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做法 » 绘本世界上最美味的蛋糕的做法
扩展阅读
警察主题蛋糕哪里有 2025-05-07 11:53:24

绘本世界上最美味的蛋糕的做法

发布时间: 2025-05-07 07:44:17

Ⅰ 你是怎样给孩子讲故事的呢怎样才算讲好故事

您好,我是@面面句叨 ,一个二胎妈妈,老大四岁,老二两岁,我来讲讲我是如何给孩子讲故事的。

第一阶段:听故事

现在各种音频软件非常多,优质的故事内容丰富,选择性非常多。海量免费内容,个性付费内容都很多,我在音频APP上找一些故事给孩子听,孩子听着听着就睡觉了,这时候我的精力主要是搂着孩子,陪她一起听故事。


第二阶段:我讲她听

孩子渐渐长大了,喜欢问为什么,这时候,听故事中间经常会被打断,她喜欢问问题。比如讲到“大灰狼吃掉了小红帽”,她会问“那大灰狼为什么要吃掉小红帽啊”,这时候,我就需要暂停播放给她解释一下,因为“大灰狼饿了,他假扮成老奶奶,骗了小红帽”。 所以我就选择自己给孩子讲故事了,还可以跟孩子增加互动,随时解答孩子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问题,对故事进行改编和扩展,还能演绎出新的故事。 比如,“机智的小红帽又和小猪佩奇一起,打败了大灰狼”。孩子的想象力,会非常发散,天马行空,她会把知道的故事、人物、情节,用想象力连接起来。我觉得这样是非常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想象力、记忆力、联想能力的。不拘泥于故事的本身,不逐字逐句的讲故事,陪着孩子一起发散思维。



第三阶段:读绘本

1.化简去繁

现在国外绘本很多,首先就是主角的名字有很多英文,比如狐狸福斯、兔子哈斯、男孩大卫,等等。我一汪正销般不给孩子用这些英文名字,我会直接用直观的名字,比如小狐狸、小兔子、小男孩、小女孩,这样比较具象化,孩子比较容易记住,注意力会集中在故事情节上。


2.先看细节

我会一句话先讲一下故事的大概,然后每一页都让孩子自己先去看看认识什么,看图识物。比如在《狐狸找蛋糕》这个绘本中,讲的是狐狸饿了,在厨房、森林里到处找蛋糕,最后兔子和困游猫头鹰给他做蛋糕的故事。封面上就是一只小兔子带着耳机坐在沙发上,狐狸站在柜子旁边打开门在找东西。 我会提问式让孩子说出看到的画面 。比如:

我:“兔子坐在哪里?”

孩子:“沙发上。”

我:“兔子在干嘛?”

孩子:“看书。”

我:“狐狸在干嘛?”

孩子:“狐狸在找东西。”

我:“他在哪里找。”

孩子:“他在柜子里找。”

我:“柜子里有什么?”

孩子:“牛奶、香蕉、鸡蛋……”

我:“有蛋糕吗?”

孩子:“没有。”

我:“那狐狸是不是要继续找蛋糕啊?”

孩子:“是的。”

我:“那我们翻开书,继续找清历找吧。”

然后我会重复上面的步骤,跟孩子把每一页的物体都认识一下,把细节都看看一遍。


3.提炼主题

看完绘本以后,会对故事进行一个复述,在认识每一页细节的基础上,再进行复盘。我整体给孩子讲一遍, 最后帮孩子总结一下故事的中心思想 :兔子、狐狸、猫头鹰是好朋友,狐狸饿了想吃蛋糕,哪里都找不到,最后兔子和猫头鹰照着蛋糕书的做法,给狐狸做出了好吃的蛋糕。所以,这是一个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故事。

4.孩子复述

我讲完以后,都会让孩子给我讲一遍。她目前基本上也是每页的内容讲个大概,但是她自己觉得可开心了,还经常拉着弟弟一起,正八经的给弟弟讲故事。弟弟听了也会咿咿呀呀的,还不会表达,但是很喜欢姐姐给讲故事。孩子记住内容还是挺多的,尤其是一些画面的细节,每一次讲述都比上一次更加细致,故事性也越来越强,越来越连贯。


5.提问环节

我会根据故事内容,对孩子进行提问。

比如“狐狸最后吃到蛋糕了吗?”

“蛋糕是谁做的啊?”

“狐狸去了厨房,还去了哪里找蛋糕啊?”

“在森林里还遇到了什么小动物?”

“你来找找蛋糕都在书中的哪里?”

这些问题都考验了孩子的记忆力,需要孩子仔细回忆并作答,还需要动手翻书找出答案。 小小的绘本,可以当做看图识物、可以做记忆训练,一书多用。给孩子讲故事,重在陪伴的过程和体验,孩子的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以上就是我给孩子讲故事的一些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知道很多爸妈给孩子讲绘本,都是打开书就读起来。这我可厚非,在刚开始亲子阅读的一段时间,我也是这样给卡蜜儿读绘本的。

只是后来我读了一些关于“怎样读好图画书”的书籍,还有孩子读书时的表现,我做了一些调整。

其实亲子阅读并不是翻开书讲起来这么简单的事,如果是那么简单,就不会有大么多绘本大师深耕于绘本阅读了。

同样是阅读,有的孩子由此开启的宝贵的思辨力,丰富的语感,而有的孩子只是完成了一个个的阅读清单。

这中间的差距在阅读方法上。

通读之前停一停,停下来看什么呢?看封面和封底。

我意识到这一点,源于一个有趣的契机。

有一天,卡蜜儿没有急着翻书看正文,而是看到打开书的第一页里面很多红色的小伞问我:“妈妈,是要下雨了吗?如果鳄鱼和长颈鹿一起打伞, 那鳄鱼可能被雨淋到啊,它那么矮。”

这时我想到了松居直的代表作《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写道:成人看书,习惯性从正文第一页开始阅读,是的,文字通常都是从正文第一页开始的,但绘本不一样,绘本从封面就开始讲故事了。

我想起这段话,决定给自己按下暂停键。

我说:“嗯,这把伞看起来还挺小的呢,那它到底是谁的伞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样,我们带着问题去读绘本,孩子一直都很专注,生怕错过了问题的答案,直到看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原来小红伞是鳄鱼和他的宠物们的。孩子通过阅读,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好的绘本,每一幅图画、每一段文字,都经过了精心挑选与整理。当我们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讲给孩子听,就像是一粒一粒播下语言的种子。

昨天带女儿读了英文绘本《Handa's hen 》扉页跨页是书中出现的各种动物,封底内页也是,我没留意,乍一看这两页完全一样,我就觉得只是装饰而已,顺便提炼文中的关键信息。但我女儿发现了“秘密”:封底内页比扉页多了10只小鸡,这是Handa最后发现hen生出的小宝宝。这个设计太妙了,我女儿说这本书好有趣。

所以呢,孩子有时比我们更能够观察和体会到作者的深意。

我先讲一个故事吧。

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讲这么个道理,估计话还没讲完,人就跑开了。

故事是天然具有说服力、影响力,且自带沉浸感的。

下面讲讲怎么讲故事:

1,故事要有情节,有 情感 。

拿上面这个故事来说,男孩初次看见世界的惊喜,“爸,你看……”,这个父亲满怀欣慰,那对情侣一开始的不屑,跟后来恍然大悟后的冲击。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感动。

短短一分钟不到的故事,情绪来回动荡了好几次。

2,故事要有细节。

男孩“喊爸爸”,支持他的“第一次看世界”的惊喜;

父亲的微笑,表明他的开心;

情侣第一回在心里面想一想,第二回终于忍不住了说出来。

如果换一种表述,说,一个父亲带着治好眼病的儿子坐火车。是不是就特没劲了。

3,故事要有主题。

跟孩子讲完故事的时候,先不要把智慧点说出来,通过问孩子,互动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来,不一定要跟你本来的一样,孩子或许有孩子自己的感悟呢。

故事思维就是用故事的元素把事实包装起来,把个人 情感 融进去,让人产生代入感。像放电影一样,让他身临其境地经历这个事情,更加能够理解故事背后隐藏的主题。

最后,我们在选故事的时候,尽量不要选那种有双方对立的,而要多选一些没有善恶分明,非此即彼类的故事,这样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一些包容,更平和的心态去看人和事。

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要分年龄段,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时间不同,所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也不同,最重要的是有互动有共情。

1、0-1岁亲子共读。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有一个特点是会撕书和吃书,这是个要经历的阶段,父母也要耐心引导和不断的提醒陪读会度过这段时间。

2、1-3岁亲子共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专注力在10-20分钟,可以完整的听完一本绘本,并且能够理解和听懂故事的意思,这时候父母讲故事除了声情并茂意外,还要有互动,这样更利于孩子理解和专注,提升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互动的好处也可以增加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3-6岁亲子共读。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互动讲故事依然是关键,到了6岁左右要引导孩子自己阅读,为上小学阶段自主阅读做准备。

在引导自主阅读的时候要经历一个特别长的时间,孩子习惯性的听故事,会依赖于别人讲。有一个引导孩子自主阅读的技巧就是讲到高潮的时候,就停止,孩子会特别好奇然后会自己去看。

6岁以上基本能自己看书了,虽然会有点吃力还是可以克服的。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时间也就这么几年,值得被珍惜哦!

我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一直有3个原则:


01 亲子阅读,父母先读。

要孩子读的绘本,我都会自己先读一下,不只是翻看绘本内容,还会对绘本做一个初步全面的了解。从封面、封底、环衬、扉页以及勒口等处,了解绘本作者、译者、获奖、媒体推介、名家推荐等内容,基本了解一本绘本的背景情况。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一是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绘本故事的背景内容,为孩子理解故事提供辅助;

二是可以向孩子介绍插画和文字的艺术特色,正确引导、提升他的审美能力;


02 感情和技巧相结合。


读绘本需要真诚、投入,同时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主要从语调、节奏等方面去把控。


首先了解故事本身的调性,然后选择轻松、快乐、平静等不同的语调来阅读讲解,而急躁、焦虑、悲伤等情绪要尽量避免出现在讲述过程中。同时,在阅读中,要把握好讲述节奏,讲述过程中适当代入情绪和感情色彩,同时,抓住故事的关键点,在讲述中为孩子做到准确引导和提炼。


特别要注意的是: 当故事中令人伤心的情节出现时,让孩子去感同身受是好的,但同时要注意讲述的语气应平静而有力度,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痛苦”这件事是正常的,是可以面对的。同时,借助快乐的情节释放其它情绪,使亲子阅读最后达到一种有所感、有所悟的效果。


03 不要过早地停止亲子阅读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阅读上养成依赖心理,但即使孩子学会了很多汉字,也不宜让他早早独立阅读,而应该两条腿走路,慢慢放手。


因为学前和小学低年级孩子还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备的语言体系,因而没有足够的语言感觉和语言能力将它们连接成美妙的故事。亲子共读的过程就是在为孩子的独立阅读储蓄能量,一旦语言的感觉成熟,他自然会拿起书自己阅读。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大家好,我是教育创作者晓晓静儿,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给孩子讲故事,我是选择带孩子一起亲子阅读的形式。我女儿现在是幼儿园中班,我是从她1岁半-两岁的时候开始亲子共读绘本故事的,不同阶段讲不同阶段的故事。

首先,专注开始读书的关键时期。我女儿是从她1对半时开始读绘本讲故事,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非常重要。每天可以睡前给孩子读3-5本绘本故事书。大点的孩子,也可以读适合他们年龄的故事书。

其次,选择喜欢和适合的故事书的类型,一定要符合孩子的阅读理解的年龄。比如幼儿喜欢读字少,有鲜艳图案的绘本故事书。大点的孩子根据性别不同,喜欢读书的类型也有很大差别。比如男孩喜欢科普类、昆虫类,女孩喜欢公主类等故事书。

再次,指读的方法,读的时候一定要用手指指给孩子读,逐字给孩子读,读时声音也要抑扬顿挫些,中间可以设定绘本书外图文的问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孩子回答下,然后再继续读。再比如,为了让孩子能在上小学前多认识些汉字,我特意每次用手指着绘本读时,漏掉那个字不读,让她来读,问她:“这个念什么?”逐渐地,她就认识了些常见的汉字,以后看到这个字时,自己会大声说出来。

最后,共同读完一个绘本故事,我都会总结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一般我会给她重复读很多遍,她自己喜欢重复听,我就重复读。到最后,她可以指着绘本故事书,她可以复述给大家讲故事听了。

你好,我是一名对家庭教育有浓厚兴趣的教育从业者。关于您的问题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建议您可以这样做:

挑选好故事

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犹如一张白纸。我们给孩子展示什么,说什么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讲故事也一样。不同的故事给孩子的感悟是不同的,故事也有好坏之分。我们给孩子讲故事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故事获得成长。因此在讲故事时,要选择积极的,正面的故事。所以给孩子见故事的第一步是要挑选好故事。

让故事对孩子有吸引力

在给孩子讲故事前,可以通过给孩子设置悬念或者从身边的真人真事开始延伸,借此来增加故事对孩子的吸引力。在讲故事时我们还要学会音调,音色,语气,肢体动作等的变化,让故事变得有声有色,让孩子能跟随故事的变化,情绪也能融入故事当中。借此来增加孩子对故事的领悟和体会。

让孩子分享感悟

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情,看法未必一样。因此在听完故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用于表达自己的感悟。借此来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这样也可提升孩子的总结概括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让故事影响孩子的行为

给孩子讲故事是为了提升孩子,因此在故事结束,孩子分享完之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像故事中讲的那样,变得勇敢,聪明,有爱心等。那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引导孩子向这方面发展,进而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总结

给孩子讲故事不能敷衍,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从故事的选择,故事的讲述,到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重视,只有这样才能让故事起到应有的效果。

我讲的故事都是有知识性的!比如北斗星不会因为季节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凡是听过的小孩子都记得这个故事。比较喜欢讲身边的事,举例身边的例子,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讲。

怎么才算讲好一个故事,我认为,首先孩子要吸收你想要在故事里传达给他们的信息,这样故事才到作用。

但怎样才能让孩子接收到你想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这是我自己的讲故事的方法,我不会照着故事一字一字的读给她听,我会用我们平时沟通的语言先告诉她,这本书是讲什么的,然后再给她讲这个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我会让她参与在其中,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她回答。

有的人会觉得,讲故事不是为了能让他们早点进入睡眠状态吗?为什么还要提问,这样脑子就活跃了起来不想睡了。

其实用什么方法讲也没有错,主要是看家长是想怎么去讲,我会以这种方式讲,我是想传达绘本的信息给她,让她比较容易记住,她读过的故事,都可以学习到一个什么道理。不过这也要因材施教,每个小孩子都不一样,他们都有自己接受事物的方法,适合你小孩子讲故事的方法,就是讲好故事的方法

第一,要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选择相应的故事材料。如果孩子习惯不好。讲些行为习惯的。如果孩子缺乏勇气缺乏毅力,讲些励志的。如果孩子和父母的亲子关系一般,就讲一些 情感 上可以共鸣的。总之,最重要的要最大程度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第二,讲故事的时间最好固定在一个时间,比如晚睡前。因为孩子和大人一样,生活和工作有规律地去行动,一定好过毫无章法。更何况,越是有规律,反而就越轻松,越不觉得是负担。

第三,讲故事有没有收获,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来有效测评,如果孩子的的日常行为发生预期的好的改变,说明家长的努力是有效的。反之要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讲故事的内容和策略。争取每天让孩子有切切实实的收获。

Ⅱ 上海有哪些好的甜品店

上海性价比最高的cheesecake:marble cheesecake,tiramisutima这个名词的由来有点意思,是中文“铁马”的谐音,意为自行车tima harbour直译就是自行车的港湾了,由于自行车在中国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这家店的老板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平民的港湾,似乎现在也几乎做到了这一点,这家店的cheesecake我不敢说是上海最好,毕竟一些高级的意大利餐厅小弟未曾尝试,但是tima的cheesecake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15一份,味道绝对值得称道,纯,浓,甜,滑 ,正点,赞都是这里的东东的形容词:尤其适合喜欢甜食的tx ,里面的大理石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苏绝对值得一试 。 而且和中式小吃不同,这里似乎没有质量不稳定这种问题,介绍去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尤其是mm,如果想讨好某位mm的话可以一试哦~长宁区遵义路100号虹桥上海城美食街134-137店堂印象:LAVITA是个意大利小店,藏在复兴中路的一幢小楼里。我们直冲4楼。4楼算是LAVITA的一个红酒吧,有很棒的意大利音乐,视觉冲击力抢眼的红色沙发。靠复兴中路的那一边是一溜老式的玻璃窗,窗外是复兴路上茂密的梧桐树的树尖,很有点丽江古镇上酒吧的味道:毫不费力,就能“谋杀”掉一天时间。适合人群:特别的音乐,特别的甜品,窗外还有特别的景观:一片梧桐树的树尖。一的一切,只为了在老上海的上只角安静优雅地做一场浓浓淡淡的梦,甜品吃完,梦也醒来。

Ⅲ 哪些绘本可以玩呢

这里以美国幼儿绘本创意大师希格的《小狗和小熊》中文版的三册绘本为例,我让五位三岁宝宝和他们的妈妈做阅读实验,结果发现下列三个特点:
1. 在阅读《两个好朋友》时,女宝宝最兴趣的是冰激凌和生日蛋糕,她们并不是嘴馋,非吃不可,而是觉得制作冰激凌和生日蛋糕很好玩。一位妈妈用折纸来满足了宝宝的要求。她把纸做的冰激凌和蛋糕当宝贝,重复地阅读这本书,一边读一边把玩,装模做样地吃冰激凌或蛋糕。另一个女宝宝的妈妈则领着宝宝进入厨房,让她打下手,母女俩一同做了一个和小狗做的一模一样的蛋糕。宝宝还拍了照片,过后对谁都说:“看看,这个叫小狗生日蛋糕,做蛋糕太好玩了!”为了说明小狗蛋糕是什么,她接着就讲起小狗给小熊做生日的故事。
2. 两个男宝宝的关注点和女宝宝完全不同,在阅读《故事一连串》时,特别注意自己没体验过的游戏。读完了,立刻就模仿小熊,把一个纸箱扣在自己的头上,玩了一阵,又跳到床上去,模仿小狗又跳又叫。闹得妈妈发火了,才乖乖坐下来。
3. 一个平日很粘妈妈,不大会自己玩,认知能力也比较差的男宝宝,在听妈妈说图的时候,注意力很不集中,但当他们阅读《三个新故事》的时候,读到小熊想着从小狗背上滑下来的图画,就爬到妈妈身上,把妈妈当滑梯。他妈妈说:宝宝不敢玩滑梯,大概是很想玩。于是过后带他去游乐场,这一次,宝宝终于攀上了滑梯,一次又一次地玩了起来。
五个宝宝,在没有引导下,都在阅读绘本时产生了玩的念头,而且立刻行动起来,可以这么说:阅读,让宝宝有了更多的生活情趣,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获得提高。在这同时,由于阅读能玩,宝宝就会越来越爱阅读;也由于玩,加深了体验,宝宝在阅读上有了更大的收获。
但问题是:绘本中有一些情节,让宝宝模仿着玩,是很危险的。那么,妈妈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宝宝玩得开心,又不会发生意外呢?
先说故事,然后再玩
宝宝没亲自体验,也就是没经验过的事,你用告诫的语气告诉他很危险,不可做,他即使在你面前不敢玩,背后还是要试一试的。用讨论的方式引导他去发现某个动作的危险性,他没这方面的认知,依然搭不上调。那怎么办?
最好的,最自然的方式,还是回到阅读。在读图说图的时候,妈妈引导宝宝去说图画中表达的故事。例如:
在读《三个新故事》的时候,看着小熊爬到高高的椅子去,可以问宝宝:“小熊怎么下来呀?”让宝宝来说,同时说出可能发生的事,这样说着说着,宝宝动着脑筋想,他就会记住,有了警惕自己的意识。
在读《故事一连串》的时候,看到小熊把铁桶套在头上,拿不下来,这时就要和宝宝一同来想办法。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小熊把铁桶拿下来?说成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引导宝宝来说后果。当然最主要的一个故事是图画中小狗的做法:用电炸开铁桶。能够这样做吗?这样做的结果会怎样?由于宝宝参与一同想办法,一同找出那个办法行不通,有了这个过程,他自己玩的时候就会避开“不能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