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合伙做生意,怎么分成
两个人合伙做生意利润分配要公平。
1、付出多的人会不平衡。付出多的人一般也正是实际掌握管理权的人,一旦他们心理不平衡,就很有可能以权谋私,最终导致合作流产。
2、付出少的人不敢监督。由于付出多的人没有得到什么回报(有时候只是区区数千元甚至数百元的工资),自然气粗,稍不高兴随时可能撂挑子,付出少的人根本不敢多话,否则自己收不了场。
3、时间长了关系就变质了。在上述两种心态的左右下,合伙人的关系就会逐渐微妙起来,久而久之合作就难以为继,甚至朋友都做不成。
事实上,合伙做生意不光要考虑出资因素,也必须考虑出力因素。根据不同性质的行业以及出资额的多少,管理所占的比例应有所区别。我建议,总投资100万以下的项目,管理股在20%~40%间比较合理,1000万以上的项目,5%比较合理。
例如甲投资50万,乙30万,丙20万,合伙做生意赚了50万,约定管理股为20%,乙主要管理(认定为70%的贡献),甲参与管理,丙是甩手掌柜不做事。
则其中80%(40万)利润按投资比例分配,20%(10万)按管理贡献分配。这样甲可以得到40×50%+10×30%=23万元,乙分得40×30%+10×70%=19万元,丙分得40×20%=8万元。
这样的比例乙觉得还算不错,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丙也不亏,毕竟才投入20万就生了8万的利润。管理贡献的比例评定有分歧时,原则上应该由主要管理人(CEO)决定。
‘贰’ 合伙做生意怎么分红
这个很简单,你们合资做生意。必须另外请人做账。每天的进账多少出账多少都要有个明细朋友合作创业需要注意三个环节:一、按劳取酬,按股分红。着值得注意的方面,如果你们决定让其中一个来负责着家店的经营,那么你们就不要在参与其中,甚至连帮忙都不要去(省的日后出了妖蛾子,连你自己心里都不痛快),只要按照你们事先商定好的工资去支付给哪个经营店面的人就可以。 分红必须按股金比例,切不可义气用事,或者什么平时谁干的多或少的,这些都会产生矛盾。二、签定正式的合作协议。协议内容要至少含盖:合作标底清楚,出资金额明确,红利分配办法,合作具体事宜,特殊情况处理办法(比如:有人想撤股、大家想散伙、赔钱了怎么办?、店面损失承担(包括货物)等等),明确仲裁机构或者调解人。三、明确职责和监督。在朋友合作期间,最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就是不信任,所以明确职责和监督权利是必须的,只有明确了,在日后的经营管理中才不会发生矛盾。 个人理解、如不全面多多见谅、仅供参考!
‘叁’ 如何与合伙人分食创业蛋糕
按合伙时的比率分配,有当时的合同协议,不要乱自己的套,不要乱大家的套,创业辛苦,钱来之不易,该怎么分就怎么分
‘肆’ 合伙做生意分红
1很多人看到商机,脑子一转认为有利可图,朋友亲戚坐下来吃一顿,一合计就马上开始干了,至于以后的利益分成问题,只有口头的承诺,完全出于义气与信任。而生意变化万千,当生意走上正轨了,往往就涉及到具体的分红问题啦,在利益面前,之前的承诺可能都成了浮云。
因此,合伙做生意之前,一定要确立分红协议,或是在合伙协议里专门一章明确分红问题。具体协议项包括分红依据、分红比例、分红时间、支付方式等
2在合伙生意里,资金、客户资源、市场渠道、经营管理能力、人脉资源、社会关系网络、技术能力、货源等等,这些都是合伙的基础资源和前提,也是分红的依据。合伙生意里的每一个合伙人都有某些方面的合伙资源,在生意的谋划期,一定要认真评估每一种合伙资源的价值,再根据价值确定股份,进而给出该资源对应的分红比例。这样每一个价值都得到体现,消除争议隐患。
3分红的时间也最好进行约定。生意往往是需要资金储备和资金周转的,如果过快把盈利分光了,后续可能出现周转危机,且频繁分红也会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可以根据行业情况,约定按月、按季度或是按年进行分红。一些特殊行业也可以按天或是周,甚至是按项目周期进行分红。
4此外,为了防止在财务上出现纠纷或是相关人员作弊扯皮,做到有记录可查,还可以对分红的支付方式进行约定,采用现金支付或是银行转账中的一种,尽量不要多种方式混用,此外,每个合伙人的分红接收账户要写进协议,固定下来。现在网银普及了,可以采用银行转账或是网银转账作为分红支付方式,大家查询方便,减少现金支付风险。
5生意做大了,可能还没等到盈利,就需要进行增资。一旦增资,就涉及到原有的分红比例的调整,可能有两种方式解决新分红比例:一是按新投资额重新有好协商分红比例;而另一种情况则是,部分合伙人无法增资,却又不愿意降低分红比例,往往造成僵持不下,影响经营,对于这种情况,一种解决办法就是新增投资以借贷方式而不是股权投资方式进入。因此,为了防患未然,最好在分红协议上明确以后的增资及分红的调整办法。
6
合伙生意里,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甲合伙人负责生意的经营管理,而其他合伙人只投入自己的资源,不参与经营。这种情况下,对于甲合伙人的经营管理付出,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把其折算成甲的股权进行分红,而不对其发对应薪酬;另一种方法是,给甲的经营管理付出开薪酬,不参合到甲的其他合伙资源里这算股权。
生意有成败,如果生意失败了,或是短期无盈利,那甲就很可能长期没有收入了,也就是其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回报,有失公允。因此,建议对于这样的情况采用后一种方法。
‘伍’ 企业合伙人怎么分配股权
合伙人股权分配十大要点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5月底,中国的企业数量是1959.4万户。中国每天有1万多家企业注册,平均每分钟诞生7家企业。但是,中国企业的存活率却很低。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底,14.8%的企业存活期不到1年,28.8%的企业存活期不到2年,近一半(49.3%)企业的存活期不到4年。
我们手头没有最新数据,但我们预测,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015年,中国企业的存活率不会高于这个数据。
即便是拿到融资的企业,王也提出“警惕C轮死”,预测90%企业会死在C轮。很多企业会走上“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倒闭”之路。
我们不去逐一分析,每家创业企业具体的死因。但是,影响创业企业生死存亡的,肯定有合伙人股权。
我们选择合伙人股权作为讨论点因为“三性”:
重要性。我们认为,创业企业的基础,一是合伙人,二是股权。归根到底,是合伙人股权。它基本奠定了一家创业企业的基因;
不可逆性。创业企业的产品出点问题,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解决。技术或运营出点问题,影响的是公司短期发展。但是,如果合伙人股权出问题呢?经常是不可逆的“车毁人亡”。开局稀里糊涂,难治;
普遍性。在过去,创业者一人包打天下,不需要考虑合伙人股权问题。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合伙创业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成功企业的标配。但是,对于合伙人股权这个新课题,中国很多创业老手和新手都缺乏基本的认知。
二、统计数据
在我们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合伙人股权故事,也帮创业企业处理过形形色色的合伙人股权事故。基于项目经验,我们梳理了导致合伙人股权纠纷的“十大坑”。
专注互联网公司数据研究的IT桔子据此开发了一套企业股权健康体检工具。该工具上线后,创业者们纷纷都来“测一把”,3天内共有2134位创业者为自己公司做了股权体检。基于收集的统计数据,我们准备了本调研报告。
以下是我们的问卷与收集到的创业企业股权体检数据:
三、数据分析
基于这些一手数据,我们对企业股权体检结果逐一分析如下,供创始人做合伙人股权架构设计或投资人判断投资项目时参考:
1、创业团队是否有大家信服明确的老大?
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权战争,缘于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
企业有清晰明确的老大,并不必然代表专制。苹果、微软、Google、BAT、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老大不控股时,这些企业都通过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等确保老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创业团队的决策机制,可以民主协商,但意见分歧时必须集中决策,一锤定音。
在公司的股东会与董事会层面,老大只有对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会沦为赌徒手里不断转售的纸牌。老大在底层运营层面适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与局限性。有些声称试验失控的创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权层面冒险失控。
根据统计数据,有13.5%的企业没有明确老大。这可能会影响到这些企业的决策效率,甚至引发创业团队内部的股权战争。
2、创业团队是否有合伙人?
在过去,很多创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
在现在,新东方三驾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创始人单打独斗心力难支,合伙人并肩兵团作战共进退才能胜出。创始人需要寻找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它重要领域可以独当一面的同盟军。
“初创企业合伙人的重要性胜过风口的商业模式”,并不为过。在实践中,有很多创业者问如何做“员工”股权激励,但很少有创业者问如何做“合伙人”股权设计。
即便有些创业者意识到合伙人的重要性,但你见到他们公司的股权架构时就会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他们认为的重要合伙人,很少持股。
合伙创业,合伙人既要有软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长远。只讲交情不讲利益,或只讲利益不讲交情,都是耍流氓。
根据统计数据,参与体检的有17.71%创业企业都只有光杆司令创始人,没有合伙人。创业路上,你们想一个人爬雪山过草地吗?
3、创业团队是否完全按出资比例分配股权?
如果把创业看成一场远距离拉力赛,赛车手最后可以胜出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选择、赛车手的素质与跑车的性能。跑车赖以启动的那桶汽油,肯定不是胜出的唯一重要因素。创业企业合伙人的早期出资,就好比是那桶汽油。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我们见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都是“时间的错位”:根据创业团队当下的贡献,去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创业初期,不好评估各自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出资就成了评估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这导致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成了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了创业小伙伴。我们建议,全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人力股要占大头。
人力股要和创业团队四年全职的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对于创业团队出资合计不超过100万的,我们建议,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
根据统计数据,近一半(43.11%)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都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这可以是一个结果,但慎重将团队成员出资当成决定股权分配数量的依据。
对于剩下的近一半(56.89%)不是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的创业企业,公司得有其它决定合伙人股权分配数量的公平合理依据。比如,以往工作履历、对创业项目未来的参与度与贡献度、承担的创业风险等。
4、创业团队是否签署了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
创业团队股权的一些进入机制(激励股权预留、股权比例与出资比例不一致等)与退出机制(分期成熟、回购等),很难写进工商局推荐使用的标准模板公司章程。因此,我们建议,创业团队就股权的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单独签署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
根据统计数据,高达40.07%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都没有签署股权分配协议。对于这些企业,你们回去翻翻你们的公司章程,知道合伙人如何进入退出吗?
5、创业合伙人是否有退出机制?
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
离职后,退出合伙人坚决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
(1)《公司法》没规定,股东离职得退股;
(2)公司章程没有约定;
(3)股东之间也没签过任何其他协议约定,甚至没就退出机制做过任何沟通;
(4)他出过钱,也阶段性参与了创业。
其他合伙人认为不回购股权,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对合法回购退出合伙人的股权束手无策。
对于类似情形,我们通常建议,
(1)在企业初创期,合伙人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通常占10-20%之间),人力股占大头(80%-90%之间),人力股至少要和四年服务期限挂钩,甚至核心业绩指标挂钩;
(2)如果合伙人离职,资金股与已经成熟的人力股,离职合伙人可以兑现,但未成熟的人力股应当被回购;
(3)鉴于咱们中国人“谈利益,伤感情”的观念,我们建议,合伙人之间首先就退出机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沟通理解到同一个波段,做好团队的预期管理,然后再做方案落地。
根据统计数据,虽然经过反复的市场教育,仍然有大量企业(41.10%)并没有任何合伙人退出机制。即便是已经有合伙人退出机制的企业,退出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被执行性,以及合伙人团队对退出机制的认同感有多高,也是个问题。
6、外部投资人是否控股?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股权缺乏基本常识的,不仅仅是创业者,也包括大量非专业机构的投资人。比如,我们看到,有投资人投70万,创始人投30万,股权一开始简单、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
但是,项目跑2年后,创始人认为,自己既出钱又出力,吭哧吭哧却干成了小股东,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却是大股东,不公平。想找其他合伙人进来,却发现没股权空间。投资机构看完公司股权后,没有一家敢进。优秀合伙人与后续机构投资人进入公司的通道都给堵上了。
我们见过太多上市公司投资个三五百万,甚至有的孵化器投资个三五十万,都热衷于控股创业企业。他们认为,股权占的抢的越多越好。很多初创企业,一开始把股权当大白菜卖。
等到公司启动融资,发现股权结构不对,想对股权架构进行调整时,发现微调早期投资人股权就是动人家价值三五百万的蛋糕,是活生生“烤”验人性。人性,又很难经得起“烤”验,结果经常是鸡飞蛋打。
根据统计数据,高达19.49%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由外部投资人控股。这些企业在未来招募合伙人与外部融资时,都会经历股权之痛。如果没有在创业早期调整股权结构,这会给后续合伙人与机构投资人进入添堵,进而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7、是否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我们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热衷于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职人员撑门面,并发放大量股权。
但是,这些兼职人员既多少时间投入,也没承担创业风险。股权利益与其对创业项目的参与度、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性价比不高。这也经常导致全职核心的合伙人团队心理失衡。
对于外部兼职人员,我们建议以微期权的模式合作,而且对期权设定成熟机制(比如,顾问期限,顾问频率,甚至顾问结果),而不是大量发放股权。经过磨合,如果弱关系的兼职人员成为强关系的全职创业团队成员,公司可以给这些人员增发股权。
根据统计数据,有13.17%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
8、是否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希望借助外部资源,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当成公司合伙人大额发放股权。但是,资源入股经常面临的问题是:
(1)资源的实际价值不好评估;
(2)资源的实际到位有很大变数;
(3)很多资源是短期阶段性发挥作用;
(4)对于价值低的资源,没必要花大量股权去交换。对于价值高的资源,资源方也不愿意免费导入。
因此,对于资源承诺者,我们通常建议,优先考虑项目合作,利益分成,而不是长期股权深度绑定。即便股权合作,主要也是与资源方建立链接关系,通过微股权合作,且事先约定股权兑现的前提条件。
根据统计数据,有12.61%的企业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
9、是否给未来管理团队与员工预留了一定比例的股权?
创业就像接力赛,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持续招募人才。股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创业团队最初分配股权时,应该有意识地预留一部分股权放入股权池,为持续招募人才开放通道。
根据统计数据,有17.57%的创业企业没有给后续人才进入预留股权通道。如果创业团队后续对预留股权招募后续人才达不成一致意见,这会影响到人才招募,进而严重影响公司发展。
10、创业团队是否有跟配偶就创业股权进行钱权分离的协议?
全职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的核心团队,是创业合伙人。容易被忽视的是,创业合伙人的配偶,其实是背后最大的隐形创业合伙人。关于配偶股权,一方面,很重要。中国的离婚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创业者群体的离婚率可能高于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法律,婚姻期间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夫妻间另有约定。创业者离婚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薯仔创始人王薇因为配偶股权纠纷,影响了薯仔的最佳上市时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创投圈还专门为此设计了“薯仔条款”,简单粗暴地要求创业者配偶放弃就企业股权主张任何权利;但另一方面,很敏感。处理不当,股权没分完,婚先离了。
为了既保障公司股权与团队的稳定性,又兼顾配偶合理的经济利益,稳固创业者后方的和谐家庭关系,我们专门开发了“七八点配偶股权条款”,一方面,约定股权为创业者个人财产,另一方面,创业者同意与配偶分享股权变现利益,做到钱权分离。
根据统计数据,有高达60.03%的创业企业没有就配偶股权做到钱权分离。如果婚姻出现变数,创业者只能愿赌服输。
四、结语
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创始人需要可以并肩作战的合伙人,而公司核心创业团队之间建立“共创、共担、共享”、阳光透明、相对公平合理的合伙创业文化,做好合伙人股权分配,有利于吸引合伙人。
很多创业者还在犯股权分配的常识性错误。我们预测,犯这些常识错误的比例会高很多。初创企业的基础,一是合伙人,二是股权。基础没打好,纠正的代价极大,甚至无法挽救。
做好公司合伙人股权架构,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
‘陆’ 合伙生意该怎么分配
可以和他们签一份合作的协议,而且最好有第三方证明人在场。
合伙人: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
(其他合伙人按上列项目顺序填写)
第一条 合伙宗旨
第二条 合伙经营项目和范围
第三条 合伙期限
合伙期限为________年,自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__年________日止。
第四条 出资额、方式、期限
1.合伙人____________(姓名)以____________方式出资,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元。
(其他合伙人同上顺序列出)
2.各合伙人的出资,于____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以前交齐,逾期不交或未交齐的,应对应交未交金额数计付银行利息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3.本合伙出资共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元。合伙期间各合伙人的出资 为共有财产,不得随意请求分割,合伙终止后,各合伙人的出资仍为个人所有,至时予以返还。
第五条 盈余分配与债务承担
1.盈余分配,以________为依据,按比例分配。
2.债务承担:合伙债务先由合伙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时,以各合伙人的____________为据,按比例承担。
第六条 入伙、退伙,出资的转让
1.入伙:①需承认本合同;②需经全体合伙人同意;③执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
2.退伙:①需有正当理由方可退伙;②不得在合伙不利时退伙;③退伙需提前________月告知其他合伙人并经全体合伙人同意;④退伙后以退伙时的财产状况进行结算,不论何种方式出资,均以金钱结算;⑤未经合同人同意而自行退伙给合伙造成损失的,应进行赔偿。
3.出资的转让:允许合伙人转让自己的出资。转让时合伙人有优先受让权,如转让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第三人按入伙对待,否则以退伙对待转让人。
第七条 合伙负责人及其他合伙人的权利
1.____________为合伙负责人。其权限是:①对外开展业务,订立合同;②对合伙事业进行日常管理;③出售合伙的产品(货物),购进常用货物;④支付合伙债务;⑤____________。
2.其他合伙人的权利:①参予合伙事业的管理;②听取合伙负责人开展业务情况的报告;检查合伙帐册及经营情况;④共同决定合伙重大事项。
第八条 禁止行为
1.未经全体合伙人同意,禁止任何合伙人私自以合伙名义进行业务活动;如其业务获得利益归合伙,造成损失按实际损失赔偿。
2.禁止合伙人经营与合伙竞争的业务。
3.禁止合伙人再加入其他合伙。
4.禁止合伙人与本合伙签订合同。
5.如合伙人违反上述各条,应按合伙实际损失赔偿。劝阻不听者可由全体合伙人决定除名。
第九条 合伙的终止及终止后的事项
1.合伙因以下事由之一得终止:①合伙期届满;②全体合伙人同意终止合伙关系;③合伙事业完成或不能完成;④合伙事业违反法律被撤销;⑤法院根据有关当事人请求判决解散。
2.合伙终止后的事项:①即行推举清算人,并邀请____________中间人(或公证员)参与清算;②清算后如有盈余,则按收取债权、清偿债务、返还出资、按比例分配剩余财产的顺序进行。固定资产和不可分物,可作价卖给合伙人或第三人,其价款参与分配;③清算后如有亏损,不论合伙人出资多少,先以合伙共同财产偿还,合伙财产不足清偿的部分,由合伙人按出资比例承担。
第十条 纠纷的解决
合伙人之间如发生纠纷,应共同协商,本着有利于合伙事业发展的原则予以解决。如协商不成,可以诉诸法院。
第十一条 本合同自订立并报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之日起生效并开始营业。
第十二条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应由合伙人集体讨论补充或修改。补充和修改的内容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三条 其他
第十四条 本合同正本一式____份,合伙人各执一份,送____各存一份。
合伙人:____________
合伙人: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删选!
‘柒’ 几个人合伙创业,股权怎么分
【量化】在早期股权分配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用考虑到创始团队成员之间的股权分配的问题,那么股权怎么分比较合理呢?
在这里要区分的是人力资本驱动的互联网轻资产行业和财务资本驱动的重资产行业。
以互联网轻资产的行业,进行一个公司股权分配的案例解析:
*注释:该案例的算法是,基于上述的四个宏观维度与个人实际现状进行量化分配,最后的结果应该是每个人在每个维度所获得的分配数据相加之和,这就是公司股权分配的结果。
1、创始人股:为保障创始人控制权,通常情况下会有一部分蛋糕是创始人独占的,建议独占的这部分是20%-30%(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2、身份/发起人股:为保障联合创始人话语权,这个维度上的股权是大家一起均分的,建议是8%-15%之间(具体根据发起人人数确定)
3、风险/资金股:早期风险的承担者和价值贡献输出者,在这个维度上就是早期的风险承担部分,这个维度上的股权是依据实际出资来确定,建议是10%-25%(具体根据实际出资总额和工作年薪与现行工资差额来确定)
4、贡献股:围绕着基于人力资本价值输出的高度认可,这部分股权的建议是30%-62%,大致分为基础贡献股(公司背景和工作年限)和岗位价值贡献股(基于行业属性判断的岗位价值权重)。
【动态】大多数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基于人的价值输出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力资本的不确定性太强,特别是一些核心关键岗位的leader(通常就是合伙人/联合创始人)一旦发生人力价值输出终止通常给公司带来的伤害也是毁灭性的。
这样不仅让公司无法正常运营,同时也带走其名下的股权。给后期的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
所以,股权的设计必须是动态的,在课程中详细介绍135渐进式、532动态股设计的详细操作步骤,参加学习关注“硅股传奇”根据上述的案例,动态股可以设计为:
成熟期:3-5年
成熟机制:以4年成熟期为例
1 1 1 1(每年); 2 2(每两年); 3 1; 1 2 1
成熟原则:创始团队成熟机制尽量保持一致
立刻成熟份额:基于合伙时间确定(3个月5% / 6个月10%)
‘捌’ 谁能成为合伙人股权蛋糕怎么分
可以参考下这篇文章,里面说的非常清楚啦。
‘玖’ 关于合伙做生意,怎么分红
这个要看你的预算了,前期费用怎么出,这时利润就要跟投入挂钩了,后期走上正轨以后,基本各项开支都确定了,然后再根据工作量和投入情况决定利润分配,总之都是要根据投入人力物力比例来决定分红,关键还是要事先都商量好,都愿意就行了,别等到事后商量,那样容易闹崩
‘拾’ 合伙做生意 怎么分成问题请大家帮我分析!
你的合伙人想在开业后首先收回他的成本,我觉得不甚合理。即然选择合伙,首先要想到共赢。他投入的是资金,你投入的是人脉与心血,同样都是资本,为何不可以作价入股,投股份制呢,这样你们就可以按股来分成,这样不是省了很多事跟烦恼吗。你要明白先小人后君子,事前把所有的事情都讲明白,免得以后产行纠纷,该订的规章制度还是要订的,俗话不是说有规成方圆,就是这个理,如果你的合伙人不同意你这些合理的要求那最好不要合伙,生意讲究的是合气,合气才能生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