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蛋糕烘焙好学吗
个人认为蛋糕会好做一些。
烘焙会麻烦一点点,但是任何事情只要感兴趣就一定会做好的。复杂的过程做出来的结果肯定是更好的。
面包烘烤一般包括下面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面火120--160℃,底火180--220℃;实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面包入炉。维持时间约2—15分钟。
a.酵母的活性变化
生坯入炉后,内部各部位温度均会上升,但升温幅度不同。不管如何,面包各部位的温度均会超过50℃。低于50℃时,酵母有个旺盛产气的过程,然后,随着温度的上升,酵母活性降低,直到死亡。这个过程约为5分钟。但对面包体积和形状仍有影响。
b.酸性微生物活性变化
主要为乳酸菌。一般各部位温度超过60℃时,全部死亡。如果囊心温度尚未过到要求就出炉,有时能检出活菌。
B.生化反应
a.淀粉酶:α-淀粉酶于97℃、β-淀粉酶于82℃钝化。此前它们一直在分解淀粉。
b.蛋白酶:在80--85℃钝化,此前多少会分解蛋白质。
c.淀粉糊化
淀粉糊化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糊精结合大量水,是形成淀粉凝胶并构成面包松软口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d面筋蛋白变性:60-70℃变性凝固,释放部分结合水,形成面包蜂窝或海绵状组织。这种钢化作用是面包具有确定形状的主要原因。如图所示。
e成色反应
美拉德反应:大于是150℃时面包组分中蛋白质、氨基酸等与糖、醛类物质发生的羰氨反应。形成由灰至金黄的颜色。
焦糖反应:糖类在高于180后形成焦糖色。
酶促裼变:在40-60℃时多酚氧化酶催化的酚类物质的反应,形成裼色,这是次要的成色反应。
f香味的产生
主要由两部分:
酵母发酵时形成的一些醇类、酸类、酯类物质在烘烤时的变化;
成色反应时形成的醇类、醛酮类、酯类物质。它们构成面包特有的风味。
1)面包在烘烤中体积和重量的变化
A.体积增大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体积增大的原因:
a.膨胀气源:CO2、水、醇、酸、醛类受热膨胀;
b.淀粉糊化也膨胀;
c.蛋白质变性后形成刚性,维持已膨胀的体积结构。
影响因素:
a.前期发酵状况:包括酵母活力,面团持气性,醒发状态;
b.烘烤初温:适宜。太高时面包很快形成,不利于后步体积延展膨胀;
c.烘烤湿度:湿热空气润湿表皮,否则破裂;
d.是否用烤模:模具减少了面包坯散发气体的有效面积。
B.烘烤后重量变化
一般烘烤后重量会损失10—12%。损失的主要物质及比例为:
水份95%;乙醇1.5%,CO23.3%,挥发性酸0.3%,乙醛0.08%。重量损失大小主要与机包大小、是否用烤模有关系。
㈡ 西点和蛋糕哪个好学
西点和蛋糕各有特色,选择哪个学习更好主要取决于个人兴趣和目标。
一、西点的基本介绍与学习难度
西点,又称为西式糕点,种类繁多,包括面包、蛋糕、饼干等。学习制作西点需要掌握基本的烘焙技能,如材料的选择、面团的制作和发酵、烘烤技巧等。对于喜欢探索不同口味和种类的糕点的人来说,学习西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西点的制作涉及基础的烘焙原理,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起来相对容易。
二、蛋糕的魅力及学习要点
蛋糕作为甜点的重要代表,其种类繁多,制作过程中需要掌握面糊的调制、糖分的控制以及装饰技巧等。学习制作蛋糕同样需要了解材料的特性,掌握合适的烘焙温度和时间。蛋糕的装饰环节对于提升蛋糕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这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创造和发挥的空间。虽然蛋糕制作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技巧,也能较快上手。
三、比较西点和蛋糕的学习难度
总体来说,西点和蛋糕的学习难度都适中。哪个更好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如果对烘焙有浓厚兴趣,并能投入时间去练习和掌握基本技巧,那么无论是西点还是蛋糕,都能学得很好。当然,对于刚开始接触烘焙的人来说,从基础的烘焙技能学起,逐渐探索不同的领域,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学习方式。
四、个人兴趣和目标的重要性
无论是选择学习西点还是蛋糕,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来做决定。如果喜欢探索不同种类的糕点,并且希望在未来能够从事西式糕点的制作工作,那么学习西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如果喜欢制作精美且富有创意的蛋糕,并愿意在蛋糕装饰和制作上深入钻研,那么学习蛋糕制作则更为合适。
综上所述,西点和蛋糕各有特色和学习难点,选择哪个学习主要取决于个人兴趣和目标。掌握基本的烘焙技能并不断练习和探索是学好两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