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淡奶油來源
淡奶油也叫稀奶油,一般都指可以打發裱花用的動物奶油,脂肪含量一般在30%~36%,打發成固體狀後就是蛋糕上面裝飾的奶油了。相對於植物奶油更健康,動物淡奶油本身不含糖,所以打發的時候要加糖。用法跟植物性奶油基本一樣,但是溶點比植物奶油要低一些,可用來製作奶油蛋糕、冰淇淋、慕斯蛋糕、提拉米蘇等,如果做麵包的時候加一些,也會讓麵包更加松軟。 部分蛋糕房及酒店用的奶油為植脂奶油。植脂奶油為淡奶油的替代品,主要是以氫化植物油來取代乳脂肪,1945年由美國維益先生發明,其優點為成本低(不足動物奶油的一半)、保質期長、不含膽固醇、口感好。優點眾多但含大量反式脂肪酸,另外氫化油對身體危害較大,可以被人體吸收,但無法被代謝出去。美國目前已經禁止在食品中添加氫化植物油。
❷ 關於泡芙的起源,有著怎樣的故事
泡芙是義大利的甜食。空鼓的奶油外殼上覆蓋著奶油、巧克力甚至冰淇淋。包在水裡的麵包,漢密爾頓奶油,麵粉和雞蛋。
那女孩求她父親。最後,農夫讓他們把牛奶放進雞蛋里。如果他們在三天內這樣做,他們可以在一起,否則,這個小夥子將被送到法國最南部。聰明的男女青年在糕點室里做了一種沒人見過的甜點——外面像蛋殼一樣脆,顏色像雞蛋,主要原料是雞蛋,裡面的餡料是凍牛奶。
獨特的小吃贏得了農民的認可。後來,女孩和男孩成了甜蜜的情侶,在法國北部開了一家又一家賣甜蜜和愛情的商店。這個男孩名字的第一個發音是「泡」。女孩名字的最後一個發音是「芙」。因此,他們發明的零食被命名為「泡芙」。據說法國新婚夫婦結婚時,婚宴上一定有這種甜點。後來,它傳播到英國,所有上層貴族下午茶和晚茶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泡芙。
❸ 奶油蛋糕的發展史是什麼
蛋糕的發展史源遠流長了,大概有二三百年的歷史了。
❹ 黑森林蛋糕的由來什麼
黑森林蛋糕是德國著名甜點,在德文里全名"Schwarzwaelder" 即為黑森林。它融合了櫻桃的酸、奶油的甜、巧克力的苦、櫻桃酒的醇香。完美的黑森林蛋糕經得起各種口味的挑剔。黑森林蛋糕被稱作黑森林的特產之一,德文原意為「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正宗的黑森林蛋糕一點也不黑,不含黑色的巧克力。真的只是一種「沒有巧克力的櫻桃奶油蛋糕」。
❺ 中國蛋糕奶油發明者是誰
植物性奶油就是人造奶油,人造的必然會有多種添加劑——中國人的特點是添加劑能放多少就放多少的,不求最健康,但求最能以假亂真。
植物性奶油和動物性奶油的區別。
區別在哪裡呢?各位看官接著看俺胡說八道啊!
一、一個是人造的神秘物;一個是天然牛奶提取物。
二、一個超級好打發,打發率超級高,一盒一升的植物性奶油對於家庭用戶來講裱三個八寸蛋糕不成問題;一個十分不易打發,打發率比起植物性奶油簡直就是幼稚園小弟,一盒一升的動物性奶油大約可裱一個半八寸蛋糕。
三、一個超級好造型,打發後硬度極強,隨便裱個什麼俗不可耐的貓啊狗啊紅花綠草啊,邊是邊角是角,絕不含糊;一個太難造型了,想用它來裱立體東東,基本等於空想。
四、一個耐高溫,即使夏天也幾乎不影響它的硬度,裱好的奶油蛋糕在室里放幾小時絕對不會變形;一個超級不耐高溫,手溫都能溶化它,擠出來的奶油很快會溶化,以至沒有形狀。搞得我大夏天的恨不得鑽進冰箱里裱花。
五、重點的區別來了,大家好好看啊:一個超便宜一個著實小貴。想想看,作為家庭用戶的我,即使當初使用植物性奶油時,也盡可能選最好的用,但作為專業蛋糕店,利益為先的前提下,他們的奶油成本有多高就不得而知了。商家不是活雷鋒,他絕對成本第一的,況且這也沒有違反國家規定。而淡奶油那麼貴,又不好打發,又打發不出膨大幾倍的體積,又難造型,又經受不住溫度的考驗,哪個商家吃勺了會大量用淡奶油作原料啊!是你,恐怕也高尚不到那個地步吧!
那麼,有人會說,啊,淘淘,那我們怎麼分辨哪樣的蛋糕是用植物性裱的,哪樣的是用動物性裱的呢?淘淘拙見如下:
一、植物性奶油很香甜,口感很能為大多數人接受。我有個朋友第一次吃我做的動物性奶油蛋糕後反饋給我的信息是全家都不愛吃,包括家裡那個一兩歲的小不點兒。其實,我認為這是大家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我個人倒是非常喜歡淡奶油的味道的,或許大家吃那種危害健康的東西太多了吧,先入為主的觀念使得相當一部分人接受不了淡奶油的細膩與清淡(它完全是不含糖的,不象植脂奶油甜度無法控制)。我勸那些一開始吃不慣淡奶油的人們多吃幾次,有些滋味是需要品驗和回味的,就象一個超級優良的人生。
二、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站在蛋糕店大堂里看看操作間玻璃後那些裱花師傅的工作——別光看人家長得漂不漂亮啊,你要看看她(他)面前已經打發好的奶油的形狀。如果是那種抹刀一拉就立刻出現尖銳三角的,一定是植物性奶油了,再如果裝奶油的是一個超級大的罐子,裱花師可著勁兒地沒命地大方地挖奶油時,那也一定是植物性奶油了,再再如果那奶油白的耀眼潔白無瑕雪白雪白,那也一定是植物性奶油了,再再再如果你能小嘗一口,灰常灰常香甜,那也一定是植物性奶油了——建議大家有機會去批發香料的地方專門聞一下味道,那些香精,絕對能叫你有想吐的沖動。而淡奶油則天生偏黃一點,即使最不靠譜的雀巢淡奶油,也沒有那麼雪白。
說到雀巢奶油,不得不為國產品悲哀。先申明,我是絕對愛國的,絕對支持民族產業。可是,我支持它它不支持我啊。今年七月之前,我還是可以接受雀巢淡奶油的,沒有傳說中的那樣難打發,造型也比較容易,口感也不錯。可七月後,我的心就徹底涼了。一口氣買了一件12罐回來。拿出一罐准備做蛋糕。我的媽媽啊,打死我也沒打發一點點,各種辦法都用過了,連功率強大的廚師機都搬出來了,它還是紋絲不動,繼續死皮賴臉地以液體狀無恥地存在著。無奈,聯系代理商,換了另一批號的。再拿出一罐打,我的媽媽的媽媽啊,還是那樣死皮賴臉地以液體狀無恥地存在著。先人啊,我還有10罐沒用呢?好在代理商比較通情達理,退了那10罐的錢。
可我心頭從此有了一道傷,雀巢淡奶油帶給我的。我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再次使用它。
用的最多的是安佳,紐西蘭進口的。口碑與效果都不錯,也好吃,幾乎是家庭烘焙族對奶油的不二選擇。直到後來用到歐登堡淡奶油,德國進口的。名氣沒安佳的大,但色澤和口味絕不差安佳,而且,我多次做過比較,歐登堡的打發率比安佳的高,也就是說同樣量的奶油,經過打發後,歐登堡會膨得更高些。這個結果也得到了我一個烘焙網友的肯定,細心的她也發現了,從此只用歐登堡。可能,歐登堡打發的時間較安佳來說稍長些,但也絕對在10分鍾之內可以搞定的。二者價格相當(至少在新疆如此),完全不影響取捨。還用過鐵塔淡奶油。說實話,對於這個號稱世界頂級產品的傢伙,我倒不是十分感冒,也就那麼回事吧,效果和我使用歐登堡差不多。還用過友誼淡奶油,記得好象也是德國生產的,沒什麼名氣,但效果不差,真的,如果你遇到了,可以放心使用。還用過紫風車淡奶油,感覺和安佳效果差不多。這些淡奶油的乳脂含量基本上都在35%~36%左右,貌似鐵塔的稍高些。最讓我遺憾的是,它們全部依賴進口,價格一點也不平易近人。
我就納悶了,中國不也是產奶大國嗎,就造不出自己的好奶油嗎?
說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興趣往下看,那麼淘淘就再魯班門前耍一耍大斧,來講講淡奶油使用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啊!
一、打發時,不必完全按照方子上講的先低速再中速再高速什麼的,我一向都是直接上最高檔,從一開始就最高檔地打。
二、不注重速度,咱注重什麼呢?這時候就需要你的觀察力了。一定要密切觀察打發中的淡奶油的形態。一旦到了那種有清晰紋路可見的程度,就要立刻停止打發了。否則,即使可能只是多打了幾秒,我們可耐的淡奶油也被打過頭了,出現了豆腐渣狀態。天使與魔鬼往往一步之遙——咦,我怎麼想起了這句,文藝大媽的范兒又開始作祟了,見諒!
三、如果是夏季打發淡奶油,可事先冰一下打發時要用的盆子,必要時下面可墊一盆冰水(我沒試過這個方法,新疆的夏天不算特別熱)。打發好後,先用裝進裱花袋裡的奶油,把盆里剩下的奶油趕緊放冰箱里待著。用完手裡的再來挖。做好的蛋糕,建議有條件的一定放冰箱里,冷藏冷凍隨你,保持低溫就成。
四、淡奶油一定是要冷藏保存的,冷凍的話就杯具了,給你十個二郎神也打發不了了。切記切記。有個例外,是咱「優質」的國產品雀巢淡奶油,它是常溫保存的,只是在使用前24小時需要你放置冰箱冷藏。它還與其他淡奶油不同的是,沒用完的奶油放在冰箱里下次使用時,它呈現出半固體的塊狀,這是它的正常形態。我遇到的那兩批無論如何也打發不了的雀巢放在冰箱里一星期也還是可輕易流動的液體,失望之極!其他進口淡奶油,冷藏後基本上還是液體,偶爾出現輕固體狀,一打發就好了。
五、關於用不完的淡奶油如何保存,淘淘建議大家敗個樂扣或特百惠的保鮮杯吧——反正這個花錢的愛好已經花了那麼多再花這兩個也無妨,把剩下的淡奶油放進干凈無油的保鮮壞里,扣緊蓋子,在冷藏室里放半個月是沒有問題的。
❻ 翻糖蛋糕是什麼,與普通奶油蛋糕有什麼區別,
利用翻糖的延展性可塑性 進行蛋糕裝飾,比一般蛋糕更精緻 好看 耐放
❼ 蛋糕種類有哪些
奶油蛋糕:奶油蛋糕是用雞蛋奶油製作的一道甜品。奶油蛋糕是一種將奶油塗在蛋糕表面上的糕點製品,凸顯出濃濃的奶香味以及蛋糕的香軟。
芝士蛋糕:聽名字就知道,主要原料是芝士,產品分輕芝士和重芝士,輕芝士里的芝士量少,其它量用小麥粉代替了,而重芝士則大部從都是芝士,只有少量的小麥粉。芝士雖然是發酵品,但不可忽視它的脂肪含量哦!
翻糖蛋糕:翻糖蛋糕(Fondant Cakes)是一款甜點,製作原料主要有蛋糕、牛奶、咖啡等。源自於英國的藝術蛋糕,是美國人極喜愛的蛋糕裝飾手法。
起酥蛋糕:一聽到「起酥」二字,可能有些不明白,這一類主要用的油脂是以起酥油、人造奶油等氫化油脂,使其烤出來層次多而均勻、顏色金黃,吃起來非常地酥脆可口,比如市面上常蛋塔、葡塔、拿破崙蛋糕等起酥蛋糕,還有一些麵包看起來非常有層次,吃在嘴裡也是非常的松軟,很受歡迎,這裡面也有用到了起酥油。
戚風蛋糕戚風蛋糕是乳沫類和麵糊類蛋糕改良綜合而成的。製作時蛋白、蛋黃須分開,分別打發,最後才混勻。其組織最為蓬鬆, 水分多而味道清淡不膩,十分受人歡迎。市面上蛋糕店大多用這坯子。常溫:冬季可保存3天,夏季可保存1天。最好低溫冷藏。
慕斯蛋糕:基本慕斯、各種水果、芒果、巧克力慕斯、紫薯慕斯、提拉米蘇、柳橙慕斯、香蕉慕斯、抹茶慕斯、酸奶慕斯、草莓慕斯、藍莓慕斯,黑森林,安格拉絲,焦糖慕斯、芒果慕斯、巧克力慕斯、原味慕斯、乳酪派、小黃金乳酪等。
❽ 是誰發明的奶油蛋糕
蛋糕做法最早開始在古希臘。據說,古希臘月亮女神的崇拜者在慶祝她生日時,在聖壇上擺上插有蠟燭的蛋糕。後來,古希臘的人在孩子過生日時,就在蛋糕上插上蠟燭,並增加了吹滅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這樣會使孩子的願望得以實現。
❾ 黑森林蛋糕起源來歷是什麼
黑森林蛋糕的雛形最早出現於南部黑森林地區,黑森林區是德國西南的一個山區,從巴登巴登(BadenBaden)往南一直到弗萊堡(Freiburg)這帶,都屬黑森林區。相傳,每當櫻桃豐收時,農婦們除了將過剩的櫻桃製成果醬外,在做蛋糕時,也會大方地將櫻桃一顆顆塞在蛋糕的夾層里,或是作為裝飾細心地點綴在蛋糕的表面。而在打制蛋糕的鮮奶油時,更會加入大量櫻桃汁。製作蛋糕坯時,麵糊中也加入櫻桃汁和櫻桃酒。這種以櫻桃與鮮奶油為主的蛋糕從黑森林傳到外地後,也就變成所謂的「黑森林蛋糕」了。
黑森林蛋糕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聞名,今天已經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甜點,美名也已傳遍了全世界。在歐洲許多地區,不論是星級酒店,還是普通餐館,黑森林蛋糕總能出現在菜單上。而最為高檔的黑森林蛋糕,要用黑森林產的櫻桃、櫻桃汁和櫻桃酒。
大部分的糕餅師傅在製作黑森林時,會使用不少巧克力。蛋糕表面的黑色巧克力碎屑讓人聯想起美麗的黑森林,於是很多人認為的黑森林因此得名。其實黑森林蛋糕真正的主角,是那鮮美豐富的櫻桃。以前德國曾出現消費者因某家黑森林蛋糕的櫻桃含量太少而提出控告的案例。德國政府因此作出了相關規定,黑森林蛋糕的鮮奶油部分中,至少得含有80克的櫻桃汁。
關於「黑森林蛋糕」名稱的來源,有著多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黑色的巧克力碎末讓人聯想到黑色的森林。另一種看法認為黑森林蛋糕的重要配料櫻桃酒(Kirschwasser)是黑森林的特產。還有一種看法則認為現今通常所見的黑森林蛋糕最初並非來源於黑森林,很有可能是因為蛋糕的樣子酷似黑森林地區的民族服飾而得名,黑色的巧克力碎末像黑色的外衣,白色的奶油像白色的襯衫,而奶油上的櫻桃則讓人聯想到黑森林所特有的白底紅珠的大絨球帽(德語:Bollenhut,又稱「洋蔥帽」)。
櫻桃、奶油和櫻桃酒的組合實際上很早就已經在黑森林南部出現了,但不是以蛋糕的形式,而是一種甜點,用煮熟的櫻桃拌著奶油,有時候也加些櫻桃酒。一種瑞士的蛋糕被認為可能是黑森林蛋糕的前身,它同黑森林蛋糕一樣配有薄面餅底托、櫻桃、果仁和奶油,但沒有櫻桃酒。
關於誰是黑森林蛋糕的創始人,普遍被接受的有兩種可能。其中一個是來自波恩附近Bad Godesberg一家咖啡店的糕點師約瑟夫·克勒爾(Josef Keller,1887年—1981年),他聲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1915年第一個發明了櫻桃、奶油和巧克力的組合,以及用維也納的薄面餅做蛋糕底托,用櫻桃酒增加奶油的香味,從而有了如今的黑森林蛋糕,事實是否如他所說並無定論。
而根據圖賓根城市檔案館管理員烏多·勞赫(Udo Rauch)的研究報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是圖賓根的糕點師埃爾溫·希爾德布蘭特(Erwin Hildenbrand)在1930年發明了黑森林櫻桃蛋糕。
可以確定的是,對黑森林櫻桃蛋糕的第一次正式記載出現在1934年埃里希·韋貝爾的糕點書中。在那個時代,黑森林蛋糕主要出現在柏林和其他德國、奧地利、瑞士大城市的高級糕點店中,此後很快成為德國最有名和最受歡迎的蛋糕之一,並且聞名世界,在許多國家,黑森林蛋糕的一些成分被當地的特產所替代,或者去除了酒精成分。
在德國如果甜點師沒有按照固定的工藝去做黑森林蛋糕,例如替換用香草海綿蛋糕和草莓來做,卻將其命名為黑森林蛋糕,並作為商品嘗試出售,那麼你的店一定會被關掉,而且會在牢獄中待上一段日子,因為它是受保護的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