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蛋糕什么是翻拌和切拌
翻拌是用刮刀从底部划弧往上拌,从下往上捞。翻拌手法多用于蛋糕糊量比较大的时候使用,当蛋糕糊量大,不容易消泡,但是不容易拌匀。
切拌是快速划过搅拌碗的中心。保持搅拌碗和刮刀的相对角度不变,从搅拌碗底轻轻划过。刮刀划到搅拌碗边缘处之后,自然的翻转手腕,让黏在刮刀上的蛋糕糊落回搅拌碗里。用左手快速将搅拌碗逆时针旋转60°,再将刮刀切入右上方同一位置。
(1)蛋糕绒毛线是什么扩展阅读:
除搅拌方法以外,做蛋糕还有八大打法:
戚风打法-即分蛋打法,蛋白加糖打发之蛋白糖与另蛋黄加其它液态材料及粉类材料拌匀之面糊拌合。
海绵打法-即全蛋打法,蛋白加蛋黄加糖一起搅拌至浓稠状,呈乳白色且勾起乳沫约2秒才滴下,再加入其它液态材料及粉类拌合。
法式海绵打法-分蛋法而蛋白加1/2糖打发与另蛋黄加1/2糖打发至乳白色,两者拌合后再加入其它粉类材料及液态材料拌合。
天使蛋糕法-蛋白加塔塔粉打发泡再分次加入1/2糖搅拌至湿性发泡(不可搅至干性),面粉加1/2糖过筛后加入拌合至吸收即可。
糖油拌合法-油类先打软后加糖或糖粉搅拌至松软绒毛状,再加蛋拌匀,最后加入粉类材料拌合。例:饼干类、奶油蛋糕。
粉油拌合法-油类先打软加面粉打至膨松后加糖再打发呈绒毛状,加蛋搅拌至光滑,适用于油量60%以上之配方。例:水果蛋糕。
湿性发泡-蛋白或鲜奶油打起泡后加糖搅拌至有纹路且雪白光滑状,勾起时有弹性挺立但尾端稍弯曲。
干性发泡-蛋白或鲜奶油打起泡后加糖搅拌至纹路明显且雪白光滑,勾起时有弹性而尾端挺直。
❷ 蛋糕底是什么
蛋糕底一般指海绵蛋糕,即奶油蛋糕等的蛋糕胚。做法如下:
材料:面粉110克,砂糖110克,鸡蛋5个(新鲜),黄油若干,牛奶50克。面粉和砂糖是1:1,其他的东西适量即可。
1、面粉筛三、四次
2、鸡蛋的蛋黄、蛋清分开
3、蛋清里滴点醋(有助于打发)
4、打蛋清,一直打到把蛋清盆倒过来,蛋清都流不下来就对了
5、取三分之二的砂糖,在打蛋清的过程中分三次放入
6、剩下的三分之一砂糖放入蛋黄中,与蛋黄一起充分搅拌至蛋黄颜色变浅
7、把黄油和牛奶加入蛋黄糊中,也要充分搅拌
8、把筛过的面粉慢慢放入上面的蛋奶糊中(可以分几次放),还是充分搅拌
9、现在,把打好的蛋清倒入面糊,一定要搅拌均匀
10、把电饭锅稍稍预热一下,抹上黄油,把面糊倒进去
11、盖上盖子,按下煮饭
12、很快(20分钟左右),就会跳到保温键,保温半小时,然后再按下煮饭,跳到保温档后再保温半小时即可。
备注:蛋白一定一定要打发 不然成品出来之后就是蛋饼 打蛋白的时候滴在里面2、3滴醋 能有助于蛋清打发 如果没有打蛋器 就用6、7根筷子一起打 而且装蛋清的容器要大一点 让空气和蛋清充分接触 也有助于蛋清打发 还有打蛋清的容器里必须是干净的 无油无水才可以
❸ 蛋糕为什么叫蛋糕
蛋糕 cake 一词出自英语,其原意是扁圆的面包。同时也意味着 “快乐幸福”。
古代时富家子弟举办婚礼时,都要做一只特制的蛋糕,不仅在婚宴上新郎新娘一起吃,而且也请来贺喜的客人们吃蛋糕。客人们期望自己也能分享新婚夫妇的幸福。因此,那时蛋糕是放在新娘头上被切开的。
在欧洲被邀请参加婚礼的客人还有这样一个习惯:把各自带来的放人香料的面包高高地堆在桌子上,让新郎新娘在“面包山”的两侧,隔山交吻。这时的面包山也象征着幸福。
最初蛋糕的做法与面包没有什么两样,把牛奶与面粉揉在一起做成扁圆形就是蛋糕了。
自马利·安东尼·卡汉(Marie-AntoninCareme,1783-1833)开始, 法国的糕点面包以其独特的“建筑蛋糕”形式受到世人的喜爱;而象征幸福的婚礼蛋糕据传最早是出现在古罗马时代。
❹ 烘焙蛋糕的做法
【蔓越莓戚风蛋糕】
【原料】:鸡蛋5个、纯牛奶100g、低筋面粉115g、白砂糖50g、蔓越莓干40g;
食谱制作过程:
1、先把制作蛋糕需要的原材料准备齐全,分别称好重量。低筋面粉适合用来做蛋糕或饼干,如果家里没有,可以用中筋面粉和玉米淀粉以8:2的比例混合代替。鸡蛋我用的是冷藏后的红皮鸡蛋,这种鸡蛋个头大一些,每个60g左右;
2、把鸡蛋的蛋黄和蛋清分离,分别放在两个干净的无油无水的大碗里。蛋黄碗里加上纯牛奶,搅拌均匀,再把低筋面粉过筛到蛋黄牛奶液里,用刮刀翻拌成面糊;
3、刮刀拌好的面糊很顺滑,挑起来再落下,会像丝绸一样顺滑地流动,特别细腻;
4、蛋清放到打蛋盆里,加上所有的白砂糖,用电动打蛋器打至干性发泡。如果没有电动打蛋器,也可以用四根筷子或者手动打蛋器来打,但是比较费力,很累胳膊;电动打蛋器一般3分钟左右就可以打发完成了;
5、打发成功的蛋清如上图所示,洁白细腻的泡沫状,拉起打蛋头能够看到直立短小的三角形;
6、此时蛋清和蛋黄都分别处理好了,蛋清已经找不到原来的状态了,蛋黄也和其它食材一起拌成了细腻的糊状;
7、取二分之一的打发蛋清放到蛋黄糊里,用刮刀拌均匀,再倒回蛋清盆里,和剩下的二分之一打发蛋清混合均匀,混合好的蛋糕糊颜色浅黄并且均匀,表面细腻;
8、再把蔓越莓干切碎,将大部分蔓越莓干放到蛋糕糊里,用刮刀拌均匀,倒入电饭锅的内胆里,震平后再撒上剩下的蔓越莓干在表面,装饰一下更好看。电饭锅通电,合上盖子,启动“蛋糕”功能,需要50分钟;
9、电饭锅工作中,时间结束后,电饭锅会发出提示音,需要及时把蛋糕取出;
10、打开锅盖。香喷喷的蛋糕就做好了,不仅味道香,蛋糕还很漂亮呢!超赞!
11、蛋糕做好以后,把锅胆取出,倒扣在晾网上,先不要着急取蛋糕,让它自然散热;
由于电饭锅的内胆是不粘的,散热之后,很轻松就把蛋糕取出来了,很是完整,而且很漂亮,甚至比我用烤箱烤得还漂亮。我用的这个臻米UFO饭煲压力锅的锅胆的形状不错,所以蛋糕的外形就会很好看。
看一下表面,表面撒的这些蔓越莓干看着很诱人,整个蛋糕都是蓬松柔软的,味道香甜,吃起来却不腻,还有蔓越莓干的酸甜口感在里面,特别好吃。
❺ 蛋糕为什么会发霉会长毛
虔 诚 使 者
一、引言与背景
《蛋糕发霉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中的一课,《食物》单元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对食物的静态观察,二是对食物的变化探究,三是研究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蛋糕发霉了》是第二块内容中的一部分,在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基础上研究食物发霉变质的变化过程,从而为下一课时进一步研究怎样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打下基础。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一、观察发霉的面包;二、研究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通过让学生们从身边曾经看到过的事物出发展开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们能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的科学,使学生们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的过程之中,并在经历一个个活动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之所以选择这堂课开展教学研究,还因为我们正在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科学认知需求与探究需求的调查》,我们已经尝试着在课外通过多种方式去调查了解他们的认知需求和探究需求,我们还想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某种方式来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探究需求,因此本堂课的设计意图是运用某些策略来调查学生的需求,继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组织教学过程,从而解决从学生中来的一些典型问题为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
片断1:
师首先提出一系列问题: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想不想吃?想不想看发霉的蛋糕?在学生用放大镜小组合作观察后,师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有:我看到了一根根象棉花样的东西;有绿色的东西;发霉的旁边有红的东西;蛋糕变色了;原来是黄色的蛋糕,现在变成了灰色的;霉是红色的;霉是蓝色的,蛋糕上面还有小孔洞。在没有进一步探讨的前提下,老师又有了新问题: 请思考,霉是什么?学生匆忙结论:是一种细菌呗。接下来老师总结如下:食物长时间放置,就会腐烂变质,变会长霉,霉是菌的一种,叫霉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
片断2:
第一教学段落初告结束,为了调查学生还想了解什么,还有哪些认知需求和探究需求,教师特别设计了如下质疑的环节:通过观察交流,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不问不打紧,一问吓一跳,学生们的问题闸子由此打开:
生1:如果继续存放,蛋糕会不会都变成霉菌?
生2:霉是怎样形成的?在什么条件下会形成霉?
生3:哪些地方会有霉?
生4:霉可不可以燃烧?
生5:在什么部位容易形成?
生6:不同物质上的霉是否相同?
生7:毛毛会不会长大?
生8:霉分哪些种类?
生9:有了霉会怎样?
师:这个马上可以解答,会变质,吃了会拉拉肚子。
生10:霉可不可以吃?
生11:可乐水上飘浮着的是不是霉?水上也会长霉吗?
生12:霉长出后会消失吗?怎样让霉消失?
生13:怎样让霉的生长加快?
生14:人的身上会不会长霉?
生15:霉菌有几种颜色?
生16:我想用显微镜看看是什么形状?
师:等会儿大家就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了。
生17:霉菌会不会动?
生18:霉由几部分构成?
师:也就是说,它的组成是什么?
生19:两个霉碰在一起能粘在一起吗?
生20:霉要不要呼吸?是不是需要空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逐一提炼归纳,简略板书如下:
长大? 消失? 吃? 颜色?
条件形成? 地方?
生长加快? 种类?
人? 形状? 组成? )
片断3:
针对学生提出的形形色色的诸多问题,教师尝试着在课堂上逐一解决,通过你问我答式、共同讨论式、实验观察式、表格设计式等方式对以上二十个问题进行剖析解答。
师:这么多问题中,哪些是我们可以解释的?
(对霉的颜色、霉的生长等问题,师生经过一番推测讨论后得出:霉的生长跟食物的营养成分有关;霉的颜色与生长时间有关,也可能与种类有关。)
师:有关霉菌的形状组成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观察吧!请大家用牙签挑一点点霉菌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再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状结构。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条条的。
生:象古老的地图,有黑白的颜色。
生:像一朵云,里面是白的,外面是黑的。
生:有一颗一颗的东西。
生:有分叉。像地毯。
师:(总结霉菌的组成)你们看到的一丝一丝像蜘蛛网就是菌丝,看到一点一点的就叫孢子囊。(板书名词)有的同学没看清,课外去看书本上的插图了解霉菌的结构。
师:请猜一猜菌丝、孢子囊的作用是什么?
生:孢子囊有繁殖作用。
师:菌丝的作用是吸收养料。
师:有关霉菌的形状、组成已解决,有关霉菌的形成条件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否根据经验,先猜测,再共同讨论假设霉菌的生长会跟什么有关?(教师分发供研究讨论的科学记录表格;各组猜测讨论并记录好“探究问题、探究过程”栏内容,教师参与小组交流,适时指导;最后经师生共同探讨得出各个实验组的研究方案。)
师:请各小组课外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下周回来汇报实验发现。如何让霉菌消失的问题我们也将在下堂课研究。
三、反思讨论
本课例的设计者能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教学情境,通过初步感知——质疑解难——猜测假设——课外延续等开放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初步认识霉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还想了解霉的哪些知识?从而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理念。纵观整课,学生对霉这种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究和描述的内容显得丰富多彩,想探究的问题多,想研究的领域广。
但是,由教师直接提出“还想了解霉的哪些知识”的提问(见片断2内容),虽然目的是想把握学生的认知与探究需求,但由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了解不够,因此课堂上学生们一下子提出了二十几个问题,质疑范围显然涵盖了霉的各个领域。对这些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归类后我们认识到,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学生凭间接经验出发的质疑,并不属于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也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探究了解。面对这二十个问题,我们的思考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哪些是真正的科学问题?怎样引导才能让孩子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探究需求?面对这二十个问题,我们更意识到:如何解决这些从学生中来的问题?课堂中真正需要探究的典型科学问题是什么?怎样引导孩子设计研究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而当课堂教学走入以解决所有问题为最终目标的道上时,也就陷入了“知识本论”的误区。教学过程中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背后,折射出“以学生为主体”和“发展科学素养”这两者关系如何把握这一重要课题。
我们认为,本课例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贯穿一条明确的教学目标主线:让学生在认识霉的过程中初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可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地观察霉,初步学会在观察活动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时及时发现和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才是真正需要了解的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探究需求!如:
让孩子们对霉进行初步观察探究后,教师可以有策略地让他们学会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全面描述;从片断1中可以发现,学生对霉的观察描述仅仅停留在颜色这一块内容上,没有发表更多有关霉的信息,如霉的长度,霉的外形等内容,因此,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调控,当多个孩子发言后,教师应及时把他们的观察水平推上一个台阶:大家只留意了霉菌的颜色吗?还有什么有关霉菌的新发现?在补充观察过程中逐渐使学生明白怎样才是全面、科学的观察,从而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在全面交流倾听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有策略地让他们学会从实际的观察和相互的发言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质疑;通过引导使他们明白质疑不是从经验中来,也不能仅仅靠“头脑风暴”中来,而要从实际探究现状出发。如:片断1中有学生提出霉呈棉花状,教师可追问其它小组:每个小组的霉都是棉花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发现?从霉的形状你又想到了什么?等等,这样引导后学生的质疑才更符合孩子们的认知与探究需求。面对学生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如:哪些地方会有霉?人的身上会不会长霉?水上也会长霉吗?霉的生长情况为什么会不同?怎样让霉的生长加快?等等,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比较、整合、概括,上升到科学问题的层面;通过教师“一语中的”式的启示,让孩子们分析以上各个小问题实质上就是要研究“霉的生长会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大问题,同时让学生明白要探究这一问题,还必须把它分解为以下几个小问题:猜测霉的生长与哪些因素有关?与这些因素分别有什么关系?在观察方案中如何设计变量与定量?准备怎样观察记录?经过这样有策略的引导,就能让学生沿着清晰的目标,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一系列科学探究,从而顺利地到达认知和探究的彼岸,同时,潜移默化中孩子们也领会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点评: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谋求儿童心理与认知上的发展,是构建小学科学教材体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一条主线和一个指向标。因此,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在课前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动态过程中都必须树立这种意识,同时,应不断地学会把握教材整体和一个个具体的典型的探究活动间的关系,并努力通过每个结构优化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本文的作者经过两年的新教材试教,以其锐敏的目光,捕捉到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误区: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是本学科两个重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但是从作者截取执教者的几个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一些教师对学科教学理念认识上还存在着差距。例如: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前,教师是否应首先认识到儿童认识问题的规律和特点是什么;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都是一些科学的问题;选择哪些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才能使儿童的认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在选择、设计探究方案时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指导地位?怎样遵循儿童认识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引导他们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学会科学地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探究活动等等,本文在反思的基础上对以上一些问题从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然,要真正实现科学教学结构的优化,还有待于全体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提高。
❻ 蛋糕咋做
步骤16
将1/3打发好的蛋白 加入到混合好的蛋黄糊中 注意切忌打转搅拌 而应该上下翻搅或切拌 轻轻混合均匀
步骤17
上一步搅拌均匀后 再加入1/3打发好的蛋白 以同样的手法轻轻搅拌均匀后 全部倒回到盛有剩余蛋白的容器中 并再次全部轻轻搅拌均匀
步骤18
将搅拌好的蛋糕糊 全部倒入到活底蛋糕模中 并在全部倒入完毕后 拿起蛋糕模轻轻在台面上磕几下 震出大的气泡 让组织更均匀
步骤19
烤箱150℃预热5分钟 放入烤箱中下层 设定时间40分钟 出炉后用隔热手套取出 倒扣在烤架上
步骤20
等到蛋糕完全冷却后 才可以脱模 否则会塌腰哦
步骤21
基础戚风蛋糕胚就这样制作完成啦 可以美美地拍个照分享了哦❤
步骤22
附蛋糕圆模尺寸换算表。如果你的蛋糕尺寸变大了,在烤的时候就必须适当降低温度,延长时间。通常,蛋糕每大一个尺寸,温度降低5-10度,烤焙时间延长10-15分钟。但这不是硬性标准,需要根据蛋糕的品种、烤箱的实际情况酌情再调整,这就需要自己灵活掌握了哈。
❼ 怎样调制做蛋糕的面糊
如何调制面糊才能够色香味俱全?
不同种类的蛋糕有不同的面糊调制方法,应视其配方中成份以及内部组织的结构要求,使用不同的搅拌 方法,否则可能会造成蛋糕口感的不同,会影响到蛋糕的美味,甚至会造成蛋糕的制作失败,浪费人力和物力。以下是一些资料,集合了深圳四大知名蛋糕品牌,总结出了怎样根据蛋糕种类进行不同的面糊调制,以达到蛋糕的口味、口感和色泽完美统一,也就是色、香、味俱全。
1. 糖油拌合法 糖油拌合法是糖和油在搅拌过程中能充入大量空气。使烤出来的蛋糕体积较大、组织松软。此类搅拌方法为目前多数蛋糕师傅所沿用的,其搅拌程序为:
①使用桨状拌打器将配方中所有的糖、盐和油脂倒入搅拌缸内用中速搅拌约8~10min,直至所搅拌的糖和油膨松呈绒毛状,将机器停止转动把缸底未搅拌均匀的油用刮刀拌匀,再予搅拌。
②蛋分次或多次慢慢加入第一步已拌发的糖油中,并把缸底未拌匀的原料拌匀,待最后一次加入应拌至均匀细腻,不应再有颗粒存在。
③奶粉溶于水,面粉与发粉拌合用筛子筛过,分作三次与奶水交替加入以上混合物内,每次加入时应成线状慢慢的加入搅拌物的中间。用低速继续将加入的干性原料拌至均匀光泽,然后将搅拌机停止,将搅拌缸四周及底部未搅到的面糊用刮刀刮匀。继续再添加剩余的干性原料和奶水,直到全部原料加入并拌至光滑均匀即可,但避免搅拌太久。
2. 面粉油脂拌合法 与糖油拌合法大致相同,但经本法拌合的面糊所做成的蛋糕较糖油拌合法所做的更为松软,组织更为细密。由糖油拌合法所做的蛋糕体积较大,所以我们如需要较大体积的蛋糕时,可采用糖油拌合法。如需要组织细密而松软的蛋糕应采用面粉油脂拌合法。极致社区网友情提示,在使用本法时,油脂用量不能少于60%,否则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拌合的程序如下:
① 将配方内发粉与面粉筛匀,与所有的油一起放入搅拌缸内,用桨状拌打器慢速拌打1min,使面粉表面全部被油黏附后改用中速成将面粉和油拌合均匀,在搅拌中途需将机器停止。把缸底未能拌到的原料用刮刀刮匀,然后拌至膨发松大,约需10min左右。
②将配方中糖和盐加入已打松的面粉和油内,中速成搅拌均匀,约3min左右,毋须搅拌过久。 ③改用慢速将配方内3/4的奶水慢慢加入,拌合均匀后再改用中速将蛋分两次加入,每次加蛋时需将机器停止,刮缸底再把面糊拌匀。
3. 两步拌合法 本法较以上两种方法略为简便。面粉筋度如果太高时不宜,易于出筋,其搅拌之方法如下:
①将配方内所有干性原料包括面粉、糖、盐、发粉、奶粉、油等全部以及所有的水,用桨状拌打器慢速搅拌使不飞扬,再改用中速搅拌3min,把机器停止,将缸底原料刮匀。
②全部蛋用慢速慢慢的加入,待全部加完后机器停止将缸底刮匀,再改用中速继续搅拌4min。
4. 糖蛋拌合法 本法主要用于乳沫类及威风类蛋糕中。其主要起发途径是靠蛋液的起泡。其搅拌步骤为
①先将全部的糖、蛋放于洁净的搅拌缸内,先以慢速打均匀,然后用高速将蛋液搅拌到呈乳黄色(必要时冬天可在缸下面盛放热水以加快蛋液起泡成度),即用手勾起蛋液时,蛋液尖峰向下弯,呈公鸡尾状时,加入过筛的面粉(发粉),慢速拌匀。
②最后把液态油或溶化的奶油加入拌匀即可。
❽ 如何制作牛油蛋糕
面粉
1-1/2
杯
(普通或者低筋都可以)
泡打粉
1-1/2
茶匙
(Baking
Powder
1-1/2Tsp)
盐
1/2
茶匙
牛油(Unsalted
Butter)
8
大匙
(一定要用无盐的,如果你买的是里面有四小条的就用一条就够了,如果是一大块的话就按上面的线切1/4下来也就是1/2
Cup)
糖
1杯
鸡蛋
3个
香草香精
1-1/2
茶匙
牛奶
3/4
杯
注:牛油一定要提前从冰箱里拿出来回温到室温。
一
打发奶油
将糖和奶油放入盆内用搅拌器高速打发,这个过程大约要3到4分钟左右。
中间要停下来一次把边上的奶油刮下来。
打发奶油和糖这一部很重要,一定要把奶油打到体积变多一倍,并且颜色由黄变白才可以。如图。
打发奶油后把烤箱放到350F
预热
二
准备面粉
把面粉,泡打粉和盐放在筛子里反复的筛三遍。(这样不但能够除去面粉里的硬块,还可以使面粉中多很多空气并且和泡打粉均匀的混合)
三
准备蛋糕液
把鸡蛋,一个一个的放入打发的奶油里,分别打匀,在打最后一个鸡蛋的时候加入香草香精。记住,只要混合均匀就可以了,搅拌器放低档。
然后加入面粉的五分之一左右,打匀,再加入
四分之一杯的牛奶打匀,再加入一部分面粉,反复几次直到面粉和牛奶加完。
把盆边挂几下然后再用搅拌器打几秒钟混合均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