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判斷雞蛋打發終點和蛋糕烘烤終點
、看。蛋糕表面金黃,頂部已隆起
2、摸。用手掌輕按蛋糕表面,有彈性,感覺硬實,內部沒有流動性
3、聽。用手指輕輕按蛋糕表面能聽到沙沙聲
4、插。用竹簽(或水果刀,牙簽也可)插入蛋糕最高點,拔出後不粘手。
蛋糕已經成熟。
黃油100g打發成羽毛狀,其間分三次加入60-80g糖,根據個人口味來定,然後加入兩個雞蛋,打發(雞蛋要用室溫的)
加入200g低筋麵粉,5g泡打粉還有一點香草精用橡皮刀從下往上翻攪拌均勻(千萬不要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攪拌,會消泡,烤完就會成一個麵疙瘩啦),可根據愛好在裡面加入蜜豆巧克力之類的東西...
倒入模具或者紙杯,170℃40分鍾~~
然後就可以拉
黃油100g打發成羽毛狀,其間分三次加入60-80g糖,根據個人口味來定,然後加入兩個雞蛋,打發(雞蛋要用室溫的)
加入200g低筋麵粉,5g泡打粉還有一點香草精用橡皮刀從下往上翻攪拌均勻(千萬不要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攪拌,會消泡,烤完就會成一個麵疙瘩啦),可根據愛好在裡面加入蜜豆巧克力之類的東西...
倒入模具或者紙杯,170℃40分鍾~~
然後就可以拉
我們很多烘焙愛好者在做蛋糕時相信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同樣的配方,為什麼做出來的蛋糕在用同樣模具的情況下,大小、體積、重量都不一樣,通常都會認為是打發的膨脹程度不一致造成。
如何確定蛋糕麵糊的打發程度?蛋糕師傅說用這個就行了
從蛋糕的操作流程來分析,這種認為是無可非議,但是相比之下還有一個更專業的名詞可以用來解釋蛋糕麵糊的攪拌程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解的內容,即」麵糊的比重「。
一般來說,在目前烘焙行業里,」麵糊比重「就是用來測定和確認我們麵糊攪拌程度的。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所有蛋糕麵糊都是通過在攪拌過程中不斷地拌入空氣,然後在烘烤時通過空氣的膨脹,形成我們實際得到的蛋糕組織。
如何確定蛋糕麵糊的打發程度?蛋糕師傅說用這個就行了
空氣拌入越多,則同體積下蛋糕的麵糊越輕,烤出的蛋糕體積越大,組織越軟。但是並不是空氣拌入越多越好,如果蛋糕的體積超過一定的標准,則蛋糕切開後,內部組織空洞就大,粗糙、氣孔多等問題隨之而來,烤出的成品蛋糕水分不足,在食用時有一種難以下咽的感覺。
反之空氣拌入少,則蛋糕的比重就大,烘烤時由於不易膨脹,形成的成品體積就小,而且堅硬,不柔軟。
如何確定蛋糕麵糊的打發程度?蛋糕師傅說用這個就行了
所以不同蛋糕種類,不同的麵糊,不同的模具、不同的烤箱在理論上所要求的麵糊比重是不一樣的。對於專業的烘焙來說,每出一款新的產品,一定是要先測出這款產品麵糊的最佳比重,這個最佳比重一定是結合成本、口感得到的。
那麼蛋糕麵糊的比重是如何測出來的呢?
一般來說在沒有特殊工具的情況下,我們先准備一個平底圓柱形量杯並稱出它的重量,然後往量杯中加滿水,測出水和量杯一起的重量,用總重量減去空杯的重量,得到水的重量。
將量杯中的水倒出,清潔杯壁不要殘留水,然後裝入麵糊,注意麵糊裝入時不能留有空氣,也不能用刮刀等拍打麵糊導致消泡,用抹刀或者刮刀平著刮出超過量杯口的麵糊,這里要盡量刮平,再把裝有麵糊的量杯放在秤上測出總重量,減去前面空杯的重量,得到麵糊的重量
㈡ 蛋糕烘培是
烘焙又稱為烘烤、焙烤,烘焙是製品在烤爐中經高溫烘烤為成品的工序,是西點成熟的主要方法。
製品在烘焙過程中發生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變化,如水分蒸發、氣體膨脹、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油脂熔化和氧化、糖的焦糖化和美拉德褐變反應等。經烘焙,製品產生悅人的色澤和香味。
製品在烘焙過程中一般會經歷急脹挺發、成熟定形、表皮上色和內部烘透幾個階段——
1、急脹挺發:製品內部的氣體受熱膨脹,製品體積隨之迅速增大。
2、成熟定形:由於蛋白質凝固和澱粉糊化,製品結構定形並基本成熟。
3、表皮上色:由於表面溫度較高而形成表皮,同時由於糖的焦糖化和美拉德反應,表皮色澤逐漸加深,但製品內部可能還較濕,口感發粘。
4、內部烘透:隨著熱滲透和水分進一步蒸發,製品內部組織烤至佳程度,既不黏濕,也不發干,且表皮色澤和硬度適當。
5、在烘焙的前兩個階段不應打開爐門,以免影響製品的挺發、定形和體積的脹大。進入第三個階段後,要注意表皮和底部的色澤,必要時適當調節面火與底火,防止色澤過深,甚至焦糊。
㈢ 怎麼判斷戚風蛋糕烤熟了戚風蛋糕沒烤熟怎麼辦
戚風蛋糕用烤箱烤除了把控溫度時間外,最重要的是熟沒熟。那麼,怎麼判斷戚風蛋糕烤熟了?戚風蛋糕沒烤熟怎麼辦?
怎麼判斷戚風蛋糕烤熟了用竹簽插到底,拔出來的時候如果頂端沒有沾到粘稠物那證明基本熟透了。
至於膨發高度,有時候蛋糕里加了泡打粉的話,蓬發會大一些的,而且跟你加的蛋清的量也多少有些關系。
1、在烤爐里發現沒熟搜索
這是最好的狀況,只需要加時間繼續烘烤即可,必要的時候調整溫度,注意觀察。
2、出了烤爐發現沒熟
戚風出爐都會震盪一下,「啪」的一下往操作台上一拍,這時候就不能回爐再進行烘烤了,只能考慮降級使用,看看熟了的部分有沒有另作他用的可能,很多蛋糕店會將這樣的報廢產品拿切條,烤乾,然後作為手工餅干售賣。
3、這個是個重點,即便失敗了,沒辦法了,也不應該氣餒。應該做的,是去分析原因,看看是為什麼沒有烤熟,總結失敗教訓,採取必要措施,對以後避免這類失敗是很有用的。
戚風蛋糕製作關鍵選料
1.雞蛋最好選用冰蛋,其次為新鮮雞蛋,不能選用陳雞蛋。這是因為冰蛋的蛋白和蛋黃比新鮮雞蛋更容易分開。另外,若是單獨將鮮雞蛋白放入冰箱中貯存1——2天後,再取出攪打,會比新鮮蛋白更容易起泡,這種起泡能力的改變,其實是因蛋白的PH值從8.9降低到6.0所致。
2.糖宜選用細粒(或中粒)白砂糖,因為這在蛋黃糊和蛋白膏中更容易溶化。
3.麵粉宜用低筋麵粉,不能選高筋麵粉。高筋麵粉遇水會產生大量麵筋,從而形成麵筋網路,影響蛋糕的發泡。
4.油脂宜選用流質油,如色拉油等。這是因為油脂是在蛋黃與白糖攪打均勻後才加的,若使用固體油脂則不易攪打均勻,從而影響蛋糕的質量。
5.使用泡打粉和塔塔粉時,應注意其保質期和是否受潮。若使用了失效的泡打粉和塔塔粉,則會影響蛋糕的膨脹。
調制蛋黃糊
1.蛋黃加入白糖後,一定要攪打至呈乳白色,這樣蛋黃和白糖才能混合均勻。
2.加入色拉油的目的是使蛋糕更加滋潤柔軟,但用量要准確。色拉油加得過少,則蛋糕乾癟;加得過多,則不易均勻地融入蛋黃糊里,並且過量的油脂還會破壞蛋白膏的泡沫,最終影響到蛋糕質量。另外,加入色拉油時需分次調入,這樣更容易攪勻。
3.加水的目的是調節蛋黃糊的稀稠程度,所以應分次加入。
4.當蛋黃液中加入麵粉、泡打粉和精鹽後,不能過分攪打,只需輕輕攪勻即可,否則會產生大量的麵筋而影響到蛋糕泡發。
5.調制蛋黃糊時加入泡打粉,其作用是在蛋糕烘烤受熱時產生氣體,使蛋糕膨脹,其用量大致為麵粉的2%。
攪打蛋白膏
蛋白膏的攪打質量是製作戚風蛋糕的關鍵,而影響蛋白發泡的因素卻有很多。
1.分蛋時蛋白中不能混有蛋黃,攪打蛋白的器具也要潔凈,不能沾有油脂。
2.在蛋白中加入塔塔粉的作用是使蛋白泡沫更穩定,這是因為塔塔粉為一種有機酸鹽(酒石酸氫鉀),可使蛋白膏的PH值降低至5——7,而此時的蛋白泡沫最為穩定。塔塔粉的用量為蛋白的0.5%——1%。
3.因為糖能幫助蛋白形成穩定和持久的泡沫,故攪打蛋白時放白糖就成了必須。要達到蛋白膏泡發性好,且穩定持久,這里白糖的用量和加入時機就顯得很關鍵。白糖可增加蛋白的粘度,而粘度太大又會抑制蛋白的泡發性,使蛋白不易充分發泡(白糖的用量越多,蛋白的泡發性越差),不過加適量白糖才能使蛋白泡沫穩定持久。所以白糖的用量以不影響蛋白的泡發性,又能使蛋白達到穩定的效果為度。另外,白糖加入的時機以蛋白攪打呈粗白泡沫時為最好,這樣既可把白糖對蛋白起泡性的不利影響降低,又可使蛋白泡沫更加穩定。若白糖加得過早,則蛋白不易泡發;若加得過遲,則蛋白泡沫的穩定性差,白糖也不易攪勻攪化,還可能因過分攪打而使蛋白膏攪打過頭。
4.攪打蛋白膏的方法要先慢後快,這樣蛋白才容易打發,蛋白膏的體積才更大。
5.特別要注意蛋白膏的發泡程度,即達到硬性發泡。攪打蛋白膏可分為泡沫狀、濕性發泡、硬性發泡和打過頭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開始攪打蛋白時,蛋白呈黏液狀,打約1分鍾後呈泡沫狀;第二階段,加入白糖繼續攪打5分鍾後,蛋白有光澤,呈奶油狀,提起打蛋器,見蛋白的尖峰下垂,此為濕性發泡;第三階段,再攪打2——3分鍾,提起打蛋器,見蛋白的尖峰挺立不垂,並且光澤較差,此為硬性發泡;第四階段,若繼續攪打,則蛋白會呈一團一團的棉花狀,即攪打過頭了。蛋白膏攪打到硬性發泡時,具有泡沫細小,色乳白,無光澤,傾入容器時不流動等特徵。
蛋黃糊蛋白膏
1.蛋黃糊和蛋白膏應在短時間內混合均勻,並且拌制動作要輕要快,若拌得太久或太用力,則氣泡容易消失,蛋糕糊會漸漸變稀,烤出來的蛋糕體積會縮小。大家都知道,兩種濃度差不多的麵糊更容易混合均勻,而蛋黃糊的濃度高,蛋白膏的濃度低,兩者很不容易混合均勻。所以,應先用部分蛋白膏來稀釋蛋黃糊,然後把稀釋過的蛋黃糊再與蛋白膏混合,這樣才容易混合均勻,兩者混勻的時間也才更短。
2.調制蛋黃糊和攪打蛋白膏應同時進行,及時混勻。任何一種糊放置太久都會影響蛋糕的質量,若蛋黃糊放置太久,則易造成油水分離;而蛋白膏放置太久,則易使氣泡消失。
烘烤
1.烘烤前,模具(或烤盤)不能塗油脂,這是因為戚風蛋糕的麵糊必須藉助黏附模具壁的力量往上膨脹,有油脂也就失去了黏附力。
2.烤制時宜選用活動模具,這是因為戚風蛋糕太松軟,取出蛋糕時易碎爛,只有用活動模具,方可輕松取出。
3.烘烤溫度也是製作蛋糕的關鍵。烘烤前必須讓烤箱預熱。此外,蛋糕坯的厚薄大小,也會對烘烤溫度和時間有要求。蛋糕坯厚且大者,烘烤溫度應當相應降低,時間相應延長;蛋糕坯薄且小者,烘烤溫度則需相應升高,時間相對縮短。一般來說,厚坯的爐溫為上火180℃、下火150℃;薄坯的爐溫應為上火200℃、下火為170℃,烘烤時間以35——45分鍾為宜。
4.蛋糕成熟與否可用手指去輕按表面測試,若表面留有指痕或感覺裡面仍柔軟浮動,那就是未熟;若感覺有彈性則是熟了。蛋糕出爐後,應立即從烤盤內取出,否則會引起收縮。
5.蛋糕出爐以後,應反扣在烤架上面放涼,以免表面過於潮濕影響口感。
㈣ 如何判斷戚風蛋糕是否烤熟
現在很多人喜歡自己在家裡烘焙一些蛋糕,麵包,還有小甜點。作為新手的話很難判斷或者時間和溫度的把控,也不知道放進烤箱的麵包或蛋糕是不是烤熟了,會不會烤過了。沒有烤熟,蛋糕拿出來後又要再回爐,會影響蛋糕的美感和口感。那麼我們就來講講如何判斷戚風蛋糕是否烤熟。1,先觀察蛋糕的上色情況,如果上色均勻且膨脹程度也可以,那麼蛋糕差不多就熟了。蛋糕的膨脹程度與蛋糕中加入的蛋清量有關系。蛋糕如果熟了會膨脹到一種程度後然後回落。
2,監測蛋糕內部是不是還有粘液,可以用牙簽測試,把牙簽從蛋糕中間部分插到底,牙簽拔出來後如果熟了就不會有粘液附在上面,如果沒熟牙簽上就會附有粘液。如果沒熟就要放進烤箱再次烤,但是因為烤箱拿出來由於溫差很大,會影響蛋糕的美感。所以可以戴上隔熱手套將手伸進烤箱進行測試,這樣溫差相對小很多。
3,看彈性,用手指輕輕按壓一下蛋糕表面,如果能迅速彈回來說明蛋糕熟透了,如果反彈慢說明還欠火候,需要回爐再烤一下。這時候要注意烤的時間,不要太久。
簡介:如何判斷戚風蛋糕是否烤熟,可以觀察蛋糕的上色是否均勻,還可以用牙簽監測蛋糕內部是否有粘液。看彈性,用手輕輕按壓,如果迅速彈回蛋糕就熟了。
㈤ 如何判斷蛋糕,麵包是否烤熟
判斷蛋糕和馬芬是否烘焙好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用一根牙簽插入糕體的頂部,若拔出來的沒有粘物,則表明烘烤完成,
又或者是用指尖輕輕按壓蛋糕的頂部,如果很快恢復原位,則蛋糕烘焙好了。
對於曲奇,判斷的方法就更簡單了,
你通過目測其色澤判斷,如果不放心,你可以同樣地用手輕輕觸碰餅干邊緣,如果變堅硬,那麼證明餅干烤熟了。
但是,對於麵包是否烘焙好,則不那麼容易。它們有一層厚外殼,你既不能用眼觀察到麵包內部,也不能跳過外殼用手感受,
最糟糕的是,如果誤以為烤好了,等了數小時麵包才完全冷卻下來,此時切開麵包竟發現麵包原來還沒烤熟。
專業的麵包師傅因為烘焙了許多個麵包,他們無需靠任何工具便能准確判斷麵包是否烤熟。而對於大多數的我們,
均依照烹飪書上說的「輕巧麵包底部,若發出的響聲像空洞的聲音,則麵包烤熟了」的方法,顯然這方法並不完全准確。
而有些人表示依照配方上給出的烘焙時間來烘烤麵包準沒錯,但是要注意每個烤爐的烘焙性能是不一樣的,所以哪怕烘烤的時間跟配方要求的一樣也不代表麵包烤熟了。
㈥ 蛋糕烘焙的知識
一、蛋糕烘焙基礎知識:蛋糕的分類
蛋糕根據其使用的原料,攪拌方法和麵糊性質的不同一般可分為三大類。
1. 麵糊類。麵糊類蛋糕所使用的主要原料為麵粉、糖、雞蛋、牛奶等作為蛋糕的基本組織,此類蛋糕含有成分很高的油脂,用以潤滑麵糊,使蛋糕產生柔軟的組織,並幫助麵糊在攪拌過程中融合大量空氣產生膨大的作用,配方中油脂用量若達到麵粉量的60%以上時,此油脂在攪拌過程中所融合的空氣已足夠蛋糕來烤箱中膨脹,但低於麵粉量的60%時,就需要使用酵粉或小蘇打來幫助蛋糕膨脹。一般奶油蛋糕如黃蛋糕、白蛋糕、布丁蛋糕都屬於麵糊類的蛋糕。
2. 乳沫類蛋糕。此類蛋糕所使用的原料為麵粉、糖及少量奶水作為蛋糕的一部分組織外,其主要的原料是雞蛋,它利用雞蛋中強韌和變性的蛋白質,在麵糊攪拌和烘焙過程中使蛋糕膨大,不需依賴酵粉,其與麵糊類蛋糕最大的差別,就是不含任何固體油脂,但為了減低雞蛋過大的韌性在海綿蛋糕中可酌量添加流質的油脂。乳沫類蛋糕由於使用雞蛋的成分不同有可分為兩類:
a. 蛋白類。此類蛋糕全部以蛋白作為蛋糕的基本組織及膨大原料,一般天使蛋糕即屬於蛋白類;
b. 海綿類。此類蛋糕時使用全蛋或者蛋黃和全蛋混合,作為蛋糕之基本組織和膨大的原料,海綿蛋糕就屬於此類蛋糕了。
3. 戚風類。此類蛋糕時混合麵糊類和乳沫類兩種麵糊,改變乳沫類蛋糕的組織和顆粒而成,戚風蛋糕毫無疑問就屬於這個類別了。
二、蛋糕烘焙基礎知識:蛋糕的製作要點
蛋糕在一般西點中為最受歡迎的一種甜食,它不但具有濃郁芬芳的香味,美觀誘人的外表,更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同時在節日或慶典時常被人作為一種代表性的應時食品。
製作蛋糕比製作麵包要容易許多,因為蛋糕不如麵包那樣需要准確合宜的發酵環境、嚴格的面團攪拌以及對發酵時間的控制等多項指標要求,但是做一個好蛋糕一定要具備以下幾點,否則一樣可能失敗:
1. 使用好的材料。原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蛋糕的品質,雖然好原料會增加到蛋糕的製作成本,可是它具有和同業競爭的優越條件,不但能提高產品的品質,且可增加產品的銷量,確立店鋪的聲譽;
2. 須要了解各種原料的性質和它們在蛋糕內的功能。做蛋糕固然要使用好的原料,但是在選用原料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各種原料在蛋糕內起著什麼樣的作用,有著怎樣不可替代的好處,以及它的組合成分包含哪些物質,在麵糊攪拌過程和烘烤過程中可產生出哪些化學反應和物理變化。例如,做蛋糕用的油有奶油、瑪琪琳、氫化油、乳化油、沙拉油、起酥油等,而奶水又有鮮奶、蒸發奶、濃縮奶、脫脂奶、酸奶、奶粉等,雞蛋有蛋白、蛋黃、全蛋之分,這些同類而不同成分和不同性質的原料,在使用時各有不同的特性,這些都是職業烘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做蛋糕的主要原料是麵粉、糖、油、蛋、鹽、奶、化學膨大劑等七種,其他還有香料、可可粉和巧克力等調味原料總共有數十種之多,在這主要的七種原料中我們可以將它們歸為乾性、濕性、柔性、韌性,以及產生香味的物種性質。所謂乾性原料是指這些原料用在蛋糕配方中可使蛋糕產生乾的特性,必須要有足夠的液體原料來溶解它,麵粉、糖、奶粉、酵粉、鹽、可可粉等都屬於乾性原料。濕性原料包括奶水、雞蛋和糖漿等數種,它們在蛋糕配方內時主要水分的來源,供應足夠的水分來溶解其他乾性原料,使蛋糕保持濕潤和膨大。柔性原料是指油、糖、化學膨大劑、蛋黃等,它們的功能是使蛋糕保持柔軟膨鬆。韌性原料亦可稱為結構原料,它在蛋糕內可產生堅韌的性質,或是可增加麵粉的筋性而產生了韌性,是構成蛋糕骨架的主要原料,主要有麵粉、奶粉、鹽、可可粉、蛋白等。產生香味的原料是包括了糖、奶水、油、蛋、可可粉、香料等,因為這些原料進烤箱後可產生獨特的香味,使蛋糕芳香可口。注意每種原料獨有的特性,靈活應用後產品的品質可控制自如,萬一發生不應有的弊病或因故變換原料時,可根據原料屬性來做適當的調整,使產品恢復正常。
3. 原料配方的平衡。充分了解各種原料在蛋糕內的功能之後,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各種原料因蛋糕性質不同用量也隨之不同,在設定一個蛋糕配方時,先決定這款蛋糕屬於高成本還是低成本的,蛋糕質地屬於松軟還是堅硬。原料有干、濕、柔、韌之分,而使蛋糕產生較好香味的主要原料有糖、油、蛋、奶這四種,這四種原料用得多成本就較高,但蛋糕的品質就較好,但需注意,即使是好的原料,也不是越多就越好,而需遵照一定的使用比例,不可因強調其中一種特性,而打破原料之間的平衡,最終破壞蛋糕的好品質。
4. 需要正確的攪拌方法。麵糊攪拌有兩個最大的作用,第一是將配方中各種原料攪拌均勻,使每一種原料都能均勻的分布在麵糊的每一部分。第二是借不同的攪拌器具和速度,在麵糊中打入適量的空氣,使烤出的蛋糕具有膨大和細膩的組織。在有了優質的原料和配方後,如果攪拌不當,仍是前功盡棄,得不到理想的產品,所以在攪拌麵糊前要先確定所做的屬於哪一種類型的蛋糕,確認需要的攪打器和攪拌速度,才不至於遭遇失敗。
5. 正確的烘烤溫度和時間。每種蛋糕因性質不同,所以烘焙的溫度和時間也不一樣,尤其若使用的是箱式烤箱,烤箱的溫度控制分為上下火,控制溫度的溫度計又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在烘焙蛋糕時應特別小心,平時要養成烘焙的經驗才能運用自如,否則火力的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到蛋糕表面的顏色和內部的組織。原則上凡是用模具烤的蛋糕,重量在100g以下的,需用200℃的溫度烤12-18分鍾左右,上下火同火力;如果在100-450g之間的,要用180℃下火比上火略大,烘焙時間在18-40分鍾之間;如果重量超過450-1000g的,則同樣使下火比上火大,用170℃烘焙40-60分鍾。如果所烤的蛋糕不是用模具而是直接鋪平在烤盤內烘烤的,則應該用上火來烤,下火用得極其微小,只要能使蛋糕底部能產生顏色即可。一般而言,烘烤蛋糕要視蛋糕的大小和蛋糕的類別決定烘焙的溫度和時間,小的蛋糕應用高溫而縮短烘焙的時間,大而厚的蛋糕要用低溫而延長烘焙時間。通常所稱的高溫是指190℃-232℃,常溫是171℃-190℃,低溫是162℃-171℃。乳沫類的蛋糕和輕奶油蛋糕應該用高溫,重奶油蛋糕和戚風類蛋糕應該用常溫,水果蛋糕和大型蛋糕應該用低溫,如果烤箱溫度低於應有的溫度,所烤出來的蛋糕往往頂部平坦而粘手,四周向中央收縮,烤盤內側含有粘附的麵糊,同時內部組織非常松軟。相反,如果烤箱溫度高於應有的溫度,蛋糕中央會向上隆起,頂部破裂,蛋糕外緣從烤盤向內收縮,但烤盤內側光潔而不會有麵糊粘附在上面,此類蛋糕內部組織較為緊密。如果蛋糕烤得不熟,上部在表皮以下會有一層膠粘的生麵糊,如果蛋糕下層接近底部處有這種生麵糊,則是配方內的水分過多,或者底火太弱和攪拌時未能將配方中油脂攪拌均勻等緣故。
㈦ 烘培 蛋糕 大多都用多少溫度烤烤多少時間怎樣才能知道烤沒烤熟
這得看你烤爐的功率,蛋糕的大小,總的來說是經驗,自己試幾次就好
㈧ 蛋糕烘烤時,初期階段和中期階段有何變化
由於蛋糕體積較大,較厚,且流動粘稠糊狀。在烘烤過程中,僅可以看到體積漲發定型,脫水和上色。這三個階段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很難區分,所以蛋糕的烘烤過程可按蛋糕麵糊溫度上升情況分為初期,中期和後期三個階段。烘烤初期當奶油蛋糕溫度上升至37至40度時。乳狀液有較大變化。可以形成不規則的脂肪晶粒融化。烘烤中期階段,溫度上升至40至70度或者更高一些。蛋糕仍就是乳狀液體狀態。變化不大。但空氣泡的直徑增大。出現自身流動現象。烘烤後期階段由於蛋糕自身流動停止。蛋糕表面直接處於烘烤高溫下。表層水分蒸發。隨著烘烤時間的延長,乾燥的表層逐漸加厚。因而阻礙了內層水分通過表層向外蒸發。使蛋糕外表層的溫度接近烘烤溫度,蛋糕上色速度快。所以在烘烤的後期階段應密切注意上色適度與否,以求製品色澤基本一致
㈨ 烘焙小提示 怎樣判斷蛋糕是否烤熟 24
1. 觀察按壓法:學習了蛋糕成熟原理後,我們知道在蛋糕烤熟後,多餘的水蒸氣會慢慢蒸發到蛋糕體外,所以此時蛋糕體積會從最高點開始回落。我們觀察蛋糕到達最高點後出現明顯回落,這時就說明蛋糕已經基本成熟了。此時我們戴上「隔熱手套」,拿一根筷子(或用手)伸進烤箱,按壓一下蛋糕中心表面。若彈性很好,回彈明顯,則說明蛋糕已經成熟了,可以從烤箱中取出來了!反之若塌陷明顯,回彈不夠則說明還未完全成熟。(有輕微的沙沙聲並不一定代表蛋糕還沒有成熟,重點是看彈性,完美成熟的蛋糕內部組織彈性是很大的。)
2. 牙簽檢驗法:在用牙簽法的時候,一定要戴上「隔熱手套」,將手伸進烤箱,在蛋糕中心部位插一下,如果有蛋糕組織粘在牙簽上被帶出來,可以說明蛋糕裡面還比較濕,沒有完全成熟,如果牙簽表面干凈,則說明蛋糕基本烤熟了。
㈩ 烘焙小提示 怎樣判斷蛋糕是否烤熟 24
烤多了自然知道熟不熟。最難的是上面都快糊了,下面還沒熟。所以要根據烤的量多少段圓各種因數判斷握裂塌。烤得時候源租要控制好溫度,不是一成不變固定溫度,要隨時監控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