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蛋糕的切法讲究有很多,是不同蛋糕,切法也是不同的,因为在切蛋糕时,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如果切的不够讲究,就会让亲朋好友笑话,这是好多新人不想看到的。为了你在切蛋糕时不至于出错,在本文就着重介绍了结婚蛋糕的切法讲究有哪些?你可以更多来关注了解一下。
本文就着重介绍了结婚蛋糕的切法讲究,其实不同国家再切婚礼蛋糕时,也有好多方式,作为我们中国人结婚,自然也要走中国人切蛋糕讲究方式,可以根据这三个方法进行去切蛋糕,一般都不会出现错误。通过分给在座亲朋好友蛋糕,他们都会送上满满祝福,给你婚姻增添幸福感。
B. 切蛋糕与分蛋糕的人
一块制作精美的蛋糕,静静地摆在桌中央。人们贪婪的目光聚焦在它身上。都想分得一块蛋糕,却都不好意思第一个动它。
于是人们热情地推举了一位平日里被公认是善良可亲、心系邻里的长者来切蛋糕。
长者望了望大家,点了一下人数,稍作思索,按下了刀。蛋糕被切成大小不均的几块,长者把其中最大的一块率先拿走了。
人们面面相觑,陆续露出不满的表情,却没有发声,也没人去拿剩下的小块蛋糕。
长者慈祥地笑了:“怎么不动手?不是都在盼着品尝这精美的蛋糕吗?给你们切好了,为什么不拿了去?难道还要我亲自把蛋糕递到你们每个人的口中吗?”
望着不怒自威的长者,人们头一次觉得, 平日里给人以大公无私,心系邻里形象的他,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善良可亲。
“凭什么你把最大一块拿走呢?谁给你的这个权利?”有人第一个提出了质疑,虽然声音很小,但在寂静的空间,这质疑让人觉出了它的力量。
人们有了些许的骚动。
“是啊,既然点了人数,为什么不尽量平均分配呢?”一个胖女人附声附和着。
长者微笑着注视着大家,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我觉得,长者为大家服务,切了蛋糕,那让他拿走最大的一块,也说得过去吧。他自己拿走,倒是真实的人性表现。
换成咱们,除了表面上不好意思拿,谁心里不渴望拿到最大的那一块呢?”
一个衣着得体的男人充满真诚,但也很是谨慎地说。他边说还边用询问的眼光看下四周,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可是,没人站出来支持他的观点。
“我不这样想。”一位帅气的小伙子双手抱在胸前,坦荡地说。他的眼睛很明亮,目光也很坚定。
“既然长者接受了大家的委托切了蛋糕,就应该对得起这份信任。人们之所以推举他来切蛋糕,难道不是因为平日里他表现出来的心系邻里、善良可亲的人设吗?
如果他平时就像今天这样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我们有谁会信任他,推举他来完成这个切蛋糕的任务呢?说一套做一套,最终很难令人服气。”
小伙子说得真诚、坦荡,引得大家下意识地鼓起掌来。
“小帅说得对。”一位大姐冲着小伙子笑了笑,她给他起的这个绰号,让小伙子的脸红了,人们也不禁笑了起来。
“长者切蛋糕,自己订了规则,把蛋糕切得大小不一,而他却在切好后的第一时间把最大一块拿走,剩下的几小块,也与现场人数不符,势必引起人们的争抢。
这规则定得其实等于没了规则,人们肯定要质疑:凭什么你来制定规则?凭什么你拿走最大块?凭什么多数人要争抢那少得可怜的小块蛋糕,而一个人却可以把大部分资源给掠走?”
大姐提出的问题,令人们频频点头称是。
“是啊,你有权利切蛋糕,却只为你自己拿最大块,这样怎么可能让大家真心信服你呢?那我也想要这个权利,我也想给自己分得最大的那块蛋糕。”
“长者你有权制定规则,却不考虑大家的利益,所有好处都跑到你那里去了,那你以后又怎么可能让大家真正敬重你呢?”
“是啊是啊,既然分蛋糕,你也点了人数,为什么不可以分得平均些?”
“不过大家这样想一下,如果长者不是第一个把最大块拿走,那么我们之间,会不会因为争抢那最大的一块,而大打出手,伤了和气呢?”人群中一位老师思考着提出了问题。
人们安静了下来,不得不说,老师这个问题提得深入人心。是啊,长者拿走了最大一块蛋糕,人们最激励的反应,就是言语上的不满。
可是如果这大块蛋糕摆在眼前,却没有了指向,那么它的存在,对人们产生的诱惑,难道不会激起还在进化过程中的人类疯狂的争抢吗?
无人说话了,因为没有答案。人们虽对长者的作法,多有不满,却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内心的不甘与不舍。
长者笑了,他对人们说:“请大家稍等我一下。”说完,他转身离开了人群。
过了一会儿,长者手捧一个大盒子,回来了人们中间。他依然淡定地打开了盒子,从里面拿出了一块更加精美的蛋糕。
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过来。只不过这次的目光中少了贪婪,多了寻问与期待。
长者举起刀,再次点了人数,细心地计划了一下,于是切出的蛋糕,大小基本一致,但是依然可以肉眼看到有两块蛋糕,略小于其它。
放下刀,长者慈祥地对大家笑了笑:“请大家来拿自己的那块蛋糕吧。”说完,他向后退了一步。
因为切好的蛋糕数量,人可得之;同时大小均匀,所以人们没有轰然向前,而是有秩序地走到桌边,拿走自己的一块蛋糕。长者注意到,那两块略小于其它的蛋糕,始终安静地呆在盒子里。
当人们拿得差不多了,盒子里还剩下三块蛋糕时,一位女士和一个小姑娘先后走了过来。女士对小姑娘说:“孩子,你先拿吧。”
小姑娘冲着女士笑了一下:“谢谢阿姨”,然后她拿走了一块略小于其它的蛋糕。那女士则很自然地把剩下的两块中,稍大一点的蛋糕,拿走了。
长者这时走了过来,欣然地拿起了剩在盒中略小的那块蛋糕,亲切地对大家说:“现在,大家开心了吗?”
“开心,公平,谢谢长者,您辛苦了。”人们七嘴八舌、由衷真诚地回答着长者。
“那就好。”长者点了点头,他那慈祥的面容微微泛着红光,让人觉得很温暖:“谢谢大家的意见和提醒。我作为大家信任的切蛋糕的人,确实不应该瞎切,更不应该第一时间把最大块拿走,让你们去争抢那剩下不多的蛋糕。
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人们应该有崇尚公平的意识。切蛋糕与分蛋糕的,其实不应该是同一个人。假如不得已是一个人的话,那这个切蛋糕的,一定应该是最后一个拿蛋糕的人。”
人们并不理解其中之真谛,但是对长者的作法却一致认同。看到了人们迷惑的神情,长者再次耐心地讲述了自己的观点。
“不要去试着考验人性,也不要去挑战人类的道德观。人类本能上都是自私的。当我有了切蛋糕的权利,同时又可以第一个去选择时,我一定是会去拿那最大的蛋糕的。 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谁都会如此,这跟高尚与卑劣无关。
如果我获得切蛋糕的权利后,没有被赋予第一个拿的权利,但也没有被告知必须最后一个拿蛋糕,那么我自定的规则也许仍然会有欠公平。
就如刚刚有位智者所说:我不拿那块最大的,也会让人们为了自己获得它,而发生更激烈的争抢。那样一来,也许事情的结果会更令人痛心。
但是,如若我获得切的权利,但被要求最后一个去拿。这个时候,出于人的自私本能,我一定会把蛋糕尽量切得均匀,以便在人们选走他们的蛋糕之后,我依然可以拿到与大家相似大小的美味,这于我而言,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一个平日里大家眼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单就这份荣誉感来说,即便我拿到的蛋糕比大家的稍微小了一点,我也能让自己不会因此而耿耿于怀,闷闷不乐。
这点小小的吃亏,是可以被我所忽视的, 谁都愿意做一个不付出太大成本,却可以得到众人认可的好人。”
人们听后,不约而同地点头称是。长者环视了一下四周,真诚地说:“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就在我拿走自己的蛋糕之前,一位女士和一个小姑娘一同来取蛋糕。
那小姑娘在三块中,选择了一块小的蛋糕;而那女士把剩下的两块中的稍大一点的,拿走了。”
“哦,是的,我注意到了。我当时还在心里暗暗地为小姑娘叫好呢。”一位胖大嫂认真地说,她那洪亮的嗓门,把那女士震得脸发红。
长者点了点头,然后走到小姑娘面前,和蔼地说:“孩子,为什么你不去拿那块稍微大点的蛋糕呢?”
小姑娘怔怔地注视着笑容满面的长者,把口中的蛋糕咽了下去,轻声说:“爷爷,我没看出哪块大,就是随便拿了一块。”
在场的人,包括长者在内,都愣在那里,没了言语和表情......
文|枫叶丰泽
C. 男友父母生日,男友让我来切蛋糕分是什么意思
你好,这样很好啊,说明你们感情好,你可以代表他帮忙切蛋糕,祝你们幸福哦。
D. 切蛋糕时有什么讲究通常给老人切哪一块
答案:一块蛋糕切三刀,最多可以切8块。
具体切法:在蛋糕的平面上且两道,平均分成了4块,然后沿着蛋糕的垂直方向水平再切一刀,就将原来的四块蛋糕再一次平均分成了8块。
明白了吗?
请采纳,谢谢支持!
E. 切蛋糕的人,最后一个拿蛋糕这个机制有效,说明了什么
切蛋糕的人,最后一个拿蛋糕这个机制有效,说明了规则必须先行,才能约束切蛋糕的这个人。
一个蛋糕,分给五个人,要求均匀分配,这“均匀分配”就是“体制”;为了确保这块蛋糕能够尽可能切的均匀,遂决定,蛋糕切完后,切蛋糕的人最后一个拿,这就是“机制”。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切蛋糕的人自觉地争取切得均匀从而达到“均匀分配”的要求,否则,如果他不负责任的胡切乱切,那麽,最小的那一块就会是他的了。
切蛋糕者最后拿蛋糕的故事启示:
让拥有分配权力的人最后拿,有机结合了激励与惩罚两种机制,权力主体会分得尽量均匀;而让拥有分配权力的人优先拿,就产生了权力自肥和寻租的空间,只有“激励”而丧失了约束,从而导致权力倾斜,这就很难说是一种好的制度。
F. 分一个蛋糕,问怎样的分法才公平
事实上,对于两个人分蛋糕的情况,经典的“你来分我来选”的方法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即使双方对蛋糕价值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也没关系。首先,由其中一人执刀,把蛋糕切分成两块;然后,另一个人选出他自己更想要的那块,剩下的那块就留给第一个人。由于分蛋糕的人事先不知道选蛋糕的人会选择哪一块,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他必须(按照自己的标准)把蛋糕分成均等的两块。这样,不管对方选择了哪一块,他都能保证自己总可以得到蛋糕总价值的 1/2 。
不过,细究起来,这种方法也不是完全公平的。对于分蛋糕的人来说,两块蛋糕的价值均等,但对于选蛋糕的人来说,两块蛋糕的价值差异可能很大。因此,选蛋糕的人往往能获得大于 1/2 的价值。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蛋糕表面是一半草莓一半巧克力的。分蛋糕的人只对蛋糕体积感兴趣,于是把草莓的部分分成一块,把巧克力的部分分成一块;但他不知道,选蛋糕的人更偏爱巧克力一些。因此,选蛋糕的人可以得到的价值超过蛋糕总价值的一半,而分蛋糕的人只能恰好获得一半的价值。而事实上,更公平一些的做法是,前一个人得到所有草莓部分和一小块巧克力部分,后面那个人则分得剩下的巧克力部分。这样便能确保两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半多一点的价值。
但是,要想实现上面所说的理想分割,双方需要完全公开自己的信息,并且要能够充分信任对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难做到的。考虑到分蛋糕的双方尔虞我诈的可能性,实现绝对公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公平”下一个大家普遍能接受的定义。在公平分割 (fair division) 问题中,有一个最为根本的公平原则叫做“均衡分割” (proportional division) 。它的意思就是, 如果有 n 个人分蛋糕,则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了整个蛋糕至少 1/n 的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说,“你
来分我来选”的方案是公平的——在信息不对称的场合中,获得总价值的一半已经是很让人满意的结果了。
如果分蛋糕的人更多,均衡分割同样能够实现,而且实现的方法不止一种。其中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每个已经分到蛋糕的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更小的等份,让下一个没有分到蛋糕的人来挑选。具体地说,先让其中两个人用“你来分我来选”的方法,把蛋糕分成两块;然后,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三份,让第三个人从每个人手里各挑出一份来;然后,每个人都把自己手中的蛋糕分成四份,让第四个人从这三个人手中各挑选一份;不断这样继续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选完自己的蛋糕。只要每个人在切蛋糕时能做到均分,无论哪块被挑走,他都不会吃亏;而第 n 个人拿到了每个人手中至少 1/n 的小块,合起来自然也就不会少于蛋糕总价值的 1/n 。虽然这样下来,蛋糕可能会被分得零零碎碎,但这能保证每个人手中的蛋糕在他自己看来都是不小于蛋糕总价值的 1/n 的。
还有一种思路完全不同的分割方案叫做“最后削减人算法”,它也能做到均衡分割。我们还是把总的人数用字母 n 来表示。首先,第一个人从蛋糕中切出他所认为的 1/n ,然后把这一小块传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可以选择直接把这块蛋糕递交给第三个人,也可以选择从中切除一小块(如果在他看来这块蛋糕比 1/n 大了),再交给第三个人。以此类推,每个人拿到蛋糕后都有一次“修剪”的机会,然后移交给下一个人。规定,最后一个对蛋糕大小进行改动的人将获得这块蛋糕,余下的 n - 1 个人则从头开始重复刚才的流程,分割剩下的蛋糕。每次走完一个流程,都会有一个人拿到了令他满意的蛋糕,下一次重复该流程的人数就会减少一人。不断
这样做下去,直到每个人都分到蛋糕为止。
第一轮流程结束后,拿到蛋糕的人可以保证手中的蛋糕是整个蛋糕价值的 1/n 。而对于每个没有拿到蛋糕的人来说,由于当他把蛋糕传下去之后,他后面的人只能减蛋糕不能加蛋糕,因此在他看来被拿走的那部分蛋糕一定不到 1/n ,剩余的蛋糕对他来说仍然是够分的。在接下来的流程中,类似的道理也同样成立。更为厉害的是,在此游戏规则下,大家会自觉地把手中的蛋糕修剪成自认为的 1/n ,耍赖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分蛋糕的人绝不敢把蛋糕切得更小,否则得到这块蛋糕的人就有可能是他;而如果他把一块大于 1/n 的蛋糕拱手交给了别人,在他眼里看来,剩下的蛋糕就不够分了,他最终分到的很可能远不及 1/n 。
这样一来,均衡分割问题便完美解决了。不过,正如前面我们说过的,均衡条件仅仅是一个最低的要求。在生活中,人们对“公平”的概念还有很多更不易形式化的理解。如果对公平的要求稍加修改,上述方案的缺陷便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来看这样一种情况:如果 n 个人分完蛋糕后,每个人都自认为自己分得了至少 1/n 的蛋糕,但其中两个人还是打起来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由于不同的人对蛋糕各部分价值的判断标准不同,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自己已经分到了至少 1/n 份,但在他看来,有个人手里的蛋糕比他还多。看来,我们平常所说的公平,至少还有一层意思——每个人都认为别人的蛋糕都没我手里的好。在公平分割理论中,我们把满足这个条件的分蛋糕方案叫做免嫉妒分割 (envy-free division) 。
免嫉妒分割是一个比均衡分割更强的要求。如果每个人的蛋糕都没我多,那我的蛋糕至少有 1/n ,也就是说满足免嫉妒条件的分割一定满足均衡的条件。但反过来,满足均衡条件的分割却不一定是免嫉妒的。比方说, A 、 B 、 C 三人分蛋糕,但 A 只在乎蛋糕的体积, B 只关心蛋糕上的草莓颗数, C 只关心蛋糕上的巧克力块数。最后分得的结果是, A 、 B 、 C 三人的蛋糕体积相等,但 A 的蛋糕上什么都没有,B 的蛋糕上有一颗草莓两块巧克力,C 的蛋糕上有两颗草莓一块巧克力。因此,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都获得了整个蛋糕恰好 1/3 的价值,但这样的分法明显是不科学的—— B 、 C 两人会互相嫉妒。
之前我们介绍的两种均衡分割方案,它们都不满足免嫉妒性。就拿第一种方案来说吧,如果有三个人分蛋糕,按照规则,首先应该让第一人分第二人选,然后两人各自把自己的蛋糕切成三等份,让第三人从每个人手中各挑一份。这种分法能保证每个人获得至少 1/3 的蛋糕,但却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第三个人从第二个人手中挑选的部分,恰好是第一个人非常想要的。这样一来,第一个人就会觉得第三个人手里的蛋糕更好一些,这种分法就不和谐了。
G. 2个人分蛋糕怎么分才最公平
的偏向于逻辑。
如果有一块蛋糕,有几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力可以吃,而且他们都是诚实守信的人,不会进行“地下交易”,也不会仗势欺人,那么他们应该怎样分才最公平?
首先考虑最简单的情况:2个人分蛋糕。这种情况下,最公平的分法是“我分你选”,由一个人切开蛋糕,另外一个人在2块蛋糕中选择一块,切的人拿剩下的一块。
那么再考虑复杂一点的情况:3个人分蛋糕。这种情况比2个人要复杂很多,关键是第一块蛋糕的产生和归属。只要有一个人得到一块蛋糕,那么剩下的2个人就可以用“我分你选”来分配剩下的蛋糕了。有一位数学家(原文中提到了这位数学家的名字,但是本人没有记住……其实2个人的方案也是他提出的)提出了最公平的方案:
假设这3个人分别是张三、李四和王五(原文中好像是汤姆之类的外国名字),首先由张三切下一块蛋糕,然后由李四选择。李四可以要这块蛋糕,这样就到此为止了。也可以动刀切大或者切小蛋糕(如何把切下来的蛋糕粘到另一块上面的问题我们不讨论),当然也可以不切。如果李四没有选择这块蛋糕,那么选择权转到王五身上。如果王五要了这块蛋糕,那么同样到此为止。如果王五不要,那么就由张三做出选择。如果张三不要,那么就要看李四有没有动刀修改过,如果李四修改过,那么李四必须无条件收下这块蛋糕;如果李四没有修改,那么这块蛋糕必须无条件交给张三。而无论在哪一步得出了第一块蛋糕的归属,都可以有剩下的2个人用“我分你选”的方法分配剩下的蛋糕。
如果分蛋糕的人多于3个呢?其实可以用类似于3个的方法来构造方案,当然方案会越来越复杂,但是绝对可以完成……
H. 两个饥饿的人分蛋糕的问题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温室效应
简介
[编辑本段]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着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温室效应是怎么来的?我们能做什么?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甲烷、低空臭氧、和氮氧化物气体、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另一方面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一方面需要人们尽量节约用电(因为发电烧煤),少开汽车;地球上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的是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和陆地上的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所以,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森林和海洋,比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造纸用木材),不践踏草坪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本身相同气体和云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大气辐射向所有方向发射,包括向下方的地球表面的放射。温室气体则将热量捕获于地面- - 对流层系统之内。这被称为“自然温室效应”。大气辐射与其气体排放的温度水平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在-19℃的高度,并通过太阳辐射的收入来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能保持在平均1 4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对红外辐射不透明性能力的增强,从而引起由温度较低、高度较高处向空间发射有效辐射。这就造成了一种辐射强迫,这种不平衡只能通过地面- - 对流层系统温度的升高来补偿。这就是“增强的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