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三哥現抓龍蝦現做,這么做能好吃么
很好吃。
龍蝦的做法很多。下面介紹三種龍蝦的做法。
一、清蒸龍蝦
材料
龍蝦1隻重700克,大蝦200克,蔥、姜各25克,料酒20克,精鹽1.5克,白糖4克。
做法
1、將大蝦剪去蝦須、蝦足,挑去沙包、沙線,洗凈,放入容器內。龍蝦從腹部剖開取出肉,切成段,再放入龍蝦殼內。蔥切段,姜切片。
2、龍蝦用蔥、姜各15克、料酒10克、精鹽0.5克,白糖2克腌漬入味。
3、大蝦用餘下料酒、蔥、姜、精鹽、白糖拌勻入味。
4、將龍蝦、大蝦擺入盤內,入蒸鍋旺火蒸10分鍾取出即成。
二、麻辣龍蝦
材料
小龍蝦一斤,香芹一小把,大蒜兩頭,生薑四片左右,大蔥一小段,干辣椒,花椒,香葉,八角,草果,料酒,鹽,老抽適量
做法
1 用干凈的牙刷將龍蝦全身刷洗干凈,尤其是腿腳縫隙,刷的時候注意不要被龍蝦的鉗子傷到;
2 香芹洗凈,只選擇香芹桿,切斷,大蒜剝好洗凈並切成兩半,蔥斜切;
3 鍋中燒熱油後,下干辣椒、花椒、蔥、蒜、和生薑翻炒出香味,倒入洗好的小龍蝦,並加適量料酒,翻炒至龍蝦不再掙扎;
4 加入其他上述的調料,繼續翻炒。龍蝦殼比較硬,需要比較長時間才能入味和熟透;
5 適當的加水,保持翻炒的狀態大約15分鍾,湯汁變得有些濃了,倒入香芹段翻炒均勻即可。
三、石鍋龍蝦
材料
主料:龍蝦仔1000克(即淡水小龍蝦),紅椒10克。
調料:鹽、味精各5克,辣妹子醬6克,色拉油1000克(實耗80克),高湯200克,姜、蒜各5克,鮮紫蘇1克,香蔥2克。
做法
1、活龍蝦仔把頭掰掉,將蝦尾中間的一葉左右搖晃使松動,然後將之抽掉把沙線帶出,紅椒、姜、蒜、紫蘇切成米狀待用。
2、鍋上大火燒油至七成熱後先離火,將龍蝦仔放油中炸兩次(每次都是一過即撈出),以保證外酥里嫩。
3、鍋放底油,燒六成熱依次下入紅椒、姜、蒜、鹽、味精、辣妹子醬、紫蘇大火煸出香味,加入高湯大火燒開後放入龍蝦仔,轉小火燒1分鍾出鍋裝入燒熱的石鍋撒上蔥花即成。
2. 印度一名男子切550塊蛋糕慶祝生日,當地人很注重過生辰嗎
印度一名男子切550塊蛋糕慶祝生日,當地人很注重過生辰嗎?今天,大家就跟小編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吧!
因此,印度人本身是比較注重自己的生辰的,特別是生日當天一定會做的那幾件事。
3. 印度一男子切550塊蛋糕慶祝生日,他為什麼會買這么多蛋糕
有很多人的生活都是非常貧窮的,連坐公交車都要仔細斟酌,比如說一段路有三、四公里,他寧願選擇步行,也不願意坐公交車,就為了省兩塊錢的公交車費,可是有的人過的卻十分的奢靡,對於窮人來說過生日是能不過就不過的,因為買一個蛋糕也是非常貴的,一般一個6寸蛋糕是需要花100多塊錢的,有一名印度的男子,切550塊蛋糕慶祝生日,那麼他為什麼會買這么多蛋糕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總之,無論是英國還是其他國家,窮人和富人的生活是很不一樣的,如果想要自己變得有錢的話,就應該努力的工作,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生日的時候550塊蛋糕還是太奢侈了,要抵制奢侈之風。
4. 印度三哥是什麼意思
中國人常叫印度人為「三哥」,也是一種調侃式的稱呼。
5. 為什麼叫印度人為三哥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貶義稱呼。「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爪牙」,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多含國人嘲弄印度之意。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1]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6. 印度一男子狂切550塊蛋糕為自己慶生,這么做會不會太浪費了
引言:一年當中最期待的哪個節日呢,小編認為大多數人,應該都是生日那一天吧,因為這一天是自己出生的一個證明,而且每長大一歲,就有一個新的儀式。因此在生日當天也是儀式感滿滿的,原本以為只有我們國家的人過生日,結果沒想到印度的一些人他們也過著自己的節日。
三、正確的過生日。
雖然說買蛋糕的時候很帥氣,但是切蛋糕的時候著實有點狼狽。到後期他都是兩個切蛋糕的刀一起來進行工作,要不然的話不知道得切到猴年馬月去了。當然了,小編在此建議大家正確的過生日,不用那麼鋪張浪費,當然了你也可以買完之後像這個男子一樣去分給其他人,但是對於你自己來說也有一定的損失。
7. 印度人「三哥」,這個稱號是怎麼來的
一提到印度,我國廣大的人民群眾總是情不自禁的在其後面加上阿三二字,以示親切,更何況印度加上了阿三兩字後,讀起來既提氣,又朗朗上口,可謂外號界不可多得的佳作,大有和我國古代死太監三個字平起平坐的趨勢。但要說阿三這二字的由來,這還得讓我們先回到解放前。那時的上海英租界內,有很多印度錫克族人當保安看大門,他們體形高大、膚色黝黑、並且喜歡用紅布把頭包上,離著老遠就能看到一個紅色的大腦袋,這些人總是跟在英國人屁股後面當傭人,所以當地人習慣性的稱之為紅頭阿三,阿三二字也因此而來。
8. 為什麼說印度「三哥」都是奇葩
可能是因為人家的生活方式,做事方式與我們不一樣 所以就被說成奇葩吧
9. 為什麼稱印度為三哥
不是三哥,是阿三。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印度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有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