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古代怎么过生日
寿庆仪式
寿诞:极为生日举行庆祝仪式,俗称“做寿”、“做生日”,一般指十年一次的大生日。孩子10岁生日叫做“长尾巴”,由外公外婆或舅父舅母送米??和衣物鞋帽以示庆贺。中、青年生日,没有请客庆贺之例,俗谚“不三不四”,是说20、30、40不庆寿,逢这样年庚,只增加一些荤菜而已。40岁不做寿,还因“四”与“死”谐音,做寿不吉利。寿庆通常从50岁开始,50岁为“大庆”,60岁以上为“上寿”,两老同寿为“双寿”。儿女们在寿辰日要给父母做寿。谚云“三十、四十无人得知,五十、六十打锣通知”。又有“做七不做八”之说。80岁寿辰多沿至下年补行。俗称“补寿”、“添寿”,也有提前一年庆寿的。凡成年人寿庆,男子“做九不做十”,不计足龄;女子则“做足不做零”;有的地方是男女皆“贺九不贺十”。旧俗还因百岁嫌满,满易招损,故不贺百岁寿。旧时凡大办寿庆,多是富室且有社会地位之家,贫穷人家则不做寿。
寿礼:庆寿之家,先期为寿翁蒸制米粉或面粉“寿桃”(寿越高,桃越大)分送亲族好友,同时告知为家中某老人几十寿庆之喜,祝寿以女婿女儿为主,儿子媳妇陪衬。
寿庆形式:庆寿之家发出请柬,同时布置寿堂,堂前正中挂金色“寿”字,或挂“百寿徒”,两边挂贺连“福如东海大,寿比南山高”。先摆好寿堂,寿辰前一天晚上,红烛高照,寿翁焚香拜告天地祖先后,端坐上座,受子孙和幼辈叩拜礼,俗称“拜寿”。寿诞日为正日,清晨,鸣放鞭炮,亲族好友登门祝贺,俗称“拜生日”。至时,寿翁回避,堂上虚设空座,贺客向虚座行礼,儿孙侍立一旁答礼。
寿宴:先招待鸡蛋、茶点、长寿面。有不少敌方,请全村、全族吃寿面,未到的还送上门。吃寿酒,寿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入座,而是找几个年龄相仿的老者作陪,在里屋另开一席。菜肴多多益善,取多福多寿之兆。寿宴过后,寿翁本人或由儿孙代表,向年高辈尊的亲族贺客登门致谢,俗称“回拜”。富有人家还于晚上请戏班坐棚清唱(不化妆、不表演、不登台)。但有鼓乐伴奏。大多唱喜庆戏文,如《打金枝》、《九锡宫》等。
❷ 中国古代有生日蛋糕吗
如果你找相似的物品、寿桃算是。。
如果就是生日蛋糕,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告诉你:没有
❸ 在没有蛋糕和生日歌的古代,古人都是怎么庆祝生日的
古代人相信,过生日的时候吃这些东西就会让寿星长寿。所以这些食物是寄托了古代人对于寿星的美好祝福的。当然现代吃蛋糕,唱生日歌也是。叽萝觉得,不管怎么样,过生日有家人的陪伴就都是好的。当然现代吃蛋糕,唱生日歌也是。叽萝觉得,不管怎么样,过生日有家人的陪伴就都是好的。
❹ 蛋糕是西方人生日的产物,我国古代人过生日吃什么
古人过生日
“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封演于《封氏闻见记·降诞》如是书。可见生日习俗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为普遍的一种风俗。“过生日”是我们为纪念每年的这个时日所举行的特定仪式,其具有“过渡性”与“重复性”。老一辈的生日习俗保留着吃长寿面、寿桃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日习俗有其保留也有其消泯。那么,在千年之前的古人又是如何过生日的呢?有什么习俗保留了下来呢?
生日的起源与由来- 生辰八字为生日日期
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完备详细的计时方法,古人出生的干支历日期便是“生辰八字”,即如今的生日。又因为当时道教的盛行,在民间信仰之中,以其关乎人生命运,仕途、婚姻的说法,“生辰八字”也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意义。例如《中华全国风俗志》之中写到男女婚前需“草八字”,交换各自的生辰八字写在庚贴,以推算婚姻是否大吉。所以生辰八字也是古人生日组成的重要一部分。
- 生日习俗注重老幼
我国的生日习俗历来比较注重老人和孩子两头。一般来说老者生日称为寿辰,而非生日。寿分三种:上寿为百岁、中寿为八十、下寿为六十。 做寿之人为寿星。寿星有两意,一指二十八宿中的角亢;二指民间神话中的神灵——南极仙翁,因其形象老态龙钟,慈眉善目,故有寿星之称。
从古代的生日习俗之中,我们可以透过热闹的生日庆祝仪式,看到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初生日的目的是为了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长辈庆贺寿礼的重视,流传千年的孝道未曾因生日形式的改变而消失。
但是我们也同样可以看到,借生辰之由铺张浪费并不可取,唐玄宗在后期只沉迷声色犬马;慈禧不顾亡国之危,仍只顾大摆寿宴,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要保留古文化的美好,剔除腐朽的糟粕。脱去虚荣浮华的外衣,珍惜、传承可贵的节日风俗。
❺ 今人过生日吹蜡烛吃蛋糕,那古人过生辰又是怎样的呢
不知道看叽萝文章的小伙伴有没有今天过生日的,如果有的话叽萝先祝愿小伙伴你生日快乐噢~愿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新的一岁要万事胜意啊~今天呢,叽萝想跟小伙伴们聊一聊过生日的事情。对比一下古人今人过生日的时候都有什么区别~
到了唐代之后,随着皇帝们过生日,百姓们也开始过生日。在传统的中国生辰当中,人们会准备宴席,宴席里有代表长寿的长寿面和寿桃,这两样东西都是不能少的。请客人吃饭,客人送礼和说吉祥话都是中国传统寿宴当中应有的。不过现今人们似乎更喜欢吃生日蛋糕,而长寿面寿桃一类的则不怎么出现了。
❻ 古代中国人如何过生日
中国传统的生日一般都要吃鸡蛋和长寿面
过生日,是一项古老传统。中国最早过生日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的周朝。到春秋战国时期,尽管还没有完整的生日庆贺礼仪,但过生日的现象已经很普遍。相传我国古代着名的军事家孙膑,在母亲八十岁生日时,送了一只桃子,从此在中国就有了给老人祝寿送寿桃的风俗。
到了南北朝,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祝寿礼俗。唐宋时期,则是祝寿礼俗的发展的高峰。据史料记载,风流天子唐明皇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圣寿节”,开了中国皇帝庆寿的先河,这以后的历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圣寿节”。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日送礼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达官显贵利用生日礼品攀龙附贵,平民百姓则借生日礼品维系人情往来。同时人们过生日的讲究也越来越多,一岁抓周、十岁长尾巴、本命年、五十大庆、六十上寿、八十补寿、男子做九不做十、女子做足不做零、百岁嫌满不做寿等等。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日礼仪文化,成为中国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中叶,西方生日文化传入中国,生日蛋糕、生日蜡烛、生日贺卡、生日party,已经成为中国人过生日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十二星座、生日密码以及西方人独具特色的送礼方式,也为古老的中国生日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纵观生日的发展历程,无论历史的烟云怎样变迁,世态万相如何变化,但生日快乐的祝福主题却一直没有变,人们对快乐的追求也始终如一。今天,过生日已经成为中国人表达亲情、友情、爱情的表达方式,生日礼品的内涵越来越丰富,礼品的风格也开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和时尚化。所有这一切都为无限广阔的生日市场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生日经济的到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什么要吃寿面?
唐明皇即位后,渐渐冷落原来患难之妻王皇后,有一天,王皇后对唐明皇说华民:“三郎你忘了当后我脱下新做的紫色背心换了一斗面,为你做汤饼过生日的事吗?”这故事反映了唐代人过生日是吃“汤饼”的。汤饼又叫做“水引”,也就是汤面,可见过生日吃汤面的习俗由来已久。
后代因为它是过生日祝寿用的,所以称作“寿面”。因为我国食品中面条最为绵长,寿日吃面,表示延年益寿。作寿一定要吃寿面,寿面要求三尺,每束须百根以上,盘成塔形,用红绿镂纸拉花罩上面作为寿礼,敬献寿星,必备双份。祝寿时置于寿案之上。吃寿面是过生时最要紧的饮食。
❼ 没有生日蛋糕的古代,人们吃什么庆祝生日呢
没有生日蛋糕的古代,人们还有更多东西可以庆祝生日。比如长寿面、寿桃、还有煮鸡蛋等等。
过生日面粉做寿桃,希望长辈长寿安康。
古代的中老年人过生日叫过寿。这些人过生日的时候,家里人就会用面粉做出很多造型不同的馒头,最普遍的就寿桃。用发面蒸好的寿桃,出笼的时候在桃尖的位置摸上粉红色,在叶子的位置抹上绿色,看上去非常的喜人。寿桃的味道一般,但是寓意确实非常的好的。
条件好的家庭,还会在过生日这一天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们相聚一堂,一起庆祝寿星老的生日。
❽ 没有蛋糕该怎样过生日
古时候的生日蛋糕只会出现在国王,等级的较高贵族和其它重要人物的生日上,普通人,尤其是小孩从来都不用蛋糕庆祝生日。这容易被解说为:只有贵族阶层才有财力举行生日庆典,而且有可能被载入史册被人们记住。一些史学家认为是过生日者要带上生日“桂冠”的习俗引发了这些早期的生日蛋糕庆典活动。
后来,庆祝生日必备蛋糕成为世界各地的传统,无论老少贫富都是如此。虽然当今一些国家的生日蛋糕风俗有所雷同,但是每个人庆祝生日用蛋糕的方法都不一样。各地的人们根据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古老的文化传统,在生日使用蛋糕时都有自己的仪式。我国也有用“面”来过生日的,代表“长寿”之意
❾ 现代社会过生日一般会吃蛋糕,古代人过生日有什么讲究
古代人讲究逢九一次大生日,会大兴寿宴。寿宴上会有寿桃,寿面。受邀请的人会送寿礼,还会用诗词来庆贺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