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工制作 » 蛋糕烤多久变色
扩展阅读
戚风蛋糕脱模要等多久 2025-07-15 16:07:42
国庆订什么蛋糕好 2025-07-15 15:58:13

蛋糕烤多久变色

发布时间: 2023-08-10 14:40:38

㈠ 卡仕达千层蛋糕的做法,卡仕达千层蛋糕怎么

用料
主料

低筋面粉90克

卡仕达酱适量

鸡蛋黄3个

牛奶40克

色拉油22克

辅料
草莓酱
30克
细砂糖
35克
蛋清
3个
卡仕达千层蛋糕的做法
1.
鸡蛋黄,卡仕达酱,色拉油和牛奶混合搅拌均匀,不用打发,卡仕达酱不用放很多,2勺就够了

2.
低筋面粉过筛后加入蛋黄糊搅拌均匀

3.
无油无水打蛋盆,将蛋清打发到湿性发泡

4.
一半打发的蛋清加入蛋黄糊,翻拌均匀

5.
再将蛋黄糊倒入剩下的蛋清里面,翻拌均匀

6.
这是最后翻拌好的样子

7.
蛋糕糊倒入模具,不要全部倒入,大约0。5公分左右,烤箱预热200度,入烤箱中层,烤制表面微微变色即可,然后拿出来,刷一层卡仕达酱,再倒入0.5公分左右蛋糕糊,以此类推,直到把所有蛋糕糊烤完,然后脱模倒扣在油布上面

㈡ 分蛋法磅蛋糕怎么做

用料

无盐发酵黄油 100克

盐 1小撮

糖粉 100克

鸡蛋2个 带壳约120克

柠檬皮屑 1/2个柠檬皮的份量

柠檬汁 1大勺

朗姆酒 1大勺

低筋面粉 100克

分蛋法磅蛋糕的做法

  • 准备工作:
    1,黄油软化到室温
    2,蛋白蛋黄分离,蛋白放入冰箱继续冷藏或者冷冻。
    3,面粉过筛
    4,糖粉分成两部分各50克
    5,柠檬皮刨屑
    6,依据自己的进度提前预热烤箱至200℃

  • 放入预热好的烤箱,转170℃烘烤40分钟。烘烤至20分钟表面变硬,微微变色时,可拿出烤盘,用沾过水的小刀在面糊中划一道线。判断成熟方法:取出后先确认裂痕有无上色,是否干燥定型。再用竹签插内部,如果竹签上没有沾任何东西表示蛋糕已经烤熟。如果竹签上沾有东西可再放回烤箱继续烤5分钟。如果担心表皮上色过深,可在上部插一烤盘或盖一张锡纸。出炉后,脱模放至晾网上放凉。最后密封室温保存。

㈢ 无敌榴莲盒子蛋糕的做法步骤图,怎么做好吃

- 准备食材 -

常温牛奶 30g
鸡蛋 2个
低筋面粉 30g
糖粉 20g
玉米油 20g
醋 几滴
榴莲肉 500g
淡奶油 500ml
糖分 20g
- 步骤 -

1.蛋清蛋黄分离、分别放入无油无水的容器中。 首先,手动打蛋黄、加入20g玉米油打匀,再加入30g的牛奶打匀,最后加入低粉30g、Z字型打匀、打至顺滑无颗粒感。

2.电动打发蛋白,先加入几滴醋,先打起发泡、然后分3次加入20g的糖分、打至湿性发泡就可以了,就像图片一样起勾即可、这样可以避免烤时开裂。

3.用刮刀先把一部分蛋白和蛋黄拌匀,从下往上翻拌,手不要太重、但是速度要快!

4.把拌匀的面糊倒入蛋白内、把剩下的蛋白和面糊拌匀、同样要快要轻。

5.把拌好的蛋糕糊倒入烤盘中、用刮刀刮平,同时150度预热烤箱,蛋糕烤12-15分钟、按个人的烤箱脾气,烤至表面变色即可啦。(先烤12分钟,用牙签插一下、看看蛋糕还有没有粘液、没有就考好了。

6.把考好的蛋糕倒扣晾凉,蛋糕胚就做好了。

7.把蛋糕按照盒子大小切片

8.先把榴莲肉打成泥、装到裱花袋里 再将淡奶油加20g糖分打发后装到裱花袋里

9.开始装盒子了:先放一片蛋糕胚到盒子底部,挤一层淡奶油、在铺上一层榴莲泥,再放一片蛋糕胚

㈣ 为什么我的蜂巢蛋糕烤不黑

是不是红糖没放够?蜂巢蛋糕
配方:全蛋:240克 蜂蜜: 10克 苏打:10克 炼乳:320克低筋粉:200克 水:350克 细砂糖:300克 液态油:240克
方法:先将清水、细砂糖依次倒入盆内用火煮开,冷却到50℃备用;把全蛋、蜂蜜、炼乳依次倒入盆内搅拌均匀;加入液态油搅拌;把过筛的低筋粉及苏打粉倒入继续搅拌;最后把冷却的糖水分次加入面糊内搅拌均匀;静放大约40分钟。
将面糊装入裱花袋,挤入模具内达到7分满。
放入烤炉进行烘烤,上火温度为180℃,下火温度为200℃,烘烤时间为35分钟。
烘烤20分钟,待蛋糕轻微变色时,立刻调盘烘烤。
继续烘烤15分钟就可以出炉了。蛋糕出炉后要立刻脱模,把蛋糕翻扣到冷却网上;刷上光亮剂增亮。用刀将蛋糕从中间分割开,可看见明显的蜂巢形状。
特点:香甜清淡、口感绵软。

㈤ 4寸模具的蛋糕要烤多长时间多少温度

5分钟170度。
材料:鸡蛋 2个,白糖 15g;低筋面粉 60g,色素 适量; 芝士片;

操作步骤:
1、全蛋液直接打发,不用加任何东西;
2、高速打发5分钟,提起打蛋头滴落的蛋糊不会马上消失的程度。
3、开始做每一层颜色!分出适量蛋糊,加色素,拌匀。然后再筛入低筋面粉15g,翻拌均匀。我做的是五层彩虹蛋糕,一层用15g低粉。
4、倒入4寸模具,震模去气泡。放入烤箱170℃烤5分钟。
5、每隔一层铺一片芝士片,烤箱180℃上下火烤2、3分钟使芝士片微微融化。图上我加热的温度高了一点,芝士片融化过度,影响美观。

㈥ 有颜色的蛋糕怎么制作的

有颜色的蛋糕,一般都是加食用级的水溶性色素来着色,还有可以加果蔬粉,比如说草莓粉,火龙果粉或者黑芝麻粉等等,都可以做出彩色的蛋糕的,蛋糕表面撒上抹茶粉、巧克力粉也可以。

  • 将牛奶、玉米油、40克细砂糖、盐放入容器内,然后拌至细砂糖溶化。

    ㈦ 在什么情况下蛋糕最易发霉变质呢

    做好的蛋糕西点,常常因为吃不完而放坏了,只好扔了,好浪费,做DIY的毕竟是自己的心血,小编也为这事犯愁啊。大家也常常遇到这样揪心的情况吧。小编现在给心大家扒扒原因。
    一、蛋糕发霉的原因:
    蛋糕发霉主要是指霉菌在蛋糕上大量繁殖,可从外表观察到呈绒毛状的各种颜色的斑点,而且有些霉菌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污染蛋糕的霉菌群种类很多,有青霉菌、青曲菌、根霉菌、精曲菌及白霉菌等。如果贮存场所和包装物潮湿,在糕点表面结露,霉菌就极易生长。
    蛋糕腐败,主要是指蛋糕受到细菌中的马铃薯杆菌侵袭繁殖而引起的腐败变质。由于受该杆菌侵染的蛋糕中可出现丝状黏质的现象,故常将该杆菌称为丝状黏质菌。
    一般情况下,这种微生物常寄生于土壤和谷物中,其孢子可耐140℃的高温。若蛋糕原料中含有这种孢子,而蛋糕在烘烤时中心温度只有100℃,不可能将其全部杀死,所以当蛋糕再冷却到45℃左右时,在适宜的环境下这种孢子就会成长为菌体。
    它的最适温度为35~45℃,所以在夏秋高温季节里繁殖很快,它能分解淀粉和蛋白质,形成黏液和变色,产生特殊的臭气和味道。人食用这种变质蛋糕就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的将危及生命。
    二、怎么防止蛋糕发霉变质
    (一)哪些蛋糕易发霉变质
    蛋糕是由面粉、糖、油脂和蛋类等原料制成的,这些原料营养丰富,含水量高,极易被细菌侵染,再加上蛋糕本身残存的耐高温细菌的生息繁衍,很容易使蛋糕变质。同时,蛋糕发霉变质还与生产工艺、包装和存放条件有很大关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蛋糕最易发霉变质呢?
    未完全烤熟的蛋糕。蛋糕未完全烤熟时,其中心部位尚有部分蛋糕面糊未凝固,表明那部分的温度上升得不够高,残留的微生物较多,这种蛋糕最易发霉和腐败变质。
    蛋糕中部未完全冷却。蛋糕内部尚未完全冷却至常温就包装贮存,蛋糕散热缓慢,长期处于较高温度之下,使蛋糕很快地发霉和腐败变质。
    油脂选用不当。制作全蛋海绵蛋糕用的油脂应选用液态精炼植物油,固态脂肪应溶化成液态才可使用;而奶油蛋糕则应选用固态脂肪,如天然乳脂或可塑性、发泡性良好的人造奶油或起酥油。油脂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若蛋糕油脂含量大,在贮存中油脂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进行氧化作用,使口味变苦,导致酸败。
    烤模有异味。烤模长期使用,每次用完后未用干布擦净,油脂氧化变质产生恶臭。
    冷却台架有异味。冷却蛋糕的冷却台架长期使用,黏附在上面的油脂氧化会产生恶臭,所以要定期清洗。
    卫生环境不好。蛋糕出炉冷却的操作台、车架和工具等不清洁,与陈旧的蛋糕混杂堆放在一起。不注意个人卫生,操作人员的手和工作服不清洗消毒,导致产品受到二次污染,引起蛋糕生霉和腐败变质。
    贮存、包装条件不良。蛋糕贮存在高温潮湿的地方,包装不合格、隔氧效果不佳,存货时间过长等都可造成霉坏变质。
    (二)如何防止蛋糕发霉变质
    首先是蛋糕生产者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操作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将微生物指标控制在标准要求之内。如果产品烘烤温度不够,或烘烤时间不长,产品中心温度达不到杀菌要求,就容易造成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或霉菌超标。
    其次是要选用优质原辅料,杜绝掺杂使假;注意车间环境卫生、操作人员个人卫生及设备用具的清洗消毒,定期将烤模清洗干净,并涂上新鲜油脂。蛋糕出炉后应置于通风良好、干燥和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自然冷却,冷却至常温时才可进行包装。
    最后是注意食品卫生,妥善保存,勿超过保质期。蛋糕应密封包装,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有条件者,最好存放在5~15℃的空调室中);为了延

    ㈧ 影响蛋糕色,香,味,形的因素及对蛋糕的感官评定!

    烘焙食品中的色、香、味、形是构成食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烘焙食品的熟制过程是烘焙食品中各种物质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变化的过程。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物易于被人体吸收,还会发生色泽、香气、滋味和形态的变化。
    一、食品中的色泽
    食品中的色泽是鉴定食品质量的重要感观指标。食品色泽的成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食物中原有的天然色素,二是食品加工过程中配用的合成色素。
    1.食品的着色料——食品的着色料依据其来源可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1)天然色素——食用天然色素都是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是食品的天然成分。其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新鲜原料中眼睛能看到的有色物质,另一种是食品原料本来是无色的,但在食品原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而呈现出有颜色的食品。
    食用天然色素主要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姜黄素、甜菜红、红曲色素、虫胶色素及焦糖色等。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安全,不受剂量限制,是着色料的发展方向。
    (2)人工合成色素——目前食品生产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比较普遍。人工合成色素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坚牢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可以任意调色。但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而得,有程度不同的毒性。因此,在食品卫生标准中,对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有严格要求,目前,允许使用的色素只有5种,即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靛蓝和日落黄。
    2.食品在加工和熟制过程中色泽的变化——食品在熟制过程中的色泽变化是极其复杂的,它与食品的组成成分、加热介质的性质、温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褐变——褐变是食品比较普通的一种变色现象。当食品原料进行加工、贮存、受到机械损伤后,易使原料原来的色泽变暗,或变成褐色,这种现象称为褐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些食品需要利用褐变现象,如面包、糕点等在烘烤过程中生成的金黄色。但有些 食品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褐变,不仅影响外观,还降低了营养价值,如水果、蔬菜等原料。
    褐变作用按其发生机制可分为酶促褐变及非酶褐变两大类。
    酶引起的褐变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如苹果、香蕉、薯仔等。当它们的组织被碰伤、切开、削皮而遭受病害或处在不食物的酶促褐变,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热处理法、酸处理法和与空气隔绝等方法防止食物的褐变。因为酶在45%以上、pH值在3.0以下以及经加工的原料浸泡在清水中、糖水中或盐水中都能防止酶促褐变的形成。
    非酶褐变是不需要酶的作用而能产生的褐变作用,它主要包括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
    焦糖化反应是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含糖食品产生糖的焦化作用,从而使食品着色。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添加适量糖有利于产品的着色。
    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在加热或长期贮存后发生褐变的主要原因,反应过程非常复杂。在实际工作中,若需要控制非酶引起的褐变,可采用降温、亚硫酸处理、降低pH值、降低成品浓度或使用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等方法,控制非酶褐变。
    (2)淀粉水解——淀粉很容易水解,当它与水一起加热时,即可引起部分分子的裂解。在淀粉不完全水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糊精,糊精在高温下由于焦化作用生成焦糊精,食品在烘烤或炸制过程中便可产生黄色或棕红色。
    (3)食品本身含有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类色素、花黄素及植物性鞣质等,在一定条件下可使食品产生或改变其色泽。
    (4)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或熟制的添加适量色素,以改变或突出某些产品的色泽。
    二、食品中的香气
    香是食品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气是由多种挥发性的香味物质组成,各种香味的发生与食品中存在的挥发性物质的某些基因有密切关系。
    食品中的香气有:果香、肉香、焙烤香、乳香、清香和甜香等。
    1.香味形成的途径——食品中的香气有的是食物本身含有的,有的是通过生物或化学的途径或降解成气味物质而产生的。形成的途径大体分为生物合成、直接酶的作用、间接酶的作用以及高温分解作用。
    (1)生物合成——是指食品中的香气,由天然原料在生长成熟过程中天然合成的,或在后熟过程中形成的。如香蕉在生长期或收获时并不显现香气,而在后期才逐渐显现出来。
    (2)直接酶作用——是指食品原料中所含有的酶或加入的酶被活化,使食品原料中的气味前驱物直接形成香气物质而生香,如葱、蒜等香气的产生就是属于这种作用机制。
    (3)间接酶的作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酶的作用形成一些中间物,并作用于香气前驱物而形成香气,如红茶浓郁香气的形成就是间接酶作用的典型。
    (4)高温分解的作用——多数食品在加热时都会产生诱人的香气,这主要是发生了羰氨反应,如花生、芝麻、面包等。此处,油脂的热解反应也能生成各种特有的香气。
    2.食品中重要的生香物质——在食品加工、熟制过程中,重要的生香物质有水果类香型、牛乳的香气、奶油的香气、芝麻的香气、面包的香气等。
    三、食品中的味
    1.味觉的概念——食品中的味是判断食品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从广义上讲,味觉是从看到食品到食品从口腔进入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和化学味觉。
    心理味觉是指在进食前和进食当中,从心理上对食物产生的种种感觉,它包括进食时的环境及食品的色泽、光泽和形状等给进餐者的感觉。
    物理味觉是指食品的物理性状对口腔触觉器官的刺激,通常称作“口感”,如口腔感觉到食品的软硬度、冷热、粘度等都是物理味觉。
    化学味觉是指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味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进餐时感受到食品的咸味、甜味、酸味、苦味等都是化学味觉。
    食品中的味是指非常丰富的,我国习惯上把味归为5种:即甜味、苦味、酸味、咸味和辣味。事实上,味的种类远远不止5 种,仅味觉神经可以明显感觉到的味还有鲜味、清凉味、涩等。
    2.食品中味的形成——食品中的味是因食品的可溶性物质溶于唾液或液体食品刺激舌面味蕾而产生的。不同食品的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是相同的味感,但构成这种味的物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有当各种呈味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产生味道,通常把衡量味觉敏感性的标准称阀值,阀值越低,其感受性越高。
    人们对味觉的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浓度、温度、溶解度、生理现象等。例如:由于食品温度不同,人们对味的感受程度也不同,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之间,其中30℃时最敏锐,低于10℃或高于40℃多种味觉都会减弱。又如:食品中各种呈味物质溶解度越高味感越充分,否则,食品的味感受影响。
    四、食品中的形
    食品中的形同样是构成食品感观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食品的色、香、味、形四美并存时,其食品才能称之为优质食品。
    食品中形的形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成型,它包括借助模具成型、手工成型、机械成型等方法;另一种是在食品成熟后,通过艺术构思,使成品成型。此种成型方式,可根据食品的需求而形成图案式、几何式、象形式、点缀装饰式等不同形状的食品。

    蛋糕的评价标准:

    ──────────────────────────────────
    要 求
    项 目 ─────────────────────────────── 烤 蛋 糕 蒸 蛋 糕
    ─────────────────────────────────
    外形完整;块形整齐,大小一致;表面略鼓,底面平整;无破损,无粘 形 态
    连,无塌陷,无收缩
    ──────────────── ────────────────
    色 泽 外形金黄至棕红色, 无 外表浅黄,剖面浅黄带白色,色
    焦斑,剖面淡黄,色泽均匀 泽均匀
    ────────────────── ────────────────
    组 织 松软有弹性;剖面蜂窝状小气孔分布较均匀;带馅类的馅料分布适
    中;无糖粒,无粉块,无杂质
    ──────────────────────────────────
    滋味气味 爽口,甜度适中;有蛋香味及该品种应有的风味;无异味
    ──────────────────────────────────
    杂 质 外表和内部均无肉眼可见的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