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国传统节日会吃什么食物
庆祝新年——
法国“喝完余酒”。法国人爱喝葡萄酒、薄荷酒、吃蜗牛、大鹅肝、黑蘑菇以及百合等,但法国有一种“信条”,除夕夜一定要把家中所有的酒统统喝完,既不能倒了,也不能过了年再喝。他们认为,家中如有剩余的酒,来年会交厄运。
西班牙“吃葡萄”。西班牙在新年的除夕之夜,全家人团聚一起,等到教堂的钟声开始敲 12 点时,便随着敲钟的节拍,一颗一颗地吃葡萄,只吃 12 颗。据说, 12 颗葡萄代表 12 个月,而且每颗葡萄都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匈牙利“忌吃禽肉”。匈牙利人在新年时不准吃禽肉,认为鸡鸭等禽类是有翅膀的,吃了它们“幸福”会随之“飞走”。他们认为猪头象征幸福、兴旺,故在除夕之夜最好的菜是烤乳猪。
瑞士“爱吃黄瓜”。瑞士人在新年时,一定要吃黄瓜,并把一根大黄瓜切成 12 片,标志新的一年中的 12 个月,再往黄瓜片上撒盐,观察盐的融化程度,以此来确定哪个月多雨水,哪个月较干旱。
尼泊尔“爱吃抓饭”。尼泊尔人在新年喜吃一种大米和豆子做的“抓饭”,预示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
奥地利“忌吃螃蟹”。奥地利人过年在吃团圆饭时绝对不准吃螃蟹,他们认为,螃蟹是横行的,会给工作及家庭带来不幸。
波兰“爱吃青菜”。波兰少女在过新年时,要穿上特别的兔形衣服,和大家一起吃青菜,据说吃了青菜会事事顺心如意。
阿根廷“喝蒜瓣汤”。阿根廷人在新年钟声敲完 12 下后,除像西班牙一样抢吃葡萄外,还要喝蒜瓣汤,预示如意吉祥。
保加利亚“爱吃蛋糕”。保加利亚人在除夕之夜钟声响过 12 下后熄灯 3 分钟,灯亮后,开始吃特制的新年蛋糕,蛋糕里放进了各种各样的小礼物。谁吃了小硬币,表示在新的一年里会成为一个富裕的人。
日本“吃素三天”。日本人新年期间要吃三天素。在这三天里,食品主要是面条和年糕等,用大米做年糕,表示来年更加富足;面条又细又长,意味着人长寿健康。
㈡ 西班牙有哪些传统风俗
西班牙的各种礼仪
海外生活之西班牙的风俗文化
西班牙人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西班牙女性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否则会被视为没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另外,西班牙有的地方的妇女喜欢将捕捉到的萤火虫用薄纱包起来。
仪态礼仪:当地女性有“扇语”,如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部遮起来,意思是:我是爱你的,你喜欢我吗?若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则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女人,如果不了解扇语,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相见礼仪: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行握手礼和吻礼。与熟人相见时,男朋友之间常紧紧地拥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节,前一二节为本人姓名,倒数第二节为父姓,最后一节为母姓。通常口头称呼称父姓。
餐饮礼仪:西班牙人的主食以面食为主,也吃米饭,喜食酸辣味的食品,一般不吃过份油腻和咸味太重的菜。早餐习惯吃酸牛奶,水果,午餐和晚餐通常要喝啤酒,葡萄酒或白兰地酒,饭后则喝咖啡及吃水果。
喜丧礼仪:西班牙巴斯克人的婚礼沿袭着一套传统的习俗。人们习惯上认为星期二是“吉日”,因此婚礼一般选在这一天举行。典礼要在教堂里按天主教教会规定的仪式进行。随后还要举办宴会和舞会。西班牙的节日繁多,如狂欢节,烹调节,复活节等。为了纪念西班牙着名作家塞万提斯,每年4.23都会纪念他。
商务礼仪:西班牙人很重视信誉,总是尽可能地履行签订的合同,即便后来发现合同中有对他们不利的地方,他们也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如在这种情况下,对方能够善意地帮助他们,则会赢得西班牙人的尊重与友谊。西班牙人只有在参加斗牛比赛活动时才严守时间,但客人应当守时,即便对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责怪。
旅游礼仪:西班牙人性格开朗,热情,但容易激动,有时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他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西班牙人吃东西时,通常会礼貌地邀请周围的人与他分享,但这仅是一种礼仪上的表示,不要贸然接受,否则会被他们视为缺乏教养。
主要禁忌:在西班牙,不要对斗牛活动有非议,如果你对情况不了解,最好不要对斗牛活动发表任何意见。到西班牙人家中作客,可送上鲜花,他们最喜爱石榴花。
㈢ 西班牙有哪些生活习俗
披风是西班牙女性的传统服饰,至今仍流行,西班牙妇女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否则会被视为没有穿衣服一般被人嘲笑。斗牛裤子是男士的传统行头。西班牙人的住房装修考究、宽敞而舒适。
西班牙马斯克人的婚礼沿袭着一套传统的习俗。人们习惯上认为星斯二是“吉日”,因此婚礼一般选在这一天举行。典礼要在教堂里按天主教教会规定的仪式进行。
西班牙当地妇女有“扇语”,如当妇女打开扇子,把脸的下部遮起来,意思是:我是爱你的,您喜欢我吗?若一会儿打开一会儿合上,则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妇女,如果不了解扇语,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西班牙人的见面礼节一般采取握手、亲吻和拥抱三种方式。两人初次相识边握手边问候,如对方无握手之意,可点头说“你好”致意。在西班牙做客,无论是熟人、朋友、亲属之间,都须事先约定,如不经事先打招呼就贸然到主人家或办公室是一种失礼行为。西班牙有一种晚睡晚起的习惯,客人最好在上午10时后和下午2时后拜访为宜。客人一般都带些礼品。一瓶葡萄酒,一盒点心,或送一束鲜花都可以。做客一般都不会准时到达,大多是晚10~15分钟,如迟到太多,是一种失礼行为,来得太早会使主人措手不及。在比较正式的情况下,吃饭时西班牙人有安排座次的习惯。一般是主人夫妇面对面坐桌子的两头,其余客人坐其两旁。餐后,立刻离开是失礼的,待得太久也是失礼的。
对西班牙人来说,HOLA(哦拉,中文意思:你好)这个词是每天要说上几十遍的,只要与人有接触,不管在什么地方认识不认识第一句话就是HOLA,还要加早上好或者下午好或者晚上好。邻里之间碰到面可能有些平时根本没接触的也会打声招呼说声你好。很多第一次来西班牙的中国人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HOLA,而老外学中文的第一句话也是HOLA的中文翻译,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人与人相处最基础最重要的问候。
与中国人的含蓄内敛不同,西班牙是个热情奔放的民族,所以他们的性格体现在了他们的肢体语言上。好久没见的朋友或亲人一定要来个紧紧的长时间的大拥抱,高兴之余很可能会有激动的眼泪。如果是第一次别人介绍认识,男女之间或女女之间要拥抱外加两个脸颊的KISS,男男之间则是握手,大家要自我介绍并且表示很高兴认识你之类的话。如果是一大帮朋友见面的话那就费时间了,每个人彼此拥抱亲脸寒暄一番都得好长时间。有一次参加小语同学的生日聚会,其中有一位家长中途才来,我们一大群人正围着一张好长的桌子在喝饮料吃点心,她一进来从我身边的一位妈妈开始问候一个个接下来就这样绕着桌子一直拥抱亲下去,到最后一个问候完时,我旁边的一位大胡子爸爸已经两个汉堡包下肚了另加大半杯的可乐。。。
BESO在西班牙语里是指吻的意思,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个还是属于敏感的词,好像只有在恋人和亲人之间才会使用,但是在这边绝对是泛滥的了。开车的时候经常听广播,主持人和听众众通完电话最后动不动就给他(她)个BESO,有时候还加个FUERTE(强烈的 )甚至是MUY FUERTE(很强烈的),其实他们之间就是第一次通电话根本连面都没见过。与西班牙朋友打电话或发短信和邮件,总是会收到很多个BESO,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因为这只是他们一种问候的表达方式。
㈣ 西班牙的番茄节非常热闹,这是怎样的一种节日
这是西班牙的独特节日,西班牙人们是非常喜欢红色,而西红柿正是红色,这个人们就想着利用西红柿来创造一个节日,而且西班牙的西红柿的产量也是非常大。
还有一种说法是,1945年,1945年,该镇举行了游行。 一个年轻人被推倒在人群中。 起床后,他在路边的食品摊上捡起西红柿,捣烂了一下。 结果,每个人都被粉碎了。 第二年,一群年轻人把西红柿带到广场上,打起了“西红柿大战”。 从那以后,“西红柿大战”逐渐成为该镇居民的一项习俗。
㈤ 西班牙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西班牙有四种主要的语言,除了西班牙语为全国的官方语言外,其余三种为地区级官方语言:
“科卡”表演这种风俗源自西班牙当地中世纪的一个传说,根据西班牙当地传说,中世纪时两个当地的女子就是依靠这种舞姿摆脱了恶龙的纠缠,得以生还,“科卡”便由此而来。
在“科卡”表演上,小姑娘穿上美丽的传统服饰,再让妈妈把她们放在肩膀上,母女共舞。
㈥ 西班牙人怎么过圣诞 西班牙圣诞节习俗
第一个不容错过的日子当属12月22日。这一天是圣诞彩票的抽奖日,几乎每一个西班牙人都会参加,根据官方统计,每3名西班牙人之中就有1人购买此项被认为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彩票,于每年的12月22日开奖。因此西班牙的圣诞节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有气氛,开奖时所有人都没心思上班了,因为中奖概率还挺高的。每到开奖时刻,总有人们兴奋地聚集到街上庆祝。
接下来就是令全民兴奋的12月24日圣诞前夕和12月25日的圣诞节。通常在这两天,所有家人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度午餐和晚餐,烹饪传统的西班牙菜肴,如羊肉、硬面包、杏仁糕、脆蛋糕及杏仁酥糖等圣诞甜点。即使无法做客当地人家中,你也可以在大多数酒店和餐厅内品尝到这些传统菜肴,让你尽情探索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在圣诞前夕参加深受天主教徒欢迎的子夜弥撒(Midnight Mass),一起庆祝耶稣的诞辰。
当然,最富有娱乐的当属12月28日的“圣洁无辜的人”,这一天人们可以是无忌惮地愚弄别人,堪称“12月里的愚人节”。这一天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在马德里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等街头市场挑选各种新奇的物品。在12月31日的迎新年晚会上,人们经过这一系列的狂欢,要对即将过去的一年说再见。
参加迎新年晚会之前,请记得吃上12颗葡萄。根据西班牙的传统,每人必须在岁末子夜钟声敲响的时候吃12颗葡萄,并每敲一下钟吃下一颗葡萄。如果你能够顺利将12颗葡萄全部吃下,那么来年你将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如果不想在家观看电视直播的新年晚会,不如亲自前往城镇市区的钟楼广场体验到更加精彩的时光;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在马德里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和数万人一起,伴随钟声迎来新的一年。迎新结束之后你可以走进任意一家酒吧,和派对里的人们一起High到天亮。
㈦ 西方的节日,吃什么
东西方国家的风俗差异还是很大的,就如在西方国家,是没有过春这么一说法的,但是提过新年,几乎都有着不同的习俗。
我们中国人素来喜欢寄情于物,美食同样也承载了很多美好的愿望,新年的饺子当然也不例外。饺子的“饺”与“交”谐音,饺子有“更岁交子”的意思,象征着吉祥如意;饺子的外形如元宝,预示着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匈牙利人在过新年时不能吃禽肉,他们觉得鸡鸭鹅等禽类有翅膀,吃了它,幸福便会“飞走”。
奥地利人在吃新年团圆饭时,绝对不准吃螃蟹,因为螃蟹是横行的,谁吃了它,工作和家庭就会不幸。
虽然每个国家新年时吃的食物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㈧ 口福的西班牙人的口福节
西班牙人的节日,几乎月月都有,而人们庆贺节日,总是以享受佳肴美味为主要内容。因此,在西班牙人看来,庆贺节日就是饱受口福,“饱口福,到节日”,就是人们的口头语。
一月十七日是莫洛尔几纳地区的口福节。这个口福节,顾名思义,当然是一饱口福。那一天,从晚饭开始,人们都坐在簧火旁,边说边吃。先吃一种不加糖的米饭,米饭松软清香,再吃用鳗鱼肉做的肉馅饼,一直要吃到深夜。第二天清晨还要吃在簧火堆上熏过的香肠,香肠夹在面包卷里吃。
二月份在西班牙要举行狂欢节。在西班牙西南部的卡萨利亚地方,狂欢节期间,大家都要吃甜食。这些甜食是用酒、或牛奶加蜜糖面包卷做成的。同时他们也吃薄薄的烧饼。
三月份要庆祝烹调节。这个烹调节中主要的烹调佳肴是蜗牛。同时在这个月里,四旬斋的最后一天(复活节前四十天),在西班牙的多数乡村里要举行“埋葬沙丁鱼仪式,”此时,人人都要品尝沙丁鱼。
㈨ 各国家过春节的习俗
蒙古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有过春节的习俗中。 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习惯 韩国人过春节:要吃米糕片汤 中国人的春节也是韩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一名嫁在中国的韩国媳妇,我已在北京学习并生活几年,每到春节来临,在婆家的我都会分外地思念故乡韩国,想念韩国过年时的情景和那里的家人。 韩国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到韩国你的所到之处都会充满欢乐和吉祥的气氛。 韩国春节的传统风俗有很多,有岁妆、岁画、福笊篱、赶夜光鬼等等传说。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有祖先祭拜、岁拜、德谈、“掷木四”和跳板等习俗。中国人春节都要吃年糕,韩国人春节也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万物更生复活之际的严肃和清洁。以前做米糕片汤的汤是用野鸡汤熬成,现在野鸡难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鸡肉汤代替。中部和北部地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此外,每个家庭还会准备蜜糯油果、桂皮汤、八宝饭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 日本过年习俗:买福袋图吉利 日本:春节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节日,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互相拜年。 在日本,新年时有一种叫“福袋”的商品。所谓福袋,就是装着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种,化妆品、服装、生活杂物、电器,总之能装进袋子里的都行。价钱从1000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由于非常受欢迎,福袋往往年前就开始预售。 同样是商品,为何福袋如此受欢迎呢?原来,福袋非常超值,一个千元的福袋里,往往标价千元左右的商品就有三四件;有时一个两万日元的福袋里,有价值三四万日元的数码相机也说不定。这样一来,买福袋又给人一种新年中大奖的感觉。当然,如此超值的福袋只是少数,但一想到可能会中大奖,而且至少也会物有所值,消费者自然会争相抢购了。 对商家而言,这种销售方式比起普通的促销来,效果大不相同。一般的促销是消费者来选购商品,买几件要消费者说了算,而装在福袋里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商家可以自由搭配。对消费者来说,福袋实在是物美价廉,据说日本女性很少有人能抵御福袋的诱惑,况且福袋这个名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大过年的,谁不想带着福气回家呢! 春节看蒙古人:吃喝足歌舞盛 新春伊始万风象更新,远在中国北疆的蒙古族也同样沉浸在浓烈的喜悦气氛中。 在历史上,春节本来不是蒙族传统的节庆,但是由于后来蒙古人居住地的汉人越来越多,人民的风俗也随之起了变化,使得春节变成蒙汉人民共同庆祝的欢乐时光! 不过同样是庆祝春节,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城市中与汉人杂居的蒙古人却有很不相同的庆祝方式。
㈩ 万圣节的由来
万圣节的来历有两种传说。
第一种
两千多年前,欧洲的天主教会把11月1日定为“天下圣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圣徒之意。传说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爱尔兰、苏格兰等地的凯尔特人 (CELTS)把这节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们认为该日是夏天正式结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严酷的冬季开始的一天。那时人们相信,故人的亡魂会在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寻生灵,借此再生,而且这是人在死后能获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则惧怕死魂来夺生,于是人们就在这一天熄掉炉火、烛光,让死魂无法找寻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灵吓走。之后,他们又会把火种烛光重新燃起,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传说那时凯尔特人部落还有在10月31日把活人杀死用以祭奠死人的习俗。
到了公元1世纪,占领了凯尔特部落领地的罗马人也渐渐接受了万圣节习俗,但从此废止了烧活人祭死人的野蛮做法。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第二种
关于万圣节由来的传说另一种版本认为,那是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几处的古西欧人叫德鲁伊特人。德鲁伊特的新年在11月1日,新年前夜,德鲁伊特人让年轻人集队,戴着各种怪异面具,拎着刻好的萝卜灯(南瓜灯系后期习俗,古西欧最早没有南瓜),他们游走于村落间。这在当时实则为一种秋收的庆典;也有说是“鬼节”,传说当年死去的人,灵魂会在万圣节的前夜造访人世,据说人们应该让造访的鬼魂看到圆满的收成并对鬼魂呈现出丰盛的款待。所有篝火及灯火,一来为了吓走鬼魂,同时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其回归。
在中世纪的中欧,曾有过基督教摧毁异教徒的历史。可是新年夜前的祭祀庆典从未真正消除,不过以巫术的形式出现。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万圣节里,还留有巫婆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痕迹。
增补
凯尔特人(Celtic) 相信太阳神帮助他们种植农作物。但是,每年太阳神都会被一个名叫Samhain的邪恶力量攻击并被囚禁六个月。Samhain,还有两个称号,分别是"Lord of Dead(死亡领主)"以及"Prince of Darkness(暗黑王子)",他带者寒冷以及黑暗的冬天来到凯尔特人的土地。
凯尔特人非常害怕10月31日的夜晚,因为他们觉得这晚,有一堆邪恶灵魂潜伏在任何地方。他们在家生起火来让那些邪恶灵魂离开他们的家(上一个没有翻译的段落有一句是说火焰可以把鬼魂吓走的。)他们相信是Samhain把死人叫出来的,他们还相信Samhain会把死人变为其他东西,好像猫。凯尔特人会装着可怕的伪装来把那群邪恶灵魂赶走。(这就是万圣节的原型)
后罗马占领了凯尔特人的土地,把罗马的节日和凯尔特人10月31日的Samhain祭典合在一起,就成了现在的万圣节。
万圣节的传说
万圣节前夜就是“圣夜”的意思。而今天,万圣节前夜已经变成一年中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许多玩家都以极大的热情来庆祝这一节日。
万圣节在10月31日,其实是赞美秋天的节日,就好像五朔节是赞美春天的节日一样。古代高卢、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祭司——德鲁伊德有一个赞美秋天的盛大节日,从10月31日午夜开始,直至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他们认为,在那天晚上他们伟大的死神——萨曼会把那年死去人的鬼魂统统召来,这些恶鬼要受到托生为畜类的惩罚。当然,只要想到这种鬼魅的聚会,就足以令当时那些头脑简单的愚民胆战心谅的了。于是他们点起冲天的篝火,并严密监视这些恶鬼。
万圣节前夜到处有女巫和鬼魂的说法就是这么开始的。至今在欧洲某些与世隔绝的地区还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如今在整个欧洲,人们都把万圣节前夜看作尽情玩闹、讲鬼故事和互相吓唬的好机会。于是人们不再把这节日仅仅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