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麵包中的面團需要醒發多久
麵包面團基礎發酵時間為一個小時,發酵環境不同,所以時間也不是固定的,要以發酵狀態來判斷,發酵好的面團用手指戳洞不回縮,按面團表面時,有坑不回彈且不塌陷。麵包的發酵的時間和面團的糖油含量、發酵溫度有關系。而根據麵包製作方法的不同,一次發酵的時機也不一樣,比如中種法只需將材料混合均勻後,就可以放入冰箱進行一次發酵了。而湯種法則需要將面團揉到出膜階段後,再進行一次發酵。
面團的第一次發酵所需溫度要在30~40度,面團是原來的二倍大就可以,放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大概1小時左右。如何判斷一發成功了呢?首先是體積足夠膨大;其二是撕開一小塊觀察內部氣孔均勻蓬鬆;第三可以用手指沾一點麵粉在面團中間戳一個洞,洞口不回縮且表面光滑,即說明發酵成功。若洞口周圍的面團塌陷,則說明發酵過度了。
中間的醒發一般在15~20分鍾。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面團鬆弛的狀態,看面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中間醒發的目的是為了使面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面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成型。
經過了醒發和整形,下面就到了2次發酵的階段了。「2發」一般是在麵包整形後進行,它對於溫度和濕度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因為此時麵包已經整形完成,所以在發酵過程中不能使表皮失水過多,影響外觀和口感。所以2發的溫度一般要求在38度左右,濕度大約要85%,而在日常生活中,這個濕度是很難達到的,但是我們終究是有辦法的。大家可以提前放一碗開水在烤箱中,然後把整形好的麵包放入烤箱關上門,此時在密閉的烤箱中,溫度和濕度的環境就接近於我們所需要的2發條件了。2發所需要的時間大概在40分鍾-1小時左右,觀察面團發酵到原來的1.5-2倍大即可。
2. 用自發粉製作蛋糕時,麵粉需要醒多久
請注意! 自發粉是做麵包或饅頭的!
可是電高壓鍋中一個食譜說製作蛋糕用自發粉。估計你是買不到所謂的蛋糕自發粉的!只有蛋糕預拌粉。用高壓鍋蒸出的蛋糕挺好吃的,祝你成功
3. 自發麵粉要發酵多久做蛋糕
發酵時間隨溫度而定,溫度高則發酵時間短,溫度低則發酵時間長。28度左右,大概1個小時,面團可以完成發酵。
4. 做麵包發酵一般要多長時間
麵包發酵一般分為一次發酵、中間發酵與二次發酵三個環節完成的,每一次發酵所需的時間都不同。下面把麵包基礎發酵時間的分享給大家,以及如何判斷面團是否發酵成功。
最重要的步驟之二——面團的發酵
發酵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簡單地說,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和糖分,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和乙醇。二氧化碳氣體被麵筋所包裹,形成均勻細小的氣孔,使面團膨脹起來。
發酵需要控製得恰到好處。發酵不足,麵包體積會偏小,質地也會很粗糙,風味不足;發酵過度,面團會產生酸味,也會變得很粘不易操作。
一次發酵、中間發酵與二次發酵:
除非時間非常倉促的時候,我們可以攪拌好面團,整形進行一次發酵後烤焙,其他時候,都需要進行二次發酵。因為一次發酵的產品,無論組織和風味都無法和二次發酵的產品相提並論。
在專業領域,一次發酵和二次發酵有兩個專門的詞彙來體現它們的區別(Fermentation和Proofing),而家庭製作中,我們只需要知道,好吃的麵包,是兩次發酵做出來的就可以了。
長時間的發酵會增加麵包的風味,因此有些配方使用冷藏發酵,通過低溫長時間發酵,得到別具口感的麵包。但冷藏發酵有一個缺點,就是發酵時間不易控制,容易導致發酵過度或者發酵不足。在現代這個缺點有了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將冷藏發酵與中種法結合,單純的冷藏發酵方法則不再使用。關於這一點,以後我會再詳細做一篇關於中種法的博文。
第一次發酵,怎麼判斷已經發酵好了呢,普通麵包的面團,一般能發酵到2-2.5倍大,用手指沾麵粉,在面團上戳一個洞,洞口不會回縮。(如果洞口周圍的面團塌陷,則表示發酵過度)。
發酵的時間和面團的糖油含量、發酵溫度有關系。一般來說,普通的面團,在28度的時候,需要1個小時左右即可。如果溫度過高或過低,則要相應縮短或延長發酵時間。
第一次發酵完成後,我們需要給面團減減肥。把變胖的面團排氣,讓它重新「瘦」下來,然後,分割成需要的大小,揉成光滑的小圓球狀,進行中間發酵。
中間發酵,又叫醒發。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接下來的整形。因為如果不經過醒發,面團會非常難以伸展,給面團的整形帶來麻煩。
中間發酵在室溫下進行即可。一般為15分鍾。
中間發酵完成後,我們可以把面團整形成需要的形狀。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直接決定了你做出來的麵包是不是夠漂亮。每款麵包的整形方法都不相同,可以根據方子來操作。要注意的是,整形時候一定注意將面團中的所有氣體排出,只要有氣體殘留在面團中,最後烤出來就會變成大的空洞。
第二次發酵(又叫最後發酵),一般要求在38度左右的溫度下進行。為了保持面團表皮不失水,同時要具有85%以上的濕度。
5. 蛋糕發酵需要多久
蛋糕不需要發酵,麵包需要大概1個小時左右
6. 和面醒多長時間為好,為什麼
平時我們在家吃早餐,一些人比較喜歡吃麵包,總會提前在頭一天夜晚去買好,但是隨著現在很多人注重 養生 ,總覺得外面的麵包添加各種東西太多,想自己在家做麵包或者蛋糕之類的點心。不過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發現自己做出來的麵包又硬又難吃,和點心店松軟香甜的麵包沒法比,畢竟自己的一些技術要點沒有學會。
其實我們做的不如點心店好吃,並不是因為買的材料太差,相反我們更捨得買好的材料,只是因為其中要點不會,而在烘焙糕點時,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醒面,只有會醒面才能讓面團更加均勻光滑,而且做出來的面點才會更加香軟好吃,同時醒面技巧好。還能讓你做出來的麵食更好看,不會出現那種干癟的感覺。所以說只有掌握了醒面的技巧,我們才能夠做出可口的麵包。
醒面作為烘焙糕點的要點,裡面的技巧很多,這里對幾個常見問題回答。
1.第一個醒面過程有什麼要求呢?
答:對於我們需要烘焙的對象,大多數糕點都需要醒好幾次面,而且每次醒面的作用也不一樣,就像第一次醒面,是在我們將面團揉好之後開始,這次的作用是為了讓水和麵粉的蛋白質更好吸收,讓面團舒展開,這樣的話面就比較光滑了。一般這次醒面的時間在一二十分鍾,如果是發面的面團,一般十分鍾差不多就夠了。同時為了防止醒面時,面團容易乾燥,我們最好用一塊濕布給盆蓋著。
2.第二個醒面過程有什麼作用和注意事項?
答:對於我們做好的面團,並不是只有一個醒面階段,大多數的醒面都有第二次醒面過程。一般兩個醒面階段都是發面。其實這次醒面的目的是為了發酵,同時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在面團中加入一些鹽,這樣能夠讓面團更勁道一些,尤其是做那些口感比較彈牙的麵包最合適。
3.醒面之前和面的要點?
答:想要醒面的效果更好,我們活面時要足夠用力,保證面團成型效果好,而且面團成型之後,不要再加水,因為比較稀的面團醒面效果比較差。
4.面的類型和醒面次數有不同嗎?
答:如果是死面的話,我們一般可以醒面一次就可以,而如果是發面的話,最低需要醒面兩次,第一次醒面之後,需要再次揉搓處理面團,最後再次醒面,才能保證面團更好發酵成型。
5.醒面比較成功的標志是什麼?
答:我們最後打算用來做糕點的麵食,用手揉搓時比較光滑有勁道,且彈力不錯,這樣的醒面就是比較成功。
1.如果我們打算做手工面條,一般需要加水在麵粉的35%左右,而且醒面最好達到兩個小時。
2.如果打算做小籠包,加水早在麵粉的一半左右,醒面達到二十分鍾就可以。
3. 如果做硬面饅頭,用水占麵粉的三分之一就可以,而且揉面成型發硬後,要保證醒面達到半個小時。
大家做醒面的時候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建議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關注與支持!
和面醒多長時間為好?我們應該先了解『醒』的原理,所謂醒面是在和面前麵粉是粉狀物,麵粉中的蛋白質顆粒是收縮的是乾的水分很少,蛋白質和水分子結合後開始慢慢聚合。變大後的蛋白質分子相互交織成面團,這時面團並不光滑,是水大部分只是吸附在蛋白質顆粒的表面,而蛋白質分子內部是乾的,體現在面團一扯就斷,為了達到面團光滑細膩,這時就需要醒面,讓其鬆弛下來,就是蛋白質顆粒充分吸收水分,讓水分子在面團中的分布更加均勻,使面團內部形成組織良好的網狀結構,使面團變得鬆弛、更有韌勁這一過程就是醒面。
任何面團做生坯前都要醒面。
醒面要醒多長時間才算醒好了呢?這要從和下面團用途性質來決定。
水面團類型:就是只是麵粉與水和成的面團,用水量在麵粉的50%多時,醒面需半小時以上就可以。
手工面條:用水量只有麵粉的35%左右,醒面需要2小時以上。
小籠包子:用水量是麵粉的近60%,醒面要20分鍾左右。
普通饅頭:再一發完後要進行排氣,揉完後醒面十分鍾左右,就可開始製做。
硬面饅頭:用水量大概在40%左右,排完氣揉面後,需要醒半小時以上。
以上只是常用的面團醒面時間。最終目的是感覺面團有些松軟有彈即筋力時,就是醒面好了。
面的醒發情況直接關繫到麵食的口感和味道。發酵到位了不論包子還是饅頭都會暄軟又有彈性;醒發不好過發酵過頭則口感死、硬。那麼怎麼准確的判斷面團是否醒發好了呢?
環境溫度、濕度、面團本身的軟硬程度、以及酵母用量都是影響面團發酵速度或者說時長的因素。 夏天用時肯定比冬天短;軟面團比硬面團醒發快;酵母用量大則醒發快……所以您看,以時間來判斷面團醒發情況是不合理的。
那麼,如何准確判斷面團是否發酵好了呢?咱們 一看、二按、三拉、四掂。 看、按、拉、掂都可以單獨判斷面團的發酵情況,沒有經驗的可以按照這幾個步驟一套下來,判斷更加准確。
判斷面團醒發情況的方法:
1、看體積。一般來說,面團發酵至原來的2倍大左右最到位最"百搭",不論蒸饅頭、蒸包、還是烙餅都合適。
寬松一點說,發酵至原來體積的1.5—2.5倍大左右都可以,1.5倍大算是基本發酵好了,因為一般後續還會有二次醒發,可以彌補少許的火候欠缺;2.5倍大則是另一個分界點,再過一點也發酵過頭了。現在大部分人一般都是用酵母來發面,2.5倍大也不會酸。如果是用面肥,可能會有輕微的酸味,可以揉少許鹼面進去中和一下酸味。
如果面團體積漲大很多,面團表面看著虛脹開裂,或者出現了很多明顯的氣孔,那麼就是發酵過頭了。發酵過頭的面團做出來的麵食口感一樣會比較死,可能還會發酸。
2、按個洞看回縮。用手指外面團上戳個洞,手指拔出後洞沒有明顯的回縮,洞壁又光滑無孔,這是發酵最完美的情況。
如果動洞迅速回縮,說明發酵不到位,還需要繼續發酵。如果一按,周圍一都片隨著塌陷下去了,也說明發酵過頭了。
3、拉開看氣孔。將面團撕開,裡面是大小均勻漂亮的蜂窩狀小氣孔,發酵完美。
4、掂手感重量。 這一步是在二次醒發或者麵食開火蒸之前的時候用的,膨脹變輕是標准。一般面團發酵好了,我們揉成饅頭或蒸包之後,還要進行二二次醒發,二次醒發是饅頭蒸包出鍋夠蓬鬆暄軟的關鍵。或者也可以有更簡單省事的方法:面團該好後揉勻,直接做成饅頭或蒸包生胚,然後進行醒發。這種只需要一次醒發到位即可。
不論是二次醒發還是一次醒發到位,判斷醒發好了的技巧:拿起饅頭或蒸包掂一下,有點輕飄飄的,沒有剛做好時那種沉甸甸壓手的感覺了,那就是醒發好了。其實這個時候看外觀也能看出來:比剛做好時更加飽滿。 概括起來說就是:膨脹變輕。
以上就是做各種發面麵食時判斷醒發情況的技巧和方法。只要掌握好了這些技巧,讓面醒發到位,不論饅頭、蒸包還是任何發面麵食,就都不在話下了。
所謂醒面是麵粉與水充分混合後,蛋白質吸水膨脹形成麵筋,經揉面或壓面後,麵筋相互粘連,在其周圍包裹著鬆散的澱粉,經過醒面後麵筋舒展麵粉與水能充分結合,使其成為具有可塑性和彈性的濕面團。
它的作用是是讓和面或或形後,面團內的蛋白質分子有鬆弛和重構的時間,消除其應力和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重構的過程。
知道了其原理和作用就會有目的的了,原則上說醒面沒有定式時間,具體的醒面時間因溫度濕度和硬軟不同而不同。
比如面拉麵的面團,用麵粉一半的水和成面團,在室溫時需要半小時以上。
比如面條面團,其用水量只要麵粉的1/3多,經過多次揉壓筋力多糾結在一起,讓其舒展開了需要1小時甚至4小時以上。
比如發面餅的面團,用水量是麵粉的1/2到60%之間,在溫度在25到40度間,醒面大概需要半小時左右就可醒發到近2倍大。在做成成品後在此溫度濕度下醒發到位僅需要15分鍾左右。
再比如饅頭面團,其用水量是面的45%到55%之間,在溫度濕度合適的情況下則需要半個小時多,而二次醒面在此環境下需要20分鍾到半小時。
需要注意的是酵母或老面多少也影響醒面時間。死面團影響時間長短主要在用水量多少。
不論是機器和面還是人工和面,都少不了一個步驟那就是醒面,醒面可以使面團更加均勻,更加光滑,想一些需要製作出來各種造型的面點來說,光滑的面做出來的東西非常好看。而且醒面可以應用到任何一種面團,基本上只要是需要面點製作的製品,都離不開醒面。
其實很多面都是要醒很多次的,每一次的作用也不太相同。就比如說我們要先進行揉面,而第一次的醒面就是在揉好面之後進行的。這次的醒面主要是為了讓蛋白質和水充分吸收,是內部結構更好的伸展開,這樣的面再揉就會比較光滑了。這一次醒面的時間一般是在10-20分鍾,如果是發面面團的話,恰巧溫度又比較熱,可以適當縮短時間,要在發酵前醒好。為了防止乾燥,醒面的時候一般要使用保鮮膜或者略濕潤的布蓋住。
然後是有些製品需要進行的二次醒面,這一次是以發酵面團應用比較廣泛,說是醒面,其實就是為了發酵,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醒面,還有些面團是需要達到某種狀態的,比如說加了鹽,這種醒面就可以讓面團變得更筋。這次的時間沒有一個准確的值,一般都是根據實際情況的。
最後一次醒面同樣是發酵面團比較多,而且是以蒸製品為主的。比如說我們在蒸包子的時候,不管你用的是一發還是二發,包好以後都要進行醒面,對於一發來說這就是一個快速發酵的過程,對於二發來說可以讓面團發的更加均勻,發的更好。這次的時間一般都是看面團的情況來決定的。
一般是1.5小時到2小時,跟溫度和面的份量有關,和面過程中還要注意些小技巧。
1、面不要太干也不要太濕,以不沾手為准。面和好的標準是三光:盆光,手光,面光,即盆子壁上沒有面,手上沒有面,面團光滑。
2、酵母用溫水化開發酵更快。和好的面團醒發時上面蓋上蓋子,防止表面太干起皮。
3、如果冬天溫度低,不容易發面,可以弄盆溫水,把面團連盆子套在溫水盆子里。發酵效果跟夏天一樣快。
4、面團發好的標志:面團變得兩倍大,用手輕輕地戳下面團,會出現很深的窩。
發面的時間,通俗的說和溫度有關,理想的發酵溫度27~30度,如果是夏天,面和好至光滑後,放置陽台鍋蓋蓋住2~3小時即可!冬天溫度低,可以蒸鍋內燒水不用到沸騰狀,把和好的面放置進去一樣可以達到這效果!打開膨脹的面團裡面都是蜂窩狀即可!夏冬按照發酵粉的說明溫水攪勻,和面夏天常溫水,冬天60度左右水就好!
用點小訣竅:和面時候可以放點白糖,加速發酵,也可以和面水和啤酒1:1比例都能加速發酵,也不會影響口感!發酵好後盤面的時候加一點使用小蘇打粉也可以增加口感,也可以避免有時發酵過頭一點的酸味!盤面做出饅頭後靜置一會二次發酵變大後再上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蒸出又大又松軟的饅頭
7. 做麵包面團一般需要醒發多久,對溫度環境有沒有特別的要求
做麵包和饅頭一樣,面團都需要二次醒發。並且醒發的溫度是有要求的一般情況下,醒發時的溫度,高於二十低於四十度,醒發時間最快。效果也最好!
8. 麵包中的面團需要醒發多久
麵包發面需要多長時長?如果面團是在大概溫度能達到25-35度之間,加上0.5%的酵母粉,再加上一些水,只要放置30分鍾左右,面就能發好。
發面技巧:
1、酵母和麵粉的比例。
發面要掌握好麵粉和酵母的投放比例,一般來說500克麵粉需要加入5克酵母,麵粉和水的比例一般為2比1。
2、和面要用溫水。
和面的時候,水溫其實也是有要求的,一般來說不用涼水,要用溫水,而溫水的溫度大約在30度至35度之間,這種溫度的水,比較適合和面。
3、發面必須兩次餳發。
發面必須進行兩次餳發,第一次要把和好的面團餳發到兩倍大小,饅頭做好了坯子之後,還要進行第二次餳發,二次餳發一般時間是40-60分鍾,當然,如果坯子已經漲大了就可以了。
4、冬天發面時間更長。
氣溫對於發面也是有影響的,比如在冬天,氣溫比較低,這個時候發面的時間要相對長一些,但是也有可以縮短發面時長的東西,那就是白糖,發面的時候放些白糖,這樣發酵速度會提升一倍。
5、白酒可以促進發酵。
有時候可能我們會遇到面怎麼都發不起來的情況,這時候,可以在面團中間挖幾個小孔,然後倒一些白酒進去,然後再放到溫暖的地方,大概十幾分鍾就可以了。
6、蜂蜜可以替代酵母。
如果家裡面沒有酵母了怎麼辦,這時候可以用蜂蜜來替代,比例大概是500克麵粉加20克蜂蜜,餳發5個小時左右,做出來的饅頭會更香甜。
7、鹼面可以去酸味。
有時候我們發面會出現酸味,這個時候加少許的鹼面進去,能有效的去除酸味,比例大概是500克麵粉加2克鹼面就行了。
9. 自家做麵包醒發要多長時間
麵包的面放在溫暖處發酵時間大約為1.5小時。
中間的醒發一般在15~20分鍾。具體要看當時氣溫和面團鬆弛的狀態,看面團的狀態顯示是適合所做麵包的成型要求,中間醒發的目的是為了使面團產生新的氣體,恢復面團的柔軟性和延伸性,便於成型。
而最後醒發要把成型好的面團放入暖房,使面團中的酵母重新產生氣體使面團體積增大,最後醒發的溫度為35~38℃。相對濕度是為80~85%,如果溫度過高面團內外的溫差較大,使面團醒發不均勻,會引起內部組織不好。
(9)做蛋糕面團要醒多久擴展閱讀:
烤麵包有講究,專家提醒,烤饅頭片和麵包片時,一定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只需一兩分鍾,到微微發黃的程度就行了,千萬不要一直烤到顏色發褐變黑,否則食用後不利於身體健康。
新出爐的麵包看上去非常新鮮,但專家說,任何經過發酵的東西都不能立刻吃,剛出爐的麵包還在發酵,馬上吃很容易引起各類胃部不適症狀,放兩個小時後方可放心食用。還有人喜歡吃大而松軟的麵包,覺得口感好,其實麵包發酵也有一個度,體積過大不見得營養就多。
麵包在烘烤時,產生一種物質積聚在麵包皮上,不僅可使麵包皮變黑變甜,更能激活抑制自由基活性酶,能夠抗癌,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為此,吃麵包最好連皮吃。
10. 做蛋糕的時候,一般要發酵多久啊
烤制蛋糕可以不用發酵的
可根據當時所處的外在環境,第一次發酵,面團是原來的二倍大就可以,放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大概1小時左右。(切記,發好後千萬不要用力揉,上次我做的時候就揉了,結果麵包做好像饅頭)第二次酵的時候,面團同樣再次發酵到二倍大,時間同上。(同樣不要揉搓)
記住,麵包一定要經過二次發酵,這樣才會松軟,好吃。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