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可以去紅蜻蜓里學做蛋糕嗎
可以,哪裡都可以。
② 釣竿上立著一隻紅蜻蜓縮句怎麼寫
釣竿上立著一隻紅蜻蜓的縮寫是釣竿上立著蜻蜓。
③ 廈門哪裡有DIY蛋糕店
家現已經沒明發二樓西區484-485家樂福樓家7點自造DIY烘焙館專門提供自做DIY蛋糕DIY巧克力餅乾等七夕情節兩起做份巧克力蛋糕非浪漫
④ 紅蜻蜓一級菜籽油可以烤蛋糕嗎
你好,可以用菜籽油烤蛋糕。只是 菜籽油顏色太重了 味道也重 會影響品味與外觀的。
⑤ 紅蜻蜓牛蛙怎麼做出來的很好吃,求大神速回
牛蛙的做法
材料
四人份,牛蛙 3隻,白洋蔥 1個,青蒜 100g,干辣椒 50g,鮮朝天椒4枚,老薑 20g,蒜 10瓣,調料:料酒,醪糟 各1湯匙(15ml),白砂糖,小茴香 各1茶匙(5g),鹽 1/2茶匙(3g),永川豆豉 2茶匙(10g),郫縣豆瓣 1湯匙(15g),花椒 10g,八角 2枚,干澱粉50g,油 200ml(實耗50ml)
做法
牛蛙買回時請店家代為宰殺、去皮,洗凈後斬成大塊,加入鹽和料酒腌20分鍾。
青蒜擇洗干凈,切成3cm長的斜片。白洋蔥剝去老皮切成細絲。鮮朝天椒切成小片。老薑切末。
中火加熱炒鍋中的油,將腌好的牛蛙塊表面沾少許干澱粉,放入油中煎炸至表面微黃,撈出瀝干油備用。
炒鍋中留1湯匙油,中火加熱至5成熱,放入永川豆豉、郫縣豆瓣煸炒出紅油,鍋中加入八角、小茴香、花椒、干辣椒、蒜瓣和老薑末翻炒出香味。
炒鍋中放入炸好的牛蛙塊翻炒片刻,加入醪糟、白砂糖、朝天椒片繼續翻炒3分鍾。
另取一個炒鍋,倒入少許底油,中火加熱至6成熱,放入洋蔥絲和青蒜片快速翻炒片刻馬上盛出,放入事先預熱好的鍋仔中,將炒好的牛蛙放入鍋中,連火上桌。
⑥ 紅蜻蜓蛋糕店怎麼樣
從我讀初中開到我讀大學 讀書喜歡買紅蜻蜓的泡芙 又大又好吃 很喜歡的店子
⑦ 趕二月會作文400百字
我平時住在外婆家,每到星期五的晚上,爸爸、媽媽才來接我回家。那天,我記得是星期四,是我正常上學的日子,可是,外婆一大早就叫我給爸爸、媽媽打電話,說是讓他們晚上來過節。 「過節?」我順手翻開日歷,一看那天是2月26日,便感到有點詫異,「沒聽說今天是什麼節呀!」 外婆微微一笑,說:「今天是農歷二月初二,春龍節。」 「我怎麼沒聽說呀!」 「嘻嘻,你看——連二月二是什麼節日都不知道,我們家的『小博士』真夠孤陋寡聞了。」外婆揚揚眉毛,顯得很得意。 我知道外婆分明是在「報復」我。前些天,外婆看見街上有很多人在賣玫瑰花,就問我那天是什麼節。嘻嘻,連情人節都不知道,真夠孤陋寡聞了。可是,今天的我卻有點尷尬,連「二月二」是什麼節日都不知道,讓我這個「小博士」怎麼在外婆面前立足呢? 那天臨上學時,我給外公悄悄留了一個紙條兒,請他上網幫我下載一些關於「二月二」的資料,並且懇求他為我保密——我一定要在外婆那裡找回面子。那一天,我聽課時有些心不在焉,一直都在想著「二月二」的事兒。 中午,外公偷偷地塞給我一沓列印好的資料,我便關起門來「惡補」。原來,「二月二」在北方稱為「春龍節」,在南方稱為「踏青節」。據說,「二月二」在周代本是一個祭祀的日子,到了唐代已演變成一個民俗節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的來歷與中國古代天文學和農業節氣有關。根據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四宮,並按照它們的形象附會為四種動物。其中,東宮七宿被想像成一條巨龍。每到農歷二月,處於龍頭位置的角宿會在東方地平線顯現,所以俗稱「龍抬頭」。 哈哈,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我想,只要我亮出「現買現賣」的關於古代天文學的一點知識,就准能把外婆「鎮住」。 吃午飯的時候,我問外婆:「你知道什麼叫『龍抬頭』嗎?」 外婆還是微微一笑,說:「我外孫子今年小學畢業,而且要考重點初中,這就是『龍抬頭』啊!」 「這是迷信!」我還要繼續說點什麼,卻見外公示意我打住,我就把後面的話咽下去了。外公小聲告訴我:「這是民俗,不是迷信。在民俗里,總是寄託著老百姓最殷切的企盼,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 我凝神注視著外婆,發現他的眼神里閃動著一種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東西——大概就是外公說的那種「最殷切的企盼」吧?望著慈祥的外婆,我的心裡涌動著許許多多的感動。我長這么大,還沒有見過怎麼過「二月二」,不知道外婆會給我們做什麼好吃的。我從資料上得知,在「二月二」這一天,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外婆是北方人,會怎麼張羅這個節日的伙食呢? 「外婆,今天晚上我們吃什麼?」我充滿好奇地問。 外婆仍然是微微一笑,說:「保密。」 那天下午的課,我還是聽得有些心不在焉。 晚上放學回家,我像貓兒似的悄悄溜進飯廳,只見桌子上擺了滿滿一盤年糕——好像是從紅蜻蜓蛋糕店買來的那種,此外還有幾個涼盤兒和一瓶我喜愛的百事可樂。原來「二月二」也沒什麼特別的呀! 我看見廚房的門欠著一條縫兒,便偷偷地去「偵察」。廚房裡,外婆正在把切成薄片的豬頭肉往一個大盤里擺。她擺得好精心啊,一片一片的很有順序,豬鼻子挨著豬鼻子,豬耳朵挨著豬耳朵,擺好之後仍像一個不曾切開的豬頭趴在那裡。然後,外婆往豬頭肉上撒了很多大塊的蔥花兒和各種佐料,最後放在鍋里蒸。 糟透了,真的糟透了!我是從來不吃肥肉的,今天這個節怎麼過? 晚上,爸爸、媽媽在桌上對外公、外婆表示感謝,說你們的外孫子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希望,爭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並且一定考上重點初中。 「輪到你說了!」媽媽拉著我的衣袖,「請『小博士』發表祝酒詞!」 我一直看著那盤子肥凜凜的豬頭肉發呆,一時竟然說不出話來。 「不說就不說吧!」外婆把一大塊豬頭肉夾在我的碗里,「來,常常外婆的看家菜。」 外公也鼓勵我說:「來,快吃吧,這道菜具有美容、健腦的神奇功效。」 在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四雙眼睛的「監督」下,我不得不把那塊豬頭肉塞到嘴裡——說實話,我原本是想趁他們不注意時再吐掉的。沒想到,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後來我竟然大嚼大咽起來,外婆蒸的豬頭肉,肥而不膩,入嘴即化,糯嫩可口,那可是相當香啊! 後來,我向外公、外婆敬了酒,感謝他們幾年來對我地精心呵護,讓我成了一個懂事的孩子。我沒有勇氣賣弄關於古代天文學的那一點點知識,只是說,「二月二」是民俗,不是迷信;民俗是大海,我們永遠都不能完全讀懂它。我還發自內心地說,外公、外婆懂得的東西就是比我多,我要永遠向他們學習。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過「二月二」,我希望以後年年到外婆家去過「二月二」。我將帶著最美好的人生體驗,去熱愛外公、外婆。我一定會從他們身上汲取更多的東西,作為我生活與奮斗的力量。我會永遠記住——外婆家的「二月二」。 有關知識 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農歷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四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轉移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找到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於地平線上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的標志。而此時,恰逢我國農歷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雲:「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我國民間有剃頭、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吃豬頭等習俗。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稱「吃龍鱗」,吃面條名曰「扶龍須」,吃米飯是「吃龍子」,吃餛飩為「吃龍眼」,而吃餃子則叫「吃龍耳」。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強烈願望。 民俗專家細解「二月二」為何「龍抬頭」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之說。為什麼二月初二便「龍抬頭」呢?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據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這種民俗與節令有關。二月初一前後為「驚蟄」。青蛙、蛇、蚯蚓等許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到了轉年農歷二月前後,天氣回暖,一些昆蟲陸續結束冬眠狀態,開始出來活動,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陽或震耳的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個節令名曰「驚蟄」。 王來華表示,傳說中的龍是我們祖先在蛇、蚯蚓等的基礎上想像出來的,因而民間又將蛇叫「小龍」。二月二前後,蛇、蚯蚓等結束冬眠、開始活動。民間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風雨的主宰,而「二月二」則是龍欲升天開始活動的日子,故曰「二月二,龍抬頭」。 那麼,為什麼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民俗專家解釋說,這和我們民俗中喜歡雙數有關。 民俗專家表示,在中國古代,尤其是秦漢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類的「重日」多被認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這樣的日子裡人們就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紀念活動,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天文專家解析「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麼,「龍」在哪裡?它是怎樣「抬頭」的?天文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說,與古代西方天文學不同,中國把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 所謂「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象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蒼龍顯現;春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角宿一和角宿二,代表蒼龍頭上的兩只犄角。「角宿」 之後的四顆星是「亢宿」,亢是龍的咽喉,在咽喉下面有四顆星排列成一個簸箕的形狀是「氐宿」,代表著龍爪。龍爪後面的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分別代表了龍的心臟和尾巴。 「二月二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另外,在我國民間流傳著「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所以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一個月都不再去光顧理發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二月二的民間習俗 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俗信引龍有兩種目的:一是請龍回來,興雲布雨,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龍為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就躲起來,這對人體健康、農作物生長都是有益的。江蘇南通民間有用麵粉製作壽桃、牲畜,蒸熟後插在竹簽上,晚上再插在田間,認為這是供百蟲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驅趕蟲災,也希望百蟲之神不要危害莊稼。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食「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等。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初三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誕辰日,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 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中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農歷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傳至今的一個「節令」。不但京城這樣,全中國和全世界的華人也仍保留著這個「講兒」。 民間傳說著二月初一龍睜眼,二月初二龍抬頭,二月初三龍出汗。自打年下前後,「春打六九頭」的那會兒,老街舊坊碰面就一準念叨著「二月二」這個日子,念叨著「二月二」這個日子口的講兒、禮兒和令兒。冬仨月的「委冬兒」,著實的讓憋屈在小屋裡的老老少少心裡慌慌、癢癢。說了,沉睡在泥土裡的龍都閑不住、睡不著了,那這人還等什麼?那就別悶兒在屋裡聊閑篇,到屋外透透氣吧!論講兒、論禮兒、論說道的老人們聽著「驚蟄」的雷聲震動著大八櫈小八櫈的窗戶紙沙沙地響動,開始編排著、告訴著還是「孩子芽兒」的晚生後輩龍是啥模樣,龍是咋樣睜開雙眼,龍是咋樣抬頭威風,龍是咋樣出汗翻身!在這個當口,家裡主事的女人們,搶在二月初一的頭里兒,為家裡老老少少脫掉了一頭的冬裝忙碌。按照老禮兒,初一到初三不能做活兒,不能動用剪刀和針頭線腦兒。善良的女人們,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太太,頭幾天兒就喊著唬著,全家上上下下的人千萬別動刀剪之物,甚至背著家裡的老小,把忌諱的東西一堆兒的收了起來。甭管您有多急有多惱、有多要緊,從那老太太嘴裡鐵定是套不出來東西擱哪兒,逼急了,老太太惱了,會不論秧子的一通怒罵:「動那家什干嗎,你就不怕扎瞎了龍眼?劃破了龍皮?」再逼急了,她老人家會賭氣說:「我哪,都藏在耗子窟窿里了,你找去吧!」您說,您有轍嗎?那耗子會說話嗎?棉褲變夾褲,棉襖變夾襖,真難為了家裡主事兒的娘兒們,一家子七八口子,剛過完年下,還沒緩過勁來,就又忙活著趕在二月二頭里換季,甭說,起早搭夜、點燈熬油是跑不了的事兒!說句心裡話兒,說句實在話兒,這老娘兒們對過二月二的事兒忒揪細。都說「二月二打房梁,蠍子游蚓(蜈蚣)不下牆」。古老的舊京城,四合院的房子都該有著幾百年的年候兒了,老舊的屋,為尋暖的蟲蟲蟻蟻提供了地方兒,誰不怕在屋裡呆得好好的,房樑上掉下了東西,就算是掉下個蠍拉虎子(壁虎),也夠您嚇掉魂兒的。敲打著,嘟囔著,敲醒了樑上的活物,是讓您挪挪地方,別睡過頭兒一機靈掉下來!「二月二掃鍋底,省柴省火不費米」。老輩子的京城睡炕燒柴鍋,一冬兒下來,取暖做飯燒火的樹葉、柴火和煙煤,會把鍋底沾上很厚的黑灰,趁著這節令的時會兒,大掃除一回也不是個壞事,至於費米不費,那估摸著是為了說著順口,您家人口多,把個鍋底掃薄了,也是該吃多少一點也不能少!「二月二掃炕席,清清爽爽到年底」。冬天兒的炕,咋說也比外面露天地兒里暖和,這炕縫里、炕的犄角旮旯、炕被的下頭,保不齊藏著錢串子(百足蟲)、潮蟲什麼的。老頭老太太時不時地嚇唬那些不懂事、還小的小子丫頭們,數落著這蟲子爬這鑽那的玄乎話,為的是震唬住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敢上手玩兒的孩兒。不過這二月二之後,蟲子們活泛起來,萬一被它們叮了咬了,大年初兒的,咋說咋是晦氣。有兩種蟲子必須在這會兒消滅,那就是在牆壁、明柱縫里、炕被破棉絮里躲著冬眠不醒的土鱉和臭蟲,別看它們一個是餓得沒了樣兒,一個是餓成了兩層皮,別信它,它們可是活著有氣呢,過一兩個月,那土鱉,公的帶著翅膀飛,母的跑得快了去了。那臭蟲,變著法兒的在後半夜爬到人身上吸血,吃成一個個黃豆粒大小鼓溜溜的小紅燈籠。早已不提倡的六六粉,是它們致命的剋星。「二月二」這裡面的媽媽論兒、講兒、禮兒真是太多了,老人們卻喜歡得沒完沒了,年輕人也喜歡得樂樂顛顛,要不咋會在龍年裡添了那許多的龍子龍孫呢!其實,龍是一種精神的傳承,老百姓不就是找個事兒說事兒嗎。再說了,吃好了才能說著有勁兒,有說道兒。農歷的正月二十三,吃完年下的最後一頓葷湯葷菜,就該盤算著二月二咋過了。正月里,甭管您家有多少雞鴨魚肉,省著吃也好,費著吃也罷,到二十三這天兒,麻利兒的得「打掃」干凈,想是圖個吉利?或是天熱了起來留不住了?反正說不清這事兒。但是有一樁,您可得想明白,二月二沒幾天就到了,那天吃啥,年年咋過,不用想都明擺著。「二月二,龍抬頭」,既說了,就得為這龍添彩兒不是,為啥先說吃,吃好了,身子骨硬實才能騰飛。 農歷二月初二,是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據易經中的說法,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還蟄伏著,稱之為「潛龍在淵」。這一天之後,陽氣上升,春意隱約可見,故曰「見龍在田」。顧名思義,龍出現了,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到了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開始露出笑臉,彷彿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相傳當年女皇武則天自立周朝,面南稱帝。玉帝遂降旨龍王三年不許周界有雨。龍王心慈,不忍見生靈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場大雨,玉皇大怒,將其拿下治罪,壓於山下。後因百姓日日為其祈禱,感動玉帝,將龍王釋放。這一天剛好是二月二。於是,以後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典故。 【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古代稱之為中和節,俗稱龍抬頭。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因此,這天也叫「春龍節」。 農歷二月初二還是「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農民告別農閑,開始下地勞作了。所以,古時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於我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據說,這一天如果還沒有醒的話,那轟轟隆隆的雷聲就要來呼喚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依據氣候規律,農歷二月二之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日照時數增加,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於奕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春雨貴如油",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同時,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古代中國人把生物分成毛蟲(披毛獸類)、羽蟲(鳥類)、介蟲(有甲殼類)、鱗蟲(有鱗之魚類和有翅之昆蟲類)和人類五大類。龍是鱗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所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是希望借龍威以懾服蠢蠢欲動的蟲子,目的在於祈求農業豐收與人畜平安。 【春龍節的傳說】 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見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見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次年農歷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里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 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民間形成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就爆玉米花吃。 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但據資料記載,「二月二,龍抬頭」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古代天文學觀天模式,在周天黃道確定28個星座,稱為28宿。古人將這28個星宿按照東南西北分成4宮,每宮7宿,並按照它們的形象將4宮附會為4種動物。其中東宮7宿被想像成一條南北伸展的巨龍,由30顆恆星組成。 恆星是相對不動的,當地球公轉的位置使巨龍星座與太陽處在同一方向時,太陽的光芒就會淹沒掉星光,人們就會看不到天上的那條巨龍;而過一段時間以後,地球的位置移動了,巨龍星座又會重新出現,周而復始,古人發現了這個規律,並以它來判斷時令。 當被稱為「龍角」的東宮7宿的第一宿出現在地平線的時候,正值春天來臨,所以,古人將它的出現作為春天到來的標志。此時,恰逢我國農歷二月雨水節氣前後,由此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雲:「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的風俗】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這一天,其他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二月二在飲食上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就會風調雨順,才能五穀豐登,所以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這一天還要吃豬頭。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平常的時間豬頭是不能隨便吃的,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從這一天起就開始改善伙食,每天飯菜都要見點肉,除夕夜全家吃團圓飯,初一吃餃子,破五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等到正月一過,年也過了,節也過了,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都吃光了,最後只剩下一個豬頭,這豬頭只能留在二月二才能吃。龍王是管降雨的,所以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 在眾多的食俗活動中,這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一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在往昔,北京到了農歷二月二這天,各家各戶要吃「懶龍」,說是吃了「懶龍」,可以解除春懶。所謂「懶龍」,是用發面蒸的一條長形卷體,做法是把發面擀薄製成長片,放上和好的肉餡,然後捲成長條形,盤於籠屜中,蒸熟後切開,家人分而食之。除了吃以外,這一天還有若干「章程」:早晨醒來未起床前,須先在床上口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要打著燈籠照房梁,口中念念有詞:「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隨照隨念,以此驅趕蠍子蜈蚣。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因為老北京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松而愉快。
⑧ 攀枝花市,紅蜻蜓蛋糕店,金蘋果蛋糕店,共有幾家分店,總店有在那呢
金蘋果 現在有5家店 總店在二街房 清香坪有兩家,竹湖園有一家,瓜子坪有一家
⑨ 紅蜻蜓水果蛋糕18寸多少錢
水果蛋糕是8寸的價格大概是在300塊錢左右吧!具體的還得做你是什麼類型的。中間夾心不一樣,價格也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