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好利来面试都问什么
问自我介绍与职业规划。
好利来蛋糕店面试问了许多问题,包括自我介绍,五年内职业规划,为什么选择好利来等等。
好利来于1992年9月在兰州诞生,后总部迁到北京。现为拥有上亿元固定资产,七千多名员工,及北京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好利来工贸有限公司、北京好利来商贸有限公司等三家控股公司的大型食品专营连锁企业品牌,创始人及现任CEO为着名摄影人罗红。
2. 好利来蛋糕应聘面试都问什么样的问题你
开始后,里面出来一个工作人员,登记了一下到场的人数,然后分配到会议室进行面试。一次进3个同学,里面对应有3个面试官,单独进行面试。我所在的那个会议室,考官是一男二女。
等待面试。在与过道里的工作人员了解到,苏宁笔试在安师大只刷掉了相当少的一部分,她说安师大笔试都不错,另外安师大笔试的人数远没有其他学校火爆,所以大概我想我就这么幸运的过了笔试吧,有点 另外我看了一下报设计与制作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额,她说这个一个并不代表就一定能上,要根据其他地方的生源来确定, 路依然很漫长、、、
面试官问的面试题:
很快就到我了,男考官,挺年轻,白领式的皮肤,吐露出一丝活泼,不过看起来还有点严肃的,不知道是不是装的,呵呵。打了个开场后,让我自我介绍,于是我就、、嗯、、啊呃、、、大概一分钟多一点就结束了。他后来就根据简历里的内容衍生了一些问题来问我,聊天吧,、、。最后问了一下我在苏宁的规划,我就讲从基层、、、经验、、、位置贡献、、、语无伦次的讲完后好像发现我画蛇添足了,讲什么我愿意去基层之类的,好像没强制我去基层吧, 我只是以网上那些参考说的,苏宁以前都喜欢这么问,可是他好像并没有问我呃,o(︶︿︶)o 唉真是被自己害死了,被网上东西格式化了、、
3. 学会谈判——想要分蛋糕,你先要把蛋糕做大
人与人之间会进行谈判,公司与公司会进行谈判,就连国与国之间也会进行谈判。与一般的闲聊、沟通不同,谈判的目的在于 协调出具体的方案 ,来解决问题。在这场博弈中,如何避免谈判进入僵局,让谈判变得简单、高效,方案顺利落地实施,这是谈判中最希望获得的成果。
在 《谈判的逻辑》 中,作者 弗洛里安·韦 是一名谈判专家,不仅经历过各种谈判实战,还曾在哈佛大学接受过谈判技巧培训。对于谈判,他认为其关键点在于“ 着眼于利益,而非立场 ”。如果“立场”说的是“你是谁,你和别人是什么关系,你想要什么”,那么, “利益”所要表达的就是“为什么想要” ,即为一场谈判找到一个有力的支撑。
显然,谈判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内容,为了让更多人提升个人的谈判能力,作者为我们提供了 具体、有效的谈判技巧和原则 ,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谈判”中,发挥更大的更多价值,争取更多的利益。
你理解的谈判是什么样的?是那种利益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怒不可遏?还是面对面列出条条框框,相互删选、衡量?又或是单方面的一方说服另一方……作者弗洛里安·韦所定义的谈判,与这些都不相同。
他认为:“ 谈判是一种创造性行为,而非一个简单的权力游戏 。”也就是说,谈判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比如,买菜、求职,甚至是谈恋爱……而在我们极力让“谈判”顺利进行时,每个人都能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除了对“谈判”定义的不同观点,对谈判的本质,作者也有独到的见解。市面上大多数谈判的书籍都在争议—— 谈判到底是为了合作双赢 (以哈佛谈判术为代表),还是为了 一方胜利,另外一方失败 (以施汉纳谈判术为代表)。
在《谈判的逻辑》中,作者认为要想使谈判更有效、快速的产生结果, 必须同时满足这两种理念 ,即 要想分蛋糕,就需要双方合作先把蛋糕做大 。换种说法,这两个理念是一个循环,而非两条平行线。至于如何促进合作,那就需要我们了解成功谈判的关键法则。
正如书中所说,每次的谈判都不同,我们也不能将所有的谈判策略、技巧,全记下来。因此,我们只需掌握几条谈判过程中使用的关键原则,这样既方便记忆,又能快速判断下一步如何应对。作者具体为我们总结了 7 条法则,包括:
(一)收益优化原则
关于收益优化,在书中建议我们在谈判前,要准备好草案,设定评分体系、目标体系,然后根据谈判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不断调整目标。切记,调整不是退让,不是次优结果,我们要尽力达成“ 帕累托最优 ”的这个目标。当然,也不要忘记共情。
(二)知情原则
作者称:“ 谈判就是你需要赢得胜利的信息游戏 ”。所以,你要尽可能收集信息,不限于对你有利的信息,还有对你不利的信息,只有更全面的掌握情况,才能更有效的做出取舍,获得更好的结果。这时,不妨发挥身边人的力量,多向他人询问、求助。
(三)领导原则
谈判中所提及的“ 领导 ”,与现实生活中的领导不太一样,但也有相同之处。 掌握领导原则的关键是慎重 ,要想清楚自己可以为这个结果付出多大的代价,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要负好责任,不只是对团队的伙伴,也是对谈判另一方,更是为你自己负责。
(四)合作原则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任何谈判都是 建立在“想合作”的基础上 。虽然,在谈判中,我们不能退缩、示弱,但这并不影响将“合作”作为谈判的目标之一。所以,请随时释放“想要合作”的信号,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意。
(五)“双管齐下”原则
谈判是一件围绕“竞争”和“合作”双向的事,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忍耐矛盾的能力,要能够 在这个矛盾过程中,随时进行切换 。
(六)理性原则
除了客观上的因素,主观上的情绪、心态,也会对谈判结果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要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 锚定效应、损失厌恶、被动贬低、沉默成本、优越感偏误 等。尽可能地营造出积极、乐观的谈判氛围。
(七)创造力原则
努力为谈判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增加创意元素,比如表达时,不止用文字,还可以选用图片、视频等,尽量直观、可视化;谈判地点,可以根据谈判主题来选定……可以采用书中提出的四个步骤来激发解决方案的创意,具体包括: 定义问题、深入研究、孵化、塑造和完善新想法 。
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谈判知识、谈判原则以外,在书中,作者还列举出了可能遇到的 谈判难题 。比如,当我们遇到谈判僵局时,如何摆脱被搁置的状态,掌握主动权;当我们遇到难对付的谈判对象,如何顺利推进谈判……甚至如果你想精进谈判能力,书里还为你提供了很多谈判结构和方法,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谈判工具和风格,成为“谈判专家”。
在读完《谈判的逻辑》后,你会发现 谈判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大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分歧,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不管是什么形式的谈判,作为谈判中的一方,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被人牵着鼻子走、妥协退让,也不能得理不让人,让对方难堪。
想要谈判成功,需要在坚持自己观点的同时, 发挥自己的共情能力,学会着眼于利益,而非立场 ,从而简单、高效的为自己争取更多利益。
4. 讨价还价的技巧是什么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探讨了商场博弈的优势策略与劣势策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商场博弈在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在商场讨价还价时,经常会运用到着名的最后通牒博弈。
有一家外企招聘员工面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要求应聘者把一盒蛋糕切成八份,分给八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面对这样的怪题,有些应聘者绞尽脑汁也无法完成;而有些应聘者却感到此题很简单,把切成的八份蛋糕先拿出七份分给七个人,剩下的一份连蛋糕盒一起分给第八个人。应聘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这道题中就显而易见了。
分蛋糕的故事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无论在日常生活、商界还是在国际政坛,有关各方经常需要讨价还价或者评判对总收益如何分配,这个总收益其实就是一块大“蛋糕”。这块大“蛋糕”如何分配呢?我们知道最可能实现一半对一半的公平分配的方案,是让一方把蛋糕切成两份,而让另一方先挑选。在这种制度设置之下,如果切得不公平,得益的必定是先挑选的一方,所以负责切蛋糕的一方就得把蛋糕切得公平,这就是最后通牒博弈。
但是,这个方案极有可能是无法保证公平的,因为人们容易想象切蛋糕的一方可能技术不老到或不小心切得不一样大,从而不切蛋糕的一方得到比较大的一半的机会增加。按照这样的想象,谁都不愿意做切蛋糕的一方。虽然双方都希望对方切、自己先挑,但是真正僵持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僵持时间的损失很快就会比坚持不切而挑可能得到的好处大。也就是说,僵持的结果会得不偿失,会出现收益缩水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收益缩水的方式非常复杂,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速度。很可能你讨价还价如何分割的是一个冰激凌蛋糕,在一边争吵怎么分配时,蛋糕已经在那边开始融化了。因此,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桌子上放了一个冰激凌蛋糕,小娟向小明提议应该如此这般分配。假如小明同意,他们就会按照成立的契约分享这个蛋糕;假如小明不同意,双方持续争执,蛋糕将完全融化,谁也得不到。
现在,小娟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她使小明面临有所收获和一无所获的选择。即便她提出自己独吞整个蛋糕,只让小明在她吃完之后舔一舔切蛋糕的餐刀,小明的选择也只能是接受,否则他什么也得不到。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之下,小明一定不满足只能分到1/9的蛋糕,他一定要求再次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分蛋糕的博弈就不再是一次性博弈。
事实上,当分蛋糕博弈成为一个“动态博弈”时,就形成一个讨价还价博弈的基本模型。在经济生活中,不管是小到日常的商品买卖还是大到国际贸易乃至重大政治谈判,都存在着讨价还价的问题。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某个穷困的书生A为了维持生计,要把一幅字画卖给一个财主B。书生A认为这幅字画至少值200两银子,而财主认为这幅字画最多只值300两银子,但双方都对此价格没有公开。从这个角度看,如果能顺利成交,那么字画的成交价格会在200~300两银子。如果把这个交易的过程简化为这样:由B开价,而A选择成交或还价。这时,如果B同意A的还价,交易顺利结束;如果B不接受,那么交易就结束了,买卖也就没有做成。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两阶段动态博弈的问题,应该从动态博弈问题的倒推法原理来分析这个讨价还价的过程。由于财主B认为这幅字画最多值300两,因此,只要A的还价不超过300两银子,财主B就会选择接受还价条件。但是,再从第一轮的博弈情况来看,很显然,A会拒绝由B开出的任何低于300两银子的价格。如果说B开价290两银子购买字画,A在这一轮同意的话,就只能得到290两;如果A不接受这个价格,那么就有可能在第二轮博弈中提高到299两银子,B仍然会购买此幅字画。从人类的不满足心来看,显然A会选择还价。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财主B先开价,书生A后还价,结果卖方A可以获得最大收益,这正是一种后出价的“后发优势”。这个优势属于分蛋糕动态博弈中最后提出条件的人——几乎霸占整个蛋糕。
事实上,如果财主B懂得博弈论,他可以改变策略,要么后出价,要么是先出价但是不允许A讨价还价,如果一次性出价A不答应,就坚决不会再继续谈判来购买A的字画。这个时候,只要B的出价略高于200两银子,A一定会将字画卖于B。因为200两银子已经超出了A的心理价位,一旦不成交,那一文钱也拿不到,只能继续受冻挨饿。
这个博弈理论已经证明,当谈判的多阶段博弈是单数阶段时,先开价者具有“先发优势”,而双数阶段时,后开价者具有“后发优势”。这在商场竞争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非常急切想买到物品的买方往往要以高一些的价格购得所需之物;急切于推销的销售人员往往是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自己所销售的商品。正是这样,富有购物经验的人买东西、逛商场时总是不紧不慢,即使内心非常想买下某种物品都不会在销售员面前表现出来;而富有销售经验的店员们总是会劝说顾客,说“这件衣服卖得很好,这是最后一件”之类的推销语。
商场中的讨价还价,正如书生A与财主B之间的卖与买一样,都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如果能够运用博弈的理论,一定能够成为胜出的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