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蛋糕店鋪 » 切蛋糕者後分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剛買的蛋糕多久會化 2025-07-15 12:43:55
自製奶油蛋糕如何製作 2025-07-15 12:35:53

切蛋糕者後分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7-26 01:43:43

A. 婚禮上有一個蛋糕,結婚蛋糕該怎麼切有什麼講究嗎

結婚蛋糕的切法講究有很多,是不同蛋糕,切法也是不同的,因為在切蛋糕時,代表著不同的意義,如果切的不夠講究,就會讓親朋好友笑話,這是好多新人不想看到的。為了你在切蛋糕時不至於出錯,在本文就著重介紹了結婚蛋糕的切法講究有哪些?你可以更多來關注了解一下。

本文就著重介紹了結婚蛋糕的切法講究,其實不同國家再切婚禮蛋糕時,也有好多方式,作為我們中國人結婚,自然也要走中國人切蛋糕講究方式,可以根據這三個方法進行去切蛋糕,一般都不會出現錯誤。通過分給在座親朋好友蛋糕,他們都會送上滿滿祝福,給你婚姻增添幸福感。

B. 切蛋糕與分蛋糕的人

一塊製作精美的蛋糕,靜靜地擺在桌中央。人們貪婪的目光聚焦在它身上。都想分得一塊蛋糕,卻都不好意思第一個動它。

於是人們熱情地推舉了一位平日里被公認是善良可親、心系鄰里的長者來切蛋糕。

長者望瞭望大家,點了一下人數,稍作思索,按下了刀。蛋糕被切成大小不均的幾塊,長者把其中最大的一塊率先拿走了。

人們面面相覷,陸續露出不滿的表情,卻沒有發聲,也沒人去拿剩下的小塊蛋糕。

長者慈祥地笑了:「怎麼不動手?不是都在盼著品嘗這精美的蛋糕嗎?給你們切好了,為什麼不拿了去?難道還要我親自把蛋糕遞到你們每個人的口中嗎?」

望著不怒自威的長者,人們頭一次覺得, 平日里給人以大公無私,心系鄰里形象的他,並不像人們所以為的那樣善良可親。

「憑什麼你把最大一塊拿走呢?誰給你的這個權利?」有人第一個提出了質疑,雖然聲音很小,但在寂靜的空間,這質疑讓人覺出了它的力量。

人們有了些許的騷動。

「是啊,既然點了人數,為什麼不盡量平均分配呢?」一個胖女人附聲附和著。

長者微笑著注視著大家,鼓勵大家暢所欲言。

「我覺得,長者為大家服務,切了蛋糕,那讓他拿走最大的一塊,也說得過去吧。他自己拿走,倒是真實的人性表現。

換成咱們,除了表面上不好意思拿,誰心裡不渴望拿到最大的那一塊呢?」

一個衣著得體的男人充滿真誠,但也很是謹慎地說。他邊說還邊用詢問的眼光看下四周,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同。可是,沒人站出來支持他的觀點。

「我不這樣想。」一位帥氣的小夥子雙手抱在胸前,坦盪地說。他的眼睛很明亮,目光也很堅定。

「既然長者接受了大家的委託切了蛋糕,就應該對得起這份信任。人們之所以推舉他來切蛋糕,難道不是因為平日里他表現出來的心系鄰里、善良可親的人設嗎?

如果他平時就像今天這樣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我們有誰會信任他,推舉他來完成這個切蛋糕的任務呢?說一套做一套,最終很難令人服氣。」

小夥子說得真誠、坦盪,引得大家下意識地鼓起掌來。

「小帥說得對。」一位大姐沖著小夥子笑了笑,她給他起的這個綽號,讓小夥子的臉紅了,人們也不禁笑了起來。

「長者切蛋糕,自己訂了規則,把蛋糕切得大小不一,而他卻在切好後的第一時間把最大一塊拿走,剩下的幾小塊,也與現場人數不符,勢必引起人們的爭搶。

這規則定得其實等於沒了規則,人們肯定要質疑:憑什麼你來制定規則?憑什麼你拿走最大塊?憑什麼多數人要爭搶那少得可憐的小塊蛋糕,而一個人卻可以把大部分資源給掠走?」

大姐提出的問題,令人們頻頻點頭稱是。

「是啊,你有權利切蛋糕,卻只為你自己拿最大塊,這樣怎麼可能讓大家真心信服你呢?那我也想要這個權利,我也想給自己分得最大的那塊蛋糕。」

「長者你有權制定規則,卻不考慮大家的利益,所有好處都跑到你那裡去了,那你以後又怎麼可能讓大家真正敬重你呢?」

「是啊是啊,既然分蛋糕,你也點了人數,為什麼不可以分得平均些?」

「不過大家這樣想一下,如果長者不是第一個把最大塊拿走,那麼我們之間,會不會因為爭搶那最大的一塊,而大打出手,傷了和氣呢?」人群中一位老師思考著提出了問題。

人們安靜了下來,不得不說,老師這個問題提得深入人心。是啊,長者拿走了最大一塊蛋糕,人們最激勵的反應,就是言語上的不滿。

可是如果這大塊蛋糕擺在眼前,卻沒有了指向,那麼它的存在,對人們產生的誘惑,難道不會激起還在進化過程中的人類瘋狂的爭搶嗎?

無人說話了,因為沒有答案。人們雖對長者的作法,多有不滿,卻也沒有想出更好的辦法來解決內心的不甘與不舍。

長者笑了,他對人們說:「請大家稍等我一下。」說完,他轉身離開了人群。

過了一會兒,長者手捧一個大盒子,回來了人們中間。他依然淡定地打開了盒子,從裡面拿出了一塊更加精美的蛋糕。

人們的目光再一次聚焦過來。只不過這次的目光中少了貪婪,多了尋問與期待。

長者舉起刀,再次點了人數,細心地計劃了一下,於是切出的蛋糕,大小基本一致,但是依然可以肉眼看到有兩塊蛋糕,略小於其它。

放下刀,長者慈祥地對大家笑了笑:「請大家來拿自己的那塊蛋糕吧。」說完,他向後退了一步。

因為切好的蛋糕數量,人可得之;同時大小均勻,所以人們沒有轟然向前,而是有秩序地走到桌邊,拿走自己的一塊蛋糕。長者注意到,那兩塊略小於其它的蛋糕,始終安靜地呆在盒子里。

當人們拿得差不多了,盒子里還剩下三塊蛋糕時,一位女士和一個小姑娘先後走了過來。女士對小姑娘說:「孩子,你先拿吧。」

小姑娘沖著女士笑了一下:「謝謝阿姨」,然後她拿走了一塊略小於其它的蛋糕。那女士則很自然地把剩下的兩塊中,稍大一點的蛋糕,拿走了。

長者這時走了過來,欣然地拿起了剩在盒中略小的那塊蛋糕,親切地對大家說:「現在,大家開心了嗎?」

「開心,公平,謝謝長者,您辛苦了。」人們七嘴八舌、由衷真誠地回答著長者。

「那就好。」長者點了點頭,他那慈祥的面容微微泛著紅光,讓人覺得很溫暖:「謝謝大家的意見和提醒。我作為大家信任的切蛋糕的人,確實不應該瞎切,更不應該第一時間把最大塊拿走,讓你們去爭搶那剩下不多的蛋糕。

世間沒有絕對的公平,但是人們應該有崇尚公平的意識。切蛋糕與分蛋糕的,其實不應該是同一個人。假如不得已是一個人的話,那這個切蛋糕的,一定應該是最後一個拿蛋糕的人。」

人們並不理解其中之真諦,但是對長者的作法卻一致認同。看到了人們迷惑的神情,長者再次耐心地講述了自己的觀點。

「不要去試著考驗人性,也不要去挑戰人類的道德觀。人類本能上都是自私的。當我有了切蛋糕的權利,同時又可以第一個去選擇時,我一定是會去拿那最大的蛋糕的。 這是人的本性,無可厚非,誰都會如此,這跟高尚與卑劣無關。

如果我獲得切蛋糕的權利後,沒有被賦予第一個拿的權利,但也沒有被告知必須最後一個拿蛋糕,那麼我自定的規則也許仍然會有欠公平。

就如剛剛有位智者所說:我不拿那塊最大的,也會讓人們為了自己獲得它,而發生更激烈的爭搶。那樣一來,也許事情的結果會更令人痛心。

但是,如若我獲得切的權利,但被要求最後一個去拿。這個時候,出於人的自私本能,我一定會把蛋糕盡量切得均勻,以便在人們選走他們的蛋糕之後,我依然可以拿到與大家相似大小的美味,這於我而言,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作為一個平日里大家眼中德高望重的長者,單就這份榮譽感來說,即便我拿到的蛋糕比大家的稍微小了一點,我也能讓自己不會因此而耿耿於懷,悶悶不樂。

這點小小的吃虧,是可以被我所忽視的, 誰都願意做一個不付出太大成本,卻可以得到眾人認可的好人。」

人們聽後,不約而同地點頭稱是。長者環視了一下四周,真誠地說:「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就在我拿走自己的蛋糕之前,一位女士和一個小姑娘一同來取蛋糕。

那小姑娘在三塊中,選擇了一塊小的蛋糕;而那女士把剩下的兩塊中的稍大一點的,拿走了。」

「哦,是的,我注意到了。我當時還在心裡暗暗地為小姑娘叫好呢。」一位胖大嫂認真地說,她那洪亮的嗓門,把那女士震得臉發紅。

長者點了點頭,然後走到小姑娘面前,和藹地說:「孩子,為什麼你不去拿那塊稍微大點的蛋糕呢?」

小姑娘怔怔地注視著笑容滿面的長者,把口中的蛋糕咽了下去,輕聲說:「爺爺,我沒看出哪塊大,就是隨便拿了一塊。」

在場的人,包括長者在內,都愣在那裡,沒了言語和表情......

文|楓葉豐澤

C. 男友父母生日,男友讓我來切蛋糕分是什麼意思

你好,這樣很好啊,說明你們感情好,你可以代表他幫忙切蛋糕,祝你們幸福哦。

D. 切蛋糕時有什麼講究通常給老人切哪一塊

答案:一塊蛋糕切三刀,最多可以切8塊。
具體切法:在蛋糕的平面上且兩道,平均分成了4塊,然後沿著蛋糕的垂直方向水平再切一刀,就將原來的四塊蛋糕再一次平均分成了8塊。
明白了嗎?
請採納,謝謝支持!

E. 切蛋糕的人,最後一個拿蛋糕這個機制有效,說明了什麼

切蛋糕的人,最後一個拿蛋糕這個機制有效,說明了規則必須先行,才能約束切蛋糕的這個人。

一個蛋糕,分給五個人,要求均勻分配,這「均勻分配」就是「體制」;為了確保這塊蛋糕能夠盡可能切的均勻,遂決定,蛋糕切完後,切蛋糕的人最後一個拿,這就是「機制」。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切蛋糕的人自覺地爭取切得均勻從而達到「均勻分配」的要求,否則,如果他不負責任的胡切亂切,那麽,最小的那一塊就會是他的了。

切蛋糕者最後拿蛋糕的故事啟示:

讓擁有分配權力的人最後拿,有機結合了激勵與懲罰兩種機制,權力主體會分得盡量均勻;而讓擁有分配權力的人優先拿,就產生了權力自肥和尋租的空間,只有「激勵」而喪失了約束,從而導致權力傾斜,這就很難說是一種好的制度。

F. 分一個蛋糕,問怎樣的分法才公平

事實上,對於兩個人分蛋糕的情況,經典的「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即使雙方對蛋糕價值的計算方法不一致也沒關系。首先,由其中一人執刀,把蛋糕切分成兩塊;然後,另一個人選出他自己更想要的那塊,剩下的那塊就留給第一個人。由於分蛋糕的人事先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會選擇哪一塊,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他必須(按照自己的標准)把蛋糕分成均等的兩塊。這樣,不管對方選擇了哪一塊,他都能保證自己總可以得到蛋糕總價值的 1/2 。
不過,細究起來,這種方法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對於分蛋糕的人來說,兩塊蛋糕的價值均等,但對於選蛋糕的人來說,兩塊蛋糕的價值差異可能很大。因此,選蛋糕的人往往能獲得大於 1/2 的價值。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蛋糕表面是一半草莓一半巧克力的。分蛋糕的人只對蛋糕體積感興趣,於是把草莓的部分分成一塊,把巧克力的部分分成一塊;但他不知道,選蛋糕的人更偏愛巧克力一些。因此,選蛋糕的人可以得到的價值超過蛋糕總價值的一半,而分蛋糕的人只能恰好獲得一半的價值。而事實上,更公平一些的做法是,前一個人得到所有草莓部分和一小塊巧克力部分,後面那個人則分得剩下的巧克力部分。這樣便能確保兩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半多一點的價值。
但是,要想實現上面所說的理想分割,雙方需要完全公開自己的信息,並且要能夠充分信任對方。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是很難做到的。考慮到分蛋糕的雙方爾虞我詐的可能性,實現絕對公平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給「公平」下一個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定義。在公平分割 (fair division) 問題中,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公平原則叫做「均衡分割」 (proportional division) 。它的意思就是, 如果有 n 個人分蛋糕,則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得到了整個蛋糕至少 1/n 的價值 。從這個角度來說,「你
來分我來選」的方案是公平的——在信息不對稱的場合中,獲得總價值的一半已經是很讓人滿意的結果了。

如果分蛋糕的人更多,均衡分割同樣能夠實現,而且實現的方法不止一種。其中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個已經分到蛋糕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更小的等份,讓下一個沒有分到蛋糕的人來挑選。具體地說,先讓其中兩個人用「你來分我來選」的方法,把蛋糕分成兩塊;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三份,讓第三個人從每個人手裡各挑出一份來;然後,每個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四份,讓第四個人從這三個人手中各挑選一份;不斷這樣繼續下去,直到最後一個人選完自己的蛋糕。只要每個人在切蛋糕時能做到均分,無論哪塊被挑走,他都不會吃虧;而第 n 個人拿到了每個人手中至少 1/n 的小塊,合起來自然也就不會少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雖然這樣下來,蛋糕可能會被分得零零碎碎,但這能保證每個人手中的蛋糕在他自己看來都是不小於蛋糕總價值的 1/n 的。
還有一種思路完全不同的分割方案叫做「最後削減人演算法」,它也能做到均衡分割。我們還是把總的人數用字母 n 來表示。首先,第一個人從蛋糕中切出他所認為的 1/n ,然後把這一小塊傳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可以選擇直接把這塊蛋糕遞交給第三個人,也可以選擇從中切除一小塊(如果在他看來這塊蛋糕比 1/n 大了),再交給第三個人。以此類推,每個人拿到蛋糕後都有一次「修剪」的機會,然後移交給下一個人。規定,最後一個對蛋糕大小進行改動的人將獲得這塊蛋糕,餘下的 n - 1 個人則從頭開始重復剛才的流程,分割剩下的蛋糕。每次走完一個流程,都會有一個人拿到了令他滿意的蛋糕,下一次重復該流程的人數就會減少一人。不斷
這樣做下去,直到每個人都分到蛋糕為止。
第一輪流程結束後,拿到蛋糕的人可以保證手中的蛋糕是整個蛋糕價值的 1/n 。而對於每個沒有拿到蛋糕的人來說,由於當他把蛋糕傳下去之後,他後面的人只能減蛋糕不能加蛋糕,因此在他看來被拿走的那部分蛋糕一定不到 1/n ,剩餘的蛋糕對他來說仍然是夠分的。在接下來的流程中,類似的道理也同樣成立。更為厲害的是,在此游戲規則下,大家會自覺地把手中的蛋糕修剪成自認為的 1/n ,耍賴不會給他帶來任何好處。分蛋糕的人絕不敢把蛋糕切得更小,否則得到這塊蛋糕的人就有可能是他;而如果他把一塊大於 1/n 的蛋糕拱手交給了別人,在他眼裡看來,剩下的蛋糕就不夠分了,他最終分到的很可能遠不及 1/n 。

這樣一來,均衡分割問題便完美解決了。不過,正如前面我們說過的,均衡條件僅僅是一個最低的要求。在生活中,人們對「公平」的概念還有很多更不易形式化的理解。如果對公平的要求稍加修改,上述方案的缺陷便暴露了出來。讓我們來看這樣一種情況:如果 n 個人分完蛋糕後,每個人都自認為自己分得了至少 1/n 的蛋糕,但其中兩個人還是打起來了,可能是什麼原因呢?由於不同的人對蛋糕各部分價值的判斷標准不同,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自己已經分到了至少 1/n 份,但在他看來,有個人手裡的蛋糕比他還多。看來,我們平常所說的公平,至少還有一層意思——每個人都認為別人的蛋糕都沒我手裡的好。在公平分割理論中,我們把滿足這個條件的分蛋糕方案叫做免嫉妒分割 (envy-free division) 。

免嫉妒分割是一個比均衡分割更強的要求。如果每個人的蛋糕都沒我多,那我的蛋糕至少有 1/n ,也就是說滿足免嫉妒條件的分割一定滿足均衡的條件。但反過來,滿足均衡條件的分割卻不一定是免嫉妒的。比方說, A 、 B 、 C 三人分蛋糕,但 A 只在乎蛋糕的體積, B 只關心蛋糕上的草莓顆數, C 只關心蛋糕上的巧克力塊數。最後分得的結果是, A 、 B 、 C 三人的蛋糕體積相等,但 A 的蛋糕上什麼都沒有,B 的蛋糕上有一顆草莓兩塊巧克力,C 的蛋糕上有兩顆草莓一塊巧克力。因此,每個人從自己的角度來看都獲得了整個蛋糕恰好 1/3 的價值,但這樣的分法明顯是不科學的—— B 、 C 兩人會互相嫉妒。
之前我們介紹的兩種均衡分割方案,它們都不滿足免嫉妒性。就拿第一種方案來說吧,如果有三個人分蛋糕,按照規則,首先應該讓第一人分第二人選,然後兩人各自把自己的蛋糕切成三等份,讓第三人從每個人手中各挑一份。這種分法能保證每個人獲得至少 1/3 的蛋糕,但卻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第三個人從第二個人手中挑選的部分,恰好是第一個人非常想要的。這樣一來,第一個人就會覺得第三個人手裡的蛋糕更好一些,這種分法就不和諧了。

G. 2個人分蛋糕怎麼分才最公平

的偏向於邏輯。
如果有一塊蛋糕,有幾個人都有平等的權力可以吃,而且他們都是誠實守信的人,不會進行「地下交易」,也不會仗勢欺人,那麼他們應該怎樣分才最公平?
首先考慮最簡單的情況:2個人分蛋糕。這種情況下,最公平的分法是「我分你選」,由一個人切開蛋糕,另外一個人在2塊蛋糕中選擇一塊,切的人拿剩下的一塊。
那麼再考慮復雜一點的情況:3個人分蛋糕。這種情況比2個人要復雜很多,關鍵是第一塊蛋糕的產生和歸屬。只要有一個人得到一塊蛋糕,那麼剩下的2個人就可以用「我分你選」來分配剩下的蛋糕了。有一位數學家(原文中提到了這位數學家的名字,但是本人沒有記住……其實2個人的方案也是他提出的)提出了最公平的方案:
假設這3個人分別是張三、李四和王五(原文中好像是湯姆之類的外國名字),首先由張三切下一塊蛋糕,然後由李四選擇。李四可以要這塊蛋糕,這樣就到此為止了。也可以動刀切大或者切小蛋糕(如何把切下來的蛋糕粘到另一塊上面的問題我們不討論),當然也可以不切。如果李四沒有選擇這塊蛋糕,那麼選擇權轉到王五身上。如果王五要了這塊蛋糕,那麼同樣到此為止。如果王五不要,那麼就由張三做出選擇。如果張三不要,那麼就要看李四有沒有動刀修改過,如果李四修改過,那麼李四必須無條件收下這塊蛋糕;如果李四沒有修改,那麼這塊蛋糕必須無條件交給張三。而無論在哪一步得出了第一塊蛋糕的歸屬,都可以有剩下的2個人用「我分你選」的方法分配剩下的蛋糕。
如果分蛋糕的人多於3個呢?其實可以用類似於3個的方法來構造方案,當然方案會越來越復雜,但是絕對可以完成……

H. 兩個飢餓的人分蛋糕的問題是誰最先提出來的

溫室效應

簡介
[編輯本段]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因其作用類似於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如果大氣不存在這種效應,那麼地表溫度將會下降約330C或更多。反之,若溫室效應不斷加強,全球溫度也必將逐年持續升高。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由環境污染引起的溫室效應是指地球表面變熱的現象。
它會帶來以下列幾種嚴重惡果:
1)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 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溫室效應是怎麼來的?我們能做什麼?
溫室效應主要是由於現代化工業社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這些燃料燃燒後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大氣造成的。
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
人類活動和大自然還排放其他溫室氣體,它們是:氯氟烴(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氣體、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
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盡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燒煤〕,少開汽車。另一方面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為減少大氣中過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們盡量節約用電(因為發電燒煤),少開汽車;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陸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熱帶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們要保護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亂砍濫伐森林,不讓海洋受到污染以保護浮游生物的生存。我們還可以通過植樹造林,減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節約紙張(造紙用木材),不踐踏草坪等行動來保護綠色植物,使它們多吸收二氧化碳來幫助減緩溫室效應。

溫室氣體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氣本身相同氣體和雲所發射出的紅外輻射。大氣輻射向所有方向發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溫室氣體則將熱量捕獲於地面- - 對流層系統之內。這被稱為「自然溫室效應」。大氣輻射與其氣體排放的溫度水平強烈耦合。在對流層中,溫度一般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從某一高度射向空間的紅外輻射一般產生於平均溫度在-19℃的高度,並通過太陽輻射的收入來平衡,從而使地球表面的溫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導致大氣對紅外輻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強,從而引起由溫度較低、高度較高處向空間發射有效輻射。這就造成了一種輻射強迫,這種不平衡只能通過地面- - 對流層系統溫度的升高來補償。這就是「增強的溫室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