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奶奶和孙子一起过生日,蛋糕如何写字
你好朋友
奶奶和孙子一起过生日
简单的祝福语都可以写
例如
幸福的一家人 家和万事兴等等
意思到就好了
B. 有知道为啥姥姥要给外甥送羊吗
又到了农历六月了。该接羊喽!你外婆给你送羊了吗?
小时候每到六月我们这里就开始送羊了,外婆家给外甥女、外甥送羊。据专家考证,六月送羊始于春秋时期,真正的含义就是:姥姥给外甥送羊,让他效仿羔羊跪乳,去孝敬母亲,报答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羊羔为了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这就是羔羊跪乳的来历。送羊,其实就是白面做的---面羊。家家户户和过节一样,和面、发面、蒸面羊。家家户户都互相帮忙,在热热闹闹的气氛中蒸好一锅一锅形态各异的“面羊”。面羊有老羊、小羊、狗狗、小兔、刺猬、鱼等等,一个个憨态可掬,都舍不得吃!
面羊
我们这里送羊的日子是在六月的初一、初二、初三,过了这几天就不送了,老人说,初二三,羊正欢,寓意是让外甥、外甥女健康成长!送羊也是有说法的,送双不送单,还要带十个馒头,并且有两只羊头。可不能小看这羊头,羊头是老羊驮着小羊的面羊,这羊头不能吃,是要送羊人带回外婆家的。送羊一般是外婆家的人,外婆、外公、舅舅、妗子、姨。并且送羊年年不能断,否则对外甥、外甥女不吉利,我们这里一般送到十二岁就不送了,也有送到接新羊的。接新羊就是外甥有孩子了,由孩子的外婆送羊,就是接新羊了。不过,接新羊的很少!也有嫁到外地的姑娘,路程远了送羊不方便,孩子小时候就送两只活羊,以后就不用送面羊了。还有别的县只送一对面羊,一只羊就重十来斤!真是十里不同天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不单单送羊了,同时还要买些别的礼物送给外甥 外甥女呢!面羊的档次也提高了,开始定做了,馒头房定做面羊,蛋糕房定做面包羊。这些现象都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面包羊
送羊的寓意是“感恩”“孝”,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这个吧?
C. 奶奶和孙子一天生日,做一个蛋糕,蛋糕上写什么祝福的话好呢,急用,谢谢高手!
天天开心 就好。老人和小孩都心态很好,不会有太多烦恼。
D. 孙子外孙子送老人蛋糕写什么祝福语比较好
一、敬爱的爷爷,你80岁大寿就要到了;孙子没有什么赠送给你,只你希望你老人家永远鹤发童颜,青春不老;另祝福你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孙儿献上。
二、爷爷,谢谢你从小把我疼在心里,今天,是你寿辰到来之时,我祝福你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你的孙儿献上。
三、敬爱的爷爷,我是你哪不懂事的孙儿,在你80大寿到来的时候,我祝福你,福寿绵长活百岁,身体康健行如风。活到100岁,活在我们心中。
四、爷爷大寿就来到,精神矍铄直到老;儿孙给你送祝福,愿你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人生快乐似神仙,100大岁等你游。
五、爷爷你不老,意气风发似童年;八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老来古稀孙满堂,人间福气在古稀;祝爷爷生日快乐!
六、爷爷,这么多年以来,你为了我们父辈劳累了一生,拼搏了一生;今天在你大寿到来之际,愿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七、爷爷,你奋斗了一生,拼博了一世,留下了多少的丰功伟绩;今天在你80岁大寿之时,我祝愿你
泰山不老年年茂,福海无穷岁岁坚。
八、爷爷,多少年了,你永远是鹤发童颜,精神永驻;今日在你80岁寿诞之时,我愿你时盛世昌春不老岁月无情催白首。
九、穿起大头皮鞋,想起了我的爷爷;你这一生佛心永恒,你这一世福寿绵长;在你生日到来之时,我愿你丰衣足食寿弥高,东风有意焕青春。
E. 儿子孙子一同买蛋糕给爷爷,蛋糕上怎么写才合适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以孙子的称谓来写,就这样写,爷爷生日快乐。老话都说,隔辈亲,隔辈亲,孙子和爷爷是最亲的。所以说。以孙子的称谓来写,是最恰当的,也是最合适。
F. 我女儿生日准备到了我弟今晚提前发了个红包给我女儿蛋糕买东西我想发朋友圈怎
你的女儿过生日啊,准备到了你弟今天晚上提前发个红包给你女儿。还有蛋糕啦,你看我朋友圈你就随便说两句,你要过生日有人祝贺啊,其实最好不要在朋友圈里面发太多的东西。
G. 怎么暗示父母该给我买蛋糕了
你可以直接去祝福妈妈,谢谢她给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爸爸妈妈就明白了。
其实,要个生日蛋糕并不过分,不用暗示,直接说也没关系的。
H. 孙子10岁生日蛋糕 是父母买 还是爷爷奶奶买
这就要看孙子父母在家没有,如果在家他父母买可以,假如不在家爷爷奶奶买也是一样,因为一个蛋糕又要不了多少钱,所以不要去分那么多,那个买都一样,主要是孩子开心快乐,家庭其乐融融这是最主要。
I. 六月送羊的民间习俗
汉族民间传说,沉香是一个孝子。自从他打败舅舅杨二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生身娘三圣母之后,报仇雪恨的心情极为迫切。这一天他跪在三圣母面前恳求说:“娘啊,您在华山底下吃尽了苦头,叫儿去劈了那杨二郎吧!”三圣母听了,摇了摇头,伸手把沉香拉了起来,说道:“儿呀,你的心情娘知道,可也不能如此鲁莽啊!”沉香一听,急了,话儿出口像连珠炮,“他不顾你们兄妹清分,用天上的条律害得您和爹爹不能团圆,在山下受尽折磨,今儿个不要了他的命,实在难平儿的心头大恨!”三圣母又劝说道:“不管怎么说,他和娘是一母同胞,他是你的亲舅舅呀!”沉香看在娘的面上,答应饶杨二郎一命。不过,他提出,为了让杨二郎记住教训,必须每年送来一对活羊,并声称;要年年剥他杨二郎的皮。吃他杨二郎的肉(杨与羊谐音)。这话传到了杨二郎的耳朵里,他一来怕沉香的神斧劈了他的脑袋,二来为重修兄妹之好,就答应了沉香的条件。第二天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沉香。这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十三。以后便年年五月十三给沉香送一对活羊。
现已进入农历六月,按照我国的习俗,麦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家家都忙着看闺女,给外甥送羊,随着生活的提高,不管礼品怎样变化,但是两只“面羊”总是少不了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年的“面羊”逐渐被“面包羊”和“蛋糕羊”所代替。 现有很多青年人,只知道送羊这种形式,却不知道这个节气的含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忠孝之国、礼仪之邦,不管从文化内涵上还是从形式上都有着深厚的底蕴。据考证,六月送羊史于春秋时期,真正的含义就是:姥姥给外甥送羊,让他效仿羔羊跪乳,去孝敬母亲,报答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羊羔为了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这就是羔羊跪乳的来历。如果一个人不孝敬老人,就连一个羊羔都不如,以此来推动孝道,促进社会和谐,并通过六月送羊这一形式固定下来,并流传至今。
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然而一些人道德品质却越来越低下,他们只顾及自己的安逸享乐,而不赡养老人,此类案例各宣传媒体屡见不鲜。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创建,树立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辱观,为此,六月送羊有着特定的时代意义。
习俗
农历六月家家“送羊”如过节
涵涵的姥姥说,其实一进入农历六月份,成安县的众多乡村就会像过节一样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蒸羊”、“送羊”。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先是女儿回家瞧娘,然后是姥姥、姥爷上门“送羊”,并带去凉席、电风扇、毛巾被等一些夏季常用的物品。
闺女先瞧娘,娘家再“送羊”
在成安县一带,女儿回家瞧娘的时间为每年麦收过后,其所带礼品非常特殊,为16个或18个用新收的麦子磨面做成的馒头,绝对不允许为单数。另外,女儿回娘家时,也不能将馒头全部留下,必须要带走其中的两个,这叫“下羊仔”。因为当地流传一个民谣:“割罢麦子打罢场,谁家闺女不瞧娘?瞧娘不全为瞧娘,是让娘家去送羊”。
做“羊”
以前大锅蒸,如今可定制
女儿在娘家“下羊仔”之后,老人们就要开始给外甥准备“面羊”了。其制作过程是,提前和一盆面,再根据个人的爱好,请来四邻,一同将面块捏造成绵羊或卡通羊的形状。然后在院内支起锅灶,用大铁锅和竹笼屉开始蒸制。
如果谁家的老人没有时间,或着为了追求外观时尚好看,也可以到一些食品加工厂定制形式各样的“面包羊”或“蛋糕羊”。
送“羊”
每个外甥送一对,一直送到成家
据成安县东魏村王景祥老人介绍,做好了“面羊”之后,要由姥姥、姥爷选出一个好日子,亲手送给小外甥。一般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对羊,其中每对都是由一个大羊和一个小羊组成,大的可达1米多长,十公斤重。
另外,“面羊”的装饰也很讲究,不但身上要饰以红绿色的花带,而且在大羊的身边,还要配置一些形态各异的面制小动物,如青蛙、兔子、蝴蝶等。
姥姥、姥爷给外甥“送羊”的时间,多在农历六月十五前后,最迟不能超过六月底。“送羊”一直要送到外甥结婚成家为止。如果姥姥、姥爷去世了,则由舅舅、舅妈承担,这也叫“妗不老,羊不倒”。
吃“羊”
先用红绳拴面羊,吃完面羊戴红绳
吃“羊”前,要先用红绳将“面羊”拴起来,意思是怕羊跑了。吃“羊”的人,必须是外甥家的直系亲属。吃完“羊”后,再把红绳戴在外甥脖子上,以祈求一生平平安安!
寓意
宣扬孝敬美德千年不衰
记者在成安县了解到,当地居民对于“送羊”非常重视,甚至和春节吃饺子及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盛行。那么,这一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民俗为何会流传千年而不衰呢?
霍凤杰认为,首先“送羊”传承的是一种孝敬老人的美德,教育意义深刻。另一方面,女儿出嫁后,父母一般很少有机会去女儿家走亲戚。有了“五月瞧娘”、“六月送羊”这一来一往,加深了女儿一家和娘家人之间的感情。所以,当地群众至今都非常喜欢这一习俗,即使年轻人也普遍愿意接受。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送羊”的习俗也开始花样翻新。以前制作的“面羊”,个头大,样子憨,一个重达10余公斤。现今人们的生活好了,不再注重面羊的重量,但开始加入新元素:味道更加可口,色彩与外观也更加丰富,如新型的“糖羊”、“面包羊”、“蛋糕羊”等,就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起源
“民族和睦”说:
游牧民族以羊赠汉人
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据成安县民俗专家霍凤杰介绍,“送羊”主要流行于邯郸市东部各县,以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据一些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先后在邺城(今临漳县)一带建立过后赵、前燕、北魏、北齐等国。因为是游牧民族,这些国家均将羊视为贵重的财富。为了稳定政权,缓和与汉民之间的矛盾,这些民族也常常以“羊”为礼赠送汉人,以寻求友善和睦。久而久之,便在邯郸市东部地区形成了送羊风俗,延续至今。
“劈山救母”说:
二郎神送沉香活羊谢罪
而在汉族民间,“送羊”习俗的起源又有“劈山救母”和“羊羔跪乳”两种说法。其中的“劈山救母”说,与《宝莲灯》中的情节几乎完全一致:三圣母违反天规与凡人成婚,被兄长二郎神压在华山之下。三圣母之子沉香学得一身好本领,利用神斧劈山救出母亲,又欲找舅舅报仇。“劈山救母”说增加的情节是:二郎神为了缓和兄妹关系,答应每年给外甥送来一对活羊,以示谢罪。后来,这两只活羊变成了面羊,这一习俗也扩展到了汉族民间。
“羊羔跪乳”说:
顽劣子观羊跪乳变孝子
“羊羔跪乳”说,似乎更加合乎情理,也更加令人感动:一位妇女辛辛苦苦地拉扯着儿子,可她的孩子自小顽劣异常,不懂得孝敬老人。妇女的哥哥是个牧羊人,为了教育外甥,他便常常带着外甥观看羊羔吃奶。那个孩子发现小羊吃奶时常常跪在地上,便问舅舅原因。牧羊人于是告诉男孩,那是小羊在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从此,男孩痛改前非,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孝子。后来,村民们为了教育子孙,也纷纷效仿那位牧羊人,每年给外甥送去一大一小两只面羊
J. 老爷专门给儿子订的蛋糕发朋友圈怎么说呢
就说祝你儿子咋的咋的就行了呗有认识的就给你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