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麵包和蛋糕里的起酥油是從植物還是從動物中提練出來的
麵包,蛋糕,糕點裡面放的油酥都是植物油做的,我知道,清真點心,糕點裡面都是植物油做的,別的不知道,漢族食物裡面放的不知道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
Ⅱ 起酥油是什麼油
起酥油是一種常見的食用油,多用於蛋糕、膨化食品等食物的製作。
起酥油就是油脂,起酥油的作用,就是可以讓食物的口感,變得更加的酥脆。在家裡的時候也會用油或者油酥,讓自己做出來的食物更加酥脆,但是在大批量的生產的時候,比如生產餅乾的時候,家庭中讓食物起酥的方法,是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的。
按照家裡使用的讓食物起酥的方法,口感上達不到起酥油的效果,穩定性也達不到,價格上也比用起酥油貴得多。製作餅干一類食物所用到的起酥油,它不是單一的一種油,一般它是多種油脂混合起來的。
起酥油的作用
這些混合起來的油脂,有一些是動植物的油脂,也有是氫化油,這種人造油脂氫化油就是說的對身體有害的油。氫化油價格便宜,效果好,在餅乾等食物的製作中使用相當廣泛,到處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人們把需要的這些油脂混合到一起,做成了食物中用的起酥油。起酥油在加工面點的時候,會形成一層保護膜,隔斷了麵粉之間的相互作用,這樣做成的成品,就特別的酥脆。所以買到的餅干有的特別酥脆,咬一口掉渣,吃起來口感棒棒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起酥油
Ⅲ 白油是干什麼用的
白油:俗稱化學豬油或氫化油,是油脂加工脫臭、脫色後,再給予不同程度的氫化,使之成為固體白色的油脂,可用於麵包製作或代替豬油使用。另有與白油類似的雪白油,打發性佳,油質潔白細膩,可用於重奶油蛋糕、奶油霜飾之用。
Ⅳ 急!!豬油用在哪些場所比較適合如蛋糕店..........
主要是使面乳化和酥的作用。
一: 動物性油脂具有乳化和起酥的作用:
所有的油脂都有這個作用,但是由於豬油屬於動物性油脂,而且豬油的熔點要比其它動物性油脂熔點低,因此,豬油是上選。
豬油在和面的時候加入,主要是因為豬油具有乳化和起酥的獨特作用。
二: 如何掌握油脂的量:
烹調中大量用到油脂的起酥作用,和面加入豬油就是一例。
豬油加入量的多少是決定麵食是否酥脆的關鍵,加入的油脂量少,糊炸好後硬而不酥,加入的油脂太多則糊太酥鬆而易碎。
在和面時,將油脂和麵粉充分搓擦,擴大了油脂的表面積,使油脂均勻地包裹在麵粉粒外面,油脂的表面張力使麵粉粘連成團,由於沒有水分,不能形成麵筋網路,因而製成的面點比較鬆散,口感酥脆。
由於豬油色澤潔白,香味醇正,起酥性好,因此在中式油酥面點中一般都用它作為起酥油。
奶油則主要用於西式面點中,不過,豬油和奶油各有其營養和工藝特性方面的缺陷,現在油脂工業已開始人為對動植物油脂進行氫化,生產出更適合製作油酥類點心的專用起酥油脂。
Ⅳ 黃油和豬油哪個起酥效果好
。但是看了很多食譜,要不「沒有豬油就別做蛋黃酥了」,要不就是「用植物油替代動物油,起酥效果不好」。
但豬油、黃油真的太容易吃胖了!豬油膽固醇高,家裡的老人也不適合吃。
咬咬牙,直接用玉米油來做。卻意外發現起酥效果完全不輸動物油,看看下圖就知道了↓↓↓
自己咬了一口,發現也太酥了吧,趕緊拍張圖
雖然後來也嘗試了豬油和黃油,但丸哥覺得,對新手來說,使用玉米油製作更方便!更容易成功!
為啥這么說呢?
①玉米油不像豬油、黃油,會根據溫度變化變軟變硬,所以新手操作起來也相對容易些。
②在麵粉等量的情況下,放入玉米油的量,比豬油、黃油少得多。
(換句話說,就更不容易胖啦!)
而起酥效果好不好,關鍵看兩點:
①酥皮
只能是油+麵粉,有一次我(不知道在想啥)加入了清水,結果油皮酥皮完全混在一起↓↓↓
一個失敗案例:完全混酥,層次也沒出來
②油皮和酥皮的狀態要一致
簡單來說,油皮軟、酥皮也要軟;油皮硬、酥皮也要硬。
對於操作不熟練的人來說,也太難了吧!而使用春夏秋冬狀態都一樣的植物油,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使用植物油,也要注意:
盡量選擇沒有味道的植物油,比如:玉米油。
說了這么多,接下來就把我的蛋黃酥食譜分享給大家吧~
蛋黃酥(玉米油版)
食材(可以做出7個蛋黃酥)
油皮:中筋麵粉75克、低筋麵粉25克、白砂糖15克、玉米油30克、清水40克
油酥:低筋麵粉75克、玉米油25克
餡料:自製豆沙(紅豆沙175克、無鹽黃油10克、白砂糖混合)、鹹蛋黃7顆
裝飾:蛋黃1個、黑芝麻適量
做法
1、鹹蛋黃提前1晚用玉米油浸泡,玉米油要沒過蛋黃。這樣可以讓鹹蛋黃沒有那麼干,更好吃。
2、將中筋麵粉、低筋麵粉、白砂糖、玉米油混合,根據面團狀態少量多次加入清水,直至可以成團,但面團要濕潤一些(以不粘手為准)。
3、然後用揉吐司的方式,反復揉搓面團,直到面團可以拉出一丟丟薄膜。用保鮮膜把油皮包起來,密封鬆弛30分鍾。
鬆弛之後,延展性很好,可以輕松拉出薄膜
4、接下來做油酥,把低筋麵粉和玉米油混合,捏成團,用保鮮膜包起來,密封鬆弛30分鍾。
5、鬆弛過程中,我們來處理餡料。
①鹹蛋黃從油里撈出來,放入烤箱上下火150度烤5~10分鍾,直到蛋黃底部開始冒油,表面發白,就可以拿出來了。出爐後馬上噴高度白酒去腥。
②將豆沙餡均分為7份,包入鹹蛋黃,團圓備用。
一定要記得蓋上一層保鮮膜防止變干哦!
6、將鬆弛好的油皮和油酥分別均分為7份,然後把油酥包到油皮里。
擀成牛舌狀(10cm長)左右,然後捲起來,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鍾。
7、鬆弛完,再擀成牛舌狀(15~20cm長),然後捲起來,蓋上保鮮膜再鬆弛15分鍾。
8、按壓麵皮中間,將兩頭向中間捏緊,然後擀平,包入豆沙餡。
太難說清了,具體操作看動圖吧↓↓↓
壓扁後,用擀麵杖擀平擀大就可以包入餡料了
9、包好的蛋黃酥,表面刷上蛋黃液,撒上黑芝麻。烤箱上下火170度預熱10分鍾,中下層烤25分鍾。
小貼士
不同品牌的麵粉,吸水情況不同,所以步驟2和步驟4的液體材料都要少量多次加入。面團幹了多加一些,面團太稀就加些麵粉。
來看看,層次分明的酥皮,手一碰就掉,很不錯吧!而且下圖是放了兩三天的,依然酥脆如初。
但有個缺點不得不承認:吃起來確實沒有豬油黃油做的香!唉,這就是口感和熱量之間的自我權衡了!
總之,喜歡蛋黃酥又害怕高熱量的,可以試試這個方子,基本上不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