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一下,誰能告訴我相聲大褂是什麼樣式,最好能給個做相聲大褂時用的手繪圖樣,謝謝!
現在有很多朋友喜歡相聲,喜歡傳統相聲,在京津等全國各地也相繼出現了許多相聲票房,比如北京的天樂票房、天津的大金台相聲秀場,每周末定期活動,參與者眾多,還會邀請當地的著名演員前去參演,或者給予青年票友中肯的點評,可以說喜歡傳統相聲的朋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年輕化,這是一個可喜的事情!
既然有很多的朋友喜歡傳統相聲,就不免為此付出一些時間、精力,甚至物力、財力,因為如果上台演出的話,不管是專業還是業余都是要置辦一些行頭和傢伙的,當然這也不會耗費大家很多的銀子,相聲本來就是平民藝術嘛!
最近總有朋友向我問起這方面的事情,那麼就說說我的相聲裝備,供大家參考:
1。大褂
清末,相聲剛剛出現的時候,老百姓在街上都穿大褂,所以現在相聲演員穿的大褂就是當時的便服。大褂是表演傳統相聲的必備服裝,在過去,老先生大多沒有幾身大褂,顏色也大多以深色居多,象黑色、藏藍、灰等等,而現在的年輕演員大都有十餘身甚至更多的大褂,五顏六色、異彩紛呈,在舞台上顯得格外光鮮、好看。
穿大褂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大褂里邊還要穿一件白小褂,外邊再套上大褂,可以露出白袖口和白領口,現在也有的演員直接在大褂的袖子和領口上綳上假袖口和假領口,圖方便、涼快。小褂的扣子和大褂一樣,也是中式紐襻,五個或七個,大褂通常是六個,在領口和身體右側。穿大褂的時候,先穿小褂,穿大褂系紐襻的時候,按照過去的規矩,應該先系腋下的那一個,只有後台掌穴的(領導)才能先系領口的紐襻,因為大褂較長,先系腋下的紐襻也是防止大褂下擺拖地,脫大褂的時候也要注意大褂下擺不要拖地。過去學徒一定要先練會疊大褂,因為後台往往空間狹小,不可能象疊其他衣服一樣,平鋪來疊,就只能懸空完成,還要注意不能拖地,疊出來的大褂一定要周正,不能里出外進,那樣再穿的話就會出現「死褶」,影響舞台效果。
天津、北京做大褂的地方不少,以天津的常師傅、北京的陳師傅比較有名,常師傅的大褂非常規矩,完全手工縫制,只是價格偏高,一套大褂加小褂手工費目前在220元左右,陳師傅做的大褂價格相對較低,半手工製作。大褂的面料一般使用垂度大的化纖面料即可,小褂的面料則多是純棉布或者府綢,天熱的時候可以吸汗。
常師傅做的白小褂
常師傅做的大褂
疊好的大褂、小褂
2。布鞋
穿大褂要配上圓口布鞋,其實說是布鞋,材料是禮服呢,禮服呢就是豬鬃,這種鞋的底兒有很多種,大致有千層底、膠底、皮底、皮底掛膠四種,一般相聲演員都會選擇皮底或者皮底掛膠,因為純皮底的鞋比較滑,掛上膠可以防滑,這兩種鞋一般都是皮口。天津的老美華、北京的內聯升都是老字型大小鞋店,質量都有保障,老美華目前皮底便鞋的價格是116元,皮底掛膠的價格是120元。還有一種圓口鞋是皮面,反光,不適合舞台上穿。
2. 德雲社大褂顏色等級是什麼
說相聲穿的褂子顏色不講究等級。
過去普通百姓沒有那麼多顏色的衣服可穿, 所以相聲演員所穿的大褂,以黑、青、灰、藍為主。穿大褂也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大褂里邊還要穿一件白小褂,外邊再套上大褂,可以露出白袖口和白領口,現在也有的演員直接在大褂的袖子和領口上綳上假袖口和假領口,圖方便、涼快。
雖然現在相聲表演時演員服裝多樣了,但是逗哏演員與捧哏演員穿的服裝仍需要搭配。一般是兩人穿同樣顏色款式的服裝,或者顏色相近,可以搭配的服裝。
(2)相聲大褂蛋糕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德雲社演員的大褂並不是德雲社提供的,而是自己做的。所以在款式、樣式上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只要正式、得體就好。
郭德綱、於謙、岳雲鵬等知名演員之所以會穿帶刺綉的大褂,是因為他們經常舉辦幾千人甚至萬人以上的商演。為了吸引遠處觀眾的目光,演員們特意製作了比較花哨、耀眼的帶刺綉的大褂。而經常在德雲社小劇場演出的普通演員則沒有這方面的需求,因此一般他們會傳比較樸素點的大褂。
3. 相聲演員為什麼穿大褂,有什麼講究嗎
在過去的舊社會里,社會的生產力低下,導致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顏色比較單一,而且製作新衣服所需要的的布料也很貴,所以過去的相聲演員穿的大褂價格都是非常的便宜的,顏色也以主要以黑、青、灰、藍這四種顏色為主。久而久之,說相聲穿大褂便成為了相聲演員在表演時到道具服裝,同時相聲演員穿大褂也是非常有學問的,一般在大褂裡面還要再穿上一件白色的小褂,才在外面套上大褂。服裝上穿大褂可以露出大褂的白袖口和領口,當然現在的相聲演員也有為了圖方便、涼快,就直接在大褂上貼假袖口和假領口的。
雖然說如今的相聲演員在表演時穿的服裝花樣多了,顏色也不再單一了,但是逗哏演員與捧哏演員穿的服裝無論是在顏色還是形狀上任然需要搭配成一套的。
4. 相聲演員的大褂,顏色和形制都有什麼講究
相聲演員的大褂的顏色和形制並無講究,只是沿用流傳至今。
最早的相聲藝人並不像如今的演員那麼富有,那時候的藝人日子過得很苦,被人看不起,所以,他們並沒有很豐富的服裝和飾品。清朝的主流服裝是大褂,因此藝人們便以最為簡單的行頭(服裝)演出,做一套新大褂;
就是自己的演出服裝,下場就換下來穿舊衣服,等演出服舊了就再做一套,原來的那套就可以當便裝。一切都為了節省下幾個錢來養家糊口。而流傳至今,所以相聲也就一直沿用大褂作為主要的服裝了。過去普通百姓沒有那麼多顏色的衣服可穿, 所以相聲演員所穿的大褂,以黑、青、灰、藍為主。
(4)相聲大褂蛋糕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相聲演員既不是象評書及其它曲藝演員那樣主要以敘述者的身份進行表演,也不象戲劇演員那樣以劇中角色的身份進行表演,是以對話者的身份進行表演。相聲演員所使用的語言不是敘述性的語言,而是對話性(即問答式)的語言。
在子母哏類型艙相聲中,這一點比較明顯。其實,在一頭沉類型的相聲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員同樣是在進行對話。逗哏演員的話語在內容上雖然確實有敘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現為與捧眼演員之間的對話;在這里,敘述的內容只能作為答話說出來,而不能脫離具體的對話環境去講故事。
5. 看到德雲社說相聲的時候都會穿個大褂,那麼他們穿的大褂有等級之分嗎
眾所周知,德雲社演員扮演相聲都是穿大褂,前期沒什麼等級之說,主要以色彩加以差異。走紅之後,特別是近幾年,從大型扮演場合看的確有區別「三六九等」——雖然並未見過德雲社明文規則。
外表差異網路上有段「戲弄」滋味的話來形容早年間民間相聲演員穿大褂的差異:「一等大褂帶尿鹼兒,二等大褂閃緞面兒,三等大褂卷著袖兒,四等大褂腿兒不行。」兒化音比較多,北方人比較能懂,大約意思就是布料及價格差異。
6. 德雲社大褂分多少級別張雲雷雙排扣屬於什麼級別
德雲社的大褂表面上沒分等級,但實際上是有等級的,只不過這種等級約定俗成,徒弟們會自覺選擇適合自己的大褂,不敢亂穿。
張雲雷是喜歡時尚的人,特別喜歡大褂,總要根據自己的意願來設計。他通過自身的優勢,將傳統大褂穿出了時尚的風格,終究有一天,他也會設計出非常漂亮的刺綉大褂,粉絲們是很期待的。
張雲雷當初以驚人的速度爆紅,人氣居高不下,連帶著德雲社都風光無限,風頭足以蓋過當年的岳雲鵬,按說直接穿綉花大褂也不為過,之所以穿上和別人都不樣的雙排扣,應該說老郭肯定是經過一番考量的。
既要突出張雲雷如經在德雲社的與眾不同,又不能太過招搖,蓋過所有人的風頭,畢竟小辮兒是剛剛紅起來的新人,而且紅的方式也是標新立異,而且他本人也是特別喜歡雙排扣的式樣,所以這雙排扣大褂應該就成了他的專屬標志了。其他人未必有機會穿了。
7. 相聲演員的大褂,不同顏色有什麼講究嗎
自從德雲社的相聲表演形式被國人所接納後,很多人都因為郭德綱等人愛上了相聲表演,他們紛紛開始討論每個相聲演員大褂顏色其中的講究,但其實就拿德雲社演出的大褂來說,這裡面是沒有什麼特別的講究的,只是有新人穿藍色、經常商演的人穿刺綉,其他人都是按自己的個人特色去制定大褂的顏色,只要簡單美觀適合就好。
所以相聲表演時穿的大褂不是有那麼多硬性要求的,也沒有什麼大家猜測的,地位高的穿好的這一說法,都是根據演出需要和個人需要所定,大褂其實對於相聲演員來說只是一件演出服工作服,大家應該多去關心一下他們的業務水平,畢竟相聲還是能給人帶來無限歡樂的。
8. 張雲雷在局氣高高掛起的大褂,代表的不僅僅是人氣還有德雲社地位,為何
大褂是相聲演員必備的演出服,他們管大褂叫挑兒,如同京劇演員管自己唱戲時穿的戲服叫行頭,張雲雷特別重視自己的挑兒。
時尚雜志四月刊里曾寫,張雲雷的家裡專門訂做了一間大衣櫃,裡面恭恭敬敬的擺了一排大褂,其他的什麼都不許往裡面放。
曾經的粉色大褂不知道是不是有生之年系列,以往舞台上的妖嬈風格已經被張雲雷徹底摒棄,甚至用有點丟人來形容以前的表演風格。
此一時彼一時,人生原本就是一場不斷前行的旅程,每一次成長都伴隨著蛻變,歷練成長後,張雲雷尋找調整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