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烤蛋糕卷为什么底下结硬皮厚厚的有的湿。撕下来一大张,油纸上没
LZ的情况我也遇到过,后来一个大神告诉我,可以在油纸上刷一层软化了的总统黄油,我每次做蛋糕卷的时候,都会多软化一点点黄油,留着最后抹在油纸上,做完了之后即使把油纸撕下来,后来就没有再出现这种情况了!对了,做出蛋糕卷好不好吃、好不好看,跟用的黄油、淡奶油也有很大关系呢,我用的法国总统黄油和淡奶油推荐给亲哦!
❷ 蛋糕内部湿软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蛋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面点甜食,它的种类多样,口味丰富,吃起来香软可口,深受人们喜爱,很多人都会在家尝试制作蛋糕。但是,有些人制作的蛋糕内部会出现湿润的情况,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吧!
1. 蛋糕未完全烘烤熟透
蛋糕外表看似已经熟透,但切开后发现内部湿润,这很可能是因为蛋糕内部还未完全烘烤熟透。在制作蛋糕的过程中,蛋糕受到的热量会从外向内传递,从模具内壁到中心部分,因此蛋糕中心部分不易熟透,这也是许多新手常遇到的问题。
解决方案:如果是这种情况,建议延长烘烤时间。另外,如果发现蛋糕表面已经烘烤得较为沉重,甚至出现烧焦的情况,而内部仍然是湿润和粘稠的,那么下次烘烤时,适当降低烘烤温度,同时延长烘烤时间。制作蛋糕需要一定的耐心,大火烘烤只能使外部焦黑,而内部依旧湿润。
2. 蛋白霜未打发充分
蛋白霜的处理是蛋糕制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因为它有助于支撑蛋糕的结构,并且还影响蛋糕的口感。如果蛋白霜打得不够充分,蛋糕内部就会显得湿润。
解决方案:首先,确保蛋糕的蛋白霜完全打发,一般要打发至硬性发泡,以避免蛋白搅拌不充分,导致内部湿润。
3. 蛋糕糊未混合均匀
如果蛋糕糊没有很好地混合,有些地方会比较湿润,有些地方会比较干,这样湿润的地方需要更长时间的烘烤,很容易造成有些地方已经熟透,但有些地方还保持湿润,这还会影响蛋糕的口感。
解决方案:一定要确保蛋糕糊混合均匀,注意搅拌方法,避免消泡。
4. 蛋糕糊翻拌手法不正确
制作蛋糕时,面粉、蛋黄和蛋白霜的混合物需要用铲子翻拌均匀,而不是绕圈搅拌。如果翻拌方法不正确,容易导致蛋糕糊严重消泡。消泡后的蛋糕糊会变得较为稀薄,这使它更难烘烤熟透,并且不能给蛋糕组织提供足够的支撑,导致蛋糕组织湿润,口感不佳。
解决方案:注意搅拌工艺,避免搅拌过度。蛋糕糊准备好后,立即倒入模具进行烘烤。
5. 烘烤温度过高
如果烤箱的烘烤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蛋糕表面干燥、焦黑,而内部潮湿。
解决方案:逐渐熟悉你的烤箱,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
6. 蛋糕配方干湿比例不当
如果已经注意到以上所有问题,但配方仍然多次失败,可以考虑调整配方。如果配方中湿性成分过多,就会很难烘烤熟透。因此,正确的配方也非常重要。
解决方案:调整配方是最后考虑的事情,如果排除了其他问题,最后才会考虑到这个问题。毕竟每个配方都是作者亲自测试过的,不一定对每个人都适用。
❸ 速冻提拉米苏,解冻的时候底层蛋糕都是湿的,水水的,那是什么原因
速冻时温度未达到-18℃以下所致,使水结冰的过程过于缓慢,水结冰的过程会因为凝点温度不同的关系具有某种排他性(其它材料并不是0度结冻),以纯水析出结冰了。解冻时这些冰化水流失,所蛋糕底就湿湿水水了。
解决办法:入冻温度为-18℃,使蛋糕瞬时冻硬,这样蛋糕中的水分就没有缓慢结冰析出这个过程了。可以极大的减少水分流失。
❹ 烤好的戚风蛋糕底部为什么有点湿
没考熟透继续烤。
如果熟了,放凉后整个起风没有回缩,或者中间塌陷。
那么就是室内湿度偏高,拿出烤箱过早或者没有大幅度震出气体
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戚风一般烘烤时间为30-45分钟,温度为145-165度的样子。
因为在烤箱内烘烤,戚风里面是膨胀—定型—回缩。
戚风烤好以后,热气集中在蛋糕中,而整个蛋糕模具只有表面是外露可以透气的。
但是为了让戚风定型,不会在冷却时回缩低于模具,一考好要立马震出气体,然后倒扣。
而倒扣是少许热蒸汽相倒扣后的顶部走,凝聚了室内的湿润空气,脱模时会有底部湿润的现象。
可以倒扣定型后(20分钟左右),直接脱模,散去热气;
也可以考久一点点,让外部烤的更干一些,脱模,使用时去掉不需要的外部;
❺ 你好,我做的戚风蛋糕老是底部湿,薄薄的一层也是底部湿,怎么回事呢
1、下火太小,所以才会连中间最难熟的部位都熟了,底部和周围却还不够。可以看看是否下火热源有故障,或者忘了将蛋糕放下层。
2、 蛋糕面糊没搅拌均匀油水沉淀了,蛋糕油水沉淀时常常会让人觉得底部湿重致密,上半部却看似正常。
解决办法:加长烘烤时间,在表面怕颜色太深时盖上锡箔纸,或者试着调高烘烤温度。
(5)蛋糕底部为什么会湿湿的扩展阅读:
戚风蛋糕烘烤
1、烘烤前,模具(或烤盘)不能涂油脂,这是因为戚风蛋糕的面糊必须借助黏附模具壁的力量往上膨胀,有油脂也就失去了黏附力。
2、烤制时宜选用活动模具,这是因为戚风蛋糕太松软,取出蛋糕时易碎烂,只有用活动模具,方可轻松取出。
3、烘烤温度也是制作蛋糕的关键。烘烤前必须让烤箱预热。此外,蛋糕坯的厚薄大小,也会对烘烤温度和时间有要求。蛋糕坯厚且大者,烘烤温度应当相应降低,时间相应延长;蛋糕坯薄且小者,烘烤温度则需相应升高,时间相对缩短。一般来说,厚坯的炉温为上火180℃、下火150℃;薄坯的炉温应为上火200℃、下火为170℃,烘烤时间以35~45分钟为宜。
4、蛋糕成熟与否可用手指去轻按表面测试,若表面留有指痕或感觉里面仍柔软浮动,那就是未熟;若感觉有弹性则是熟了。蛋糕出炉后,应立即从烤盘内取出,否则会引起收缩。
5、蛋糕出炉以后,应反扣在烤架上面放凉,以免表面过于潮湿影响口感。
❻ 古早蛋糕完全发起来也熟了,就是蛋糕底部有点湿不是很干爽是咋回事呢
可以适当的把底火调高一点,时间在多烤一会,还有就是面糊有没有打好,如果面糊有沉淀消泡的,它下面也会有点潮湿
❼ 为什么我打的蛋糕烤出来后底部会湿湿的
导致蛋糕湿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1、面和得太湿,应减少水或者牛奶.鸡蛋等。
2、模具太大,装得太满导致里面达不到烤熟的温度。
3、烤的时间太短。
解决方法:
1、调低温度,增加烘烤时间。
不能照搬配方上的温度。这一次不熟后就知道了,要么一开始就调高烤箱温度,要么增加烘烤时间,要么干脆高温上色后再调到150--160度左右,延长烘烤时间。烤箱温度偏低,所以蛋糕一般先用180度上色,然后调到150度,再烤50分钟左右,一个蛋糕得一个多小时。多做几次掌握自己烤箱就好了。
2、再就是用的配方要看看,多少的量应该用多大的模子这个也很关键。量多模子小也不容易熟,刚开始最好用小纸杯做,容易成功。觉得快熟了拿个牙签往蛋糕里插进去,拔出来看看牙签上干干的,没沾湿湿的粉就差不多了。长时间低温烘烤的时候最好拿锡纸或者烤盘在蛋糕上面扣一下,这样表面不会开裂。
最早的蛋糕是用几样简单的材料做出来的。
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话与奇迹式迷信的象征。早期的经贸路线使异国香料由远东向北输入,坚果、花露水、柑橘类水果、枣子与无花果从中东引进,甘蔗则从东方国家与南方国家进口。
在欧洲黑暗时代,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族才能拥有,而他们的糕点创作则是蜂蜜姜饼以及扁平硬饼干之类的东西。慢慢地,随着贸易往来的频繁,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也跟着彻底地改变。
从十字军东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把香料的运用和中东的食谱散播。在中欧几个主要的商业重镇,烘焙师傅同业公会也组织了起来。而在中世纪末,香料已被欧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广为使用,更增进了想象力丰富的糕点烘焙技术。等到坚果和糖大肆流行时,杏仁糖泥也跟着大众化起来,这种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来的,而模子上的图案则与宗教训诫多有关联。
蛋糕最早起源于西方,后来才慢慢的传入中国。
参考资料:网络:蛋糕
❽ 戚风蛋糕四周和底部糊怎么回事
1、下火太小,所以才会连中间最难熟的部位都熟了,底部和周围却还不够。
2、蛋糕面糊没搅拌均匀,油水沉淀了,蛋糕油水沉淀时常常会让人觉得底部湿重致密,上半部却看似正常。
制作戚风蛋糕的方法如下:
所需原材料:
1、主料:蛋清150克、牛奶50克、蛋黄100克、低筋面粉84克、细砂糖84克、玉米油50克。
2、辅料:柠檬汁5滴。
第一步:先将玉米油和牛奶混合乳化。
❾ 蛋糕考完以后里面湿湿的腻腻的一点都不松软是怎么回事呢尤其是下面的部分
1. 配方中的湿性材料比例过重。比如水或牛奶加多了,鸡蛋的用量太多了等。湿性材料太多会导致蛋糕支撑不了本身的结构,出炉后戚风会塌陷,同时内部产生湿湿的感觉。
2. 蛋清打发不到位或者翻拌的时候消泡了。这种情况不仅会让戚风塌陷,同时会让戚风内部组织变得比较密实、不蓬松,甚至可能会在蛋糕中间出现一层密实的完全没有蓬松感的组织(俗称布丁层),这种情况下蛋糕的内部也会湿软,让人觉得“没烤熟”。要避免这种情况,尤其要注意将打发的蛋清和蛋黄糊拌匀时候的手法,动作要迅速,幅度要大,从底部往上翻拌,短时间内将面糊拌匀。
下了烹客APP从里边学到了好多烤箱、蒸箱的食谱和烘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