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蒸馬來糕表面出凹凸是什麼原因
用鍋也能蒸出美味糕點 教你做美味馬來糕
「馬來糕是新加坡的馬來族人愛吃的一種食品,後來傳入香港、廣東一帶,在廣東方言中也稱做馬拉糕。」黎阿姨說,雖然馬來糕的外形很普通,和市面上售賣的蛋糕沒多大區別,但是對比來說,馬來糕的口感更為松軟潤滑且香甜,還有濃郁的雞蛋香味。馬來糕傳入內地後,又被人們進行過無數次改良,做法也是五花八門。
主要食材:
小模具大約35個,雞蛋7個,白糖100克,低筋麵粉400克,菜籽油15毫升,牛奶200克,吉士粉1.5克,泡打粉1湯勺。
操作步驟:
1.把雞蛋打散和白糖混合後,用力攪打至濃稠發白狀態,再加入牛奶攪拌均勻。
2.將低筋麵粉、吉士粉、泡打粉混合過篩。
3.將打好的雞蛋液倒入混好的麵粉中,順著一個方向攪拌至麵糊光滑無顆粒。
4.在麵糊中加入菜籽油,繼續攪拌均勻後,放置醒20分鍾。
5.將發酵好的麵糊倒入模具中,注意麵糊不要倒得太滿,大約占模具三分之二即可。如果沒有小模具,也可以倒入盆中,但要保證盆內無水無油。
6.在蒸鍋內放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後,將裝有麵糊的模具放入鍋中,中火蒸35分鍾左右,也可根據蒸制器皿的大小做調整。
蛋液等倒入麵粉中攪勻
面點中加入一些食用油
麵糊裝入模具,不要太滿
裝盤後發酵20分鍾再開火蒸
技術關鍵:
1、老面和白糖必須先攪打均勻才能加入雞蛋液,否則老面不易打散,還會產生很多小疙瘩,影響口感。
2、如果糕漿發酵不夠,上籠蒸制時,中間會隆起裂口;發酵過頭,表面又會皺皮癟塌。在夏季氣溫較高的情況下,一般發酵20分鍾即可,冬季則需發酵2~3個小時。製作者可以通過一看二聞三試的方法來判斷。
3、要根據糕漿產生酸味的強弱來加陳村梘水。梘水用量過多,往往蒸出的糕顏色太黃,甚至有可能變成黃褐色;量太少,顏色又會顯得太淺。還可用蒸化的黃油代替化雞油。
馬拉糕發酵與蒸制時間很關鍵
製作馬拉糕工藝的關鍵就在於發酵時間與蒸制時間。如果發酵時間過頭,就會在表面出現皺皮,或者塌陷。如果發酵時間不足,則會在表面起泡,或者在內部裂口。蒸制也有很多竅門,還與天氣變化有關系,需要隨時調節,否則,時間過長會使糕面爆裂,時間太短則會使糕面凹陷變矮,這就不是「馬拉糕(高)」了。不過,多做幾次,熟練了,也就能掌握其中的奧妙了。
馬拉糕通常是隨蒸籠的形狀製成一大塊圓形,端上桌時已經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方形或者長方形。一籠大概可以切分成十多塊。由於蒸籠有「倒汗水」的現象,會把糕的表面弄濕,因而糕的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口感。熟客一般會選馬拉糕周邊的部位來吃,因為馬拉糕的周邊接觸水蒸氣較少,口感特別好。
在製作「馬拉糕」的基礎上,還可以製作其它品種。如在上籠蒸之前,在面上撒一些熟松仁,則成了「松子馬拉糕」;如裝在梅花盞中上籠蒸
蒸熟馬來糕表面有坑窪不平的痕跡,主要是鍋蓋滴下水滴落在馬來糕表面上造成的,滴水影響、阻礙了該位置的正常膨脹效果。避免方法,鍋蓋選擇傘型或半圓弧型。(比如,多數人家裡用的普通盆扣鍋,就容易出現這種現象。盆底往往被壓製成與盆體反向凸型結構目的是增加盆的強度。翻過來扣在鍋上時,上面的凸型結構正好向下,蒸汽凝縮水正好在饅頭上方,下落時有時正好滴在饅頭上。)引導蒸汽水珠沿斜坡下滑進入鍋里,避免滴在馬來糕表面上。鍋內產生蒸汽足時上屜,大火蒸制。或者選用竹藤編織不易產生冷凝水的鍋蓋。
馬拉糕原是新加坡的馬來族人愛吃的一種食品,原名叫「馬來糕」,後來傳入香港、廣東一帶,才被廣東方言稱為「馬拉糕」。其實,馬拉糕的外形很普通,和市面上一般的蛋糕沒多大區別,但是它的製法和質感卻值得借鑒。由於它是一種發酵面製品,因此具有口感松軟潤滑的特點。
正宗的馬拉糕好似蛋糕,卻又不是蛋糕。她的顏色酷似蛋糕,但是質地不如蛋糕般緊密。鬆鬆的,好似海綿一般。有的店家出產的馬拉糕,從橫切面看,似乎有好多層,很像千層糕,但並不會輕易分層。
馬拉糕的主要原料是麵粉、雞蛋、豬油、牛油,混合發酵1~3天,最後放在蒸籠里蒸制即成。馬拉糕的特色之一是氣孔有多層,頂層的氣孔是直的,底層的氣孔是橫的。蒸好之後上桌的馬拉糕,一般呈金黃色,隨著熱氣的散發,會聞到微微的雞蛋香氣,非常逗人食慾。趁熱吃,會感覺非常蓬鬆、柔軟、可口。
不過,也有深棕色的馬拉糕。為何馬拉糕會有不同的顏色?有幾種說法,一是加入的糖不同,如加的是白砂糖,則呈金黃色;如加的是紅糖,則呈深棕色;另一是因發酵時間的長短所致,如果發酵時間夠足,馬拉糕就會呈深棕色;還有一種說法,新潮製作的馬拉糕呈金黃色,傳統做法的呈朱古力色。
馬拉糕在香港這樣出名,卻並不是香港的首創,而是從新加坡傳進來的,至今不過百多年的歷史。至於為什麼叫馬拉糕,有幾種版本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新加坡的馬來人十分喜歡這種糕,因而稱其為「馬來糕」。但由於港人的粵語發音「來」與「拉」相近,因而被傳為「馬拉糕」了;另一說法是,在民國早年的文字中,仍可見到「馬來糕」的稱呼,只不過後來這種點心在粵港地區更流行,因粵語發音關系,「馬來糕」逐步變成了「馬拉糕」。不論哪一種說法,都與廣東話的發音有關。
馬拉糕到了香港以後,經過近百年的創新和發展,品種越來越多,做法也越來越講究。有在配料上動腦筋的,加上橄欖仁、瓜子仁、葡萄乾等,以豐富其口味;也有在配方和發酵上下工夫的,或是像發糕,或是像蛋糕,或是像千層糕。細數各個店家的特色,分別有:茶香馬拉糕、雙色馬拉糕、椰香馬拉糕、香蕉馬拉糕、奶香馬拉糕、核桃馬拉糕、提子馬拉糕、橄仁馬拉糕等,真是千變萬化。不過,金黃、蓬鬆,蛋香、微甜,入口易化,才是馬拉糕最本質的特徵。
❷ 蛋糕店用的多層蛋糕架怎樣組裝
蛋糕架是一層一層往上架的。最上邊那個螺母是可以取下來的。一般是蛋糕做好後放在最上邊的托架上,然後再做邊緣的裝飾。
步驟:
1、取出最底下的架子,最大的一個圓盤架。
2、將圓柱小支架插在圓盤中的小孔之中,擰緊。
3、放上底層的蛋糕。
4、放上第二層圓盤,取螺母將第二層圓盤與底層圓柱小支架固定並鎖緊。
5、在第二層圓盤上放上圓柱小支架,擰緊後,放上蛋糕。
6、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最後一個支架。然後,裝飾蛋糕的邊緣,這樣多層蛋糕就完成了。
提示:蛋糕的中心最好提前挖一個孔,這樣不會影響蛋糕造型。
❸ 怎麼做蛋糕
海綿蛋糕看似簡單, 在西點裡面占很大的角色, 除了用來裝飾奶油蛋糕, 還可做來當蛋糕基底, 有時我覺得直接吃蛋香味更吸引人
材料
蛋糕模1個雞蛋2顆砂糖50g低筋麵粉50g無鹽奶油15g牛奶10g巧克力粉10g
做法
1
燒鍋熱水(不用到沸騰)即關火,麵粉、巧克力粉過篩備用,模具放烘焙紙,無鹽奶油隔熱水融化,和牛奶混合在一個碗里保持液狀。
2
將全蛋液放鋼盆放步驟1熱水中,用電動攪 拌器先打至粗泡時放入1/3砂糖,再繼續攪打…再分二次把糖倒完,直到蛋液顏色變白、濃稠狀,最後用攪拌器在面團上畫圈圈,圖案慢慢才消失的程度才可以。
3
把過篩麵粉、巧克力粉倒入打發蛋液中,像畫8字型緩慢的攪動刮刀混合均勻,直到看不見粉,但別翻太久,麵糊會消泡的快,蛋糕會變不蓬鬆。
4
烤箱開始預熱170℃,取一匙麵糊和奶油牛奶碗稍為拌勻,再倒進步驟3麵糊鍋里。
5
把麵糊緩緩倒進直徑15cm圓形蛋糕模里,以烤箱170℃25分鍾烘烤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