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烘焙的時候,接觸的第一個蛋糕就是戚風蛋糕。為了做的更美味,買了本《小島老師的烘焙教室》准備研讀,沒想到書中只有海綿蛋糕,沒有戚風。但是看圖片長得挺像呀,就也跟著做了起來。當時對手法、細節一竅不通,經常把它們兩個對應的做法弄混。
到現在已經做了無數個戚風、海綿,對它們也爛熟於心啦。總結一篇他們之間的區別,希望可以幫助到你們。
一、戚風蛋糕材料的處理方式與區別
材料
戚風蛋糕是少數烘烤類甜品中用到色拉油的一種了,目的是什麼呢?
甜品中的轉化糖、葡萄糖有什麼作用和區別? - 知乎專欄濕性糖的作用介紹在這里,海綿蛋糕中常見的水怡目的是保持水分。
戚風蛋糕:色拉油、牛奶(或其他液體)、麵粉、蛋黃、蛋白、糖
海綿蛋糕:雞蛋、糖、濕性糖、麵粉、黃油
油可以使麵糊顆粒潤滑柔軟,使蛋糕體更加濕潤,光用水或牛奶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其實也並非不可以使用黃油,只是黃油容易受溫度影響,常溫下狀態過於粘稠,不熟練的話可能導致失敗。
雞蛋所扮演的作用不同
麵粉所佔比重不同
戚風蛋糕:蛋黃所扮演的主要作用是「乳化劑」、蛋白起到充氣作用。
海綿蛋糕:①全蛋法中,雞蛋主要起到充氣的作用
②分蛋法中,蛋黃和蛋白需要同時充氣,雖然蛋黃不用像蛋白一樣到堅挺的狀態,但也要打發至發白。
通常同樣規格的戚風和海綿蛋糕,後者的麵粉量是前者的二倍。
Ⅱ 櫻花冰激凌蛋糕怎麼做層次感分明
1、鹽漬櫻花用溫水浸泡1小時,吸去多餘水分後放入戚風模具中,太長的花梗可以修剪一下;
2、將蛋清和蛋黃分開。
做法:
1、將玉米油和牛奶混合,充分攪打乳化,再加入蛋黃,攪打均勻;
2、篩入低筋麵粉,攪拌成均勻麵糊;
3、蛋白先用電動打蛋器打成粗泡狀態,分次加糖,打成硬性發泡狀態;
4、取1/3蛋白霜放入蛋黃糊;
5、用刮刀攪拌均勻後再倒回蛋白霜;
6、用刮刀翻拌混合,注意手法,避免消泡;
7、將蛋糕糊倒入模具中,震掉大氣泡;
8、烤箱170度預熱,放入中下層,烤約40分鍾,烤好後立刻倒扣,晾涼後脫模。
心得分享:
1、裝蛋清的容器一定要無油無水,否則影響打發;
2、混合蛋白霜和蛋黃糊,可以切拌、撈拌、翻拌,自己順手就可以,但千萬不能劃圈攪拌,會消泡;
3、烤溫做參考,根據自己烤箱溫差適當調節;
4、倒扣晾涼後再脫模,以免組織不穩定。
Ⅲ 戚風蛋糕表面裂一圈
作者:春殿w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719597/answer/245826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戚風蛋糕顧名思義,氣瘋蛋糕,是許多烘焙新手挑戰失敗的作品,不過如果做成功了也會有大大的成就感!根據我個人的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1、最可能的原因是頂火(上火)溫度太高,導致頂部麵糊過早凝固成型,底部的水蒸氣在往上排的時候極容易頂破頂部導致開裂,解決辦法說難不難說簡單不簡單,那就是摸清自家烤箱的脾氣。如果你家烤箱可以分別調節上下火的溫度,那麼把上火比下火調低一些。如果是上下火一體的,那隻能自己多次製作摸索溫度。切記不能在烤制戚風的過程中打開烤箱給蛋糕蓋錫紙或者擅自調低溫度,將會導致戚風下陷。一般公認的戚風方子6寸的烘烤溫度是150度上下火40分鍾(根據自家烤箱功率不同溫度時間自行調整)。以及烤的時候要將模具隔底火放到烤箱下層,千萬不能緊貼著上烤管!2、蛋白打發不夠。這種開裂一般不是戚風表面縱橫式的開裂,是內部有大氣泡導致戚風表面粗糙有孔。解決辦法是將蛋白打發至九分發(即呈現尖鳥喙狀)可在打發之前加入幾滴檸檬汁或白醋,打發時速率大概一秒中兩圈順時針轉動同時另一隻手緩慢反方向轉動打蛋盆。麵粉應高空(離桌面20cm左右)過篩兩次使用,同時混合蛋白與蛋黃霜時不能劃圈攪拌以免消泡。入烤箱前應輕摔模具(就大概離桌面5cm自由落體)震出麵糊里的大氣泡。在蛋糕烤好之後應立即拿出烤箱在離地面40cm處自由落體,使蛋糕體內多餘水蒸氣快速散出。這樣做能避免因蛋白蛋黃糊混合時產生的大氣泡使蛋糕粗糙。戚風烤制雖難,但只要認真按照菜譜每一步做到位成功還是沒問題的。以及其實表面有一些裂痕也不用太擔心,戚風在出爐後都會適量回縮,一些小裂痕在蛋糕回縮後就幾乎看不到了。實在不行還可以用奶油裝飾來掩蓋嘛!
Ⅳ 蛋糕烘焙的知識
一、蛋糕烘焙基礎知識:蛋糕的分類
蛋糕根據其使用的原料,攪拌方法和麵糊性質的不同一般可分為三大類。
1. 麵糊類。麵糊類蛋糕所使用的主要原料為麵粉、糖、雞蛋、牛奶等作為蛋糕的基本組織,此類蛋糕含有成分很高的油脂,用以潤滑麵糊,使蛋糕產生柔軟的組織,並幫助麵糊在攪拌過程中融合大量空氣產生膨大的作用,配方中油脂用量若達到麵粉量的60%以上時,此油脂在攪拌過程中所融合的空氣已足夠蛋糕來烤箱中膨脹,但低於麵粉量的60%時,就需要使用酵粉或小蘇打來幫助蛋糕膨脹。一般奶油蛋糕如黃蛋糕、白蛋糕、布丁蛋糕都屬於麵糊類的蛋糕。
2. 乳沫類蛋糕。此類蛋糕所使用的原料為麵粉、糖及少量奶水作為蛋糕的一部分組織外,其主要的原料是雞蛋,它利用雞蛋中強韌和變性的蛋白質,在麵糊攪拌和烘焙過程中使蛋糕膨大,不需依賴酵粉,其與麵糊類蛋糕最大的差別,就是不含任何固體油脂,但為了減低雞蛋過大的韌性在海綿蛋糕中可酌量添加流質的油脂。乳沫類蛋糕由於使用雞蛋的成分不同有可分為兩類:
a. 蛋白類。此類蛋糕全部以蛋白作為蛋糕的基本組織及膨大原料,一般天使蛋糕即屬於蛋白類;
b. 海綿類。此類蛋糕時使用全蛋或者蛋黃和全蛋混合,作為蛋糕之基本組織和膨大的原料,海綿蛋糕就屬於此類蛋糕了。
3. 戚風類。此類蛋糕時混合麵糊類和乳沫類兩種麵糊,改變乳沫類蛋糕的組織和顆粒而成,戚風蛋糕毫無疑問就屬於這個類別了。
二、蛋糕烘焙基礎知識:蛋糕的製作要點
蛋糕在一般西點中為最受歡迎的一種甜食,它不但具有濃郁芬芳的香味,美觀誘人的外表,更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同時在節日或慶典時常被人作為一種代表性的應時食品。
製作蛋糕比製作麵包要容易許多,因為蛋糕不如麵包那樣需要准確合宜的發酵環境、嚴格的面團攪拌以及對發酵時間的控制等多項指標要求,但是做一個好蛋糕一定要具備以下幾點,否則一樣可能失敗:
1. 使用好的材料。原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蛋糕的品質,雖然好原料會增加到蛋糕的製作成本,可是它具有和同業競爭的優越條件,不但能提高產品的品質,且可增加產品的銷量,確立店鋪的聲譽;
2. 須要了解各種原料的性質和它們在蛋糕內的功能。做蛋糕固然要使用好的原料,但是在選用原料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各種原料在蛋糕內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有著怎樣不可替代的好處,以及它的組合成分包含哪些物質,在麵糊攪拌過程和烘烤過程中可產生出哪些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例如,做蛋糕用的油有奶油、瑪琪琳、氫化油、乳化油、沙拉油、起酥油等,而奶水又有鮮奶、蒸發奶、濃縮奶、脫脂奶、酸奶、奶粉等,雞蛋有蛋白、蛋黃、全蛋之分,這些同類而不同成分和不同性質的原料,在使用時各有不同的特性,這些都是職業烘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做蛋糕的主要原料是麵粉、糖、油、蛋、鹽、奶、化學膨大劑等七種,其他還有香料、可可粉和巧克力等調味原料總共有數十種之多,在這主要的七種原料中我們可以將它們歸為乾性、濕性、柔性、韌性,以及產生香味的物種性質。所謂乾性原料是指這些原料用在蛋糕配方中可使蛋糕產生乾的特性,必須要有足夠的液體原料來溶解它,麵粉、糖、奶粉、酵粉、鹽、可可粉等都屬於乾性原料。濕性原料包括奶水、雞蛋和糖漿等數種,它們在蛋糕配方內時主要水分的來源,供應足夠的水分來溶解其他乾性原料,使蛋糕保持濕潤和膨大。柔性原料是指油、糖、化學膨大劑、蛋黃等,它們的功能是使蛋糕保持柔軟膨鬆。韌性原料亦可稱為結構原料,它在蛋糕內可產生堅韌的性質,或是可增加麵粉的筋性而產生了韌性,是構成蛋糕骨架的主要原料,主要有麵粉、奶粉、鹽、可可粉、蛋白等。產生香味的原料是包括了糖、奶水、油、蛋、可可粉、香料等,因為這些原料進烤箱後可產生獨特的香味,使蛋糕芳香可口。注意每種原料獨有的特性,靈活應用後產品的品質可控制自如,萬一發生不應有的弊病或因故變換原料時,可根據原料屬性來做適當的調整,使產品恢復正常。
3. 原料配方的平衡。充分了解各種原料在蛋糕內的功能之後,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各種原料因蛋糕性質不同用量也隨之不同,在設定一個蛋糕配方時,先決定這款蛋糕屬於高成本還是低成本的,蛋糕質地屬於松軟還是堅硬。原料有干、濕、柔、韌之分,而使蛋糕產生較好香味的主要原料有糖、油、蛋、奶這四種,這四種原料用得多成本就較高,但蛋糕的品質就較好,但需注意,即使是好的原料,也不是越多就越好,而需遵照一定的使用比例,不可因強調其中一種特性,而打破原料之間的平衡,最終破壞蛋糕的好品質。
4. 需要正確的攪拌方法。麵糊攪拌有兩個最大的作用,第一是將配方中各種原料攪拌均勻,使每一種原料都能均勻的分布在麵糊的每一部分。第二是借不同的攪拌器具和速度,在麵糊中打入適量的空氣,使烤出的蛋糕具有膨大和細膩的組織。在有了優質的原料和配方後,如果攪拌不當,仍是前功盡棄,得不到理想的產品,所以在攪拌麵糊前要先確定所做的屬於哪一種類型的蛋糕,確認需要的攪打器和攪拌速度,才不至於遭遇失敗。
5. 正確的烘烤溫度和時間。每種蛋糕因性質不同,所以烘焙的溫度和時間也不一樣,尤其若使用的是箱式烤箱,烤箱的溫度控制分為上下火,控制溫度的溫度計又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在烘焙蛋糕時應特別小心,平時要養成烘焙的經驗才能運用自如,否則火力的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到蛋糕表面的顏色和內部的組織。原則上凡是用模具烤的蛋糕,重量在100g以下的,需用200℃的溫度烤12-18分鍾左右,上下火同火力;如果在100-450g之間的,要用180℃下火比上火略大,烘焙時間在18-40分鍾之間;如果重量超過450-1000g的,則同樣使下火比上火大,用170℃烘焙40-60分鍾。如果所烤的蛋糕不是用模具而是直接鋪平在烤盤內烘烤的,則應該用上火來烤,下火用得極其微小,只要能使蛋糕底部能產生顏色即可。一般而言,烘烤蛋糕要視蛋糕的大小和蛋糕的類別決定烘焙的溫度和時間,小的蛋糕應用高溫而縮短烘焙的時間,大而厚的蛋糕要用低溫而延長烘焙時間。通常所稱的高溫是指190℃-232℃,常溫是171℃-190℃,低溫是162℃-171℃。乳沫類的蛋糕和輕奶油蛋糕應該用高溫,重奶油蛋糕和戚風類蛋糕應該用常溫,水果蛋糕和大型蛋糕應該用低溫,如果烤箱溫度低於應有的溫度,所烤出來的蛋糕往往頂部平坦而粘手,四周向中央收縮,烤盤內側含有粘附的麵糊,同時內部組織非常松軟。相反,如果烤箱溫度高於應有的溫度,蛋糕中央會向上隆起,頂部破裂,蛋糕外緣從烤盤向內收縮,但烤盤內側光潔而不會有麵糊粘附在上面,此類蛋糕內部組織較為緊密。如果蛋糕烤得不熟,上部在表皮以下會有一層膠粘的生麵糊,如果蛋糕下層接近底部處有這種生麵糊,則是配方內的水分過多,或者底火太弱和攪拌時未能將配方中油脂攪拌均勻等緣故。
Ⅳ 為何有人會覺得貼吧早就不存在了,這背後是什麼梗
有人覺得「貼吧早就不存在了」,主要源於它用戶量斷崖式下滑、文化影響力衰退和外部競爭擠壓等綜合因素,並非某個具體的梗。
1. 用戶流失:從「頂流」到「冷清」
2015年貼吧月活用戶超3億,到2020年僅剩不到4000萬。短短五年時間流失九成活躍用戶,實際使用人數驟減讓外界產生「貼吧消亡」的錯覺。這種直觀的數據縮水是多數人認為貼吧「消失」的最直接原因。
2. 造梗能力衰退:不再掌握話語權
貼吧曾是互聯網梗文化的「工廠」,比如「賈君鵬回家吃飯」「狗帶」等經典熱梗均誕生於此。但2015年後,貼吧輸出爆款熱梗的頻率大幅降低,用戶逐漸轉向微博、抖音等新平台尋找新鮮話題。失去內容創新力後,貼吧的討論熱度難以重回巔峰。
3. 運營失策:優質內容生態崩塌
網路對貼吧長期採取輕運營策略,放任廣告、低質內容泛濫。早期的明星吧、游戲吧等內容板塊因管理鬆散導致核心用戶流失。當貼吧無法提供高質量的內容互動,自然被用戶拋棄。
4. 外部競爭:新時代「分蛋糕」
移動端興起後,微博搶占明星八卦流量,微信依託社交屬性分流用戶,知乎吸引深度討論人群,豆瓣籠絡文藝青年。貼吧原本的「大雜燴」模式被垂直細分平台取代,加上各類APP自帶社區功能,用戶無需再依賴單一平台交流。
5. 年輕人轉向:手機娛樂重心遷移
貼吧興盛時期依賴文字社區形態,但隨著智能手機性能提升,短視頻、直播、手游占據年輕人更多時間。例如《王者榮耀》《原神》等游戲不僅提供娛樂,還形成新的社交圈層,進一步稀釋了貼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