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我做的蛋糕發不起來
做蛋糕為什麼發不起來,製作中注意這些細節,想失敗都難
1、蛋清的打發
打發蛋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蛋清與蛋黃的分離,蛋清中不能有一點蛋黃混進去,否則蛋清就打發不到很硬挺的狀態。打蛋清的盆和打蛋器上也不能有水滴或者油滴混進去,必須是無油無水的狀態才能打發。
蛋清打發的狀態要很細膩,提起打蛋器有小尖角,倒扣盆中的蛋清不會流下來。這種狀態是剛剛好的,如果有流動性就說明打發不到位,如果蛋清很渣,就說明打過頭了,這兩種狀態都會使蛋糕不能膨脹得很高。如果蛋清沒有打發,烤出來的內部組織就會很濕潤,甚至粘粘的無法烤熟。
2、蛋糕糊的混合
蛋黃與水和油混合均勻之後,在與蛋清混合時,因為蛋黃糊與蛋清的密度不同,所以需要分三次混入打發的蛋清,攪拌的時候不能畫圈攪拌,要用翻拌的方式,盆底與盆壁的蛋黃也要混合均勻。只要拌勻沒有明顯的蛋清就可以了,不要過度攪拌,防止消泡。正常的蛋糕糊是狀態很濃稠有微微流動性的,倒入模具中,表面也不會流平。如果蛋糕糊流動性很強,那就是消泡了,這種狀態下蛋糕也是漲不高的。
3、蛋糕模具選擇
因為戚風蛋糕在烘烤的過程中需要由低向高攀升,所以烤蛋糕不能用帶有不粘塗層的模具,如果蛋糕不粘就不能漲起來,造成內部組織不細膩。
⑵ 戚風蛋糕四周和底部糊怎麼回事
1、下火太小,所以才會連中間最難熟的部位都熟了,底部和周圍卻還不夠。
2、蛋糕麵糊沒攪拌均勻,油水沉澱了,蛋糕油水沉澱時常常會讓人覺得底部濕重緻密,上半部卻看似正常。
製作戚風蛋糕的方法如下:
所需原材料:
1、主料:蛋清150克、牛奶50克、蛋黃100克、低筋麵粉84克、細砂糖84克、玉米油50克。
2、輔料:檸檬汁5滴。
第一步:先將玉米油和牛奶混合乳化。
⑶ 2.蛋糕糊調制過程中,加入麵粉後為何不能攪打時間過長
蛋糕糊調制過程中,加入麵粉後攪打時間過長會起筋。加入麵粉時不宜用力攪拌,因為用力攪拌後,面團容易起筋後,一旦起筋後類似蛋糕或餅干之類的點心。就無法做出松軟的感覺。從而影響了點心的口感。就算使用低筋麵粉用力攪拌後,也無法避免起筋。所以為了達到最好的口感,一般加入麵粉時不宜用力攪拌。
蛋糕的相關介紹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
蛋糕是一種麵食,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製作出來。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麵粉,甜味劑通常是蔗糖,黏合劑一般是雞蛋,素食主義者可用麵筋和澱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液體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發酵劑例如酵母或者發酵粉。
⑷ 每次烘焙都嚴格按照菜譜來,為什麼總是失敗
每次烘焙都嚴格按照菜譜來,為什麼總是失敗。我的回答是:烘焙做失敗了大約有兩點原因:第一點是烘焙的配方不對。製作烘焙配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配方不對說明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第二點是製作過程中有很多小問題沒有注意,烘焙美食製作時每個細節都需要注意。
===相思毛巾卷===
【製作配方】:雞蛋3個,低筋麵粉60克,白砂糖40克,水30克,色拉油23克,鹽1克,蜜豆適量。
【製作方法】:1.雞蛋分開,蛋清和蛋黃分別放在兩個小盆中,蛋清中不能有蛋黃,也就是說蛋黃不能打破,另外裝蛋清的小盆中不能有油,水珠等雜質。要確保小盆乾爽干凈。低筋麵粉過篩,加入到蛋黃中,再加入水,色拉油攪拌均勻。攪拌成均勻細膩的麵糊。
2.蛋清中加入白砂糖,鹽,用手持打蛋器先慢速攪拌,攪拌至白砂糖和鹽完全融化,在用最快速把蛋清打發,打發至硬性發泡,把打蛋器提起來打發蛋清的尖部可以直立就是硬性發泡,再打發蛋清時看見表面有明顯的波紋就快打好了。打發蛋清不能停止的次數過多。邊打發邊停很容易消泡。
【小提示】:製作烘焙除了烘焙配方之外,每個細節都要注意,在家做烘焙配方正確,細節都控制好才能做成功。這款蛋糕可以用水或者牛奶來調節蛋黃麵糊的稀稠度,打發蛋清不能過度攪拌容易消泡。
⑸ 關於戚風蛋糕蛋白和蛋黃糊的攪拌問題
戚風蛋糕的麵糊就是很稀的,而且蛋白與蛋黃要分開打,蛋白要打到可以立起一根筷子的硬度,而且蛋白與蛋黃麵粉糊混和的時候一定要一字型的快速混和,如果採用轉圈混和會使麵粉有筋性影響口感,混和的慢了,蛋白會消泡,也會影響最終的口感。
盛1/3蛋白到蛋黃糊中。用橡皮刮刀輕輕翻拌均勻(從底部往上翻拌,不要劃圈攪拌,以免蛋白消泡)。這步很重要,因為蛋白蛋黃糊比重不同,所以很難直接攪拌均勻,先混入三分之一蛋白糊有利於更平衡二者的比重,達到速度攪拌均勻的目的。
翻拌均勻後,把蛋黃糊全部倒入盛蛋白的盆中,用同樣的手法翻拌均勻,直到蛋白和蛋黃糊充分混合。
重點是:
1、首先把三分之一的打發後的蛋白和蛋黃糊混合在一起,然後再把混合物一起加到剩餘的三分之二蛋白里
(5)蛋糕糊不能來回攪拌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製作關鍵
選料
1.雞蛋最好選用冰蛋,其次為新鮮雞蛋,不能選用陳雞蛋。這是因為冰蛋的蛋白和蛋黃比新鮮雞蛋更容易分開。另外,若是單獨將鮮雞蛋白放入冰箱中貯存1~2天後,再取出攪打,會比新鮮蛋白更容易起泡,這種起泡能力的改變,其實是因蛋白的PH值從8.9降低到6.0所致。
2.糖宜選用細粒(或中粒)白砂糖,因為這在蛋黃糊和蛋白膏中更容易溶化。
3.麵粉宜用低筋麵粉,不能選高筋麵粉。高筋麵粉遇水會產生大量麵筋,從而形成麵筋網路,影響蛋糕的發泡。
4.油脂宜選用流質油,如色拉油等。這是因為油脂是在蛋黃與白糖攪打均勻後才加的,若使用固體油脂則不易攪打均勻,從而影響蛋糕的質量。
5.使用泡打粉和塔塔粉時,應注意其保質期和是否受潮。若使用了失效的泡打粉和塔塔粉,則會影響蛋糕的膨脹。
調制蛋黃糊
1.蛋黃加入白糖後,一定要攪打至呈乳白色,這樣蛋黃和白糖才能混合均勻。
2.加入色拉油的目的是使蛋糕更加滋潤柔軟,但用量要准確。色拉油加得過少,則蛋糕乾癟;加得過多,則不易均勻地融入蛋黃糊里,並且過量的油脂還會破壞蛋白膏的泡沫,最終影響到蛋糕質量。另外,加入色拉油時需分次調入,這樣更容易攪勻。
3.加水的目的是調節蛋黃糊的稀稠程度,所以應分次加入。
4.當蛋黃液中加入麵粉、泡打粉和精鹽後,不能過分攪打,只需輕輕攪勻即可,否則會產生大量的麵筋而影響到蛋糕泡發。
5.調制蛋黃糊時加入泡打粉,其作用是在蛋糕烘烤受熱時產生氣體,使蛋糕膨脹,其用量大致為麵粉的2%。
攪打蛋白膏
蛋白膏的攪打質量是製作戚風蛋糕的關鍵,而影響蛋白發泡的因素卻有很多。
1.分蛋時蛋白中不能混有蛋黃,攪打蛋白的器具也要潔凈,不能沾有油脂。
2.在蛋白中加入塔塔粉的作用是使蛋白泡沫更穩定,這是因為塔塔粉為一種有機酸鹽(酒石酸氫鉀),可使蛋白膏的PH值降低至5~7,而此時的蛋白泡沫最為穩定。塔塔粉的用量為蛋白的0.5%~1%。
3.因為糖能幫助蛋白形成穩定和持久的泡沫,故攪打蛋白時放白糖就成了必須。要達到蛋白膏泡發性好,且穩定持久,這里白糖的用量和加入時機就顯得很關鍵。白糖可增加蛋白的粘度,而粘度太大又會抑制蛋白的泡發性,使蛋白不易充分發泡(白糖的用量越多,蛋白的泡發性越差),不過加適量白糖才能使蛋白泡沫穩定持久。
所以白糖的用量以不影響蛋白的泡發性,又能使蛋白達到穩定的效果為度。另外,白糖加入的時機以蛋白攪打呈粗白泡沫時為最好,這樣既可把白糖對蛋白起泡性的不利影響降低,又可使蛋白泡沫更加穩定。若白糖加得過早,則蛋白不易泡發;若加得過遲,則蛋白泡沫的穩定性差,白糖也不易攪勻攪化,還可能因過分攪打而使蛋白膏攪打過頭。
4.攪打蛋白膏的方法要先慢後快,這樣蛋白才容易打發,蛋白膏的體積才更大。
5.特別要注意蛋白膏的發泡程度,即達到硬性發泡。攪打蛋白膏可分為泡沫狀、濕性發泡、硬性發泡和打過頭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攪打蛋白時,蛋白呈黏液狀,打約1分鍾後呈泡沫狀;
第二階段,加入白糖繼續攪打5分鍾後,蛋白有光澤,呈奶油狀,提起打蛋器,見蛋白的尖峰下垂,此為濕性發泡;
第三階段,再攪打2~3分鍾,提起打蛋器,見蛋白的尖峰挺立不垂,並且光澤較差,此為硬性發泡;第四階段,若繼續攪打,則蛋白會呈一團一團的棉花狀,即攪打過頭了。蛋白膏攪打到硬性發泡時,具有泡沫細小,色乳白,無光澤,傾入容器時不流動等特徵。
⑹ 烤蛋糕製作麵糊的問題
是正常現象,我一般做蛋糕都這樣,但不影響蛋糕的烤制,發得都好好的,上下翻動攪拌麵糊的時候可以把小疙瘩壓扁,或者之前過篩麵粉,不過我覺得沒多大用,我試了之後還是有小疙瘩,沒啥影響我就讓它去了。也有可能是你麵粉放久了有些受潮。應該是把麵粉倒入蛋液里翻動。變發糕的話可能是拌太久了。
⑺ 蛋糕麵糊如何攪拌 如何把蛋糕麵糊攪拌好
1、糖、蛋攪拌法:
就是將全蛋液和蔗糖一起高速攪拌,通過蛋球的高速運轉充入大量空氣,形成體積膨脹的泡沫狀。由於糖液自身的粘稠性和蛋液的膠體能使氣泡保持穩定不宜破裂,經加熱後膨脹行成細膩、疏鬆具有彈性的海綿體。此法常用於海綿蛋糕的製作。
2、油、糖攪拌法:
就是將糖和油混合打法。喚如沖入大量的空氣,待體積增大後,加入其他原料攪拌。用此方法制出來的產品的特點是蛋糕體積大,質感松軟經常用於奶油蛋糕的製作。
3、蛋黃、蛋白分開攪拌法:
就是戚風蛋糕。戚風蛋糕採用蛋白和蛋黃分開攪拌的方法,然後再混合到一起的製作工藝,首先是分離蛋白、蛋黃,然後早鏈乎分開製作蛋黃糊和蛋白糊,最後將兩者充分混合均勻,然陸悉後倒入磨具,入爐烘烤。此種蛋糕口感極佳,是大眾比較喜歡的口味。
4、粉、油攪拌法:
首先將麵粉和油脂進行攪拌再加入其他輔助原料,此法常用於重油蛋糕的製作,其最大的特點是,成品體積小但組織非常細膩,口感柔軟,特別適合中老年人食用。另外還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採用不同的模具製作出各種不同的花樣,滿足個人對蛋糕造型的需求。
⑻ 蛋糕麵糊攪打不起的解決措施
因為蛋清在17—22℃的情況下,其膠粘性維持在最佳狀態,起泡性能最好,溫度太高
或太地均不利於蛋清的起泡。溫度過高,蛋清變得稀薄,膠粘性減弱,無法保留打入的空氣;
如果溫度過低,蛋清的膠粘性過濃,在攪拌時不易拌入空氣。所以會出現漿料的攪打不起。
一、蛋清要充分打發
首先要把雞蛋打發起來,往裡面放麵粉時應該從下往上攪拌,不能左右攪拌,導致消泡,所以發不起來,開始打之前可以加少許白醋和一點點玉米澱粉,這樣就會比較容易打發了,有利於蛋白保持發泡狀態,最好用用專用的打糊糊機器,拌麵糊的時間不能過長。
二、也可能是烤箱不好,烤的時候先把溫度調高點,把蛋糕烤起來,再降到150度烤熟。
三、不要過早揭鍋
造成水蒸蛋糕發不起來的第二個原因就是過早揭鍋,因為剛蒸好的水蒸蛋糕突然遇冷就會收縮,我們在蒸的時候也不要用太大的火,蒸好以後稍微等1~2分鍾再揭開鍋蓋,這樣就可以避免水蒸蛋糕收縮了。
四、出鍋可以先倒扣放置一段時間待蛋糕定型。
0
⑼ 關於蛋糕製作的問題
製作蛋糕時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1、在夏天或冬天都會出現蛋糕麵糊攪打不起的現象。
原 因:因為蛋清在17—22℃的情況下,其膠粘性維持在最佳狀態,起泡性能最好,溫度太高或太低均不利於蛋清的起泡。溫度過高,蛋清變得稀薄,膠粘性減弱,無法保留打入的空氣;如果溫度過低,蛋清的膠粘性過濃,在攪拌時不易拌入空氣。所以會出現漿料的攪打不起。
解決辦法:
夏天可先將雞蛋放入冰箱冷藏至合適溫度,而冬天則要在攪拌麵糊時一邊在缸底加溫水升溫,以便達到合適的溫度。
2、有時蛋糕在烘烤的過程中出現下陷和底部結塊現象。
原 因:
1)冬天相對容易出現,因為氣溫低,部分材料不易溶解;
2)配方不平衡,麵粉比例少,水分太少,總水量不足;
3)雞蛋不新鮮,攪拌過度,充入空氣太多;
3)麵糊中柔性材料太多,如糖和油的用量太多;
4)麵粉筋都太低,或烤時爐溫太低;
5)蛋糕在烘烤中尚未定型,因受震動而下陷。
解決辦法:
1)盡量使室溫和材料溫度達到合適度;
2)配方要平衡和掌握好;
3)雞蛋保持新鮮,再攪拌時注意別打過度;
4)不要用太低筋的麵粉,特別是摻淀的時候注意;
5)蛋糕在進爐後的前12分鍾不要開爐門和受到震動。
3、蛋糕膨脹體積不夠
原 因:
1)雞蛋不新鮮,配方不平衡,柔性材料太多;
2)攪拌時間不足,漿料未打起,麵糊比重太大;
3)加油的時候攪拌的太久,使麵糊內空氣損失太多;
4)麵粉筋力過高,或慢速拌粉時間太長;
5)攪拌過度,麵糊穩定性和保氣性下降;
6)麵糊裝盤數量太少,未按規定比例裝盤;
7)進爐時爐溫太高,上火過大,使表面定性太早。
解決辦法:
1)盡量使用新鮮雞蛋,注意配方平衡;
2)攪拌要充分,使麵糊達到起發標准;
3)注意加油時不要一下倒入,拌勻為止;
4)如麵粉筋里太高可適當加入澱粉搭配;
5)打發為止,不要長時間的攪拌;
6)裝盤份量不可太少,要按標准;
7)進爐爐溫要避免太高。
4、蛋糕表面出現斑點
原 因:
1)攪拌不當,部分原料未能完全攪拌溶解和均勻;
2)泡打粉未拌勻,糖的顆粒太大;
3)麵糊內總水分不足;
解決辦法:
1)快速攪拌之前一定要將糖等材料完全拌溶解;
2)泡打粉一定要與麵粉一起過篩,糖盡量不要用太粗的;
3)注意加水量。
5、海綿類蛋糕表表皮太厚。
原 因:
1)配方不平衡,糖的使用量太大;
2)進爐時面火過大,表皮過早定型;
3)爐溫太低,烤的時間太長。
解決辦法:
1)配方中糖的使用量要適當;
2)注意爐溫,避免進爐時上火太高;
3)爐溫不要太低,避免烤制時間太長。
6、蛋糕內部組織粗糙,質地不均勻。
原 因:
1)攪拌不當,有部分原料未拌溶解,發粉與麵粉未拌勻;
2)配方內柔性材料太多,水分不足,麵糊太干;
3)爐溫太低,糖的顆粒太粗。
解決辦法:
1)注意攪拌程序和規則,原料要充分拌勻;
2)配方中的糖和油不要太多,注意麵糊的稀稠度;
3)糖要充分溶解,烤時爐溫不要太低。
蛋糕收縮:烘烤時間不夠。攪拌過久。
蛋糕組織有空洞:泡打粉太多。麵糊太干。底火太大。
表皮太厚,有點白:烘烤爐溫太低,時間太長。糖水或水量不夠。進入面火太大,表皮成形早。打發時間短,糖未打化。
蛋糕體積不大:蛋攪拌不夠,雞蛋不新鮮。麵粉筋力太強。
蛋糕在爐中下陷:油分太多,爐溫過高,烘烤時間短,漿太稠水少,筋度太高。
戚風蛋糕組織粗糙:麵粉筋度高,雞蛋不夠新鮮,打發過度,室內溫度太高。
戚風蛋糕出爐後收腰:配方中濕性材料太多,出爐後,充分涼透方可脫模,烘烤時間太短。
蛋糕有膠體沉底:有雞蛋等材料濕度過低,需加溫,麵糊中柔性材料太多。入爐時爐溫太低。
表皮有裂口:入爐時低溫太高,泡打粉太多。
體積太小:蛋白打的太軟,麵粉太多,烘烤時間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