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選擇旋轉木馬蛋糕的心理
選擇旋轉木馬蛋糕的心理有童心。
很多童話故事都是寫給大人看的,譬如安徒生童話里的海的女兒和小王子。每個人,都曾經歷過韶華時代,長大後才看懂了那些瑰麗的童話故事,但歲月卻已無法回溯。
可有時回想,我們在很多時候,從最初一直到現在,都不是玫瑰,而是那個負情的小王子。
當我們受到挫折時,也會陷入悲傷借酒澆愁。而當我們漸漸老去,回顧自己的一生時,卻發現自己的這一輩子。
就和那個不停點燈熄燈的人一樣,每天過著重復而單調的日子,在規則的束縛下走完了一生。我們長大了,最終變成了自己所不能理解的樣子。
蛋糕:
蛋糕是一種古老的西點,一般是由烤箱製作的,蛋糕是用雞蛋、白糖、小麥粉為主要原料。以牛奶、果汁、奶粉、香粉、色拉油、水,起酥油、泡打粉為輔料。經過攪拌、調制、烘烤後製成一種像海綿的點心。
蛋糕是一種麵食,通常是甜的,典型的蛋糕是以烤的方式製作出來。蛋糕的材料主要包括了麵粉、甜味劑(通常是蔗糖)。
黏合劑(一般是雞蛋,素食主義者可用麵筋和澱粉代替)、起酥油(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液體(牛奶,水或果汁),香精和發酵劑(例如酵母或者發酵粉)。
婚禮蛋糕,據傳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時代。蛋糕一詞則出自英語,其原意是扁圓的麵包,同時也意味著「快樂幸福」之意。
⑵ 蛋糕效應
蛋糕效應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大家庭,家庭的溫馨與否直接決定著這個大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心緒。讓班內每一個成員都能身心愉悅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應當是班主任抓班級管理的題中應有之義。而有計劃的按照學生的生日,大家圍坐在一起,集體過生日,集體吃蛋糕,提煉做滾蔽成班級生日課程應當是不錯的教育舉措。 一個大蛋糕的神奇作用有三: 首先是能增強班級向心力、凝聚力和歸屬感。 一個圓圓的大蛋糕,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在分享的同時,肯定會強烈的感受到,我是班級的一份子,我能分到一塊蛋糕;同學分到一塊蛋糕,因為他是我們班的。學生這一微妙的心理變化其實潛意識的增強了「我們是一夥的,我們要同心,我們要為班級增光」 二是能融洽師生關系。 教學過程中,受批評的學生或許一時有情緒,但老師遞過來的一塊蛋糕會迅速的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濃濃愛意,批評藉助蛋糕的力量才會更入心。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發生小矛盾也是正常的,但大家共吃一塊蛋糕,有了大家的概念,也大多會因為蛋糕的效應而選擇了寬容和解。 第三,蛋糕搭台育人唱戲 讓學生吃蛋糕不是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還是為了教育人。 有的班主任在吃蛋糕上做足了文章,將教育智慧發揮的淋漓盡致,但又潤物無聲。他將班內所有學生的名字坐在了蛋糕上。學生輪流分享寫有自己名字的那塊蛋糕,但必須完成兩個要求:一是要向全體同學對自己近期的學習、紀律、衛生等方面的表現做總結發言,並大聲的說出自己的今後努力目標,並聘請三名同學做自己的監督員。二是讓備漏其他同學幫自己找一找優點,至少有三條才可吃蛋糕。 四是彌補了特殊兒童的關懷缺失。每個班裡總有離異家庭的孩子、特困家庭的孩子、身體殘疾的孩子、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家庭給予他們的愛往往並非是完整的,因此,班內同學集體為其過生日,更能打動學生,更能讓他們體會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溫暖。許多特殊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具有攻擊性性格,就是愛的缺失,讓他感受不到來自身邊人溫暖,因此對外界是排斥的,甚至成人後具有反人類性格,極端乖戾。 新教育一直在提倡共建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成長中的純州缺失,或許一塊蛋糕就能發揮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