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年級的寫話,我送奶奶的禮物
今天是奶奶的生日,我准備給奶奶一個大大的驚喜。
做什麼好呢?我想了又想,決定做個水果拼盤給奶奶。於是家中的水果便紛紛亮相了,有黃澄澄的橙子,紅彤彤的蘋果,紫汪汪的葡萄,綠中帶黃的楊桃。
我先把月牙似的香蕉切成片狀,鋪在一個盤子上,又把那紅撲撲的小西紅柿切成兩半放在邊上做點綴,再把黃澄澄的橙子掰成一瓣一瓣的,用牙簽穿起來做成了「連心魚」,可好看了!拼盤做完了,該給他起個怎樣的名字呢?我思索了一陣子,決定命名為「海底世界」。
反復看了看我的作品,這樣的創意似乎有些太簡單。於是,我又設計了另一個方案。我先把一個紅彤彤的蘋果的上部分切掉,然後把剛才切下的部分蘋果蓋上去,便成了一個好看的「蘋果柿子盤」了。再把一根牙簽的一端插在蘋果上,再在另一端加了一些點綴。最後,我為我的傑作命名為「夏威夷公主」。
這時,奶奶回來了。我立馬跑上前去迎接,大叫:「奶奶,生日快樂!快來嘗嘗我做的水果拼盤吧!可好吃了呢!」
奶奶只是笑了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此時,我看見淚珠在她的眼眶打轉……
找張生日蛋糕圖片照著畫
『叄』 小學二年級寒假生活里14頁,一個蛋糕切4刀,把它切成14塊,怎麼切
前三刀先這樣切然後中間在切一刀,分成上下兩層
『肆』 小學生二年級科技小製作
fdgfdhgtrhytruyhtruyiygjhj
『伍』 二年級數學題
每個小朋友吃掉2塊,4個小朋友就一共吃掉2*4=8塊,吃掉的塊數等於2個小朋友的蛋糕塊數,也就是說2個小朋友有8快,所以每個小朋友有8/2=4塊,總共有4個小朋友,所以總數為4*4=16塊,即這盒蛋糕有16塊。
『陸』 小兔的生日看圖寫話二年級詞語我會用,熱鬧非凡,一輛玩具汽車,一幅畫,一本書,一個蛋糕,香甜可口
今天,小兔家熱鬧非凡,因為今天是小兔的生日。大家陸陸續續來到小 兔家,小刺蝟給小兔帶來了一輛玩具汽車,小兔連聲說謝謝。小羊給小兔畫了 一幅畫,祝小兔生日快樂。小鹿給小兔拿來了它心愛的一本書。兔媽媽也為小 兔准備了一個大大的蛋糕。 接著大家開始為小兔唱生日歌, 一起分享小兔的生 日蛋糕。 吃著小兔媽媽准備的香甜可口的生日蛋糕, 大家連聲對小兔媽媽說謝 謝。大家高興極了!
『柒』 小學二年級數學日記圖形變化怎麼寫
數硬幣
老師說數學是一門基礎課,我想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直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吃飯要數學:一個人能吃下多少飯,就煮多少飯;走路要數學:路有遠有近,走哪條路可以最快走到要去的地方等等,所以說生活到處都充滿著數學。
有一天,我去叔叔家玩,叔叔給了我一大把一元硬幣,沒告訴我多少錢,我就開心的數了起來,可是硬幣有些多,我一個一個地數太慢了,有什麼好辦法呢?我想了一想,靈機一動想起了老師教我們的加法和乘法算式,我就2個放一堆,放了9堆還多一個,那不是2乘以9再加上1嗎,就是19元,我告訴了叔叔多少錢,叔叔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還以為你數不出有多少錢呢!那就把這些錢獎勵給你去買東西吧!於是我飛快地跑去超市買了我想要的玩具,然後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你看,數學真的是用途很廣。
『捌』 二年級下冊看圖寫話巜禮物》送給爺爺的蛋糕
有一天,小紅和媽媽一起走在街上,媽媽對小紅說:「小紅呀,明天是爺爺的生日,你打算給爺爺什麼禮物呀?」小紅說:「我還沒想好呢!」回家後小紅認真地思考,最後她動了動腦筋,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第二天,小紅的媽媽送給爺爺一個又香又甜的大蛋糕,小紅爸爸送給爺爺一瓶又好喝又爽口的茅台酒,小紅從背後拿出了一份100分的考卷。這三樣禮物還真讓爺爺大吃一驚呀!
『玖』 二年級日記怎樣做蛋糕
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翻開相冊,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我第一次做蛋糕的情景,看到它,便勾起了我的回憶。
那是我八歲生日的時候,我要給自己做一塊生日蛋糕,便到宋飛阿姨家學做蛋糕。那裡工具真多啊!有烤箱、打蛋器、稱、碗等,還有許多調料。這是我第一次做蛋糕,別提我有多興奮了。
做蛋糕,得先從雞蛋里提取出蛋清。我學著媽媽平時打雞蛋的樣子,把蛋殼往碗邊敲裂、掰開,結果蛋黃和蛋清一起「啪」的一聲掉下來,混在一起了。第二次我想把雞蛋扎一個洞讓蛋清流出來,沒想到蛋殼一紮就碎。我急得渾身發熱,眼裡噙著淚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阿姨輕輕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變魔法似的遞過來一個有許多小洞的勺子。我好奇地問:「這勺子可以提取蛋清呀?」阿姨點了點頭,說:「你試試看。」我接過勺子,把雞蛋一個個打碎,小心翼翼地把蛋清和蛋黃倒入勺子,蛋清順著那些小洞無聲無息地流了下去,不知不覺地流完了。我看著碗里的蛋清,開心地喊:「我成功啦!」高興地跳了起來!接下來,把蛋清放入冰箱,10分鍾後取出,加入麵粉、水、糖和玉米油一起攪拌,然後進烤箱烤30分鍾後,一個蛋糕胚子就做好了。
我心裡像開了花一樣,開心得嘴都合不攏了。我把蛋糕胚子取出來,只聽旁邊「咔嚓」一聲,就成了這張照片。
第一次做蛋糕,讓我從實踐中學到了知識,給我留下了深深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