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銅仁大峽谷的當地美食
米豆腐
「爛糊橋米豆腐」,始產於清光緒末年,以色鮮味美出名。其主要原料,採用世昌響水洞「油粘」米和響水洞泉水磨漿熬煮而成,故又名「油粘鮮味米豆腐」。響水洞乃松桃八景之一的「響水泉飛」。此地得天獨厚,氣候溫和,水質清純,從洞口下限三公里所產「油粘」米,具有「色如玉,粒如珠,香如粽」的特點,清代曾作「貢米」,上獻朝廷。昔人曾作詩贊:「人傑地靈水飛泉,得天獨厚產油粘,色味俱佳稱珍品,奉旨進貢民獻鮮。「貢米」稱謂歷時雖久,卻一直不衰,今每逢秋收,上級特令專倉儲藏,不分別種混雜,可見非同一般。當地人用該米做米豆腐,稍加佐料,則別具風味,移至集場試銷,食者無不贊譽,「油純拿粘鮮味米豆腐」以此得名。民國二十年左右,蓼皋鎮南門廚師黃昌貴(綽號「爛糊橋」),善烹調,他將米豆腐加工工藝從打米磨漿到上鍋製作等一系列程序進行改進後,使其色澤玉綠,富有彈性,切成小方顆,久煮不老,色形如初,再佐以胡椒粉、姜、蔥、紅辣椒面、精肉脆哨,食之細嫩可口。每日一旦上市,顧客盈門,爭相購食,供不應求,如落後一步,即因無口福而留下遺憾。縣城過去請客,常為早面(雞湯銀絲面)、夜酒(席面)、中午茶(糕餅水果),自爛糊橋米豆腐出市後,客人則要求吃他的米豆腐以代替早面午茶,至晚上開席,即便滿桌珍餚也顯乏味了。本地出外深造的學子或遠居商旅,即今在港、澳、台、美、歐的松桃人,每每來信念及爛糊橋的米豆腐,以為珍貴。
蒿菜粑
蒿菜粑,又叫粉粑,清明粑、綿菜粑,是松桃百姓喜愛的一種食品,也是祭祀祖宗的一種常備佳品。清明時節,家家都要做上幾碗米的粑粑,既供先人歆享,又可為今人品嘗,其樂融融。
蒿菜粑的原料主要是三種:
(1)糯米和粘米,米的比例視糯米質而定。
(2)野白蒿菜或綿菜。
(3)餡。
製作:(1)打面。先將粘米浸泡一至三小時,再把糯米合進去同泡一會,濾干水,打成面(以前無電機時用碓舂)。面打好後,一般應立即使用,否則,應將其攤干,以免發酸。
(2)拆煮白蒿打芡面。野白蒿應鮮摘鮮用,做世搭拆洗凈後,和水煮熟,擠干,用碓舂爛,然後與少量米面一起在鍋里打芡。若使用綿菜,則更方便,因綿菜一般只在清明時節揚花後採摘來曬干,以備一年之用。屆時,只須將其舂成沫狀打芡則可。打芡時、須掌握整個米面的量,若芡打得太多,粑會變甜,打得太少,粑的綿韌性就差些。打好芡,就合在米面中揉成粑團。
(3)制餡。餡一般分咸甜二種。咸餡用臘肉(鮮肉也可)、豆腐乾(均煮熟切成小顆)、蒜苗(切碎),再加少量腌制大頭菜,炒熟後備用;甜餡一般用黑芝麻,炒香舂爛加糖即可。原料備齊,包餡上返洞甑蒸熟即可食用.
蒿菜粑韌綿糯滑,有一股濃郁的野蒿香,且益氣健肺,和緩脾胃。但在以前,它卻是好吃難舂,尤其到了年關,有碓的人家常常排起長隊,勞力弱的往往得全家出動,辛苦一天也許才舂得完十斤米。在打米面容易了,做起來也就不難,每逢家人過生,無論老少,都要做一點,松桃人謂之「舂一下」,其受歡迎的程度,即使在今日的城鎮,也往往是超過洋味十足的生日蛋糕的。
社飯
社飯 的原料,主要是粘米、糯米(比例視米質而定)、蒿菜、野蔥、蒜苗、臘肉。其製作過程:粘米在鍋里稍稍煮後(不等米開花)濾干,糯米浸泡四-六小時後濾干,蒿菜洗凈切碎,適當擠出苦水後焙至稍干,野蔥蒜苗洗凈切碎;臘肉煮熟後切成顆粒,再將以上原料放油鹽一起和勻,然後制熟。制熟社飯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蒸,一是燜。蒸的社飯味偏濃,燜的社飯味偏香。用甑子蒸時,須一層一層地放,待先放的一層通氣後再加放二層……直至放完。放完後,可以少量臘肉湯汁澆於其上,使之粘糯適中,酥而爽口。燜社飯時,須大鍋、文火,並不時用鍋鏟翻轉,使其勻熟且不致糊。社飯不僅濃香可口,且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強益膽氣等功效。 松桃人做吃社飯,常在春分前後,且有傳統。以前常為社日祭祀之用,後因其為美食,故只要青蒿長成,野蔥爬高,便利用閑暇日,邀親朋好友,做來同吃,其間融融滋味,如同吉日。由於生活逐漸富足,人們在傳統社飯中,又充實了核桃仁、花生仁之類,使食之更香,其滋補功能亦更勝一籌。
⑵ 銅仁有哪些好吃的銅仁美食推薦
貴州銅仁地區除了一些熱門景點之外,在這里,還可以嘗到很多當地的特色耐備美食。究竟又有哪些美食小吃呢?這些分別有哪些特點呢?價格是多少呢對此,你是否有過了解?下面,小編為大家梳理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快來一起看看吧!
當地特色美食
米豆腐
以梵凈山所在的江口縣最為著名,嫩黃鮮亮,晶瑩剔透,可切成片、條、塊或製成蝦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製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軟可口,涼吃熱煮均可,老少兼宜。
推薦:姚家米豆腐(江口縣雙江鎮區府巷,人均10元左右)
社飯
是銅仁的一種吃食,以青蒿入味、將煮熟的糯米和大米混合、放入臘肉丁、苦蒜、蒿菜、鹽、味精拌勻後蒸熟陸宴即可。社飯吃起來青蒿野蔥味馨香,臘肉香味濃郁,米飯油而不膩,特別可口。
推薦:嚴妹社飯(銅仁市碧江區中華路,近小十字菜場,人均10元左右)
用餐小貼士
梵凈山景區主入口(江口縣)的美食街,管理較為規范,可放心用早畝銀餐。此外,江口縣城和銅仁市區也有不少美食可覓。
銅仁旅行建議
銅仁地處貴州東北部,可與黔東南同線游覽,省心省事的方式是參加包含梵凈山的跟團游,還可避免買不到票的尷尬(旺季梵凈山門票限流,旅行社一般都會提前預控)。
⑶ 銅仁市有特色的小吃和餐館
在銅仁吃飯算是一筆大的支出,最便宜的快餐也要五六塊錢。古城裡到處是小餐館。古城外滿大街都是那種麵粉館,提前准備好幾種大鍋菜,等來食客了,把面條和米粉往鍋里一下,開鍋撈出來,加點菜就ok了,真吃不慣。我喜歡吃的蛋炒飯也要6元。最為有名的就屬血耙鴨和酸菜魚了,一般的店這兩個菜的價格在三四十元左右,不算太貴,其他菜肉菜價格一般在一二十元,素菜價格一般在10元左右,但菜量一般都不大。
在鳳凰只發現一家賣牛肉麵和刀削麵的,但做的不好吃,看來是經過改良了,適合當地人的口味了。鳳凰的餃子小的可憐,我吃一百個都不在話下,羊肉串1元一串,晚上出來打野食就靠它了。
鳳凰有兩個小吃夜市,一個在虹橋,還有悄敏一個在古城外的鳳凰路上,雖然攤位數不少,但都千篇一律,除了燒烤,小炒,也就是麻辣燙之類的。
在南華門往南300米路左有一家自助火鍋店,15元一位,另外,每桌加10元底料錢,每桌最低消費30元,也就是如果是一個人就得多掏5元錢,15+10+5=30。菜品也不少,二三個人吃這個還是挺劃算的。
在鳳凰一般的飯店都有菜單,明碼標價,豐儉由己,若沒有菜單,要先問明價格,免得不必要的麻煩。
3、在鳳凰最好是住江邊的吊腳樓私人旅館,四五十元一晚,小巷子裡面的只要二三十元就能拿下,甚至有的只要10元,條件一般,但還算干凈,一般的都設有衛生間、彩電、空調(有的需要另外收費),有一部分旅館有網線,可以上網。總之,到了鳳凰,你不必為住的發愁,那是相當的便宜啊。
在鳳凰呆個三四天的話,有800元甚至600元就足夠了,但就不能頓頓下館子了,當然那是不包括來迴路費的。
4、古城內機動車禁止入內,在古城外計程車起步價3元,鳳凰縣城很小,一般的起步價就到了。公共汽車只有一趟,從虹橋順虹橋路西行,到縣城最西邊環保局附近,招手即停,一人一元。
5、到鳳凰,薑糖可是必須要買一些的,因為這是當地特產,一般小袋的2元一袋,最小的一元一袋。都是在街面上現場加工,看看挺好玩得。說實話,真是不好吃,太辣,有些嗆人。買點回去送人還是不錯的,大袋的不好拿,就買2元一袋的就行。
大街上都是賣首飾的,肯定不是銀的,手鐲要價二三十元一隻,我最低侃到5元一隻,聽說還能侃。小包包什麼的也可以買幾個,小鏡子10元4個,小耳墜10元3對。旅遊紀念品價格還行啊。
6、鳳凰的美景無非就是那沱江水,吊腳樓了,至於沈從文故居,門票不單賣,要買就得花上一百多元裂運侍買肆吵通票,沱江泛舟,也是通票里的一個項目。在下游有好多私人的,可以講價,我在下游只花了10元就泛舟了一次,爽啊。正好遇見沱江上苗族少女邊撐著船邊唱山歌邊洗衣服,那意境真美啊。
至於城外的那些景點,什麼奇梁洞了、黃絲橋古城了,南方長城什麼的,能不去就不去了吧。「那都是騙外地人錢的」。其實來鳳凰,就在古城裡隨便轉轉,「大隱隱於市」,沒有了工作壓力,沒有了愁心煩事,讓疲憊的身心回歸自然,就每天漫無目的的轉,買點喜歡的東西,吃點喜歡吃的,隨便在哪裡坐上一下午發發呆,就算給心情放個假吧!
特別提示:
1、鳳凰不流通硬幣。
2、鳳凰的廁所滿大街都是,非常方便,但要收費1元。
3、沱江邊有很多出租苗族服飾供遊人照相的,每次收費2元。
4、晚上沱江邊有賣許願小荷燈的,1元一盞。
⑷ 銅仁市區有什麼好吃的
黃豆沙面糖糍粑
傳統食品。銅仁糍粑,自古象徵節慶喜日,亦有「年粑」、「壽粑」、「拋梁粑」之稱,其用途一是逢年過節贈親友,有「拜年拜年,糍粑上前」習俗,二是招待客人,三是農村建房上樑時刻用,謂之「拋梁粑」有慶賀吉祥之意。 銅仁糍粑,除原料選擇、製作工藝考究外,常用優質黃豆,經炒香後與白糖同時研磨成細粉作調料,其味軟綿糯哪棗檔而不粘牙,馨香舒適可口。
綿菜粑
地方節日食品,相傳有上百年 歷史 。最初始於中秋、重陽兩個節日食用,有喜慶豐收之意,後逢年過節亦有食用習慣。其主要原料為糯米、粘米、白蒿,經過浸泡、混合、濾干、磨粉、篩細、打芡、揉捏、蒸熟而成,也可根據需要包入各種餡子。銅仁綿菜粑具有軟綿和柔糯,香甜爽口等獨特風味。
脆潲鍋粑粉
傳統食品,其正宗製作乃以優質綠豆、大米為原料,經浸泡、磨漿、沿鍋燙熟,粉表呈黃色、內起蜂窩,清香誘人,其佐料脆潲、姜蔥、油辣椒乃脆潲鍋粑粉精到之處,食之脆香酥爽。
糖麻圓
傳統小吃,如雞蛋大,內空食白、表面色澤紅褐,芝麻裹面,以糯米加少量粘米打粉。其製作方法,捏成內空外圓狀,放入加有紅糖(或白沙糖)的油鍋里炸制而成。糖麻圓其有色鮮郁香,粘糯適中、味甜不膩、外形美觀等特點,老少咸宜。
糖醋芝麻冰涼粉
銅仁傳統夏時小吃,主要原料有:涼粉籽( 又名冰粉籽),鹼水、石灰水、白(紅)糖、香醋、芝麻等。 將涼粉籽裝入布袋內,置於一定比例的鹼水、石灰水和冷水中揉制出漿發生化學反應而成,呈乳白色晶瑩透明,具有滑刷爽口、清香酸甜、透涼沁脾、解熱止渴等特點,老少喜食。
社飯
銅仁市城鄉「春社日」有吃社飯的傳統習俗。社飯 歷史 久遠,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社飯的主要原料青蒿、鮮嫩野蔥,洗凈切細,擠出苦澀,用茶油入鍋炒熟出鍋,再擠出炒出的苦水。臘肉洗刮干凈,沸水煮熟後切成蠶豆大的顆粒。大米、糯米按6:4的比例, 大米淘洗後入鍋煮片刻,筲箕濾去水分;糯米淘洗後溫水浸泡半小時,筲箕濾去水分。按米總量配15%的臘肉,20%的青蒿,15%的野蔥及適量食鹽,主料、 輔料拌勻後,鬆散地入蒸蓋好,蒸熟,即可食用。
馬打滾
出鍋時本是一個個與元宵無異的李亂丸子,當放入這碗香甜的黃豆粉中滾上一圈後,就成了小孩們捧在手裡邊走邊吃的甜點了。
炒灘螺
銅仁山清水秀,材料大部分用的是灘螺(從天然河灘里撈來的螺螄),雖然一些地方也有這道菜(田螺),但銅仁的灘螺卻是純天然,做得是最好吃,最夠味。
江口米豆腐
就是豆腐狀物,呈黃綠色,原料中加入了綠豆之類的。切片或切塊涼拌,既是小吃,也可頂正餐,是銅仁一年四季街頭巷尾的風靡小吃。
鹵盤
銅仁四季都有的小吃,鹵肉、鹵雞、鹵鴨,動物的里里外外、粉條、蔬菜一鍋煮,隨煮隨吃。
鍋貼
平底鍋刷油,任你自己煎、炸、炒制各道菜。圖中展示的是炒米粉和土豆泥。
油粑粑
系以黃豆與粘米浸泡後磨漿,在音符型鐵提子或者鐵瓢中盛漿,中包酸菜、辣椒、豆腐乾或者肉末,亦有不包的,在岩彎沸油中炸至黃熟,油鄉豆香四溢,酥脆、爽口,老少咸宜,趕集人常用之佐酒,或加湯煮食之。(最好吃粉的時候泡個油粑粑在裡面,人間美味啊)
沿河糯米包子
這種包子的獨特之處是:用糯米粉做皮,冰糖、芝麻、花生碎屑、肉哨子,少量柑桔皮細末為餡,蒸熟後滋味豐滿、甜香鮮酥。
小貼士:吃時最好用碗盛著吃,以免油餡漏掉
棉菜粑
色澤黑綠,具有柔軟清香,不粘不糯,口感舒適等風味。由於棉菜兼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用,所以更得人們的青睞。
油粑粑
油粑粑又名油炸粑,它色澤金黃,外面香脆而內酥軟,酸味中帶點辣味。
特別是剛剛出爐的更好吃, 可單獨食用,也可以煮著吃,放在做好的米粉里或者綠豆粉里混著一起吃,口味更好。 在銅仁地區,無論山鄉城鎮,油粑粑出售的攤點擺滿大街小巷,隨時都可買吃,又方便又便宜。
包穀酸辣子
首先是把包穀打成麵粉狀,和剁碎的紅辣椒拌好,舂成坨後放到壇子里先腌起來。
在吃的時候把腌好的包穀酸辣坨坨從壇子里取出,用菜油炒熟就可以了。吃起來酸辣爽口,非常送飯。
還有種糯米酸辣子,和包穀酸辣子一樣的做法,只不過將包穀面換成了糯米粉。
沿河牛肉乾
牛肉乾,精選生長在銅仁沿河烏江岸邊自然放養的優質黃牛,活牛宰殺以後,採用多種純天然香料,原湯熬制而成。本品營養豐富,是居家、 旅遊 、饋贈之佳品。
社飯
社飯流行於市內各區縣,以碧江、松桃尤盛。社飯源於春社祭祖掃墓。《銅仁府志》載:「三月清明前後數日,剪白紙標掛祖墓上,謂之掛清;若服未闋者,先於社日掃墓,以野蔬和飯祀之,謂之社飯。」
青蒿野蔥味馨香,臘肉香味濃郁,米飯油而不膩,流行於銅仁地區
蕨粑
蕨粑,是銅仁地區最具特色的土特產,採用蕨根反復捶打,瀝干水分做成。
特別是這道臘肉炒蕨粑,深受大家的喜愛哦!
舌尖上的銅仁, 美食 之路,與你同行。個人觀點,歡迎補充,謝謝!
在玉屏有一家粉麵店很不錯,名字叫黔粉貴面,土匪牛雜和屏山哨子粉面那叫一絕。
銅仁的好吃的可多了,給你推薦一些著名的小吃,一定要去品嘗一下哦!
辣子
包穀打成面,和剁碎的紅辣椒拌好,舂成坨後放到壇子里腌起來。吃的時候把腌好的包穀酸辣坨坨從壇子里取出,用茶油或菜油炒熟就可以了。吃起來酸辣爽口,非常送飯。還有種糯米酸辣子,和包穀酸辣子一樣的做法,只不過將包穀面換成了糯米粉。
鍋巴粉
和西安的涼皮很像。盤子粉通常是涼吃或者煮了吃,鍋巴粉則還要加青菜打漿,在鍋里烙起鍋巴後才行,做好的鍋巴粉色澤金黃,十分誘人。
蕨菜炒臘肉
梵凈山盛產蕨菜,又稱「雞爪菜」,日常做菜可清炒或涼拌。用蕨菜的根磨粉做出的蕨粑也很受歡迎,將半透明狀的蕨粑切成條或塊,與臘肉同炒,加上辣椒、大蒜,香味綿滑,入口韌性十足。
綠豆粉
綠豆粉是銅仁地區的名點小吃。是用大米和綠豆浸泡磨成漿,然後把漿均勻地攤在鐵鍋上,兩面均烤成金黃色的綠豆粉皮而成。吃起來鮮辣醇香,綿軟溜滑,清爽可口。由於它具有清熱解暑功能,大多在比較炎熱的天氣吃,頗受大眾喜愛。
棉菜粑
地方傳統的一種美味小吃,色澤黑綠,具有柔軟清香,不粘不糯,口感舒適等風味。由於棉菜兼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用,所以更得人們的青睞。
社飯
每當社日祭禮或清明掃墓,銅仁地區家家戶戶都要做社飯。社飯以粘米、臘肉、野蔥、青蒿、花生仁、核桃仁為主料,色鮮味美、酥軟噴香,粘糯適中、口感舒適,為男女老少所喜歡。
沿河糯米包子
這種包子的獨特之處是用糯米粉做皮,冰糖、芝麻、花生碎屑、肉哨子,少量柑桔皮細末為餡,蒸熟後滋味豐滿、甜香鮮酥。吃時最好用碗盛著吃,以免油餡漏掉。
油炸泡
又名油炸粑,色澤金黃,外面香脆而肉酥軟,酸甜中帶點辣味。可單獨食用,也可放進做好的米粉、綠豆粉一起吃,口味更好。在銅仁地區,無論山鄉城鎮,油炸泡出售的攤點擺滿大街小巷,隨時都可買吃,又方便又便宜。
糖麻園
糖麻圓也被稱作是麻團,是銅仁十分常見的小吃,其口味軟糯,再加上芝麻的清香,味道的香甜,十分受當地百姓及遊客的喜愛。
思南花甜粑
思南的眾多 美食 中,色、香、味俱全的花甜粑最為獨特。其片片如一的花卉圖案每每令外地遊客驚訝,而在品嘗之後,對它香糯綿滑的口感贊賞有加。
思南土家香腸
香腸,土話也叫瓤腸,是一種古老的肉食品保存方式。在思南無論你住在城裡還是鄉村,年豬可以不殺,但香腸一定會做。進入臘月,思南城鄉到處臘味飄香,讓人清口水直流。
貴州銅仁,黔東門戶,這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東鄰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重慶市接壤, 美食 融合了湖南與四川 美食 的風味,造就了屬於銅仁特有的美味,如果你也想品嘗這些不一樣的美味,不要錯過這里哦!
⑸ 銅仁 有元祖蛋糕店沒有的話 具體地址在那裡
你可以再元祖官網看看
⑹ 貴州銅仁有什麼好吃的美食推薦
在貴州銅仁地區,大家可能對這里不是很熟悉,但是說到梵凈山,前段時間梵凈山申遺成功,著著實實火了一把。這個景區就是在貴州銅仁,美景不錯,美食更勝。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銅仁的美食。
1、酸扎魚
在銅仁地區流行一種吃魚的方式,味道酸酸的,有點酒糟發酵的味道,怎麼樣,是不是沒見過。據說是在銅仁的貧窮年代,農村家裡的魚捨不得吃掉,就酸掉了,最後發揮百姓的聰明智慧將這道菜拯救起來,就變成了現在銅仁地區流行的美食,酸扎魚。
現在常見的做法,就是把洗好的魚,和上糯米粉跟銅仁地區自己產的紅辣椒放進土罐子裡面腌上半個月,等著他們在罐子裡面發酵變酸,就成了這道美味,酸扎魚。當然在吃的時候還會有一些處理,切條放上姜,用茶油或是菜籽油煎炸,就成了酸香脆的美味。還有當地還會將魚改成是肉,做出來的酸扎肉也很好吃。
2、鍋巴粉
鍋巴粉,在貴州是很常見的食物,其寓意幾在於,用鍋煎成的。所以就叫他鍋巴粉,在湖北地區還叫它豆粉,都是一樣的粉,但是吃法不同,吃過兩種吃法的小編舉手發誓表示,銅仁的這種好吃。鍋巴粉的原材料是大米,他的綠色就是來自於綠豆,剛出來的香味就有綠豆的清香,還有綠豆的軟糯,綿柔。米跟綠豆研磨成汁,然後放在大鍋上攤開,烙成一張張薄餅。切條是那邊最常見的做法。吃的時候是放在沸水裡面煮熟,再加上各種調料。調料里的東西簡單介紹一下,一般會有貴州產的油辣椒,碎肉臊子,涼拌酸折耳根,香蔥等等。有的時候是那種小丁的油豆腐做的臊子,都很好吃,湯的底料一定要是大骨頭湯,在貴州小餐館,一般的肉都是在農家自己養的,肉的味道比城市飼料養的味道強了不止好幾倍。強烈推薦去在貴州鄉鎮買那種早上9點出來的豬肉,讓你們見識一下豬肉本來的味道是什麼樣的。
3、糖醋芝麻冰粉
有人會說,冰涼粉嘛!哪裡不有,很平常啊!其實不然,吃飯,佐料造就的不同味道,就可以算是不同的食物。銅仁地區的冰涼粉配料簡單,冰涼粉是用冰粉籽,包在稠密的布袋裡面,不斷擠壓揉捏,再加上石灰水的作用,等待十分鍾,水就會凝結成果凍那樣的東西。現在在市面上已經出現用冰涼粉粉末用熱水製作而成,但是很多還是好著一口兒時的記憶。冰涼粉本身的味道不是很大,終極味蕾的味道就來自於配料。在銅仁地區的的配料一般是炒香的芝麻,紅糖水,還有白沙糖。小編曾跟一家生意紅火的老闆娘交流過,這道美食還有一個頂級訣竅,就是在家裡弄那種大冰塊,把大冰塊來將冰涼粉弄冰滑凳,這種冰涼是直接放冰箱所不能比擬的。這美食很適合在夏天避暑用,解熱止渴,水晶透明,小孩子也很喜歡。
在貴州貴陽,這這裡面的配料已經發展得極為豐富,這里就不多作介紹,等到了寫貴陽篇時再說。
4、社飯
社飯其實有很強的季節性,這道菜以前只出現清明節的時候,是當地掃墓的時候准備的。清明時節,正好是立春,在這個季節有一種野菜,蒿菜正是長得又嫩又鮮之時,蒿菜就是這道菜的精髓。掃墓時,全族聚集在一起,餐桌之上,就有這道菜。原料有糯米,野蒿菜,臘肉,豆腐,花生米,菜籽油。先是將糯米跟野蒿菜字啊一起蒸熟,再拿來炒。越炒越香,野蒿菜是有點清苦的,臘肉,花生米就很脆香。還有在銅仁在農家,我們基本就是吃菜籽油,來到了城市吃的油感覺還是少了那麼點味伍則道。
貴州銅仁真的是山美,人好,一起來玩吧!小編在湖北待著,專門有一個湖北在貴州實習過兩月的男孩子就特比喜歡貴州的苗妹子,每天催我介紹,哈哈,那是,我貴州當然腔讓棚很傲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