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蛋糕什麼是翻拌和切拌
翻拌是用刮刀從底部劃弧往上拌,從下往上撈。翻拌手法多用於蛋糕糊量比較大的時候使用,當蛋糕糊量大,不容易消泡,但是不容易拌勻。
切拌是快速劃過攪拌碗的中心。保持攪拌碗和刮刀的相對角度不變,從攪拌碗底輕輕劃過。刮刀劃到攪拌碗邊緣處之後,自然的翻轉手腕,讓黏在刮刀上的蛋糕糊落回攪拌碗里。用左手快速將攪拌碗逆時針旋轉60°,再將刮刀切入右上方同一位置。
(1)蛋糕絨毛線是什麼擴展閱讀:
除攪拌方法以外,做蛋糕還有八大打法:
戚風打法-即分蛋打法,蛋白加糖打發之蛋白糖與另蛋黃加其它液態材料及粉類材料拌勻之麵糊拌合。
海綿打法-即全蛋打法,蛋白加蛋黃加糖一起攪拌至濃稠狀,呈乳白色且勾起乳沫約2秒才滴下,再加入其它液態材料及粉類拌合。
法式海綿打法-分蛋法而蛋白加1/2糖打發與另蛋黃加1/2糖打發至乳白色,兩者拌合後再加入其它粉類材料及液態材料拌合。
天使蛋糕法-蛋白加塔塔粉打發泡再分次加入1/2糖攪拌至濕性發泡(不可攪至乾性),麵粉加1/2糖過篩後加入拌合至吸收即可。
糖油拌合法-油類先打軟後加糖或糖粉攪拌至松軟絨毛狀,再加蛋拌勻,最後加入粉類材料拌合。例:餅干類、奶油蛋糕。
粉油拌合法-油類先打軟加麵粉打至膨鬆後加糖再打發呈絨毛狀,加蛋攪拌至光滑,適用於油量60%以上之配方。例:水果蛋糕。
濕性發泡-蛋白或鮮奶油打起泡後加糖攪拌至有紋路且雪白光滑狀,勾起時有彈性挺立但尾端稍彎曲。
乾性發泡-蛋白或鮮奶油打起泡後加糖攪拌至紋路明顯且雪白光滑,勾起時有彈性而尾端挺直。
❷ 蛋糕底是什麼
蛋糕底一般指海綿蛋糕,即奶油蛋糕等的蛋糕胚。做法如下:
材料:麵粉110克,砂糖110克,雞蛋5個(新鮮),黃油若干,牛奶50克。麵粉和砂糖是1:1,其他的東西適量即可。
1、麵粉篩三、四次
2、雞蛋的蛋黃、蛋清分開
3、蛋清里滴點醋(有助於打發)
4、打蛋清,一直打到把蛋清盆倒過來,蛋清都流不下來就對了
5、取三分之二的砂糖,在打蛋清的過程中分三次放入
6、剩下的三分之一砂糖放入蛋黃中,與蛋黃一起充分攪拌至蛋黃顏色變淺
7、把黃油和牛奶加入蛋黃糊中,也要充分攪拌
8、把篩過的麵粉慢慢放入上面的蛋奶糊中(可以分幾次放),還是充分攪拌
9、現在,把打好的蛋清倒入麵糊,一定要攪拌均勻
10、把電飯鍋稍稍預熱一下,抹上黃油,把麵糊倒進去
11、蓋上蓋子,按下煮飯
12、很快(20分鍾左右),就會跳到保溫鍵,保溫半小時,然後再按下煮飯,跳到保溫檔後再保溫半小時即可。
備註:蛋白一定一定要打發 不然成品出來之後就是蛋餅 打蛋白的時候滴在裡面2、3滴醋 能有助於蛋清打發 如果沒有打蛋器 就用6、7根筷子一起打 而且裝蛋清的容器要大一點 讓空氣和蛋清充分接觸 也有助於蛋清打發 還有打蛋清的容器里必須是干凈的 無油無水才可以
❸ 蛋糕為什麼叫蛋糕
蛋糕 cake 一詞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 「快樂幸福」。
古代時富家子弟舉辦婚禮時,都要做一隻特製的蛋糕,不僅在婚宴上新郎新娘一起吃,而且也請來賀喜的客人們吃蛋糕。客人們期望自己也能分享新婚夫婦的幸福。因此,那時蛋糕是放在新娘頭上被切開的。
在歐洲被邀請參加婚禮的客人還有這樣一個習慣:把各自帶來的放人香料的麵包高高地堆在桌子上,讓新郎新娘在「麵包山」的兩側,隔山交吻。這時的麵包山也象徵著幸福。
最初蛋糕的做法與麵包沒有什麼兩樣,把牛奶與麵粉揉在一起做成扁圓形就是蛋糕了。
自馬利·安東尼·卡漢(Marie-AntoninCareme,1783-1833)開始, 法國的糕點麵包以其獨特的「建築蛋糕」形式受到世人的喜愛;而象徵幸福的婚禮蛋糕據傳最早是出現在古羅馬時代。
❹ 烘焙蛋糕的做法
【蔓越莓戚風蛋糕】
【原料】:雞蛋5個、純牛奶100g、低筋麵粉115g、白砂糖50g、蔓越莓干40g;
食譜製作過程:
1、先把製作蛋糕需要的原材料准備齊全,分別稱好重量。低筋麵粉適合用來做蛋糕或餅干,如果家裡沒有,可以用中筋麵粉和玉米澱粉以8:2的比例混合代替。雞蛋我用的是冷藏後的紅皮雞蛋,這種雞蛋個頭大一些,每個60g左右;
2、把雞蛋的蛋黃和蛋清分離,分別放在兩個干凈的無油無水的大碗里。蛋黃碗里加上純牛奶,攪拌均勻,再把低筋麵粉過篩到蛋黃牛奶液里,用刮刀翻拌成麵糊;
3、刮刀拌好的麵糊很順滑,挑起來再落下,會像絲綢一樣順滑地流動,特別細膩;
4、蛋清放到打蛋盆里,加上所有的白砂糖,用電動打蛋器打至乾性發泡。如果沒有電動打蛋器,也可以用四根筷子或者手動打蛋器來打,但是比較費力,很累胳膊;電動打蛋器一般3分鍾左右就可以打發完成了;
5、打發成功的蛋清如上圖所示,潔白細膩的泡沫狀,拉起打蛋頭能夠看到直立短小的三角形;
6、此時蛋清和蛋黃都分別處理好了,蛋清已經找不到原來的狀態了,蛋黃也和其它食材一起拌成了細膩的糊狀;
7、取二分之一的打發蛋清放到蛋黃糊里,用刮刀拌均勻,再倒回蛋清盆里,和剩下的二分之一打發蛋清混合均勻,混合好的蛋糕糊顏色淺黃並且均勻,表面細膩;
8、再把蔓越莓干切碎,將大部分蔓越莓干放到蛋糕糊里,用刮刀拌均勻,倒入電飯鍋的內膽里,震平後再撒上剩下的蔓越莓干在表面,裝飾一下更好看。電飯鍋通電,合上蓋子,啟動「蛋糕」功能,需要50分鍾;
9、電飯鍋工作中,時間結束後,電飯鍋會發出提示音,需要及時把蛋糕取出;
10、打開鍋蓋。香噴噴的蛋糕就做好了,不僅味道香,蛋糕還很漂亮呢!超贊!
11、蛋糕做好以後,把鍋膽取出,倒扣在晾網上,先不要著急取蛋糕,讓它自然散熱;
由於電飯鍋的內膽是不粘的,散熱之後,很輕松就把蛋糕取出來了,很是完整,而且很漂亮,甚至比我用烤箱烤得還漂亮。我用的這個臻米UFO飯煲壓力鍋的鍋膽的形狀不錯,所以蛋糕的外形就會很好看。
看一下表面,表面撒的這些蔓越莓干看著很誘人,整個蛋糕都是蓬鬆柔軟的,味道香甜,吃起來卻不膩,還有蔓越莓乾的酸甜口感在裡面,特別好吃。
❺ 蛋糕為什麼會發霉會長毛
虔 誠 使 者
一、引言與背景
《蛋糕發霉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科學》(教科版)四年級下冊《食物》單元中的一課,《食物》單元包含三部分內容:一是對食物的靜態觀察,二是對食物的變化探究,三是研究食物包裝袋上的信息。《蛋糕發霉了》是第二塊內容中的一部分,在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基礎上研究食物發霉變質的變化過程,從而為下一課時進一步研究怎樣減慢食物變質的速度打下基礎。本課的主要內容分兩部分:一、觀察發霉的麵包;二、研究哪一塊麵包上的黴菌生長得快。通過讓學生們從身邊曾經看到過的事物出發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從而讓學生們能關注自己的日常生活、關注身邊的科學,使學生們不斷深入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之中,並在經歷一個個活動的過程中提高科學素養。
之所以選擇這堂課開展教學研究,還因為我們正在開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小學科學新課程的開發與實驗研究》的子課題《小學生科學認知需求與探究需求的調查》,我們已經嘗試著在課外通過多種方式去調查了解他們的認知需求和探究需求,我們還想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某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認知與探究需求,因此本堂課的設計意圖是運用某些策略來調查學生的需求,繼而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組織教學過程,從而解決從學生中來的一些典型問題為教學目標。
二、教學過程
片斷1:
師首先提出一系列問題: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什麼?想不想吃?想不想看發霉的蛋糕?在學生用放大鏡小組合作觀察後,師又問: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的回答有:我看到了一根根象棉花樣的東西;有綠色的東西;發霉的旁邊有紅的東西;蛋糕變色了;原來是黃色的蛋糕,現在變成了灰色的;霉是紅色的;霉是藍色的,蛋糕上面還有小孔洞。在沒有進一步探討的前提下,老師又有了新問題: 請思考,霉是什麼?學生匆忙結論:是一種細菌唄。接下來老師總結如下:食物長時間放置,就會腐爛變質,變會長霉,霉是菌的一種,叫黴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種。
片斷2:
第一教學段落初告結束,為了調查學生還想了解什麼,還有哪些認知需求和探究需求,教師特別設計了如下質疑的環節:通過觀察交流,我們已經了解了一些知識,你還想知道什麼?不問不打緊,一問嚇一跳,學生們的問題閘子由此打開:
生1:如果繼續存放,蛋糕會不會都變成黴菌?
生2:霉是怎樣形成的?在什麼條件下會形成霉?
生3:哪些地方會有霉?
生4:霉可不可以燃燒?
生5:在什麼部位容易形成?
生6:不同物質上的霉是否相同?
生7:毛毛會不會長大?
生8:霉分哪些種類?
生9:有了霉會怎樣?
師:這個馬上可以解答,會變質,吃了會拉拉肚子。
生10:霉可不可以吃?
生11:可樂水上飄浮著的是不是霉?水上也會長霉嗎?
生12:霉長出後會消失嗎?怎樣讓霉消失?
生13:怎樣讓霉的生長加快?
生14:人的身上會不會長霉?
生15:黴菌有幾種顏色?
生16:我想用顯微鏡看看是什麼形狀?
師:等會兒大家就可以用顯微鏡觀察了。
生17:黴菌會不會動?
生18:霉由幾部分構成?
師:也就是說,它的組成是什麼?
生19:兩個霉碰在一起能粘在一起嗎?
生20:霉要不要呼吸?是不是需要空氣?
(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逐一提煉歸納,簡略板書如下:
長大? 消失? 吃? 顏色?
條件形成? 地方?
生長加快? 種類?
人? 形狀? 組成? )
片斷3:
針對學生提出的形形色色的諸多問題,教師嘗試著在課堂上逐一解決,通過你問我答式、共同討論式、實驗觀察式、表格設計式等方式對以上二十個問題進行剖析解答。
師:這么多問題中,哪些是我們可以解釋的?
(對霉的顏色、霉的生長等問題,師生經過一番推測討論後得出:霉的生長跟食物的營養成分有關;霉的顏色與生長時間有關,也可能與種類有關。)
師:有關黴菌的形狀組成我們就通過實驗來觀察吧!請大家用牙簽挑一點點黴菌放在載玻片上,用放大鏡仔細觀察後再用顯微鏡觀察黴菌的形狀結構。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
生:一條條的。
生:象古老的地圖,有黑白的顏色。
生:像一朵雲,裡面是白的,外面是黑的。
生:有一顆一顆的東西。
生:有分叉。像地毯。
師:(總結黴菌的組成)你們看到的一絲一絲像蜘蛛網就是菌絲,看到一點一點的就叫孢子囊。(板書名詞)有的同學沒看清,課外去看書本上的插圖了解黴菌的結構。
師:請猜一猜菌絲、孢子囊的作用是什麼?
生:孢子囊有繁殖作用。
師:菌絲的作用是吸收養料。
師:有關黴菌的形狀、組成已解決,有關黴菌的形成條件是什麼這個問題,能否根據經驗,先猜測,再共同討論假設黴菌的生長會跟什麼有關?(教師分發供研究討論的科學記錄表格;各組猜測討論並記錄好「探究問題、探究過程」欄內容,教師參與小組交流,適時指導;最後經師生共同探討得出各個實驗組的研究方案。)
師:請各小組課外按照實驗方案進行觀察記錄,下周回來匯報實驗發現。如何讓黴菌消失的問題我們也將在下堂課研究。
三、反思討論
本課例的設計者能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安全、開放的教學情境,通過初步感知——質疑解難——猜測假設——課外延續等開放性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初步認識霉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還想了解霉的哪些知識?從而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理念。縱觀整課,學生對霉這種物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探究和描述的內容顯得豐富多彩,想探究的問題多,想研究的領域廣。
但是,由教師直接提出「還想了解霉的哪些知識」的提問(見片斷2內容),雖然目的是想把握學生的認知與探究需求,但由於對學生的認知規律了解不夠,因此課堂上學生們一下子提出了二十幾個問題,質疑范圍顯然涵蓋了霉的各個領域。對這些問題進行仔細分析歸類後我們認識到,其中有很多問題是學生憑間接經驗出發的質疑,並不屬於他們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也不適合在課堂教學中探究了解。面對這二十個問題,我們的思考是: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的問題?哪些是真正的科學問題?怎樣引導才能讓孩子們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探究需求?面對這二十個問題,我們更意識到:如何解決這些從學生中來的問題?課堂中真正需要探究的典型科學問題是什麼?怎樣引導孩子設計研究典型的科學探究活動?而當課堂教學走入以解決所有問題為最終目標的道上時,也就陷入了「知識本論」的誤區。教學過程中熱熱鬧鬧的表面現象背後,折射出「以學生為主體」和「發展科學素養」這兩者關系如何把握這一重要課題。
我們認為,本課例的教學設計中可以貫穿一條明確的教學目標主線:讓學生在認識霉的過程中初識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教師可採取一定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地觀察霉,初步學會在觀察活動中遇到不解和矛盾時及時發現和提出問題——而這些問題才是真正需要了解的學生的認知需求和探究需求!如:
讓孩子們對霉進行初步觀察探究後,教師可以有策略地讓他們學會把觀察到的內容進行全面描述;從片斷1中可以發現,學生對霉的觀察描述僅僅停留在顏色這一塊內容上,沒有發表更多有關霉的信息,如霉的長度,霉的外形等內容,因此,教師要及時進行課堂調控,當多個孩子發言後,教師應及時把他們的觀察水平推上一個台階:大家只留意了黴菌的顏色嗎?還有什麼有關黴菌的新發現?在補充觀察過程中逐漸使學生明白怎樣才是全面、科學的觀察,從而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發展。在全面交流傾聽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有策略地讓他們學會從實際的觀察和相互的發言中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質疑;通過引導使他們明白質疑不是從經驗中來,也不能僅僅靠「頭腦風暴」中來,而要從實際探究現狀出發。如:片斷1中有學生提出霉呈棉花狀,教師可追問其它小組:每個小組的霉都是棉花樣嗎?有什麼不同的發現?從霉的形狀你又想到了什麼?等等,這樣引導後學生的質疑才更符合孩子們的認知與探究需求。面對學生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如:哪些地方會有霉?人的身上會不會長霉?水上也會長霉嗎?霉的生長情況為什麼會不同?怎樣讓霉的生長加快?等等,教師還要善於引導學生學會對具體的問題進行比較、整合、概括,上升到科學問題的層面;通過教師「一語中的」式的啟示,讓孩子們分析以上各個小問題實質上就是要研究「霉的生長會跟什麼因素有關」這一大問題,同時讓學生明白要探究這一問題,還必須把它分解為以下幾個小問題:猜測霉的生長與哪些因素有關?與這些因素分別有什麼關系?在觀察方案中如何設計變數與定量?准備怎樣觀察記錄?經過這樣有策略的引導,就能讓學生沿著清晰的目標,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一系列科學探究,從而順利地到達認知和探究的彼岸,同時,潛移默化中孩子們也領會到了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點評:
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謀求兒童心理與認知上的發展,是構建小學科學教材體系、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的一條主線和一個指向標。因此,作為一個科學教師,在課前的設計、課堂教學的動態過程中都必須樹立這種意識,同時,應不斷地學會把握教材整體和一個個具體的典型的探究活動間的關系,並努力通過每個結構優化的探究活動,使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
本文的作者經過兩年的新教材試教,以其銳敏的目光,捕捉到了目前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誤區:以學生為主體,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是本學科兩個重要的基本教學理念,但是從作者截取執教者的幾個教學片斷中,我們不難發現目前一些教師對學科教學理念認識上還存在著差距。例如:放手讓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之前,教師是否應首先認識到兒童認識問題的規律和特點是什麼;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是否都是一些科學的問題;選擇哪些問題開展探究活動,才能使兒童的認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在選擇、設計探究方案時又如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指導地位?怎樣遵循兒童認識發展的規律,逐步地引導他們學會科學地提出問題,學會科學地設計與主題相關的探究活動等等,本文在反思的基礎上對以上一些問題從具體情況出發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當然,要真正實現科學教學結構的優化,還有待於全體小學科學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提高。
❻ 蛋糕咋做
步驟16
將1/3打發好的蛋白 加入到混合好的蛋黃糊中 注意切忌打轉攪拌 而應該上下翻攪或切拌 輕輕混合均勻
步驟17
上一步攪拌均勻後 再加入1/3打發好的蛋白 以同樣的手法輕輕攪拌均勻後 全部倒回到盛有剩餘蛋白的容器中 並再次全部輕輕攪拌均勻
步驟18
將攪拌好的蛋糕糊 全部倒入到活底蛋糕模中 並在全部倒入完畢後 拿起蛋糕模輕輕在檯面上磕幾下 震出大的氣泡 讓組織更均勻
步驟19
烤箱150℃預熱5分鍾 放入烤箱中下層 設定時間40分鍾 出爐後用隔熱手套取出 倒扣在烤架上
步驟20
等到蛋糕完全冷卻後 才可以脫模 否則會塌腰哦
步驟21
基礎戚風蛋糕胚就這樣製作完成啦 可以美美地拍個照分享了哦❤
步驟22
附蛋糕圓模尺寸換算表。如果你的蛋糕尺寸變大了,在烤的時候就必須適當降低溫度,延長時間。通常,蛋糕每大一個尺寸,溫度降低5-10度,烤焙時間延長10-15分鍾。但這不是硬性標准,需要根據蛋糕的品種、烤箱的實際情況酌情再調整,這就需要自己靈活掌握了哈。
❼ 怎樣調製做蛋糕的麵糊
如何調制麵糊才能夠色香味俱全?
不同種類的蛋糕有不同的麵糊調制方法,應視其配方中成份以及內部組織的結構要求,使用不同的攪拌 方法,否則可能會造成蛋糕口感的不同,會影響到蛋糕的美味,甚至會造成蛋糕的製作失敗,浪費人力和物力。以下是一些資料,集合了深圳四大知名蛋糕品牌,總結出了怎樣根據蛋糕種類進行不同的麵糊調制,以達到蛋糕的口味、口感和色澤完美統一,也就是色、香、味俱全。
1. 糖油拌合法 糖油拌合法是糖和油在攪拌過程中能充入大量空氣。使烤出來的蛋糕體積較大、組織松軟。此類攪拌方法為目前多數蛋糕師傅所沿用的,其攪拌程序為:
①使用槳狀拌打器將配方中所有的糖、鹽和油脂倒入攪拌缸內用中速攪拌約8~10min,直至所攪拌的糖和油膨鬆呈絨毛狀,將機器停止轉動把缸底未攪拌均勻的油用刮刀拌勻,再予攪拌。
②蛋分次或多次慢慢加入第一步已拌發的糖油中,並把缸底未拌勻的原料拌勻,待最後一次加入應拌至均勻細膩,不應再有顆粒存在。
③奶粉溶於水,麵粉與發粉拌合用篩子篩過,分作三次與奶水交替加入以上混合物內,每次加入時應成線狀慢慢的加入攪拌物的中間。用低速繼續將加入的乾性原料拌至均勻光澤,然後將攪拌機停止,將攪拌缸四周及底部未攪到的麵糊用刮刀刮勻。繼續再添加剩餘的乾性原料和奶水,直到全部原料加入並拌至光滑均勻即可,但避免攪拌太久。
2. 麵粉油脂拌合法 與糖油拌合法大致相同,但經本法拌合的麵糊所做成的蛋糕較糖油拌合法所做的更為松軟,組織更為細密。由糖油拌合法所做的蛋糕體積較大,所以我們如需要較大體積的蛋糕時,可採用糖油拌合法。如需要組織細密而松軟的蛋糕應採用麵粉油脂拌合法。極致社區網友情提示,在使用本法時,油脂用量不能少於60%,否則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其拌合的程序如下:
① 將配方內發粉與麵粉篩勻,與所有的油一起放入攪拌缸內,用槳狀拌打器慢速拌打1min,使麵粉表面全部被油黏附後改用中速成將麵粉和油拌合均勻,在攪拌中途需將機器停止。把缸底未能拌到的原料用刮刀刮勻,然後拌至膨發松大,約需10min左右。
②將配方中糖和鹽加入已打松的麵粉和油內,中速成攪拌均勻,約3min左右,毋須攪拌過久。 ③改用慢速將配方內3/4的奶水慢慢加入,拌合均勻後再改用中速將蛋分兩次加入,每次加蛋時需將機器停止,刮缸底再把麵糊拌勻。
3. 兩步拌合法 本法較以上兩種方法略為簡便。麵粉筋度如果太高時不宜,易於出筋,其攪拌之方法如下:
①將配方內所有乾性原料包括麵粉、糖、鹽、發粉、奶粉、油等全部以及所有的水,用槳狀拌打器慢速攪拌使不飛揚,再改用中速攪拌3min,把機器停止,將缸底原料刮勻。
②全部蛋用慢速慢慢的加入,待全部加完後機器停止將缸底刮勻,再改用中速繼續攪拌4min。
4. 糖蛋拌合法 本法主要用於乳沫類及威風類蛋糕中。其主要起發途徑是靠蛋液的起泡。其攪拌步驟為
①先將全部的糖、蛋放於潔凈的攪拌缸內,先以慢速打均勻,然後用高速將蛋液攪拌到呈乳黃色(必要時冬天可在缸下面盛放熱水以加快蛋液起泡成度),即用手勾起蛋液時,蛋液尖峰向下彎,呈公雞尾狀時,加入過篩的麵粉(發粉),慢速拌勻。
②最後把液態油或溶化的奶油加入拌勻即可。
❽ 如何製作牛油蛋糕
麵粉
1-1/2
杯
(普通或者低筋都可以)
泡打粉
1-1/2
茶匙
(Baking
Powder
1-1/2Tsp)
鹽
1/2
茶匙
牛油(Unsalted
Butter)
8
大匙
(一定要用無鹽的,如果你買的是裡面有四小條的就用一條就夠了,如果是一大塊的話就按上面的線切1/4下來也就是1/2
Cup)
糖
1杯
雞蛋
3個
香草香精
1-1/2
茶匙
牛奶
3/4
杯
註:牛油一定要提前從冰箱里拿出來回溫到室溫。
一
打發奶油
將糖和奶油放入盆內用攪拌器高速打發,這個過程大約要3到4分鍾左右。
中間要停下來一次把邊上的奶油刮下來。
打發奶油和糖這一部很重要,一定要把奶油打到體積變多一倍,並且顏色由黃變白才可以。如圖。
打發奶油後把烤箱放到350F
預熱
二
准備麵粉
把麵粉,泡打粉和鹽放在篩子里反復的篩三遍。(這樣不但能夠除去麵粉里的硬塊,還可以使麵粉中多很多空氣並且和泡打粉均勻的混合)
三
准備蛋糕液
把雞蛋,一個一個的放入打發的奶油里,分別打勻,在打最後一個雞蛋的時候加入香草香精。記住,只要混合均勻就可以了,攪拌器放低檔。
然後加入麵粉的五分之一左右,打勻,再加入
四分之一杯的牛奶打勻,再加入一部分麵粉,反復幾次直到麵粉和牛奶加完。
把盆邊掛幾下然後再用攪拌器打幾秒鍾混合均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