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披薩怎麼做
【燒烤風味雞肉比薩】(參考分量:6寸小比薩2個或8寸比薩1個)
配料:
比薩面團:高筋麵粉70克,低筋麵粉30克,水65克,橄欖油7克,細砂糖5克,乾酵母1克,鹽1克,奶粉4克
比薩餡:橄欖油15克,蒜末20克,番茄醬80克,高湯(或水)30克,黑胡椒粉1/2小勺(5ML),雞腿肉160克(去骨後),口蘑4個,洋蔥40克,馬蘇里拉芝士80克 烘焙:烤箱中層,上下火210度,15分鍾左右
製作過程:
1、把製作pizza面餅的所有配料揉成面團,使勁揉,揉到面團變得十分勁道,抻開面團,面團能形成一張比較薄的薄膜(擴展階段),就可以了。把面團放在26度左右的環境下,蓋上保鮮膜,發酵約1個小時,使面團變成2倍大。2、面團發酵的時候,我們可以著手准備PIZZA的餡料了。蒜剁成蒜末、口蘑切成薄片、洋蔥切成絲、雞腿肉切成小丁。鍋燒熱倒入橄欖油,再倒入蒜末炒出香味。
3、加入黑胡椒粉,炒出香味後,加入番茄醬、高湯(或水),轉小火慢慢熬煮。
4、邊熬煮邊攪拌至濃稠的醬狀。盛出備用。
5、將蘑菇放入燒熱的鍋里,翻炒至軟,炒出蘑菇內的水分。炒完蘑菇,將洋蔥也炒軟,並盛出備用。
6、雞腿肉倒入鍋里炒熟(鍋里不需加油,建議使用不粘鍋)。炒熟的雞腿肉和第4步炒好的醬混合拌勻。7、馬蘇里拉芝士用擦絲器擦成絲。
8、做完這一系列事情,第一步的面團應該也發好了。當面團發酵到2.5倍大,用手指蘸麵粉在面團上捅出一個窟窿後,窟窿既不塌陷也不回縮,就表示發酵好了。
9、發酵好的面團分成兩份(如果做8寸的比薩,就不需要分了)。靜置15分鍾進行中間發酵。
10、中間發酵完成後,將面團擀成圓形,放入比薩盤,用手捏面團使面團完全貼合比薩盤的形狀。如果沒有比薩盤,直接將面團擀成圓形放在烤盤上亦可。
11、在面團底部用叉子戳一些小孔,以防止烤的時候餅底鼓起。
12、面團底部撒上一些馬蘇里拉芝士,然後鋪上和醬拌勻後的雞腿肉。
13、再撒一層馬蘇里拉芝士,鋪上炒過的洋蔥和口蘑。最後撒上一層馬蘇里拉芝士(留少許,不要全撒完)。
14、放入預熱好210度的烤箱,烤10分鍾左右,當餅皮開始上色時取出,撒上剩餘的馬蘇里拉芝士,再放回烤箱烤5分鍾,至餅皮呈棕紅色即可出爐。 今天的這款比薩,和以前做過的比薩有點不一樣。 首先,它不像其他比薩一樣在餅底預先刷一層比薩醬,而是將炒好的類似燒烤醬的醬汁與餡料直接混合;其次,它也沒有添加比薩草或者羅勒之類的香料(沒有香料的童鞋不用頭疼了),而呈現出一種原始而純粹的烤雞風味。 最近我做比薩有一些走極端,要麼做的是巨大一張看著都嚇人,要麼做的是迷你小個子,一人一份乾脆利落,吃完後還能騰出點肚子享受餐後的蛋糕甜點什麼的。今天成品圖里的就是6寸的小比薩,擺在桌子上看著煞是喜人,吃起來也毫無壓力。 如果你喜歡其他尺寸的比薩,沒關系,根據「尺寸換算表」算一下配料就OK了。和蛋糕圓模的換算方法是一樣的,而且,也不需要那麼精確,餅皮厚點薄點,餡料多點少點,都無傷大雅。本身,做比薩就是得有一種「我的比薩我做主」的精神,這,也正是DIY的樂趣哈。
【燒烤風味雞肉比薩】(參考分量:6寸小比薩2個或8寸比薩1個)
配料:
比薩面團:高筋麵粉70克,低筋麵粉30克,水65克,橄欖油7克,細砂糖5克,乾酵母1克,鹽1克,奶粉4克
比薩餡:橄欖油15克,蒜末20克,番茄醬80克,高湯(或水)30克,黑胡椒粉1/2小勺(5ML),雞腿肉160克(去骨後),口蘑4個,洋蔥40克,馬蘇里拉芝士80克烘焙:烤箱中層,上下火210度,15分鍾左右
製作過程:
1、把製作pizza面餅的所有配料揉成面團,使勁揉,揉到面團變得十分勁道,抻開面團,面團能形成一張比較薄的薄膜(擴展階段),就可以了。把面團放在26度左右的環境下,蓋上保鮮膜,發酵約1個小時,使面團變成2倍大。(關於面團的揉面發酵,請參考手工揉面發酵步驟圖)
2、面團發酵的時候,我們可以著手准備PIZZA的餡料了。蒜剁成蒜末、口蘑切成薄片、洋蔥切成絲、雞腿肉切成小丁。鍋燒熱倒入橄欖油,再倒入蒜末炒出香味。
3、加入黑胡椒粉,炒出香味後,加入番茄醬、高湯(或水),轉小火慢慢熬煮。
4、邊熬煮邊攪拌至濃稠的醬狀。盛出備用。
5、將蘑菇放入燒熱的鍋里,翻炒至軟,炒出蘑菇內的水分。炒完蘑菇,將洋蔥也炒軟,並盛出備用。
6、雞腿肉倒入鍋里炒熟(鍋里不需加油,建議使用不粘鍋)。炒熟的雞腿肉和第4步炒好的醬混合拌勻。
7、馬蘇里拉芝士用擦絲器擦成絲。
8、做完這一系列事情,第一步的面團應該也發好了。當面團發酵到2.5倍大,用手指蘸麵粉在面團上捅出一個窟窿後,窟窿既不塌陷也不回縮,就表示發酵好了。
9、發酵好的面團分成兩份(如果做8寸的比薩,就不需要分了)。靜置15分鍾進行中間發酵。
10、中間發酵完成後,將面團擀成圓形,放入比薩盤,用手捏面團使面團完全貼合比薩盤的形狀。如果沒有比薩盤,直接將面團擀成圓形放在烤盤上亦可。
11、在面團底部用叉子戳一些小孔,以防止烤的時候餅底鼓起。
12、面團底部撒上一些馬蘇里拉芝士,然後鋪上和醬拌勻後的雞腿肉。
13、再撒一層馬蘇里拉芝士,鋪上炒過的洋蔥和口蘑。最後撒上一層馬蘇里拉芝士(留少許,不要全撒完)。
14、放入預熱好210度的烤箱,烤10分鍾左右,當餅皮開始上色時取出,撒上剩餘的馬蘇里拉芝士,再放回烤箱烤5分鍾,至餅皮呈棕紅色即可出爐。 TIPS:
1、這款比薩餡里用到的番茄醬,是指調味番茄醬,就和咱們在肯德基吃薯條配的那種番茄醬是一樣的,在超市裡都能買到,英文名為「ketchup」。這種番茄醬本身就含有糖、鹽等調味料,所以做餡的時候,我們不需要再加鹽加糖了。
2、當比薩的餡料里用到蘑菇、洋蔥之類水分含量很大的蔬菜時,我們通常都需要先將它們炒一下,炒去一部分水分。否則烤的時候,會讓比薩餡變得濕噠噠的。
3、比薩本身的做法很簡單,不需要多說,最後要提醒的一點就是——趁熱吃哦!如果沒吃完放涼了,在烤箱里重新加熱一下再吃吧,不要用微波爐加熱,會破壞比薩餅皮外酥里軟的口感。 根據麵包的配方不同,所用的材料會有所差別,但基本上一般的麵包揉面過程,都可以參照以下步驟: 1、用配方分量內的一半溫水溶解酵母(如配方使用120克水,則用60克水溶解酵母)。
2、稱量好麵粉、糖、鹽、奶粉等乾性材料的重量,並拌勻。然後加入溶解酵母的水、另一半水、打散的雞蛋等除黃油以外的配料。
3、用力揉成面團,並把面團放在案板上。這個時候的面團會很粘手,表面也很不光滑。但是要堅持揉下去,不要輕易添加麵粉。
4、如果面團粘在案板上,可以用塑料刮板把粘在案板上的零碎面團鏟起來,重新揉到大面團里去。 TIPS 1:如果採用新鮮酵母製作麵包,則必須先用溫水將酵母溶解,才能使酵母活化。如果採用快速乾酵母來製作,原則上可以省略這一步驟,把乾酵母直接添加到麵粉里,因為快速乾酵母可以不經過活化過程而直接使用。但為了保險,也為了讓酵母充分發揮活性,建議還是把快速乾酵母也先用溫水溶解再使用。
TIPS 2:不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所以不建議把配方里的水分一次性加入,而根據面團的實際情況酌情增減。這也是為什麼不用全部的水來溶解酵母的原因。
TIPS 3:剛開始的面團會很粘,塑料刮板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把粘在案板上的面團鏟下來。
TIPS 4:建議使用塑料或金屬案板,一是它們和木案板比起來更不易粘,二是木案板的材質很容易滋生細菌,在上面反復揉面相對來說沒有那麼衛生。
5、揉著揉著,面團會漸漸變得有彈性,表面也變得光滑起來,而且,隨著麵筋的形成,面團也開始變得沒有那麼粘手了。 TIPS:家庭手工揉面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揉,可以摔,可以扯,但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快速不斷攪拌面團,讓麵筋不斷生成。
可以選擇的方法如:一、選擇一張和腰差不多高的桌子,把案板放在桌子上,側著身子用手快速按揉面團,並把身體的力量壓在手上,利用腰部和身體的力量來揉面。
二、摔面團。並不是對所有面團管用,有些比較硬或者特別稀得面團不適合這種方法。
6、揉到一定程度以後,嘗試著抻開面團。這時候的面團不太容易抻得很薄,抻得稍微薄一點就會被扯出很多裂洞。這個時候就可以加入黃油了。 TIPS:黃油會阻斷麵筋的形成,所以,我們先將面揉到麵筋形成到一定程度後,再加入黃油,可以讓我們的揉面變得更容易,這種方法叫做「後油法」。不過,如果在一開始就加入黃油,可以讓黃油在面團里分散得更均勻。所以,各有利弊。但是家庭手工揉面非常費力氣,更建議採用後油法。 7、把已經軟化的黃油加入到面團里,並且用力的把黃油揉到面團裡面去。
8、一開始面團的樣子會有點「慘不忍睹」。但隨著揉面的進行,黃油漸漸就會被面團吸收了。
9、堅持揉下去,面團又變得光滑而充滿彈性了。
10、適時的檢測麵筋的強度。把面團小心地抻開,看看是否可以形成一張薄薄的薄膜了。 11、看看圖片里的情況。這時候面團已經可以形成一層薄薄的薄膜。但是薄膜並不是特別堅韌,還是比較容易破裂。破裂的洞口呈不規則的形狀,而不是光滑的圓形。這個時候面團就達到了擴展階段。如果做大部分的甜麵包和調理麵包,這個階段就可以停止揉面了。比如蜜豆墨西哥、芝士肉鬆麵包、熱狗麵包等等。 12、揉到擴展階段以後,如果繼續揉面,面團會達到完全階段。這個時候,面團可以抻開非常堅韌的薄膜,即使用手指捅,也不太容易捅破,如圖所示。 13、即使把薄膜捅破了,破裂的洞口也會呈現非常光滑的圓孔。完全階段的面團,可以用來製作大部分的土司。如高級奶香土司,奶油白土司等。揉到完全階段以後,就不要再繼續揉面了,否則,如果揉過頭,麵筋會斷裂,面團失去彈性,變得粘軟,一扯就斷。用揉過頭的面團做麵包,麵包的體積小,孔洞粗糙,口感差。 14、把揉好的面團放進大盆里,表面蓋上保鮮膜或者濕布,放在室溫下進行第一次發酵。
15、發酵時間隨溫度而定,溫度高則發酵時間短,溫度低則發酵時間長。28度左右,大概1個小時,面團可以完成發酵。
16、判斷發酵是否完成的標准:面團發酵到原來的2-2.5倍大,用手指蘸上麵粉,用面團頂部捅一個窟窿。拔出手指後,插出的孔洞既不塌陷,也不回縮,而是保持原狀的話,發酵就完成了。
17、把發酵好的面團擠出空氣,根據配方的要求分成所需的份數,放在室溫下醒發15分鍾左右,然後,就可以根據各配方的具體情況,進行整形、第二次發酵、烤焙了。 TIPS 1 揉面到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時間,我沒有列出來。因為根據實際情況、面團配方的種類、含水量、揉面的力度速度的不同,揉面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就像大家經常交流的,有人揉了1個小時才揉好,有人卻只要十幾二十分鍾。 TIPS 2 此文是純手工揉面的步驟圖。不少同學為了省力,購買了麵包機或者廚師機來幫助揉面,使用機械揉面的流程大致是一致的,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檢測面團的薄膜。 揉好了面,就趕緊開始製作自己理想中的麵包吧! 揉面是一個力氣活兒,但是既可以做出香噴噴的麵包,也讓身體充分的運動了,順道消耗點熱量。一舉兩得哦。如果有人問你:做這么多點心吃,你怎麼還不胖? 你可以回答:揉面揉的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