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日蛋糕 » 小西家生日蛋糕永城店
擴展閱讀
自己烤油蛋糕為什麼會硬 2025-05-12 15:40:20

小西家生日蛋糕永城店

發布時間: 2022-08-30 21:09:59

1. 河南永城的生活環境怎麼

一、基本情況 永城市位於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素有「豫東門戶」之稱。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置縣,距今已有1398年歷史。1996年10月撤縣設市。全市總面積2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0萬畝。人口140萬。下轄29個鄉鎮(12鎮17鄉),732個行政村,6687個村民組。永城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5個重點擴權縣市之一。 全市現有黨委(組)58個(市委1個,鄉鎮29個,市直企事業28個),黨總支29個,黨支部1613個(農村732個、鄉鎮直310個、市直560個),共有黨員38029名。
二、永城優勢
永城市地處中原腹地,是一個以煤炭、麵粉、旅遊、電力為主導產業的新興能源城市,河南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擴權(縣)市之一。全市地域面積2000平方公里,耕地162萬畝,總人口140萬人。市內土地平坦,光照充足,水源充沛,交通便利,商貿發達。同周邊縣市區相比,具有非常明顯的十大投資發展優勢:
一是區位和交通優勢。永城位於河南省的最東部、豫魯蘇皖四省結合部的中心,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是河南省東引西進的橋頭堡,北依隴海,東傍京滬,永青鐵路縱貫市境,311國道、連霍高速、永淮亳高速和已規劃的鄭徐高速鐵路橫穿東西,通訊發達,人口密集,是周邊10個縣市中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區位優勢非常明顯。
二是礦產資源優勢。永城市地下礦藏豐富,有煤炭、磁鐵礦、高嶺土、大理石等,各種礦藏達17種之多,且儲量大,品位高,易開采,其中,以煤炭的儲量最大,全市優質煤儲存面積達621平方公里,遠景儲量100億噸,精查儲量50億噸,年開采能力已達1400萬噸以上,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
三是麵粉資源優勢。全市盛產80多種農業作物,以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產量最為集中,是全國優質小麥和商品糧生產基地縣,糧、棉、油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百強、河南省20強,其中,小麥產量豐年可達8億公斤。近年來,依託豐富的原料,麵粉生產加工業異軍突起,截止目前,全市麵粉生產企業已達140多家,年生產加工能力達35億公斤,是目前唯一的「中國麵粉城」。2005年以來,已連續在這里舉辦了四屆中國麵粉食品行業經貿洽談會。今年將在這里召開第五屆中國麵粉食品博覽會。
四是旅遊資源優勢。永城的旅遊資源在豫東一枝獨秀,特色突出,境內北部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芒碭山旅遊區,名勝古跡遍布其間,有孔夫子避雨處、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斬蛇起義處、三國名將張飛寨和西漢大型王室陵墓群等。尤其是西漢自梁孝王劉武以下八代梁王、王後及大臣的地下王陵,斬山作廓,穿石為藏,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在其中發掘出土的金縷玉衣、四神雲氣圖等,被歷史學家稱為「敦煌前之敦煌」。南有代表龍山文化的中國第一部成文律典的誕生地——酇城蕭何造律台,王油坊黑固堆文化遺址;還有淮海戰役烈士紀念館、抗大四分校舊址等一批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五是電力資源優勢。永城市境內已建成發電廠5座,總裝機容量已達到240萬千瓦,其中最大的裕東電廠裝機容量為180萬千瓦,電力供應充足,凡在永城境內的企業,均可按投資商要求送電到指定地點,年供電率在99.7%以上。由神火集團投資建設的60萬千瓦電廠項目已於近日奠基,這一項目建成後,將使永城境內的發電能力達到300萬千瓦。
六是土地資源優勢。為搭建項目落地的平台,近幾年來,我們強力推進工業集聚區建設,現已初步形成了永東精鋁工業區、沱南綜合工業區和永西煤化工區等三個主園區和輕紡、羽絨加工、飼料包裝、皮革加工及瓷土開發等五個專業小區的發展布局。其中三個主園區的規劃面積約19.2平方公里,凡是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均可在園區落地建設。同時,我市廢棄廠房、採煤塌陷區、廢坑塘、廢窯坑、空心村等可改造用地面積很大,建設用地的挖掘潛力巨大。相對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發展用地問題可以較好地解決。
七是勞動力資源優勢。在永城140萬人口中,精壯勞力40餘萬人,且勞動力價格低廉,可利用潛力很大。市內有高等職業教育學院一所和各類技術培訓學校20餘所。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基本能滿足各類企業生產的需求。
八是大企業和大項目的帶動優勢。永城境內現有永煤集團、神火集團和裕東電廠三大企業,其中,永煤集團、神火集團都是年產值百億元以上的超大型企業,全國500強企業。永煤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巴西CVRD公司聯合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的煤化工基地已於2005年啟動建設,目前一期50萬噸甲醇項目和20萬噸二甲醚項目已經建成投產,正著手實施40萬噸醋酸項目。此外,由商丘科源公司和香港企業聯合投資6億元的精鋁加工項目一期工程、河南眾品食業有限公司投資3.2億元的永城眾品食業項目、浙江客商計劃投資2.4億元的永薪有色紡織項目、巴西、英國、義大利等僑商計劃聯合投資13億元的中國麵粉食品商貿城項目、台灣客商計劃投資10億元以上的陶瓷開發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有的已經建成投產,有的正在緊張推進之中。
九是政策優勢。永城是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市、城鎮化建設優先發展市,2004年3月份,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全省5個強縣擴權的縣市之一,在計劃、金融、土地、財政等方面均給予了特殊的政策支持。2006年10月,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永城發展成為積聚帶動作用強的中心城市。為搶抓加速發展的新機遇,永城市委、市政府在結合省和商丘市的要求,借鑒發達地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從加快永城發展的實際出發,制定了永城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及相關配套政策。
十是投資環境優勢。永城人民在近年招商引資工作中已形成一個共識:新朋友,老朋友,走到一起都是好朋友;永城人,外地人,進入永城都是一家人。對重點企業,市政府掛牌保護;投資規模較大的投資商,市政府頒發「永城綠卡」,可享受隨時約見各級黨政領導,車輛在永城境內一路綠燈等特殊保護。
三、發展狀況
在省委和商丘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進一步理清了永城科學發展的基本思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優化結構為主線,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黨的建設為保證,緊緊圍繞建設集聚帶動作用強的中心城市這一方向,大力實施農業穩市、工業強市、旅遊活市、生態名市、科教興市發展戰略,打造漢興之地、能源之都、麵粉之城、生態之市,推進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平安、生態、幸福新永城。
在這一思路引領下,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39.9億元,同比增長11.8%;境內財政總收入實現36.8億元,增長30%,居全省第一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04億元,增長20.9%,居全省第8位;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9.46億元,增長28.7%,為全省第二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92億元,增長18.3%;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累計完成51.7億元,增長2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1元,增長17.4%;農民人均純收入4688元,增長20.1%;城鎮化率34.1%,增加1.6個百分點。被評為全國糧食先進市、全國科普示範市、中國金融生態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河南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強市、河南省最佳投資城市、河南省對外開放先進市,首次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行列。
四、永城名片
四張名片:漢興之地,能源之都,麵粉之城,生態之市
這「四張名片」,是永城的優勢、永城的特色、永城的形象。漢興之地: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僅芒碭山不足1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就分布漢梁古文化等人文景觀29處,有漢梁王墓群、漢高祖斬蛇碑,梁孝王王後墓室規模超過北京明十三陵;芒碭山文物旅遊區是國家「4A」級景區和中北部10省「網民和遊客最喜歡的十大超級景區」。能源之都:永城礦產資源豐富,地下儲煤面積1000平方公里,儲量達50億噸,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豫魯蘇皖地區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現有永煤集團、神火集團、裕東電廠等骨幹企業,其中永煤、神火兩大企業集團已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年產原煤1800萬噸。永城還有鐵礦、瓷土、花崗岩等17種礦產資源。麵粉之城:永城是全國糧油百強市、全省無公害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市;小麥產量常年穩定在7億公斤以上,麵粉加工企業已達13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4家,年加工小麥30億公斤,產品暢銷20多個省、市、自治區,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麵粉城」。生態之市:就是運用循環經濟理念和綠色反唇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使永城建立起健康的自然生態體系、礦區修復與綜合利用體系、完善的環境支撐體系、可持續的資源利用體系、高效的生態經濟體系和文明進步的生態社會體系。
五、歷史沿革 永城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群聚居,周為犬丘,秦置芒、郎、犬丘三縣,明帝改犬丘為太丘。晉為酇縣,永城原名馬甫城,據市志記載,隋大業四、五年間,淮河、汴河流域連遭大水,多數城池被水淹沒。六年三月,隋煬帝乘龍舟順汁河南下,一路上只看見馬甫城安然無損,隋煬帝隨口說到:「五年水災毀多城,唯有馬甫是永城。皇帝金口玉言,從此馬甫城改為永城。永城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置縣。距今已有1398年的歷史。
春秋末年,孔子周遊列國,途經永城,避雨芒碭山,留下了夫子山和曬書台。秦朝末年,漢劉邦在永城芒碭山斬蛇起義,創立了千年帝業。漢丞相蕭何在永城酇城制定中國第一部法典,留下了蕭何造律台,造律台上層為商代堆積,下層為河南龍山文化晚期遺存。
明代著名詩人李先芳,游商丘入永城途中寫到:三月輕風麥浪生,黃河岸上晚波平;村原處處垂楊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過永城》的詩篇:行盡江南數十程,故園風物倍關情;棗花零亂槐陰合,一路清香過永城。
永城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如:明朝誠孝皇後張氏和唐朝為政清廉的朱敬則,以及明末大順農民軍軍師宋獻策和兵部尚書王三善,明末詩人練貞吉,清朝有大學士李天馥。近代有抗日民族英雄魯雨亭,全國政協副主席侯鏡如等等。東陵大盜孫殿英也是永城人。
1938年5月,日本軍隊入侵永城,長達7年零4個月。1939年1月,新四軍游擊隊司令彭雪楓建立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在永城創辦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四分校」,現有抗大四分校舊址和新四軍游擊隊司令部舊址。1946年8月,國民黨強占永城,1947年共產黨解放了永城縣城。1948年陳毅、鄧小平在永城指揮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滅戰,在永城陳官莊生擒了國民黨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擊斃國民黨第二兵團司令邱清泉,淮海戰役勝利結束。周恩來總理為永城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題寫了紀念碑碑名。1996年10月,永城撤縣設市。

2. 永城檯球桌

你好,永城應該不會有賣檯球桌的地方,一般省會城市賣檯球桌的比較多,所以你要開檯球廳的話,可以到鄭州看看,鄭州有個賣紳士檯球桌的地方,名氣好,知名度高!河南很多檯球廳用的就是他們的,全稱是「鄭州紳士檯球桌」,你上網搜一下就能找得到。
永城市是河南省最東部的城市,位於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交界處,被稱為「豫東門戶」、「豫東明珠」。
「永城」意為「永遠之城」,隸屬於河南省直管,面積2068平方公里,人口153.12萬 ,是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之地,隱王陳勝埋骨之地。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置永城縣,199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2004年成為河南省五個重點擴權市之一,2011年成為河南省直管市試點。
永城是河南省加快城鎮化重點市、對外開放重點市;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河南省距離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宜居城市、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河南文明城市、河南衛生城市,是國家唯一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的城市。
永城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煤集團與神火集團;三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皇溝酒業集團、華星集團和遠徵集團。

「永城」意為「永遠之城」,199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省直管,民行批〔1996〕76號,見《國務院公報》1996年10月刊),2004年成為河南省五個重點擴權市之一,2011年成為河南省直管市試點(豫發〔2011〕7號)。
城市名片

永城是漢興之地。秦末,漢高祖劉邦義釋刑徒,斬蛇起義,以芒碭山為根據地,開創了大漢王朝四百年帝業。在芒碭山已發現漢代文物遺存300多處。中國秦漢史研究專家多次到芒碭山考察論證,認定永城芒碭山為漢文化發源之地,漢人、漢字、漢文化由此而興,在這里得以昌盛,故永城有「漢興之地」之稱。
永城是能源之都。永城地下儲煤面積1216平方公里,儲量達52.5億噸,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全國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全國鋁精深加工基地。永煤集團、神火集團全國兩大500強企業坐落在境內,9對礦井投入使用,年產原煤6000萬噸。
永城是麵粉之城。永城是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河南省無公害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小麥產量常年穩定在14億斤以上,麵粉加工企業200多家,年加工小麥60億斤,產品暢銷30多個省、市、自治區。2005年10月被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連續成功舉辦了七屆中國(永城)麵粉食品博覽會。
永城風光
永城風光(17張)


永城是生態之市。按照建設集聚帶動作用強的中心城市定位,率先在全省啟動了生態市建設,編制了「四位一體」的城市戰略發展規劃,和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合作,加強了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相繼建成了沱河風景帶、雪楓河風景帶、東方廣場、和諧公園等一批公園、綠地,永城市4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0.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9.4平方米,全年空氣API指數≤100的天數為333天。[2]
永城是長壽之鄉。永城區位優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空氣清新。完善的社會保障,悠久的長壽文化,優越的自然條件,良好的生活環境,造就了宜居宜業的勝地、健康長壽的福地。全市共有百歲以上老人158人,80歲以上老人3.5萬餘人。2011年12月被授予「中國長壽之鄉」稱號。
城市榮譽

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國麵粉城 河南省衛生城市
中國長壽之鄉 中國國際旅遊目的地 河南省文明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百強縣(市) 全國生態宜居城市
中華詩詞之鄉 中國書法之鄉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河南省生態建設市
全國科普示範市 中國產業能力發展百強市 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
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 浙商最佳投資城市 台商最佳投資城市
中國金融生態城市 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市 河南省精細化管理先進城市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中國承接產業轉移最具優勢城市

永城處在東經115°58′~116°39′,北緯33°42′~34°18′之間,處於豫皖蘇魯四省結合部,東距徐州不足90公里,西到省會鄭州320公里左右,與合肥、南京、濟南等省會城市的距離都在300公里左右。「芒碭北峙,澮水南環,東接淮徐,西連梁宋,閉關則兩河鎖鑰,設險則西楚咽喉,雖偏邑之輿圖,實豫東之門戶。」自古是進出中原的戰略要地。
市境的北、東、南及西南部分別與安徽省的碭山縣、蕭縣、濉溪縣、渦陽縣、亳州市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河南省的夏邑縣緣連。[3] 全境近矩形,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31.9米,除東北有方圓16平方公里的芒碭山群外,大部分為平原地區,永城最高海拔為芒碭山主峰159米。
全境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3℃,年降水量為874mm,無霜期207天。永城屬淮河流域,黃淮平原腹地,境內澮河、包河、沱河、王引河等貫穿全境注入淮河。
歷史沿革

永城城市風光
永城城市風光(12張)
據考古發掘,永城市境內有原始社會晚期人類聚落10餘處。王油坊遺址、造律台、黑堌堆等均為龍山文化范圍。境內有史記載的地名有永(今西城區)、棘(今十八里鎮柘樹集東)、酇(今酇城集)、龍亢(今龍崗集)、鄪(今新橋集)、犬丘(今太丘集)、芒(今陳集鎮劉寨村南)、碭(今芒山鎮山城集)、檓(今茴村集)、焦(侯嶺鄉二郎廟湖)。永城原名馬甫城,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置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先秦
在酇城鎮出土的王油坊遺址說明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就有人在永城居住,並且有了較為發達的農業、漁獵和手工業。
大禹定九州,永城屬於豫州,商朝這里出現了棘國、攸國兩個小國家,西周,永城市境大部屬宋國,西南部屬焦國。東周,大部屬宋國,西南部先後屬焦、陳、楚國。
秦漢
秦始皇滅魏國後在芒碭山地區設立碭郡,治碭縣(今芒山鎮),境內設置有芒縣(今陳集鎮劉寨村南)、酇縣(今酇城集)兩縣屬泗水郡。前206年,屬項羽西楚國。
漢代,境內有芒縣、酇縣、敬丘侯國(今太丘集)、建成侯國(今侯嶺鄉二郎廟湖),屬沛國譙郡,而北部碭縣一部(今芒山鎮)歸梁國所有。[3]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永城境域所轄臨睢、太丘、建平、酇城、碭五縣之地,變動頻繁。漢末至魏,永城縣境屬譙郡;西晉初年,臨睢、太丘、建平三縣歸並入酇,屬譙國所有,碭縣並入下邑,仍在梁國(亦稱梁郡)境內。
十六國時期,縣境先後分屬後趙、前燕及前秦,淝水之戰後,重歸東晉所轄;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酇縣屬梁郡所轄;元徽元年(473年),「置徐州,立新昌郡,以酇縣屬之」;北魏建立後,酇縣劃歸譙州臨徐郡,後廢;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永城縣境屬徐州粱郡;東魏武定四年(546年),縣境西南部為南兗州馬頭郡下邑縣轄區,東北部為徐州碭郡碭縣轄區;北齊時,境內置安陽縣(今芒山鎮保安山南),碭縣並入,屬彭城郡。這一時期,永城縣境所轄諸縣並入酇縣,縣域以酇縣為主。
隋唐
隋大業六年(610年),割彭城、睢陽二郡之地置永城縣,治所在馬甫城(今西城區)東北3里。
唐初,酇縣屬沛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永城縣治所遷於馬甫城(此地勢較高,為一山丘,又名無影山);貞觀十七年(643年),酇、永城二縣直接歸亳州管轄,碭山縣屬宋州轄區。
五代宋金元
後梁,升碭山縣為輝州;後唐,廢輝州復置碭山縣,屬單州,永城、酇兩縣屬亳州。
宋元時期,永城縣境所轄僅包含永城、酇二縣,金時,永城、酇縣同屬南京路亳州管轄;興定五年(1221年)十二月,因永城為淮北要地,在芒山地區設置保安軍鎮,改永城縣為永州,脫離亳州管轄,下轄永城、下邑、碭山、酇四縣;至元二年(1265年),「酇縣入永州,降永州為永城縣」,芒碭山劃歸永城縣管轄;至元二十五年,「歸德府」更名「汴梁路」,永城隨屬。
明清
明清時期,永城縣域變動不大,行政區劃主要在開封府和歸德府之間變動。
洪武元年五月,永城隸屬河南行省隸屬於開封府,十一月改屬歸德州;嘉靖四十四年封朱載圻為永城王,萬曆四年朱載圻薨,無子,除。
清朝置永城縣,屬河南省歸德府;宣統三年,改屬河南省開歸陳許鄭道歸德府。
共和時期
民國二年(1913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豫東道;自1933年2月起,永城縣劃歸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管轄。1945年2月,更名雪楓縣。1947年3月至11月,縣東部為蕭宿永縣轄區;1947年11月,縣北部成立碭南縣。1949年3月,雪楓縣復名永城縣,撤銷雪渦、雪商亳、碭南等縣,恢復原建制,隸屬皖北行政區宿縣專區。
建國以後至1952年,永城縣劃歸河南省商丘專區,縣域大規模變更結束。1996年,永城撤縣設市由省直轄,暫由商丘市代管,治所向東遷移8公里沱河北岸大謝庄建東城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河南省永城市轄有東西2城區、23鎮6鄉,732
永城市地圖
永城市地圖
個行政村,3706個自然村。所屬鄉鎮有:城關鎮、演集鎮、芒山鎮、酇城鎮、高庄鎮、十八里鎮、薛湖鎮、馬橋鎮、裴橋鎮、陳集鎮、蔣口鎮、太丘鎮、李寨鎮、順和鎮、苗橋鎮、茴村鎮、卧龍鎮、侯嶺鎮、酇陽鎮、馬牧鎮、龍崗鎮、王集鎮、劉河鎮;雙橋鄉、條河鄉、陳官莊鄉、城廂鄉、黃口鄉、新橋鄉。[4]
2經濟建設

根據《永城市政府工作報告》[5] ,2013年全年生產總值402.439億元,同比增長9.1%,總量突破400億,再上新台階。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0090萬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2452666萬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971634萬元,增長9.7%。三次產業結構為14.9:60.9:24.2。[6] 2013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4%,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4%。2013年永城市地方財政總收入463399萬元,同比增長3.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78766萬元,同比增長18.1%,其中,稅收收入202431萬元,同比增長10.7%,稅收佔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2.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22801萬元,增長25.5%,其中,教育支出140636萬元,同比增長15.6%;社會保障與就業支出68722萬元,同比增長20.1%;醫療衛生支出57709萬元,同比增長20.0%。[6-7]
黑色經濟

「黑色經濟」,即以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基礎,把永城建設成為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煤炭能源生產基地、煤化工基地、鋁製品加工基地。永城市總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716平方公里的永城礦區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5.9%,遠景儲量100億噸,精查儲量52.5億噸。絕大部分為低磷、低硫、低灰分、高發熱量的優質無煙煤,為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全國七大煤化工之地。永煤集團、神火集團兩大集團雙雙進入中國500強。產原煤年產量1300萬噸以上。今日的永城礦區已經發展成為全國五大工業用煤基地和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上海寶鋼集團、巴西CVRD公司、泰國正大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紛紛落戶永城,以煤炭為龍頭的永城「黑色經濟」的開發浪潮正一浪高過一浪。
總投資40億元的神火工業園已經正式投產;年產160萬噸甲醇、佔地1400畝、總投資120億元的煤化工基地,以及規劃面積14平方公里的沱南工業園區,已經對永城市發展發揮作用。沱南工業園區建成後,將同煤化工基地聯為一體,成為永城的核心工業基地。
作為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永城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按照煤化工產業園、鋁精深加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食品產業園和鋼鐵鑄造專業園「一區五園」的基本構架,進一步加大投資和建設力度,形成了煤化工、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和食品加工四大產業集群。[6]
2013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2248100萬元,同比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8059萬元,增長9.9%,其中,輕工業增長17.0%,重工業增長9.7%,輕、重工業比例為18.2:81.8。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20041萬元,同比增長3.5%。[6]
白色經濟

被授予中國麵粉城
被授予中國麵粉城
「白色經濟」指麵粉經濟。永城是國家、省小麥優良品種生產基地,年產小麥6—8億公斤,且處黃淮平原小麥產區腹地,小麥原料充足。麵粉企業帶動相關產業,促進了結構調整和運輸業、飼料業、養殖業、編織業等;集中連片發展,麵粉企業靠城沿路,促進規模,僅西城區工業路兩側就有麵粉企業24家;2009年,全市已有麵粉企業138家,年生產加工能力15億公斤,年銷售額40多億元。產品六大系列,30多個品種,暢銷全國30多個省市、20多個國家。永城市成為全國最大的麵粉生產基地,全國唯一的「中國麵粉城」。一座國家級麵粉質量檢測中心已經在永城投入運行。永城「白色經濟」已經形成兩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一條是由麵粉向食品加工的延伸,一條是由麵粉向飼料加工的延伸,有力地拉動了養殖業、運輸業、塑編業、印刷業、服務業的發展,食品企業有眾品食業、華星民生食品、永盛食品等,其中皇溝集團已發展成為全國大二型企業,華星集團的「宇花」,遠徵集團的「遠征」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永城是全國唯一被授予「中國麵粉城」榮譽稱號的城市,已成功舉辦第七屆中國(永城)麵粉食品博覽會,這里還建設有全國麵粉監測中心。2013年,全市糧食生產量達24.05億斤,實現「十連增」,位居全省第三位,榮獲「全國產糧大縣」、「小麥粉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市」等稱號。
綠色經濟

永城是河南第一個開展生態市建設的城市。生態城市的建設不僅包括「黑白經濟」,還涵蓋了「綠色經濟」。
永城風光
永城風光(5張)
作為漢文化發祥地之一,永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發展旅遊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芒碭山景區在不足1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漢梁古文化景觀29處。其中,梁孝王王後墓被稱為「天下石室第一陵」,柿園墓藏「四神壁畫」被譽為「敦煌前之敦煌」,漢高祖斬蛇碑被稱為千古奇觀。該市投資1億多元,著力打造芒碭山精品旅遊景區和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永城市在新老城區之間的採煤塌陷區因地制宜建造的中國最大的人工湖也正發揮對環境與經濟建設的積極作用。芒碭山文物旅遊區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和中北部10省「網民和遊客最喜愛的十大超級景區」。陳官莊革命紀念館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二期名錄。[8]
據統計,2013年永城市全年接待遊客180 萬人次,實 現綜合收入 1.8 億元。,拉動了第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6]
產業集聚區

永城市產業集聚區位於河南省永城市東城區南部,規劃面積19平方公里。規劃范圍北至永宿路、南臨南環路、西為西外環路南段、東至中原路以及沱河以北區域。永城市產業集聚區以鋁精深加工、裝備製造、煤化工為三大特色主導產業,是全省50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之一。2010年5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評為2009年度發展又好又快的產業集聚區。
「永城市產業集聚區鋁精深加工產業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80億元,園內有總投資超過40億元的5個在建項目,其中河南中瑞有色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的鋁棒、鋁型材項目已試生產,年營業收入達25億元。鋁精深加工產業2011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
農業

2013年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89774公頃,同比增長1.8%,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3097公頃,增長0.7%;棉花種植面積1959公頃,下降27.6%;油料種植面積5689公頃,下降20.0%;蔬菜及食用菌種植面積27879公頃,增長3.0%。
2013年全年糧食產量1194956噸,同比增長1.8%;棉花產量1910噸,下降28.8%;油料產量23799噸,下降18.3%;肉類總產量90693噸,增長1.7%;禽蛋產量50400噸,增長0.01%;奶產量5300噸,與2012年持平。
2013年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78.3萬千瓦,同比增長0.4%;農用拖拉機46274台,增長1.1%;農用運輸車46006輛,下降0.1%;農村用電量37032.6萬千瓦時,增長1.2%。
3旅遊

永城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2009年12月25日,在北京中央電視台梅地亞中心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旅遊文化建設與推廣大會上,永城市被授予「中國國際旅遊文化目的地」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文化名城」稱號。[9]
明代著名詩人李先芳游永城途中寫到:三月輕風麥浪生,黃河岸上晚波平;村原處處垂楊柳,一路青青到永城。
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過永城》的詩篇:行盡江南數十程,故園風物倍關情;棗花零亂槐陰合,一路清香過永城。
芒碭山漢文化旅遊區 (AAAA)

芒碭山
芒碭山(27張)
永城自古以來就是「春風拂楊柳,秋禾遍地金」的旅遊勝地。在眾多的景區點中,當首推芒碭山漢文化旅遊區。芒碭山漢文化旅遊區位於永城市芒山鎮,是豫東邊陲一座新興的漢文化旅遊勝地。2002年被納入河南省「三點一線」的黃金旅遊帶,2012被列為河南十大旅遊集聚區。2006年9月,景區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文明旅遊風景區。被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授於「中國國際最具發展潛力的旅遊景區」。[10]
芒碭山文物旅遊區文化內函厚重,人文景觀遍布,不同時代的文物古跡幾乎涵蓋了中國歷史演變的全過程。這里有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在此避雨曬書的夫子崖,有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之墓和郭沫若手書碑文;有秦朝古碭城的碭郡遺址,有三國猛將張飛在此築寨伐魏的張飛寨;有水滸英雄李袞、項充、樊瑞聚義的三聖殿,更有漢高祖劉邦在此斬蛇起義後成就大漢四百年帝業留下的眾多遺跡,如漢高祖廟、斬蛇碑、御龍泉、紫氣岩、皇藏峪、赤帝峰等,更有甚著為紀念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立的石碑夜晚用燈光直射即可看到高祖的靈光幻影,被譽為「天下奇觀」,還有令人嘆為觀止的是21座西漢梁國王陵墓群,斬山作廓,穿石為藏,結構復雜,氣勢恢宏,宛如龐大的地下宮殿,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價值之高、分布之集中,可謂世界罕見,全國獨一無二。出土的壁畫、金縷玉衣、鎏金車馬器、騎兵俑、精美玉器等眾多文物,實屬稀世珍品,藝術瑰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其中柿園漢墓中出土的「四神雲氣圖」被中外專家、學者贊譽為「敦煌前之敦煌」,西漢梁孝王劉武之妻李王後陵以其龐大的規模及非凡的價值,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該陵墓群199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AAAA)

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
淮海戰役陳官莊烈士陵園
位於永城市東北25公里陳官莊村南,311國道北側,為紀念淮海戰役第三階段陳官莊地區殲滅戰中犧牲的烈士而建。該陵園1974年奠基,1978年建成,佔地約200畝,坐北向南,正中為花崗岩烈士紀念碑,高25米,上刻周恩來手書「淮海英雄永垂千古」八個大字。碑前為廣場,碑後有烈士陳列館和殲滅戰紀念館分列兩側,北部樹蔭下有烈士公墓和單人墓,墓周有周恩來、朱德、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
1996年,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河南省民政廳命名為文明服務窗口示範單位;2005年,被河南省民政廳、國家民政部定為紅色旅遊單位;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3. 永城市有多少鄉鎮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城市現轄11個鎮、18個鄉,744個行政村,3706個自然村。所屬鄉鎮有:演集鎮、城關鎮、永城縣地圖芒山鎮、高庄鎮、酇城鎮、裴橋鎮、馬橋鎮、薛湖鎮、蔣口鎮、陳集鎮、十八里鎮、城廂鄉、候嶺鄉、黃口鄉、新橋鄉、雙橋鄉、王集鄉、李寨鄉、卧龍鄉、龍崗鄉、馬牧鄉、酇陽鄉、太丘鄉、順和鄉、條河鄉、劉河鄉、陳官莊鄉、苗橋鄉、茴村鄉。

4. 廣西有什麼特色小吃

南寧小吃攻略
利用了兩天出差的機會,品嘗了南寧的小吃。其中包括:烤韭菜、烤茄子、烤生蚝、烤臭豆腐、烤春卷、鮮榨汁、老友粉、牛肉粉、龍腸粉、炒酸筍、蟹、拔絲芋頭、筍蒸排骨、瓦煲飯、紅豆沙、花生糊、海帶綠豆湯、綠豆糕、缽仔糕。

到了市中心安頓好,立刻和同事迫不及待的出門找吃的了。來之前列印了部分功略,知道這里最有名的就是各色米粉。那就先從米粉下手吧!滿大街都是米粉店,這里用米粉作為早點,所以粉店非常的多,每條街上都有。

龍腸粉:米粉按照兩來賣,包括:各種鹵肉的和砂鍋的等,可以隨意添加鹵肉、鹵蛋和蔬菜,先來2兩米粉,加一份菜,一杯果汁,結賬5元。旁邊的桌子上擺著各種調料,光辣椒就三種:辣椒油和兩種泡椒,最好吃的是一種很小的白色泡椒,味道香辣,但是不能多吃,因為很辣容易肚子不舒服。蒜末和小蔥末,還有鹽和紫蘇(作用就像北方的香菜,有薄荷的味道,北方人不適應),米粉的味道非常好,很香,從此我就開始天天早上米粉了,不知道離開這里後什麼時候能再吃到。目前無限懷念中……

中山路:南寧人都知道,從晚上7點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4、5點鍾,不像咱們北京,一過11點,除了酒吧所有店鋪一律關門,大馬路上沒什麼人氣了。在南寧11點鍾最大的超市普爾斯馬特還沒關門呢,中山路上也正熱鬧(照片拍的時候下雨,所以人要少些)。第一次來,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什麼都新鮮。賣燒烤、粉面的、小餛燉、甜品、涼茶應有盡有。從街頭吃到街尾,兩個人不過70元。幸福啊,真想天天就這么吃下去。同事戲稱,這是泡妞的好地方,怎麼吃也不會破產的。

老友粉:本地特色,要到當地人去的老店品嘗,我們去的是復記,盡管賣像一般,乍一看像熗鍋湯面,整個製作過程非常簡單,看不出什麼精華的地方,就像煮方便麵。粉是扁的,味道絕對沒的說,最後我們兩個連湯都沒剩下。可惜因為太餓,而沒來得及拍照。

燒烤:最經典的就是烤生蚝,後面的伙計,用錘子把生蚝敲開,留下一片帶肉的殼,然後拿到燒烤攤上,燒烤人用鉗子把它們都放在炭火網上,隨著溫度的升高,生蚝慢慢滲出水來,用刷子把密制的醬刷在上面。拿到桌上後,先用筷子慢慢的把它的肉弄下來,讓兩面都沾滿醬,聞了聞,有點醬的蒜味,感覺很鮮,吹吹放到嘴裡,因為很小,一口下去。海鮮的鮮味和密制烤醬完美結合,嫩啊,鮮啊,老闆再來兩個。烤韭菜和茄子也是不錯的,茄子又軟又滑,最後總結為老闆的醬非常不錯,但是配方決不外傳,攤位上擺著被電視台報道過的廣告宣傳牌。

海鮮、炒菜:因為離北海不遠,這里的海鮮也非常多。可以隨便挑幾樣炒菜,我們要了一斤花蟹,姜炒的,味道很好,25元。一大半都是我一個人吃的,非常爽。還有做好的巨大的螃蟹,每個都快一斤了,三個一盤才15元,可惜肚子有限,沒嘗到。這是我到現在為止還遺憾呢。

酸筍:酸筍用來配菜炒田螺、放在粉里都非常好吃。我們單點的炒酸筍也是很有特色,和青辣椒一起搭配,酸辣適中,很爽口。

瓦煲飯:其實就是砂鍋飯,配上雞肉、黃鱔、雞雜等等。5或者6元/鍋,每鍋都是當場製作的,所以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米飯經過肉汁的滲透非常有味,但是也有點咸,吃完了正好去喝甜品。桌上的豆豉辣椒味道不錯,配在一起吃,簡直就是美味。吃這個的都是當地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跟人聊聊天,南寧人很熱情友善,有問必答。我們還借別人的吃的拍照。大家都非常配合,還推薦好吃的給我們。

甜品:中山路路口有一家專門的甜品,就是咱北方的綠豆湯、紅豆湯都被人家弄得這么好喝,沙沙的,甜而不膩,1元/碗。還可以把花生糊和芝麻糊混合到一起,味道香甜,簡直太好喝了。為什麼北京沒有賣的,要是住在這里就好了,天天來他一碗。小塊黃色的綠豆糕也是在這里賣的。裡面放了香油,面面的有點甜,做得很精緻,小小的一塊仔細的包在塑料紙里。

鮮榨汁:芒果、火龍果、木瓜、檸檬、黃瓜、胡蘿卜,滿滿的碼在檯子上,可以隨便挑上幾種,當場榨汁,小杯3元,大杯6元。咱要去當然不能要什麼類似胡蘿卜這種滿大街都是又是最便宜的蔬菜了,咱就要在家不常吃的芒果、火龍果、木瓜、檸檬這幾種,味道很清新,爽口,真不錯啊!其實後來發現,胡蘿卜也有精彩的地方,老闆推薦的胡蘿卜檸檬汁也是非常與眾不同的。

另外,比較有趣的事:

塊糖:在超市裡看到有肥皂大小、長條的、深色的、遠處看就像廉價的大塊肥皂。結果這就是當地人用來煲甜品用的糖。

涼茶料:感覺像進了中葯鋪,到處散發著一種中葯味。品種有二十多種,葉啊、草啊、根啊都是製作涼茶的材料。

干撈粉: 中山路尾佳和葯房對面「皇都食府」的干撈粉十分可口
解放路老味、中山路舒記、中山路仙池的干撈粉
八仙粉: 中山路最北邊,仙池粉店,每天從早上只賣到中午一點左右
燒鴨: 新民路快要靠近人民公園附近有一家大師燒鴨
炒螺: 南國街宮廷炒螺還不錯
水塔腳斜對面的「塔香田螺店」里的炒螺
腸粉: 古城路上有一家廣州河粉店的腸粉很吸引人
老友粉: 七星路的舒記老友粉號稱南寧第一好吃!
中山路"復記"老友粉面,味濃味精多
建政菜市旁「建政飲食店」里的老友粉、雜粉、棕子、糍粑等等,都是南寧原國營店的傳統民間小吃.
中山路「大同粉店」的老友粉味道正宗.
新民路「天助粉店」的老友粉利3.5元得一大碗
共和路萬興旁邊有一家亞光粉店,老友粉好吃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的老友粉、老友八珍粉、炒粉,價格便宜,味料夠足
共和路七醫院旁亞光
小嘟來的老友粉
粥品: 圓湖路「廣州粥王」的花魚粥、鴿子粥、麻雀粥再配上油條和小菜那是吃夜宵的好去處

馬肉粉: 新竹路朱記桂林馬肉粉可以一嘗.
七星路「富豪餅屋」旁邊一家馬肉粉,味道特別

雙皮奶和姜撞奶: 人民路南寧肥仔和中山路中山北小對面的中潤的勉強過得去
覺得雙孖井的那家(好象是叫方太美食吧)不錯,夠甜夠滑
叉燒包: 四中旁的柏頓總店和建政路分店的叉燒包
中華路金都的叉燒包味道很不錯,就是嫌肉餡少了些.
陽光城喝早茶時總點那裡的叉燒包
步行街廣州照相館旁的美味情緣的叉燒包,0.50元一個,味道過得去.
綠豆沙或紅豆沙: 中山路的鮮甜閣的紅豆沙,綠豆沙,紅薯糖水和水圓.

壽司: 文化市場對面的稻之源以前去只點那裡的鰻魚壽司和果盤,而且只在晚上9點以後去
千鶴
小山原湯羊肉粉: 人民路新萬通附近也有一家,粉的湯料的確很鮮
少年宮對面和唐山路口都有一家
瓦煲飯: 中山路皇都旁的那家也不錯.
新華街水塔腳對面的富士攝影器材店樓上的
中山路和南環路交界處,有兩家,面對鋪面左手第一家味道最好.記得要一碗酸辣湯.
水塔腳斜對面的「塔香田螺店」瓦煲飯
荷葉飯: 連升甜品屋的臘味荷葉飯
建政路千色的海鮮,排骨等荷葉飯
新夢附近的半閑居
粉餃: 水街老甘飲食店的粉餃
葛村路廣電中心內的缸中缸的絞股蘭餃粉餃色澤碧綠,皮質透明嫩滑,很有特色.
石巷口,老牌粉餃店,在快意水餃餛飩旁邊,下午3.4點後就沒得賣咯
(石巷口:在高峰路和解放路十字路口附近,那家店對面是"更衣"室)
中山路尾有2家,旁邊就是岔路那家好吃點,粉餃和鴨血都很不錯
甩餅: 紫雲軒的牛肉甩餅
園湖路的金大陸的印度甩餅
燒烤: 中華路體校對面,有一家"黃英記燒烤店"
南鐵的劉記燒烤雞爪最好吃
江南圖書館右邊的"大頭勇燒烤",那烤雞腳特入味特脆!
野礦廠斜對面有家烤青口螺的,3元10個
南鐵文化宮周圍O記烤魚
建政小巷裡的O記烤魚
中山路仙池飯店對面O記烤魚
七星路一醫院對面的小福樓,那裡的烤青口螺,排骨,雞腳,芋片不錯
中山路西一里路口那家小賣部前的那家燒烤青口螺特好吃
石巷口水餃店對面的王八燒烤攤,烤雞腳好吃
南寧小嘟來的烤雞翅,排骨和鵪鶉
青山路三中對面的辰日韓國料理店的燒烤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那裡的醬料很香.
錦華酒店2樓的椒鹽鴨下巴
紫雲軒的烤鴨下巴也可以,有干濕兩種
文化宮對面的美麗華的還可以,不過不喜歡那裡的經營作風.
石巷口有一個叫崩牙英的燒烤攤
新竹路和鯉灣路交叉路口的粉之都門口的青口螺(加酸料烤那種)味道很好,不過要晚上11點才有

捲筒粉: 民族大道花鳥市場內的「越南妹小食檔」,那裡有多種越南風味小吃,如:雞肉粉、肉糕粉,春卷等
建政路小巷有一家的也不錯,一問就知.
古城路夢之島對面天河飲食還不錯
狗肉: 雙擁路1號怪味樓的馬車六的羊肉狗肉乾鍋
民主園湖路和建政路口的玉林美食城
航洋的狗肉或兔肉乾鍋不錯,不過上周又去了一次,覺得味道不如修路前好.
芋頭: 桂林肥仔的芋頭夾
南寧小嘟來的芋絲餅
人民路南寧肥仔的芋頭角,是那裡的招牌
漢斯的拔絲芋頭
中山路皇都的芋蓉蛋
陽光城旁雨石閣的肥肉裹芋片
陽光城的欖仁芋頭餅10元4個,想起來讓人流口水豬腳粉和腐竹排骨粉: 衡陽西路南鐵一中那條巷口的溫記粉店的豬腳粉,還不錯
舊夢古城路的天河粉店粉店旁的大門也有一家溫氏的記腐竹排骨粉
牛巴粉: 中山路的昌記玉林風味(不過我每次去都會單獨要一小碗牛肉丸,湯又鮮又濃)
七星路的肯德基後德天桃路也有昌記德分店和平商場的都不錯
雲吞: 和平對面有家南寧老牌雲吞
中山路的玉林風味的雲吞加點牛肉丸才好吃.
石巷口那家水餃店也有雲吞,雲吞本身的味道一般,就是雲吞的湯很鮮
建政路三品王旁邊的福建沙縣小吃餛飩王的湯是蝦味的,餡又脆又鮮
萬隆旁的北寧街小巷也有一家雲吞王分店,吞王和餛飩王都是同一家人開的
牛雜: 步行街的銀絲巷.
南國街的蘭姐,覺得醬料不如銀絲巷的好
舊機場路上的王府牛雜
新竹路口邊的清香園的味道也很不錯,不比蘭姐的差
牛扒: 建政路千色的招牌牛扒和
民族大道的新華大酒店的金牌牛扒很有符合南寧人的口味,嫩而不膩.
蛋撻: 一品軒的沒有以前的好.
新民路公安廳對面的美點總店的不錯
半閑居
人民路南寧肥仔的蛋撻也可以
建政路的伯頓下午4點前
鴿: 紫雲軒的茶香鴿
園湖路的金大陸的烤乳鴿
灣仔味的還可以,不過覺得師傅烤得偏濕.
紅蘿卜酥或榴槤酥: 灣仔味
人民路的南寧肥仔
新夢斜對面的半閑居
個人最愛吃肥仔和半閑居的
海鮮仔的榴槤酥覺得最好,入口即化的感覺
南瓜餅: 陽光城的不錯,甜而不膩.
東葛路延長線的金陵春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南瓜餅
園湖路的金大陸的味道還好,其他分店的不值一提.
蓮藕餅: 以前中山路皇都的的蓮藕餅號稱一絕,最近沒有去試過.
老友炒粉和粉蟲: 陽光城旁的雨石閣總店的滑而不膩,清爽開胃,其他分店的不如總店的好
中山路鮮甜閣斜對面的美食佳的還不錯
北湖路大阪樓橋頭的粉店,炒粉
解放路有一家「老味粉店」 炒粉

螺絲粉: 裕豐後門的品螺香(最近已搬到萬隆旁的食通天裡面)還可以
建政路南寧十四中斜對面的「寧寧柳州螺絲粉」店,經營了13年,味道正宗
星湖路科技廣場旁藝術學院後門的小巷裡,有家螺螄粉,經常排隊很長的
農院路西一里化工學校門邊的柳盛,在西大裡面也有一間(燒腸粉做得也很好)
湯包: 好時下面的開封天下第一湯包店的東西盡管大部分不好吃,但湯包還不錯.
園湖路往花鳥市場路上的周氏湯包店的也還可以.主要是便宜啊,才0.5O元一個.

水(湯)圓: 建政路14中旁的黃記甜品店的湯圓皮包餡香
陽光城的五色湯圓不但味美還外觀精美
去缸中缸千萬不要錯過嘗一嘗那裡的絞股蘭巧克力湯圓,的確味美色靚
鮮甜閣的三色湯圓好香啊
粉利: 解放路都市村莊對面的老味的粉利有鮮肉,豬雜,牛雜等品種大碗,湯料實在很鮮
解放路小老宋對面的解放路老牌柳州螺螄店的老友,三鮮等粉利料足
煎包: 吃來吃去覺得還是陽光城旁的雨石閣總店的煎包好
新民文化市場對面分店的煎包也不錯
園湖金大陸店的煎包也很不錯的.
手撕牛肉: 星湖路西一里,斯的味香辣,富有川味.
步行街的燭光水吧總店的手撕牛肉香酥味濃干.
蘭州拉麵: 小嘟來那裡的排骨或叉燒蘭州拉麵.味偏甜

雞肉粉: 明秀路!地委大院里!有一家真珍...雞肉粉
步行街那家清真寺里的雞肉粉
西米露: 喜歡共和路寶生堂的椰奶西米露,椰奶夠香,西米也夠火候,比中山路的好
南國街蘭姐牛雜旁的益保齋的紅豆爽和西米露
陽光城的紅豆爽和西米露
灣仔味的馬來西亞扎扎(即香芋西米露)
生榨米粉: 建政路和古城路交叉路口的那家,榨出來的粉一條一條的
唐山路的玉氏生榨米粉也
中山路亞光旁邊的蒲廟生榨粉口感很好
水街里的阮紅生榨米粉
水街的天天生榨店水和虹遠生榨米粉店的生榨粉
另外:明園飯店外賣部的花生豬尾煲和香芋肉夾
十四中斜對面的北方證券旁邊的酸野攤的酸野
北大路有家東山羊,那裡的清補良燉羊肉,巨好吃
南國街的益保齋,裡面的甜品不錯
建政路黃記的八寶粥,芝麻糊和蛋奶
共和路亞光的芋頭糕還不錯
衡陽路的衡秀里,又間「369」賓陽狗肉店,那裡的白斬狗,脆皮狗,黃燜狗
星湖路(大版一區後門)中國聯通南寧分公司旁邊一家"鹵味小吃店"
新竹路口進一點玲莉的雞湯粉,豬腳粉好吃~
"南鐵復記"的螺絲粉和老友炒粉和炒粉蟲
鮮甜閣旁的老牌南寧的紅薯湯圓很好吃
鳳嶺神農庄的煎餅好吃啊
新夢對面的小福樓新店的燉甜品銀耳鵪鶉蛋5元一盅,味道還好

賓陽酸粉:在北湖北路北湖菜市旁邊,有一個仙湖酒家,裡面的賓陽酸粉味道很好
金大陸的賓陽酸粉不錯
地洞口的三品王和到火車地洞之間,有一家大排擋叫「賓陽仔」有好吃的
牛雜:教育路藝術學院旁
燒鴨:水街,具體不懂怎麼說,旁邊攤有賣炸魚仔的
生輝的還可以
大師燒鴨
烤鴨:南鐵消防隊前的曹記,每天下午4:30開賣後是香飄陣陣
牛雜:星湖路南一里小巷裡藝術學院後門,好多MM去吃
2中後門的那家
燒烤:星湖路南一里小巷旁邊工行門口「阿康燒烤」
桂林米粉: 桂榕米粉,民主路祥雲對面再往文化宮方向走百米左右.4中和伯頓附近
螺絲粉: 南鐵劉記不錯哦~
人民公園門口左邊的天姿游泳池入口處左邊「柳州西環肥仔螺螄粉」
燒烤:地洞口的奉天肥仔
中山路西一里路口莫記日雜店門前那家,青口螺可以
瓦堡飯: 中山路的黑貓
餃子: 地洞口的生記
小籠包: 廣百超市旁的沒名字的 開了幾十年了~
明秀秀靈路口交叉汽車旅館旁的沙縣包包~
蛋撻: 在步行街口,靠近朝陽路,也就是在廣州照相館的旁邊的那間「美味情緣」茶餐廳的超好吃,1.5/個

5. 永城市一棟爛尾樓里,一名男童不幸墜樓身亡,這棟樓存在哪些安全隱患

誰也說不太好風險何時產生,日常生活之中風險無所不在,對一些小朋友而言,更得要確保安全,謹小慎微。父母們搞好小孩安全工作,才可以降低不幸的產生,父母在小朋友們的發展監測之中充分發揮著尤為重要的功效。假如因一時的粗心大意和疏忽讓小孩丟了生命,再去後悔莫及就晚了。

爛尾樓男童墜落

在河南永城市一棟爛尾里,一名四五歲大的男孩兒悲劇跳樓身亡,本地住戶稱,小孩是躲貓貓時躲到爛尾里,接著出現意外。據統計,這幢爛尾早已存有很多年。現階段,本地警察早已干預調研

最終,期待相關部門可以把相近的爛尾推行禁封解決,防止小朋友們在誤進里邊產生不幸。

6. 永城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我已經五年沒有回過家了

以前沒有小高層,現在處處可見。在城市裡基本上人人都有一輛車。煤礦是 10個 5個電廠 2個 鋁廠 一個 煤化工 廠 未來還要發展許多的綠色的工廠。
河南省東引西進戰略的橋頭堡城市,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中國百強市,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宜居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華東工業的能源後方,也是國家唯一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的城市。永城擁有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永煤集團,一家中國500強企業:神火集團,一家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皇溝酒業集團鄭徐高鐵在永城芒山鎮設永城北站。沱澮河復航工程12.5期間已經開工,即將通航。。 等

7. 河南省永城市在什麼地方周遍都臨近哪些城市環境怎麼樣

永城市位於河南省最東部,處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匯處,永城被稱為河南省的東大門,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永城市歷史悠久,氣候宜人,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河南省東引西進戰略的橋頭堡城市,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重要組成城市,河南省三點一線旅遊城市,河南省生態建設市,河南省衛生城市。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華東工業的能源後方。境內有200多家麵粉企業,也是國家唯一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的城市,永城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和神火集團、是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市分別入圍2005、2006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和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部六省中小城市第11位。永城總面積為206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50萬人

8. 介紹一下河南永城市

這里,曾留下人類早期文明蹣跚的腳步,豐富的古文物遺存,記載著龍山文化一個重要發展時期神秘的斷層。
這里是漢興之地。漢高祖劉邦在此揮劍斷蛇,揭竿而起,逐鹿中原,建立起400年漢室江山。
這里是能源之都。永煤集團、神火集團、裕東電廠三大航母級企業集團坐落境內,龍騰虎躍,成為華東工業重要的能源後方。
這里是麵粉之鄉。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黃淮沖積平原一望無際的肥沃土壤,使這里成為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基地,
2005年,這里又以規模龐大的現代麵粉加工業贏得了「中國麵粉城」的榮譽。
這里是生態之城。是河南省首家生態市建設試點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已通過專家評審認定。
這里,就是位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匯處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河南省永城市
永城市位於河南省最東部,處於河南,山東,江蘇,安徽四省交匯處,永城被稱為河南省的東大門,素有「豫東門戶」之稱。永城市歷史悠久,氣候宜人,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河南省東引西進戰略的橋頭堡城市,河南省重點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重要組成城市,河南省三點一線旅遊城市,河南省生態建設市,河南省衛生城市。是全國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華東工業的能源後方。境內有200多家麵粉企業,也是國家唯一授予「中國麵粉城」稱號的城市,永城擁有兩家中國500強企業-永城煤電控股集團和神火集團、是河南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永城市分別入圍2005、2006年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100強和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50強,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部六省中小城市第11位。永城總面積為2068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50萬人。
歷史沿革
永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永城王油坊文化遺址表明永城的文明史距今有4000多年。造律台蕭何制定《漢律》,成為統制天下的法典。 境內有國家4A級「芒碭山文物旅遊區」,陳勝墓、孔子避雨處、劉邦斬蛇處、郭塔、張飛寨等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尤其是西漢大型王室陵墓群,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宛如地下宮殿,是目前世界上同時期最大的石室陵墓。洞內壁畫「四神雲氣圖」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級別最高的壁畫。 秦 時 期: 於此設、治「建成縣」、「酇縣」、「芒縣」。 西 漢 時 期: 於此設、治「敬丘縣」,「酇縣」。 東 漢 時 期 : 於此地改置更名為設、治「臨睢縣」。 隋 (610年): 於此改置更名為「永城縣」。 金元(1221年): 升為州,元至久二年(1265年)復降為縣。 1945年 2月: 於此地改置更名為「雪渦縣」、「雪楓縣」。 1949年 3月: 復名「永城縣」。 1996年10月 : 國務院撤銷永城縣設立省直管「永城市」。(見《國務院公報》96年10月刊。)
⑴. 「永城」的來歷: 因縣城屢遭水擊而不破,故名永城。取永遠為城之意。 (《永城縣志》)
⑵.「建成縣」: 秦置,故城位置在今永城東北35里陳集鄉劉寨,隋城系依漢芒縣舊址,今地面尚存東北城角,高於地表0.5米。《永城縣文物簡介》1981年永城縣文管會編著。《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學社出版)亦將該城標於永城縣東南。
⑶.「芒縣」: 秦置,地處今永城東北35里芒山、陳集一帶。
⑷.「敬丘縣」: 漢初置敬丘縣,東漢改為太丘縣,晉縣廢城存。地處今永城西北。
⑸.「酇縣」: 秦置,地處今永城酇城一帶。 永城地理編輯本段永城處在東經115°58′~116°39′,北緯33°42′~34°18′之間,平均海拔33米。市境的北、東、南及西南部分別與安徽省的碭山縣、蕭縣、濉溪縣、渦陽縣、亳州市毗鄰,西部和西北部與河南省的夏邑縣緣連。沱河穿過西城區的北部和東城區的南部,芒碭山位於北部的芒山鎮境內,主峰海拔高度159米。311國道從中部東西貫穿境內,連霍高速公路從北部東西貫穿境內。全境近似橢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平均海拔31.9米,除西北有方圓16平方公里的芒碭山群外,大部分為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季風性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4.30C。 行政區劃編輯本段截至2005年12月31日,永城市現轄11個鎮、18個鄉,744個行政村,3706個自然村。所屬鄉鎮有:演集鎮、城關鎮、 芒山鎮、高庄鎮、酇城鎮、裴橋鎮、馬橋鎮、薛湖鎮、蔣口鎮、陳集鎮、十八里鎮、城廂鄉、候嶺鄉、黃口鄉、新橋鄉、雙橋鄉、王集鄉、李寨鄉、卧龍鄉、龍崗鄉、馬牧鄉、酇陽鄉、太丘鄉、順和鄉、條河鄉、劉河鄉、陳官莊鄉、苗橋鄉、茴村鄉。
鄉鎮簡介
城關鎮
位於永城西城區,總面積14.2平方千米,總人口10萬人。鎮政府駐利民居委會。
2002年底,轄18個居委會(解放、塔東、塔西、岳山、中山、健康、人民、淮海、紅旗、紅學、勝利、西南、永和、花園、雪楓、利民、東方、白洋)、8個村(東關、西關、南關、北關、南園、大營、馬崗、董橋),41個村民組,22個自然村。
演集鎮
位於永城市東城區,面積59.8平方千米,總人口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萬人。鎮政府駐演集村。
2002年底,轄8個居委會(車站、百花、永興、沱濱、文化、菊花、月季、歐亞)、26個村(演集、黃庄、豆樓、胡閣、謝樓、曹樓、張大庄、陸樓、李樓、時庄、代王樓、關庄、李林、劉樓、劉庄、韓寨、梁油坊、天齊、朱小庄、丁樓、豐庄、武庄、胡樓、張樓、郭樓、李庄),250個村民組,210個自然村。
高庄鎮
位於永城市東部。總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5.5萬人。鎮政府駐高庄村。
2002年底,轄31個村(高庄、程元、曹庄、王莊、陳庄、王樓、大廠、車集、賈庄、韓庄、郭寨、申樓、閆瓦房、坡里、黃李、謝庄、謝店、蔣窪、冀庄、前張、大張、孫樓、單庄、郭庄、黃屠、葛店、高台、邵庄、洪樓、周庄、練庄),271個村民組,154個自然村。
陳集鎮
鎮政府駐陳集村。2002年底,轄34個村(陳集、郭庄、劉寨、雙樓、代井、大朱庄、東風、孟寨、丁西、丁東、侯庄、張莫庄、張王莊、劉樓、望庄、豆油坊、大陳庄、賈庄、張庄、王善庄、劉河、朱寨、胡井、趙樓、花園、李古洞、馬古洞、漢陳、香庄、高廟、蘆庄、松元、練油坊、練樓、姚樓、道南),307個村民組,169個自然村。
薛湖鎮
鎮政府駐薛南村。2002年底,轄35個村(薛南、曹大庄、薛北、朱坑、金頂、崔廟、康廟、陳小廟、徐營、侯樓、洪路口、聶廟、丁廟、程大庄、陳寨、董閣、宋樓、王橋、周閣、黃營、豆樓、聶四樓、董庄、班寨、李草樓、李庄、張七樓、洪寨、宋河、劉家廟、張白元、聶寨、候寺、陳樓、付樓),313個村民組,139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灤湖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薛湖鎮管轄。
芒山鎮
位於永城市北部。總面積71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政府駐雨亭村。
2002年底,轄26個村(山城、前堯、後堯、僖山、夏庄、雨亭、磨山、周橋、張庄、柿元、馬山、陶山、劉廠、關庄、朱廠、松元、大庄、劉庄、彭廠、鄭樓、丁樓、趙樓、姜樓、陳樓、種庄、周庄),211個村民組,98個自然村。
蔣口鎮
鎮政府駐蔣南村。2002年底,轄33個村(蔣北、蔣南、張廟、趙庄、崔油坊、凡集、北李樓、後板橋、四口樓、張菜園、常灣、前板橋、西李樓、張窪、葛窪、蔣型坊、喬樓、車樓、張集、謝庄、南李樓、王莊、謝集、九千米、陳樓、北李庄、田水井、秦灣、張梨園、劉集、仟佛、洪樓、劉庄),282個村民組,170個自然村。
酇城鎮
位於永城市西部。總面積70.6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政府駐酇東村。
2002年底,轄33個村(酇東、王莊、雙樓、龔庄、喬集、張庄、中樓、王樓、薛庄、宋庄、肖閣、菊庄、王寨、夏三樓、劉庄、袁庄、酇西、酇南、夏庄、侯寨、花園、丁閣、張樓、柏元、姑庵、丁橋、曹庄、五里、卞莊、馬六、李集、肖樓、胡樓),284個村民組,146個自然村。
裴橋鎮
位於永城市西南部。總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5.6萬。鎮政府駐裴橋村。
2002年底,轄29個村(裴橋、任樓、王閣、孫母庄、朱庄、胡小寨、和順、田樓、張店、前老家、李閣、梁堰、程庄、劉井、夏平樓、夏橋、周閣、崔庄、蘇樓、邵庄、楊樓、鹽店、蘇溝、書案、劉庄、萬樓、黃樓、喬庄、趙樓),243個村民組,185個自然村。
馬橋鎮
鎮政府駐馬北村。2002年底,轄30個村(馬北、鄭庄、洪寺、何庄、閻廟、梅廟、馬南、龐樓、陳庄、陳灣、小蘇庄、田樓、龐庄埠、劉樓、沈樓、侯寨、王橋、孫庄、同溝、馬彭、常集、武庄、王莊、朱庄、洪溝、唐庄、李庄、鐵塔、菜園、果園),289個村民組,196個自然村。
十八里鎮
鎮政府駐十八里村。2002年底,轄19個村(十八里、曹庄、祝庄、成樓、單閣、彭樓、陳樓、孫元、劉崗、七里店、郭李庄、三座樓、王雙樓、十里廟、柘樹、望堂、李窯、大李庄、陳土樓),131個村民組,67個自然村。
城廂鄉
鄉政府駐戚庄村。2002年底,轄19個村(戚庄、北郝、劉崗、韓庄、高余庄、李林、張樓、程樓、王樓、高玉樓、南郝、李庄、八里廟、馮寨、張庄、張大庄、洪崗、任樓、八里廟?),203個村民組,131個自然村。
候嶺鄉
位於永城新市區南部,新城工業開發園區坐落境內。人口5.1萬人。鄉政府駐十八里村。
2002年底,轄28個村(侯嶺、方庄、程營、孟庄、張井、柏山、李口、施庄、蔡元、高樓、韓二庄、孫庄、大王莊、草廟、陳庄、亓庄、鍾庄、呼東、呼中、呼西、二十里、十八里、謝樓、酒店、蔣閣、化庄、任湖、解庄),233個村民組,138個自然村。
茴村鄉
鄉政府駐東街村。2002年底,轄24個村(東街、南街、西街、張石橋、劉營、苗閣、代庄、鄧庄、盛營、楊庄、汪庄、岳廟、譚橋、苗庄、位老家、李樓、劉元、翟庄、呂店、楊套樓、老閻樓、韓樓、崔庄、張大樓),235個村民組,104個自然村。
苗橋鄉
位於永城最東部。總面積50平方千米,人口3.1萬人。鄉政府駐張樓村。
2002年底,轄20個村(新莊、梁海、水寨、陳大庄、周集、湯廟、苗北、曹樓、張樓、高樓、屈庄、苗南、李黑樓、韓閣、楊樓、武廟、黃土樓、花園、葯店、黃樓),156個村民組,86個自然村。
劉河鄉
鄉政府駐劉河村。2002年底,轄27個村(劉河、訾樓、竹元、棘古同、王樓、尹樓、楊各子、郭窪、竇石橋、大秦集、王集、豆官坑、丁廟、萬善庵、李庄、劉集、位庄、朱樓、倪閣、孫廠、孟集、姜庄、祖樓、劉小堯、武樓、周庄、謝樓),234個村民組,198個自然村。
灤湖鄉(已經撤銷)
鄉政府駐李井村。2002年底,轄16個村(李井、郭長庄、張大庄、張路口、張營、閻庄、張樓、朱庄、余樓、郭樓、劉松元、練樓、代河、吳瓦房、單河、李樓),133個村民組,67個自然村。
2005年,撤銷灤湖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薛湖鎮管轄。
條河鄉
鄉政府駐李樓村。2002年底,轄27個村(李樓、排集、肖庄、馮庄、王石庄、種寨、鄭樓、祝庄、吳營、侯庵、宗樓、李各、翟營、王山、堤灣、王廟、水庫、東侯廟、西侯廟、賈窪、徐山、條河、邵山、魚山、李雙樓、邸樓、郭集),227個村民組,87個自然村。
順和鄉
鄉政府駐東街村。2002年底,轄29個村(東街、西街、高新莊、高雙廟、張庄、趙庄埠、夏樓、呂小樓、玉皇、豐沃、李大庄、蔡小街、蔡庄、後六子、梁庄、朱庄、房集、韓庄、王莊、高平房、蔣大庄、劉木匠庄、高口、姬庄、趙窪、趙營、劉古同、趙路口、洪菜園),245個村民組,145個自然村。
太丘鄉
鄉政府駐太丘村。2002年底,轄20個村(太丘、劉樓、崔樓、齊閣、後韓庄、邱廟、洪庄、吳圩、張牌坊、曹廟、杜庄、黃橋、洪小樓、丁庄、萬廟、胡小廠、石庄、石槽、許河、六灣),194個村民組,97個自然村。
酇陽鄉
鄉政府駐酇北村。2002年底,轄30個村(酇南、酇北、酇西、常庄、盛樓、吳庄、母閣、牌坊、喬霍樓、凡庄、宋庄、喬樓、崔庄、練樓、代營、陳閣、李庄、楊庄、翟樓、馬樓、張線庄、六灣、陳樓、王樓、柳元、蔡集、孟橋、油坊、劉庄、黃盆廠),225個村民組,112個自然村。
馬牧鄉
鄉政府駐馬牧村。2002年底,轄30個村(馬牧、桑李庄、東霍、兩口、喬樓、趙庄、西霍、鄭西、丁寨、榮庄、丁老家、候窪、南董樓、程閣、歧麥、丁大庄、卜南、丁三樓、鄭寨、西董樓、棠林、霍土樓、付小樓、五子樓、鄭東、丁路口、卜北、王莊、馬庄、宋王莊),233個村民組,109個自然村。
龍崗鄉
鄉政府駐龍崗村。2002年底,轄28個村(龍崗、唐庄、賀庄、徐樓、華佗、王樓、魏庄、孔灣、楊樓、秦樓、白元、蔡樓、馬閣、屈庄、陳古同、孫樓、韓庄、位樓、王石欄、張集、米庄、天齊、孟樓、王閣、楚庄、楊庄、孟李樓、田樓),306個村民組,164個自然村。
卧龍鄉
鄉政府駐洪福村。2002年底,轄22個村(洪福、黃庄、潘老家、潘雙廟、高胡樓、李庄、位橋、潘橋、楊大庄、丁樓、渾河、潘樓、王莊、劉園、余庄、劉樓、王元、伊庄、石橋、王行、宗橋、夏朱元),192個村民組,113個自然村。
雙橋鄉
鄉政府駐雙橋村。2002年底,轄25個村(雙橋、王店、李林、楊崗、王香樓、鹼荒、李珍庄、賀孫樓、魏窪、桑樓、孫瓦房、劉閣、大位庄、何樓、孫樓、張閣、王爐營、小王莊、湯樓、曹溝寺、鄧樓、張橋、徐庄、喬窪、趙窪),225個村民組,125個自然村。
王集鄉
鄉政府駐王集村。2002年底,轄17個村(王集、崔營、余庄、庄樓、李岳樓、任樓、李溝、喬樓、郭庄、曹庄、凡營、閆庄、郭橋、八口樓、劉老家、蔡閣、石營),152個村民組,88個自然村。
李寨鄉
鄉政府駐李寨村。2002年底,轄21個村(李寨、蘇小庄、徐庄、曾樓、關庄、余庄、支庄、丁唐、蘇暗樓、張遷、龐庄、陳庄、麻冢、二郎、大李家、蘇李家、蘇閣、唐樓、彭庄、魏庄、蘇樓),178個村民組,118個自然村。
新橋鄉
鄉政府駐新橋村。2002年底,轄18個村(新橋、曹橋、秦庄、江庄、張寨、馬庄、韓六子、胡寨、胡道口、蔣庄、前劉營、孫庄、侯樓、朱樓、甘城、小劉庄、榮庄、溫油坊),187個村民組,112個自然村。
黃口鄉
鄉政府駐黃口村。2002年底,轄20個村(黃口、頓橋、趙樓、丁樓、李平樓、李當庄、大劉庄、老家、木樓、大寨、陳樓、曹樓、成庄、許庄、胡庄、田莊、何橋、閆王莊、白庄、道庄),175個村民組,100個自然村。
陳官莊鄉
鄉政府駐陳官莊村。2002年底,轄14個村(陳官莊、胡庄、黃松林、李門庄、劉集、郭樓、堌尚、潘窯、陳庄、楊寨、左寨、張大庄、王莊、李庄),113個村民組,56個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