以通過電話、微信或者得QQ等有效聯系方式向喜歡的女生表白。這樣表白的好處是突破了時間、距離的限制,減少了萬一表白失敗外人知曉的可能性。
四、咨詢表白
就是通過向喜歡的女生咨詢某方面的問題向其表白的方式。找個機會在喜歡的女生比較擅長的領域向其咨詢一些問題。因為你所問的問題正好是她比較擅長的領域,她會很愉快地給你解答問題。在她給你解釋完畢後,視情況向其表白。如果女生對你有好感,可能會接受你的表白;如果女生不太喜歡你,她也會委婉地「拒絕」你。
五、借物表白
就是藉助適當的物品向喜歡的女生表白的方式。你可以給喜歡的女生買個女孩子比較喜歡的小服飾、小裝飾、布娃娃或者其他的小物件,而後中間寫個紙條,把你想表白的話寫在上面,找個適當的機會交給她。無論她是否接受你的表白,一般情況下,她都能給你回信,這是起碼的禮節禮貌。萬一她不給你回復,也就表明她沒有接受你的表白。
六、生日表白
就是在喜歡的女生慶祝生日的時候向她表白的方式。在確定女生對你有好感後,而且能夠有足夠的把握確定對方能夠接受你的表白的情況下,你可以在她的生日的時候,當著眾人的面向他表白。
七、需要人幫助照顧的時候表白
就是在喜歡的女生需要人幫助照顧的時候向她表白的方式。這看起來好像有點兒「趁人之危」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樣。一般的人在困難無助需要人幫助照顧的時候,對給予幫助照顧的人印象最好。這個時候向其表白,成功的希望最大,除非她不喜歡你。
⑽ 玫瑰蛋糕的寓意是什麼
一般玫瑰都是用來示愛的,所以玫瑰蛋糕如果是彼此相愛的兩個人,是用來示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