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在做大「蛋糕」時,還要分好「蛋糕」
因為我們國家窮,自然而然要先把蛋糕做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做兩件事情,一件是要把蛋糕做大,把我們的經濟實力做大,國家富強。另外一件是同時要把蛋糕分好,做好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讓大家共同享受發展成果。為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我們必須把蛋糕做大,也正是因為我們是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要把分好蛋糕放在更加註重的地位,因為我們社會主義是大家共同分享,不是少數人侵吞發展的果實。同時不這樣做也不行,不這樣做怎麼能進一步做大蛋糕。不這樣做,老百姓的不滿意程度多起來,大家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蛋糕就沒辦法繼續做大。我國收入分配領域問題之突出還表現在「兩個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只有促進分配公平,才能避免部分社會群體產生深刻的挫折感和被剝奪感,才能給全體人民帶來普遍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希望對你有用咯。
2. 蛋糕越做越大,富人會和窮人分享嗎
富人會越來越富,窮人會越來越窮
假設是一個蛋糕,這個蛋糕對外沒有變得更大,對內由於富人分的比例越來越大,那麼窮人分到的就會越來越少。至於看起來數據的增長,只不過是把原來的一個蛋糕屑分成了更細小的顆粒而已。
這也可以解釋什麼叫通貨膨脹吧!就是看似工資在增長,實際購買力卻在下降,這是因為工資增長的速度跟不上物價增加的速度了。
當實際占絕大多數的窮人無論怎樣努力,也不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候,危機就會出現,歷史告訴過我們。
如果任由這種高速和瘋狂繼續下去,就會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很快達到一個臨界點,會突然減速,直至停下來。不是某一個用戶不再變得更富,而是這群分蛋糕的人將失去整個蛋糕。。
3. 把1個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數是多少每份反而越小
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也就分子是1,同分子分數比較,分母越大分數就越小,所以蛋糕平均分得到份數越多,每份反而越小
4. 我國政府要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的政治學依據是什麼
您好,您的問題解答如下:
答:
我國政.府要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政.治學依據是:
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我國行.政機關,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 .府承擔著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 為人.民服務是它的宗.旨, 對人.民負責是它的工.作原 則。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5.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辯證關系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關系,本質上是生產與分配的關系。即生產決定分配,且分配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反作用於生產。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統一體。做大蛋糕側重物質基礎,解決效率問題;分好蛋糕側重分配結果,解決公平問題。從新中國的歷史上看,忽略二者任一方面,都將造成共同富裕的理論緊張與實踐障礙。
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分配被當作社會生產與再生產總過程的環節之一,分配關系被抽象出來納入生產體系的研究框架之中。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分析生產、分配、交換、消費諸環節的關系時指出:「分配的結構完全決定於生產結構,分配本身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由此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生產與分配關系的最基本原理:生產決定分配,即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對象決定分配對象,生產數量決定分配數量,蛋糕做得越大,人們分得的蛋糕絕對份額才能越大。
6. 比重的蛋糕為什麼越大越重是怎麼回事
蛋糕越大分量越重。這是因為質量守恆定律。
7. 蛋糕寸數越大蛋糕越大嗎
是的。
18(英)寸蛋糕:直徑大約45厘米,相當於7磅,夠20-25個人吃 ; 20(英)寸蛋糕:直徑大約50厘米,相當於8磅,夠25-30個人吃 ; 蛋糕尺寸說明看完之後,你肯定就會有答案,蛋糕10寸肯定是比8寸大的,在蛋糕的計算當中,數字越大,蛋糕就越大。
8. 做「蛋糕」和分「蛋糕」哪個更重要
「做蛋糕」和「分蛋糕」,原是比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現在則是用來比喻發展經濟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系。「做蛋糕」和「分蛋糕」哪個更重要?這看似簡單、淺顯、不言而喻的問題,卻有著各種不同的答案,反映著復雜的經濟、社會關系和豐富、深刻的理論內涵。在各種不同的答案中,有兩個頗具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做蛋糕」更重要,因為只有做了「蛋糕」才能分「蛋糕」,只有做大「蛋糕」才能分好「蛋糕」。另一種觀點是:「分蛋糕」更重要,因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總吃不到「蛋糕」,這「蛋糕」就總也做不大。 這樣的爭論如果離開現實就沒有意義,但是恰恰相反,兩種不同的觀點針對性都很強,而且是針對同一個現實。所以一見諸於媒體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這個現實就是: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經濟總量已躍至世界第二,鋼鐵、水泥、汽車、煤炭等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對外貿易總額和外匯儲備都已超過3萬億美元,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偏低,分配不公平,貧富差別擴大,民生問題日益突出。 針對這一現實,「做蛋糕」論認為,「蛋糕」分得是不公平,貧富差別是在擴大,民生問題是很突出,但是,正因為此,才掘開了噴涌財富的源泉,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蛋糕」越做越大,所以,要繼續把「做蛋糕」當作重點。「分蛋糕」論認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總吃不到「蛋糕」,這「蛋糕」就總也做不大,即是做大了也是不可持續不可復制的,所以,現在起就要把公平地「分蛋糕」當作重點。 對同一事物,因立足點不同,結論自然不同。雖然是見仁見智,但是「分蛋糕」論更接近真理。蛋糕分得不公平,蛋糕反而越做越大,在發達國家原始資本積累時期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建立初期,曾經是這樣。我國民間原始資本積累是在三十年國有資本積累基礎上,幾乎在一夜之間完成的。在很短時間內就實現了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分離。在這樣的條件下「做蛋糕」,即便是做「蛋糕」的吃不到「蛋糕」,「蛋糕」依然越做越大,因為做蛋糕的勞動者只有不斷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才能夠生存下去,因為勞動者之間的競爭降低了做蛋糕的人力成本,加快了資本增殖和資本擴張的速度。但這是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持續的。 我們知道,在計劃經濟時期,大家都是勞動者,都是按勞取酬,「蛋糕」屬於全國人民,按照國家計劃進行再分配。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門以後,民營經濟在競爭性行業逐漸取代國有資本,占據了主體地位,我們仍然堅持先做大「蛋糕」,再分好「蛋糕」,等「蛋糕」做大了才發現,那大「蛋糕」已各有所主,國家要給全國人民分的,只是屬於國家那部分。所以,先把「蛋糕」做大,再來公平分配,原來是行不通的。 其實,「做蛋糕」的過程就是「分蛋糕」的過程。把「做蛋糕」和「分蛋糕」分開,是不科學的。在「做蛋糕」過程中就要讓「做蛋糕」的人吃到「蛋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就要讓全國人民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幸福美好生活。要認識到,公平合理地「分蛋糕」,是逐步縮小貧富差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條件。因為,市場經濟就是需求或市場導向的經濟。重慶等地正在探索的「民生導向經濟」,即國內民生需求帶動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既體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既回答了「蛋糕」為誰而做的問題,又回答了怎樣做大「蛋糕」的問題,既能夠給經濟發展注入持久的內生動力,又能夠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 . 「做蛋糕」和「分蛋糕」哪個更重要的討論,其現實意義在於,啟發人們理性思考,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做蛋糕」和「分蛋糕」的關系、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其要點是: 一、國家要明確,「蛋糕」不是為少數富人而做,是為全國人民而做。發展經濟不是目的,發展經濟是為了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更幸福、更有尊嚴。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切實把黨的宗旨和執政理念形諸於法律法規,付諸於執政實踐。 二、要堅持、完善和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公平合理地分蛋糕、逐步縮小貧富差別,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要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際,探尋新的集體經濟形式和實現方式;要按照社會主義方向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改革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運作、監督和管理體制,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分配製度,把「分蛋糕」貫穿於「做蛋糕」的全過程。從初次分配入手,依法規范各經濟單位內部分配製度,及時提高最低工資標准,推行工資協商制度,建立職工工資、企業效益和企業高管薪酬聯動機制,改變勞動報酬過低、資本和管理要素所得過高的現狀,加強勞動保護,改善勞動環境,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再分配要著眼於民生,照顧弱勢群體和落後地區,把地方財政收入投入當地人民群眾最迫切最需要的民生工程,同時兼顧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要完善稅種,公平稅賦,發揮稅收在調節分配方面的作用。 四、要始終把人口和就業置於國家戰略位置,按照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要求,適時調整計生政策,建立勞動力供求關系調節機制,引導勞動力合理流動,避免勞動力價格大起大落。 五、要管理好、調控好各種、各個市場。市場不僅是調節經濟的中心,而且是功能無比強大、無所不在的利益調節和再分配中心。例如,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價格,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初次分配格局。市場交換每天都在改變著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結果。每一個市場都連著民生和民心。國家要把每一個市場都置於自己的監控之下,各級政府要把管理好調控好每一個市場作為自身最重要職能。 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在社會保障制度方面充分體現出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覆蓋范圍應該更大,保障水平應該更高,更公平,因而為經濟發展注入的動力也應更充足。因為我國有強大的居於主導地位的國有經濟。要把國有企業利潤和國有資本收益、財政收入,按照合理比例,投入社會保障。要從提高農民和城鎮職工退休養老待遇入手,逐步縮小以至最終消除退休養老待遇方面實際存在的「雙軌制」。
9. 蛋糕越大越難分,怎麼辦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次會議公報沒有提「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概是因為社會建設的分量是加重了,但並沒有否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且經濟建設與社會建設有的問題也不好分,例如民生分配問題,既是社會...
10. 如何正確處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強調要千方百計把「蛋糕」做大,以利於全國人民都能分得一份較大的「蛋糕」;另一方面強調要將已有的「蛋糕」公平合理地分配給每個社會成員,讓他們有更多的獲得感,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以更大的積極性去做大「蛋糕」。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是辯證的統一,是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的。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分好「蛋糕」是做大「蛋糕」的有效措施。古人說「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又說「凡治國之道,莫先富民」。這里,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無疑既是手段,也是目標。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首先是把「蛋糕」做大。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為了領導全國人民把經濟總量這個「蛋糕」做大,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和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把發展當作第一要務,極大地促進了全國乃至各地區的經濟發展。
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思想認識上要避免和克服兩個極端:
一個極端是只強調做大「蛋糕」,不注意分好「蛋糕」,造成社會收入分配不公,影響社會成員做大「蛋糕」的積極性;另一個極端是只強調分「蛋糕」而不重視做大「蛋糕」,造成新的平均主義「大鍋飯」,使原有的「蛋糕」不能做得更大,可分的「蛋糕」越來越小,人們分得的「蛋糕」也越來越小,更談不上增強國家實力和擴大社會公共服務了。這是我們富民強國、實現偉大中國夢必須重視和處理好的大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習近平: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