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微博做蛋糕的游戲叫什麼
擴展閱讀
蛋糕上的飄帶能幹什麼 2025-05-25 02:32:53
蛋糕多久出籠 2025-05-25 02:32:52
黑森林蛋糕配什麼茶葉 2025-05-25 02:05:20

微博做蛋糕的游戲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03 08:36:43

如何製作小蛋糕

如何製作小蛋糕,我覺得一般的蛋糕的製作方法根據你的口感去製作。嗯,要不點擊網上查詢一下他視頻製作方法也可以。

Ⅱ 誰的微博里有很多蛋糕之類(甜點)的做法

飛雪無霜的美食博客 在新浪博客裡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94961412_11_1.html

Ⅲ 用微博爐怎麼做蛋糕

4個雞蛋、80克麵粉、80克白糖、100克牛奶、5克泡打粉、10克色拉油
第二種原料
奶油乳酪180g、無鹽黃油50g、消化餅干100g、魔芋粉1湯匙、酸奶200g、牛奶200ml、雞蛋黃1個、雞蛋清2個、糖40g
第三種原料
雞蛋5個,砂糖90克,低筋粉90克
製作要領編輯
微波爐做蛋糕之10分鍾打發蛋白。有很多的人用微波爐做蛋糕不成功,糾其原因就是因為蛋白沒有打發。
1、先檢查一下打蛋白的工具,盆子及蛋打一定要干凈無油、無水,否則會增加打發的難度。
2、先在蛋白盆里加入一小勺鹽,這對打發蛋白很有幫助。開始打,打至蛋白起來打泡為止,這只要一分鍾就足夠了。
3、可以將准備的砂糖的1/3加入蛋白內,繼續打,打到蛋白起來比較均勻小泡為止,這時蛋白還是水水的。這可能要3分鍾。
4、加入剩下的砂糖的1/2,打吧,待到蛋白已發白,仔細看,這時蛋白還是可以看到細細的小泡泡,但已經變成半流質的了。這時用蛋打挑起蛋白時蛋白會大滴流下。這大概要4分鍾。
5、最後把剩下的砂糖全放入盆內,一個字:打,很快手會感覺有點沉,蛋白已經變成半膠質的了,再打一會,就可以隨意將蛋白播到盆子的一角,它是不會流動的。這叫干泡最適合做海綿蛋糕。這要兩分鍾足夠了!
做法編輯
第一種製作法
各式微波爐蛋糕成品
各式微波爐蛋糕成品(16張)
1.把蛋黃、牛奶、一半白糖、色拉油混合攪拌均勻。
2.把麵粉和泡打粉拌勻,倒入蛋黃液中攪拌均勻。
3.在蛋清中加入其餘白糖,倒入幾滴白醋,用4隻筷子抽打8——10分鍾,直到蛋清能立住筷子不倒,挑起蛋清也不倒。
4.把蛋清分3次倒入蛋黃糊中上下輕輕攪拌,直至均勻。
5.在微波專用盆里倒入少量油,用手抹勻,再倒入混合好的麵糊,把盆輕輕磕幾下,讓大的氣泡震碎。
6.將盆放入微波爐,高火7分鍾。把盆拿出晾一會兒,倒扣在案板上,做好的蛋糕就掉出來了。
第二種製作法
難度: 新手
時間: 10-20分鍾
微波爐蛋糕
微波爐蛋糕
要食材: 西點類 菜系: 微波爐菜1. 現將黃油用微波爐高火30秒融化(也可在室溫下融化。),講消化餅干壓碎,加黃油中攪拌。
2. 將一湯匙魔芋粉(減肥中的MM常說的粉粉,開始時是想用魔芋粉代替果膠的。),緩緩加入牛奶中,邊加入邊攪拌,使之變得濃稠。靜置幾分鍾。
3.奶油乳酪隔水融化,攪拌至發泡,依次加入蛋黃、酸奶、白糖20g。
4. 將濃稠了的牛奶加入奶油乳酪中,攪拌均勻。
5. 將1中的黃油消化餅也加入奶油乳酪中,攪拌。
製作材料
製作材料(17張)
6. 將蛋清打直乾性發泡,並將20g白糖分兩次加入。(我是用打蛋器打的,先用低速打至初泡,加入白糖後,用高速打至濕性發泡,再加入白糖,再用低速打至乾性發泡。)乾性發泡,就是插入一根筷子,可以不倒就是乾性發泡了。
7. 將蛋清分幾次倒入5中,左右或上下輕輕攪拌。
8. 將混合好的原料放在微波爐里,用高火加熱5分鍾即可。不要著急取出,等一下。蛋糕很勁道,很Q [1] 。
第三種製作法
1.將雞蛋的蛋清蛋黃分開,將低筋粉過篩。
2.首先把蛋白加入砂糖,用打蛋器打至濕性發泡。
3.放入蛋黃,打至蛋糊濃稠。
4.放入低筋麵粉上下翻版均勻。
5.將微波容器刷上油,把剛製作好的東西倒到裡面震兩下,將大氣泡震出來。
6.放入微波爐,大火2分鍾,中火2分鍾。
7.注意取出來的時候要倒扣晾涼。然後切開即可享用美味的蛋糕。
第四種製作法
簡介
確切的說,這個叫五分鍾馬克杯微波巧克力蛋糕,是從國外網站上看來的。用的是馬克杯,做完了直接用勺挖著吃。這個蛋糕做出來不是蓬鬆的,是濕潤的類似布朗尼的口感,如果想更發,可以嘗試加點泡打粉。提示:這個方子真的不要輕易去改動它,稍有改動就做不出來了。如果不喜歡巧克力味的蛋糕,那麼直接不要做這款吧,不要試圖用別的東西代替。
用料
普通麵粉 1大匙(15ml,下同) 玉米澱粉 1大匙 無糖可可粉 2大匙 糖 2大匙
牛奶 3大匙 雞蛋 1個 融化黃油或無味植物油 2大匙 巧克力碎 可不用 [2]
第五種製作法

Ⅳ 新浪微博上有沒有教人做小蛋糕小餅干嗎

有啊,你搜索關鍵字就有了

Ⅳ 有哪些可愛又有創意的微博ID

舞法天女郭德綱

這個ID很有創意,將《舞法天女》和郭德綱結合在一起,融合殺馬特、青春、創意、可愛、油膩於一體,讓人看著就特別有畫面感,想起朵蜜天女,又想起衣袂飄飄的曹操。

Ⅵ 女友生日派對方案策劃

問題有兩個,順便回答一下:

1、地方小 怎麼布置?氣球怎麼扎?

答:氣球當然必不可少,把它們拴在繩子上,從窗口拉到門口。或者在每個床頭都懸掛,如果不方便。就用貼在牆上的掛鉤,貼幾個掛鉤,然後拉繩子。不用掛鉤,用透明膠也能把拴著氣球的繩子固定好!

條幅大字必不可少,用彩色卡紙(文具店又賣)剪成愛心的形狀,一個字一個愛心。例如「祝:XX生日快樂」然後貼在牆上,用透明膠。不用紙的話,直接寫在氣球上也不錯!!用油性記號筆來寫!!

鮮花必不可少,要准備好噢!!!

2、玩什麼游戲?

答:有一個游戲我至今都覺得好玩的不得了。那就是:

「吹蠟燭答問題」

道具:蠟燭兩支(輪換點燃)、打火機、寫有問題的紙條若干

玩法:用紙條寫很多問題,把問題放在瓶子里大家來抽取回答。

比如:「1加1等於幾?」。如果抽中這個問題,你就要面對蠟燭回答這個問題,想辦法在回答問題的同時把蠟燭吹滅。蠟燭與這個人大概要

如果你抽到「1加1等於幾?」面對蠟燭,要說2肯定不能吹滅。只有說英文「two」才可以吹滅。如果不能吹滅就要受到懲罰哦!!

你可以出各種問題:「你最喜歡的人」(我曾經回答「潘長江」為了把蠟燭吹滅)「你最喜歡吃的水果」「你最討厭的東西」等等。

這個很有意思哦!!!懲罰的條件你們也可以寫好放在另一個瓶子里,他們自己抽取,心服口服!!比如:「跳霹靂舞」「學狼叫」「敲隔壁宿舍門說自己是豬頭」等等。

另外一個游戲也不錯,是:

「數字游戲」

道具:無

玩法:大家來數數,一個人一個人輪著數,要提前規定一個數,比如3,只要碰 到有3或者3的倍數的數字都不能說,拍手一下就可以了。比如3、6、9、12、13等等。

快樂大本營裡面玩過,挺不錯,不過要很專心才行哦!!

第三個游戲。是很古老的,就是:

「蛤蟆的嘴蛤蟆的腿」

玩法:大家輪著玩。便拍手邊說「1隻蛤蟆1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 撲通撲通跳下水 」然後繼續數數 ,輸的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哦!!!

我就提這些意見吧!!希望你們開心。順便我也祝福一下你女朋友生日快樂!!

Ⅶ 好的生日創意

1、精緻的茶包組合。

2、玫瑰花標本。

Ⅷ 新浪微博游戲 蛋糕總動員的那個桌子怎麼收拾

僱傭好友收拾。

哪個軟體教做蛋糕比較好

我也想做,但是貌似要烤箱,我每次在微博上面收藏好多蛋糕的視頻

Ⅹ 如何評價虹色旋律這款國產AVG游戲

我印象里國產商業AVG還是非常稀少的,現在想得起來的也就2009、2010年PC上的《紅樓夢》《樓蘭》,2011年iOS上的《敘事曲》,除此之外就沒有了。同人作品倒是很豐富,質量也參差不齊,不過既然本來就不是商業作那我就不在這評價了,畢竟是愛好者團體內部的事。我只想針對正規商業發行作品來進行評論,這個可以面向全部消費者。
當時聽說這部作品的渠道有點記不得了,應該是挺早的時候。因為是現在少有的現實系戀愛劇,所以當時還小期待了一下。之前的《紅樓夢》《樓蘭》一個古裝劇一個穿越劇,同人作品一大票的魔法幻想劇,我一向對這種類型不怎麼感冒,感覺是劇本偷懶的做法,真實的戲劇沖突寫不出來就拿幻想劇情圖方便,好像作弊走後門。
於是,當在Bilibili上看到新出的預告之後第一時間就決定入手。

一、素材運用及劇本演出
AVG屬於多媒體作品,畫面、聲音、文本等部分不能完全割裂來評價,所以我想先說一下素材的運用和劇本演出的細節方面。

首先說背景畫面吧,背景的完成度很高,與劇情的契合度也相當不錯,一直給人很舒服的感覺,可是在演出方面卻有些明顯遺憾。就拿學校正門、男主角家這兩個場景來說,設計上挺討巧,學校正門和校園宣傳欄可以通用,主角家的客廳和餐廳也同在一張圖上,可是,負責劇本演出的難道不能運用一下放大的局部圖嗎?
男主角第一次來到學校準備報名,查看宣傳欄這個情節,背景畫面一直是學校大門一動不動。其實完全可以直接將畫面放大兩倍,讓宣傳欄的部分充滿視野,造成走近宣傳欄的感覺。同理,男主角家做飯的情景,也可以將背景放大著重顯示餐桌部分,就不會有現在這種站在客廳做飯的錯覺。
這種細節完全不會額外增加預算,背景素材都不用增加或修改,而演出方面卻能立竿見影。我實在不明白劇本演出在想什麼,拿到這么方便的高質量素材卻只是簡單的往背景上一扔就不管了!

說完畫面再說音效。本作的音效也是非常豐富,汽車聲、腳步聲、餐具碰撞聲等等一應俱全,良好運用可以增強玩家的代入感。可是劇本演出再次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大量音效不可跳過。
公交車、汽車啟動聲,喝飲料聲,踢踏踢踏的腳步聲,每段都有好幾秒的時間,而且更嚴重的是絕大多數音效還使用了聲音先行、旁白後入的錯位切,使得本來就慢節奏的情節進展更加緩慢。
我覺得對於日常部分,一些簡單的音效完全可以和旁白同時切入,也不要強制不可跳過,這在前面的共通線里尤其讓人焦急。
還有音效音量有些不太平衡,汽車聲、摩托車聲好像音量比較小,吃完飯啪啦一下把筷子摔在桌上的聲音又顯得太大了。
我認為理想中的音效演出,只在意外情況下才使用聲音文字錯位切,比如炸雷、停電、沒有心理准備的電話等等,給人先聽到聲音之後才反應出狀況的感覺;不可跳過的音效只在高潮和需要配合心理轉變、畫面演出之類重要段落再用,例如過馬路急剎車、籃球比賽等段落。

要說的還有手機聲。按鍵音略微難聽姑且不論,手機鈴聲的處理著實不怎麼好。第一就是使用了音樂鈴聲的話,在手機來電時至少應該先把背景音樂靜音或者大幅度減少音量,突出手機鈴聲音樂。現在這樣的音樂鈴聲直接混雜在背景音樂中,讓人聽不清而且顯得非常雜亂。第二點就是,怎麼手機來電鈴聲也是好幾秒的不可跳過音效?在很多情況下,主角都是第一時間就反應過來要接電話,甚至還有本身就心情焦急恨不得馬上接聽的情況,現在的演出結果卻是傻傻等上七八秒,再開始接電話。然而在主角撥電話時,聽筒內響起回鈴音,卻是個按回車馬上就被對方接聽的音效,好像對方什麼時候接電話卻由主角來控制一樣倒置了過來。

然後說系統和界面設計。總的來說中規中矩,各種功能一應俱全,可是日歷切換部分卻最為奇怪!日歷切換採用了視頻文件,而且還有窗口陽光、樓頂烏雲、雨中廣告牌、路邊積水、車內等等許多景色,不可謂不美,還有天氣預報的作用。但是日期顯示卻只有一個文字,連星期幾都沒有。很多時候在新一天開始我都反應不過來今天星期幾,這種情況在一下跳過好幾天的時候尤其明顯。我發現進入存檔畫面是有顯示日期、星期以及當前背景音樂的名稱的,可是我總不能每天開始時再按一下存檔按鈕就為了看星期幾吧。
一個簡單明了的日歷切換畫面就夠了,能讓人明了日期、星期,附帶上簡單的天氣預報也可以。但做這么個高端的視頻畫面真的有種浪費工作預算的嫌疑。

人物立繪是質量極高的,立繪表情唯妙唯肖,眼睛嘴巴還能動,衣著和姿勢也非常豐富,各方面都算無可挑剔。要說的依然是少數情況下的演出細節問題。
當人物做出立繪上不可表現的動作的時候,最好能夠把立繪暫時消失掉。這個我姑且舉個例子吧,就是《秋之回憶2》(拿優秀作品舉例是為了方便闡述,不是做優劣比較),男女主角在海邊散步,女主角突然打個噴嚏,這個瞬間女主角的立繪被暫時消去了一秒,然後再恢復開始對話。雖然立繪沒有打噴嚏這個動作,卻在消失的瞬間讓人自然腦補了這個畫面。
這樣的處理方式同樣很適合虹色旋律,就比如那個打籃球情節,場上人物激烈對抗,人物立繪就不應該再那樣抱著胳膊站著,消失的立繪配合籃球的音效,更適合讓人想像比賽場面,在一段對抗的間歇對話時再顯示立繪,可以達到很好的演出效果。

人物配音恰到好處,角色性格都很契合,也是無可指摘的。
要說的問題依然在後期製作方面。當一個人一口氣說出長達三四十個字的兩三個句子時,不應該讓這段話一口氣顯示完,語音文件也應該按句分割一下,在文本中間的句號位置插入回車等待。因為人的文字閱讀速度是快於配音員的語速的,一口氣顯示三四行文本又有語音會讓人讀起來很累。
這個例子應該在各個著名AVG中都可見到,包括《白色相簿2》。

總結一下劇本演出的問題:
1,沒有用背景局部放大圖加強場景演出效果
2,大量音效等待時間不可跳過,音效文本錯位切使用過於頻繁
3,手機音樂鈴聲時沒有減小背景音樂音量
4,日歷顯示不直觀,尤其是星期的顯示
5,人物做出立繪不可表現的動作時應該暫時消去立繪
6,長段配音語句應該分割成多段。
這些細節處理並不需要燃燒預算,甚至處理得當還能適當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各方面的製作人員都非常努力,可是有些力量用錯了地方。
歡迎大家對我拋出「你行你上啊~」的言論,這些是我上《敘事曲》時學到的經驗。

二、劇本節奏控制及故事結構
劇本是整個AVG的基礎,上篇已經分析了本游戲在演出細節方面並不出眾,那麼劇本就成了重中之重。
虹色旋律的無配音試玩版在兩年前就發出了,我當年還沒有開始關注,是今年年初才下載來玩的。給我感覺是畫面舒服,但是劇情很平淡。不過作為早期試玩我也就沒多想。
到游戲即將正式發售,我又下載了正式試玩版。這下我感覺是不妙。雖然作者一直強調兩年前的那個試玩不能代表後來的水平,但是我從這兩個試玩版比較上除了加了配音、劇本長了之外沒發現任何區別(如果有區別請趕緊給我指出來)。
我不知道別的游戲製作過程是什麼樣,以我參與過的iOS上2011年發售的商業AVG《敘事曲》為例,游戲配音之後,是要對整個劇本各處的節奏重新修改一遍的。
無論劇本作者水平如何,也不可能在一口氣寫下幾千字的大段落時不出現節奏問題。作者在構思、打字的時候是較慢的,玩家的文本閱讀速度是很快的,而當對話配音之後,閱讀速度又會隨著語音慢下來。如果不先把游戲整個做出來(包括配音),沒有人只靠看劇本就能預計到這個地方的節奏問題。
已經配音的語句無法輕易修改(當然,必要的話還要進行補錄),因此,通讀配音版游戲,調整旁白和心理描寫,以及修改無配音的男主角說的話,就起到調節節奏的作用。
由於寫作慢於閱讀,作者覺得已經寫了很久,讀起來卻不長,因此通常來說,初版劇本不會特別細,需要再進行適當擴展。然而虹色旋律的完成版給我的感覺是,非常啰嗦!通完整個劇情再回想,劇本交代的信息量不是很大,我猜想初版劇本還是那種較簡單的,但是擴展的時候用力過猛或者用錯方向,大量日常段落、旁白都顯得拖沓。
若一開始把劇本以最大化擴展,當所有素材(包括配音)都製作完成之後,再進行適當刪減,恢復正常節奏,也不失為一種辦法,只是前期做起來有點累,容易多做無用功。但是,這樣配音之後,閱讀節奏已經減慢,還保持大量拖沓的情節捨不得刪減,那就是劇本導演的錯了!
說到擴展用力方向錯誤,首先一點是人物的移情,也就是主角心理描寫。人物是有歷史的,當一件事情發生在人物身上,人物的腦子不可能一片空白,他一定有所思所想。當需要擴展劇情段落時,應當用充分移情,把自己代入到人物中去,優先增加主角的心理活動描寫。現在虹色旋律里情節延長主要是大量採用旁白和行動描寫,吃個西瓜先找盤子又找刀,拍個照片詳細描寫怎麼架相機怎麼設定自拍,露營的時候說誰拿大包誰拿小包,逛街的時候討論你先逛哪我後逛哪,主角的心理描寫卻不多,這就屬於使力用錯地方,製作人寫著費勁,配音員增加很多無營養的對話,看的人更悶。
擴展的第二點在交代背景的旁白上。背景設定的交代,在故事中必須還同時有其他目的。虹色旋律給我感覺是,無論有用的沒用的先一鼓腦全放上再說!
一開始男主角從機場回到家,屬於比較恰當的,順便交代了城市的設定,又表現了主角的家境,又為蘇蘭若照看男主角的房間埋下伏筆,最後還為將來做了鋪墊。
但是,第一次坐公交車時,用大段旁白詳細交代了城市的公交線路布局,從環一到環七,各條支路的走向,這個就讓人莫名其妙,讓我有種突然穿越到偵探推理小說中的錯覺。事實證明,那什麼高端洋氣的七條城市環路完全沒有任何用處,詳細描寫主角坐幾路車去哪就是無用功,這種設定交代是不能增加玩家代入感的。
還是上面那句話,在旁白上羅嗦就是費力不討好,專心寫好主角的心理活動才是正道。

順便說一下游戲製作中各部分資源和成本分配問題。
拿我熟知的同為商業AVG的《敘事曲》舉例,總投資30萬元,只有2個女主角,25張CG,65張場景,16首音樂,2206句配音,15萬字劇本。虹色旋律投資少於這個,可能是20多萬吧,卻有4個女主、70萬字劇本、48張CG、24首音樂、約9000句語音,素材總量超過《敘事曲》的兩倍,其中的過渡勞累和超出能力范圍的事就難以避免了。
據微博說美工什麼的幾乎白幹活,很大成本都投入到三輪學的音樂製作中。AVG是以故事為核心的多媒體作品,在主創、美工等人都餓肚皮的情況下,還把大量成本投入到音樂上,感覺有些本末倒置。就是《敘事曲》這樣專門為音樂學院女一號量身定製鋼琴主題曲、音樂占據核心要素的AVG,也沒有讓作曲成本超過美工成本。
花大價錢請日本音樂家搞主題歌,就像國產電影故事都沒講好就請好萊塢公司搞特效去了。有這成本,先聘請一個好編劇才對。

三、各線劇情詳細評價
到詳細說各條線路的劇情的時候了。
這個游戲的總時長還真是出乎預料啊,製作人真的野心很大,一口氣就寫出互相交錯的四條故事線。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結果似乎是被噎著了。
各條線互相交織的線索算是附加分,但是首先每條單線要及格。基礎分不高就想著依靠附加分來翻盤可能嗎?
下面以我玩的先後順序對每條線依次評論。

平淡的序幕,一共出現了三個女主角,倒貼的蘭若妹,才華橫溢又神秘的同齡少女惜月,大姐頭林寧。
以我的個人喜好,倒貼妹和姐弟戀都不是我的菜,神秘的惜月才有吸引力。
惜月線給我感覺首先還是平淡無奇。神秘的登場之後,只有父女關系這么一個主要矛盾,猜也知道她爸還愛著她。
故事到惜月退學突然就跑到男主家過起二人世界,我開始感到奇怪,但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後來我把這個事講給一個女生聽,她馬上就指出,再內向的女孩子也該有個女生好友閨蜜啥的,不可能第一想到的去處是個剛認識不算久的男生家。
比這更難以置信的是,到男主家第一件事,就是男主買內衣和偷看洗澡!這段劇情出現的時候我感覺簡直是所有段落中最大的敗筆!如此明目張膽添加「福利」的扭曲劇情令人反感。
男主起的唯一作用,就是幫惜月投稿的時候在雜志上看到她爸爸的專欄,以此為契機令他們父女和好。然後就完了。
總的來說,就是劇情比較單調,除了畫畫就是做飯,主要矛盾幾乎和男主無關,因此解決這個矛盾也無法使人物感情獲得提升。

第二玩的蘭若線。
主要活動就是蘭若住院;主要矛盾就是她對過去手術給她捐血導致身亡的病人感到愧疚。
醫生護士非常搶戲,占盡風頭;男主角的唯一作用就是陪陳醫生在樓頂胡鬧,然後讓陳醫生替他解決所有問題。
陳醫生手到病除地替蘭若找到當年恩人家屬,登門致以謝意。然後就完了。
看到這,我第一反應就是,唉這就沒啦?
劇本拖沓羅嗦的毛病不減,比如夜裡收發簡訊,還先來個我猜是她回復吧,一看果然啊,這種旁白每句都重復一次。「果然」個什麼啊,直接以對話的方式配合兩聲嘀嘀簡單明了地呈現簡訊內容不好么?

林寧線我本來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但玩過之後我要說,這條線是結構最正常,劇情最出彩的一條線。
一個正常合理的故事結構,按照我們的講法通常包含「起承轉合」四點,按照好萊塢電影工廠的說法是「三段式」,不過雖然叫三段,其實也是包含四個重要轉折,「起」是第一段,「承轉」是第二段(要包含兩個轉折),「合」是第三段。
雖然聽起來抽象,不過解釋一下非常好理解:「起」讓主角開始接觸主線;「承」的發生使主角無法回頭了,伏筆也要放在這里;「轉」讓主角遇到最大挫折,並在這里得知核心秘密;「合」主角面對最終挑戰,伏筆揭曉,迎來最後的高潮和結局。
林寧線與這一結構完全吻合!
「起」到男主與林寧去酒吧喝酒,在林寧家過夜;「承」是在林寧家做蛋糕,停電擁吻,從此男主不可回頭了,蛋糕的伏筆也正好下在這里;「轉」是籃球部分,男主得知了林寧要出國的秘密,林寧是在利用男主刺激蘭若,林寧突然搬走,男主心情跌落到谷底;「合」蛋糕留言的伏筆揭曉,男主追飛機,迎來高潮和結局。
這是多麼完美的一段故事結構!無論是轉折點還是伏筆的位置都恰到好處,活動也很豐富——授課、寫生、酒吧、飈車、留宿、做蛋糕、打籃球、追飛機……其它哪條線都沒有這么多彩的故事情節。
各個段落基本做到了張弛有度,授課、寫生等段落舒緩愜意,打籃球、追飛機等段落扣人心弦,使劇本保持了足夠的張力。要說唯一讓人感覺拖沓的地方就是做蛋糕的步驟描寫過於啰嗦,也可能是因為打蛋、打奶油之類的音效較多不可跳過,而且做蛋糕的情節還反復出現了三次。林寧家的蛋糕是伏筆,但是製作過程並不是什麼伏筆,沒必要這樣拖慢節奏。
如果將每段的節奏感再行細化調整,就絕對算是水準之上的作品了。

最後終於說到盲女線。這條線給我的感覺主要是兩個,一是長,二是散。
故事第一部分以男主角發現花店盲女就是9年前的那個人開始,在花店打工,做網站宣傳使生意興旺,林寧蘭若全體出動來幫忙,七夕攤牌被拒絕,雨中電話亭訴衷腸;第二部分是野營燒烤喝酒焰火唱歌,引出「虹色旋律」這個主題歌;第三部分是決定接受復明手術,結果昏迷了兩年終於醒來。
這三個部分怎麼看也無法用一條主線串起來,遍地是轉折導致處處都沒有高潮。唱歌本來應該是高潮,可是這歌已經在預告片里泄底過了。
更糟糕的是,劇本拖沓也無所不用其極:花店的日常事無巨細,野營從一下車誰拿大包小包開始,到詳細搭建帳篷過程,野餐焰火還描寫收垃圾,最後合影三腳架自拍,全都以最啰嗦的方式展現。
最糟糕的是,一遍完了還以女主角視角再來一遍,一個字不落啰嗦兩遍!
當第一次切入女主角視角的時候,我確實有所驚喜,原來女主角之前就認識了蘇曉,也認識惜月,蘭若也私下找過女主,大家都以假裝不認識的情況暗中撮合男主。女主角的一些隱藏的心理描寫也獲得了解密。然而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惡夢就來臨了——所有與男主有關的劇情是一句不差地進行重演,加上男主的配音,中間幾乎只有寥寥幾句不疼不癢的女主角心理旁白。
我可算知道這70萬字的劇本是怎麼來的了,前面三條線每條大概10萬字吧,盲女線20萬字,然後女主角視角再直接整個復制粘貼出20萬字!
看這里的時候我簡直想罵街。我看女主角視角是想獲得一些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和心理活動,可不是為了聽男主語音才來的!這些已經啰嗦過一遍的日常開店情節難道不能換成幾句旁白一筆帶過嗎?只留下重要的橋段詳細展現,一來不會顯得重復量那麼大,增加節奏,二來又能減少男主配音的工作量,削減成本。
現在這里,我能看出作者的辛苦來,劇本整個復制粘貼,刪去男主心理和動作的所有旁白,在一些不疼不癢的地方插入女主的心理旁白,這個過程絕對是枯燥難熬的。不但做起來難熬,玩家讀起來也難熬!
最後再詳細說說盲女線幾處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吧。
男主角在花店外第一次見到女主,手機墜地還用了視頻動畫,顯得非常高端上檔次,我以為後面有什麼神展開,結果卻在逗我!後面什麼都沒有,拖沓往常。這只是第一個最小的小高潮,突然用這么大個吸引眼球的動畫有必要嗎?高潮應該一個大過一個,前面的動畫這么高端,後面的大高潮卻縮了。
男女主在噴泉廣場,女主問幾點了。
在男主視角,男主按亮手機時間,顯示12點54分,於是說差6分鍾一點。
在女主視角,男主手機嘀一按,說差6分鍾一點。
這樣的描寫有意思嗎?就為了展現男女主視角不是100%復制粘貼的,因此男主就要先看到12:54再說差6分鍾一點嗎?男主視角直接看一下手機說差6分鍾一點這種簡單明了的對話就不行?
野營部分應該是個大高潮段落,空中的焰火卻沒有一張CG。按說這里用視頻動畫展現焰火都不為過,把之前手機墜地或者高端的日歷切換動畫減少幾個,弄個空中焰火的視頻動畫比什麼都強。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個道理怎麼就是不明白?非要拿鋼做刀柄,做起來費力不討好。
野營結尾,大家合影留念,支起三腳架,男主去設定相機自拍,設定失敗,大家姿勢白擺了,踢踏踢踏走過去重新設定,踢踏踢踏走回來,這回看起來正常了,咔嚓,黑屏結束了,合影CG也沒有。
這段自拍設定失敗的橋段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都說士氣可鼓不可泄,這里好端端的咔嚓自拍甩出一張合影CG製造一個小高潮結束就那麼難嗎?弄個自拍失敗重來把氣氛泄掉重新醞釀半天結果黑屏結束了沒一張CG這是在逗我?

總結疑問,這么拖沓的劇本難道是按字數給稿費的嗎?
如果是,那我要說導演被編劇騙稿費了。
如果不是,那劇本寫成這么拖沓平白浪費人力和配音成本,真的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