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甜品的由來和習俗
甜品由來及習俗:
從歷史原因分析,甜食可以為人體迅速補充能量,在食不果腹的年代,甜食自然是人們的最愛,這是幾千年來基因進化的自然選擇。第二,從自然因素分析,人們愛吃甜食也許是人類從大自然中索取可食用物質的一種記憶積累。成熟的水果,部分蔬菜、五穀雜糧,都具有天然的甜味。
泰國:泰國甜品的品種繁多,鮮果,糯米,雞蛋是主要成分。一般來說,甜品是由雞蛋,大米磨成的粉,糯米,蓮子,棕樹糖,大薯粉和椰子等為素材。而鮮果是往往增加甜品的香味。 這些水果包括椰子,香蕉,菠蘿,橙類及其他。另一特色是用水浸花(如茉莉花和玫瑰花瓣),用含花香的水來做糖漿。
日本:處女冰淇淋,原名麵皮包水果冰淇淋,也叫優逸捲筒。
是來自日本的一種特色甜品。以原宿小店最為著名,只要開店,不管刮風下雨,酷暑寒冬,這里總有一條長長的人流,尤其吸引著全日本的少男少女們。
(1)古代是如何製作蛋糕的擴展閱讀
過多攝入糖會帶來一定的健康風險,大家需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要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人們對甜味的感知也會隨著甜食的增加而退化,最明顯表現就在於,我們小時候覺得很甜的食物,現在再吃起來,彷彿已經不那麼甜了,找不到最初的感覺了,這就是甜食的大量攝入,逐步麻痹了神經。並且,甜食一般製作精美,光鮮的外表帶來視覺沖擊的同時,更刺激了食慾。
2. 古代人在沒有烤箱的情況下,是怎樣做點心的
蒸制工藝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很常見的,如牛乳糕、藕粉桂花糖糕、棗泥山葯糕都是蒸制而成,這些點心有些需發酵後再蒸,有些則直接把不同食材混合在一起蒸。油炸的點心以酥脆為主,我國的面點師非常擅長製作層次分明的面點,曾經風靡的荷花酥就是用油炸的方式製作,做好的面點放入熱油中,酥皮層層綻開,猶如一朵花兒開放。用竹竿搭起一個半圓形的東西,然後外面抹上泥土進行保溫,食物可以放在窯內進行烤制,類似於現在烤地瓜那種東西,只要內部溫度足夠高任何食物都可以烤熟的。
至於各種酥餅,老婆餅那類的,大家想想地瓜和鍋盔如何烤的就知道啦!只是古代受限於工具和材料,能烤點心的怕是只有大戶人家或者吧,普通人家是很少見這種烤制工具的,除了烘烤,蒸也是製作酥類點心的一種主要方式。香糯酥軟的桂花糕、米糕等等。晶瑩剔透,滑軟油潤,甜而不膩。米香、油箱包裹著各類食材香。將攪拌好的餅干碎填入模具底層,用物體壓實將桃酥放入保鮮袋中。
3. 蛋糕的歷史起源
4. 如果我在古代,我怎麼做奶油蛋糕
古代?古到什麼程度,雞應該有吧。就有雞蛋了,,沒有就用恐龍蛋\鳥蛋.....呵呵將XX蛋打入器皿中,加入砂糖,估計沒糖找些帶甜味的植物汁水代替.(無糖更健康^_^)攪拌,加進牛\羊\馬\龍\奶都行,鑽木取火後邊加溫邊用干樹杈攪拌,待燒開後連白脫油一起找倆勞力用力打發,再加入朗姆酒(用甘蔗類甜味植物莖壓汁,然後再經發酵、發餾,在橡木桶中儲存而成,這種手藝不用現代化設備也能製成)即成----奶油。
5. 西方古代蛋糕是將材料拌好後,然後揉制而成,最後放入壁爐烘烤,那麼,麵糊狀蛋糕液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 蛋糕是一種麵食,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製作出來。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麵粉、甜味劑(通常是蔗糖)、黏合劑(一般是雞蛋,素食主義者可用麵筋和澱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液體(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發酵劑(例如酵母或者發酵粉)。
中文名稱
蛋糕
口味
甜、滑
主要食材
雞蛋、白糖、小麥粉、果汁、牛奶、泡打粉
分類
西式甜點
英文名
Cake
種類
黑森林、起士、布朗尼
特點
柔軟,綿滑,樣式多
製作工具
烤箱
輔料
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
6. 古代糕點的做法
一、桂花糕,三百多年歷史。
做法:
主料:糯米粉250克 麵粉150克
輔料: 糖 桂花適量
調料:白砂糖90克
步驟:
1、將糯米粉250克,麵粉150克,白砂糖90克,糖桂花適量混合在一起,慢慢注入適量清水,攪拌均勻至麵糊粘稠,掛而不斷。
2、上籠蒸一刻鍾。
3、趁熱將蒸熟的糕體用濕紗布包住,不斷翻撳,揉捏,直至肯面光滑,糕體細膩為止
4、將糕體裝入合適的'容器,整形後,表面抹上植物油,切成方塊
二、黃石港餅,170多年的歷史。
做法:
主料:特製粉3.5千克植物油1千克煉豬油1.5千克
輔料:熟標准粉3.5千克白砂糖6千克綿白糖4千克植物油4.5千克芝麻屑4.5千克冰糖2千克桔餅1.5千克桂花1千克
調料:白芝麻3.75千克
步驟:
1、和皮:將特製粉過篩,放在案板上攤成圓圈,倒入飴糖、水、碳酸鈉調成軟硬適度的面團。分塊靜置回餳,使之緩勁,包酥前經拉白後再分成小劑。
2、和酥:將特製粉過篩,加豬油混合擦制。擦酥時間不宜太長,以免生筋、瀉油,一般一塊5千克左右的油酥約擦20分鍾。擦好後,分塊切劑。
3、制餡:熟標准粉過篩,攤成圓圈,將果料、冰糖破成豌豆大的小粒,將各種小料置於其中,加油攪拌均勻,再與熟標准粉擦均勻,軟硬適宜即可。餡要頭天擦好,讓原料充分脹潤,便於捏餡。
4、成型:小包酥方法皮酥包好後,壓扁,擀成長片,搓成卷再折三折,然後擀成圓形,包餡,捶成圓餅。以五六個餅坯為一疊,在周邊滾上澱粉,防止上麻仁時餅邊粘上芝麻。表面刷上水,放上麻機上兩面上麻,要求麻不掉,不花。
5、烘烤:入爐烤制,爐底溫度100℃,面火150~200℃。麻餅在烤制中要翻兩次面,使兩面麻色一致。出爐冷卻後包裝。
7. 中國古代時沒有烤箱,中式的傳統點心都是用什麼方法製作
在古代的時候,雖然說沒有烤箱,他們在做一般的點心的時候可以通過油鍋裡面炸一下,也就能吃到一些甜甜的東西,當然因為那個時候有烤鴨他們也可以在一個淘氣裡面放入點心,然後用火,把這個淘氣加熱,用余溫把點心烤熟,如果說不行的話就再用一些火,真是這樣的方法,做出了點心。
8. 古代人怎樣做蛋糕
西方古代也有烤箱啊,和現在做蛋糕的方法沒有什麼不同。中國古代也有烤箱,但是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西方人截然不同,所有我們以蒸為主。
9. 請問古代糕點是怎麼做的
唐代以前中國基本沒有麵食,大規模種植小麥為主食要從唐代開始,而且在中國的食品分類中,糕和餅是有區分的,糕是用米粉做的,基本都出產在南方,餅是麵粉也即小麥做的,主要是北方的糧食.古代糕主要以烘烤為主,很少有用蒸的,基本沒有用炸的.,中國古代也沒有象西方烤麵包那樣的烤箱.因為米粉不象麵粉有很大的延展性,所嶺凡是糕基本都要用模具製成.
10. 古代人怎麼烘烤糕點的
古代人,很聰明,用泥堆出一個圓的爐膛,中間放上木柴或用木料燒成的炭,把面揉成的面團貼在爐膛四周的壁上烤,糕點就烤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