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姝e畾鐗逛駭浠涔堢壒鑹茶彍鏄浠涔堬紵
涓銆佹e畾鐗逛駭錛屾湁浠涔堢壒浜э紵
璧靛幙闆姊
璧靛幙鍚涘崕姊ㄦ灉瀹為暱鍦嗗艦錛岃壊娉芥竻鏂版貳闆咃紝鏋滆〃闈㈡湁娣¤愯壊鏂戠偣錛屼釜澶村法澶э紝鐨鍚勩傚鉤鍧囧崟鏋350g錛屽ぇ鐨500g浠ヤ笂銆傛灉鑲夋磥鐧藉傞洩錛屾眮娑查欑敎錛岀粏鑵婚矞瀚╋紝鏈夊啺緋栫殑鍛抽亾錛岄欐皵瀹滀漢銆傝串鈃忓悗錛屾灉鐨閫愭笎鍙樻垚閲戦粍鑹層傛嵁縐戝﹀垎鏋愶紝闆姊ㄩ櫎鍚鏈夐珮緋栧拰鏋滈吀澶栵紝榪樺惈鏈夎泲鐧借川銆佽剛鑲銆佺淮鐢熺礌C銆佺熆鐗╄川鍜岀⒊姘村寲鍚堢墿銆
琛屽攼澶ф灒
鍞愭湞鐨勬灒鏋e巻鍙叉偁涔呫傚畠浠鏃╁湪鎴樺浗鏃舵湡銆婃垬鍥界瓥.欖忕瓥銆嬪勾灝辨湁璁拌澆錛岃窛浠婂凡鏈2500澶氬勾鐨勫巻鍙層傜幇鏈夐潰縐30澶氫竾浜╋紝涓昏佸垎甯冨湪琛屽攼灞卞尯13涓涔¢晣銆1998騫達紝緇忓浗瀹跺伐鍟嗚屾斂綆$悊灞鍟嗘爣灞鏍稿噯錛岃屽攼綰㈡灒鍙婂叾緋誨垪浜у搧娉ㄥ唽涓哄寳鍥界孩銆
璐捐佸湡楦″簵
娓呭垵騫村壋寤轟簬鐩撮毝鍛ㄧ惁(浠婃渤鍖楀畨鍥藉競)錛屾竻鍚屾不鍏騫(1869騫)涓洪伩鎴樹貢榪佽嚦姝e畾銆傚畠宸茬粡鏈300澶氬勾鐨勫巻鍙蹭簡銆備紶璇1901騫達紝鎱堢Η澶鍚庡拰鍏夌華鐨囧笣絳変漢閫冨埌瑗垮畨瀹夊洜涓哄叓鍥借仈鐩熷忎警_榪涘叺鍖椾含錛岀暀瀹堟e畾銆傚湪姝e畾瀹鐨勪笁澶╂椂闂撮噷錛屾垜涓嶄粎鍙傝備簡姝e畾搴滅殑璁稿氬悕鑳滃彜榪癸紝榪樺搧灝濅簡鍚勭嶅悕鍚冦傚叾涓鐧懼勾鑰佸瓧鍙烽┈瀹舵墥楦℃洿鏄璧炰笉緇濆彛錛岃存槸棣欍侀矞銆佸┿佸ソ鍚冦傚浗鍐呯倴楦″氨鏄鍥犱負榪欎釜浼犺磋屽嚭鍚嶇殑銆
浜屻佹e畾鐗逛駭鏄浠涔
姣忎釜鏃朵唬閮芥湁瀹冪殑浜у搧銆傝繃鍘伙紝姝e畾鎹璇寸編鍥界殑鐗硅壊鑿滄槸錛氱儰楗箋侀潰緋(錛)錛岃眴鑵愯剳銆傚悗鏉ュ氨浠涔堥兘涓嶆槸浜嗭細綰㈢儳鑲夛紝榛勭剸楦★紝榪樻湁钂擱ズ鍖呭瓙銆傛垜瑙夊緱钂擱ズ寰堝ソ鍚冿紝鐗瑰埆鏄鐢ㄨ嵎鍙跺寘鐫錛屼細鏈変竴縐嶇壒鍒鐨勯欏懗銆傛e畾鏈濂藉悆鐨勪竴瀹訛紝钂擱ズ搴旇ユ槸鐢靛獎闄涓滀晶璺鍗楃殑閭e躲
:
涓夈佹e畾鍘塊兘鏈夌為┈鐗逛駭鍛錛熸帹鑽愪笅
1.璧炵殗榪戜技澶ф灒
鍙堝悕璧炵殗鏋c備駭浜庢渤鍖楄禐鐨囥傚憟鍦嗗艦錛屾灉瀹為《絝鐣ュ嚬鍏ョ毊鍐咃紝瑜愯壊錛屽栧艦緹庤傦紝鐧姐佷寒銆佺傳錛岃倝鍘氱毊鍚勶紝娌圭敎銆傜瓑瀹冨共浜嗭紝鏂浜嗭紝涓灝哄氶暱鐨勮湝涓濓紝鍘嗕箙寮ユ柊銆2.璧靛幙鐨勯洩姊
涔熻縐頒負璞$墮姊ㄣ備駭浜庢渤鍖楃渷璧靛幙銆傝檔鍘胯枦鍗庢ⅷ鏋滃疄闀垮渾褰錛岃壊娉芥竻鏂版貳闆咃紝鏋滆〃闈㈡湁娣¤愯壊鏂戠偣錛屼釜澶村法澶э紝鐨鍚勩傚鉤鍧囧崟鏋350g錛屽ぇ鐨500g浠ヤ笂銆傛灉鑲夋磥鐧藉傞洩錛屾眮娑查欑敎錛岀粏鑵婚矞瀚╋紝鏈夊啺緋栫殑鍛抽亾錛岄欐皵瀹滀漢銆3.琛屽攼澶ф灒
鍞愭湞鐨勬灒鏋e巻鍙叉偁涔呫傚畠浠鏃╁湪鎴樺浗鏃舵湡銆婃垬鍥界瓥.欖忕瓥銆嬪勾灝辨湁璁拌澆錛岃窛浠婂凡鏈2500澶氬勾鐨勫巻鍙層
4.鏂頒箰瑗跨摐
娌沖寳鐭沖跺簞閭閮擱晣澶ф氳タ鐡滅嶆嶇殑鍘嗗彶濮嬩簬1994騫淬傜粡榪囦笉鏂鐨勫彂灞曪紝娌沖寳鐪佹斂搴滄巿浜堥偗閮擱晣娌沖寳鐪佸ぇ媯氳タ鐡滀箣涔1998騫淬
5.灞忓北媯夋牳妗
騫沖北媯夋牳妗冩槸娌沖寳鐪佺煶瀹跺簞甯傚鉤灞卞幙鐨勭壒浜э紝鏋滅矑鍖縐幫紝鏋滅毊鍏夋粦錛屾灉浠佸懗緹庯紝鍑烘補鐜囬珮銆
6.閿﹀窞姊
姊ㄥ張鍚嶉腑姊錛屾槸涓鍥藉彜浠d紭鑹鐨勬ⅷ鍝佺嶃傛渤鍖楃渷閿﹀窞甯傦紝琚縐頒負涓鍥界涓姊ㄤ埂錛屽凡鏈2000澶氬勾鐨勬牻鍩瑰巻鍙層傛灉瀹炲憟鍊掓き鍦嗗艦錛屾灉鏌勯檮榪戞湁楦澶寸姸紿佽搗錛屽艦浼奸腑瀛愮殑澶達紝鏁呭悕楦姊ㄣ傚洜涓轟富瑕佸湪澶╂觸娓鍑哄彛錛屾墍浠ュ張鍙澶╂觸楦姊ㄣ
7.閲戦拡鑿
娌沖寳鐪佺伒瀵垮幙鏄涓鍥介噾閽堣弴鐨勪富瑕佺敓浜у幙銆2004騫達紝鍏ㄥ幙椋熺敤鑿屾諱駭閲忚揪7.2涓囧惃錛屽叾涓閲戦拡鑿囨諱駭閲忚揪5.8涓囧惃錛屼駭鍊3.4浜垮厓銆
8.璧炵殗澶ф灒
浣滀負鍞涓鐨勮嚜鐒朵笁鍊嶄綋鍦ㄥぇ鏋e搧縐嶄腑錛岃禐鐨囧ぇ鏋d竴鐩翠互钀ュ吇涓板瘜銆佷釜澶村ぇ銆佸惈緋栭噺楂樿揪62%鑰岃憲縐般傝禐鐨囨灒鐨勬灉瀹炴槸緔綰㈣壊鐨勶紝鐢ㄦ墜鍙浠ユ嫈鍑烘潵銆傝湝涓濊繛緇錛岃姱灝忥紝鑲夎杽鑰岃剢錛岃倝鍘氾紝鍛崇敎
鐜╁緱寮蹇冨氨鏈夌洓瀹達紝鐜╁緱寮蹇冨氨濂姐傞厭鍔╂垜錛屽織閰涓涓栥傚帤璧忔垜瑾擄紝榛勫ぉ閿″傞暅銆傝繖鏄鍒樼鍦ㄦ眽鍒濅簩騫(鍏鍏24騫)寰佹湇鐜嬭幗璺ㄨ繃鈃佸煄錛屽枬涓嬪綋鍦板悕閰掓祿棣欏瀷銆傚垬縐縐板笣鍚庢祿棣欏瀷鑻楄鍒椾負瀹寤峰盡鐢ㄩ厭銆
鍥涖佹e畾鏈変粈涔堢編椋
姝e畾緹庨熷巻鍙叉偁涔咃紝鏈夌儰楗箋佽傝倽銆佽眴鑵愯剳絳変紶緇熷皬鍚冦傜幇鍦ㄨ仛涓伴厭搴楁湁楦澶村共鍜岄ズ瀛愩傝繕璁板緱瀹嬪叓澶х椼佹帓楠ㄧ瓑钁楀悕椋庡懗搴椼
1.鐟炲ぉ濞滆泲緋曞簵鍓嶉潰鐨勯浮璞嗚厫寰堜笉閿欍傛瘡嬈¤礬榪囬兘浼氫拱鍑犱覆鍚冦備絾鏄鐜板湪浠鋒牸涓婃定浜嗐備互鍓嶄竴鍏冮挶鍙浠ュ悆鍥涗覆錛岀幇鍦ㄥ彲浠ヤ拱涓変覆銆傛垜涓浜烘瘮杈冨枩嬈㈠悆杈f掑姞涓鍕烘竻奼ゃ傛劅瑙夊緢鑸掓湇銆
2.鍙﹀栵紝鏂板紑鐨勮悕钀嶉夯杈g儷寰堟湁鐗硅壊銆傜傳榫欏箍鍦哄悗闈錛屼篃灝辨槸鍘挎斂搴滃歸潰鐨勫箍鍦哄悗闈錛屽叚涓鐨勮椾笂錛屾湁涓涓涓鍏冪殑搴曟枡錛屽懗閬撻矞緹庯紝鍔查亾鍗佽凍銆傚畠瀹冧笉鍚屼簬浣犲湪琛楄竟灝忔憡涓婂悆鐨勯偅縐嶏紝鍦ㄩ偅閲屼綘鍏堝仛涓紕楁祿奼わ紝鐒跺悗鍐嶅姞鑿溿傚熀奼ゅ彧瑕佷竴鍏冦傚畠姣旇椾笂鐨勫ソ鍚冨氫簡錛屽懗閬撲篃寰堣凍銆傛垜涓浜哄枩嬈㈠悆楹昏荊鐑銆傚己鐑堟帹鑽愩
3.搴滆タ琛楋紝涔熷氨鏄姊呭北鍚庨潰鐨勮礬錛岄兘鏄鍗栨墜鏈虹殑銆傞倱綰㈠噳鐨鐨勪篃寰堝ソ銆傜涓嬈″悆鍏跺疄鎰熻夋尯涓鑸鐨勶紝鍐嶅悆涓嬈℃劅瑙夊緢濂姐
3.鍙﹀栵紝鏂板紑鐨勮悕钀嶉夯杈g儷寰堟湁鐗硅壊銆傜傳榫欏箍鍦哄悗闈錛屼篃灝辨槸鍘挎斂搴滃歸潰鐨勫箍鍦哄悗闈錛屽叚涓鐨勮椾笂錛屾湁涓涓涓鍏冪殑搴曟枡錛屽懗閬撻矞緹庯紝鍔查亾鍗佽凍銆傚畠it鈥欒繖鍜屼綘鍦ㄨ楄竟灝忔憡涓婂悆鐨勯偅縐嶄笉涓鏍鳳紝閭g嶅厛緇欎釜嫻撴堡鍐嶅姞鑿滐紝鑰屼笖搴曟堡鍙瑕佷竴鍧楅挶銆傚畠姣旇椾笂鐨勫ソ鍚冨氫簡錛屽懗閬撲篃寰堣凍銆備釜浜哄枩嬈㈠悆楹昏荊鐑錛屽己鐑堟帹鑽愩
4.鏉愭枡澶фゼ閲岀殑灝忕壞緹.濂藉悆銆傛垜榪樿板緱鏃╂湡浠栧剁緤鑲夊嵎鍋氬緱寰堝ソ銆傜幇鍦ㄥ畠鏈夌偣鍘氫簡銆傚伓灝旀湁緹婅倝涓插湪閲岄潰銆備絾鏄瀹冧笉寤鴻榪欐牱鍋氥傚畠榪欎笉澶濂姐傛瘡嬈℃斁瀛﹀洖瀹訛紝鍥炲朵笂瀛︿竴瀹氫細鍚冮偅涓銆傚傛灉瀹冨悓瀛﹁仛浼氫粈涔堢殑錛屼綘鎴戜滑寤鴻浣犺佷竴浠藉楅愩
5.榪樻湁it鈥欏畠涔熷湪鍗栥傜帇s鍑哄悕浣嗘槸鏈夊悕銆備釜浜烘劅瑙夊懗閬撹秺鏉ヨ秺宸浜嗐傚笇鏈涗粬榪樿兘鍋氬嚭浠ュ墠鐨勫懗閬撱
6.鐢扮憺瀵歸潰鏂板崕涔﹀簵鐨勯浮鐖涔熶笉閿欍
❷ 說一說40年後,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來看望聶將軍的情景,並寫下來。=拜託了,今天星期六一定要寫出來。
<<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續寫
一位從日本千里迢迢趕到中國的40來歲中年婦女在四處打聽聶將軍的下落她就是當年被我國十大元帥之一的聶榮臻將軍從戰火中救出來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美穗子這次千里迢迢來到中國的目的就是探望並感謝聶將軍的救命之恩。美穗子來到聶將軍的家門口,輕輕地敲了幾下門。一聲:「來了!」門就開了,在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個白發蒼蒼、慈眉善目的老者。他仔細看了看,這就是40年前救過自己的聶將軍,雖然聶將軍因時光的流逝,沒有當年的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樣子了,但是他的和善可親和慈祥卻沒有因時光的飛逝而改變。美穗子立即熱淚盈眶,激動的說:「聶將軍,你還記得我嗎?我的第二次生命就是你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來的!」聶將軍沉默了一會,興奮地說:「你就是當年被我從戰火中就出來的那個愛吃梨的小女孩嗎?」美穗子字當即連聲應道:「恩,恩!」聶將軍把美穗子請進屋,談了幾個小時。到了吃飯的時候,美穗子就請聶將軍到了一個大飯店包房裡,請他吃了一頓。
離別時,美穗子含著淚對聶將軍說:「聶將軍,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在此,我可以叫您一聲『父親』嗎?」聶將軍同意了。美穗子就含這淚告別了聶將軍。
❸ 美穗子看望聶將軍
聶榮臻元帥與日本孤女的故事
26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日本婦女來到了中國,卻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熱情的接待。這名婦女叫美穗子,那並不是她第一次到中國來。說起她與中國的緣分,還要追溯到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她與一位中國將領之間的傳奇往事。26年前的那次重逢是二人時隔40年後的再次見面,一部名為《美穗子探親》的電影記錄了當時的一切。近日,央視《重訪》欄目專訪了美穗子老人,講述了戰爭歲月中一個跨越了國界和種族的愛的故事。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探親》這部電影中的女主人公美穗子又一次來到中國,她是在抗日戰爭期間被聶榮臻收養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女士已經69歲,這是她第6次「回家」探親。與26年前相比,歲月在她的臉上已經悄然留下印記,中國也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沒有變的是,中國朋友們一如既往的熱情。這都是因為這個日本婦女兒時和中國的一段情緣。
戰火中驚見孤女
1940年8月,故事發生在從石家莊到太原的鐵路,也就是正太鐵路上一個叫東王舍的村莊,這是橫貫太行山脈的一條交通要道。在這條鐵路線上有天險娘子關和日軍在華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曾經是華北交通公司職員的美穗子的父親——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為助理被派遣到井陘煤礦車站,負責運輸煤炭。
8月20日,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戰役前期的主要任務就是交通總破襲,破壞敵人的交通線,重點摧毀正太鐵路。8月20日夜,在八路軍前方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參戰部隊按計劃對華北各線敵偽軍據點同時發起進攻。在激烈的戰火中,井陘煤礦變成了一片火海。在火海中,八路軍戰士救出了2個日本小女孩,4歲的美德子和她不到1歲的妹妹。面對2個日本小姑娘,八路軍戰士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向軍區司令部打電話
請示。
當時接電話的是一個參謀,因為這個事情比較特殊,他便向聶帥報告。聶帥說叫他們趕緊送來,對俘虜只要他放下武器我們還寬待呢,2個日本小女孩是無辜的。後來戰士很快從前線把2個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在司令部,2個小姑娘成為聶帥的小客人,受到了悉心的照顧。「半天工夫,部隊就派人把2個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揮所。我先抱起那個受傷的嬰兒,看到傷口包紮得很好,孩子安詳地睡著,我囑咐醫生和警衛員,好好護理這個孩子,看看附近村裡有沒有正在哺乳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餵奶。那個稍大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牽著她的手,拿來梨子給她吃。」聶榮臻元帥在他的回憶錄中,用「激烈戰火中的小插曲」回憶了這段往事。
火線養女表仁義
在戰火異常激烈的前線陣地,這2個孩子應該怎麼辦?日本人經常到晉察冀地區掃盪,結果難以預料。如果這2個日本小姑娘留在異國他鄉,可能會對將來她們大了以後造成不好的影響。現在雖然她們的父母已經去世,但是她應該還有親戚。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下,聶帥決定將她們送交給日方。
戰地攝影記者沙飛當時照了3張照片。一張是聶帥牽著只有4歲的美穗子,一張是美穗子坐在籮筐裡面吃梨,一張是老鄉挑著她們兩個回去。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發表在1941年6月《解放畫刊》第二號上,這是一份由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新聞攝影科供稿、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編輯的日文版畫報;最早發表的中文媒體是 1942年 7月7日出版的《晉察冀畫報》創刊號。在這個懵懂的年齡,美穗子並不知道幼年時的這段傳奇般的經歷會對她的人生有怎樣的影響。但是40年後,正是那張合影改變了她的生活。
在聶帥的安排下,沒過幾天2個小姑娘就被送往石家莊。戰士們找了一個可靠的老鄉,准備了一副挑子,聶帥和指揮所的幾個同志擔心孩子在路上哭,還往筐里堆了許多梨子。美穗子姐妹轉交日軍後,被送到了石家莊的石門醫院。不滿周歲的妹妹因傷勢嚴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於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帶回日本,此後與外祖母相依為命。
隨著美穗子姐妹回去的,還有聶榮臻寫給日軍的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40年後尋孤女
時間飛逝,戰火連天的峰峰歲月已經漸漸在人們的腦海中遠去。轉眼到了1980年的4月,總政華南的副主任帶著姚遠方同志,一起來采訪聶帥。那時全軍開政治工作會議,他們來請示聶帥關於政治工作方面有什麼指示,這樣談完了以後,姚遠方同志拿出了那3張照片,問聶帥還記不記得這個事情。
照片喚起了聶帥40年前的回憶。很快,姚遠方就完成了一篇通訊《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1980年5月28日新華社播發了這篇通訊,《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文匯報》和其他一些省市的報紙也都刊載了這篇文章和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報道也引起了日本新聞媒體的關注。日本共同社駐北京記者,最先把文章和聶榮臻與日本小姑娘在一起的照片發到日本。5月29日,曰本《讀賣新聞》用很大版面,突出刊登了這篇文章和照片,題目就是《興子姐妹,你們在哪裡?聶將軍40年後,呼喚從戰火中救出的孤兒》。
6月3日,也就是在中國報紙發表《日本小姑娘,你在哪裡?》的第6天,文章中說的叫「興子」的日本小姑娘終於找到了。然而,找到的日本小姑娘並不叫興子,而是叫美穗子。
聶榮臻元帥在自己的回憶錄中曾經這樣說到:「把兩個孩子安頓下來,我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顯得不那麼拘束了。我問她叫什麼名字,她『嗯嗯』地回答著。翻譯在旁邊說,她說叫『興子』。我聽這個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其實,這個小姑娘叫美穗子。
1980年6月8日,《讀賣新聞》在顯著位置上刊登了文章《我就是興子》,旁邊還附有美穗子的大幅照片。當時的美穗子已經44歲了,住在日本宮崎縣,已經有了3個女兒。她和她的丈夫開了一家五金店,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
感慨萬千訪中國
當美穗子遠在日本看見了報紙上的這篇報道時,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所說的「興子」,而且當時她還和丈夫一起議論說別人也有與自己一樣的經歷。當美穗子知道報紙上的「興子」就是自己的時候,她吃驚的程度只能用如雷貫耳這個詞來形容。
當晚,美穗子激動地給救命恩人聶帥寫了一封信,表示感謝,並表達了想到中國訪問的願望。這封信被次日返回東京的《讀賣新聞》的記者帶回,急速轉給北京的聶帥。 1980年6月24日,中國駐日使館得到了邀請美德子訪華的正式請帖,出發的具體日期是7月10日,這一天恰好是美穗子44歲的生日。
1980年7月10日晚上,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一行6人,乘坐中國民航的班機從長崎到達北京。歡迎他們的是大批的新聞記者以及照明燈、照相機的閃光燈。在人群的簇擁下,美穗子來到了機場貴賓室,見到了聶榮臻的女兒聶力。
1980年,正是中日兩國關系在各個領域都開始升溫的階段。將軍救孤女,這樣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是任何一個新聞媒體都不會放過的。毫無例外,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也拍攝了記錄美穗子訪華的電影《美穗子探親》。
對美穗未來說,此次中國之行她最大願望就是見到聶帥,當面向他感謝救命之恩。這次見面被安排在7月14日,地點是人民大會堂的新疆廳。見面的前一天晚上,美穗子的心情非常緊張,不知怎麼感謝聶帥才好。
第二天見到聶帥,美穗子覺得與在照片上所看到的嚴肅形象完全不同。聶帥身材高大,卻非常溫和,不由得使美穗子產生了錯覺,好像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親。當時目睹了兩個人見面的場面,原聶帥的秘書回憶:「當時非常感人,美德子非常激動,看到了聶帥以後,拉過了他的手,用日本的最高禮節,將自己的額頭觸在聶帥手上,這是最高的禮節。」美穗子泣不成聲,說聶帥是自己的再生父母。與聶帥見面後,7月16日,美穗子一家來到了石家莊和井陘煤礦火車站。在美穗子模糊的印象里,火車站的位置和父親曾經辦公的地方都和40年前一樣,到了自己被救的地方她也很激動。離開了石家莊,美穗子又前往杭州、上海.每到一處都受到了熱情的接待。7月23日美穗子結束了這次中國之行,從上海返回日本。
為中日友好不遺餘力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為了中日兩國的友好,從此做著自己微薄但是不懈的努力。1986年5月和1989年5月,美穗子先後2次隨日本友好代表團訪華。這此後的2002年、2003年美穗子又2次來到中國。美穗子和中國姐姐聶力見了7次面,其中有一次是在日本。1998年,聶力率全國婦聯、婦女代表團到日本,順道去看望美穗子。這也是聶力第一次去美穗子的家裡,為了接待姐姐,美穗子特意把保存了近20年的聶帥送的那幅《松竹梅》拿了出來。200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8月24日美穗子第6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這是她的第二故鄉,歲月匆匆,容顏改變,然而不變的是純朴的心靈,感激的心情。
在到達北京的當天下午,美穗子就來到了中日友協。在會見廳里美穗子與中國姐姐聶力時隔3年後再次見面。這一次見面,聶力送給美穗子的禮物是聶力夫婦親筆書寫的「中日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書法作品。聶力還專門比著她的身材為她挑了一件墨綠色、下擺有紅黃條紋的中式外套。
8月25日下午,在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會上,美穗子與一直研究和宣傳聶帥救孤的來住新平先生一起登台發言。他們因為此事相識,並共同建立了日中友好協會都城支部。在大會上,美穗子深深鞠躬,和來住新平共同回憶起65年前被救之事,以及多年來他們在日中友好方面所做的努力,講話先後被6次掌聲淹沒。
「將軍救孤女」的故事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一位老人的出現,又讓這傳奇的往事多了一個圓滿的結局。這是美穗子這一次來到中國的另一個目的,那就是笑見另一個曾經救過她的恩人一一楊仲山老先生。在美德子第6次來到自己的第二故鄉中國時,見到了65年前把自己抱出火海的八路軍戰士,如今已經82歲高齡的楊仲山老人。老人回憶說,1940年8月21日早上5點鍾,當時還是一名年輕戰士的楊仲山,將美穗子抱出火海,並從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餅干(實際上是一種干餅,是把餅加熱烤乾,吃起來嘎嘣嘎嘣的),給美穗子吃,她一走不動了就吃點兒。
美穗子在見過另一位救命恩人之後,激動地說:「65年前如果沒有聶帥救我,就沒有我的今天,也沒有我的孩子的今天。雖然我現在過著平凡的生活,但這也是聶帥賦予我的,也是楊仲山先生賦予的。我現在有很多話想說,歸結到一句那就是:非常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
後記
2005年8月26日美穗子結束了自己的第6次中國之行,離開北京,飛回日本。由於身體原因,這也許是69歲的美德子最後一次中國之行了。但是,「將軍救孤女」這個故事,在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依然那樣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傳奇故事,是一段流芳千古的佳話。在美穗子的心中,永遠不會忘記65年前在紛飛的戰火中,救她出來的八路軍戰士和中國將領,永遠不會忘記給予她第二次生命和珍貴友誼的中國人民。
❹ 有關聶榮臻和美穗子重逢的資料今天給
字幕:這個事件不僅具有真實性,而且很完滿、很傳奇。
解說:2005年8月24日,曾在抗日戰爭期間被聶榮臻元帥收養的日本孤女美穗子到達北京,開始了她的中國之行。美穗子女士今年已經69歲,這是她第六次「回家」探親。
解說:發生在六十五年前的將軍與孤女之間的一段往事,讓美穗子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二十年五來,美穗子先後五次訪問了中國。那麼,這個日本孤女與中國將軍之間,究竟有怎樣的一段傳奇往事呢?
解說:1972年,在戰爭過去27年後,中日兩國的邦交恢復了正常。發生在四十年前的一段中國司令員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美穗子的故事,在那個年代,成為兩國人民之間尋求諒解與友好的最好的橋梁。1984年,一部名叫《將軍與孤女》的影片上映,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解說:影片講述了1940的晉察冀戰場,八路軍戰士在戰火中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姑娘。在中方司令員的關心下,兩個小姑娘在根據地受到中國軍民的悉心照顧,最後被安全送回給日方。四十年後日本小姑娘再次回到中國。人們關注的與其說是電影本身,不如說是電影背後的那個真實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
解說:198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決定投拍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由攝影師黃夫翔擔任導演,這也是他的導演處女作。為了真實再現這個事件,黃夫翔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詳細調查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同期:導演 黃夫翔
黃夫翔
就覺得這個事情不僅具有真實性,而且很完滿很有傳奇性。就覺得,特別是在那樣一個大的背景下發生這樣一件事,就覺著非常有意義。所以決定拍這樣一部影片。
解說:那麼,這段四十年前的往事,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傳奇故事呢?
解說:那是1940年8月,故事發生在從石家莊到太原的鐵路,也就是正太鐵路上的一個叫東王舍的村莊。這是橫貫太行山脈的一條交通要道。在這條鐵路線上,有天險娘子關和日軍在華北的重要燃料基地井陘煤礦。
解說:井陘煤礦,藏量豐富,煤質優良。「七七事變」後,井陘失陷,井陘煤礦成為日本侵華戰爭中掠奪中國資源,推行「以戰養戰」戰略的一個重要能源供應基地。除了供給華北日軍的全部需用外,大部分煤炭通過火車運回了日本本土。
曾經是華北交通公司職員的美穗子的父親——加藤清利,1939年末作為助理被派遣到井陘煤礦車站,負責運輸煤炭。
解說:1940年8月,名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打響了。戰役前期的主要任務就是交通總破襲,破壞敵人的交通線,重點摧毀正太鐵路。8月20日夜,在八路軍前方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各參戰部隊按計劃對華北各線敵偽軍據點同時發起進攻。
同期:黃夫翔 電影《將軍與孤女》導演
當時我們晉察冀聶榮臻元帥領導的晉察冀的八路軍,也是115師的老三團,打井陘,也就是正太路。因為百團大戰主攻的就是正太路,打娘子關附近的井陘礦區。當時打井陘的時候,我們的部隊進到了井陘,然後日軍為了阻止我們的部隊繼續前進,就不顧他們的僑民還沒有撤退,就打了好多帶著燃燒彈的迫擊炮彈,這樣的話把礦區整個打成了一片火海。
同期:導演 黃夫翔
我們的八路軍戰士在火海當中,在一片廢墟,殘垣斷壁當中聽見了呼救聲和嬰兒的啼哭聲。然後就奮不顧身進去,進去以後背出來兩個孩子,還有他們的父親。他們的父親因為重傷,當時包紮了以後沒有治好,後來就死了。
解說:被救出來的兩個孩子正是四歲的美穗子和她不到一歲的妹妹瑠美子。指揮這次進攻的是當時任晉察冀中央縱隊總指揮的楊成武。後來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這樣回憶了這段往事。
楊成武回憶錄:
我一看,稍大的那個約莫五六歲,小的那個,最多隻有一歲,右肩胛受了輕傷,此時,她合著睫毛長長的眼睛,已經在戰士懷里睡著了。她那又白又胖的小臉上,時不時地輕輕抽搐著。唉,可憐的娃娃,夢中也不得安寧。日本軍閥的侵略行徑,使他們本國的嬰兒也在為戰爭流血啊!
同期:黃夫翔 電影《將軍與孤女》導演
兩個日本小姑娘被兩個戰士救了,救了回去以後,他們拿她們沒有辦法,話也聽不懂,怎麼養,有很多困難。所以給她們找蜂蜜呀找羊奶呀,再有就是根據她的眼神看她需要什麼,想吃什麼。後來覺得怎麼辦啊?當然在說從戰火中救兒童對八路軍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這是兩個日本小孩,是敵人的小孩,他不一樣啊,他弄回去怎麼辦?就覺得反正太可憐了,我們不能扔下她們不管。
同期:聶力
聶力
楊成武的回憶錄里邊也寫了,最早的時候,楊成武是一分區吧,這個事情是發生他們那,然後下面的人報告了他,怎麼辦?發現兩個日本小姑娘,然後楊成武就把這個事報告了父親。
解說:面對兩個日本小姑娘,八路軍戰士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向當時的軍區司令部打電話請示。
同期:周秘書
周均倫秘書
當時接電話的是個參謀,也覺得這個事情比較特殊,就講你等我答復,他們就去給聶帥報告。聶帥說應該把她送來,叫他們趕緊送來,我們對俘虜只要他放下武器我們還寬待呢,兩個日本小女孩是無辜的,送過來看怎麼處置他們。後來他們很快從前線,把兩個日本小女孩,送到了司令部。
解說:「半天工夫,部隊就派人把兩個孩子送到了我的指揮所。我先抱起那個受傷的嬰兒,看到傷口包紮得很好,孩子安詳地睡著,我囑咐醫生和警衛員,好好護理這個孩子,看看附近村裡有沒有正在哺乳的婦女,趕快給孩子喂餵奶。那個稍大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牽著她的手,拿來梨子給她吃。」
解說:在戰爭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後,聶榮臻元帥在他的回憶錄中,用「激烈戰火中的小插曲」來回憶了這段往事。
解說:「把兩個孩子安頓下來,我讓炊事員做了一盆稀飯,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用小勺喂她,孩子就顯得不那麼拘束了。我問她叫什麼名子,她「嗯嗯」的回答著。翻譯在旁邊說,她說叫「興子」。我聽這個名字差不多,像日本女孩子的名字,日本的女子很多都叫什麼子什麼子的。其實,這個小姑娘叫美穗子。」
解說:沒想到在四十年後,因為記錯了名字,在尋找這個小姑娘時還頗費了一番周折。
同期:聶力
她戰爭年代失去父母,我戰爭年代,我也不在父母身邊所以剛才周秘書說,父親一看到孩子,就想到我自己的孩子在哪裡呀,得想法把她找回來,父親就那麼想念呀。
同期:周秘書
作為聶帥來講,當時也有一個思想斗爭。因為聶帥有一個唯一的女兒就是聶力同志,唯一的女兒,當時還在上海那裡,蔣介石統治區吧,蔣管區那個地方,還寄養在人家家裡面。他身邊沒有孩子,所以他也非常喜歡孩子,所以看到這兩個孩子,他也是很喜歡。
同期:周秘書
他就曾經想,這兩個孩子他養起來還是怎麼辦。養起來他講戰火非常激烈,結果到底怎麼樣?日本人還經常去掃盪,到晉察冀地區去掃盪,結果難以預料。如果這兩個日本小姑娘留在異國他鄉,弄不好將來她們大了以後會很傷感,現在雖然她們父母已經去世,但是估計她總還有親戚可以撫養。所以當時在戰爭環境下面,也沒有過多的思考就確定,就送交給日方。
聶榮臻回憶錄
當時,我的相法是,孩子是無罪的,應當很好地安置她們。至於究竟怎麼辦,我考慮,或是由我把她們養起來,或是把她們送回去。我想,如果養起來,激烈的戰事不知何時結束,邊區的環境不僅艱苦,而且敵人掃盪頻繁,部隊經常轉移,照顧兩個小孩子,將有不少困難。再說,兩個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異國他鄉,大的五六歲了,已經開始懂事,留下來她很可能會傷感的。她們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國的土地上,將來也會給她們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媽媽雖然死了,她們家裡部還會有親戚朋友可以照應吧。
幼時美穗子坐在挑筐里
解說:在聶帥的安排下,兩個小姑娘被送往石家莊。戰士們找了一個可靠的老鄉,准備了一副挑子。那時候,挑子要算太行山區最好的交通工具了,翻山越嶺,不怕顛簸。聶帥和指揮所的幾個同志,擔心孩子在路上哭,還往筐里堆了許多梨子。
同期:美穗子
小時候聽祖母講過父母都被捲入了戰火,自己已經記不清楚了。直到1980年,中日兩國的報道和事後的調查喚起了兒時的記憶。據我的伯父講,我被八路軍領走,後又送回來了。回國那陣子,我常常向祖母講起吃梨和坐挑筐的事情。
同期:周秘書
當時沙飛就照了三張照片。一張是聶帥牽著美穗子的,這張照片,一張是她坐在籮筐裡面吃梨的照片,一張是老鄉挑著他們兩個回去的照片。這樣留下了三張照片。這三張照片也是都很珍貴的。
解說:戰地攝影記者沙飛拍攝了這組照片。其中的部分作品,最早發表在1941年6月《解放畫刊》第二號上,這是一份由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新聞攝影科供稿、在華日人反戰同盟晉察冀支部編輯的日文版畫報;最早發表的中文媒體是1942年7月7日出版的《晉察冀畫報》創刊號。
解說:誰也沒想到,正是這幾張照片,為中國和日本真實地記錄下來了這段千古流芳的佳話,留下了這百世不朽的名作:《將軍與孤女》,由此,引出了近半個世紀以後的故事。
解說:隨著美穗子姐妹回去的,還有聶榮臻將軍寫給日軍的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扶養。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深望君等翻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同期:周秘書
周均倫
因為聶帥是,他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他知道這個事情,把日本小女孩送回去,肯定影響是很大的,所以他寫了一封信,沒有封口,是開了口的信,寫給日本的長官、士兵、諸君,他是給日本的軍官和士兵。他這裡面主要是講,發動侵華戰爭,日軍發動侵華戰爭,也不是日本軍人,下層軍人的意思,而是日本財閥、軍閥,他們的意思。這樣的一場戰爭多中日兩國人民來講,下面的人來講都是受害者,所以希望大家翻然悔悟,不要打侵華戰爭了。
解說:在《聶榮臻回憶錄》中這樣寫到。「我們進行抗日戰爭,這中間不只是打仗的問題,還要注意不失時機地對敵軍進行政治工作。這一點非常重要,它涉及到軍心的問題。就是將來不論同任何侵略軍作戰,都不能忽視這項工作。」
同期:周秘書
日軍方面收到了這兩個孩子還回了信,但是這個信沒有找到了。回了信還表示感謝,把這兩個日本小女孩送回去。
《聶容臻回憶錄》:
「自從送走了兩個孩子之後,這些年來,每逢想起這件事,還常常為她們擔心。烽煙四起,兵荒馬亂,不知兩個小姑娘當時是否安全回國了。」
解說:時光一晃,過去了四十年,昔日兵戎相見的兩個國家,理應冰釋前嫌。這段將軍救孤的往事,在那個年代被人們再次從塵封的記憶中拾起。
同期:黃夫翔
黃夫翔
因為在那個年代來講,接觸這樣一個題材,就是這樣一個帶有濃厚的人道主義色彩的這樣一個主題,一個題材,在把握上,無論從領導上還是作為我們創作人員,也是覺著比較困難。就是掌握分寸上,再一個各方面的審查意見上。但是經過努力以後,各方面都感覺這樣一個事件,對起到這樣一個橋梁作用,還是很有意義的。
解說:影片完成後,攝制組特意請聶帥和他的女兒聶力觀看。聶帥對電影很滿意,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同期:黃夫翔
他說當時阿,我指揮這個戰役的時候,我不在房子里,我在野外,在陣地上。當時我們聽了以後,回來以後心裡直打鼓,這下可麻煩了,這要是再改起來,這要是改成野外,這好多地方都得改。沒多久,他的秘書打來電話說,首長的意思把這個真實的件說出來,說一下事實,當然你們有你們的藝術創作,不一定按這個來。這下我們就放心了。
同期:周均倫秘書
反映細節,作為故事片,他肯定有一些塑造人物的,塑造形象的這么一個過程,合理的構思是可以的,但是我估計大體上面是八九不離十。那麼當時送到家裡來請聶帥看,聶帥也審查了,我也參加看了,聶帥覺得還是拍的不錯的.
同期:黃夫翔
當時王震副主席聽說有這么個片子,他說他也要看看,我們送給他看。送給他看了以後,他當時好像是中日友協的名譽會長,當時送給他看,扮演聶帥的演員一出來,他說這是年輕時的聶帥啊?我說是,他說還是像啊,像啊,他哈哈大笑。
解說:在那個年代,在中日兩國尋求諒解的過程中,中國將軍與日本孤女的故事成為中日友好的一段美談,而電影也在中國駐日大使招待會上屢次拿出放映。
解說:美穗子姐妹轉交日軍後,被送到石家莊的石門醫院。不滿周歲的妹妹瑠美子因傷勢嚴重不幸死去。美穗子本人於1940年10月被伯父平安帶回日本後,此後與外祖母相依為命。
同期:美穗子
美穗子
65年前如果沒有聶帥救我,就沒有我的今天,也不會有我的孩子的今天。盡管我現在只是普普通通的日本婦女,過著平凡的生活,但這一切也是聶帥給我的。我能說什麼呢,只有一句話可以代表我的心意,那就是:非常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
解說:2005年美穗子已經69歲了。六十五年前,與將軍一別之後,美穗子的命運究竟如何?這個戰火中的傳奇故事又是如何在幾十年後浮出水面的呢?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