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蛋糕店铺 » 杜甫的蛋糕为什么那么出名
扩展阅读
生日蛋糕卡片句子 2025-05-14 10:29:51
韩国千层蛋糕做法大全 2025-05-14 10:28:16
烘培店如何做蛋糕 2025-05-14 10:19:21

杜甫的蛋糕为什么那么出名

发布时间: 2022-09-08 00:54:32

㈠ 买来的蛋糕为什么总是比自己做的好吃

  1. 买来的蛋糕有更多的调味品、食品添加剂,这些调味品、添加剂使得蛋糕口感更佳,味道更美。

  2. 买来的蛋糕是有配方的,各种东西加多少、什么比例都是计算的刚刚好的,多一点或少一点都影响口味。

  3. 买来的蛋糕有更多的加工程序、处理手法,自己做的当然没那么多讲究,毕竟人家做的是商品,我们自己做的是食物。

㈡ 为什么生日蛋糕那么贵

因为要赚钱呀,题目里面列举的很普通的蛋糕,分析过成本,然后列出售价一般200左右,这是普遍情况,需要盈利。而回答里面自己做蛋糕店人说自己的成本价在100左右的,我就呵呵了,蛋糕店有成本价很高的蛋糕,但那会卖200左右?所以自己做肯定比同品质的蛋糕店买的便宜,这是没有争议的。

现在很多做糕点私房的,确实有些味道好,材料也好,但那价格也是比很多大型品牌连锁蛋糕店还贵的,当然私房会拿材料说事,但本质是私房的接单体量不够,是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比大型连锁品牌低,我记得高中政治里面讲过,单位时间内工作效率决定价格来着,所以工业化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价格。这才是很多私房价格高的本质原因,销量没那么大,但利润又得上去,只能提升单价。

举个例子,我们那里有一家做私房甜品的老板,一般烧仙草鲜芋仙算好吃,价格也不低的了,是25一杯左右,这边的老板卖的36左右一杯,还有很多反正价格真的比同类商品里面价格高的大品牌还贵,鼓吹的就是自己食材好,里面的什么珍珠芋圆自己手搓的,这个确实效率非常低下呀,所以它必需价格高,才能维持下去

㈢ 形容蛋糕的词语

香甜可口、诱人美味、食欲大开、甜香扑鼻、色味俱全、松软可口、入口即化。

蛋糕是一种古老的西点,一般是由烤箱制作的,蛋糕是用鸡蛋、白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为辅料。经过搅拌、调制、烘烤后制成一种像海绵的点心。

蛋糕是一种面食,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制作出来。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面粉、甜味剂(通常是蔗糖)、黏合剂(一般是鸡蛋,素食主义者可用面筋和淀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会以浓缩果汁代替),液体(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发酵剂(例如酵母或者发酵粉)。

㈣ 为什么叫戚风蛋糕 戚风的含义是什么呢

戚风蛋糕的英文名叫Chiffon Cake,翻译过来就叫戚风蛋糕了。戚风蛋糕是在1927年由加利福尼亚的一个名叫哈里·贝克的保险经纪发明,直到1948年,贝克把蛋糕店卖了,配方才公诸于世。

以下是戚风蛋糕的做法:

用料:鸡蛋5个,低筋面粉90克,细砂糖80克,纯牛奶50ml,色拉油50ml

1、在稍微大一点的打蛋盘里放入5个蛋白,用电动打蛋器打至粗泡状态。

(4)杜甫的蛋糕为什么那么出名扩展阅读

1、打发蛋白的盘子必须是无水无油,而且蛋白中不能混入蛋黄,要不就会影响蛋白的打发;

2、蛋白必须打发到干性状态(打发蛋白的时候加入一两滴白醋或者柠檬汁,可以帮助蛋白更容易打发而且更稳定);

3、混合面糊的时候,应该用从下往上翻拌的手法混合面糊,不要大力搅拌,避免消泡。

㈤ 古代糕点的名字

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糕点。

从工艺上分有八个大类,油酥类、混糖类、浆皮类、炉糕类、蒸糕类、酥皮类、油炸类、其它类;

在中国按地区分类有12个流派:京派、津派、苏派、广派、潮派、宁派、沪派、川派、扬派、滇派、闽派、西点。

有百花糕、绿豆糕、豆沙糕、赤豆糕、海棠糕、桂花糕、香糕、萝卜糕、冻糕、油糕、合桃糕、灯芯糕、云片糕、打糕、拉糕、烘糕、大方糕、米糕、灯盏糕、油炸糕、猪油糕、虾糕、千层糕、九层糕、烘糕、定胜糕、桔红糕、麻糕、状元糕、马蹄糕、糕粑、薯仔糕、玉米糕、芝麻糕、粟子糕、水晶糕、八珍糕、玉带糕等等。

1、九层糕:

又名九重糕,千层糕,中元糕等,取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是沿海地区一种传统的中国特色糕点小吃之一。

古书云,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认为九乃是最高数,九九归一,一即是最大数也表示多,九层糕名意为多层糕,多重糕,故民间称为九层糕实为一层,九层或一十一层,应长长久久永永远远之意。

九层糕是九多色糕点,层匀美观,乳香甜润。除夕,清明,中元,重阳并称中国传统节日祭祖四大节。沿海特别是浙闽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这时节摆上一些猪肉,羊肉,瓜果和九层糕祭祀,一面是阐扬怀念先祖的孝道,一面更是为了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2、状元糕:

状元糕,是中国传统糕类小吃之一,是浙江嘉兴的着名特产。在中国各地区虽制作方法和风味存在差异,但都含祝福之意。同时状元糕也是较为少见的台湾地区的小吃之一,因外型似状元帽而得称,由于名字听起来相当吉利,许多考生在考试前都会买来吃,带有祝福之意。

3、灯盏糕:

灯盏糕是浙江温州的传统特色名点,温州十大名小吃之一。属于油炸食品,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元末明初。一般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加入面粉,包裹萝卜丝为馅料,油炸而成。

4、马蹄糕:

马蹄糕是一种广东省,福建省福州及闽南地区的传统甜点小吃。相传源于唐代,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蒸制而成。荸荠,粤语别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马蹄糕口感甜蜜,入口即化。

5、水晶糕:

北京夏令应时糕点小吃。水晶糕晶莹透亮,色白润滑,糯软耐嚼,食之甘美,清凉爽口。水晶糕是北京传统糕类食品中的名品。解放前做得最好的要数滋兰斋的一家南方铺子。

6、萝卜糕:

萝卜糕是福建闽南、广东等地区的传统特色糕点。采用在来米粉,又称再来米粉,是中式点心中最好使用的粉,可以在制作中式小吃如萝卜糕、肉圆、碗粿时用到。然后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的糕点小吃。

7、绿豆糕:

绿豆糕是传统特色糕点之一,属消暑小食。相传中国古代先民,为寻求平安健康,端午节时会食用粽子、雄黄酒、绿豆糕、咸鸭蛋这些食物。

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 。

㈥ 为什么叫戚风蛋糕

蛋糕为什么叫戚风,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含义。那么,戚风蛋糕名字的由来有什么样的历史?

戚风蛋糕为什么叫戚风
Chiffon cake音译过来作戚风蛋糕,据说戚风的含义是像丝绸般顺滑软柔的意思,这自然是对美食的浪漫赞美。

戚风蛋糕属海绵蛋糕类型,质地非常轻,用菜油、鸡蛋、糖、面粉、发粉为基本材料。由于菜油不像牛油(传统蛋糕都是用牛油的)那样容易打泡,因此需要靠把鸡蛋清打成泡沫状,来提供足够的空气以支撑蛋糕的体积。戚风蛋糕含足量的菜油和鸡蛋,因此质地非常的湿润,不像传统牛油蛋糕那样容易变硬。戚风蛋糕也含较少的饱和脂肪。但是由于缺乏牛油蛋糕的浓郁香味,戚风蛋糕通常需要味道浓郁的汁、或加上巧克力、水果等配料。

戚风蛋糕为什么叫戚风?戚风蛋糕的由来

戚风蛋糕的由来
根据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的说法,戚风蛋糕是100年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蛋糕品种,因为它用了植油代替传统的酥油。

1927 年

据说是落山基的保险经代理,一个叫亨利。贝克的人最早于1927年发明了戚风蛋糕。自打这种异常松软的蛋糕问世以来,亨利。贝克就不停地被人追问他的配方。但是,自1927年起20年内,亨利。贝克一直都小心翼翼对他的配方进行保密,他的蛋糕只为那些大名星而做,他把蛋糕卖给好莱坞的名星以及着名的布朗。德北餐厅 (Brown Derby Restaurant)。贝克的这种轻盈而充满空气的戚风蛋糕的制作秘密就是将蛋黄与蛋白分开打,用植物油代替黄油或是传统的起酥油。

1947年

戚风蛋糕为什么叫戚风?戚风蛋糕的由来

通用磨坊公司(General Mills )从亨利。贝克手中买了配方。从此,贝蒂(Betty Crocker ()即我们平常在超市见的“贝蒂妙厨”蛋糕粉那个贝蒂,是虚拟人物)将这一秘密向全美的女性公开了。

1948年

通用磨坊公司在1948年在 家庭与园艺杂志(Better Homes and Gardens Magazine)公布了该秘密配方,轰动全美。该杂志称:该蛋糕是100年来真正意义上的新的蛋糕品种。在1950年代,通用磨坊公司出资赞助了戚风蛋糕大赛。一时间,人们创造了各种风味的戚风蛋糕。

戚风蛋糕热量多少
戚风蛋糕为什么叫戚风?戚风蛋糕的由来

277大卡/100g

100g所含热量需要打篮球49.6分钟消耗完。每100克该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24.52克;脂肪16.10克;蛋白质8.84克。

㈦ 为什么元祖蛋糕很贵

因为元祖这个品牌来自于宝岛台湾 ,所以呢走的是高端路线,定价自然就高

1993年第一块鲜亮醒目的“元祖红”招牌在四川北路竖起,由天才营销大师张秀琬精心培育的台湾元祖食品正式进驻上海、进驻中国大陆,上海元祖食品有限公司从此诞生。今天,这块元祖红招牌已遍布中国各大城市,并成为家喻户晓的“精致礼品名家代言者”。

自1993年进驻上海至今,元祖以上海为大陆事业的基地,已先后在中国大陆的上海、无锡、杭州、成都、武汉、青岛、长沙等主要城市设立了7家分公司,260余家门店遍及全国53个城市,力求以时效确保质量新鲜、服务贴心。

(7)杜甫的蛋糕为什么那么出名扩展阅读:

元祖主要从事烘焙食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努力成为“精致礼品名家”的品牌公司。专业生产蛋糕、月饼、中西式糕点等烘焙产品的全国连锁经营企业。公司通过原料把控、精细管理、冷链物流、保证产品的食品安全;通过网点布局,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国120多个地级城市的门店网络。

参考资料:元祖_网络

㈧ 为什么说提拉米苏是最好吃的蛋糕

楼主你好

它的配方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是咖啡风味的起士奶蛋液,这一新口味亦为蛋糕、布丁等其它形式的冷热甜点所吸收。 它以香醇浓沉的口感,将Espresso(特浓意大利咖啡)的苦、蛋与糖的润、甜酒的醇、巧克力的馥郁、手指饼干的绵密、奶酪和鲜奶油的稠香、可可粉的干爽,揉合在一起。只用了不到十种材料,把“甜”以及甜所能唤起的种种错综复杂的体验,交糅着一层层演绎到极致
一般而言,为了不影响提拉米苏的浓郁甜美,除了配茶、咖啡以外,不建议和酒一起享用,不过如果是作为饭后甜点,则不妨在用完正餐后、吃提拉米苏之前,来一点法国的Sauternes或是德国的贵妇甜白酒清清口;吃完之后,再喝一点较甜的西班牙Sherry或葡萄牙的Port等加烈葡萄酒,都能够起到发挥美味相乘的绝佳效果。
1.出自名门的提拉米苏(Tiramisu)吃到嘴里香、滑、甜、腻、柔和中带有质感的变化,味道并不是一味的甜,因为有了可可粉,所以略微有一点不着边际的苦涩,这正好与卡布奇诺相配。 2.提拉米苏揉合了芝士,奶酪,咖啡与红酒的味道,入口即化。主要原料有咖啡,酒,奶酪,奶油。一层渗透了咖啡与葡萄酒,适量的手指饼干(lady's finger);一层混合了软芝士奶酪,鸡蛋,鲜奶油,红酒,和白糖的芝士奶油;两类材料一层一层地叠加上去,最上面再撒一层薄薄的可可粉; 3.大多餐厅都用玻璃器皿来盛载,纯粹的奶油黄上洒满可可粉的棕色,深深舀起一勺,又多了巧克力的深褐色。没有香蕉船般缤纷艳丽,也不像芝士蛋糕般独色单调,提拉米苏整体色彩和谐,变化有致。轻轻舀起一勺放入嘴里,凉但不冰冷,口腔中顿感清爽。鲜奶油所特有的粘滑,稠稠地包裹着唇、舌、齿,徐徐咽下,那股温柔甜蜜便会肆意地在全身每一处洋溢。

㈨ 为什么杜甫的登岳阳楼那么出名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起登上了岳阳楼。他高兴不起来。应当说“今上岳阳楼”是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这一声长叹,就像那咏叹调的引子,开启了下面一个个乐章。这里还要注意到一个“水”字,题目是“登岳阳楼”,头一句却先写洞庭湖,第二句才写岳阳楼,而且是“洞庭水”不是洞庭湖。这个“水”字显然是要突出的,这是抓住了洞庭风光的主要特点,说明了下文主要是在“水”上做文章。
颔联“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后一句“干坤”就是天地,包括天地万物。“干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干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干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想象的吴地楚地被裂开,整个干坤被浮动的广阔无垠的画面。这就是借助想象而形成的意象。这是将想象中的更广阔的景象纳进了视觉画面的结果。这是说“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但没有杜诗境界更为高远。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无一字”指的是没有一点消息,一点音信。“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这对一个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是一种被社会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很痛苦的。“孤舟”是指诗人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其精神上、生活上的惨苦可以想见。理解这两句应与前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是远望,随着湖水向四际望去,水天相接,联想到吴楚,联想到整个干坤。这两句近看,看到了孤舟,孤舟是近景中映入眼帘最能触动他的东西。于是使他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和处境。可以说这两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前两句以写观景所见为主,后两句以写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这两联在内涵上也是一脉相通的。表面看起来毫无联系,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既然这后两句是写他的孤苦悲惨处境,由此应推想到前两句也绝非是单单写景,实际上前两句是借写远景象征性地、比拟性地暗示国势的动荡不安。这里包含着安史之乱的后遗症:唐王朝的衰败,人民的痛苦,外族的侵扰,国家的四分五裂和社会的不安定,栋梁之臣的缺乏等等,这一切都是杜甫飘泊中念念不忘的大事。正是由于诗人心中牵挂着国事民事,才牵肠挂肚。所以当他看到广阔无垠洞庭湖水时,也会想到仿佛大地裂开了,干坤在日夜不停地浮动。从杜甫一贯的优国忧民的思想境界来看,他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也必定会想到这些。可以说没想到这些就不是杜甫。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于是这孤舟飘泊,老弱多病,消息也听不到的可悲处境,也就顺理成章地涌上心头。这两联中,上联境界极大,下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其间也包孕着诗人的无限感慨。就景象来说,上联展现的是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则画出了水面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这里是象征,这鲜明对照的谐调之中,既包含着诗人对自己终身遭遇的痛心和不平,也体现了诗人将自己的命运、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诗人站在岳阳楼上,望望湖水,看看孤舟,想到国家,想到自己,万种感慨,萦绕心头。“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干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尾联“戎马关山北。”“戎马”,就是战马、兵马,指战争。“关山”,泛指,并非专指那道关,那座山。“关山北”,指打仗的地方。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戎马关山北”,具体指的是当时吐蕃入侵,威胁长安,战争不息,国家不得安宁。“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的老泪纵横了。这两句是两个景象:一个是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一个是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心中想到的,后者是诗人自身实景。长安与岳阳楼相距千里,但在诗人心中却没有这个距离。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的志诚之心。同时“戎马关山北”一句,明确写出了诗人在登岳阳楼时心中想的是国家的不安宁。这就更可以说明了第二联绝非仅仅是写景。第三联也决不只是写自己的孤苦无依。“凭轩涕泗流” 一句中,则凝聚着诗人对国家时局、自己孤苦处境比照后,感到无可奈何,感到万分压抑的感情,非常形象而深刻地显示出杜甫晚年时的精神痛苦。精神痛苦主要是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作品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表现手法。作品虽然只有八句话,但是却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开篇两句运用的是叙述的手法,交代的是登临岳阳楼的缘由。三四两句运用的是描绘的手法,绘制了岳阳楼的宏阔壮观图景,并且在描绘中,又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作品最后两句又运用了抒情的写法,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
第二,作品内容和感情两方面大跨度的跳跃。从内容方面说,开篇一联写的是诗人登楼的过程,其中蕴含了“昔”与“今”的时间跳跃过程。颔联中,诗人由上联的写自己推进到写洞庭湖,这里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跨度。在写景中,又由吴、楚之地面到日、月之天空的空间跳跃。到了颈联,诗人又转回自身的描写,前后联之间有一个从大到小的跨越。到了尾联,诗人又从个人身世遭际的描写扩展到国事的描写,上下联又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跨越。在写国事时,又有一个从国难的跳跃到诗人感情抒发的过程。这就构成了纵横开阔,跳跃性强的特点。从诗人的感情发展脉络上说,首联蕴含喜悦,颔联带有雄壮,颈联转为凄苦,尾联变为悲伤。诗人的感情随着诗篇的进展,显示出不断变化,跳跃性强的艺术特点。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生命的最后几年。登上岳阳楼,是他年轻时就有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了。可这次却不是专为游玩而来,而是漂泊到此,流浪经过;诗人已经不再年轻,而是拖着贫病衰老的残躯,"今"非"昔"比。想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用语的巧妙。洞庭湖愈壮阔明朗,诗人的心情就愈黯淡凄凉,因为登楼远眺的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北方的战事,已经想起了自己的落魄潦倒,于是,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使得他老泪纵横,久久低回。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㈩ 杜甫生前写了那么多诗,为什么死后才出名

因为杜甫生前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在官场上并不是非常的顺心,所以杜甫在世时并没有太多人的关注,只是一个无名之辈。死后出名是因为后世的人看到了杜甫的才华,看到了杜甫这个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的心情,所以杜甫才受到了后世很多人的关注。

而现在呢,大多数的人是站在品鉴文学的视角上来看待杜甫,学习杜甫精妙的诗词歌赋,所以杜甫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是耳熟能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